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本内容答案

合集下载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年10月真题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年10月真题

2020年10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40年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最主要的是()。

A、政治侵略B、军事侵略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答案】B【解析】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3.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4.中国近代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答案】A【解析】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5.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原道觉世训B、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答案】C【解析】颁布于1853年冬,《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6.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长沙战役B、北伐受挫C、天京事变D、安庆失守【答案】C【解析】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7.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答案】B【解析】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本内容答案

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本内容答案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个根本保证: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答: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1987年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
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也已在1995年提前完成;
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2015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十章

2015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十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简答题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战略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

早在1975年6月,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他在会见一个美国代表团时就谈到: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这些方面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各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发展。

第二步是在这个世纪的末期达到现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较接近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

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还是很低的。

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的讲话中,转述了他与大平正芳会见时讲到的关于“小康”目标的设想。

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二百几十美元,邓小平据此推算,到本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就要增加3倍。

这是他首次提出现代化的量化目标。

当时虽然没有使用“翻两番”这个词,但增加3倍,实际上就是翻两番。

同年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

自考中国近代史重点简答,论述题

自考中国近代史重点简答,论述题

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进一步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筑的目标、步骤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历程,正是“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逐步变为现实的过程。

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1)它沉重打击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它是中国旧事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新的历史特点(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给予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与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人民民主专政》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1949年6月30 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2)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是主要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

党史自测(1-6)简答题答案整理

党史自测(1-6)简答题答案整理

第一专题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客观原因:主要是敌强我弱。

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再加上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背叛了革命,这些使得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主观原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还缺乏深刻的了解,革命斗争的经验更少。

特别是在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在反革命势力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袭击的时候,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3)外部原因:由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和苏联顾问对中国的国情了解不够,出现了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葬送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2.第一次大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上起了哪些重要作用?(1)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和工农群众运动的风暴,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这在现代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中国人民在思想上相当普遍地受到这次大革命的洗礼,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目标和新民主主义逐渐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是一次革命思想大启蒙运动。

(3)“团结就是力量”的观念已深人民心,中国人民开始组织起来,不再是一盘任人践踏的散沙。

(4)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实践中得到锻炼。

3.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获得了哪些深刻的经验教训?(1)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只有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保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3)无产阶级要实现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4)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专题1.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十三大报告解读

十三大报告解读

1.2 国内背景 1.2.4 经济体制改革
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社会资料公有制 基础
计划体制
政府管理 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1.2 国内背景 1.2.4 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 地位:
①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承担者 ②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的骨干力量
1.1.2 世 界 主 要 政 治 力 量 的 发 展 变 化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欧洲的联合—— 欧洲


日本的崛起—— 亚洲 实力迅速上升


不结盟运动—— 亚非


中国的振兴—— 亚洲


强大的美国—— 美洲 实力相对下降
化 的

衰落的苏联—— 欧亚

1.2.1
国内背景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逐步发展
存在问题:
管理落后、技术落后、装备落后、效益低下等问题,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普遍缺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1.2 国内背景 1.2.4 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城市企业:
①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
②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
作用:
保证经济全局
1.2 国内背景 1.2.3 经济发展战略 1.产业发展
工农业总产值 (11%)
1. 十三大召开背景
工业总产值(12%) 农业总产值(8.1%)
1.2 国内背景 1.2.3 经济发展战略 1.农业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和重点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1)“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1979年3月提出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同年12月,他把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称为“小康”。

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中央制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前十年,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后十年,即到2000年,在新的基础上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

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解决(1987年)。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5年基本实现)。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 大,扶贫对象大幅减 少
2、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提高
4)社会保障全民 覆盖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社会
3、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任陈海院士说:”可以说,中国20 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 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首先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 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倍、德国 的7.7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10倍、意大利的9、 7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 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譬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 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 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业首先遭到了关闭,继之是 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 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
类别 低收入国家 下中等收入国家 人均GDP 少于756美元 756—299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
高等收入国家
2996—9265美元
高于9265美元
材料二:2009年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 低到37%和43%左右,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居民 消费阶段。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 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 的满足。中国现有3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障还不 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已从城镇扩大 到乡村,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从就业群体 扩大到非就业或就业不稳定的群体,我国已经建立 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计划。截至2015 年上半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 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8.46亿人、 6.56亿人、1.71亿人、2.08亿人、1.76亿人。
2)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业化基本 实现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的基本内容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的基本内容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的基本内容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

