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职业危害的调查与评价.docx

合集下载

关于职业危害的调研及职业病防治建议

关于职业危害的调研及职业病防治建议

关于职业危害的调研及职业病防治建议职业危害是指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产生潜在伤害的因素。

随着现代工业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职业危害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探讨职业危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以及职业病的防治建议。

调研发现,职业危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职业危害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比如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工人易患中暑、热射病等疾病;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的工人容易患上职业性尘肺、职业性皮肤病等。

这些职业病不仅严重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担。

其次,职业危害对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在高压和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工作的人常常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工作性紧张、孤独、无聊、重复性的工作更容易导致心理压力积累。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干预和治疗,会严重影响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最后,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家庭和社会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工人由于职业危害引发的疾病和伤害,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增加家庭负担。

同时,由于职业危害的存在,工作人员频繁请假、休假或提前退休,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困扰。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下面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定期组织职业危害知识培训,让工人了解职业危害的特点、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强化职业危害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对各类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掌握职业危害情况。

监测结果应作为制定职业危害防控措施和政策的依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第三,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诊断。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和体检制度,定期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和体检。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职业病的症状和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3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3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评价,可以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决策的科学依据,有助于预测和防范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

本文通过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1.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价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明确各类危害因素的程度和范围,找出职业危害的薄弱环节,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内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气温、湿度、光照等;(2)化学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质、粉尘、气体、溶剂等;(3)生物因素:如致病微生物、动植物致敏物、有害生物等;(4)人因因素:如人们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时间等。

3.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方法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实地勘查法:直接到现场勘查,通过观察和测量的方式记录各种危害因素的存在情况;(2)监测仪器法:使用各种专业的监测仪器设备对危害因素进行准确测量,如噪声计、风速仪、有毒气体检测仪等;(3)样本采集法:采集工作场所的空气、水、土壤、粉尘等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三、职业危害因素评价1.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的潜在风险,帮助企业了解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影响,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的内容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危害性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性质和程度,评估其对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2)风险评估:将危害因素的潜在危害程度与员工的暴露情况相结合,评估工作环境中的风险程度;(3)危害控制措施评估:评估企业已采取的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调查评价表.docx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调查评价表.docx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调查评价表(生活区、办公区)单位(区域)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成贵铁路一分部编制单位:安全质量部第 1 页 共 5 页风险评价评价结果现有控制暴露于风险是否重大序号工作活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中的人员可能性 频繁程度 可能后果 D 值风险 职业健康 备注措施( L )( E )( C )等级危害因素1食堂卫生保洁 就餐人员13401203 否食品污染、变质制度卫生保洁进餐人员3315135 3否餐具不洁制度员工宿 预防传染2舍、办公全体员工0.21100205否突发传染病区病措施采取防辐 全体员工661364否计算机电池辐射射措施制表: 审核: 日期: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调查评价表(路基工程)单位(区域):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成贵铁路一分部序号工作活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现有控制暴露于风险措施中的人员1测量放线石灰采用个人测量人员防护1.1油漆采用个人测量人员防护1.2夏天露天测量备用防护测量人员用品2石方爆破施工引起的噪声、振动个人防护爆破人员2.1钻孔大量粉尘个人防护爆破人员3土方挖运施工烟尘个人防护施工人员制表:审核:编制单位:安全质量部第 2 页共 5 页风险评价评价结果可能性频繁程度可能后果风险是否重大备注D值职业健康( L)( E)( C)等级危害因素13135否13135否163185否12125否333274否335454否日期: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调查评价表(桥梁工程)单位(区域):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成贵铁路一分部序号工作活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现有控制暴露于风险动措施中的人员1测量放白灰个人防护测量人员线2电焊焊接烟尘操作规程施工人员2.1光辐射个人防护施工人员2.2焊接高温操作规程施工人员3挖孔、钻机具噪音个人防护施工人员孔扬尘个人防护施工人员4砼施工水泥尘灰个人防护施工人员编制单位:安全质量部第 3 页共 5 页风险评价评价结果可能性频繁程度可能后果风险是否重大备注D值职业健康( L)( E)( C)等级危害因素0.1210.25否4551003是365903是12365否443484否146244否336544否制表:审核:日期: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调查评价表(隧道工程)单位(区域):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成贵铁路一分部编制单位:安全质量部第 4 页共 5 页风险评价评价结果序号工作活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现有控制暴露于风险可能性频繁程度可能后果风险是否重大备注措施中的人员D值职业健康( L)( E)( C)等级危害因素1开挖、爆破作业1.1机械、运渣噪音个人防护施工人员45548100是1.2开挖、爆破烟尘加强通风施工人员5561503是1.3隧道内空气质量加强通风施工人员5471403是2喷射混凝喷锚产生的烟尘及有害气个人防护施工人员563903是土施工体3钢筋焊接3.1焊接烟尘操作规程施工人员13395否3.2光辐射个人防护施工人员167424否制表:审核:日期: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调查评价表(轨道工程)单位(区域):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成贵铁路一分部编制单位:安全质量部工作活现有控制暴露于风险序号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措施中的人员可能性动( L)道床底施工引起的噪声、振动个人防护施工人员2 1层焊接施2工2.1焊接烟尘操作规程施工人员4 2.2光辐射个人防护施工人员2制表:审核:第 5 页共 5 页风险评价评价结果频繁程度可能后果风险是否重大备注D值职业健康( E)( C)等级危害因素32125否3336455504日期:。

