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氧化燃烧资料
低氮燃烧介绍
低氮燃烧介绍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火焰温度越高,氮氧化物的生成越多,反之亦然,这也是流化床炉得以环保的原因之一。
低氮燃烧器一般把一次风分成浓淡两股,浓相在内,更靠近火焰中心;淡相在外,贴近水冷壁。
浓相在内着火时,火焰温度相对较高,但是氧气比相对较少,故生成的氮氧化物的几率相对减少;淡相在外,氧气比相对较大,但由于距火焰高温区域较远,温度相对较低,故氮氧化物的生成也不会很多。
根据氮氧化合物生成机理,影响氮氧化合物生成量的因素主要有火焰温度、燃烧器区段氧浓度、燃烧产物在高温区停留时间和煤的特性,而降低氮氧化合物生成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降低火焰温度,防止局部高温;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和氧浓度,使煤粉在缺氧的条件下燃烧。
简介:用改变燃烧条件的方法来降低NOx的排放,统称为低NOx燃烧技术。
在各种降低NOx排放的技术中,低NOx燃烧技术采用最广、相对简单、经济并且有效。
关键字:燃烧条件NOx NOx燃烧技术低NOx燃烧器用改变燃烧条件的方法来降低NOx的排放,统称为低NOx燃烧技术。
在各种降低NOx排放的技术中,低NOx燃烧技术采用最广、相对简单、经济并且有效。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低过量空气燃烧使燃烧过程尽可能在接近理论空气量的条件下进行,随着烟气中过量氧的减少,可以抑制NOx的生成。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降低NOx 排放的方法。
一般可降低NOx排放15-20%。
但如炉内氧浓度过低(3%以下),会造成浓度急剧增加,增加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引起飞灰含碳量增加,燃烧效率下降。
因此在锅炉设计和运行时,应选取最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
2.空气分级燃烧基本原理是将燃料的燃烧过程分阶段完成。
在第一阶段,将从主燃烧器供入炉膛的空气量减少到总燃烧空气量的70-75%(相当于理论空气量的80%),使燃料先在缺氧的富燃料燃烧条件下燃烧。
此时第一级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α<1,因而降低了燃烧区内的燃烧速度和温度水平。
低NOx燃烧技术专业资料
燃煤锅炉的低NO x燃烧技术NOx是对N2O、NO2.NO、N2O5以及PAN等氮氧化物的统称。
在煤的燃烧过程中, NOx生成物重要是NO和NO2, 其中尤以NO是最为重要。
实验表白, 常规燃煤锅炉中NO生成量占NOx总量的90%以上, NO2只是在高温烟气在急速冷却时由部分NO转化生成的。
N2O之所以引起关注, 是由于其在低温燃烧的流化床锅炉中有较高的排放量, 同是与地球变暖现象有关, 对于N2O的生成和克制的内容我们将结合流化床燃烧技术进行介绍。
因此在本章的讨论中, NOx即可以理解为NO和NO2。
一、燃煤锅炉NO x的生成机理根据NOx中氮的来源及生成途径, 燃煤锅炉中NOx的生成机理可以分为三类: 即热力型、燃料型和快速型, 在这三者中, 又以燃料型为主。
它们各自的生成量和炉膛温度的关系如图3-1所示。
实验表白, 燃煤过程生成的NOx中NO占总量的90%, NO2只占5%~10%。
1.热力型NOx热力型NOx是参与燃烧的空气中的氮在高温下氧化产生的, 其生成过程是一个不分支的链式反映, 又称为捷里多维奇(Zeldovich)机理→(3-1)O2O2→+O+NONN(3-2)2→+N+NOOO(3-3)2如考虑下列反映→+(3-4)N+NOHOH则称为扩大的捷里多维奇机理。
由于N≡N三键键能很高, 因此空气中的氮非常稳定, 在室温下, 几乎没有NOx生成。
但随着温度的升高, 根据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定律, 化学反映速率按指数规律迅速增长。
实验表白, 当温度超过1200℃时, 已有少量的NOx生成, 在超过1500℃后, 温度每增长100℃, 反映速率将增长6~7倍, NOx的生成量也有明显的增长, 如图3-1所示。
但总体上来说, 热力型NOx的反映速度要比燃烧反映慢, 并且温度对其生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煤的燃烧过程, 通常热力型NOx不是重要的, 可以不予考虑。
一般来说通过减少火焰温度、控制氧浓度以及缩短煤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可以克制热力型NOx的生成。
低氮燃烧原理
低氮燃烧原理所谓低氮燃烧,就是通过调整燃料与空气在各燃烧阶段配比的方式,使燃烧产物中氮氧化物大幅度降低的燃烧技术。
煤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统称为NOx。
煤粉在燃烧过程中生成NOx的途径有三个:(1)热力型NOx。
空气中氮气在高温下氧化生成的NOx,一般在1300℃以上生成,占总量的10~20%;(2)燃料型NOx。
燃料中含有的氮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热分解之后又氧化而形成的NOx,占总量的75~90%;(3)快速型NOx。
燃烧时空气中的氮,在火焰前沿的早期阶段,和燃料中的碳氢原子团反应而形成的NOx,其所占比例很小,一般不予考虑。
热力型NOx的生成机理为O2 →2O (反应速度最快)N2 +O →NO+N,温度T>1538℃(反应速度最慢)O2 +N →NO+O,温度T>816℃(反应速度较快)从反应机理来看,抑制热力型NOx生成速度的主要是第二个化学反应,氮气分子N2需要非常高的温度和非常大的能量才能断开分子键N≡N,生成活性的氮原子N。
另外,需要有足够活性的氧原子O与之结合,才可生成热力型NOx。
由此可见,足够高的温度水平和足够高的氧气浓度,是生成热力型NOx的有利条件。