“中国式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决策了新中国前30年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1954年9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了“四个现代化”的概念。

“文化大革命”后,在拨乱反正、对外开放以及国内进行经济调整的新形势下,邓小平郑重地思考20世纪末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真正含义。

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会见马尔科姆·麦克唐纳为团长的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谈到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他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50年代的水平。

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70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

就是达到这个水平,也还要做许多努力。

由于缺乏经验,可能比想象得还要困难些。

”“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由此提出。

两天后,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道:“我同外国人谈话,用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的现代化’。

到本世纪末,我们大概只能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人均收入不可能很高。

”这里,邓小平把“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进一步概括为“中国式的现代化”。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强调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量力而行,不再追求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现代化方面的高指标,而是侧重于人民生活富裕的程度。

1978年中国人均工农业总产值是250美元,那么,20世纪末会提高到多少呢?这是邓小平思考的焦点。

一年后,邓小平在青岛接见山东省委和青岛市委负责人时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定出了标准,即人均收入1000美元。

他在讲话中指出:“搞现代化就是要加快步伐,搞富的社会主义,不是搞穷的社会主义。

三步走战略

三步走战略

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

早在1975年6月,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他在会见一个美国代表团时就谈到: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家,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的工业、农业、科学技术这些方面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各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发展。

第二步是在这个世纪的末期达到现代化水平,就是接近或比较接近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著名的“小康”概念。

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也还是很低的。

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的讲话中,转述了他与大平正芳会见时讲到的关于“小康”目标的设想。

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二百几十美元,邓小平据此推算,到本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就要增加3倍。

这是他首次提出现代化的量化目标。

当时虽然没有使用“翻两番”这个词,但增加3倍,实际上就是翻两番。

同年12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及完善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及完善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及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战略发展目标的表述,也被他称之为“我们战略发展的‘三步曲”’。

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理论,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成熟的较长过程。

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79年到1981年底。

主要是确立到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和分前后两个十年两步走的战略步骤。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同前来我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太平正芳举行会谈。

太平正芳曾在1960年池田内阁成立时出任官房长官,当时他提出了日本未来十年的收入倍增计划。

后来这一计划如期实现了。

在会谈中,太平首相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是很低的。

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

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这是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现代化的量化了的目标。

后来,他多次提到这次讲话,说中国式的现代化、1000美元、小康社会这些概念都是在这次谈话中形成的。

当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二百多美元,邓小平同志据此推算,到20世纪末“要增加三倍”,才能达到1000美元的水平。

增加三倍也就是翻两番。

“翻两番”这个词是稍后才使用的。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三大内容意义

党的十三大内容意义

党的十三大内容意义党的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

以下是关于党的十三大内容意义的一些参考内容:1. 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三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

这一新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中国国力的大幅提升和发展动力的深刻变革,要求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2. 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党的十三大确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并提出了从二〇〇二年到本世纪中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这一目标和战略的确定,为中国未来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目标。

3.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十三大在内容中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

这是因为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才能确保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人民最广泛的利益之前。

4. 强化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可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5. 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党的领导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治理效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的要求。

6.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三大强调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这一要求意味着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党的十三大的内容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十三大的成果不仅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全球范围内的共产党发展和社会主义进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指导。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确定了战略目标之后,还必须确定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步骤,这种战略步骤将总的战略目标再加以分解以确定阶段性的具体目标。

先讲一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一)邓小平关于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设想我们党曾经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最早提出了一个“两步走”的设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同时,也认真思考了如何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步骤问题。

开始也是“两步走”的设想。

到了1987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的谈话中第一次明晰地构画了他“三步走”设想,他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

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为小康的中国。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点,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

他还说,第三步比前两步要困难得多。

我们还需要五六十年的艰苦努力。

这次谈话,标志着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成熟。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对男“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做了完整的表述。

这个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三大确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党的十三大确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2008 启航20 天20 题目录第1 题党的十三大确定了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试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其完善的意义。

第2 题200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当前我国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第3 题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剖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第4 题近年来,在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逐步形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先后改制上市,初步构建了现代产权制度。

试分析构建现代产权制度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第5 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试分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哪些方面为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6 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和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说明应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7 题在分清敌、我、友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同其他阶级的关系,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试分析近代中国革命过程中,无产阶级是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复杂关系的。

