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121022-投资札记(摘自《实证2011》)

合集下载

期货优秀个人工作总结(11篇)

期货优秀个人工作总结(11篇)

期货优秀个人工作总结(11篇)期货优秀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1篇)期货优秀个人工作总结篇1挥手之间,20__年已经接近了尾声。

回顾今年期货市场,可谓熬尽寒冬初春来。

首先,从年初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的三级管理体系已经形成,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合理;其次,今年市场交易日趋活跃,一改往年低迷不振的态势,以大商所的大连大豆为突破点,成交量稳步放大,持仓急剧增扩,高达百万张以上总持仓水平创历史之最;宣传方面,由于市场的规范发展,期货被媒体长期冷落的局面,在今年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各方相关媒体都纷纷对期货市场进行全面的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氛围。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在度过长达7年治理整顿的困难时期之后,20__年,期货市场终于迎来了发展的一年。

一、政策方针大力支持,期货市场步入发展。

今年期货市场的发展,主要源于国家政策暖风的频吹。

标志性的一页在20__年3月掀开,在__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十五规划纲要中,在经济领域中对金融投资市场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政策方针,这一政策性方针的推出,大大鼓舞了期货人的士气,为期货市场在今年步入发展时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证监会周小川主席在201_年年底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大会上,对中国期货市场作了重新定位的发言。

贯穿全年,证监会对稳步推动期货市场的发展作了很多研究和部署,提出今年期货市场要更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积极推进市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回首这过去的一年,在政策面暖风频吹的宏观背景下,伴随着交易的逐渐活跃,在量的配合下期货市场才发生了质的改变。

对于明年的展望,满足期货市场发展所迫切需要推出的新品种,证监会期货部杨迈军主任,在今年12月份在南京举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会议上强调,促进市场发展和加强监管是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在会议上透露在不久的将来,时机一旦成熟将立即推出股指期货。

二、改革调整不断进行,市场结构发生转变。

20__年,以《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核心的期货市场法律体系已全面建立,3家交易所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与改制,其中属老字号期货交易所郑商品所变化,不但进行主打品种小麦交易规则的修改与重新制定,而且针对目前期货市场的发展需要,对领导班子进行了部分的调整与更换,促进新鲜血液的循环;而大连商品交易所,则表现最为突出,在稳定运作的基础上,将大连大豆期货品种做成了发展中期货市场的中流砥柱。

富比士杂志2001年刊登过巴菲特的一篇文章,巴菲特指标

富比士杂志2001年刊登过巴菲特的一篇文章,巴菲特指标

富比士杂志2001年刊登过巴菲特的一篇文章,巴菲特指标《财富》杂志以“巴菲特先生谈股市”为题刊登了伯克夏·哈撒韦主席沃伦·巴菲特于1999年7月发表的一篇演讲(1999年11月22日刊)巴菲特很少就股市话题公开发表讨论。

当时他主要谈到了美国投资者所经历过的两个连续但表现迥异的时期,并表示,他相信股市回报率注定大幅下降。

因道琼斯指数已经从他发表那篇演讲时的11,194点跌至如今的9,900点左右,没有人对巴菲特的观点提出质疑。

对于黯淡的盈利前景、一场无经验战争以及低沉的消费者信心,股市似乎正在做出反应,我们现在该何去何从呢?还有谁能较巴菲特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呢?沃伦·巴菲特在2001年7月于同一个地点,即爱达荷州太阳谷的艾伦公司(Allen & co)年度盛会上为企业执行官们发表了第二篇演讲。

在这次演讲中,这位著名的股神重提当年谈论过的话题,在加入新数据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在《财富》杂志卡罗·卢米斯的共同努力下,巴菲特将这篇演讲整理成以下文字,这为今年的投资指导开了个好头。

以下是《巴菲特先生谈股市》的最新内容。

上次我谈到这一话题是在1999年,当时我将之前的34年分割成两个17年,其中的一个17年是荒年,而另外一个17年是丰收年,这两个时期有着惊人的对称性。

这里先谈第一个17年。

如你所见,在这段时期内,道琼斯指数只上涨了0.1%。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964年12月31日时为874.12点,1981年12月31日时为875.00点。

再看一下接下来的17年。

这段时期内的股市经历了一轮难以置信的牛市,正如我之前所谈到的,这轮牛市即将结束(尽管我并不知道何时结束)。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981年12月31日时为875.00点,1998年12月31日时为9,181.43点。

你无法用GNP增长率来解释为何这两个时期内的股市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在第一个17年内,即熊市时期内,GNP增长率实际上是第二个17年内的2倍多。

企业并购相关研究综述

企业并购相关研究综述

企业并购相关研究综述袁显平;周满【摘要】为了探明企业并购未来研究方向,运用统计分析法,从文献检索统计、并购理论以及并购绩效研究等视角,对国内外企业并购相关研究进行了统计分析,侧重回顾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1990年以来,有关企业并购的英文期刊文献多达1 018篇,其中40篇是探讨中国企业并购的.西方国家并购较早出现,理论相对丰富,大致形成了以西方企业为主的并购动因、并购效应等理论体系,国内则相对较少.学术界多运用事件和财务指标研究法来考察并购绩效,但是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以及财务指标的可取性有待进一步验证.21世纪以来,企业并购重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国内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难以做到资产的有效配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与主题.【期刊名称】《技术与创新管理》【年(卷),期】2015(036)003【总页数】6页(P258-263)【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绩效;财务指标;资本市场【作者】袁显平;周满【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1西方企业从19世纪到21世纪共经历了5次较大并购浪潮,已有百余年历史,现已建立了完善的并购机制。

国外学者对企业并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美国经济学家Stilger认为:“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不是通过并购重组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积累发展起来的。

”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不够规范,资本运作经验欠缺,但近些年来企业并购愈演愈烈,不仅国内并购事件众多,众多企业还参与了跨国并购。

据清科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并购活跃度与规模量双双突破2013年总交易量,企业并购的“黄金时代”已经全面而至。

鉴于我国企业并购事件越来越多,需要经验总结和相关理论支持。

雪球《段永平投资问答录》读书笔记

雪球《段永平投资问答录》读书笔记

雪球《段永平投资问答录》读书笔记投资界和企业界都听说过段永平的名字。

他毕业于浙江大学,是当初小霸王品牌的创始人,是步步高、VIVO、OPPO的联合创始人,第一位跟巴菲特吃饭的企业家,是网易丁磊、拼多多黄峥的贵人和老师,既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投资人。

