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概念公式复习(一)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速度公式: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t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V m =ρ浮力公式:F 浮=G – FF 浮=G 排=m 排F 浮=ρ水gV 排F 浮=Gp=SFp=ρgh帕斯卡原理:∵p1=p2 ∴2211SFSF=或2121SSFF=F1L1=F2L2或写成:121FF=滑轮组:F = n1G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 ∴F = 21G s =2 h 机械功公式:W=F sP =t W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热量计算公式: Q = c m △t(保证 △t >0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t Q I =欧姆定律:R U I =W = U I t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RU 2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P = W /tP = I U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分压原理:2121R R U U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2121R R P P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分流原理:1221R R I I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221R R P P。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全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根底,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前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上下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上下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新课标物理中考复习之物理公式汇编
新课标物理中考总复习(物理公式)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靠近焦点)像远像变大。
34、合力公式: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5、密度公式:变形公式:m=ρ5、浮力公式:1.称量法2.阿基米德原理 .3. 二力平衡4. 压力差法(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6、固体压强公式:Vm=ρFP S=F =浮液排ρgV F m g==浮排排G F F F =-浮向上向下F G =浮物F G F =-浮物G mg=12F F F =-12F F F =+7、液体压强公式:8、杠杆的平衡条件:或写成:力臂的画法:19、滑轮组:对于动滑轮而言:∵n=2 ∴s =2 h 10、机械功公式:11、功率公式:12、机械效率:13、热量计算公式:①物体吸热或放热(保证△t >0)②燃料完全燃烧时放热③热机的效率1221LLFF=1Fn=F G=W FS=Wpt=1122F L F L=p=液ρhgS nh=Q cm t=△×100%WW=有用总η×100%WQ有用放η=1(F Gn=动p Fv=Q mq=放=Q Vq放14、电学公式 ①电流定义式: ②欧姆定律:③电功公式:两套单位(w--Kwh,p--kw, t--h ;w--J,p--w,t--s)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⑤焦耳定律公式(电热):15、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关系: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2、电压关系: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3、电阻关系: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R=R 1+R 24、电压与电阻关系(分压原理):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即电压比等于电阻比。
U 1:U 2=R 1:R 25、电功率与电压(电阻)关系:各部分电路的电功率与其电压(电阻)成正比。
初中物理中考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中考必背重点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很好掌握,只要平时上课跟着老师走,课后做专题训练,那么初中物理考试就能稳过。
老师总结了初中物理知识点和重点公式,跟着老师总结的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吧~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色、音调、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音色不同5.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中考物理公式大全是中学生备考物理考试的重要工具之一。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中考物理常用的公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3.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
4. 功率公式,功率=做功/时间。
5. 机械能公式,机械能=动能+势能。
6. 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
7. 阻力公式,阻力=摩擦系数法向压力。
8. 电阻公式,电阻=电阻率长度/截面积。
9. 电压公式,电压=电能/电荷。
10. 波长公式,波长=波速/频率。
以上是一些中考物理常用的公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备考中考物理时,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灵活运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考试。
祝你学业有成!。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中考复习)
t sv =v s t =SF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1、速度公式: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 × g合力公式: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3V m =ρ4、浮力公式: 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F 浮=ρ水gV 排F 浮=G5P = 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s ——路程 m km t ——时间 sh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1221L L F F =tW 6、p =ρ × g × h帕斯卡原理:∵p 1=p 2 ∴2211SF S F =或2121S S F F =7、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或写成:8、滑轮组:F = n 1G 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2 s =2 h9、机械功公式:W =F × s10、功率公式:P =物理量 单位 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总有用W W =η11、机械效率: ×100% 12、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 (保证 △t >0)13、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 × q★电流定义式:t QI =14R U I =15W = UIt W = UIt 结合U =IR →→W = I 2RtW = UIt 结合I =U /R →→W = U 2t /R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16、电功率公式: P = W /t1221R R P P =P =IUR=U 2额/P 额 P 额指额定电功率;U 额指额定电压;R 指用电器电阻P 实=U 2实/R P 实指实际电功率;U 实指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R 指用电器电阻 P 实=I 2实*R P 实指实际电功率;I 实指流经用电器实际电流;R 指用电器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最全最准确)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三)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分别看成n是1和2的特殊的滑轮组附表二:串联与并联电路附表三:物理学中常用字母代表的物理意义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三----计算题问题一:如何去理解掌握一个物理公式?⑴正确理解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义和单位公式中各个字母都代表一定意义的物理量,只有正确理解它的物理意义才能正确运用其分析解决问题。
如公式W = Fs中的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它表示物体移动的距离。
⑵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有些公式成立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如欧姆定律它只适用纯电阻电路,就不能用它来计算电动机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只有了解公式的应用条件,才能正确运用公式。
