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合同法》想到的几点问题(下)
合同法存在的问题[工作范文]
合同法存在的问题篇一:《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姓名:高令勇论文提要《合同法》是经济法律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充分反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经济需求。
我们必须重视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研究和创新,推动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鼓励交易作为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合同法的各个层面:合同的订立、效力,包括合同主体的范围、生效、变更和撤销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
问题研究:1、无效合同的解除不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2、低效率的经济活动,不符合当事人的意志、不能充分保证合同当事人的利益3、时代的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使得合同法中一些条款不相适应。
解决措施:1、要大力开展合同法的研究创新工作。
2、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将使我们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中国特色的合同法之路。
关键词:合同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主旨精神,是制定、解释、执行和研究合同法的出发点,它具有确立立法准则、确立行为准则、提供司法审判准则和法学研究依据的功能。
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的认为是合同自由、诚实信用、合同合法、鼓励交易,有的认为应是合同自由、合同正义、鼓励交易等。
我国现行的合同法是1999年3月15日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通过的,1999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它是在原有的《经济合同法》、《技术合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基础上规范合同法行为的立法。
鼓励交易原则在合同法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
一、合同法的订立合同是一种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因此,订立合同必须具备相应得法律条件,才能使合同成立,产生预期的法律效力。
民法通则中规定:一项民事行为成立必须有实质、有效要件和形式有效要件,而合同法则放宽了限制:(一)在主体的范围上我国合同法规定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第2条)。
合同法的几个疑难问题
合同法的几个疑难问题引言合同法是商法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它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决争议的方式。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
本文将围绕合同法的几个疑难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口头合同是否有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
然而,在实践中,口头合同的有效性仍然存在争议。
有些人认为,口头合同有可能存在证据缺失或误解的问题,因此不应该被认可。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口头合同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如果口头合同无效,将对经济交易造成不便。
针对这个问题,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是可以通过口头形式成立合同的。
但要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律可能要求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
例如,不动产买卖合同、合作社章程等,都必须以书面形式才有效。
此外,为了避免口头合同纠纷的产生,当涉及重要商务交易时,还是建议各方尽可能以书面形式将合同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问题二:合同解除的条件和方式是什么?合同解除是指当合同的履行发生问题或者当事人不再希望继续履行合同时,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的条件和方式在合同法中有明确规定。
首先,合同的解除条件包括:一方违约,或者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发生重大变故,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根据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解除。
其中,一方违约是最常见的解除条件,但是违约方和受害方都需要注意,在解除合同之前,应当先行履行相应的通知和催告程序。
其次,合同解除的方式主要有:协商解除、诉讼解除和仲裁解除。
协商解除是合同解除中最灵活的方式,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自行解除合同。
诉讼解除是指通过法院诉讼程序解除合同,通常是在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情况下采取的方式。
仲裁解除是指通过仲裁程序解除合同,通常是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的情况下采取的方式。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当事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除方式,并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程序。
合同法研究热点问题
合同法研究热点问题合同法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合同法面临着许多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合同法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合同法下的电子合同问题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合同成为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
然而,由于电子合同具有一些特殊性,如身份验证、交易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对于电子合同的法律适用一直存在争议。
合同法是否可以适用于电子合同,如何解决电子合同形成和效力认定等问题,亟待进行深入研究。
二、合同法下的消费者权益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合同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种法律工具,其效力和适用范围备受关注。
目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已相对完善,但在实践中,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仍面临信息不对称、强制交易等问题。
如何进一步完善合同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合同法下的诚实信用原则问题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的核心原则之一,但在实践中其内涵和适用范围存在许多争议。
在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借助信息不对称等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如损害对方权益的搭售行为、故意隐瞒信息等。
如何在合同法中更好地体现和保护诚实信用原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合同法下的网络侵权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侵权问题在合同法中越来越凸显。
例如,网上买卖合同中的侵权行为、网络服务合同中的侵权行为等,都需要依法予以妥善处理。