中国企业界、投资界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但在我个人的认知中,我觉得段永平是企业界和投资界中教父一样的人物,牛逼又低调,伟大又平凡的神人!这本书是《雪球》整理归纳段永平回答网友提问以及各种访谈内容形成的一本体现段永平投资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和理念的书,非常的务实和入世,微信读书中的评分在90分以上,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的一本书。

这本书已经读过差不多一个月,回头重新梳理一下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个人非常认同和赞同的观点。

段永平决策股票/企业投资的三个要素是: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价格,其中商业模式和人(企业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价格是相对不重要的因素。

对于他的这个观点我个人的无比赞同的,商业模式+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盈利的核心的内容,而价格是短期内相对重要的因素。

一、伟大的企业段永平对伟大的企业的定义是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

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则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就会更容易坚持做对的事情或者说更不容易做错的事情,就不大会受到短期的诱惑而偏离大方向。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利润之上的追求是奢侈的,不切实际的。

但对于顶级公司来说,利润之上的追求是必不可少的。

利润之上的追求有一定的虚幻性,对于企业来说,就可以作为方向上看得见却不容易触及的战略目标,作为激励有持久性。

而利润,太实,容易在触及后让企业进入懈怠的“贤者时间”;利润之上的追求可以增加品牌的美誉度,从而增加用户的锁定能力,和企业的经营寿命;利润之上的追求可以增加员工的认同感,提升团队的人员质量和工作质量。

有些商业模式很好的企业,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没能成为顶级企业。

利润之上的追求指的是把消费者需求放在公司短期利益前面。

股票专业投机原理

股票专业投机原理

专业投机原理前言正如同威廉彼得•汉米尔顿在他的著作《股市晴雨表》一书的前言所写的那样,前言多为一种辩白。

在这里我也有很多希望加以解释的地方。

几前,当我第一次关注股票市场,就被市场波动所吸引,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像大多数热爱投机市场的人一样,夜以继日地沉迷其中,随着时光流逝,开始逐渐了解市场变动的内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书籍,希望可以找到一条捷径,可惜真正值得一读的书太少太少,他们不是过于注重理论化,就是过于浅薄。

还有一些书籍更糟,甚至自称为制胜的宝典秘籍。

却没有人真正试图对市场本质进行剖析,即使有人试图这样做,也无法解释清楚,反而将我们的思路又带入混乱。

因此,我希望将自己对股票市场地经验坦诚布公的表述出来,以便帮助那些希望掌握正确操作知识的投资人,早日步入成功的殿堂,使之少走弯路。

猛然看,介绍技术分析的书籍已铺天盖地,本书仍占用不小的篇幅介绍技术分析,仿佛有充满文章的嫌疑。

事实并非如此,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这些大量的技术分析书籍中,很少对技术分析进行深刻的破析。

绝大多数都将技术分析当作一个简单的工具来看待,而我们在本书中对整个技术分析做了较为完整的注解,这几乎是从来没有人真正试图做过的。

通过对技术分析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刻的解释,可以告诉读者每一个买进卖出的时机是怎样形成的。

只有真正地明白它们形成的原因,才能正确加以运用,否则生搬硬套必然会遭受失败,所以是不可省略的。

此外,很多投资人仅仅重视操作的方法,认为一本书中投资的方法越多就越实用,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更直接的找到获利的方法,这是明显的误解。

真正实用的方法,完全是建立在对市场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和对市场各个方面综合研判,才能有较高的成功率。

仅仅从单一的现象着手,其结果往往是错误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极少的。

就比方说,整个道氏理论正式命名到现在已经整整一百了,在这百中,尽管道氏理论在不断完善,可是买进时机与卖出时机从未改变,始终仅有一个即:“卖出时机确实认,是铁路指数与工业指数,同时向下突破多头市场最近一个修正低点的日期”;买进时机的最终确认,“由铁路指数和工业指数,同时向上突破空头市场前一个修正走势的高点,并持续上升的时候。

丁圣元的投资正途(附89条交易语录)

丁圣元的投资正途(附89条交易语录)

丁圣元的投资正途(附89条交易语录)温馨提示:小密圈已经上传前高盛交易员Anton Kreil (股票)交易员培训视频课件以及过去大量未发送的554篇文章,请在圈内的小伙伴查看,也欢迎其他小伙伴加入。

(文末有二维码)正文:(以下部分摘自丁圣元先生所著的《投资正途》,相关资料已上传到异端的小密圈,烦请小伙伴支持丁先生的著作以及多本译作,质量上乘)p6经济活动的第一要素乃是资源有限,从这三只乌龟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普遍存在于经济活动中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两种因果循环机制。

p7-8影响市场的横向因素不胜枚举,而且关系极度复杂,但是行情的时间轨迹却十分简明。

总结三只小龟给予我们的启示,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在同一个系统内,必然资源有限,因此系统成员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系统开放的程度越低,则竞争越直接;鉴于任何系统都不可能绝对地开放,资源有限的前提总是成立的,竞争总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竞争迫使成员的相对竞争力以自我加强的良性循环和自我减弱的恶性反馈循环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分化。

再次,在没有系统外界因素干扰的条件下,或者外界干扰的因素与竞争循环链无关,或者外界干扰不足以打断竞争循环链,上述良性与恶性循环过程不会自动终结,而是具有强烈的越演越烈、持续发展的倾向,直至累积到极端程度之后,系统本身被改变。

分化过程的持续的、自我加强的和自我反馈的,具有内在必然行,市场趋势,即市场一定程度的有序性就是由此产生的。

最后,良性恶性反馈机制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资源转化为竞争力的链条不能中断,而且竞争力增长的程度总是和竞争所得的资源成正比(竞争循环机制)综上所述,趋势的本质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命运性力量,趋势有能力在段时间内造成巨大反差,趋势将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极端状态。

p9太极图的关键概念大约有三方面,第一,人世间事物绝大多数处在相对封闭、相对稳定的系统内,因为不稳定状态乃是过渡状态,时间很短暂,不是常态;过于开放的“系统”其实难以构成“系统”,而且在更大的背景上,也必然属于相对封闭的系统。

股市掘金术

股市掘金术

我不是股评家,我再说一遍,我不是股评家,我不推荐股票,我不预测市场,看了这个贴,也许你以后会在股市,或者其它投资市场,挣到第一桶金,也许你的生活,也会一层不变。

也许你一样会亏钱。

这不是我不叫你投资,是你自己做不到。

股市只有,少数人会挣钱,现在是,以后永远都是。

在股市,有很多人挣钱。

注意,有些人不是投资股票挣钱。

他们是要你们的钱,或者借你们给他的名声挣钱。

股评家。

他们会预测市场,他们有时候会对,或者有一段时间会对,但不会一直都对。

市场是无法预测的,要是他能预测市场,他就不会说出来,你会说出来你可以一直挣钱的东西。

记住只有闷声,才发大财。

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救世主,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我不想说股评家有何种目的,他们存在这个市场是有所需要。

