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技术工作交流(ppt 42页)实用资料

合集下载

信息化施工第2部分(监控量测)PPT课件

信息化施工第2部分(监控量测)PPT课件

6.1 说明
选择项目是必测项目的拓展和补充。 对特殊地段、危险地段或有代表性的地段进 行量测,选择项目安装埋设比较麻烦,量测 项目较多、时间长、费用较高,但可为设计 变更提供依据,工程竣工后还可以进行长期 观测。
.
35
6、 选测量测项目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术
6.2 量测内容
围岩内部位移量测 锚杆轴力量测 衬砌应力量测 复合式衬砌接触压力量测 型钢支撑应力量测
测桩
测线1 测线2 路面
.
测线1 测线2 路面
测桩
28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术
洞内周边收敛测点构造图
不要焊接在钢拱架上
.
29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术
洞内周边收敛量测原理图
.
30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术
.
31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术
.
32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术
.
33
必测项目测点布置图
.
34
6、选测量测项目
44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术
多点位移计埋设图
孔内砂浆一定要饱满
.
45
.
46
.
47
.
48
深孔传感器2
.
49
深孔传感器1
.
50
.
51
.
52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术
2.5 选测量测项目
锚杆轴力
.
53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术
多点位移计埋设图
孔内砂浆一定要饱满
.
54
.
55
深孔传感器2
.
56
深孔传感器1
.
3
1.1 概述
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术

监控量测常见错误与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反馈(ppt)

监控量测常见错误与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反馈(ppt)
根据围岩(支护结构)位移——时间曲线,找出不同时 刻围岩(支护结构)的位移值和位移发展趋势,预测围 岩与支护结构可能出现的位移最大值,进而判断其安全 性和是否侵入净空。同时对位移速率进行分析,判断围 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可靠性。
由于偶然误差的影响使监测数据具有离散性,根据实测 数据绘制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散点图出现上下波动, 很不规则,难以据此进行分析,必须应用数学方法对监 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为优化设计并指导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是研究两个变量呈线性变化的问题。在对 一组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时,通过回归分析找出两个变量 的函数关系的近似表达式,即经验公式。首先将实测位移(y 轴)与对应的时间(x轴)列表并作散点图。如果这些点近似 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就可以认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线性的, 即y=f(x)是线性函数,可用y=a十bx函数进行回归,用最 小二乘法求回归系数a,b。
1))
60
0.182
相关性
相关性
80
0.178
γ=0.827
γ=0.838
100
0.179
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
120
0.181
δ=0.030
δ=0.007
注:选择最佳拟合函数标准:相关性接近 1,标准偏差接近 0
本测点最佳拟合函数为双曲线函数
预测开挖 2 年后围岩压力 y 预=0.187 MPa 预测开挖 10 年后围岩压力 y 预=0.188 MPa
⑤监测方案编写不合理,没有针对工程特点、不同施 工阶段特点、工程重难点部位、施工风险高低情况等进 行编写。监测方案中对监测项目的选择、测点布置设计 也存在一定的不科学。

监控量测培训课件.

监控量测培训课件.

2023监控量测培训课件CATALOGUE目录•监控量测概述•监控量测技术与方法•监控量测管理制度与实施•监控量测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控量测案例分析与应用01监控量测概述监控量测是一套对IT基础架构的性能、可用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

监控量测定义监控量测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IT基础架构的性能瓶颈和潜在故障,保障IT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提高IT管理效率。

监控量测的意义监控量测的定义与意义监控量测背景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IT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IT系统的故障对业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监控量测的发展监控量测技术从早期的单一性能监控,发展到现在的多维度监控,实现了更加全面、精细的IT管理。

监控量测的背景与发展监控量测的常见应用场景性能监控与优化:监控量测可以实时监测IT 系统的性能表现,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性能瓶颈,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

场景1故障检测与恢复:监控量测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可用性,一旦发现故障,立即进行报警和恢复,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场景2安全监控与防护:监控量测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安全性,发现和阻止恶意攻击,保障系统的安全。

场景3容量规划与管理:监控量测可以全面掌握系统的容量状况,为企业进行容量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场景402监控量测技术与方法包括土壤监测、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