与传统合同相比,网络合同的特殊性给侵权责任的认定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对网络侵权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
五、合同法下的跨境合同问题全球化时代,跨境合同的签订和争议解决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商业习惯不同,跨境合同的适用法律、合同效力认定、争议解决等问题都需要在国际合作的框架下进行研究。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合同法研究将更多地围绕着跨境合同问题展开。
总之,合同法作为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领域广泛且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民法典合同编中若干问题的思考6篇
关于民法典合同编中若干问题的思考6篇篇1甲方(法律专业人士):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客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背景及目的鉴于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合同法领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难题。
为此,本法律顾问团队深入研究民法典合同编相关条款,以期为解决实务中的若干问题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本协议的签订旨在明确双方对民法典合同编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合同编的基本原则合同编遵循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及合法性原则。
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过程中,双方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关于合同订立的问题1. 合同要约与承诺:双方应明确要约与承诺的构成要件,确保合同成立的合法性。
2. 格式条款与解释:强调格式条款应遵循公平原则进行解释,对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四、合同履行的问题1. 履行义务与抗辩权:明确合同履行中的各项义务,包括给付义务、通知义务等,并对抗辩权的行使进行规范。
2. 合同履行中的风险分担:针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明确风险分担原则和方法。
五、合同变更与解除的问题1. 合同变更的条件和程序:明确合同变更的条件、程序和变更后的法律效力。
2. 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对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解除程序及解除后的法律效果进行详细阐述。
六、违约责任与损害赔偿1. 违约责任的认定:明确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2. 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对损害赔偿的认定、计算方法和范围进行规范,确保合同双方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七、合同编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涉及合同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协调问题,如与物权法、知识产权法等的衔接。
强调在合同争议解决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部门法的规定。
八、争议解决机制双方因本合同编相关问题产生争议的,应首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
合同法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合同法的常见问题有哪些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合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对合同法的理解不足或疏忽,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合同法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合同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一定生效。
合同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了一致意见,而合同生效则需要满足更多的法定条件。
比如,某些合同需要经过特定的审批程序或者登记手续才能生效;还有些合同可能附带有生效条件或期限,只有在这些条件成就或者期限届满时,合同才生效。
在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当事人误以为合同一经签订就必然生效,从而在合同成立但未生效的阶段就开始履行合同义务,导致潜在的风险。
例如,甲乙双方签订了一份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合同,但该合同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才能生效。
在审批期间,甲方向乙方支付了一大笔预付款,结果合同最终未获得审批通过,甲方的预付款就面临着难以追回的困境。
二、合同的形式与内容合同法对于合同的形式没有做严格的限制,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都可以。
但对于一些重要的合同,如房屋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等,法律规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如果没有采用书面形式,可能会导致合同难以证明,当事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合同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包括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条款。
如果合同内容不明确,容易引发争议。
比如,在一份买卖合同中,对于货物的质量标准只是笼统地约定为“合格”,而没有具体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标准,当双方对货物质量产生分歧时,就很难确定责任。
三、合同的履行合同履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履行主体错误、履行地点和方式不明确、履行期限违约等。
履行主体错误是指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履行了合同义务或者合同当事人向第三人履行了义务。
例如,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货物,但甲公司却将货物交付给了乙公司的关联公司,这就可能构成履行主体错误。
合同法读后感
合同法读后感我很高兴为您撰写一篇关于《合同法》的读后感文章。
在阅读这本法律类的书籍后,我对合同法的认识和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
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合同法》是一本重要的法律著作,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合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合同的概念、要素和效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通过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建立了法律关系,约束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合同的形成过程中,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至关重要。
如果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存在欺诈、威胁、错误等情形,合同的效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在合同的内容方面,《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自由原则,即一般情况下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自行约定。
但是,《合同法》同时也规定了一些禁止性条款,比如不得订立违反法律的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这些规定保护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弱势方的权益。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法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保证合同的有效履行。