他们需要你们,正是你们需要他们。

他们不靠股市挣钱,他们靠你们挣钱。

也许大家已经不耐烦了,股市掘金术,为何不讲技术。

我在这里希望大家建立一个观念,在股市第一位的不是技术,第一位的是投资理念和资金管理策略。

如果那个高手,一上来,就给你讲K线,波浪理论,江恩理论,而不告诉你如何更正投资理念,你一样的会大亏钱,你一样的会输多赢少。

这点以后我还会讲到。

股市里面第一位的是理念,实际上我更赞同哲学这个词,一种投资哲学。

作者:wsc_123 提交日期:2009-11-11 17:00我就上面朋友,说中国股市投资价值的问题说一说我相信中国股市有人做投资,就像中国股市有主力资金做庄一样。

在股市的投资,是由资金规模决定的。

不是个人意志的选择。

现在研究股市,有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

基金一般,基本分析为主,跟踪上市公司,拜访上市公司,研究财务报表,定期约见上市公司高层。

大的资金这样做,是因为,资金规模过于庞大,进出市场都不容易,而且必须很谨慎。

资金过大,也容易受到主力庄家的阻击所以大资金,更看重价值投资。

大资金做长线,是由资金的规模决定的。

作者:wsc_123 提交日期:2009-11-11 17:07后面我会讲,股市方方面面的陷阱,以及大家的理念错误。

华人投资家李录的价值投资

华人投资家李录的价值投资

华人投资家李录的价值投资 (2013-10-25 06:02:48)转载▼标签:股票分类:学习之路15年前,李L偶然听到一次巴菲特的课。

如神灵闪现,李L认为他应该在投资行业做出一番事业;那时,李L刚刚逃离中国。

不认识多少人。

没有钱,债务缠身。

很犯愁如何在美国生存;巴菲特的讲话,让他对股票市场产生的深深的思考;李L想得越多,他越认为他应该做点什么;价值投资者把他们自己看作企业的所有者。

所以,财富会随着企业经营的好坏或上或下;你需要一个安全边际。

价值投资者的三个特点:1. 最基本的,你不应该把你自己当作一个交易员,而不停地买卖证券。

你要把自己当成企业真正的所有者;2. 你只拥有小部分的股份,所以你需要一个巨大的安全边际;3. 因为你是企业的所有者,就不要在所有的时间都交易,你把其它人都当作另类,如同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

关于价值投资价值投资者拥有的资产低于所有资产的5%,是投资世界中真正的少数;股票市场是为其它95%的人创造的,这是你的机会和挑战之所在;最大的挑战:了解是属于那5%还是那95%;做其它95%的人所做的是非常具诱惑力的。

在情绪上能成为那5%是非常困难的。

5%的会得到巨大的回报,但95%的钱会呆在无效的地方;了解你到底是谁。

你会得到考验。

你必须问你自己你是否是一个或者不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如果你是个价值投资者,你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感觉作为一个少数人之一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这是人类的非自然本性。

你必须为做你自己感到舒坦。

你必须采纳那些因为你的理由和证据而正确的主意,而不是因为其它人同意你;可能你投资时,你的大多数的时间是一个学术研究者,而不是一个专业交易人员。

你是个研究者或者新闻记者,有永不满足的好奇心。

你一直会试图发现所有事情的运作规律;你知道的越多,你就会是一个越好的投资者;偶尔你会顿悟,而其它人却不会有(顿悟感觉非常美妙啊);然后你会发现是否这家企业是便宜的。

管理层好不好?还有其它?为什么这里会有机会?1997年底开始运作基金。

巴菲特为《聪明的投资者》作序.txt.doc

巴菲特为《聪明的投资者》作序.txt.doc

巴菲特认为最伟大的投资著作格雷厄姆著《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目前最好最完整的中译本是台版《智慧型股票投资人》,俞濟群譯,台湾寰宇出版巴菲特序我在1950年代初期,阅读了本书的第一版,当时我才十九岁,我认为这是投资领域中最佳的书籍,目前我仍然如此认为。

成功地投资生涯不需要杰出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线消息,所需要的只是下决策时的健全智识架构,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破坏该架构,本书明确而清晰地描述该架构,你必须将情绪纳入纪律之中。

如果你遵从葛拉罕所倡导的行为与商业原则,尤其是第八章与第二十章珍贵的建议,你的投资将不会出现拙劣的结果(这是一项远超过你想象范围的成就) ,你的杰出绩效将取决于运用在投资的努力与智识,以及在你的投资生涯中股票市场所展现的愚蠢程度,市场行为越愚蠢,明智的投资机会便越多,遵循葛拉罕的教诲,你将从愚蠢的行为中受益,而不会参与其中。

对我来说,班哲明.葛拉罕不仅是一位作家与导师而已,除了我父亲,他是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人,在班哲明于1976年去世后不久,我在金融分析师杂志发表了一篇追悼他的文章,阅读本书时,我相信你会感受到我在赞辞中所提及的一些特质。

巴菲特班哲明.葛拉罕1894年-1976年几年前,班.葛拉罕当时已年近八十,他向一位朋友表示了一种想法,希望每天都可以做一些「傻气具有创造力而慷慨的事」这种想法的第一个古怪目标充分反应了他观念表达的方式,拒绝以说教或自以为是的方式阐述其见解,他的观念虽然十分强而有力,但表达的方式却是如此亲切。

就创造力来衡量,本杂志的读者无须我来详述其成就,任何学科的创史者通常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为继承者夺去光芒,本书为纷乱而混淆的投资活动带来了结构与逻辑,在他出版之后的四十年,我们仍难在证券分析领域内发现任何后继之人,在此领域中,大多数书籍在出版之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就看起来相当可笑,但班哲明所倡导的原理却仍稳固如山,其价值在金融风暴袭卷脆弱智识架构的过程中,却更加凸显,而为人们所认同,他所提倡的稳健原则始终为其追随者带来可观的报酬,即使这些追随者的天赋远逊于其它更有才华的投资者,后者却因为遵循耀眼或时髦的理论而失败班哲明在其专业领域的杰出成就上存在着一项显著特色,即使不围绕在单一宗旨的狭隘心智活动,他是一位学识渊博之智者的偶然副产品,我不曾知道任何人拥有如此宽广的心灵,他对任何新知识都充满无限的好奇心,并且能够透过回忆将他们重新塑造,运用在看似毫无关连的问题上,为任何领域的思考带来喜悦。