不满足公式的成立条件,就不能运用公式。
【对应训练】⑴小明背着40N的书包沿水平方向前进了50m,小明对书包做了J的功。
小明的教室在二楼,已知到二楼的楼梯长5m,高3m,体重450N的小明把书包背上二楼,他一共要做J的功。
⑵如右图,将一个重300N底面积0.5m2的木箱放在面积为凳面的压强是。
(3)某电动机的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2200W,电动机内部线圈的电阻是5Ω①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是多大?②电动机正常工作5min消耗多少电能?其中有少转化为内能?③计算电动机的能量转化的效率。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0N的物体A提升5m,已知动滑轮重20N,,作用在绳端的拉力需多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①若不计绳重和摩擦........F②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是75%,则作用在绳端的实际拉力是多少?问题二:物理公式的作用1.⑴一个公式其实就是一个等式,它反映了几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公式中若有n个物理量,只要知道n-1个量,就可以运用公式采用公式变形的方法计算第n个量。
【对应训练】(1)如图,用30N的力将图钉按到墙上,已知S帽= 0.6cm2S尖=0.1mm2求手指和墙受到的压强.解:F p S =手帽= F p S =墙尖= (2)额定功率70W 的电扇在额定电压下连续工作10h ,消耗的电能是多少KW.h ?(3)棱长10cm 的正方体铁块放在面积为0.5m 2的水平木板上,求铁块对木板的压强。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 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总结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总结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速度公式:vst物理量单位v速度m/skm/hs路程mkmt时间sh单位换算:1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s;1min=60s公式变形:求路程svt求时间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物理量单位tsvG重力Nm质量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合力公式:F=F1+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F1-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密度公式:mV物理量单位ρ密度kg/m3g/cm3m质量kggV体积m3cm3单位换算:1kg=103g1g/cm3=1×103kg/m31m3=106cm31L=1dm31mL=1cm3物理量单位浮力公式:F浮=GFF浮=G排=m排gF浮=ρ水F浮浮力NG物体的重力NF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物理量单位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NF浮浮力N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ρ密度kg/m3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3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1 gV排F浮=G物理量单位F浮浮力NG物体的重力N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压强公式:物理量单位Fp=Sp压强Pa;N/m2注意:S是受力面积,面积单位换算: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1cm2=10--4m2F压力N那部分面积1mm2=10--6m2S受力面积m2液体压强公式:p=ρgh 物理量单位2p压强Pa;N/mρ液体密度kg/m3h深度m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F1帕斯卡原理:∵p1=p2∴S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F2S2F11或FS1S22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要代入的单位相同,无须国际单位;物理量单位或写成:F2L2L1F1动力NL1动力臂mF2阻力NL2阻力臂m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1、L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滑轮组:1物理量单位F=nG总F动力NG总总重N(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总=G)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物理量单位s=nhs动力通过的距离m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对于定滑轮而言:∵n=1∴F=Gs=h1对于动滑轮而言:∵n=2∴F=机械功公式:W=FsP功率WW功Jt时间s物理量单位2Gs=2hW动力做的功JF动力N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h功率公式:物理量单位W单位换算:1W=1J/s1马力=735W1kW=103W1MW=106WP=tW有用W总机械效率:物理量单位×100%η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JW总总功J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W有=Gh[对于所有简单机械]W总=Fs[对于杠杆和滑轮]W总=Pt[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热量计算公式:物体吸热或放热Q=cm△t(保证△t>0)燃料燃烧时放热Q放=mqQt物理量单位物理量单位提示: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2高于初温t1,△t=t2-t1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2低于初温t1。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中考复习)
ts v =vs t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1、速度公式: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 × g合力公式: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3、密度公式:V m =ρ4、浮力公式:F 浮=G – F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SFF 浮=G 排=m 排gF 浮=ρ水gV 排F 浮=G5、压强公式:P = 6、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 =ρ × g × h帕斯卡原理:∵p 1=p 2 ∴2211S F S F =或2121S S F F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1221L L F F 7、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或写成:8、滑轮组:F = n 1G 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2 s =2 h 9、机械功公式:W =F × stW 总有用W W =η10、功率公式:P =11、机械效率:×100%12、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 (保证 △t >0)13、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 × q★电流定义式:t Q I =14、欧姆定律:R U I =15、电功公式:W = UItW = UIt 结合U =IR →→W = I 2Rt W = UIt 结合I =U /R →→W = U 2t /R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16、电功率公式:P = W /tP =IUR=U 2额/P 额 P 额指额定电功率;U 额指额定电压;R 指用电器电阻P 实=U 2实/R P 实指实际电功率;U 实指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R 指用电器电阻 P 实=I 2实*R P 实指实际电功率;I 实指流经用电器实际电流;R 指用电器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初中物理公式记忆笔记(中考复习)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
滑轮组:
F= G总
s=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F=Gs=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F= Gs=2h
机械功公式: W=F s
功率公式:P=
机械效率: ×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Q=c m△t
(保证△t>0)
燃料燃烧时放热
分压原理: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分流原理: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1=U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
Q放=mq
★电流定义式:
欧姆定律:
电功公式:W=UIt
W=UIt结合U=I R→→W=I2Rt
W=UIt结合I=U/R→→W= 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P=W/t
P=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Βιβλιοθήκη 之和。表达式:U=U1+U2
初中物理公式记忆笔记