如果当事人拒绝或者违反合同的履行义务,对方可以请求法院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如要求强制履行、要求赔偿损失等。
除了合同的履行外,合同的变更和解除也是合同法关注的重要问题。
当事人可以协商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者解除合同,但是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如果当事人变更合同或解除合同时未经对方同意或违反法律规定,可能会导致违约责任的产生。
通过阅读《合同法》,我深刻认识到合同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合同不仅调整了经济交往中的各种关系,还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它不仅约束了当事人的行为,也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总之,《合同法》是一本值得仔细研读和学习的法律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合同法律制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合同行为更加有信心。
同样,我也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当遵守法律,诚实守信,加强合同意识。
只有合法、合规地履行合同,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读完《合同法》,我深刻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以案例说合同法的几个问题2
以案例说合同法的几个问题22017-10-115、订立合同对主体有什么要求?现实案例唐某某(12岁)看到班里的几个同学都买乔丹鞋,也想买一双。
他趁爸爸唐某上班之际,拿走了爸爸珍藏的某已故大画家的一幅字画,到跳蚤市场上去出售。
郑某看到这幅字画,确认是真迹之后,问唐某某:“是谁的画?”唐某某答:“是爸爸的画。
”郑某付给唐某某2000元钱,唐某某将这幅画交给了郑某。
晚上下班后,唐某才知道儿子偷卖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
第二天,他带着儿子找到郑某,要求郑某退回那幅字画,郑某答道:字画是他在市场上买来的,合理合法,不能退给唐某。
唐某见协商无望,便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律师说法该案涉及订立合同时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的问题。
本案的主要问题是唐某某的民事行为能力上。
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瑕疵引起的各种纠纷。
为了保护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利益,《合同法》对他们订立合同的资格进行了种种限制,以起到保护的目的。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作一些分析。
所谓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有效地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地位或者资格。
在通常情况下,根据自然人的年龄、智力和精神状态,可以将自然人划分为三种,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赋予那些已经达到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或者虽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自然人所享有的可以从事与自己的年龄、智力和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的资格。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唐某某签合同时为12岁。
因此,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例如,他可以购买一些与自己生活、学习有关的生活日用品,可以处分一些标的额不大的属于自己所有的个人财产。
由《合同法》想到的几点问题(下)
《合同法》是一部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之一,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合同法》总则和分则所规定的条文细致、整部法律操作性强,并从形式上解决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法内容重复、交叉和内外两套合同法体系的缺陷,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从《合同法》规定的内容看,虽然主要表现的是民事合同法的规范,但体现经济法规范的条文也不少。
因此我认为,新的《合同法》在实质上反映了民法和经济法共同综合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关系的实际。
一、对合同、民事合同和经济合同的理解新《合同法》是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法合一而集成的合同法律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
虽然《合同法》中没有民事合同和经济合同的概念,但是为了学习和理解《合同法》,从理论上弄清合同、民事合同和经济合同的不同含义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什么是合同?著名的英国法学家、世界公认的合同法权威布莱克斯对合同下了一个定义:“合同是两个或多人之间,就某特定事项行为或不行为所达成了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协定。
”(注:转引自[美]丹尼斯?阿?豪尔著:《基本合同法》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我国著名的民法学家佟柔、赵中孚、郑立教授指出:“从广义来说,凡发生某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统称为合同,如师徒合同、劳动合同等;从狭义来说,专指产生民事立法上债的法律后果的协议,亦称债权合同。
”(注:佟柔、赵中孚、郑立主编:《民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6页。
)台湾法学家、东吴大学教授杨桢先生对合同(契约)的定义是:“契约一词,一般乃指二人以上,以发生、变更或消灭某项法律关系为目的而达成协议。
”(注:杨桢著:《英美契约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著名民法学家王家福、谢怀栻等指出:“经济主体之间经过协商签订合同所建立的经济流转关系,获得了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的形式,称为合同关系。
合同法热点问题
合同法热点问题
合同范本专家。
合同法作为法律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各种合同类型和法律条款,其中存在许多热点问题。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将围绕合同法的热点问题为您提供高质量的合同范本,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商业合同方面,热点问题可能涉及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等方面。
我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符合法律要求的商业合同范本,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劳动合同方面,热点问题可能涉及到劳动者权益保护、解雇和补偿等方面。
我将根据最新的劳动法相关规定,为您提供全面的劳动合同范本,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在租赁合同方面,热点问题可能涉及到租金支付、物业维护和租赁期限等方面。
我将根据客户的需求,为您提供准确而全面的租赁合同范本,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保障双方的权益。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将以专业严谨的态度,为您提供合同法热点问题相关的高质量合同范本,确保您的合同合法有效。
期待与您合作,为您解决合同法热点问题带来的挑战。
合同法问题及答案解析
合同法问题及答案解析
合同是法律上定义的一种协议,是双方或多方达成的一项协议。
在合同到期时,双方必须履行合同条款。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合同法
并解决一些常见问题。
1. 合同的有效性是什么?
