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最有可能出的阅读题热点素材之陶谢风采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试卷(九)(含答案解析).doc

2020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试卷(九)(含答案解析).doc

2020年高考语文钻石考点专题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09 论述类文本阅读(九)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孔子、颜子、曾子、盂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

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

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

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

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

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

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

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

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

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顔子、曾子、盂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

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

在传统社会,不少父母有着严厉的家教,不但知道课子读书,而且教育子女即使不识一字,也必须堂堂正正做人。

这种缺少家学环节,仅仅由家教而形成的家风,其实正是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早年家庭情景的真实写照。

2021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22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22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专题22 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醉郎花王庆高拂晓时分,东方鱼肚白。

我们奉命在玉皇顶山头坚守了一天一夜,敌人还没有进攻。

深秋季节,山风寒凉,我和战友们真有点儿耐不住劲儿,巴不得战斗早点儿打响,也好叱咤风云般地痛痛快快活动活动身体,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再不受这种窝窝憋憋的苦罪。

我禁不住用胳膊肘捣了捣身边的排长,压着嗓音问,排长,拂晓有戏没?排长瞪我一眼,说你脑子进水啦?拂晓时分!我们团在海岸防御战斗中担任坚守要点的战斗任务。

坚守要点,就是要像钉子那样死死地钉在要点阵地上;即使外表阵地失守,也要坚持坑道战斗,等待大部队反冲击战斗打响,配合大部队反冲击,再一举夺回外表阵地。

部队在玉皇顶要点山头一线展开。

从昨天拂晓进入阵地到今天拂晓,已经整整一天一夜,还没看见敌人的影子。

你说,打兔子的老是见不着兔子,谁会不急?排长提醒拂晓时分,确实是个关键时刻,战斗往往在这一刻打响。

我抑制地扭动了一下身体,拨拉了一下手边的草丛,几朵小黄花探出头来,在晨风中摇头摆脑,艳艳地对我微笑,仿佛在说,你急什么,我们陪着你们呢!我蓦然来了兴致,指着小黄花对排长说,排长,小黄花,多得意!排长没吱声,但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排长伸出手采了一朵,放在鼻孔处嗅了嗅,禁不住出了声,嗬,好香啊!我也手贱了,伸手采了一朵,放在鼻孔边上嗅,就是,好香!我叫不出这种小黄花的名字,悄悄问排长,什么花呀?这么香!排长诡谲地压着嗓音说,“醉郎花〞!醉郎花!我一遍遍地在心里念叨。

噢,我终于明白了,醉郎花!我对她爱不释手,细细地品味她的芳香,会意地向排长回应微笑。

排长突然竖起耳朵,好似听到了什么声音,仓促将小黄花装入上衣口袋,一脸的严肃。

我也赶紧学着排长将小黄花小心翼翼地装入上衣口袋,手指紧紧扣住冲锋枪扳机。

“轰隆〞一声巨响,敌人舰炮的炮弹在前沿阵地炸响了。

敌人开场进攻了。

这时,连长一声喝令:“退回坑道,保存实力!〞排长大声命令:“撤!〞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撤回了坑道。

完整版2020高考语文实用类范本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

完整版2020高考语文实用类范本阅读专题训练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1高中语文专题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读下面文章,完成 1--3题。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行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拟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阔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决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2023中高考作文素材:13种热点应用文体归纳!(格式+注意点+范文)

2023中高考作文素材:13种热点应用文体归纳!(格式+注意点+范文)

2023中高考作文素材:13种热点应用文体归纳!(格式+注意点+范文)高考热点应用文:文学评论、一般书信、表扬信、慰问信、贺信、演讲稿、发言稿、倡议书、读(观)后感、主持词、辩论稿、书评、驳论文一、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进行评论的一种文体。

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赏析角度与内容】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赏析作品的形象。

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社会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修辞手法。

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4.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并列;层进);(4)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5)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忧国①陆游恩许还山已六年,誓凭耕稼饯华颠②养心虽若冰将释,忧国犹虞火未然。