燃料型NOx的生成机理为O2 →2O燃料→自由基(N+NH+CN)+… ,温度T=700~800℃自由基+O →NO+…自由基+自由基→N2+…(缺氧环境)在一般的锅炉燃烧工况下,800℃的温度水平是很轻易达到的,只要燃料中含有N元素,含N自由基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足够高的氧气浓度,是生成燃料型NOx的有利条件根据以上分析,NOX生成条件总结如下:(1)首先要生成自由N原子或含N自由基:对热力型NOx,其来源为N≡N,破坏分子键需极高的温度来提供足够的能量;对燃料型NOx,其来源为含N有机物热解,键能小,对温度要求低。
(2)其次要有氧与自由N原子或含N自由基结合:相对与N,氧更倾向于与C、H等结合,只有氧浓度较高时,NOx才易生成;缺氧环境下的自由N或含N自由基,会结合成N≡N,从而减少自由N。
低氮燃烧技术原理培训
低氮燃烧技术原理培训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大量的能源消耗也使得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燃烧技术的发展已成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低氮燃烧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燃烧技术,其原理培训对于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低氮燃烧技术是在燃烧过程中控制氮气的生成和排放,从而达到减少氮氧化物(NOx)排放的目的。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燃烧器内增加预混燃气,预混燃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气体和少量的空气,进入燃烧区域后,可燃气体和空气分子相遇后,进行燃烧。
预混燃气中氧气含量较少,难以生成高温条件下易发生氮氧化反应的氮气,从而减缓NOx的生成。
此外,增加燃料喷嘴的数量和更换可降低氮氧化物生成的燃料也是降低NOx 排放的有效措施。
低氮燃烧技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在培训中要了解燃烧原理,燃烧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以及如何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
燃烧技术的实际应用还需要考虑火焰稳定性、燃烧效率和烟气污染物等因素,因此对於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低氮燃烧技术原理培训的广泛开展对于推广低氮燃烧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授低氮燃烧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提高人员操作技能,可达到更加有效的降低NOx排放的效果。
其次,在推广低氮燃烧技术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燃料的成
本和可行性,只有在技术人员获得深入的知识和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优化设备操作。
总之,低氮燃烧技术的推广对于降低大气污染,达到环保节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这项技术十分先进,但需要更多人掌握这项技能,不断改进提高。
低氮燃烧技术原理培训正是在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应用领域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低氧燃烧技术,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烟气循环燃烧,分段燃烧技术,再燃技术,浓淡燃烧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主要以氨做还原剂,通常催化剂安装在独立的反应器内,反应器位于省煤器之后,或者空气预热器之前。
4NH3+4NO+O2--4N2+6H2O 8NH3+6NO2--7N2+12H2O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尿素或氨基化合物注入烟气作为还原剂将NOX还原为N2。
4NH3+6NO--5N2+6H2O CO(NH2)2+2NO+0.5O2--2N2+CO2+2H2O
燃烧法控制VOCS污染,燃烧工艺: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催化燃烧
生物法控制VOCS污染:是附着在滤料介质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废气中的有机成分作为碳源和能源,维持其生命活动,并将有机物同化为CO2.H2O和细胞质的过程。
VOCS从气相传递到液相,VOCS从液相扩散到生物膜表面,VOCS在生物膜内部的扩散,生物膜内的降解反应,代谢产物排出生物膜。
生物洗涤塔:悬浮生长,连续相。
经有机物驯化的循环液有洗涤塔顶部布液装置喷淋而下,与沿塔而上的气相主体逆流接触,使气相中的有机物和氧气转入液相,进入再生器,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得以降解。
生物滴滤塔:附着生长,非连续相。
VOCS气体由塔底进入,在流动过程中与已接种挂膜的生物滤料接触而被净化。
生物过滤塔:附着生长,非连续相。
VOCS由塔顶进入过滤塔,在流动过程中与已接种挂膜的生物滤料接触而被净化,净化后的气体由塔底排出。
集气罩的基本形式:密闭罩,排气柜,外部集气罩,接受式集气罩。
低氮燃烧原理
低氮燃烧原理
低氮燃烧是一种减少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燃烧温度控制、空气分级燃烧和煤粉喷嘴调节。
首先,低氮燃烧通过控制燃烧温度来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燃烧温度是氮氧化物生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高温会导致燃烧气体中氮和氧的反应增强,产生更多的氮氧化物。
因此,降低燃烧温度可以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具体的控制方法包括调整燃料供给量、优化燃烧器结构和使用高效的燃烧调控技术等。