为了使合同有效,以下条件必须满足:
- 标的物必须是合法的。
- 任何一方在签署合同时不能被欺诈或强迫。
- 合同必须是以书面形式签署的。
- 双方必须都有签署合同的能力。
- 合同内容必须明确。
2. 双方在合同到期前可以自由解除合同吗?
在不违反法律条例和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双方可以自由解除合同。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违反合同条款的一方可能会被要求支付违约金。
3. 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时,另一方应该怎么做?
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时,另一方可以通过法院起诉解决争议。
另外,如果合同中包含了违约条款,可以应用违约条款中规定的方式解决争议。
4. 什么情况下可以修改合同?
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补充协议的方式修改合同。
如果出现必须作出修改但对一方或多方不公平的情况,另一方可能会对修改提出异议。
5. 合同是否可以自动续期?
在合同中可以约定自动续期条款,即在到期日前,双方都未提出终止的情况下,合同自动延长。
另外,合同到期前,双方也可以协商续期事宜。
在实践中,合同有时会出现复杂的问题。
因此,在签署合同之前,双方应该详细地了解合同的条款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如果有任何困惑或问题,应该进行多次协商,并在必要时寻求法律意见。
关于民法典合同编中若干问题的思考5篇
关于民法典合同编中若干问题的思考5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合同法作为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民法典合同编中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完善合同法律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合同编概述民法典合同编是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方面。
合同编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与诚信。
三、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1. 合同的成立与效力问题合同的成立需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欺诈等原因,可能导致合同效力问题。
因此,应明确合同成立的标准和效力判断规则,加强对合同当事人的权益保护。
2. 格式条款与不公平条款问题格式条款在合同中广泛应用,但部分格式条款可能导致不公平现象。
建议在合同编中明确格式条款的适用范围和监管措施,禁止不公平条款的存在,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合同履行中的风险分担问题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风险分担问题一直是合同法领域的热点问题。
建议在合同编中明确风险分担的原则和规则,引导当事人合理预见和应对风险。
4.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合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确保电子合同的安全性和法律效力,建议在合同编中明确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签署和保管规则。
5. 合同解除权的行使问题合同解除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
在现实中,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可能存在滥用现象。
因此,应明确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条件、程序和限制,防止权利滥用。
四、完善建议1. 加强合同法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2. 完善合同编立法,明确各项规则和原则,加强可操作性。
3. 强化合同的监管和执行力度,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
4. 建立完善的合同纠纷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
5. 加强与国际合同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
五、结论民法典合同编是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
关于民法典合同编中若干问题的思考6篇
关于民法典合同编中若干问题的思考6篇篇1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合同法作为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其完善与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民法典合同编中的若干问题,以期对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推动合同法的完善与发展。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合同双方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
2. 自愿原则:合同订立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3. 公平原则:合同条款应公平合理,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 诚实信用原则: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诚实守信,履行通知、协助等义务。
三、合同编的完善建议1. 完善合同成立制度:明确合同成立的条件、程序和证据要求,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2. 完善合同履行制度:明确合同履行的原则、方式和期限,强化合同履行监督,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
3. 完善合同变更与解除制度:明确合同变更与解除的条件、程序和法律责任,以适应市场经济活动的变化。
4. 完善违约责任制度:细化违约责任的认定标准、赔偿原则和处罚措施,提高违约成本,维护市场秩序。
四、合同编中的重点问题探讨1. 格式条款问题:研究格式条款的适用范围、效力认定及监管措施,以维护合同公平性。
2. 电子合同问题:研究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证据规则及安全保护,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求。
3. 合同解释问题:明确合同解释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
4. 合同免责问题:研究合同免责的适用范围、条件及法律效果,平衡合同双方的权益。
五、实施措施与监管1. 加强合同法宣传普及,提高公众法律意识。