合力公式:F=F1+ 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F1- 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
浮力公式:F浮=G–F
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F浮=G排=m排gF浮=ρ水gV排
中考物理复习 含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八年级物理知识大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1cm=;1mm=;1μm= 001m;1nm=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复习概念公式复习(一)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
1h= min= s.1.2 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
(速度不变)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
1米/秒= 千米/小时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和 。
1.3 声现象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5. 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2.1、2.2 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1. 光源:自身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黄、绿、蓝、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 光的三原色: 、 、 ;颜料的三原色: 、 、 。
4. 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5. 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 传播。
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 m/s ,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 角等于 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
10.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成的是 。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3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 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
(折射光路也是 的) 3.凸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作用,所以也叫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
13 空气水3.1、3.2 质量和密度1. 质量(m): 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国际单位是: 。
其他有: 、 、 、,1吨= 千克= 克= 毫克3. 物体的质量不随 , , 和 而改变。
是物体的物理 。
4. 质量测量工具: 、 、 和 。
实验室常用 测质量。
光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2)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盘里,用镊子向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加上游码所对的。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2)加减砝码要用,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m表示,V 表示,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1克/厘米3= 千克/米3;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
水的密度ρ= 千克/米39.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原理:步骤:(复习自测59页)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测出质量m和用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2)求质量:m= 。
(3)求体积:V= 。
11.物质的物理属性除密度、比热外包括:、、、、、、。
4.1 力1.什么是力:力是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4.力的单位是:,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伸长就的原理制成的。
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2)认清和;(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画一条带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重力跟质量成。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叫重心。
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和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2)。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和压力;(2)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4.2 二力平衡力和运动1.英国物理学家在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为:。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并且在。
5.物体在或受到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1 压强1. 压力: 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 上受到的 叫压强。
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
3. 压强公式: ,式中p 单位是: ,1帕=1 ,表示是物理意义是 。
4. S F p = F= ;PF S =5. 增大压强方法 :(1)S 不变,F ;(2)F 不变,S (3)同时把F ↑,S ↓。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 ,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 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 。
7.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 ,而且液体具有 性。
8.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 和 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 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 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有关系。
9. 液体压强计算: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 ;h 表示是 ,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 距离,单位 。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和 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 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 的增大而 。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常见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
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 改装成的。
1标准大气压= 帕= cm 水银柱高。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 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 ,水的沸点 ,饭容易煮好。
15. 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
5.2 浮力1. 浮力:一切 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 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 )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 G 下沉;(2)F 浮 G 上浮; (3)F 浮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 液ρ 下沉;(2)物ρ 液ρ 上浮 (3)物ρ 液ρ 悬浮。
物体的漂浮条件: 。
3.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5. 计算浮力方法有:(1)秤量法:F 浮=G-F ,(G 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排液排浮gV G F ρ==(4)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 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 小于空气的气体。
他们是靠改变 来实现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