监测技术包括遥感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测量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自动化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信息技术监控量测技术监控量测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抽样调查全面调查遥感监测实地监测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利用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手段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在监测现场进行直接数据采集和分析。

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数据转换等。

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分析、模型分析、可视化分析等。

监控量测培训课件

监控量测培训课件

预警标准 设计水位以下0.5m 21mm 21mm 控制标准的2/3 控制标准的2/3 控制标准的2/3 14mm 21mm 10mm 14mm 1.5cm/s
监测项目的报警应采用三级预警管理办法。 (1)黄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 值的70%,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 (2)橙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 值的80%,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 (3)红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变化量、变化速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 值,或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
累计绝对值达25mm 变化速率达2~3mm/d 累计绝对值达30mm 变化速率达2~3mm/d 设计轴力的70% 设计内力的70% 累计绝对值达25mm 基坑开挖期间,基坑 开挖深度h, h≤5m,1次/3天, 5m<h≤10m,1次/2天, 10m<h≤15m,1次/天, h>15m,2次/天。 基坑开挖完成后 1~7天,1次/天; 7~15天,1次/2天; 15~30天,1次/3天; 30天以后,1次/周; 经分析基本稳定后,1 次/ 月
开挖及支护后立即进行 2次/天 2次/天 1~15天 1次/天 1次/2天 1次/天 1次/2天 16~30天 1次/3次 1次/3次 31~90天
开挖及支护后立即进行 2次/天 1次/2天 2次/周 2次/天 1次/2天 2次/周 2次/天 1次/2天 2次/周 2次/天 1次/2天 2次/周 1次/天 1次/周 1次/月 2次/天 2次/天 2次/天 (0~2) B 1次/天 1次/天 1次/天 1次/天 1次/2天 1次/2天 1次/2天 (2~5)B 1次/2天 1次/2天 1次/2天 1次/2天 每次起爆 2次/周 2次/周 2次/周 大于5B 2次/周 2次/周 2次/周 2次/周

建筑施工测量培训PPT课件

建筑施工测量培训PPT课件

②水准路线。在水准测量中,为保证测量成果能达 到一定的精度要求,必须布设某种形式的水准路线,利 用一定的条件来检核所测成果的正确性。在一般的工程 测量中,水准路线的形式有如下三种:
水准测量步骤:
(1)将水准仪置于已知后视高程点A和前视
转点ZD1中间的Ⅰ站。
(2) 先瞄准后视尺,读取后视读数值
a1,并记入水准测量记录表中。 再照准前视尺, 读取前视读数值b1,并记入记录表中。至此完
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
S3微倾式水准仪
徕卡自动安平水准仪 DS32自动安平水准仪
DSZ3自动安平水准仪
DSZ2自动安平水准仪
DSZ3自动安平水准仪
精密水准仪
徕卡电子水准仪
激光标线仪
拓普康电子水准仪
索佳电子水准仪
天宝数字水准仪
3、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在一个测站上使用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1.安置仪器 2.粗略整平(粗平) 3.瞄准水准尺 4.精确整平(精平) 5.调焦照准 6.读数
一、水准测量
测定地面点工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按使用仪器和 实测方法的不同,高程测量可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物理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等。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中最 常用和精度较高的一种方法,建筑施工中通常采用水准测量 来测定点位的高程。
1、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出地 面两点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 高程。
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进场后,在业主、监理的指引下,对首级测量控制网办 理正式的书面移交手续,实地踏勘点位,对已经损坏的点位 作出标记说明。平面控制网是土建、幕墙装修、机电安装、 沉降及变形观测施工测量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复 查的基准。布网要求:各级平面控制点可靠、稳定、使用方 便;通视条件好,检校方便,满足施工精度要求。若工程量 大、工况复杂,必须设置多级平面控制网,而且各级控制网 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