2. 完善合同纠纷解决机制,提高解决效率。
3. 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监管体系。
4. 强化法律责任追究,维护市场秩序。
六、结论合同法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其完善与实施对于保障合同双方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的完善建议与重点问题探讨,旨在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推动合同法的完善与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合同法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合同法读后感
合同法读后感合同法是一部关于合同订立、履行和变更等方面的法律,它规范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保护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学习合同法,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合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对合同法的相关条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合同法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合同的自愿性和平等性原则。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它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和自由意志。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变更等程序,保障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合同法还规定了一些禁止性条款,禁止当事人利用合同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了弱势当事人的利益。
这些原则的确立,使合同法成为了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工具,也为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学习合同法的过程中,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合同的履行义务和违约责任。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它规定了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当一方当事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时,就构成了违约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合同法规定了违约责任的种类和范围,保障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合同法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违约责任,如不可抗力等情形,使违约责任的适用更加合理和公正。
通过学习合同法,我还了解到了合同的解释和效力问题。
合同的解释是指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适用,它是合同履行的前提和基础。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解释的原则和方法,保证了合同的有效履行。
同时,合同法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合同效力问题,如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等情形,使合同的效力更加稳定和可靠。
在学习合同法的过程中,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合同的法律责任和争议解决问题。
合同是法律关系的载体,它规定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当合同发生争议时,应当依法解决,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和程序,保证了合同纠纷的公正和合理解决。
同时,合同法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法律责任问题,如违约金和损害赔偿等情形,保障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学习合同法的收获和困惑
学习合同法的收获和困惑我最近开始学习合同法啦,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知识大门,里面有好多有趣的东西呢。
收获可真不少。
我知道了合同就像是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之间的约定,还得写下来。
比如说,我和小伙伴约定互相交换自己画的画。
这其实就有点像合同啦。
我答应给他我的画,他也答应给我他的画,这就是一种约定。
从合同法里我学到,如果我们把这个约定写下来,那就更正式啦。
而且大家都要遵守这个约定,不能耍赖。
就像在故事里,小熊和小兔子说好,小熊给小兔子一筐萝卜,小兔子给小熊一罐蜂蜜。
它们写了个小纸条当作合同。
后来小兔子种的萝卜收成不好,可它还是努力凑齐了一筐萝卜给小熊,因为它们有约定呀。
这就告诉我,合同一旦定下来,就得遵守。
还有哦,我学到了合同能保护我们的权益。
要是有人不遵守合同,那另外的人就可以找大人或者老师来帮忙。
就像我和同学交换文具的时候,如果他拿了我的铅笔,却不把他答应的橡皮擦给我,我就可以拿着我们的小约定(虽然不是很正式的合同,但道理是一样的)去找老师评理。
这让我知道,在生活里,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有个合同就像有个保护神。
学习合同法也有一些困惑。
合同法里的那些规则感觉好多呀,有时候我会搞混。
比如说,什么样的约定才算是合同呢?我和朋友在课间说的一句玩笑话,“我明天给你带个小零食”,这算不算合同呢?我就有点迷糊了。
还有呀,合同要是不小心写错了或者有了变化该怎么办呢?像我和小伙伴本来约定交换画的时间是周一,但是我突然生病了没带去,这时候合同是不是就不算数了呢?我想了好久也想不明白。
再就是,有些合同看起来好复杂。
我看到电视里大人们签的那些厚厚的合同本子,上面全是字。
我就在想,他们怎么能记住那么多规则呢?要是不小心违反了,那可怎么办呀?我觉得合同法就像一个很大很大的迷宫,我才刚刚走进这个迷宫,虽然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但是还有好多路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走呢。
但是我知道,只要我慢慢学习,就像解开一个个小谜题一样,我肯定能对合同法懂得更多的。
合同法中有争议的问题