关于投资的二三事

关于投资的二三事


一 文/ 防 谢


人 无 法 察 觉 而 已 。起 因在 他 所 追 逐 的大
的办法 ,那就是去听他 的讲座 。于是陈
某飞赴杭州 ,花 了一千元买 了门票 ,然 后经 过 一下 午 的洗脑 之后 ,出 门之后
师博客开始 ,这位岳某 的大师 因为某些
误 打 误 撞 的 预 测 以 及 惯 用 一 些 煽 动 性 词
有 陈某 。O 年初响应 大师的号召高位买 8
人 银 行 股 之 后 ,最 近 又 听信 大 师说 的 只
是一 脸景 仰 。为 什么 这个 低劣 的敛 财 骗 局 ,披 }资本 市场 光芒 四射 的外 衣 二
有地产才能救大盘 ,于是悉数套在地产 之 后 ,我们 的理智 就 可 以完全 柬之 高
了 ,梁 某 在 震惊 之 余 又接 到 了电话 ,
让 她要 抓 紧 机会 ,并 提 出要 求 梁 某提 供 资 金 帐 号 并 日利 润 分 成 ,梁 某 犹 豫 . 些 许 时 间 ,还 是 拒 绝 r, 而该 私 募 再 次
但 就 是这 样 的一 个 股 神 ,其运 作
的 成 绩 惨 不 忍 睹 。 今 年 以 来 净 值 持 续 徘 徊 在 3 多 元 左 右 ,且 严 重 亏 损 。 0 这 只 产 品 就 是 头 顶 “ 秦 股 王 ” 以 及 三
多项 炒 股 比赛 冠 军 光环 的阮 杰 亲 自操 盘 的 鑫 鹏 1 产 品 ,作 为 阮 杰 管 理 的 期 唯一 一 只 有 着公 开 业绩 记 录产 品 ,也
是 首 只阳光 私 募 信 托 产 品 ,悲 哀 的是
市 网利 ” 的投 资策 略 。舒 尔 茨和默 顿这 两个诺 贝尔经济学奖得 主将 金融市场历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应当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包括批评的声音。

不过,西方部分学者、政客和媒体凭借舆论体系优势,对中国经济改革和体制模式刻意曲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值得重视。

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理论框架,西方国家在分析中国经济奇迹时,也就自然地留有这种认识差异的烙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活跃在中国本土媒体上的个别专家学者也与这些国外同行一唱一和,似有默契。

可以预见,由于价值观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博弈,西方政客和学者唱空中国、挤压中国的舆论也还将持续。

对于这一局面,我们既要有良好的心态适应,也要有适当的措施应对。

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来自西方学界政界和媒体唱空中国经济的声浪就延绵不绝。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包括批评的声音,既可以提升治国理政的水平,又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更好地与世界其他国家一道谋合作求发展。

这也体现了虚心使人进步,有容乃大、兼收并蓄的大国胸怀。

不过,当今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也有其复杂的一面,各经济体在加强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同时,彼此之间的利益博弈其实并没有消亡。

与经济博弈相关联的是,国际舆论的竞争一刻也没有停止。

总体上,国际舆论竞争的态势是"西强我弱",并且这一格局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

西方部分学者、政客和媒体凭借舆论体系优势,对中国经济改革和体制模式刻意扭曲解读甚至恶意攻击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他们也试图加大对中国本土舆论体系的影响。

对于原本发端于西方话语体系的唱空中国的声音,被中国少数媒体放大传播;一些盲目崇拜西方经济模式的所谓学者活跃在中国个别媒体上,不时批评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某个步骤不合西方的节拍。

对这种现象应该进行分析。

中国人要想办好自己的事情,发挥好在国际经济体系当中应有的作用,就要做到两面兼顾:一面是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注意从批评中获得教益,改善和提高自我;另一面则是辨别国际舆论中的友好和不友好甚至是破坏性的因素,采取必要的回应措施。

投资心得——风语者谈投资

投资心得——风语者谈投资

风语者谈投资作者:雷公整理:价值投资金镝投资股市最悲催的事情莫过于:抓到了牛股却没敢重仓,重仓持有的却常年不涨,坚定看好的却深度套牢……这些事深深地困扰着投资者,我相信每个投资人都有过相似的经历,我也不能例外。

雷公非专业出身,文科背景,05年懵懂入市,5年前开始全职投资。

近十年间我大赚过也大亏过,凭着一股韧劲和勤奋,近5年来一直维持着10%~15%这样平均偏低的收益率水平。

直到2013年度有了一个显著的变化:A股账户依然维持着不高的12%收益率,美股账户总资产却实现翻番!有点沾沾自喜?是有点。

但我还必须搞清楚这其中的运气成份有多高?非常客观地说,我觉得运气是主要因素——我赶上了美国科技股的大牛市。

这期间雪球上也出现了不少大神,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撞上了牛市行情。

用一个当下比较流行的表述:风来了!在雪球上的朋友,应该说绝大多数是“非专业选手”,投资不是主业。

大家做投资无非是希望在工薪之外能够获得一些额外的资产性收入,这无可厚非。

遗憾地是,能如愿者寥寥,更不要谈什么“财务自由”了。

怎么办?在《听风与识鸟》这篇文章中,雷公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投资随大流的(平庸)企业很难获得超额收益,只有那些超越平均水平的企业才是良好的投资标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一个超速增长的行业中寻找理想的标的,远比在一个低增长(平庸)的行业中寻找要容易得多。

当然,这不是说高增长就一定好,也不是说低增长中就没有好企业。

任何一个行业的中总会有一些好企业,但好企业的稀缺性导致它们大多数情况下不便宜,或者性价比不高。

于是,把握有限的历史机会显得尤为重要。

正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是的,许多业余投资者整天杀进杀出,整真正的大机会却抓不住。

费尽心机却不见收益,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有一定经历的投资者会发现,股市常有板块现象,当“风”来之时,板块中绝大多数股票都会被吹起来,这就是风的作用。

只要风不停,你甚至可以闭着眼睛在风中任选几只买入,且不管他是鸟还是猪,胜率都不会低。

散户十年成长记(1)

散户十年成长记(1)

散户十年成长记散户十年成长记——谨以此文献给热爱股市、热爱人生的人作者陶雷引言96年入市,大二时炒股,十年终成正果。

独特的“唯物主义“炒股思想,辩证的“市场分析”法。

有过天大天财的辉煌,有过上海梅林的酣畅。

规避过四川长虹的阴跌,更有5700点的成功逃顶。

独家揭密超级大牛市之起因,另类分析中国石油暴跌之内幕。

以下详细记述了十几年的炒股经历,其间夹杂着对方法的探讨。

夹叙来议,让您真真切切看清一个散户的成长历程,让您少走十年弯路。

正文“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炒股吧,因为股市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去炒股吧,因为股市是地狱。

