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6、谁吃谁

合集下载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鄂教版小学五年科学上册教案1我们的身体第一单元走进树林1林中的树2树木中的纹路3蘑菇4林中的鸟5谁吃谁6茅草与锯子自由研究第二单元池塘群落8 鱼9 蛙10龟和鳖11池塘中的植物12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13 做个小生态瓶自由研究第三单元公路14水泥与沥青15盘山公路16桥17车的运动18自行车自由研究第四单元农田19常见的农作物20农作物与土壤21农作物与化肥22大棚蔬菜23防治病虫害自由研究1我们的身体(鄂教版科学五上第1课)教学目标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

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

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关于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最新9篇

关于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最新9篇

关于有趣的食物链教案最新9篇有趣的食物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的生存与周围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动物、植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这些非生物因素以外,还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吗?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图片提问:二、谁吃谁看图6-1 谁吃谁提问: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食物链)2)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学生游戏活动:1、这张图描述了怎样一个谚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2、说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那么对于其中包含的生物寓意,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以活动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掌握食物链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讨论:1)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绿色植物和动物)2)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生产者、消费者)为什么?(生产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获取)食物链的特点:(1):食物链通常是由于绿色植物开始的;(2):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3):位于食物链中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根据这些食物关系总结: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

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更好的生存。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趣的食物链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教案科目:科学课时:1小时年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卡片,上面画有各种食物链中的动物,例如草、兔子、狐狸、老鹰等。

2. 幼儿园的房间或操场。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

询问幼儿他们见过的动物和植物,大家能说出一些来。

2. 介绍食物链的概念,简单解释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活动一:探索食物链1. 将图片或卡片分发给幼儿,让他们每个人拿到一张,并仔细观察卡片上的动物。

2. 引导幼儿按照食物链的顺序,依次站在房间或操场上。

例如,先是草,再是兔子,最后是狐狸。

3. 让幼儿观察自己所站的位置,思考自己是谁的食物,也是谁的捕食者。

活动二:游戏《谁吃掉谁》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两名幼儿。

2. 每个小组站成一列,排成一个食物链,每个幼儿背后贴上相应的食物名字。

3. 一位幼儿扮演捕食者,另一位幼儿扮演被捕食的动物。

4. 老师喊开始,幼儿们开始移动,捕食者尝试追赶被捕食的动物。

被捕食的动物要努力保护自己,不被捕食者“吃掉”。

5. 当有一名被捕食者被捕获后,换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角色,并进行下一轮。

总结:1. 引导幼儿回顾食物链的概念,总结所玩游戏中的动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让幼儿讨论食物链中的每一个角色的重要性,以及每个角色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拓展活动:1. 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食物链卡片,让他们自己设计和创造食物链,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2. 观察附近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观察真实的食物链,例如观察一只鸟捕食昆虫,从而扩展幼儿的科学观察和动手能力。

大班科学游戏《谁吃掉谁》教案

大班科学游戏《谁吃掉谁》教案

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了解“谁吃掉谁”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谁吃掉谁”的科学现象,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道理。

2. 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发现“谁吃掉谁”的规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一些图片,代表不同的事物,如:苹果、兔子、狼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教师讲解“谁吃掉谁”的科学现象,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道理。

3. 观察:教师组织幼儿观察一些实例,让幼儿发现“谁吃掉谁”的规律。

4. 操作:教师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验证“谁吃掉谁”的规律。

5. 交流:教师组织幼儿交流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操作体验,让幼儿互相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操作和交流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2. 听取幼儿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谁吃掉谁”的科学现象的理解程度。

3. 观察幼儿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1. 延伸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谁吃掉谁”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如生态系统、食物链等。

2. 科学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谁吃掉谁”的科学现象。

3.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谁吃掉谁”的现象,巩固学习效果。

七、教学难点:1. 理解“谁吃掉谁”的科学现象背后的道理。

2. 观察和发现“谁吃掉谁”的规律。

3. 运用“谁吃掉谁”的科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

3. 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资源。

九、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方法,看是否适合幼儿的学习需求。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含反思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含反思