《工程测量技术交流》PPT课件

《工程测量技术交流》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可编辑课件

监控量测PPT课件

监控量测PPT课件
第15页/共18页
5、判断标准 围岩位移的“判断标准”包括三个方面: ①位移量(绝对或相对); ②位移速度; ③位移加速度。
第16页/共18页
桂 林 溪 流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精选课件ppt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洞内钻孔中安设单点多点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每5100m一个断面每断面211个测点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地面钻孔中安设各类位移计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35个钻孔同地表下沉要求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各种类型压力盒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1520个测点钢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柱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每10榀钢拱支撑一对测力计10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及裂缝量测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应力计力解除法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11个测点11围岩弹性波测各种声波仪及配套探头在有代表性地段设注
第5页/共18页
水平仪观测拱顶下沉
第6页/共18页
3、收敛计测坑道周边相对位移 隧道内壁面两点连线方向的位移之和称为“收敛”,此项量测称“收敛量
测”。收敛值为两次量测的距离之差。 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收敛计为机械式的收敛计和数显式收敛计
第7页/共18页
第三节 量测计划
1、量测项目的选择 2、测试断面、测线、测点、测孔的布设
现场位移监测
现场位移监测
数理处理
位移反分析 及其检 验
有限元或边界元正 分析及预测
第1页/共18页
预 测 变 形 曲 线
围 岩 稳 定 性 评 判
支 护 安 全 度 评 价
工程决策及措施
实践及监测对预测结 果的验证
4、量测项目划分 1)必测项目包括:围岩和支护状况观察,洞内 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 2)选测项目包括:围岩体内位移,钢支撑内 力及外力,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等 具体可见下表

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

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

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第一章概述在岩土中修建地下工程,理论的合理性分析比较困难,牵涉的问题繁多,其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方法的难以模拟性、围岩与结构支护(围护)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另外,城市地下工程周围环境一般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通过信息化施工,及时反馈施工并修正完善设计,确保地下工程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施工过程中进行的监控量测是信息化施工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及时获取围岩变动与地下工程结构的动态信息,用以修正支护参数与施工措施,以期达到施工安全与经济合理的目的,这是关于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实质性要求。

一、监控量测是浅埋暗挖法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手段在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检验设计参数、地面稳定性,评价施工方法的主要依据,它已作为工序要求编入工程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中。

目前,地下工程,尤其是浅埋地下工程,除了在施工前的预设计阶段必须进行地质勘查和试验外,还应在施工全过程中进行监控量测,即用人工观察和各种仪器测试围岩、地面的变化,支护的外观与力学变化,并将实测资料和数据加工处理成为一定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以评定围岩的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的可靠度,以便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

必须时还应采取相应的辅助工法,以确保施工的绝对安全和工程经济合理。

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流程见下图。

这是地下工程不同于地面工程的第一重大区别。

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流程监控量测的数据也应是地下工程竣工文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此,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及时进行现场监控量测是很重要的工序。

同时,要强调及时将监控量测结果反馈到设计与施工中去,并及时修正,否则,这种监控量测流于形式,是无用的,塌方、沉陷等现象也就不可避免。

所以,及时监控量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正是地下工程,尤其是软弱地层地下施工管理的核心,这是不同于地面工程的第二个重大区别。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地层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建筑行业工程测量培训ppt

建筑行业工程测量培训ppt

其他对工程测量感兴趣的人士
如对建筑、地理信息等领域感兴趣的人士,可以参加培训了 解工程测量的应用和技能。
培训要求
掌握测量基础知识
熟悉常用测量仪器
包括测量误差理论、坐标系转换、测量精 度等。
了解和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 意事项,如全站仪、GPS接收机等。
学习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
了解测量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应用,如地 形图制作、施工放样等。
了解工程测量在建筑设计、施工、监测等 方面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03
培训方法与安排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理论教学
传授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 方法、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员掌握工程测量的基础理论 。
实践操作
组织学员进行实地测量、仪器操 作等实践训练,培养学员的动手 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和安全。
05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智能化测量技术
智能化测量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 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例如,通过机器视觉和图像处 理技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目标识别和 操作复杂度,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施工阶段,工程测量人员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 行施工放样,确保建筑物的位置、方向、高度等 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进行施工过程中的监测 和调整,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规划阶段,工程测量人员需要利用地形图、卫 星定位等技术手段,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高度、 占地面积等参数,为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在运营维护阶段,工程测量人员需要对建筑物进 行变形监测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 安全隐患,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自动化测量技术是指利用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实现测量过 程的自动化。例如,自动化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的出现 和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减少人工操作和 人为误差。