其次,低氮燃烧还采用了空气分级燃烧的技术。
在传统的燃烧方式中,燃烧过程中空气和燃料混合均匀,导致燃烧温度偏高,容易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
而空气分级燃烧将燃料的氧化过程分成多个阶段,逐渐加入不同含氧量的空气,使燃烧过程更加充分,燃烧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最后,低氮燃烧还通过调节煤粉喷嘴的结构和参数来实现氮氧化物的减排。
煤粉喷嘴是将煤粉喷入燃烧器内进行燃烧的重要设备,其结构和参数的合理设计可以影响燃烧过程中的气流和煤粉的混合情况。
通过优化煤粉喷嘴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改善燃烧效果,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综上所述,低氮燃烧通过控制燃烧温度、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和优化煤粉喷嘴设计等方式,实现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目的。
这种技术在工业生产和能源利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
低氮燃烧的原理
低氮燃烧的原理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将一次风分成浓淡两股,浓相在内,更靠近火焰中心;淡相在外,贴近水冷壁。
浓相在内着火时,火焰温度相对较高,但是氧气比相对较少,故生成的氮氧化物的几率相对减少;淡相在外,氧气比相对较大,但由于距火焰高温区域较远,温度相对较低,故氮氧化物的生成也不会很多。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NOx排放20%-30%。
3低氮燃烧器采用低氮燃烧器可以将NOx排放降低到30mg/m³以下,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NOx排放的方法之一。
低氮燃烧器一般把一次风分成浓淡两股,浓相在内,更靠近火焰中心;淡相在外,贴近水冷壁。
浓相在内着火时,火焰温度相对较高,但是氧气比相对较少,故生成的氮氧化物的几率相对减少;淡相在外,氧气比相对较大,但由于距火焰高温区域较远,温度相对较低,故氮氧化物的生成也不会很多。
总之,低NOx燃烧技术是降低NOx排放的有效手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降低效果,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燃料分级燃烧是一种有效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方法,可使排放浓度降低50%以上。
为了保证未完全燃烧产物的燃尽,需要在再燃区上方布置"火上风"喷口,形成第三级燃烧区。
这种方法也称为燃料分级燃烧。
二次燃料可以是和一次燃料相同的燃料,也可以是碳氢类气体或液体燃料,但需要选择高挥发分易燃的煤种,并磨得更细。
在再燃区中影响NOx浓度值的因素需要进行研究。
烟气再循环法是常用的一种降低NOx排放浓度的方法。
可以在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前抽取一部分低温烟气直接送入炉内,或与一次风或二次风混合后送入炉内,降低燃烧温度和氧气浓度,从而降低NOx的排放浓度。
烟气再循环率为15-20%时,煤粉炉的NOx排放浓度可降低25%左右。
燃烧温度越高,烟气再循环率对NOx降低率的影响越大。
电站锅炉和烟气再循环率一般控制在10-20%。
采用更高的烟气再循环率时,燃烧会不稳定,未完全燃烧热损失会增加。
烟气再循环法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低NOx燃烧技术配合使用,但需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没有龌 群
天然气
煤
油
先进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L炉膛整体空气分级的低NOx燃烧器
♦燃尽风量:5-30%,燃煤炉20% ♦减少NOx排放2 0%-60%
先进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2,空气分级的低NOx旋流燃烧器(燃烧器分级燃烧)
♦—次火焰区:富燃,N组分析出但难以转化 ♦二次火焰区:燃尽CO、HC等
♦通入分级空气,控制氧的浓度,
减少NOx的发生
燃尽区 二次火焰
还原燃料比例
20~30%
一质火焰 火焰稳定 产生NO
二次火地 还原气氛 还原NO
烟气
燃尽区
利用低的氧浓度 减缓燃尽过程 控 制NO*生成
排出貌甌 排由热最
先进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4,空气/燃料分级的低NOx燃烧器
Air —►
Nahiffal GBE ―■ Re-cireulflted t Flvt
> 先进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3.浓淡偏差型低NOx燃烧器
♦富粉流的空气量少,抑制燃料型NOx的生成 ♦贫粉流因空气量多,燃料型NOx生成增多,但因温度低,热力
先进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4,空气/燃料分级的低NOx燃烧器
♦接近理论空燃比的空气和燃料
形成稳定的一次火焰
♦—次火焰区下游形成低氧还原
区,还原已生成的NOx
3 ()001-------------------L ,亠—,
最小空气过剩
I 系数
》传统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2、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
♦燃烧空气由27。。预热到315 °C , N。排放量增加3倍 ♦降低火焰区的温度峰值,适合燃气锅炉
400 200 000 800
低氮燃烧原理
低氮燃烧原理
低氮燃烧技术是指在燃烧过程中尽量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以保护环境和减少空气污染。