议论孰能忘忌讳?人材正要越拘挛。

群公亦采刍荛否?贞观开元在目前。

【注】①此诗绍熙五年(1194)作于故乡山阴。

淳熙十六年(1189)诗人被劾罢官,至此已有六年之久。

②华颠:白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人回到故乡已经六年,他发暂要在耕作中度过余年。

“饯”是送的意思。

B. “冰将释”比喻心无挂碍,有如冻冰融解毫无沾滞。

此句其实反衬了下句。

C. “贞观开元”代指盛世。

诗人为国事而担忧,对国家能否中兴信心不足。

D: 本诗在抒情方式上和《书愤》有相同之处,都采用了叙事抒情和直抒胸臆。

16.全诗紧扣“忧国”,行文浑然一体,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6分)湖北省十堰市普通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李白集齐已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

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

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

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

【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夸张地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素材的做法,想象合理。

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

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

D.八、九两句写的是李白作品的特点,“锵金铿玉”指数量众多,如金玉般色彩华丽、弥足珍贵。

16.结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意象和情感,谈谈你对本诗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含答案50优选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含答案50优选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含答案50优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格乃文学之大体郭宏安《列子》中讲到,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的九方皋,说马已找到,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秦穆公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悦,伯乐则大喜,说,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事实证明,这匹马果然是匹千里马。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当我们对文学译本进行欣赏和评判时,难道不应该力争做一个九方皋那样的人吗?“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所求者,此之谓也。

从事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的人,能够从九方皋身上获得的启发是: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

所谓原作的精气神乃是其“原有的风味”(钱锺书语),即风格。

风格者何?岂非“绝尘弭迹”者乎!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感觉、体会到原作的风格,并且能够用汉语加以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信、达、雅”的结果。

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精气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这股气势同样应该在译文中显现。

至于细节上的瑕疵,在这种风格气势的统领下,是不难纠正的。

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

唐韦庄说:“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

”这是中国古人衡文评诗时的基本态度,即采取了瑕不掩瑜的立场。

还是清沈宗骞说得明白:“每见古人所作,细按其尺寸交搭处不无小误,而一毫无损于大体,可知意思笔墨已得,余便易易矣。

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A.作者认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词虽然豪放,但仍然是他的二流作品,像《八声甘州》这样的词才是最好的词。
B.苏轼豪放的词虽然开拓了词的内容和意境,但在当时大家都不认可,因为内容太刚烈,就像教坊雷大使跳舞。
C.苏轼对新旧两党都不随声附和,都不讨好,是因为他不会投机,不去奉迎,太正直,这一点从他的《八声甘州》里也可以看出。
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
D.本文通过论述词的本色的概念,并采用了引用和类比的手法,有力地论证了本文的观点。结尾总结了全文,并与开头照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苏轼的《念奴娇》《满庭芳》这样的词是他词作中的二流的作品,显然,这类作品的艺术技巧还不够本色。
B.作者主张词要本色,应该有一种曲折幽微的美。词和诗一样,不宜写得过于豪放激荡。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写得真是很好,有超越的一面,也有悲慨的一面。那多情的风卷起钱塘江潮涌来,又无情地送潮归去,宇宙万物都是如此的。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钱塘江上,西兴浦口,有多少次的潮去潮回,有多少次的日升日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谁最有风采(新课标2卷) (2)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谁最有风采(新课标2卷) (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谁最有
风采(新课标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word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word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word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苏轼的意义李泽厚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上述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像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

但要注意的事,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后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六安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六安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六安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丰城的窑江子①这些年,我爱看瓷,去过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景德镇等地方看瓷,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美好境遇,捎带着,写了一本叫《青花帝国》的书。

②也看窑。

景德镇的古窑,福建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的古窑址,都去看过。

吉州窑呢,那是我故乡的风烟,是小时候就亲近的。

③有人说,瓷上有山水花鸟,有杯盘罐盏,有时间的刻度朝代的信息,窑么,一个废弃的隆起物而已,有啥看的呢。

可我认为,作为大地上的文化遗存,窑可能隐藏着一个地方文明和精神的密码——它是一个具有丰富信息量的文化母体,是指认一块土地气质的最好证据。

④看窑去。

⑤江西丰城是列入唐代六大青瓷名窑的洪州窑的故乡。

洪州窑,从东汉晚期开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约有800年的历史。

⑥说是看窑,可先看的还是瓷。

丰城市博物馆的瓷器展厅里琳琅满目。

那是些需要绳子系住的四系方耳罐,用于陪葬的瓷俑,用于熏香的博山炉、盛酒的杯盏、寓意吉祥的鸡首壶、长颈的莲花瓶、印着暗花的碗、开片的玉壶春瓶……⑦它们的颜色是米黄色和褐色的。