合同法中有争议的问题在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合同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规范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易形式的多样化,合同法中也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引发学术界的讨论和司法实践中的不同裁判。
首先,合同的成立与生效问题常常引发争议。
合同成立是指当事人之间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但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一定生效。
比如,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虽然达成了协议,但可能存在法定的无效情形,如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合同,如需要经过审批、登记等程序才能生效的合同,其生效时间的确定也存在争议。
是审批、登记完成时生效,还是合同成立时即生效但未经审批、登记不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这一问题在实践中不同的法院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
其次,合同的解释也是一个容易产生争议的领域。
当合同条款存在模糊不清或者歧义时,如何对其进行解释就成为了关键。
是按照字面意思解释,还是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图解释?如果要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又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来确定?是依据合同签订时的背景情况,还是参考当事人后续的履行行为?而且,在解释合同时,是优先考虑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还是遵循交易习惯和诚实信用原则?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答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判断。
再者,违约责任的认定和承担方式也存在诸多争议。
比如,在违约行为发生后,如何确定损失的范围和计算方式?是仅仅赔偿直接损失,还是包括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对于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又缺乏明确的标准和方法,这给司法裁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此外,违约金的数额如何确定也是一个争议点。
过高的违约金可能被认为是不公平的,而过低的违约金又可能无法起到充分的赔偿和惩罚作用。
那么,如何判断违约金是否过高或过低,以及在调整违约金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和方法,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另外,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也是合同法中的一个热点争议问题。
合同法中的几个问题
键词:首页天我想和大家一块讨论一下关于合同法的一些问题。
我感觉到合同法的内容太多,我想讨论一下新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和原则。
一、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首先贯彻了一个原则就是“诚实信用”原则。
这个原则在现代合同法甚至整个民法里都被称为“帝王原则”。
么会提到这个高度?首先在债法里,当事人不管有多少知识,但对未来的情况是无法预见的,但如果当事人是能够诚实守信的,合同能得到严守,反之,合同再完美,都不可能得到严守。
再从经济效能来考虑。
当事人能够遵循该原则,则效率能够达到最高。
例如到上海要订机票,如果我打一个电话,航空公司就把机票送来,这就省掉了很多交易费用。
但是有人订票后,送来又不要了,大家这么干,不承认打过电话,最后航空公司就不会再开展送票,这样交易成本就增加了,交易过程就显得缓慢。
第三,合同法要强调原则,是考虑到需要在此之上建立一个义务群,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规范。
这是现代民法发展的重要趋势和表现。
那么这个义务群包括哪些内容?l、前契约义务。
统的民法认为,只有在合同成立后,订约的当事人才真正地负有合同义务,而在成立前,即使当事人进行了谈判,也并不负有任何,否则就会强加义务给当事人,妨碍了谈判自由。
但是现代民法认为尽管合同还没有成立,可是彼此之间因为相互的接触和商谈,产生一种信任关系,那么是有义务的,而这个义务的法律根据是什么?后来发现可以用诚信原则来解释。
例如一个外商和中方商谈一项目,让中方搞“四通一平”,搞好后,外商不签。
中方提出要赔偿,但外商不赔,认为没有合同。
起诉到法院,法院说中方至少是急了点,合同都没有签订,就去准备了。
但是从这个案例里可以看出,可能有性急的成份,但这个准备不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外商口头上有所承诺,这就使中方产生了一种信赖,他基于这种信赖去进行准备工作。
所以外商尽管没有签合同,但因为他已经违反了一个诚实的商人的义务。
所以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义务。
42条、43条都有规定,但是也不限于这两条,289条的强制订约义务,运输人不得拒绝旅客的合同的运输要求。
合同法读后感
合同法读后感合同法是一门涉及到民商事关系的重要法律学科,对于保障和规范各类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相关的合同法资料,并对此产生了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合同法的确是一门非常实用和现实的学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各种合同打交道,无论是购买商品、签订租赁合同还是办理银行业务等等,都需要遵守合同法的规定。
合同法内容繁多,细致入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交易安全和公平,为各方当事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可预见性,充分体现了法律的作用和价值。
其次,合同法的核心是自由意思原则。
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充分尊重对方的意愿和权益。
这要求我们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充分了解并理解合同条款的内容,不盲目从众但也不得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平衡自己的权益与责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合同的约定。
同时,自由意思原则也意味着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进行合同的讨价还价,以达到共赢的目标。
第三,合同法的可撤销性规定为当事人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如果存在误解、重大错误或受到欺诈等情形,可以要求法院撤销合同。