最新整理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docx

最新整理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docx

最新整理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1、油漆作业有哪些职业危害?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

各种漆都是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

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

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危害极大。

2、水泥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

通常,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10%,熟料含1.7—9.0%,成品水泥含1.2—2.6%。

长期吸入生料粉尘可引起矽肺,吸入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

水泥遇水或汗液,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角膜炎。

原料烘干、立窑煅烧(145℃)等作业地带,有高温、热辐射。

此外,各种设备运转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

3、砖瓦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砖瓦的原料主要是粘土,粘土中二氧化硅含量达55.5—71.6%,其次含有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和少量氧化钙、氧化镁。

砖瓦生产基本过程包括破碎、过筛、搅拌、成型(制坯)、干燥、焙烧(小型砖瓦厂多用圆窑)、出窑。

在破碎、过筛、搅拌直到焙烧出窑的过程中都有较高浓度的含二氧化硅的粉尘产生。

焙烧、干燥工序有一氧化碳产生,并有高温和热辐射存在。

用机械作砖瓦坯成型和切砖,可产生较强噪声。

4、蓄电池生产有哪些职业危害?主要职业危害是铅烟、铅尘。

熔铅、烧铅球和栅板有大量铅烟逸散,球磨制粉(特别在出料、装卸和混料时)可有大量铅尘飞扬,涂板、修板和焊接也可产生大量铅尘、铅烟。

极板化成是将干燥后的铅板放入比重1.05—1.15的硫酸化成槽中充电,有硫酸雾产生。

熔铅、浇铸、极板干燥有高温和热辐射。

职业危害调研报告

职业危害调研报告

职业危害调研报告职业危害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危害逐渐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

职业危害是指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导致的对劳动者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的潜在或实际伤害。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职业危害的类型、程度以及对劳动者的影响,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三、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环境、工作任务、职业危害类型、职业危害程度以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四、调研结果1. 职业危害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危害、化学因素危害、生物因素危害和心理因素危害等。

其中,物理因素危害占比最高,达到40%,其次是化学因素危害,占比为25%。

2. 职业危害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职业危害类型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物理因素危害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最大,占比达到35%;化学因素危害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次之,占比为30%。

生物因素危害和心理因素危害对劳动者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3. 职业危害对个人健康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个人健康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有60%的受访者表示曾因职业危害导致身体不适,其中40%的受访者长期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另外,35%的受访者表示职业危害对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调研结论职业危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劳动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其中,物理因素危害和化学因素危害对劳动者的影响最为显著。

应加大对职业危害的监测和防控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建议1. 增加对职业危害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加强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建设,定期对职业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3. 加强职业危害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4. 加大对受职业危害影响较大的劳动者的关怀和帮助,提供相关的医疗保障和心理支持服务。

关于职业危害的调研及职业病防治建议

关于职业危害的调研及职业病防治建议

关于职业危害的调研及职业病防治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职业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00万人,其中中国又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职业病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不仅仅是以人类生命为代价,还包括由于工作能力的降低与疾病医疗费用所造成的损失。

因此,关注职业危害、预防职业病已成为我们的时代责任。

职业危害调研在对职业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职业危害因素,包括:1.粉尘危害:煤矿、建筑工地、喷涂厂等行业,由于工人长时间暴露在粉尘环境中而引发的职业病,专家称粉尘中存在的二氧化硅、甲醛等物质是造成职业病多的重要原因。

2.噪音危害:例如,在机械、建筑、交通等行业中,工人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职业病。