低氮燃烧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燃烧温度控制、燃料混合控制和燃烧时间控制。
首先,燃烧温度控制是低氮燃烧技术的关键。
在高温条件下,氮氧化物的生成量会增加,因此需要通过控制燃烧温度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常见的方法包括提高燃烧空气的预热温度、优化燃烧室结构以减少燃烧温度等。
其次,燃料混合控制也是低氮燃烧技术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整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可以有效地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例如,在燃煤锅炉中,可以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将燃料和空气分为多个阶段进行混合燃烧,以降低燃烧温度和氮氧化物的生成。
最后,燃烧时间控制也对低氮燃烧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控制燃烧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例如,通过延长燃烧时间,可以增加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综上所述,低氮燃烧技术是通过控制燃烧温度、燃料混合和燃烧时间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这些控制手段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在未来的发展中,低氮燃烧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低氮燃烧工作原理及技术
低氮燃烧工作原理及技术低氮燃烧是一种重要的环保技术,通过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减少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
本文将从低氮燃烧的原理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低氮燃烧的原理低氮燃烧的核心原理是在燃烧过程中控制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比例,以降低燃烧温度和燃料中的氮氧化物生成量。
具体来说,低氮燃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燃料优化:通过调整燃料的成分和供应方式,降低燃料中的氮含量。
例如,在煤炭燃烧过程中,可以采用低氮煤或混合燃烧的方式,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2. 空气优化:通过调整燃烧过程中的空气供应方式,使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更加均匀充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例如,可以采用预混合燃烧技术,将燃料和空气提前混合,并在燃烧室中均匀分布,以降低燃烧温度和氮氧化物的生成。
3. 燃烧控制:通过调整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控制燃烧的速率和程度,以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例如,可以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将燃烧过程分为多个阶段,逐步降低燃烧温度和氮氧化物的生成。
二、低氮燃烧的技术低氮燃烧技术主要包括燃烧器设计和燃烧过程控制两个方面。
1. 燃烧器设计:燃烧器是燃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燃烧效率和氮氧化物的生成。
在低氮燃烧器的设计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技术手段:(1)风分级技术:通过在燃烧器中设置多个风道,分别控制燃料和空气的供应量,使其达到最佳的混合比例,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2)预混合技术:将燃料和空气提前混合,并在燃烧室中均匀分布,以实现燃烧的均匀和充分,降低燃烧温度和氮氧化物的生成。
(3)燃烧室设计:通过优化燃烧室的结构和形状,使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更加均匀,燃烧过程更加稳定,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2. 燃烧过程控制:在低氮燃烧过程中,燃烧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空气和燃料供应量等参数,可以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常用的燃烧过程控制技术包括:(1)燃烧温度控制:通过控制燃烧过程中的空气供应量和燃料供应量,控制燃烧温度在适当范围内,以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简介
氮氧化物危害及其组成
氮氧化物(NO X )将引起呼吸道疾病和产生硝酸形成的酸雨污染大气。
燃煤锅炉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由约95%的NO 和5%的NO 2所组成。
氮氧化物生成机理
氮氧化物按生成机理分为燃料型、热力型、快速型NO X 。
燃料型NO X 是燃料本身固有的氮元素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占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0%~90%左右;热力型NO X 是燃烧用空气中的氮在高温下被氧化生成,占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的5%~20%左右。