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含反思课时:1课时年龄段:5-6岁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动物的食物链关系,知道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概念。

2.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出食物链的正确顺序。

3. 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课件:各种动物图片2. 食物链卡片3. 计时器4. 小组讨论标志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概念,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2. 出示课件,展示各种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游戏活动(10分钟)1. 教师将食物链卡片随机分成若干组,每组卡片包含不同动物,要求幼儿按照食物链的顺序进行排列。

2. 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游戏,其他幼儿在下面监督和指导。

3. 教师设置计时器,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食物链的幼儿给予表扬。

4. 各组轮流进行游戏,教师总结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小组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小组,讨论食物链的正确顺序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2.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说出自己学到的动物食物链关系。

2.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判断他们对食物链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延伸(5分钟)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共同探讨动物的食物链关系,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科学教育。

2. 区域活动:教师在科学区设置相关动物模型和食物链卡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和操作,进一步巩固食物链概念。

中班科学教案谁吃掉谁

中班科学教案谁吃掉谁

中班科学教案谁吃掉谁【引言】中班科学教案:谁吃掉谁?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科学教案的设计是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关键。

本篇文章将针对中班幼儿的科学教学活动进行探讨,主题是“谁吃掉谁”。

【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的目标是:1. 培养幼儿对动物食性的认识和理解。

2. 引导幼儿发展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4. 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准备图片或卡片,上面分别绘制食物和动物的图案。

2. 物品准备:玩具动物、模型植物或食物、布置实验桌等。

3. 根据活动目标,写出教案详细安排。

【三、实施过程】1. 热身活动:音乐与活动相结合,让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状态。

2. 导入幼儿的经验:a. 引导幼儿回忆他们曾经观察到的各种动物和食物,让幼儿自由表达。

b. 鼓励幼儿描述动物和食物的特征,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动物可能吃什么食物。

3. 多感官体验:a. 利用绘本、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食物和动物形象,通过触摸、感受、观察等方式,让幼儿全面感知。

b. 引导幼儿观察特征,让他们注意动物和食物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4. 实践操作:a. 根据准备好的物品,让幼儿亲自进行实验。

例如,放置玩具动物和模型植物或食物,观察动物的行为和反应。

b. 引导幼儿讨论和观察,由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即哪些动物可能吃掉哪些食物。

5. 回顾总结:a.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鼓励他们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动物和食物之间的关系。

b.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发现,概括食物和动物的特征。

比如,哪些动物是肉食动物,哪些动物是草食动物等。

【四、活动延伸】1. 游戏环节:a. 制作卡片,上面分别写有动物的名字和食物的名字。

幼儿根据卡片上的信息找到对应的食物和动物,增加互动乐趣。

b. 利用音乐、舞蹈等元素,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食物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2. 探索自然:带领幼儿到室外或者自然环境中,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它们的食物,加深幼儿对食物链的理解。

大班科学游戏《谁吃掉谁》教案

大班科学游戏《谁吃掉谁》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帮助幼儿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的生物,如植物、昆虫、鸟类等。

2. 理解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食物链。

3.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不同生物的角色,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游戏道具等。

2. 环境:宽敞的场地,适合进行游戏活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向幼儿讲解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食物链的概念。

3. 游戏:分组进行游戏,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扮演不同生物的角色,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食物链的关系。

4. 讨论:游戏结束后,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理解食物链的重要性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2. 关注幼儿在讨论中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观察幼儿在活动结束后的行为,看他们是否能够将环保意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 延伸活动:带领幼儿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2.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进行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七、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

2.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活动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3. 考虑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全面反映幼儿的学习情况。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内容:认识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

大班科学生活中的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形态变化和物质溶解的特点。

(2)能够正确使用水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的能力。

(2)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善待水资源。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形态变化和物质溶解的特点。

