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集中学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题解析与训练
初中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3)
初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梦微之(唐)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唐)元稹①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
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
“梦”是诗中寄托情思的载体,“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
上面两首诗都写了梦,却各有异同,请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用入梦表达思念之苦,为自身遭遇的郁闷,同病相怜的悲苦。
白诗中有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中有对朋友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从写法上看,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你,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解析】【分析】考查两诗歌“梦”的含义。
要求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
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
白诗是这样四句:“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
诗从对面着墨,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
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
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惟梦闲人不梦君”。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1)回头(2)D【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过叶威仲不值(宋)叶适菊苗新擢马兰丛,柳老吹花拂掠空。
闻说先生过山去,钓丝无主系东风。
访沈逸人不遇(明)吴兆闲寻芳草到门迟,云水无心本不期。
枕畔残书犹自在,主人出户未多时。
(1)访友“不值”“不遇”,两诗都流露出诗人些许________的心情。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衬托主人形象,请作分析。
【答案】(1)失望(惆怅、遗憾)(2)叶适看到友人叶威仲鱼杆已下,鱼线任由东风吹拂,人却已过山去了,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闲适自在;吴兆看到沈逸人不在家,枕畔的书还摊开在那里,侧面描写了友人的闲适自在,情趣高雅。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缀.行甚远:连结,紧跟。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C.恐前后受其敌.:敌对。
D.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载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故事。
B.“惧”“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害怕和侥幸的心理。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3.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别概括狼的性格特点。
由此,你得出怎样的结论?【材料一】华为永远都会是“狼文化”。
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狼从来是一群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生存很艰难,但狼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地进攻。
(节选自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访谈)【材料二】格林①把脖子一伸,鼻子一拱,整个狼头埋进了我的腋下腰间,就这样紧贴在我怀里。
我放声大哭,使劲抚摸着狼头,眼泪滚落在格林耳朵上、额头上。
格林连忙伸长了脖子舔我下巴上的泪滴,呜呜慰藉地叫着。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答案】(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
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解析】【分析】(1)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惜”字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这两个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前面的这些是为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故答案为:⑴“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宣州谢朓楼①饯别校书②叔云③(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①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
②校书:官名,即校书郎。
③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人心头,使他难以解脱。
②第三、四句是个转折,从极度苦闷突然进入辽阔开朗的境界,点出在楼上饯别的主题,展示出诗人豪迈宽广的襟怀。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④“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进一步渲染了长空万里的秋雁激发起来的壮思逸兴,用现实主义手法,把诗人的性格和昂扬豪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最后四句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回到现实,豁达乐观,意境高远。
(2)简要赏析“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⑤错误。
(2)人生在世是如此的不如意,倒不如明天就散披着头发,驾着扁舟到海上遨游去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不能伸,宦途不得意,心情抑郁,思欲远离这愁人的环境,摆脱烦忧,到一个逍遥的新世界去。
【解析】【分析】(1)④句,“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不是现实主义手法。
理解错误。
⑤句,从诗歌最后的四句诗来看,“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写出了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1)只;轻视;手持,手拿;竟然,原来(2)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20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阡陌交通..交错交通:相通.B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河北专用】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5 文言文阅读 (解析版)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5 文言文阅读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 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2.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3. 掌握教材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 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5.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
6. 能理解、分析浅易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和表达特点。
技巧策略常考知识点:1. 掌握课文中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2. 了解一些文言句式并能翻译文言词句。
3. 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
4. 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
5. 能理解、分析浅易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和表达特点。
答题策略:1. 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来自平时的复习和积累。
2.所选课外文言文语段的内容大多涉及以下几方面:(1)官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志廉行端的品行方面的事迹。
(2)古人相夫教子、爱国效忠、扶危济贫方面的事例。
3. 大多选段为记叙类作品,涉及到观点看法的,应和课内语段的观点相近或相反。
答题时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者和时代的背景来理解文章,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典型例题例一、(2023七上·永年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江苏省泗阳县卢集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复习(1)
江苏省泗阳县卢集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专项复习(1) 姓名: 重点内容:《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 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要求学生对三篇文章中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务必掌握;2、 通过复习,要求学生务必掌握三篇文章中重点句子都是译意;3、 通过复习,要求学生深入了解三篇文章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4、 通过测试检查学生对几篇文言文知识点的掌 握情况;⑸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自我检测: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 一、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I)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 辍耕之陇上 ⑸度已失期 (7)宜多应者 爱人 (9)比至陈 (II) 为坛而盟 (12) 二、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⑶失期,法皆斩。
(4) 天下苦秦久矣。
(2)会天大雨⑷ ⑹ (10)为天下倡比至陈亡亦死 死国可乎(8)吴广素⑹等死,死国可乎?(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三、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四、戈懺处(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五、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缘溪行2. 落英缤纷3. 豁然开朗4. 屋舍俨然5.桑竹之属6. 欣然规往7. 阡陌交通8. 怡然自乐二、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