快速型NO X 生成较少,占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小于5%。
燃料型NO X 生成机理图
氮氧化物的减排手段分为炉内生成抑制(低氧、低温、还原)和烟气后处理(SCR 、SNCR)。
<5 5~10
25~30
热力型Nox 占总 Nox 生成量的比例,% 热力型NO X 生成总反应:N 2+O 2
高温 2NO。
第三章 煤粉炉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第四节 常规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改造存在 的问题与对策 • 组织低NOX燃烧的大部分技术措施均有饽于传统的 强化燃烧的概念 • 采用低NOX燃烧技术设计新的煤粉锅炉,或者在实 施控制NOX技术改造时会遇到问题: 1)牺牲燃烧效率(飞灰可燃物增加) 2)金属腐蚀 3)着火稳定性下降,低负荷燃烧稳定性下降 4)出口烟温偏高
• 与空气不分级燃烧相比,减少20%~30%NOX
4、实施空气分级技术的主要影响
• 飞灰可燃物有可能增加,燃烧效率降低 • 燃烧器区富燃料造成的还原气氛有加剧水冷壁结 渣和金属高温腐蚀的可能 • 火焰变长可能使炉膛出口烟温升高,对过热汽温 和再热汽温特性带来影响
* 过量空气系数存在最佳值(小于1) * 挥发份高的煤降低NOX的效果比挥发份低的煤更明 显
(二)NOX的类型
1. 热力型NOX(温度型NOX )
– 高温下,燃烧空气中的氮氧化生成
O2 M 2O M O N 2 NO N N O2 NO O2 N OH NO H
– 温度对NOX生成速率的影响呈指数函数关系, 1600℃时,NOX占炉内生成量25%~30% – 生成速率与氧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二、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
(1)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煤粉炉的特点(低NOx燃烧改进技术的意义): ·成熟性 ·经济性 ·可靠性 低NOx燃烧的特点:·初投资较低 ·运行费用低 ·排放幅度有一定限制
(2)脱除氮氧化物的烟气控制技术 ·初投资大 ·运行费用高
第二节 NOx的生成机理和降低NOx 的理论依据
NOX (mg/m3) 1500
1000 500 0
热力型NOX
燃料型NOX
快速型NOX 1000 1400 1800 温度(℃) 2000
低氮燃烧知识点总结
低氮燃烧知识点总结一、低氮燃烧技术原理1.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产生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高温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其中最主要的产物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它们统称为氮氧化物(NOx)。
NOx的生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热力生成,即在燃烧温度高的情况下,氮气和氧气直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Ox;二是燃料中的有机氮在燃烧过程中进入气相后再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x。
2. 低氮燃烧技术原理低氮燃烧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燃烧工艺和调整燃料供给,降低燃烧温度和燃烧产物中氧含量,从而减少NOx的生成。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提高燃烧温度通过提高燃烧温度,使氨和氧气在高温下尽量充分混合,可以提高NOx的生成速率,减少氨的耗损。
(2)燃烧空气预热采用热回收技术,将烟气中的热量回收并用于预热燃烧用空气,降低燃烧温度,减少NOx的生成。
(3)燃烧过程控制采用先进的燃烧控制系统,调整燃烧过程中的氧气供给和燃料供给,保持燃烧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减少NOx的生成。
(4)利用催化剂在燃烧过程中引入催化剂,使NOx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成氮气和水蒸气,从而减少NOx的排放。
(5)选择低氮燃料选择低氮燃料,降低燃料中有机氮的含量,减少NOx的生成。
二、低氮燃烧技术应用1. 工业领域低氮燃烧技术在工业锅炉、热风炉、干燥设备等燃烧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设备通常是大型的燃烧设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排放较大,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可以显著降低NOx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2. 能源领域在发电厂、燃气轮机、燃气锅炉等燃烧设备中,低氮燃烧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能源领域的燃烧设备通常是大功率的设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大,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可以降低NOx排放,保护环境。
3. 其他领域低氮燃烧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民用燃气壁挂炉、燃气热水器等小型家用燃烧设备中。
这些设备通常是近距离使用的设备,排放的NOx会直接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可以减少NOx排放,保护人们的健康。
锅炉低氮燃烧相关知识及操作
• 锅炉热效率有可能略微下降。
• 床层欠氧燃烧造成结渣的可能性。
• 汽温和壁温变化。
因此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 到安全、环保、高效的契合点。
谢 谢 !