第8 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党的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 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现实状况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覆盖全面,全体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建设领域全面,不仅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发展阶段的定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

在发展要求的定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的、整体性和持续性发展。

在发展特性定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谋求的是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发展转型。

在发展目标定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社会发展的阶段目标,又是实现发展目标的现实实践。

小康社会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应该是“和而不同”。

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宏观调控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更有力、更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利于创造就业机会,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所必要的。

成人高考专升本毛概简答题整理

成人高考专升本毛概简答题整理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命(新旧民主主义⾰命区别) 先答新民主主义三点路线内容 新民主主义⾰命是"⽆产阶级领导的,⼈民⼤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命。

" 再答两点⾰命性质(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命) ⽑主席指出"决定⾰命性质的⼒量,是主要的敌⼈和主要的⾰命者两⽅⾯。

"中国⾰命主要的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主要的⾰命者是⼯⼈阶级。

这就决定了中国⾰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命,即⽆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命。

它们之间主要区别表现在: ⼀是⾰命的领导权不同;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命的领导权是资产阶级;五四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命的领导权是⼯⼈阶级,其政党是中国共产党; ⼆是⾰命的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命处于世界资产阶级⾰命范畴;新民主主义⾰命发⽣在⼗⽉⾰命以后,属于世界⽆产阶级⾰命范畴; 三是⾰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命以西⽅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四是⾰命的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命是要在中国建⽴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命是要在中国建⽴以⼯⼈阶级为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个⾰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即⼈民民主专政国家。

中国⾰命为什么分两步⾛,关系是什么(新民主主义⾰命与社会主义⾰命的关系) 先答两步⾛的内容 ⽑主席指出中国⾰命必须分"两步⾛":第⼀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之成为⼀个独⽴的民主主义社会;第⼆步,使⾰命向前发展,建⽴⼀个社会主义社会。

再答民主⾰命和社会主义⾰命的关系(必要准备、必然趋势) 第⼀步是民主主义⾰命,第⼆步是社会主义⾰命,民主主义⾰命是社会主义⾰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命是民主主义⾰命的必然趋势。

最后答两种错误的路线 关于民主⾰命和社会主义⾰命的关系问题,曾经发⽣过两种错误倾向: ⼀种是陈独秀的右倾路线:割裂两个⾰命的衔接,提出"⼆次⾰命论",只看到了两者的区别,忽视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种是王明的"左"倾路线:混淆了两个⾰命的界限,主张将民主主义⾰命和社会主义⾰命"毕其功于⼀役",只看到两者的联系,忽视了两者的区别; 上述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命发展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XXXXX姓名:XXX层次:专升本
类别:网教专业:公开课2015年11月
课程名称【编号】:《邓小平教育思想》【0001】A卷
题号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一)简答题(每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要求要点完整,且需必要阐述)
2、简述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过程。学校应当不断地将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积极发展电化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方式,不断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2)改革教学方法。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由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其次,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应当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情况,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三,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老师要注重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让不同程度和不同爱好的学生各有所得,各有所成。第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老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常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五,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改革考试制度和方法。改革考试制度和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指出:“要认真研究、测验、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改革考试制度和方法必须围住传统考试观念。首先要使考试目的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评价等环节上都要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其次,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就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通过考试,巩固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试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个根本保证: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关键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二)论述题(40分,任选1题。要求观点正确,且论述充分)
1.试述如何抓好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答:首先,改革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1)改革教育思想,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创新教育观念。首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着力培养“四有”新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教育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三个面向”的核心。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按照“三个面向”的思想,搞好教育改革,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其次,确立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观念,培养创造性人才。教育要着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代教育应当是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和智能素质在内的全面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才。2)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全面改革教学内容。首先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必须以社会的需求,学科体系的要求和有利于学生成才为基本点,以现代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为方向,以学校的最新知识体系为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促进学生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其学生个性的发挥。其次是教材改革。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答: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1987年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
第一步目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第二步目标,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也已在1995年提前完成;
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必须抓住牵动全局的关键问题,实施五大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海河经济、海洋经济、优势产业、区县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两条基本途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改革要突出一个"活"字,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活力;开放要突出一个"争"字,争项目、争资金、争技术、争人才、争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