这就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法律手段,使得在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合同中,当事人能够得到一定的救济和补偿。
同时,可撤销性规定也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促使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更加谨慎和慎重,避免因为盲目或者受迫而签订不利于自身的合同。
最后,合同法还强调了合同的诚实信用原则。
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积极履行合同义务,不得通过欺诈、恶意串通、违法犯罪等手段损害对方合法权益。
诚实信用是商业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基础,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通过遵守诚实信用原则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社会形象,进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法》是一部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之一,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合同法》总则和分则所规定的条文细致、整部法律操作性强,并从形式上解决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法内容重复、交叉和内外两套合同法体系的缺陷,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从《合同法》规定的内容看,虽然主要表现的是民事合同法的规范,但体现经济法规范的条文也不少。
因此我认为,新的《合同法》在实质上反映了民法和经济法共同综合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关系的实际。
一、对合同、民事合同和经济合同的理解新《合同法》是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法合一而集成的合同法律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
虽然《合同法》中没有民事合同和经济合同的概念,但是为了学习和理解《合同法》,从理论上弄清合同、民事合同和经济合同的不同含义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什么是合同?著名的英国法学家、世界公认的合同法权威布莱克斯对合同下了一个定义:“合同是两个或多人之间,就某特定事项行为或不行为所达成了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协定。
”(注:转引自[美]丹尼斯?阿?豪尔著:《基本合同法》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我国著名的民法学家佟柔、赵中孚、郑立教授指出:“从广义来说,凡发生某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统称为合同,如师徒合同、劳动合同等;从狭义来说,专指产生民事立法上债的法律后果的协议,亦称债权合同。
”(注:佟柔、赵中孚、郑立主编:《民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6页。
)台湾法学家、东吴大学教授杨桢先生对合同(契约)的定义是:“契约一词,一般乃指二人以上,以发生、变更或消灭某项法律关系为目的而达成协议。
”(注:杨桢著:《英美契约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著名民法学家王家福、谢怀栻等指出:“经济主体之间经过协商签订合同所建立的经济流转关系,获得了法律上权利义务关系的形式,称为合同关系。
”(注:王家福、谢怀栻、梁慧星等著:《合同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9页。
)可见,合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包括民事合同(即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即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劳动权利与义务的协议)、经济合同(即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经济权利与义务的协议)、行政合同(即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行政权利与义务的协议)等等。
狭义合同专指民事合同。
民事合同是遵循平等协调、合同自由、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原则签订的,贯彻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民法精神,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受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在我国,民事合同是民法体系中债法的主要内容。
自古罗马法以来,民事合同一直是调整简单商品交换关系和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流转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律形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
本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世界性的大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应运而生,认为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是产生危机的根源,主张扩大国家经济职能,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从而导致了对待合同的社会见解和立法方针的根本变化。
于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种相对独立于民事合同的新型合同-经济合同。
在我国,50年代由于政府经济职能扩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经济合同主要作为实现国民经济计划的工具而存在。
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我国制定了《经济合同法》,应当说这部经济合同法虽有民法规范的内容,但主要表现是经济法规范,带有经济政策性和计划性特征,因此将其纳入经济法体系。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经济合同不是走民事合同与经济合同分立的思路,不是把作为经济法体系的经济合同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而是将经济合同法修改为商事合同法。
现在新《合同法》实际上是一部在《经济合同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民事合同法”,但还不是一部彻底的“民事合同法”,其中不乏“经济合同法”的痕迹。