2、减少一次风、减少布风板面积,优化风帽
结构。
3、优化锅炉分离器、提高分离效率。
4、烟气再循环。 5、优化输煤系统,降低燃煤粒径。 6、加装SNCR、SCR脱硝系统。
五、低氮燃烧的改造技术
1、提高二次风比例、优化二次风喷口。
五、低氮燃烧的改造技术
2、减少一次风、减少布风板面积,优化 风帽结构。
五、低氮燃烧的改造技术
江苏省环保要求
污染物 国家标准 重点区域 超低排放
粉尘
30 新建100 现有200
20
10
SO2
50
35
NOx
100
100
50
电耗↘ 氨水耗量↘ 石灰石粉耗量↘
三、低氮的控制措施
控制NOx排放的技术指标可分为一次措施和
二次措施两类: 一次措施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降低燃烧过程 中的NOx生成量,属于事前控制,例如低氮燃烧 调整。 二次措施是将已经生成的NOx通过技术手段从 烟气中脱除,属于事后控制,例如SNCR、SCR。
中的燃烧分配和受热面布置,是CFB锅炉满负荷
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作为无效床料的粗颗粒,
对传热贡献很小,且加剧了底部受热面的磨损,
也增大了风机功耗。
四、低氮燃烧的调整技术
4、降床压降: 清华大学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发现CFB锅 炉床内流态的选定对床压降、炉膛上部燃烧速 度和磨损有直接影响,提出了CFB锅炉流态重构 的理论。流态重构循环流化床技术是通过提高 床料质量,优化降低床压降实现的。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NOx平均去除 效率,% 39.2 53.3 45.5 63.4 35.0 36.6 54.9 45.4 45.6 60.5
锅炉 3 23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比较
不同低NOx燃烧技术的NOx排放值比较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比较
低氮燃烧技术小结
技术名称 低氧燃烧
NOx生成 u 第二段:二次空气,CO、HC完全燃烧,烟气温度低,
动力学上限制了NOx的生成
燃尽风喷口
一次风、煤粉 和二次风
保证完 全燃烧 低氧燃烧 抑制NOx
生成
燃尽风风量: 5%~30%
喷嘴位置
传统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4、分段燃烧技术
传统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5、再燃技术
u 在炉膛的特定区域内注入再燃燃 料(占燃料总量的10%-30%)
煤种
烟煤 烟煤 亚烟煤 亚烟煤 烟煤 烟煤 烟煤 亚烟煤 亚烟煤 亚烟煤
一次控制技术
低氮燃烧器 低氮燃烧器+燃尽风
低氮燃烧器 低氮燃烧器+燃尽风
强耦合燃尽风 分离燃尽风 低氮燃烧器+燃尽风 强耦合燃尽风 分离燃尽风 低氮燃烧器+燃尽风
NOx去除效率 范围,% 8.6~70.1
32.7~71.9 19.4~80.3 40.0~80.9 17.2~65.4 23.3~70.8 38.1~72.2 11.3~74.4 33.9~65.4 48.2~77.2
AIR POLLUTION CONTROL 天津大学
第五章
5-2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概述
控制NOx 形成的因素
燃烧区温度及其分布
NOx排放量/ng·J-1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0
低氮燃烧
低氮燃烧1.1氮氧化物的危害在燃料的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是燃烧反应的一部份: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统称为NOx。
大气中的NOx溶于水后会生成为硝酸雨,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饮用酸化物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同样的酸浓度下硝酸雨对树木和农作物的损害是硫酸雨的1倍。
NOx还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损害,NOx浓度越大其毒性越强,因为它易于动物血液中的血色素结合,造成血液缺氧而引起中枢神经麻痹。
NOx经太阳紫外线照射与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同时存在时,能生成一种浅蓝色的有毒物质硝基化合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
城市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城市大气,由于阳光辐射则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特殊混合雾。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有很大的刺激性和毒害作用。
它刺激人的眼、鼻、气管和肺等器官,产生眼红流泪、气喘咳嗽等症状,长期慢性危害使肺机能减退、支气管发炎,甚至发展成癌。
严重时可使人头晕胸痛,恶心呕吐,手足抽搐,血压下降,昏迷致死。
光化学烟雾可导致成千上万人受害或死亡,还可使植物褪掉绿色、改变颜色,造成叶伤、叶落、花落和果落,直到减产或绝收。
此外,还可使家畜发病率增高,使橡胶制品龟裂老化、腐蚀金属、损坏各种器物、材料和建筑物等。
由于城市里氮氧化物和烃类排放量较大以及特有的气候条件,所以容易形成光化学烟雾。
1.2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2000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1177万吨,其中约63%源于燃煤。
按照目前的排放控制水平,到2020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将达到2363一2914万吨,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氮氧化物排放国。
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