(2)能够正确使用水的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的能力。

(2)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玻璃杯、保鲜膜、针、小刀、冰块、热水、小盐块。

2.实验步骤:(1)实验一:观察水的三种形态变化。

(2)实验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引入(1)老师出示一杯装满冰块的水,请学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冰块的形态变化属于哪一种物质的形态?(2)老师提问: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形态变化?请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2.实验一:观察水的三种形态变化(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水的三种形态变化。

(2)实验步骤:①学生接触保鲜膜,并得手指上沾有一些水珠。

②学生用针或小刀在保鲜膜上戳一个小洞。

③学生用眼睛观察洞中的水珠。

(3)实验要求:①学生需小心操作,以免伤到自己和他人。

②学生需准确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实验现象描述与总结:①水珠从洞口逐渐滴落下来。

②学生观察到从洞口滴下的水珠属于液体。

③总结: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形态。

3.实验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实验步骤:①学生向一杯装有水的玻璃杯中加入少量小盐块。

②学生用眼睛观察玻璃杯内的水和盐块。

(3)实验要求:①学生需小心操作,以免将盐块溅到周围。

谁吃掉谁中班科学教案

谁吃掉谁中班科学教案

谁吃掉谁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图片、玩具动物、食物标本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玩具动物和食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引入食物链的概念。

例如,教师出示一只兔子的玩具动物并问学生:兔子吃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一只狼的玩具动物并问学生:狼吃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思考不同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 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动物的表现,判断它们是吃其他动物还是被其他动物吃。

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导入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例如,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狼,并询问学生:“谁吃掉谁?”学生可以根据前面的学习,回答“狼吃兔子”。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择一条食物链进行呈现。

可以让每组选择一个食物链的主题,例如:草——兔子——狐狸,然后让每个小组成员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用行动和语言来展示食物链的关系。

通过身体的表演和口头的描述,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食物链中的概念。

4.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某个环节的物种数量发生变化,会对整个食物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例如,如果兔子数量减少,狼会有足够的食物吗?如果狼数量过多,兔子会有足够的食物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食物链中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的关系。

5.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食物链进行拓展,或者设计一个包含多个物种的食物网。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创造力,画出图示或者制作模型来展示所选食物链或食物网。

四、教学总结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的链条,其中有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各个环节的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五、作业布置布置学生自己选择一条食物链进行描绘,并写下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图片、玩具动物和分组活动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谁吃掉谁》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谁吃掉谁》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

2. 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

3. 食物链的书写规则:从生产者开始,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食物链的概念,掌握食物链的组成和书写规则。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构建食物链,并理解食物链中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食物链卡片、动物图片、连接线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食物链的概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向幼儿讲解食物链的组成和书写规则,通过示例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3. 观察与操作:让幼儿观察教具,引导他们发现食物链中的相互关系,并动手操作,构建食物链。

4. 互动交流: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心得,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引导他们理解食物链的重要性,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6. 作业:布置一道有关食物链的练习题,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评价幼儿对食物链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观察和操作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估幼儿在总结与反思环节对食物链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寻找自然环境中的食物链,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邀请生态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大班科学游戏《谁吃掉谁》教案

大班科学游戏《谁吃掉谁》教案

1. 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知道动物之间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

2. 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人际沟通能力。

4.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认识几种常见的动植物及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3. 游戏《谁吃掉谁》: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的顺序和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食物链图卡、动物图片、植物图片、食物链顺序表格。

2. 学具:每位学生一张食物链图卡、一份食物链顺序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食物链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食物链的组成和作用。

2. 讲解游戏规则:分发食物链图卡和食物链顺序表格,讲解游戏玩法。

3. 示范游戏:教师演示一次游戏过程,让学生了解游戏操作。

4. 学生分组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讨论游戏中的发现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食物链的顺序和相互关系。

五、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食物链图,并在图中标注各环节。

2. 写一篇关于食物链的小短文,介绍自己画的食物链图。

3.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一个食物链实例,并拍照记录。

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食物链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创意和分析能力,检验他们对食物链知识的运用。

3.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问答,了解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态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食物链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链在实际环境中的运作。

3. 开展校园植物观察活动,让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环节。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物链知识。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谁吃谁》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谁吃谁》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谁吃谁》教课方案课件教课方案谁吃谁教课目的1、经过议论、剖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品联系——食品链。