3.化学危害:如金属、电子、化工、印刷行业等,由于工人长时间接触带有化学物质的材料,如溶剂、卤化物、氨水等,会对工人的身体产生危害,导致职业病的发生率较高。

4.放射危害:在核工业、电力行业中,工人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环境下,如X射线、伽马射线等,可能会引起放射性疾病。

职业病防治建议1.强化职业健康监管: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加强对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要加强对有大量职业病高发行业,如煤矿、建筑工地、喷涂厂等的监管力度。

除此之外,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应加强生产监管,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2.加强信息公开: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与高发职业病的企业和工会等组织的联系,发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信息,让广大工作者了解自己所处的职业病环境,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职业病的风险。

3.强化职业健康教育:应该将职业健康教育纳入全民健康教育体系中,并制定专业、阶段性的教育计划,让企业与职工更深度地了解职业病风险。

而在学校、培训机构等课程中应也应加入职业健康教育,让工作者具备应对职业病的知识和能力。

4.加强医疗服务保障:对于已感染职业病的工人应开展免费治疗,尽快恢复工作能力。

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为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我公司重视对工作危害的分析与评价。

以下是我们对各岗位工作危害的具体分析和评价记录。

1.办公室工作岗位危害分析与评价(1)环境因素:办公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噪音、照明不足等。

对策:-调整室内温度,保持舒适的工作环境。

-定期检查维护空调、暖气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安装噪音吸收器材,减少环境噪音的干扰。

-提供充足的照明设备,确保员工工作时的视觉舒适。

(2)肌肉骨骼疾病危害:长时间坐姿、不正确的坐姿、缺乏适当的休息等。

对策:-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办公家具,如可调节高低的办公椅、人体曲线支撑的椅背。

-鼓励员工时常做适当的伸展活动,并定期进行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提供适合员工的坐垫、腰靠等辅助设备,减少肌肉骨骼疾病的发生。

(3)电脑辐射危害:长时间使用电脑、不正确的工作姿势、电脑屏幕辐射等。

对策:-员工每小时工作50分钟后,应休息10分钟,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

-调整电脑屏幕的亮度、对比度和分辨率,使其符合人眼的视觉需求。

-安装防辐射屏幕过滤器,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2.车间操作工岗位危害分析与评价(1)化学品危害: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接触、吸入等。

对策:-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面罩、护目镜等。

-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车间空气流通。

-对员工进行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培训。

(2)机械设备伤害: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不良等。

对策:-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员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操作设备。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安全围栏、急停按钮等。

(3)体力劳动损伤:长时间劳动、重物搬运等。

对策:-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避免员工长时间重复劳动。

-提供合适的人力或机械设备协助搬运重物。

-员工参与体能训练,并提供相应的防护设备。

3.实地工作岗位危害分析与评价(1)高处坠落危害:悬崖峭壁、高楼屋顶等。

对策:-搭设安全护栏、安全网等防护设施。

-员工佩戴合适的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接触水平调查要点:工程分析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存在职业病危害暴露岗位的分布情况、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接触时间及作业方式等。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产生环节根据该项目生产工艺特点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该公司生产工艺过程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主要产生环节见表4-1。

表4-1 该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二)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工具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或安排不当、个别器官使用过度、劳动体位不良等。

经常倒班或劳动组织不合理,也会造成工人紧张或不适应。

(三)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它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描述,可列表方式,详细内容可列入附件3中。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实施要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条件描述,(生产状态、负荷情况、环境气象条件、防护设施运行状态、工作岗位情况等)。

依据GBZ 2的规定确定应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仪器、频次、检测点设置、气象条件等内容;现场检测要严格依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执行;对定点的代表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检测选择、采样的工作时段选择等问题,应有详细的说明和明确的规定。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检测时应对检测地点的气象条件进行检测;(2)对检测情况进行拍摄留证,用人单位有特殊要求的除外;(3)检测时应记录该时段的生产负荷率、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开启数量及其运行状况、人员操作等情况;(4)现场检测点布置示意图应经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

(一)检测前准备(1)检测方法及仪器本项目所使用采样、检测仪器均经十堰市计量测试所、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和其他具备资质的检定校准机构检定合格。

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与评价(一)