建筑工程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技术工作交流(ppt 42页)_5243

建筑工程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技术工作交流(ppt 42页)_5243

隧道工程理论设计流程
隧道工程的设计流程 涉及到五个方面的问题即:
⑴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或称一次应力状态 0 ; ⑵开挖隧道后围岩的二次应力状态 2和位移场 u 2 ;
⑶判断围岩二次应力状态和位移场是否符合稳定性条件即围岩稳定性准则, 一般写成:
f ( 2 , R1) 0
f (u2 , R 2) 0
岩体力学知识和土力学知识,有助于《规范》对相关施工 监测要求的理解:如《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10108-2002 J159-2002)第6.2.7条款规定”…… 当地质条件复杂,下沉量大或偏压明显时,除量测拱顶下沉 外,尚应量测拱腰下沉及基底隆起量.”那么,为何在下沉量 大时或偏压明显时,需量测拱腰及基底隆起量呢?如果大家 没有些许岩土力学知识对这句话是难以理解的,如果理解 不了,又谈何规范监测呢?不知道为何监测,为何监测这些 项目或增加某些监测点的意义的话,那么,我们工作的兴趣 和工作的主动性又从何而来呢?
《规范》已明确规定了监测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 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关键在于学习、领会与执行!
数据处理方法(数学工具)——回 归分析方法及其步骤
量测数据处理(信息加工)的目的是:判断实测值的可靠性,找出所 测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判定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下面仅说一 下“找所测数据间的相互关系”的数学处理方法,至于目的的第一方面, 就目前的状况,我们难以达到。
式中的R1、R2是根据围岩的物理力学特性所确定的某些特定指标。
⑷设置支护结构后围岩的应力状态,亦称围岩的三次应力状态 3 和位移
场 u 3 ,以及支护结构的内力 M 和位移
⑸判断支护结构安全性,即安全度准则,一般写成: f1 ( M , K 1) 0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课件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课件

0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
设备状态监测
实时监测建筑内各种设备的运行 状态,如空调、照明、电梯等。
设备状态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设 备故障,减少设备损坏和维修成
本。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评估设备的 性能和效率,为设备更新和改造
提供依据。
能源管理
监控系统的能源管理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建筑内的能源使用情况,包括电 力、水、燃气等。
总结词
可靠性、安全性
详细描述
该案例探讨了深圳某大型工业园区如何通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保障设备的稳定运 行和生产线的安全。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各项参数,及时发现并排除 故障,确保了工业园区的正常生产和安全。
THANKS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要采 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功能较为 简单,主要用于空调、照明等设
备的监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 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逐渐向数 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功能也
更加丰富和全面。
目前,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已经成 为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 泛应用于商业、办公、住宅等建
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节约能源,降低 运行成本。
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控制,根据环境参数和 设备状态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
通过智能控制,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管 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04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应用 场景
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是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优势
节能减排
通过实时监控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能 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能源浪费问题,有效 降低碳排放。
提高效率
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预警故障 ,减少设备维修时间,提高设备运行效 率。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技术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技术
主要监测仪器设备-应力应变类监测仪器
钢筋计、压力盒、应变计、轴力计、
锚杆测力计、频率接收仪等
三、主要监测项目及其确定原则
监 测 项 目 确 定 原 则
可靠行原则 多层次监测原则 关键区域监测原则 实用方便原则 经济合理原则
三、主要监测项目及其确定原则
可靠性原则
仪器适用可靠;
测点稳固可靠; 系统完善可靠; 数据真实可靠;
三、主要监测项目及其确定原则
多层次监测原则
监测对象:以位移监测为主,兼顾其他; 监测方法:仪器监测与人工巡视并重; 仪器选择:在经济可靠的原则下,以人工
土仓压力控制因素图 增大/减小推进速度
增大 / 减小螺旋输送机排放速度
地下水 压
土压
中国中铁隧道集团科研所
土压平衡盾构的概念
土压平衡盾构是在机械式盾构的前部设置隔 板,在刀盘的旋转作用下,刀具切削开挖 面的泥土,破碎的泥土通过刀盘开口进入 土仓,使土仓和排土用的螺旋输送机内充 满切削下来的泥土,依靠盾构推进油缸的 推力通过隔板给土仓内的土碴加压,使土 压作用于开挖面以平衡开挖面的水土压力 。
泥水压力与水压力及土压力平衡
泥水压力小于水压力及土压力之和,则地表沉降
泥水压力大于水压力及土压力之和,则地表隆起
渗透系数与岩性、粒径
双圆形盾构工法
三圆盾构工法
适用车站或复杂隧道
球形盾构工法
1、急曲线施工 2、竖井-水平隧道 一体化施工 3、倾斜盾构施工 4、异形隧道施工 5、分岔隧道施工
盖挖逆筑法施工
一、城市地下工程特点及其主要施工方法 暗挖法
一、矿山法
全断面法、台阶法、CD法、CRD法、双侧壁导 坑法、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PBA法 等。 二、盾构法