它们的身上有经年的黄土印记,显示它们在泥土的黑暗里待了很久。

它们身上的纹饰有方形纹、水波纹、麻布纹等。

它们还有一道共同的美学体征,就是釉不及底——那是洪都窑这一家族的共同族徽:那釉色从瓷首瀑布一样涌向瓷底,可在途中似乎接到了一个统一的律令,猛地刹住了脚步。

仿佛是洪州窑的图腾,从这一美学特征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动与静,儒与道,喧囂与沉默,绚烂与平滨……⑧在器型上,洪州窑的瓷与景德镇的瓷初看起来并无不同。

可是,洪州窑的瓷要显得更饱满雄浑,更古朴粗犷,正与东汉到五代这一段历史的气质对应。

⑨那是比宋元明清更古的古代。

那样的古代,要比后来更删繁就简,更有天地原初之感,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

那是落日、沙漠、荒原、古井、炊烟、茅庐、旧城池、古驿道构成的古代。

那也是班超平定西域、魏蜀吴逐鹿中原、陶渊明种菊、李白醉酒的古代。

高中语文阅读大全之漫话诗词 陶谢风采素材

高中语文阅读大全之漫话诗词 陶谢风采素材

陶谢风采大城市中的居民,固然能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种种便利,但也不得不忍受许多烦扰:混浊的空气,喧嚣的市声,狭小的空间,快速的节奏,仿佛一张看不见的密密的罗网,将人们的身心罩在一片灰色之中。

如果再加上各种事务的烦扰、人际关系的紧张,那简直使人被压抑得难以喘息,就是强者也未必能享有真正的乐趣。

于是人们便会向往大自然,渴望享受山水林泉,或是竹篱茅舍之间纯净平和的情趣。

可是或缠于机务,或阻于交通,或限于体力,或困于财力,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真正的自在逍遥。

这时,一幅意境深远的风景画,一首清新明丽的山水诗,一支朴素恬淡的田园曲,便能调剂心灵,使人获得失去的平衡。

这一妙法,古人早有体会。

晋宋之际的画家、音乐家宗炳,终身不仕,酷好山水,其足迹西陟荆巫,南登衡岳。

不料跋涉攀登之时,足部受伤,无奈只得返回江陵。

自叹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于是将所游历之处,都画在家中壁上,坐卧相对,名为“卧游”。

他平心静气,一边欣赏,一边抚弦鸣琴,“欲令众山皆响”(《宋书·隐逸传》),得意忘形之际,便乐陶陶地进酒一觞。

这真是何等的雅趣!赏画既是如此,读诗也是一样。

东晋的阮孚,为人疏放,却被加以各式各样的官衔,受到种种拘束。

幸好他爱诗,能赏诗。

他曾吟诵郭璞的诗句:“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说道:“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世说新语·文学》)所谓“神超形越”,便是说精神超越了种种俗务,进入了诗的境界,享受到莫大的乐趣。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自述其读陶渊明诗文的体会道:“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便可使“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陶渊明集序》)。

就是说,当他欣赏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时,便可忘却世间的奔竞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

陶渊明是晋宋之际的人,也是田园诗的开山祖。

过人之处在于能从似乎是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

他在《与子俨等疏》中这样描写自己的情趣道: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2021年萧山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萧山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萧山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熊芳芳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

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

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

风采的作文阐释破题法

风采的作文阐释破题法

风采的作文阐释破题法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话题“风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经感慨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是的,“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历史人物的种种,放在不同的时代情境中,自然有着不同的说法。

作为后来者的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的功过、言行、作品等方面去体悟他们的风采,从中获得启示与教训。

请以“风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出历史人物的魅力。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导:这个话题的指向很明确,就是要求阐释写某个历史人物的某一段(当然也可以是一生)的风采,从中得出给予我们的启示或者教训。