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与评价(一)
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与评 价(一)
在职业环境中,了解和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存在和影响至关重要。这一系列 演示将向您介绍职业有害因素调查与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 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调查目的和重要性
了解职业有害因素调查的目的在于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发生。重要性在于明确职业环境中潜在 的健康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化学因素
有毒气体、粉尘、重金属等 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生物因素
细菌、真菌、病毒等对人体 产生感染或过敏反应。
对有害因素的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评价有害因素需要考虑接触限值、容许浓度、暴露时 间、职业病的发生率等因素,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现场调查和数据收集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可以了解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有害因素浓度、
调查方法和步骤
1
信息收集
查阅相关文献、政策法规,收集环境、设备和工艺等信息。
2
现场调查
实地了解工作场所,并与员工交流、观察操作过程。
3
数据收集
记录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浓度、员工暴露时间等数据。
4
实验室分析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化学、生物等分析,科学评价有害因素。
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特征
物理因素
噪音、振动、辐射等对身体 造成的物理性伤害。
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通过对有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可以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可以包括改变工艺流程、使用防护设备、 提供培训等,以减少或消除健康风险。
结论和建议
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与评价是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环节。了解有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 效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提升工作环境的质量。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三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三篇)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的增加,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保障其合法权益,各国纷纷建立了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对其产生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从而确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一)工作环境参数监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第一步是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

这些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照、振动等,这些参数的超出正常范围都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监测这些参数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整。

(二)化学危害因素监测化学危害因素是目前影响劳动者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主要监测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空气中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2. 化学物品的接触方式和程度,包括吸入、皮肤接触和食入等;3. 化学物品的生物转化和累积情况。

(三)物理危害因素监测物理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同样产生着重要影响。

监测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危害因素有助于评估其对劳动者的威胁程度。

1. 噪声监测:测量噪声的声级,对噪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评估,确保噪声级别不会超出安全范围。

2. 振动监测:测量振动的频率、加速度和持续时间,对振动的强度进行评估,确保振动水平不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

3. 光照监测:测量工作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和亮度,评估其对劳动者视觉健康的影响。

(四)生物学危害因素监测生物学危害因素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动物等对劳动者的危害。

通过监测工作环境中的生物学危害因素,可以评估其对劳动者的健康风险。

主要监测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 病原微生物的浓度和种类;2. 动物对劳动者的攻击和伤害情况。

三、职业危害因素评价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第二步是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二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二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范文一、绪论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权益,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制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是必要的。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根据危害因素的性质和来源,可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身因素、心理因素。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方法和要求1. 物理因素的检测方法和要求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光照、高温、低温、辐射等。

应根据不同的物理因素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化学因素的检测方法和要求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有害化学品等。

检测时应使用合适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对可能产生化学危害的区域进行全面检测。

3. 生物因素的检测方法和要求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病媒生物等。

检测时应结合对工作环境的观察和采样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确保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4. 人身因素的检测方法和要求人身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姿势等。

通过对工作过程中的观察和人员的询问等方法,评估人身因素对员工的影响。

5. 心理因素的检测方法和要求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等。

通过心理测评和员工的反馈等方法,评估心理因素对员工的影响程度。

四、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结果的判断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以下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结果的判断标准:1. 未超标:职业危害因素未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无明显影响。

2. 超标但可控: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相关标准,但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可有效控制。

3. 超标且不可控: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并且无法通过管理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五、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结果的处理措施根据职业危害因素评价结果的判断标准,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 未超标:继续保持现有管理措施,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2. 超标但可控: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3. 超标且不可控:采取紧急措施,暂停或限制相关工作,制定并实施紧急处理方案,并全面改进管理措施。

最新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最新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和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提供依据,并为监管部门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实施、报告书编制、报告书评审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接受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评价工作计划,并对计划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等。

2.评价实施阶段:依据评价计划,开展职业卫生调查,识别作业场所存在和(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现场检测。

职业卫生调查的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应急救援及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等情况。

3.报告书编制阶段: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给出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4.报告书审评阶段: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告书进行评审,并进行现场复核,提出修改意见。

评价机构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报告书。

由用人单位负责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除仅产生物理因素(不包括放射性因素)或仅导致轻微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不需组织专家对其报告书进行评审外,其余作业场所均需进行评审。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内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一般每3年至少进行1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与评价一