建筑工程的监控系统

建筑工程的监控系统

数据集成
将不同来源的监控数据进行整合 和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中 心,方便数据的查询、分析和处 理。
应用集成
将不同的监控应用进行集成,形 成一个统一的监控平台,方便用 户对建筑工程的监控和管理。
绿色化发展
能耗监测
通过监控系统对建筑工程中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降低能源消耗和浪费。
01
环境监测
建筑工程的监控系统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建筑工程监控系统概述 • 建筑工程监控系统的应用 • 建筑工程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安全事故频 发,需要有效的监控系统来保障施工 安全。
传统监控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如监控 范围有限、实时性差、数据分析不准 确等,需要改进。
局限性
设备成本较高、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 有限、对网络依赖性强等。
03 建筑工程监控系统的应用
施工现场监控
总结词
实时监测施工现场情况,确保施工安 全和质量。
详细描述
通过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测 施工现场的环境、设备运行和人员活 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保障 施工安全和质量。
建筑材料监控
总结词
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监控,确保材料质量和合规性。
详细描述
通过使用电子标签、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建筑材料进行跟踪、监测和管理, 确保材料的质量、数量和合规性,防止材料损坏、丢失或被替换。
施工安全监控
总结词
实时监测施工人员的安全状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详细描述
通过穿戴式设备、传感器等手段,实时监测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工作状态和环境因素,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 患和风险,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控制测量PPT课件

建筑工程控制测量PPT课件
⑵坐标反算公式 已知两点坐标,反求边长和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方位角公式为:
ab
arctan
yb ya xb xa
arctan
yab xab
(6-9)
边长计算公式为:
Dab
x y 2
2
xab
yab
ab
ab cosab sinab
(6-10)
建筑工程测量
17
§6.2 直线定向及坐标反算
建筑工程测量
4
§6.1 控制测量概述
6.1.1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网,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逐级控制, 分为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图(6-4)
城市控制测量是为大比 例尺地形测量建立控制网, 作为城市规划、施工放样的 测量依据。
城市平面控制网一般可 分为二、三、四等三角网及 一、二级小三角网或一、二 、三级导线。然后再布设图 根小三角网或图根导线。 1985年城市测量规范,其技 术要求见表6-1、6-2。
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
。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
7
§6.1 控制测量概述
6.1.2 高程控制网
建立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是 ⑴水准准测测量量。在山区也可采用 ⑵三角高程测测量量 的方法来建立高程控制网,此法不受地形起伏的 影响,工作速度快,但其精度较水准测量低。
象限Ⅲ R=α-180° α=180°+ 象限Ⅳ R=360°-α αR=360°-R
建筑工程测量
18
§6.3 导 线 测 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这些 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 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 线点的坐标。