各时段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组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执行表1规定的限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焦炉加热燃烧时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及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1.温度热力型 NO 形成机理及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2.含氮组分燃料型 NO 形成机理及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2.1.含氮组分燃料型 NO 形成机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2.2.控制含氮组分燃料型 NO 生成的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3.碳氢燃料快速型 NO 形成机理及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4.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5.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大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低氮氧化物分级燃烧技术 ________________ 11 2.1.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排放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1.1.氮氧化物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1.2.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2.低NO������优化燃烧技术的分类及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2.1.炉内脱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2.2.尾部脱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2.3.分级燃烧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2.4.分级燃烧的技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2.4.1.优异的低负荷不投油稳燃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2.4.2.优异的煤粉高效燃尽、防结渣及高温腐蚀的特性 __________ 17 2.4.3.超低的NO������燃烧排放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2.4.4.优异的小油点火稳燃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2.4.5.分离燃尽风 SOAF 还具有较好的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特性 18 2.4.6.五大技术特点保证锅炉改造后大幅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 ____ 18 2.5.改造方案(烟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2.6. CEE 超低NO������燃烧系统技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2.6.1.纵向空间的三区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2.6.2.燃烧区域水平截面的两区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2.7. CEE 超低NO������燃烧系统技术改造指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2.8.业绩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钟英飞《焦炉加热燃烧时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及控制》
3 / 25
相近。如在没有废气循环和分段加热的条件下,焦炉立火道温度在不小于 1350℃时,用焦炉煤气加热时,其 NO 生成量>600ppm,以 NO2 计约 1300mg/m³ , 相当于实际燃烧温度不小于 1850℃。 温度热力型 NO 的生成, 除了温度的主要因素外,还有高温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和供应燃烧的 氧气量两个因素。 在焦炉立火道中,气流流速一般在 0.5m/s 左右,所以在高温区停留时 间大体在 2s 左右, 按上述资料的图表 2-6, 要控制 NO 生成量在 200ppm 左 右时,则������值应不大于 0.8,即供应的空气量应不大于������=1.2 时的 70%。控 制温度热力型 NO 生成量的措施有如下几方面: (1)控制温度热力型 NO 生成量, 可采用国内同行熟知的废气循环技术, 其作用是: ①废气循环可使相当数量下降气流的废气进入上升气流,降低了气流 的温度。 ②废气循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燃气和空气浓度, 而减缓了燃烧强度。 上述两种作用使燃烧温度降低。废气循环技术使实际燃烧温度降低, 从而降低 NO 生成量,但降低的幅度,对焦炉煤气加热来说效果大于用贫 煤气加热,如废气循环的焦炉,当立火道温度不低于 1350℃,用焦炉煤气 加热时,其 NO 生成量以 NO2 计由 1300mg/m³ 下降至 800mg/m³ 以下。而用 贫煤气加热时,其 NO 生成量降幅不如用焦炉煤气加热降幅大,这是由于 贫煤气中惰性成分较多,而降低了废气循环的效果。中冶焦耐公司从 2005 年开始陆续对带废气循环的焦炉烟道废气中 NO������ 量进行了检测,其结果见 表表 1-1。