”当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讲这句话时候,我立刻被股市的魅力给吸引住了!我对股市有了一种强烈的向往:我一定要炒股!当时正值96年春,我刚读大学一年级。

课堂上,我非常认真听讲,听老师讲证券基础知识、k线理论、技术分析,还听老师讲他自己的投资感悟。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在一张非常大的坐标纸上画上证指数的k线图,并且根据公式自己计算均价、强弱指标等,然后点上点,连成线,日复一日,坚持数月,直到把坐标纸画完。

这个良好的习惯奠定了我强大的看k线图的能力,通过看k线图和成交量,我就能知道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甚至能够推测出多空双方一天的争夺过程!我真的要很感谢我那位证券投资课的启蒙老师,是他把我带进了这个神圣的殿堂,是他让我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我更为我当时辅修了经济管理专业而感到幸运和自豪!上完证券课后,我还意外地获得了一本奇书:一本署名为青木的《战胜庄家》!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我反反复复地研读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密密麻麻地在上面划了线、作了注、还写了心得。

我把庄家的操作手法研究的很透了,我觉得我找到了一把通往宝藏的金钥匙,我兴奋极了,我就要成功了!1996年十一前,正在上升途中的中国股市出现了大幅下跌!我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临了!说服了几个同学,凑了几千块钱,与另一位有股票帐户的同学合作,准备入市炒股了!(当时开户需要8至10万元的,现在开户免费还赠手机呢!)与绝大多数新入市的股民一样,我当时也是看基本面选股的,我甚至到图书馆去阅读《参考消息》,看看哪些行业、那些公司是有知名度的。

邵根伙杠杆悲情:质押收购竟成连环夺魂索

邵根伙杠杆悲情:质押收购竟成连环夺魂索

财技|FINANCIAL SKILLS邵根伙杠杆悲情:质押收购竟成连环夺魂索身为大北农的大股东兼实控人,邵根伙在公司上市的8年间都没有大额套现减持。

为了购买中国圣牧20.48%的股权,他开始了质押股权加杠杆的“性感”资本运作之路,并为此付出了逾26亿港元成本。

由蒙牛前高管姚同山等人创立的中国圣牧,为中国有机奶市场的NO.3,终端市场份额一度仅次于蒙牛伊利,且为蒙牛伊利的原料奶供应商,创立5年后即成功在港股上市,市值150亿港元,并获得高盛、霸菱资本、红杉资本等头部机构加持。

景林资产当初3000万元的投入,转让给蒋锦志个人后被其成功套现,浮盈超过8亿元。

上市7年后,圣牧创始大股东有意退出。

在邵根伙大幅增持圣牧的同时,遭遇阳光保险举牌的伊利股份,也瞄准了圣牧,打算定增筹资90亿元,并拿出其中46亿元现金收购中国圣牧37%股权。

由于市场环境变化,这一交易终止。

持股圣牧20.48%的邵根伙,由二股东升级大股东,并自此跌入深潭。

圣牧2017年遭遇原料奶、终端液态奶销售价跌量减的双重挤压,巨亏10亿元。

再加上伊利收购概念光环消失,其股价从伊利有意并购时的最高2.65港元/股,一路下探,2018年跌落至最低点0.242港元/股。

而邵根伙的持股成本,为2.2港元/股,账面值暴跌近9成。

这笔逾26亿港元的投资,账面浮亏逾20亿港元。

与此同时,作为收购资金来源的质押物,大北农的股价也从邵根伙2016年大规模质押时的7.3元/股下探至2019年初以来最低的3.2元/股以下,邵根伙遭遇双重围击。

无奈之下,低价卖股、卖资产成为选择。

一方面,邵根伙与北京首农接洽,拟出让大北农控股股东位置;另一方面,圣牧与蒙牛签下协议,让出下游液态奶生产及销售业务的控股权,作价仅3.03亿元。

近年A股大股东股权质押颇为流行,邵根伙的遭遇或许不是个例。

陶娟/文财技|FINANCIAL SKILLS花钱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

只是,钱一旦花出去了,有些事,就注定无法回头。

我在股市22年的沉浮:一个本轮牛市55倍收益率草根股民的实操总结

我在股市22年的沉浮:一个本轮牛市55倍收益率草根股民的实操总结

我在股市22年的沉浮:一个本轮牛市55倍收益率草根股民的实操总结要想在中国股市取得高额利润,不踏实努力学习,不勤恳努力付出,很难。

但勤恳努力,也未见能获得好的回报。

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无奈的市场。

刚刚过去的股灾实在惨烈,牛市杀人,刀不见血。

在没摸清股市运行规律前,在没有确认自己有能力主宰这个市场前,朋友们,不要投入大量辛苦所得资金参与,市场会把你的心血全部榨干,然后把你丢弃。

记住这个市场赚钱的总是极少数人。

很久没去券商交易大厅了,近期大跌中去营业厅办事,看见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在打扑克,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老者追着券商工作人员,问股票赔钱之后应该怎样操作等幼稚的问题,我看着他着急的样子和明显不耐烦的工作人员,我有些惊讶,又有些怜悯和疑问:他来到股市做什么,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怀揣着梦想,满怀希望呢?像这样的老者来到这个市场是给我们送钱吗?我相信他们既不会看新闻,也不会分析,总结,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财产重新分配的分母,我茫然……好可怜!这个市场杀人呢,却从来看不到血。

本来最近市场大跌,很多股民的心情可能非常不好,我这个“梦想”是不是就应该保留,不要写了呢?格隆老师说:写!渡人,渡己,渡有缘人吧!那我先回头从梦想说起你在股市有梦想吗?我想百分百的人会说有,梦想着赚一倍、二倍,甚至十倍、二十倍。

1996年,我在同学炫耀和带领下,进入股市,在简短的盈利后,很快处于套牢状态。

在2005以前,梦想离我很远,我甚至不敢想什么是自己的梦想。

从2012年开始,自己的梦想正式扬帆起航了,称为梦想,因为目标远大,计划在这轮股市获利100倍!作为散户,这个梦想很美妙,很强大!谈起股票市场的梦想,还得从小时候说起,家庭和工作对我的影响很大。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家里父母在改变家庭经济条件美好愿望下开始了十五年的小商小贩的生活。