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与评价一

5.平均病程期限 平均病程 某期 时限 期该 内时 某诊 期 病至 内 患死 死 者数 亡 于 由的 该 确 月 时 病 ) 间 的 总 ( 例 和 年、
6.其它指标
病死率 %) ( 某该 个时 时期 期内 内患 死该 亡 的病 于 例的 某 数 10例 病 % 0 数
病伤缺勤 %) 率 某 该 (个 时a时 期期 内内 应因 出日 病 数 勤数 伤 工 10缺 % 作 0 勤 日
a
27
(三)活性化学物与靶分子相互作用所得产物量的 测定
碳氧血红蛋白 DNA加合物 蛋白质加合物
a
28
三、生物接触的卫生标准
生物监测卫生标准的确定是建立一项生物 监测指标的前提。根据现有的知识水平,生物 监测标准一般是建立在内、外剂量的相关关系 上。但更重要的是应建立在内剂量(生物效应 剂量)和生物学效应的相互作用研究的基础上。 因为生物监测的任务是提供接触强度资料,并 能对潜在的危险度作出判断。

血、尿、头发

血、尿、粪便、肾、肝、胎盘

血、尿、肾、脑

血、尿、头发、粪便、肾、肝、骨、胎盘
无机汞 血、尿、肾、脑
甲基汞 血、脑、头发
有机氯杀虫剂 脂肪组织、血、乳汁
五氯苯酚 尿
多氯联苯 脂肪组织、乳汁、血
氯化有机溶剂 血、呼出气
一氧化碳 血(碳氧血红蛋白)、呼出气
a
26
(二)生物效应指标的测定
a
8
(二)专题调查
针对某一系统或某一有害因素的职业卫生基 本情况的调查。
(三)事故调查
在急性事故性损害时,职业卫生机构和医师 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达现场,除会同临床医师 参加抢救外,应立即进行调查,找出病因,提出 对策,防止事故再次发生,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职业危害的调查与评价

职业危害的调查与评价

职业危害的调查与评价职业健康调查是识别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必要手段,也是实施职业健康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步骤。

1.职业卫生调查方法调查工作可分为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调查等;还可分为卫生学调查和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调查职业卫生的调查工作中现场调查的比重很大,比如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只能在现场进行,作业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测定也必须在现场进行。

实验室调查是指以实验室的分析、化验、实验作为主要内容的调查工作,如工业毒物的毒性实验,粉尘致纤维能力的动物实验,本地区、本企业系统、本企业内粉尘中游离二氧化含量分布状况的分析等都是以实验室内的分析、实验作为主要方法的调查工作。

全国进行的人种职业肿瘤调查和五种职业中毒调查均属此类调查,在调查内容上除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接触者健康状况进行一般性调查外,必须对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进行测定,对接触者进行专题性的健康检查。

(2)职业卫生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职业卫生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作业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学调查为主,而后者在于以对接触者健康检查和接触与发病关系的分析为主。

(3)事故性调查当急性中毒、急性事故性职业伤害发生时,安全卫生人员应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

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防止继续发生或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4)职业危害性因素的危险度评定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是综合毒理学测试、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资料,对危害因素的危害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和认定,估算和推断该种危害因素在多大剂量下、何种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并估测在一般接触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的机率和程度,预防对策提供依据。

2.危险度评估的基础资料危险度评价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可归纳以下三方面:①毒性学资料;②流行病学资料;③接触水平资料。

首先收集该物质的化学、物理特性及化学物的化学结构资料,是其毒性和毒效应因素。

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1. 引言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各种因素。

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必须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和评价。

本报告旨在对某个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进行检测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减少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

2. 检测目标与方法2.1 检测目标本次职业危害检测的目标是确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的检测,可以评估工人的职业健康风险。

2.2 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现场观察: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实地观察,了解工人的工作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取样分析:采集工作场所中的空气、水、粉尘、噪声等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以确定其中的危害物质浓度;•问卷调查:对工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困扰和健康问题;•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程度。

3. 检测结果与评价3.1 化学物质危害评价根据取样分析结果,发现工作场所中存在苯、甲醛等化学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可能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慢性危害。

建议采取合适的通风设备和个人防护措施,降低工人接触这些化学物质的风险。

3.2 物理因素危害评价通过现场观察和测量,确定工作场所存在过高的噪声水平,可能对工人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

建议采取隔音设备、降噪耳塞等措施,减少工人受噪声污染的程度。

3.3 生物因素危害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工人普遍存在长时间站立、高温环境等问题,可能导致疲劳、中暑等健康问题。

建议改善工作环境,提供合适的休息设施和防暑措施,以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3.4 人因因素危害评价通过现场观察和工人访谈,发现存在缺乏培训、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可能导致工人疲劳、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建议加强员工培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缓解工人的心理压力。

4. 改善措施根据检测结果和评价,提出以下改善措施:•完善通风设备,减少化学物质的浓度;•安装隔音设备,减少噪声水平;•提供合适的休息设施和防暑措施,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工人的职业健康意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工人缓解工作压力。