2、知道不一样的动物吃不一样的食品,动物要保持生命就要耗费这些食品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品链、食品网反应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品能量互换关系。

4、经过剖析和归纳生物之间的食品关系,培育学生的剖析和综合的思想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的。

6、认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课准备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课过程一、导入。

(1)叙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议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品关系 ?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3)叙述:今日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品链。

(1)依据谁被谁吃的次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品联系。

(5)发问:同学们依据食品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结在一同,这类动植物间的食品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6)解说:生物之间的食品联系,形成像链环同样的关系,称为食品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品链,沟通。

(8)小组研究:察看写的几条食品链,议论:这几条食品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何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品链到什么结束?(9)解说:在食品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

动物不可以自制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花费者。

(10)指出上边食品链中的生产者和花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论。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品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发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议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品关系,写出食品链。

大班科学教案:谁吃掉谁

大班科学教案:谁吃掉谁

大班科学教案:谁吃掉谁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链的概念;•了解生物链的组成;•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了解在食物链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幻灯片或黑板;•海报或图片。

教学内容生物链在自然界中,生物们都通过捕食、食物链的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物链。

生物链是由一个群体中食物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生命现象。

在一个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被描述成“谁吃掉谁”的方式。

生物链的组成生物链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生产者:产生生物链的最基本的生命物质,例如植物;•消费者:在生物链中吃生产者,例如草食动物;•消费者的消费者:在生物链中吃消费者,例如肉食动物。

食物链在一个区域内,不同的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食物链可以用图表的方式表示。

例如,植物可以被小虫子吃掉,小虫子可以被小鸟吃掉,小鸟可以被大鹰吃掉。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食物链,植物是生产者,小虫子和小鸟是消费者,大鹰是消费者的消费者。

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在生物链中,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捕食、竞争和共存的关系。

例如,植物、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之间就构成了互相捕食的关系。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生物链的海报或图片,根据图片描述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不同的生物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条食物链,并标注上生产者、消费者和消费者的消费者。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合作完成的食物链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生产者、消费者和消费者的消费者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1.食物链和生物链是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可以通过举例和图片来辅助理解。

2.在课堂活动中注重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意识。

中班数学谁吃谁教案

中班数学谁吃谁教案

中班数学谁吃谁教案中班数学谁吃谁教案1活动目标: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秤一秤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在探索过程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培养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电脑课件、幼儿人手操作篓子一个、投影仪、操作卡片、天平、小积木活动过程:一、利用课件,教师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

1.秋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课件出示情境图。

)2.这时候小兔子,跑来了,它说:“我肚子饿了,想吃东西,你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我吃吗?”小兔子说:“可是我想吃比较重点的水果,你可以在苹果和橘子之间,找出那个重,哪个轻吗?3.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苹果和橘子,你觉得那个更重?(学习词汇:掂一掂)4.我们可以把两样水果分别放在自己的手里,用小手去掂一掂,并告诉老师掂完之后是那样水果重?5幼儿操作篓子里的两样物体,激发幼儿比较这两样物体的轻重。

教师总结:原来两样物体比较轻重的时候,不能光用眼睛看,有时候是要用小手来帮助,才能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二、继续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比较小鸭和小鸡身体的轻重。

1、咦,什么声音?(播放课件,小鸡小鸭吵架的声音,比较差、谁轻谁重)2、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助他们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身体的轻重?通过使用像似跷跷板的天平来比较小鸭小鸡身体的轻重。

(跟幼儿介绍天平)3、在出示的天平秤上秤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积木的轻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天平两边的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沉下去的一边是重的,跷起来的那边是轻的。

4、引导幼儿猜测小鸭小鸡谁轻谁重。

你是怎么知道的?(播放课件)三、继续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比较三样物体(小鸭、小鸡、母鸡妈妈)的轻重。