建筑检测工作总结PPT

建筑检测工作总结PPT

检测标准与规范
完善建筑检测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化发展。
03
检测过程与成果展示
实地检测过程
检测前准备
明确检测目的、检测标准、检测设备和人员 ,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实地检测操作
按照检测标准,对建筑结构、构件、材料等 进行逐一检测,记录检测数据和结果。
安全防护措施
在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 戴防护用具,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外部因素
天气条件恶劣、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等不可控 因素影响检测工作。
问题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技术问题原因
设备老化、缺乏维护保养;操作人 员技能水平不足。
解决方案
定期更新设备,加强维护保养;对 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技能 水平。
管理问题原因
缺乏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经 验;团队内部沟通不畅。
解决方案
超声波检测
02
03
激光扫描检测
采用超声波仪器对建筑结构进行 无损检测,评估其内部质量和安 全性。
运用激光扫描技术对建筑进行三 维建模,精确检测变形、沉降等 问题。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复杂结构检测
针对复杂建筑结构,综合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和 技术手段,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
数据处理与分析
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运用专业软件对检 测结果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
成果展示
通过图表、照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检测成果,便 于理解和评估。
问题与建议
针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 决方案,为后续的维修和加固提供参考。
04
问题分析与经验总结
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管理问题
检测进度安排不合理、沟通协调不畅导致工 作延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前检查发现,监控量测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标准掌握的问题; 2.记录表式不统一的问题; 3.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 4.信息反馈、指导施工工作不力; 5.资料不齐全, “原始监测资料”与“数据处
理”概念混淆;记录资料不规范,涂沫现象普遍; 6.监控量测工作人员的经验与岗上学习不足,经
验积累欠缺,甚至不熟悉基本的工作流程。
设计、施工与监测三者关系(2)
地下工程中,监测与信息反馈以及反演是随着新奥法原理 的引入而引入的。这种以施工监测、理论分析、经验判断 相结合,调查、设计、施工相交叉的设计、施工流程是非 常符合隧道工程特点的。 “监测与反馈”也即所谓的 “信息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这一过程可归纳为: 在初步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 分析或工程类比对支护结构和施工决策做出预设计。然后, 在施工中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状态的变化进行监测, 并将所量测到的能反映隧道结构体系力学状态的物理量 (如洞壁某测点位移值、或某一基线上的净空变化值)加 以综合处理。最后根据必要的基准值直接利用经过处理的 监测信息来判断隧道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如)也可以通过 反演技术,根据监测信息反推出表征围岩性态及其地质环 境的初始参数,然后再将它输入模型中重新进行理论分析, 并根据新的计算结果及时调整和确定支护结构的参数和施 工决策。由引可见,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技术在设计与施 工间搭起了桥梁,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核心地位。
2.现代岩体力学模型:将支护结构与围岩视为一体,作 为共同承载的隧道结构体系,故又称为复合整体模型。与 传统力学模型相反,围岩是承载主体,支护结构只是用来 约束和限制围岩的变形。 计算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围岩力学参数选取方面和支护材 料参数受施工方法、施工质量、环境条件影响)以及模型 的选取的合理性问题客观上决定了目前的理论计算和分析 (包括各种设计软件)只能作为参考而无法作为设计依据; 由此导致以围岩类别或级别为基础的经验类比设计方法为 主导设计方法。