那时以卖菜,卖水果为主,在路边市场摆摊,什么赚钱卖什么。

爸爸天天早上两点不到就起床去蔬菜批发市场上货,有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和保证蔬菜的新鲜程度,还要骑上倒骑驴走上二三十公里的路,去农村大棚里亲自摘菜。

雪球安全边际sz模糊正确投资法的实盘记录

雪球安全边际sz模糊正确投资法的实盘记录

雪球安全边际sz模糊正确投资法的实盘记录
摘要:
1.雪球安全边际sz 模糊正确投资法的概念和原理
2.实盘记录的背景和目的
3.实盘记录的过程和结果
4.对实盘记录的分析和总结
正文:
雪球安全边际sz 模糊正确投资法是一种结合了价值投资、安全边际和模糊正确投资策略的投资方法。

这种方法主张投资者在买入股票时,不仅要看公司的基本面和未来发展潜力,还要考虑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否低于其内在价值,即安全边际。

同时,也要认识到投资的不确定性,模糊正确地把握投资机会。

实盘记录是为了验证这种投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

实盘记录的背景是我国股市在经历了长期上涨后,投资者对股市的未来走势产生了分歧。

在这种背景下,雪球安全边际sz 模糊正确投资法试图通过寻找具有安全边际和成长潜力的股票,实现稳定的投资收益。

实盘记录的过程主要包括选股、买入和卖出三个环节。

选股阶段,投资者需要根据公司的基本面、行业发展前景和股票估值等因素,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买入阶段,投资者要在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入。

卖出阶段,投资者要在股票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时卖出。

实盘记录的结果表明,雪球安全边际sz 模糊正确投资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稳定的投资收益。

在实盘记录期间,尽管股市波动较大,但投资者通过
严格执行投资策略,成功规避了部分风险,实现了正收益。

对实盘记录的分析和总结显示,雪球安全边际sz 模糊正确投资法具有较强的实战意义。

这种投资方法能够帮助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股市中,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费雪)简短

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费雪)简短

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转自喜马拉雅的博客近来无事,找到费雪的《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的中译本《怎样选择成长股》读了几遍,这本书比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更加适合我的思想。

这个译本有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怎样选择成长股》共十章,每一章都精彩。

这十个原则分别在8-9章中讨论。

第二部分是《保守型投资人夜夜安枕》是对前面的思想特别是第三章内容的详细分析。

一共六章,讨论了投资要关注的六个要素。

第三部分是《投资哲学》是对自己的投资思想的总结。

我猜测这是第一个系统说明自己的投资哲学的理论。

很有价值。

我是先读这一部分的。

因为我必须先了解他经历的过程,才能去理解他的思想。

价值投资并不是只有格雷厄姆一种,实际上,格林雷姆的价值投资法到了上个世纪的50年代,已经落后于华尔街的走势,因此格雷厄姆一次次判断失误。

1956年他退出投资估计也是和自己的思想方法无法适应市场有关。

但是他一直关注着市场,一直到1964年,他才判断正确了市场,而这个时候他失去了9年的牛市。

当然,这个时期巴菲特还没有正式的进入自己的时代。

的确,在1980年之前,巴菲特在股市赚了钱。

因为我多次说过,1965年到1982年,道指有16年的大震荡,其中1973—1974,也有一个大的下跌,这是通货膨胀的后果。

这个时候,此前的一段时间,巴菲特困惑,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对象而解散了基金。

73年巴菲特又重新进入市场,从他的经历看,他没有逃避开74年的大跌,同样没有逃避开87年的暴跌。

我们现在知道巴菲特也没有回避开2008的下半年的下跌,其实他是自己主动买套的。

费雪的这本书刚好是58年出版的,而巴菲特立即成为“菲利普的热心读者”,因此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思想就和格雷厄姆根本不同了,他更加注重成长性投资,当然,这里也有他的合伙人芒格先生的功劳。

巴菲特持有的股,很多都是成长股。

学习巴菲特仅仅理解格雷厄姆是不行的,必须理解费雪的思想。

(1)投机岛专一投机:最好的事业,竟然成了绝大多数人亏损的根源

(1)投机岛专一投机:最好的事业,竟然成了绝大多数人亏损的根源

(1)投机岛专一投机:最好的事业,竟然成了绝大多数人亏损的根源最好的事业,竟然成了绝大多数人亏损的根源作者:投机岛专一投机深圳22度的阳光普照下,让人觉得寒冷。

好心提醒下新人,N 个不知所谓的人说我别有用心,哈哈。

做期货的确让某些人做到了大脑昏庸无知的程度,已失去了正常的判断能力。

莫有任何值得留恋滴,再见都不需要,走人。

恭请版主删贴,当本人从没来过这里。

应岛上多位朋友的邀请,我再对本贴的一些延伸的内容做下说明。

本人只是个普通人,我说的东西,仅供参考。

很多朋友技术与实盘都比我好,你们都值得我学习。

我无心也无力与任何人争辩。

我对日内并无成见,但是忠告,日内波段成功率远远高于炒单。

我对仓位并没有成见,但是忠告,做波段,轻仓为妙。

(1/3仓以内为妙)我对任何人无成见,对事不对人。

股票领域,股票作手利费莫尔,一直是我的偶像。

利菲摩虽然失败了,但其前大半生的辉煌与人生后期的惨败,给我最深的启发与风险警示。

斯坦利.克罗是利费莫尔的粉丝。

克罗站在他的肩膀上,只运用了他的核心操作理念,而且扬弃了杰西·利文摩尔一些失败的原因(敬畏市场)!克罗坚定的以图形来操作规避系统风险。

斯坦利.克罗,则是我最好的老师。

他是忠于自己的交易技术与交易策略与思想的大成王者,值得反复的学习。

克罗的交易境界,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

床头,摆着他们的书,每看一次,我都会多一次坚定与信心。

在我说延伸的东西前,先让大家真正了解下利费莫尔所处的时代背景。

利费摩尔的悲剧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利费莫尔是一个传奇的股市人物,他为股市而生,15岁开始炒股,经历五次破产,四次东山再起,纵横股市40多年。