职业危害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危害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危害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各类职业病的不断增多,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监测及评价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监测和评价制度的目的、内容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参考。

二、监测制度的目的职业危害监测制度的目的在于及早发现和预防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具体而言,监测制度的目的包括:1. 检测职业危害源:通过监测制度可以对职业危害源进行有效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监测劳动者的职业暴露:监测制度将能够对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劳动者的职业暴露情况,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 评价危害程度:监测制度将提供对职业危害程度的评价,帮助企业和管理部门了解职业危害的具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三、监测内容职业危害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危害因素、职业暴露和健康效应三个方面。

1. 危害因素监测:危害因素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常见的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噪声、震动、放射线等)、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通过监测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危害源,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2. 职业暴露监测:职业暴露监测是指对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可能遭受的各类职业危害进行监测。

监测职业暴露可以通过测定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土壤污染程度以及职业性疾病发生率等多种手段进行。

通过监测职业暴露情况,可以及早发现职业病的发生趋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3. 健康效应监测:健康效应监测是指对劳动者职业危害所引起的健康问题进行监测。

健康效应监测的内容包括职业性疾病的发生率、劳动者的健康状态以及慢性职业病的发展趋势等。

通过对健康效应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

四、监测影响因素职业危害监测除了需要考虑监测目标和内容外,还需要考虑到以下影响因素:1. 技术手段:职业危害监测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气溶胶采集器、气体检测仪、噪声计等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职业危害的调查与评价
职业健康调查是识别和控制职业危害因素的必要手段,也是实施职业健康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步骤。

1.职业卫生调查方法
调查工作可分为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调查等;还可分为卫生学调查和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1)现场调查和实验室调查
职业卫生的调查工作中现场调查的比重很大,比如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只能在现场进行,作业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测定也必须在现场进行。

实验室调查是指以实验室的分析、化验、实验作为主要内容的调查工作,如工业毒物的毒性实验,粉尘致纤维能力的动物实验,本地区、本企业系统、本企业内粉尘中游离二氧化含量分布状况的分析等都是以实验室内的分析、实验作为主要方法的调查工作。

全国进行的人种职业肿瘤调查和五种职业中毒调查均属此类调查,在调查内容上除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接触者健康状况进行一般性调查外,必须对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进行测定,对接触者进行专题性的健康检查。

(2)职业卫生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职业卫生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作业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学调查为主,而后者在于以对接触者健康检查和接触与发病关系的分析为主。

(3)事故性调查
当急性中毒、急性事故性职业伤害发生时,安全卫生人员应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

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对策,防止继续发生或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4)职业危害性因素的危险度评定
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是综合毒理学测试、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资料,对危害因素的危害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和认定,估算和推断该种危害因素在多大剂量下、何种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并估测在一般接触条件下,可能对接触者健康造成损害的机率和程度,预防对策提供依据。

2.危险度评估的基础资料
危险度评价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可归纳以下三方面:①毒性学资料;②流行病学资料;③接触水平资料。

首先收集该物质的化学、物理特性及化学物的化学结构资料,是其毒性和毒效应因素。

如我们从化学成份中已经了解了该种粉尘中含有大量的石英时,既可确定其毒性。

系统的、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是危害认定中不可缺少的,它不仅是确立因果关系,危害定性评定所必须的,而且也是评估剂量——反应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时可靠的依据。

目前,一般是利用各种测定及监测资料中的环境浓度作为评估接触水平的依据。

环境浓度是指在作业场所测定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目前测定环境浓度有两种采样方法。

定点一次采样测定的浓度及连续采样测定的平均浓度。

个体接触浓度,目前使用的粉尘个体采样器、毒物的个体监测器、放射性物质的个体剂量计均属此类。

吸入量、摄取量、耙剂量也是考虑因素。

3.我国的职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为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管理和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工作的开展,原国家劳动人事部于1984—1990年先后公布了粉尘、毒物、高温作业危害程度的分级标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984年公布的分级标准,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最高容许浓度6项指标为基础的,并列出56种常见毒物。

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
1986年公布的生产性粉尘(放射性粉尘、有毒性粉尘除外)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分级指标有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时间肺总通气量(L/日/人),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高温作业分级
1984年公布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以室内外温差和劳动时间率作为分级指标。

以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小于300℃和大于3肋℃为界,划分两类地区。

劳动时间率按公式计算(劳动时间率(%)=工作日总时间—休息时间/工作日总时间×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