从海绵城市建设案例看雨水设计在多种场地中的应用_一_综合论述_罗榆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8城市地理从海绵城市建设案例看雨水设计在多种场地中的应用(一)———综合论述
罗榆淇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摘要:住建部2014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探索构建城市雨水开发体系,雨水设计在过去几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后得到重视,雨水设计理念得到普及,设计方法也得到大力推广。
文章结合国内以及国外建成案例,场地属性、形态、下垫面、雨水引导方式、雨水花园的形式、选用植被的特征以及每类场地的特殊性等加以总结和比较,认为工程技术手段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对于具体的场地设计还应结合具体的场地条件布置,从而使生态设计真正的发挥生态效用而不是反而损害了环境,这一类设计方法还有待于探索。
关键词:风景园林;场地设计;雨水
1.概述
1.1雨水设计背景
在中国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30年里,由于观念、技术等因素的限制,雨水设计在场地设计中通常被视为“排水”设计,长期以来,雨水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反而引起灾害,比如说地面坍塌,城市内涝。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由于雨水引发的径流污染和城市内涝,2014年中国住建部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1],以规范雨水生态设计方法,在规范发布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实行点案例建成并且在《指南》中也有所体现。
1.2水
1.2.1水的基本性质与自然循环
生活中我们所指的水其实是含有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并且夹杂着众多固体杂质。
在自然界,纯水是罕见的,因此本文讨论的水,就是日常生活中较为笼统的水的概念。
[2]水有三种形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液态蒸发成为气态,液态结冰(或者雪)后形成固态,由于在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直接感知到的是液态,故在本文中除非特殊说明,所指水都是指液态形式的水。
水是一种具有极强可塑性的介质,有着优秀的特质,比如透明、反射。
折射、流动以及声音等属性形成了丰富的变化,水景景观设计中的点景之物。
水通过自然水循环系统进行着一种自我调节,整个系统由于从海洋蒸发的水多于雨和雪的形式返回海洋的水从而运作起来,随着下雪和下雨最终实现平衡,正是这种平衡滋润了大地万物,更是方便了人类的生存,因为下雨的时候下的是淡水。
在现代城市中,自然水循环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严重干扰原水平衡,导致城市气候由于“下垫面”变干而引发严重的城市热岛,近年来还带来了城市内涝的严重后果。
1.2.2水景的作用
总的来说有一下几点:
1)美化城市环境:水体不仅是园林景观中的经络,起到组织实现、限定空间等作用,而且还通过观赏者对于水景多维度的感官来强调城市的物种结构性感知要素。
[3]
2)调节小气候:由于水的比热容比钢筋混泥土、沥青等材料高,不容易变热或者变冷,能有效调节周边温度,而且水凝结放热,挥发吸热,进一步改善小环境,而且由于比热容而导致水域气压与其他下垫面不同,产生气压风,一定的风能直接影响到人的适应性感官。
[4]
3)净化空气:水能吸附浮沉,改善局部空气卫生,另外,高速运动的水分由于分解能产生大量的对人身体健康有好处的负离子,因此,喷泉瀑布等运动水都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器。
4)滋润生物与植物:地球上大部分物种都是生活在水生和湿地的无脊椎动物,它们依赖于水生存,同时也有很多大,中型水生动物以及水生湿生植物,它们是构成生物链最底层的物种,这些物种的稳定与生存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5)体现场所精神:水文化是人类长期活动积累而反应一个地方特色的,比如说从秦汉时期的一池三仙山开始,至今至少3000年的历史。
6)调节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人都是具有清水梦想的,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提高,就越需要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那么水景、湖泊就自然成为居住区的卖点,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案例研究
近年来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的实践案例如表1所示,有市政道路这样的线性场地,也有大面积的体育类公共场所,还有住宅区等面状空间,另外还有一个美国的学校案例,这些项目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表1(作者自制
)
2.1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
光明新区23条市政道路,总长度17KM,是道路红线内雨水有限进入两侧的生物滞留带。
2.1.1应用方式
该市政道路通过控制峰值流量、综合径流系数和径流污染三个因子来实现对雨水的储存,水质的净化,补充地下水的作用。
2.1.2效益分析
城市雨水管道的综合设计重现期从原来的2年提高到4年,实现年径流量控制率为70%。
2.1.3小结
在线性的市政道路,地表径流会比较大,可以通过道路两旁的植草明沟来实现雨水的暂时性储蓄和水质的净化。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
[2]马天天,场地雨水排除与景观设计,2012,华南理工大学.第126页
[3]李俊奇,车伍.德城市帀水利用技术考查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1):47.
[4]邓世超,基于微气候改善的城市街区绿色更新策略研究,2014,湖北工业大学.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