我们认为,新《合同法》颁布后,“原先的‘经济合同’虽已蜕变为民商事合同,但仍需要在经济法范畴内重构能够对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进行调整的合同制度,故有必要对经济合同重新定位,将其界定为‘政府’经济合同,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体现政府意志或以政府意志为主导的合同,在此基础上完善经济法对它的调整。
”(注:史际春、邓峰著:《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4页。
)二、新《合同法》与经济法思想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说:“先有交易,后来才由交易发展为法制。
……这种通过交换和在交换中才产生的实际关系,后来获得了契约这样的法的形式,等等;但是这一形式既不构成自己的内容,即交换,也不构成存在于这一形式中的人们相互关系,而是相反。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22—423页。
)这一论断精辟地阐明了市场经济关系决定合同、合同法产生和发展的原理。
因此,我国合同法决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合同法律形式决定它的内容。
归根到底,我国新合同法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所决定的。
现代市场经济,都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宏观调控更加自觉有力。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人,具有维护和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共权力。
确认和保障这种为管理和协调经济活动的公共权力的合法与适当行使是经济法的主要任务。
按照经济法思想,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客观地存在着一种不同于民事合同的经济合同,这种经济合同是经济法用以管理与协调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一种积极手段。
正如英国法学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协会会员P?S?阿蒂亚在其《合同法概论》一书中所指出的:“自由放任主义学说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已经黯然失色了,这标志着人们已不再用老眼光看待法律。
合同法已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其主要作用仅是执行当事人经选择而达成的协议的一种工具。
现在的趋势是把合同看作达到公平的一种积极的工具。
”(注:[英]P?S?阿蒂亚:《合同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13页。
)这位法学教授接着说:“今天,人们一般认为,对契约自由的干预常常是无可非议的,即使从纯粹的经济理由上看,也是如此。
……对契约自由的合法干涉并非是要破坏这种自由市场,而是要支持这种自由市场。
当然,对契约自由的合法干涉,并不总是用来调整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平衡。
例如,为各种经济目的,如控制通货膨胀而制定的立法现在并不罕见,这些立法对限制契约自由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注:[英]P?S?阿蒂亚:《合同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24页。
)承认和赋予政府有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对重大经济合同进行管理是经济法的思想;运用经济立法确定诸如供用电、水、气、热合同、借款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等的法定条款用以对合同自由进行限制也是经济法的思想;维护合同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流转的安全与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作为经济法的任务之一,也体现经济法的社会责任本位思想。
经济法的上述思想不仅体现在新《合同法》总则的“一般规定”和“其他规定”两章的具体条文中,而且也反映在合同法分则的部分条文之中。
总之,新《合同法》虽然在第二条明确界定合同为民事合同,但由于整部《合同法》反映的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它不能不体现出某种经济法思想。
三、新《合同法》颁布后仍需制定新《经济合同法》新《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和关系的协议。
”如前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活中客观地存在着经济合同现象。
这种经济合同关系仍需要专门的法律来调整。
因此,新《合同法》颁布后,我国仍需要制定一部名副其实的新《经济合同法》。
其根据是:第一,政府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整个经济生活的协调人。
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过程中,需要使用经济合同作为调控的法律手段。
第二,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需要经济合同。
因为经济合同一方面强调遵守价值规律和友好协商原则,调动经济合同当事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与任务。
经济合同最能体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第三,现代市场经济讲究经济活动的公平、效率与安全性,而体现公平、效率与安全的大量具有经济内容的标准合同,就是经济合同的主要形式之一。
因此,规范各行业出现的这类大量的经济合同关系需要《经济合同法》的调整。
第四,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国有土地资源使用权转让等合同关系也需要《经济合同法》的调整。
第五,平等的地区、部门和财政主体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形成的经济协作关系,也需要《经济合同法》的调整。
总之,新《合同法》中规定的部分具有经济合同性质的合同应当从《合同法》中剥离出来,这部分内容与法律尚未规定的经济合同内容放在一起,统一由新的、名副其实的属于经济法部门的《经济合同法》来调整。
以民法和经济法综合调整市场经济关系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
因为,“如果要用法律语言来表述我们所见证的社会关系和思潮的巨大变革,那么,可以说,由于对‘社会法’的追求,私法与公法、民法与行政法、契约与法律之间的僵死划分也越来越趋于动摇,这两类法律逐渐不可分地渗透融合,从而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法律领域,它既不是私法,也不是公法,而是崭新的第三类:经济法和劳动法。
”(注:[德]拉德布鲁赫著:《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