5 / 25
减少 50%,如������=1.2 时,供应的空气量为 100%,则������=0.8,供应的空气量 应<70%)。 第二段供空气量不宜大,供入第二段空气后,������最好小于 1。第二段供 气位置应避开上升气流高温区的部位送入(一般认为不分段加热焦炉上升 气流火道温度最高部位,大体为距炭化室底 1000~1500mm 处,故第二段供 气出口位置,对炭化室高 7m 或 7m 以上的焦炉,宜不小于 1700mm)。 到第三段时,火道中的������值达到 1.2 左右,这样使第一段和第二段都在 远离理论空气比的条件下进行, 到了第三段虽然������达到 1.2, 但温度已不高, 可燃成分已不多,而且还有第一段和第二段大量废气的冲淡,所以第三段 供的空气在很大程度上是保证上升气流燃烧完全。从理论上说,第一段空 气系数越小,对氮氧化物控制效果越好,对焦炉来说,一段空气量过小, 会出现焦炉炭化室底部温度低,而上部温度高,故将第一段的������值保持在 0.8 左右即可。 (3)采用分段加热与废气循环相结合的技术。分段加热和废气循环技术 各有所长, 德国 Uhde 公司将两者结合起来, 对降低焦炉燃烧过程中的 NO������ 浓度有叠加作用, 当然, 这会使焦炉结构变得复杂。 Uhde 公司设计的 7.63m 焦炉,采用分三段供空气,并控制������值,废气循环量估计为 40%左右,其保 证值用焦炉煤气加热时,NO������ (以 NO2 计)浓度约 500mg/m³ ,用贫煤气加热 时 NO������ 浓度不大于 350mg/m³ 。
1680~1690 1670~1680 ≯1650
~650 ~600 ≯500
~400(≯500) ≯400 ≯350
从上述关系中可见,控制废气中 NO������ 不大于 500mg/m³ 和不大于 350mg/m³ 的关键在于控制实际燃烧温度,用焦炉煤气加热时,不大于 1750℃,用贫煤气加热时,不大于 1650℃。另外,采用废气循环的焦炉, 只有在立火道温度不高于 1250℃时,废气中的 NO������ 才能达到目标,这显然 会影响焦炉的生产效率。因而需要进一步采取技术措施,以降低实际燃烧 温度,使焦炉火道温度高于 1300℃时,焦炉废气中的 NO������ 也不超标。 (2)采用分段加热技术。分段加热一般是只用空气分段,也有空气和贫 煤气皆分段的(焦炉煤气不分段)。分段供空气或空气、 贫煤气皆分段,就是 形成分散燃烧,而使燃烧强度降低,从而降低燃烧温度。德国 Prosper 厂 7.1m 高的 1 号和 3 号焦炉为 Carl-still 炉型, 分 6 段供空气, 2 号焦炉为 Otto 型,分 3 段供空气,1 号焦炉的火道温度 1320℃,2 号焦炉 1340℃,3 号 焦炉 1310℃(未加校正值)。 据报导, 其 NO������ 实测浓度为 390mg/m³ 。 Dilingern 厂的 6.25m 捣固焦炉,分三段供空气和贫煤气。该厂介绍火道温度 1350℃(未加校正值),基本用贫煤气加热,1 周左右短时换用 1 次焦炉煤气 加热,其 NO������ 月平均为 290~310mg/m³ 。Prosper 厂和 Dilingern 厂的焦炉皆 无废气循环。这些厂的生产实践说明,在无废气循环的条件下,采用分段 加热技术,是可以降低燃烧温度,从而降低 NO������ 浓度的。 如果在分段加热的基础上,针对 NO������ 生成机理,控制供应空气量,即 控制������值, 使燃烧基本是在远离理论空气比的条件下进行, 则对控制 NO������ 生 成量将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分段供空气对炭化室高 7m 或 7m 以上的焦炉来 说,一般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在火道底部,在火道适当高度上设第二段和 第三段出口。只用空气分段时,在立火道底部的第一段燃烧时,使������不大于 0.8(“燃煤氮化物排放控制技术”一书指出, 当������=0.8 时, 生成的 NO 量比������=1.2
表 1-1NO������ 浓度与立火道及燃烧室温度的关系 燃气实际燃烧温度,℃ NO������ 浓度,mg/m³ 火道温度,℃ 焦炉煤气加热 贫煤气加热 焦炉煤气加热 贫煤气加热 <800 ~500 ≮1350 ≮1800 ≮1700
4 / 25
~1325 1300 1250
1780~1790 1775 ≯1750
1.1. 温度热力型 NO 形成机理及控制
燃烧过程中,空气带入的氮被氧化为 NO
2 / 25
N2 +O2 =2NO NO 的生成由如下一组链式反应来说明,其中原子氧主要来源于高温 下O2 的离解: O2 =2[-O-] [-O-]+N2 =NO+[-N=] [-N=]+O2 =NO+[-O-] 由于原子氧和氮分子反应,需要很大的活化能,所以在燃料燃烧前和 燃烧火焰中不会生成大量的 NO,只有在燃烧火焰的下游高温区(从理论上 说,只有火焰的下游才积聚了全部的热焓而使该处温度最高,燃烧火焰前 部与中部都不是高温区),才能发生O2 的离解,也才能生成 NO。 关于燃烧高温区的温度,综合有关资料,选择以《炼焦炉中气体的流 动和传热》的论述为依据,当������=1.1,空气预热到 1100℃时。焦炉煤气的 理论燃烧温度为 2350℃;高炉煤气理论燃烧温度为 2150℃。一般认为, 实际燃烧温度要低于此值,实际燃烧温度介于理论燃烧温度和测定的火道 砌体温度之间。如测定的火道温度不小于 1350℃,则焦炉煤气的实际燃烧 温度不小于 1850℃,而贫煤气不小于 175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对 NO������ 的生成机理及控制有所论述,并列出 了 NO������ 的生成量和燃烧温度关系图表 2-5。 该图表显示, 气体燃料燃烧温度 一般在 1600~1850℃之间,燃烧温度稍有增减,其温度热力型 NO 生成量 增减幅度较大(这种关系在有关焦炉废气中 NO������ 浓度与火道温度之关系中 也表现明显。 有资料表明, 火道温度 1300~1350℃, 温度± 10℃时, 则 NO������ 量为 ± 30mg/m³ 左右)。燃烧温度对温度热力型 NO 生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燃烧 温度低于 1350℃时,几乎没有 NO 生成,燃烧低于 1600℃,NO 量很少, 但当温度高于 1600℃后,NO 量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加。 当然,该书不是焦炉燃烧的专著,但所显示的数据与焦炉燃烧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