引导幼儿相互商量:怎样才能比出三样物体的轻重呢?幼儿讨论得出结果:先两样两样比,找出重的,再拿走轻的,把剩下的两样再比,再找出最重的,最后把两样轻的再比,得出最轻的。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谁吃谁》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谁吃谁》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谁吃谁》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食物链的起点,是学生了解食链构成和食物链中每一层生物相互关系的开始。

本节课以“谁吃谁”为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构成。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食物链的组成和构成方式;2.掌握食物链的开始——光合作用;3.能够简单解释食物链中每一层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食物链的概念;2.光合作用是食物链起点;3.认识食物链中每一层生物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如何引起学生对食物链的兴趣?五、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前置知识;2.课件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食物链的构成和光合作用的过程;3.合作学习法: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堂小实验,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大家喜欢吃什么食物?你吃的食物是如何产生的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食物的起源和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2. 展示课件(10分钟)•演示食物链及光合作用的示意图,简要介绍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方式;•让学生观察图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学生听取教师的讲解及课件演示,理解食物链中每一个层级的意义及关系。

3. 合作学习(20分钟)•学生组成小组,各自准备所需实验材料及工具;•每个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小组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所得结论,复习食物链中每一个层级的生物关系。

4. 讲解知识要点(15分钟)•教师对食物链中每一个层级的生物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学生通过听取讲解及教师提问,重新回顾和理解食物链的启示和特点。

5. 综合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综合掌握程度;•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讨论,再次加深对食物链的理解和印象。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和课堂小实验等方式,初步认识食物链的构成和起源,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构成方式,加深了对食物链中每一个层级生物关系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谁吃掉谁》教案背景本次课程旨在通过科学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意识,加深幼儿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如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圈等。

2.能够发现并描绘不同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3.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探究发现问题并作出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图示卡(动物卡、食物链卡、食物网卡)。

2.环境准备:整洁干净的教室,足够的活动场地。

3.学生准备:穿着便服,可以自由活动的鞋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教师利用教具或图示卡片向幼儿简介不同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如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圈等。

2.让幼儿自由发表对于生态关系的疑问和想象。

Step 2 游戏准备1.教师用数字卡片为每位幼儿分配一个动物,并分发动物卡片。

2.教师用图示卡为幼儿单独或分组发放食物链卡片。

3.教师用图示卡为幼儿单独或分组发放食物网卡片(可选)。

Step 3 游戏规则1.每位幼儿都扮演一个动物。

动物种类可以根据年龄和兴趣自行选择。

2.幼儿需要找到自己的饮食对象,并通过识别图示卡片上的食物链找到自己的食物。

3.如果幼儿找到了食物,可以继续向上寻找自己的食物链。

如果没有找到食物,则被淘汰出局。

4.可以选择将食物给其他动物,或者自己消化。

5.如果教师给出了食物网卡片,幼儿需要根据图示卡片内容,找到自己在生物圈中的位置。

Step 4 游戏结束1.教师把幼儿分为小组,让各小组分别展示他们组内的食物链及生态关系。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总结游戏中的体验和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游戏,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了生态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在游戏中发现生态关系的相关问题,进而根据对游戏的探究,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透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其中,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本次活动既是一种有益的游戏体验,也是一次生动的科学课堂实践。

大班科学教案谁吃掉谁

大班科学教案谁吃掉谁

大班科学教案谁吃掉谁在大班科学教学中,有时候遇到一个问题:是老师在吃掉学生的思维,还是学生在吞噬教师的创意?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有些怪怪的,但实际上却是我们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探讨点。

一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并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科学基础。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发展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会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活动和讨论,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发现,学生似乎更多地“照本宣科”,只是单纯地执行教师给予的任务,而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性的表达。

有时候,他们可能只是应付教学要求,完成课堂任务,而没有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和原理。

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不禁思考:是我们的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是学生缺乏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在大班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广泛分布,他们的学习风格和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对科学特别感兴趣,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有的学生可能对科学并不感兴趣,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也缺乏耐心和兴趣。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所以,大班科学教学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提问、启发式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和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探究性作业、开展科学竞赛和组织科学展览等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

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谁吃谁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

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