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浅论
侵权的归责原则名词解释
侵权的归责原则名词解释侵权的归责原则是一种法律原则,旨在确定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由谁负责,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赔偿或补偿。
该原则在法律领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以确保社会正义和公平,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侵权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违法行为归责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侵权行为的责任应由实施行为的人承担。
不论是个人、组织还是公司,在侵权行为发生时,只要其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或侵犯了他人的权益,就应承担责任。
例如,在道路交通领域,如果某人违规驾驶造成交通事故,他应负有侵权责任。
2. 损害归责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应由侵权人承担。
当侵权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或精神痛苦时,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民事诉讼中,受害人可以提出损害赔偿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近因归责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侵权的归责主要以最近的原因为准。
即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次生损害,责任应由侵权行为造成的最后一环节承担。
例如,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身体受伤。
在责任追究时,主要依据是该公司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非其他环节。
4. 预见义务归责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侵权行为的责任应当由能够预见到侵权后果的人承担。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可能不具备法律上的责任,但如果有其他人能够预见到该行为的后果,而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他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5. 共同侵犯归责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多个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并导致损害时,这些人应共同承担侵权责任。
这意味着,在多人联合侵权的情况下,每个侵权人都应独立承担相应的责任,无论他们的实际行为在侵权中起到何种作用。
侵权的归责原则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明确责任的归属,它可以有效地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为受害人提供公正的赔偿。
同时,侵权的归责原则也要求个人和组织在行为中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法律规范下遵守法律法规,以避免违法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
1.主体责任原则: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主体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
基本归责原则。
侵权行为的主体就是行为人,即实施侵权行为的个人或组织。
根据主体责任原则,行为人有能力和行为意愿的,应当对其侵权行为
承担责任。
2.独立责任原则:独立责任原则是指,在多个行为人共同实施侵权行
为的情况下,每个行为人都应独立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这种原则适用于
多个行为人同时实施侵权行为或者连续多个行为人依次实施侵权行为的情况。
3.连带责任原则:连带责任原则是指在多个行为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但无法确定各自责任份额的情况下,各行为人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
根
据这个原则,受害人可以选择向任意一个或多个行为人主张连带责任,并
获得相应的赔偿。
4.担保责任原则:担保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规定特别情况下,行为人
对他人的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无论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都应该以担
保的形式去赔偿。
这种原则适用于一些特殊行业或者特定情况下的责任追究。
5.行政责任原则:行政责任原则是指在一些情况下,行政机关对侵权
行为的主体进行行政责任的追究。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侵
权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或其他行政处理措施。
总之,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对侵权行为
的主体或行为人进行责任追究。
通过明确行为人是否应承担责任、责任的
性质和范围以及若干行为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体合法权益的衡平。
侵权责任法——论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论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指,在侵权责任法中,法律对违反侵权规定的行为进行归责,即通过确定违法者承担责任,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归责原则体现了法律正义和公平的要求,构建了承担责任和补偿义务的基础。
首先,归责原则维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在侵权行为中,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归责原则保证了受害人的权益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
侵权行为可能给受害人造成经济损失、身体伤害、精神痛苦等,通过归责原则,迫使侵权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受害人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和救济。
其次,归责原则强调了侵权者的违法行为应承担责任。
侵权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违法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归责原则将侵权者与受害人的法律关系明确化,便于责任的确定和维权的实施。
通过归责原则,可以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
第三,归责原则推动了社会公平与正义。
在侵权责任法的适用中,依据归责原则,要求侵权者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责任。
这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原则,使侵权责任的承担更加公正合理。
归责原则迫使侵权者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起责任,确保了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并为社会公众树立了正确的行为准则。