【鲜美】古义: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今义: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古义: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今义:不管(表条件关系连词)【不足】古义:今义:不够。
、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志】处处志之:做记号寻向所志:【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及】及郡下:到了由表及里:四、翻译句子1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九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九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九年级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3题。
秦且灭六国, 兵已临易水。
樊将军亡秦之燕, 太子容之。
太子丹曰:“何如?”太傅曰:“不可, 恐以之为口, 祸之将至。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 归身于丹, 丹终不迫于强秦, 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是丹命固卒之时也, 愿太傅更虑之。
”太傅日:“燕有田光先生者, 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 却行为道, 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 左右无人, 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 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 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 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 可乎?”田光曰:“敬诺。
”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 曰:“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谨奉教。
”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 言田光已死。
太子再拜而跪, 膝行流涕, 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宣者, 欲以成大事之谋。
今田先生死, 岂丹之心哉!”(选自《战国策.燕三》, 有删改)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含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兵已临易水/有泉翼然临于泉上者。
(《岳阳楼记》)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何奴以灭口/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C.丹终不迫于强秦/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D.太子跪而逢迎/朝而往, 暮而归(《醉翁亭记》)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B.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C.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D.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集中学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之文言文比较阅读题解析与训练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课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形式一般是精选一个文言篇段,然后就此篇段考查下列内容:背诵默写,理解常用实词虚词,理解翻译文言句子,诵读、理解、感悟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作特点,等。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这一理念反映在考试评价方式上,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题”,增加“开放性探究题”。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近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形式有所改变,出现了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并渐成时尚。
其命题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文本材料的选择上,由单一文言篇段变为两个有所关联或类似题材的文言篇段;2、由于文材料的变化,考查内容也有所变化,出现了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试题;3、打破了以往文言阅读试题为“封闭性”客观性试题的常规,出现了不少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主观性的开放性探究题。
开放性探究试题立意新颖,内容丰富,答案多元,解法富有创意,给中考文言文试题带来勃勃生机。
现撷取两道典型题例,作简要分析。
【典型题例】一.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金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近待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贷币的单位。
③安事: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
④期年:满一年。
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执策而临之()②才美不外见()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2.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①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
②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
二.阅读有下列文段,完成1~5题。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战。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成,将以.攻宋问:“何以.战?”B.愿借子杀之.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义不杀少而.杀众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吾义.固不杀人舍生而取义.者也2.解释加点字词。
①公输盘不说.()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翻译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4.[乙]文中,从“曹刿请见”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请从[甲]文中也找出一个体现子墨子这种精神的句子。
5.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典例解析】典型题例一在文本选择上,采用了有关“千里马”两则文言文,属同类题材,一篇为课内文言文,一篇为课外文言文。
1~3题为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句子的翻译。
第4题为开放性探究题。
①题侧重理解,大意扣住: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用文言文或现代汉语回答皆可,有否联系实际皆可。
②题开放性较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典型题例二在文本选择了两篇“战争”题材的文言文,两篇文章均出自初中语文教材。
1~3题为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句子的翻译,但试题侧重于词义、句式的辨析。
第4、5题更能体现出比较阅读的特点,第4题是文章内容的比较,体现子墨子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的句子为“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第5题的第一问为文章内容的比较分析,子墨子的做法是设法阻止战争,曹刿的做法是积极为鲁庄公谋划备(迎)战之策。
第二、三问为开放性探究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真题训练】一.阅读[甲] [乙]两个语段,完成1~4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不以.物喜()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下面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念无/与为乐者D.相与步/于中庭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又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甲]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直枉驾顾之。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叁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屯.()器.()攘.()损.()2.选出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项()。
A.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B.谓为信.然愿陛下亲之信.之C.将军岂.愿见之乎岂.信然邪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诚.不可与争锋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介绍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①五柳先生:。
②醉翁:。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乏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友谊赛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至于负者歌/于途D、往/来而不绝者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__ ____ (2)杂然而前陈.者陈: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段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____________;乙段所选的原文中,有一千古名句表露了作者的情趣,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段“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乙段“觥筹交错”中的“交错”两词古义完全相同。
B.“豁然开朗”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苍颜白发”暗示出欧阳修已老态龙钟。
C.甲、乙两段文字语句错落有致。
前者重在写景,后者重在写人;前者实写,后者虚写。
D.甲段主要描写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生活图景,乙段主要描绘太守与民同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