监测工作的必要知识准备
监控量测工作涉及到诸多学科的知识,即: 1.隧道基本设计方法、设计流程 2. 地质模型、数学力学模型 3.隧道设计、施工与监测三者间的关系 4.地质构造学、工程地质与水文工程地质学知识 5.地下工程岩体力学知识和土力学知识 6.数据处理方法(数学工具)——回归分析方法 7.判据、预测、控制(管理级别设置) 8.反分析(一般用数值方法,本项目可偿试实施) 9.《规范》条款规定
支护需求与支护补给
设计、施工与监测三者关系(1)
设计流程包括了开挖、支护、直到形成稳 定的隧道结构体系所经历的力学过程(含 判据)。这一流程充分表明施工过程(开 挖、支护)对隧道结构体系终极状态的应 力和位移影响极大。钻爆开挖与非爆破开 挖方法(如机掘方法)所形成的二次应力 场,尤其是位移场极不相同。前者大,后 者小,在前者需要支护的情况下,而后者 就不一定需要。隧道设计是基于一定的施 工方法上的,而不可能孤立设计。
新建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 技术工作交流
中铁三局集团工程指挥部工程部 宋同新 2007/5/18
感谢奋斗在一线的同志们和 朋友们,愿我们携手并进,竭心 尽责,同甘共苦,群策群力,共 保吕梁山隧道安全、保质、如期、 全优完工!
中铁三局吕梁山隧道指挥部工程部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工作现状
F1 ( , K用的计算模型 目前,设计隧道结构体系时,有两类主要的计算模型 1.传统的结构力学模型:以支护结构作承载主体,围岩
对支护结构的变形起约束作用。这种模型将支护结构和围 岩分开来考虑,支护结构是承载主体,围岩作为荷载的来 源和支护结构的弹性支承。亦称“荷载结构模型”
式中的R1、R2是根据围岩的物理力学特性所确定的某些特定指标。
⑷设置支护结构后围岩的应力状态,亦称围岩的三次应力状态 3 和位移
场 u 3 ,以及支护结构的内力 M 和位移
⑸判断支护结构安全性,即安全度准则,一般写成: f1 ( M , K 1) 0
式中的K1、K2是支护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
监测与信息反馈
主要目的、原则和工作重点
目的:修改设计和进行施工管理,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与 一般的工程测试相比,隧道工程中的施工监测具有特殊的意义。
原则:求是、及时、服务现场和设计。 监控量测的工作重点
1.量测计划制定; 2. 测点埋设与保护; 3.现场实录(现场一手资料或称原始资料); 4.回归分析; 5.注重分析与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 6.重在日常管理,也即坚持监测管理规范化、施工监测日常化、数据处理 目标化、预测结果功用化; 7.为技术管理、工序管理、资源配置与施工组织提具指导性意见;为隧 道施工、围岩加固等提出理论上和经验上的建议; 8.正确处理施工与监测的关系,将监测纳入到施工工序管理当中去。
隧道工程理论设计流程
隧道工程的设计流程 涉及到五个方面的问题即:
⑴围岩的初始应力状态,或称一次应力状态 0 ; ⑵开挖隧道后围岩的二次应力状态 2和位移场 u 2 ;
⑶判断围岩二次应力状态和位移场是否符合稳定性条件即围岩稳定性准则, 一般写成:
f ( 2 , R1) 0
f (u2 , R 2) 0
新建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加大监控量测工 作力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吕梁山隧道为特长铁路隧道,根据围岩情况发生大变形、 掌子面突出、大坍方(尤其可怕的是滞后的坍方堵洞情况) 甚至冒顶均有可能,岩爆已经在DK132+966附近段落发 生。而相应于这些地质灾害,我们的监控工作较为滞后, 而且由此导致的严重影响施工决策的问题已经出现,如因 监测工作不到位,造成台车进场决策、衬砌工作决策、以 及其它施工组织决策无以寄托,以某管段初支为例,因没 有量测资料或量测工作严重滞后且不规范,导致在支护参 数上毫无底数,按设计施工恐不安全,而加大断面,加强 支护,施工成本又无端增大,而且即便如此,也无法做到 心中无数。施工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易见,施工 监测形同虚设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的概念与意义
由于地下工程环境的复杂性(地层岩性不一、构造不均、 地下水发育程度不等、初始地应力环境因地而异、地下工 程埋深不一)和施工等人为因素影响大(施工方法不同、 施工水平各异、施工速度有快慢、施工组织良莠不齐)等 原因,在设计过程中,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地质模型和力学 模型来进行描述,尽管事先的调查和试验做得极尽细致, 建筑物的实际受力、变形状态和设计阶段按力学模型所预 计的总不一致,由此导致无法确认所设计的支护结构与施 工流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 合理,就必须在施工阶段实施监测,及时收集由于隧道开 挖在围岩和支护结构中产生的位移与应力变化信息(所谓 “监测”),并根据一定标准判断是否需要修改预先设计 的支护结构和施工流程,即所谓的信息反馈。统称为“监 控量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