然而,归责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在具体的侵权案件中,确定违法行为与责任承担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简单明了的。
根据归责原则,侵权责任应由违法行为者承担,但对于责任的量化和补偿标准的确定,仍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另一方面,归责原则也可能导致责任的过重或轻微,对于一些轻微违法行为是否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以及责任的大小如何确定等问题,也需要权衡利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压力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总之,侵权责任法中的归责原则是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受害人权益的重要原则。
它通过确定侵权者的违法行为与责任承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法律的作用和价值。
但在具体应用中,也需要考虑到个案差异和情况特殊性,综合判断违法行为和责任的大小,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简论侵权责任的归责的原则
简论侵权责任的归责的原则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简论侵权责任的归责的原则,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简论侵权责任的归责的原则简论侵权责任的归责的原则简论侵权责任的归责的原则在民法的发展中.除了古代人的同态复仇外,侵权责任.是一个从单一的过错责任向过错推定一公平责任一无过失责任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观念经历了重大变化,日益体现侵权法功能的演化,它使得侵权责任作为法律规范责任,不仅是社会控制的工具,同时也是公民实现权利的工具,最终还是翰防损害,分担损失,恢复先在状态的措施。
如果说古代的加害原则发展到罗马法的过错原则,使得理性和私权本位成为合谐,那么面对商品经济和大工业的浪潮,十九世纪以来,、严格责任,公平责任则通过举证责任的变化以及特别立法来达到新时代物质基础之上的庞大补偿功能,以缓解社会利益严重的失衡。
但这一切还仅仅是从社会必然性上来阐明侵权归责功能的,而法律自身则是经历了认为主观心理过错导致伦理及道德的具有可非难性到过失的客观化的过程从而导致归责一元化向多元化的重大变异。
面对这么悠远而重大的论题,自然而然在我国民法学界,存有多种的观点和重大的分岐。
以下,本文将对各个归责原则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加以理论和功能的比较,来探讨侵权归责在我国民法中科学而普遍适用的方法和途径以求阐明完善侵权归责原则的最终意愿。
一般而言,早期法大都表现了客观归责和严酷性的双重特点,根据不同程度的损害后果施以不同程度的制裁实在是古代环境自然生成的协调与合谐,但是当私有财产相对抽象正义和秩序成为方法重心,同时公平和平等成为解决矛盾的最重要观念时,商品经济的价值补偿,逐渐生出萌芽,并最终成长为指导社会的主要法律原则-过失责任原则,它包括了如下基本内容:民事责任以过失为构成要件。
过失是行为不法性的具体表现;过失是行为人未遵循法律一般的尺度,过失是对行为人主观的客观判断和法律不良评价。
有无过错作为判断有无责任的标准,同时以损害赔偿作为过错的法律后果是过错责任张扬正义恢复私权,它的根髓是对违反理性的矫正以及按照等价有偿体现权利上的平等。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论
责原则决定 着侵权法 的逻辑结构 和 内容 , 即一定 的归责原则统 帅着侵权行 为的分类
为法是指对侵 害他人财产 、人 身以及 知识
产 权 等 绝 对 权 的行 为 予 以 制 裁 ,以 及 对 其
与责任构成要件 、举证责任 的分配 、减轻
备受关注的素有“ 民维权指南” 公 之称 的 “ 侵权责任法” ,已于 2 1 7月 1日 0 0年
起 实 施 。这 部 在 社 会 主 义 法 律 体 系 中 起 支
视 为个人的不幸或宿命 还是采取 “ 以眼
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来实施报复性 惩罚;还是通过侵权法或保险等其他方式 , 阻止个人伤害他人 、 为已经发生的损害提供
召回 、惩罚性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等 。而
“ 侵权责任法” 的精髓是侵权 责任 的归责原 则。个人一旦理解归责原则 , 她便能准 他/
确 、轻 松 地 把 握 和运 用 “ 权 责 任 法 ” 侵 。归
于他人的原因和标准的中心问题。
我 国 侵 权 法 关 予 归 责 原 则 的 外 延
护 :受法律保 护个人权益 涵盖 网络 时代个 人隐私权等人身、财产 的广 泛领域 ,维护 权益的路径设计更加坚 实、有力 ,如产 品
Lw o a 侵权 责任 法 , 是指规定在通常没有
合 同 的情 形 下何 种 行 为属 于 侵 害 他 人 的人
人、为已经发生的损害提供救济 , 那么 , 人 们面对的问题是 , 在什么条件下应该由他人
侵 权 行 为法 之 中 、并 对 各 个侵 权 法规 范起
关键词 :侵权 责任 法 归责 原 则 过错 责任 无过 错 责任 法律价 值 理 念
浅析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出了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问题。我国民法学界关于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存在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三种理论学说。
本文试通过对现存几个归责原则的分析讨论和对比综合提出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 侵权责任 归责原则 体系建构Βιβλιοθήκη 中 图分 类号 :D9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 号:10 09-059 2(2006 )09-09 5-0 1
(二)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发展及其三种学说 现代社会摒弃结果责任原则,保留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
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在归责原则体系建构上,理论界存在三 种理论学说:一元论、二元论和三元论。
笔者认为, 我国应采纳以过错责任原则为核心,包含过错推定原则 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一元归责原则。
二、一元归责原则的合理性论证 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期,生产力水平尚不高,市场经济业也尚不发 达,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在合理制度下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综合考虑中 国现时经济情况和立法、司法实践,笔者认为,我国应采纳一元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是现代侵权法上最基本的归责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的内涵 又称过失责任原则,是指以过错为加害人承担责任的依据和基础。 过错责任原则由法国民法典首次提出,其哲学基础是每个人都有行为自 由,除了他应为其自身的原因(过错)承担责任外不应再受到其它外在的 限制,从而在加害人的行动自由和受害人的利益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2.过错责任原则特有的价值。 (1) 指引的价值。过错责任原则对致害行为进行否定性的社会评 价,区分应受责难的和可以被法律所宽宥的行为,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 供可靠的预见性。 (2)控制的价值。过错责任原则将人的意志和损害相联系,使人能积 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的行为,避免损害发生,从而免除不利 法律后果;而当自己行为产生损害后果时,则由加害人自己承担法律后果。 (3)衡平正义的价值。过错责任原则通过损害赔偿的侵权责任承担 方式使受害人权利得到回复,而使加害人对不法行为承担利益,使得双 方当事人利益得到衡平,从而体现法的公平价值 3.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及其在我国立法上的体现 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中的基础和主导原则, 是我国侵权行为法通用的一般归责原则,调整着绝大多数侵权损害赔偿 法律关系。其在侵权案件中适用的比例最大,范围最广,在物质性侵权 和精神性侵权中都可适用。 在我国立法上体现在《民法通则》第 106 条第 2 款规定:“公民、法 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