我们在选材时一定要注意:首先,这个历史人物应该是我们熟悉的人物,他们的言行我们应该比较了解。

其次,这个历史人物应该是有着一定的人格魅力的。

我们在写历史人物的风采时,一定要将其放入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以历史人物的思想来构思行文。

从文体上来看,因为涉及历史人物的风采,所以写记叙文和记叙性散文比较恰当,写议论文则难以出彩。

写记叙文,既可以侧重记叙历史人物在具体历史事件之中的人格魅力以及最终的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教训,也可以虚构一个特定的情境来展示其风采,但是其风采应该符合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

范文:最珍贵的风采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

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

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

彦火《很现代的叶圣陶》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彦火《很现代的叶圣陶》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彦火《很现代的叶圣陶》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彦火《很现代的叶圣陶》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彦火《很现代的叶圣陶》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

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

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

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

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

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

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

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

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

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

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

”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

陶老师出高考题

陶老师出高考题

陶老师出高考题1、“秋士”的意思是()[单选题] *得志的人读书人秋天的战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正确答案)2、1《我的母亲》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1侍坐是《论语》中比较罕见的完整段落,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求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静谧(mì)庇护(bì)参差不齐(cī)鲜为人知(xiǎn)(正确答案)B.炽热(chì)孕育(yùn)振聋发聩(kuì)惟妙惟肖(xiāo)C.摇曳(yè)诡谲(jué)栩栩如生(xǚ)神采奕奕(yì)D.伫立(chù)星宿(xiù)络绎不绝(yì)强聒不舍(guō)5、国粹(cuì)冷炙(zhì)包庇(bì)玄虚(xuán)此组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39.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亢”奋(kàng)“晦”暗(huì)羁“绊”(bàn)“衰”草连天(suō)B.“蓦”然(mù)“冗”杂(rǒng)“瞳”仁(tóng)不可抗“拒”(jù)C.“恬”静(tián)束“缚”(fù)闭“塞”(sài)“悬”崖绝壁(xuán)D.严“峻”(jùn)震“撼”(hàn)“磅”礴(páng)纷至“沓”来(tà)(正确答案)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吮吸shǔn 翘盼qiáoB、花蕊xī静谧bì(正确答案)C、睥睨nì缥缈miǎoD、走廊láng 萌生méng8、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g 为小相xiàngB、饥馑jǐn 千乘之国shèng喟然kuìC、鼓瑟sè以俟君子sì冠者guànD、哂之xí浴乎沂yí铿尔kēng(正确答案)9、1《将进酒》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谢风采
大城市中的居民,固然能享受现代化生活的种种便利,但也不得不忍受许多烦扰:混浊的空气,喧嚣的市声,狭小的空间,快速的节奏,仿佛一张看不见的密密的罗网,将人们的身心罩在一片灰色之中。

如果再加上各种事务的烦扰、人际关系的紧张,那简直使人被压抑得难以喘息,就是强者也未必能享有真正的乐趣。

于是人们便会向往大自然,渴望享受山水林泉,或是竹篱茅舍之间纯净平和的情趣。

可是或缠于机务,或阻于交通,或限于体力,或困于财力,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真正的自在逍遥。

这时,一幅意境深远的风景画,一首清新明丽的山水诗,一支朴素恬淡的田园曲,便能调剂心灵,使人获得失去的平衡。

这一妙法,古人早有体会。

晋宋之际的画家、音乐家宗炳,终身不仕,酷好山水,其足迹西陟荆巫,南登衡岳。

不料跋涉攀登之时,足部受伤,无奈只得返回江陵。

自叹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睹,于是将所游历之处,都画在家中壁上,坐卧相对,名为“卧游”。

他平心静气,一边欣赏,一边抚弦鸣琴,“欲令众山皆响”(《宋书·隐逸传》),得意忘形之际,便乐陶陶地进酒一觞。

这真是何等的雅趣!赏画既是如此,读诗也是一样。

东晋的阮孚,为人疏放,却被加以各式各样的官衔,受到种种拘束。

幸好他爱诗,能赏诗。

他曾吟诵郭璞的诗句:“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说道:“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世说新语·文学》)所谓“神超形越”,便是说精神超越了种种俗务,进入了诗的境界,享受到莫大的乐趣。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自述其读陶渊明诗文的体会道:“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便可使“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陶渊明集序》)。