在那个时代,最高峰富可敌国。

1923年股票作手回忆录出版。

1929年利费莫尔天才般的在最高价附近做空,赚了近一亿美元。

1929年的1亿美元是笔庞大到无法想像的财富。

当时美国全年的税收也只不过42亿美元。

1930年他达到人生事业顶点,并开始走下坡路。

1931年他输掉了他一半的财富,1933年他输光了他的财富。

即使持有个股12年 依然还会化为乌有

即使持有个股12年 依然还会化为乌有

即使持有个股12年依然还会化为乌有《红周刊》特约作者姚斌(一只花蛤)我曾经在2014年写过一篇《白橡树基金的教训》的文章。

在那篇文章里,我分析了白橡树基金在思科投资上的失误,最终得出了三个启示。

虽然时间过去三年,但我至今依然在思考白橡树基金的遭遇。

白橡树基金发生重大失误的时间在2002年,那一年白橡树基金竟然暴跌了76.5%,基本上全部的问题都出在持有思科股票上面。

股市“老司机”欧斯拉格该基金掌舵人欧斯拉格可以说是股市的“老司机”。

他从12岁起就开始投资,其情形与巴菲特相差不远。

那时候他通过送报纸积攒了一些钱,他的父亲又把他介绍给一位证券经纪人。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了投资生涯。

但是在大学的时候,他却进入法学院主修法律。

后来他到一家制药公司工作,一个机缘巧合让他从公司的法律部调到财务部,为公司处理投资方面的业务。

当他27岁的时候,他就受聘掌管一个基金,名叫火石基金,其实是公司内部投资部门管理的养老基金,最初管理的资金额是2.5亿美元。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漂亮50”的时代,欧斯拉格并未追随“漂亮50”,保持了逆向思维和独立性。

那时他持有像福特、西部房产、联合炭化物和杜邦那些市场并不青睐的股票,而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4个百分点。

早期欧斯拉格使用的是分散投资的方法,曾经有段时间,他竟然拥有近260只股票,并且还总想买新的股票。

不过,后来他又改变主意,决定要持有少得多的股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超过标准普尔。

而要超过标准普尔,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要管理一个集中的投资组合。

有两种方法:第一,集中在某些行业的股票上,对你来说他们有吸引力,而不是你觉得必须在所有行业中有一个代表;第二,集中在相对少的股票只数上。

看好三大领域1985年,欧斯拉格离开火石,创建了白橡树基金。

到2000年前后,运作的资金达到190亿美元左右,其客户来源是一些社会机构和相对较大的个人账户。

现在欧斯拉格可以全面实施他的投资策略了,因为在火石的时候,和他管理的毕竟还有一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札记(摘自《实证2011》)sosme 20121022随着岁月的流逝及投资经验的积累我的投资哲学基本成型,这不是简单模仿的结果、而是理论学习与投资实践共振的结果,虽然未来我还会不断修正自己的投资哲学但基本结构或核心要素不会改变而只能是不断强化。

我的投资体系有两个核心要素:安全边际与资产配置(或投资组合的动态管理)1、安全边际:解决价格与价值、风险与回报的匹配问题,解决目标选择与投资时机的问题;2、资产配置:解决如果实现投资过程的问题、解决如果将安全边际转换为投资收益的问题。

我的投资策略以此为基础而展开,早期深受格兰姆与巴菲特的影响对安全边际研究较多、近期则受卡拉曼与史云生的影响在资产配置方面有一些研究,再加上这么多年持续的投资实践,我不能说自己就此悟到了投资正道、但至少找到了适应自我的投资之道。

这里记录一些自己的投资思考:A、资产配置的实践总结2007年我逐步而彻底的脱离了沸腾的A股市场,这就是一次大规模的资产再配置:将投资组合中的股票资产转换为现金资产,这让我基本避免了2008年金融崩溃的伤害、保住了之前多年的投资成果,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有效的资产配置(或投资组合的动态管理)是防范风险特别是极端风险的可靠手段。

那么何为“有效”的资产配置呢?为了理清楚这个问题我重新回顾了巴菲特的投资历程,现在可以澄清或明确一个说法:与其说巴菲特是股票投资大师不如说是资产配置大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维王国就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投资组合,巴菲特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这个投资组合中的各类资产进行动态配置,而股票在这个大组合中的投资比例是动态变化的、有时甚至还不是主要的资产部位。

而更早期合伙时代的巴菲特在资产配置上更是思路清晰的将目标资产明确分为三类:1、低估类资产(Generals)2、套利类资产(Workouts)3、控制类资产(Controls)巴菲特将资金在这三类资产上进行分配,在这三类资产中“低估类资产”与市场变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套利类资产与控制类资产”与市场变动基本绝缘,巴菲特战胜市场的真正法宝是在投资组合中配置了大量与市场变化绝缘的资产(合伙时代的巴菲特基本上是不配置现金资产的,因为那个时候好机会比资金多,而且在安全性较高的套利类投资中巴菲特还曾持续进行过融资操作)。

资金在这三类资产上的分配比例对投资业绩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巴菲特对资金的分配事先有一定的计划,但总的来说,实际的资金分配是非常随机的、主要取决于投资机会出现的时间、巴菲特的资金在这三类资产中的配置比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投资机会存在的几率。

卡拉曼配置的目标资产也是非常明确的,与早期合伙时代的巴菲特有类似的地方,但资产类别比那个时代要更广泛一些:1:低估类资产2:有催化剂的低估类资产(与巴菲特的套利类资产有相似性)3:不动产4:避险类的对冲资产5:防备通胀类的资产(这类资产卡拉曼曾经提及,但具体内涵不详)6:现金类资产卡拉曼最喜欢或最擅长配置的资产是“有催化剂的低估类资产”其中即有股票也有优先级债券,而且在资产配置上卡拉曼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比如现金类资产的配置有时只有几个百分点而有时会占到投资组合的50%以上。

巴菲特与卡拉曼的区别是很有意思的:卡拉曼基本不配置控制类资产,这也许不是卡拉曼的兴趣与能力之所在,而目前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萨维王国主要是以控制类资产为核心的控股集团,就此而言我个人认为卡拉曼成为巴菲特的接班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双方的核心能力圈基本没有交集的部分。

大卫·史云生是耶鲁大学基金首席投资官1985年加入基金后20年中基金每年回报率达16%以上,史云生认为应配置的核心资产包括股票、公债、不动产:1:股票:创造投资报酬的资产2:公债:分散投资风险的资产3:不动产:介于股票与公债之间的混合物,使投资人能够以较低的代价保护资产对抗通货膨胀史云生更重要的一个观点是“组合再平衡”,他建议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设定各类资产的分配比例,根据各类资产的变化不定期调整各类资产到原来设定的比例从而实现“组合再平衡”。

恢复组合平衡的行为与正常的认知大异其趣:在正常的市场状况下有系统地恢复平衡表示减码赢家而加码输家;在正常的市场状况下恢复平衡仅仅需要一些毅力可是碰到市场异常波动时要恢复组合的平衡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虽然采取恢复平衡操作可能会带来额外的红利,但是它真正的用意在于坚守长期投资政策的目标,这样的做法可以使投资组合维持在预期可接受的风险水准内,而这种创造获利兼顾风险控管的做法确实是一种无懈可击的配套措施。

我接受史云生“组合再平衡”的观点,但不赞同这种数量化的“组合再平衡”而应是进行“风险-回报匹配”评估后的“组合再平衡”,我认为应该根据对投资机会的分析评估进行“动态的组合再平衡”:比如对低估类投资不是维持某个比例的投资、而是应该在低估类资产再被低估的时候增加此类投资的比例。

其实投资大师格兰姆很早就提出了资产配置的策略,他建议在股票与债券之间保持25%-75%的宽泛区域,并根据环境变化做出应对操作,我在投资实践中能够做到不满仓也不空仓但具体比例未做设定,不过我还是准备进入“25%-75%”俱乐部以保持自己的中庸操作策略不至落空。

现在再回到我的投资实践:2007年末-2008年末在小幅增持部分股票的情况下现金资产比例仍然高达85%左右,当初已调整好心态准备迎接一个长期熊市的来临、所以并无计划匆匆挥霍自己的子弹,在通胀预期的背景下当出现商业地产的投资机会时我当即决定进行投资,而且投资比例也刚好与投资组合的资产总额相匹配(当时的比例占到30%左右),当时资产配置的策略是---“股市下跌就持续补仓或分红再投资、股市上涨就进行IPO套利、原有投资不减仓、商业地产提供持续的现金流入进行再投资”---这本来是个“自认为”很完整的策略,但出现两个意外:一是2009年的股市上涨幅度惊人让这个策略显得太过保守;二是商业地产直到现在仍未完成交割、期望的现金流入没有实现。

当然我2010年的策略与2009年基本相同,但效果比2009年要好些,在下跌市或平衡市我有足够的信心战胜市场,目前对我最大的考验是在牛市中如何跟上市场的节奏不至被拉开太大差距。

我对未来的资产配置这里还是做个大致的计划:1、商业地产:15%-30%2、债券:0-20%3、股票(含可转债、基金):25%-70%4、现金(或套利):10%-60%我赞同上面巴菲特的观点:虽然对资金的分配事先有一定的计划,但总的来说,实际的资金分配是非常随机的、主要取决于投资机会出现的时间。

那么何为“有效”的资产配置呢?这个问题其实无解,不过综合上面几位大师的观点也许可以暂时给个我认同的说法:在对市场机会的持续关注下、在经过“价格与价值、风险与回报的匹配”评估后进行的“动态的组合再平衡”或许就是“有效”的资产配置。

B、价值实现价值投资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用“0.4X的价格”买入“X的价值”,当价格与价值相匹配的时候价格从0.4X变动到0.8X或X时,价值投资者获利退出。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行为过程其实细细分析并不简单:1、首先判断“X的价值”本身就是一件太过复杂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对同一项资产请10位专家来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10个不同的X,这里涉及的估值问题本身就相当难以把握、没有所谓的标准方法与标准答案,价值投资者需要在资产池中反复打捞反复过滤、需要对基本面的长期关注与研究、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与一定的悟性,就算如此对价值的判断也只能是在某个比较宽泛的区间(按巴菲特的说法就是模糊的精确),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X本身也是一个变量需要随时进行修正,现在我坚决反对“投资很简单”的观点。

正是为对冲估值的风险格兰姆最早提出的安全边际才成为一个伟大的概念并成为价值投资学派的奠基石:价值投资者首先在估值上采取保守的态度、然后在这个保守估值的基础上寻求尽可能大的安全边际。

2、这里我重点探讨的是在假设估值基本正确而且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价值的问题。

购买到低估品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捡到了便宜货,但东西便宜并不意味着它的价格不会进一步下跌,在牛市中这类股票有可能成为表现较好的投资、但在熊市或震荡市中这类股票也是很脆弱的;再者价值回归的方式与时间周期(时间成本)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在等待价值回归的过程中价值本身也在发生持续变化,价值低估是一回事、而价值如何回归或何时回归则是另一回事,通过对价值投资前辈的实践分析价值实现有两种方式---被动方式与主动方式---A、被动方式:把价值实现交给市场、价值最终决定价格是市场有效的表达方式,但市场总在有效与无效之间徘徊,这种方式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价值投资者必须要面对这样的困局:0.4X也有可能变成0.2X,我认为在这类困局中有三种应对之策:(1)在坚持保守估值的基础上,提升安全边际的标准;(2)在低估过程中结合有效的资金管理策略在更低的价位积累更多的仓位,有效摊低持股成本,这种策略让“低估后的再低估”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3)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影响公司管理层或公司营运方式,将被低估的潜在价值即时释放出来并完成价值的回归。

B、主动方式:这类方式往往以某些特殊事件的形式体现,比如合并、清算、重组、分拆等等,这类价值实现的方式就是所谓的“价值套利”或“有催化剂的低估类投资”,其实巴菲特的控制类投资也可以归入此类:这是主动性价值实现的最高形式。

在这里我要再赞巴菲特:他不仅是资产配置的大师也是价值实现的大师,巴菲特师从格兰姆学到的是两个核心策略:一个是安全边际另一个就是价值实现(格兰姆在早期的投资历程中就有很多通过主动介入方式实现价值回归的经典案例)。

巴菲特在“主动式”、“被动式”及“变被动式为主动式”三类价值实现的领域都堪称大师、这与巴菲特在这三类资产上的灵活配置相匹配并创造出长期持续的高回报。

这里记录下当时巴菲特本人的观点:“如果我们买入低估类资产的价格长期在低点徘徊我们就会考虑买入更多股份,这样低估类投资就可能演变为控制类投资;但如果低估类资产的价格在购入几年内迅速攀升我们则会考虑在高点获利了解完成一次漂亮的低估类投资。

”---巴菲特不仅在资产配置上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而且在价值实现方式上也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现在我认为这才是巴菲特策略的真正核心。

这种投资的灵活性贯穿巴菲特的投资历程,最新的经典案例是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崩溃后真正大手笔的投资是可转换债券,巴菲特把资金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与股权类资产间进行灵活配置而且拥有完全的主动权。

在价值实现上另一个值得学习的楷模是卡拉曼,在对低估类资产的投资上卡拉曼其实是慎之又慎的,在可以选择的条件下卡拉曼更宁愿进行价值套利或有催化剂的低估类投资(所谓的催化剂就是主动式价值实现的要素),这与卡拉曼坚持“持续正绝对收益”的策略取向是一致,或者说正是坚持以主动式价值实现为主的策略才保证了卡拉曼绝对收益的目标能够基本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