就是说,当他欣赏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时,便可忘却世间的奔竞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

陶渊明是晋宋之际的人,也是田园诗的开山祖。

过人之处在于能从似乎是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

他在《与子俨等疏》中这样描写自己的情趣道:
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阴,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读书有得,春去夏来,鸟儿在枝头啁啾,陋室中一阵凉风吹过,这是何等普通的事情。

可是陶渊明为之满心喜悦,乐得忘乎所以。

他有了这样的怀抱,因此才能写出许多讴歌田园生活的诗篇。

比如《读〈山海经〉》之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好一个“不乐复何如”!一种自满自足的愉悦,洋溢在质朴、自然的诗句之间。

僻居陋巷,他不感到孤独;躬耕稼穑,他也不以为艰辛。

耕种之暇,享受着林木、园蔬、微雨、凉风,都是大自然的赐予,一卷在手,便乐不可支了。

不是说陶渊明没有痛苦和烦恼,但这种热爱自然、快然自足的精神品格使他能比较容易战胜烦恼,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

山水诗的创始人则是略晚于陶渊明的谢灵运。

当然前人不是没有在诗中描绘过山水,但是有意识地将山水作为诗中主体,加以精心观察和集中描绘,而且写得又多又好的,是谢灵运。

谢灵运是世家大族出身。

他的祖父谢玄,是东晋时在淝水之战中建立殊勋的名将。

他少年时即承祖荫袭封为康乐公。

可是三十多岁时,东晋为刘宋所代,新王朝将他降爵为侯,虽对他仍然颇为优待,但并不给予实际的重要权力。

他却自
以为出身高贵,又有政治才能,本该参与权要的,因此满腹牢骚,愤愤不平。

于是自放山光水色之间,尤其是浙东幽胜,更是他倾心之处。

他和穷诗人陶渊明不同。

他有得是钱财与势力,因此能修缮别墅,广占良田,凿山浚湖,尽幽居之美。

每出城游玩,一去十余日不还,岩嶂千重,溪流百曲,无不尽历。

甚至带着数百名随从,伐木开道,以至使邻郡惊疑,误以为山贼。

为了登山之便,他还特制一种木屐,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唐代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就是指这种木屐。

既有这样丰富的游览经历,又富于写作天才,无怪乎成为山水诗的开山祖了。

当他栖迟于始宁(今浙江上虞西南曹娥江东岸)山间别业时,每有一诗传至都邑,便为人竞相传抄,一夜之间,流布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宋书·谢灵运传》)。

可见其诗受人喜爱的程度了。

谢灵运山水诗的优点,一是如沈约《宋书》所说的,有“兴会标举“的情致。

他对于山水的赏爱,远过常人;对于山水之美,感受敏锐,别有会心。

发为诗篇,不仅描绘出山石溪涧的形貌,还表现出游赏时的淋漓兴致。

他自称“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游名山志》)。

为了生活,不能不为稻粱之谋;然而其性灵却只有在山水之间才融洽畅适;“名利之场”,断断比不上“清旷之域”。

这种态度正是其诗中“兴会标举”的根源。

二是他能以自然的语言,生动真切地绘画山水之美: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七里濑》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陵隰繁绿杞,墟囿粲红桃。

鷕鷕翚方雊,纤纤麦垂苗。

《入东道路》
有的清幽旷远,有的色彩明艳,皆或隐或显地透露出大自然的生气。

至于如“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写高崖深树的光色音响。

“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写暮春初夏的丰富色调,则都显示了诗人体物入微的细致感受。

正是这些美丽的诗句,使谢诗获得了“如初日芙蓉,自然可爱”(钟嵘《诗品》)的声誉。

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都给人一种远离世俗尘嚣的美好享受,使人清和其心,调畅其气。

因此,后世常将他们二人并称,唐代大诗人杜甫便说:“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今日读其诗,论其世,想象其风采;尚友古人,也正有无尽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