浅议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浅议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摘要]民事侵权行为的规则原则体现并贯彻民法的基本原则,对该原则的分类,我国法学界有多种观点,众说纷纭,笔者在此基础上对规则原则进行一定的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民事侵权;规则;原则;思考一、民事侵权归责原则的概念及意义民事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以下简称归责原则)是指行为人或者其所有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后,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其基本意义就是决定什么人对损害后果承担责任。
归责原则的核心是:决定对侵权行为结果负担责任时应该根据的标准。
这里的标准是指某种特定的法律价值判断因素,一般认为是过错、损害结果、公平。
我们之所以说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是因为“整个侵权行为法基本上就是要解决侵权行为的责任问题”。
归责原则对侵权行为后果的承担、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重要性和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并贯彻民法的基本原则。
归责原则是民事侵权行为规则的根据和标准,它受民法基本原则的指导,具体体现、贯彻民法的平等、公平、保护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
2.决定侵权行为的分类。
如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民事责任,而过错推定原则以及无过错、公平等严格责任原则则适用于特殊侵权责任的确定和承担。
3.不同的归责原则决定着侵权责任的不同构成要件。
如过错责任以及过错推定责任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是承担责任的必要条件,而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等严格责任原则则不要求这一主观要件的存在。
二、归责原则的分类关于归责原则的分类,我国法学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一元论说。
这种学说认为,任何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前提都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行为人主观无过错则免除民事责任的承担。
但该学说不承认其他归责原则,认为侵权行为法只有一个归责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
2.二元论说。
它在过错责任的基础上增加了无过错责任。
所谓无过错责任是指在已对他人造成损害的民事不法行为中,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均应对已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物件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物件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
1. 过错责任原则,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当物件损害他人利益时,责任应归咎于物件的保管人或使用人。
保管人或使用人应对其过错
行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这一原则强调个人的过错行为导致损害的
责任。
2. 担保责任原则,根据担保责任原则,物件的所有人对物件的
损害负有责任。
无论物件的保管人或使用人是否存在过错,物件的
所有人都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这一原则强调物件所有人对物件的
损害负有绝对责任。
3. 近因责任原则,根据近因责任原则,当物件损害他人利益时,责任应归咎于导致损害的近因。
近因可以是物件的保管人或使用人
的过错行为,也可以是物件自身的缺陷或不安全性。
根据这一原则,责任的归属取决于导致损害的最直接的原因。
4. 无过错责任原则,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当物件损害他人利
益时,责任应由物件的所有人承担,无论他们是否存在过错。
这一
原则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危险物品的使用或高风险活动中
的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和具体适用的归责原则。
此外,具体案件的情况也会影响归责原则的适用。
因此,在具体的法律环境和案件情况下,归责原则可能会有所差异。
论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
论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在民事活动中发生的侵权行为进行了规范和处理。
侵权责任法明确了侵权行为的主体责任和法律后果,其中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归责原则是指根据侵权活动的性质和后果对侵权责任主体进行法律上的归责。
在侵权责任法中,归责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侵权责任的主体归责。
归责原则规定了侵权责任的主体,明确了实施侵权行为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对不同主体的归责进行了界定,例如对于个人的侵权行为,法律规定了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侵权行为,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样,侵权活动的主体明确了责任的界定和承担。
其次,侵权责任的程度归责。
归责原则规定了侵权责任的程度,即侵权行为的后果和损害程度与侵权责任的大小成正比。
法律明确规定了若干情况下,侵权责任会被认定为过错责任,例如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损害但依然进行,责任会相对加重;反之,如果侵权人不能预见或者不能避免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责任可能会相对减轻。
这样,侵权责任的程度将根据侵权行为的后果进行归责。
再次,侵权责任的追溯归责。
归责原则规定了追溯侵权行为的归责,包括追究违法行为的责任期限、诉讼时效等。
法律规定了一定的诉讼时效,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以保护合法权益的受损主体。
这样,归责原则将侵权责任的追溯进行了规范和限制。
最后,侵权责任的补救归责。
归责原则规定了在侵权行为发生后,侵权责任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不同种类的损害赔偿和追究方式,例如经济赔偿、精神赔偿等,以补偿受害主体的损失和伤害。
归责原则通过补救措施实现了侵权被补救和追究的过程。
总体来说,归责原则在侵权责任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明确了侵权责任行为主体的界定和法律责任的追究,维护了公平公正的法律秩序。
归责原则还能够制约侵权行为的发生,增加了违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和追究成本,确保了侵权行为的补救和赔偿能力。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是指因方对他人法益的侵害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归责原则是指确定侵权责任时,根据违法行为主体的特征和行为后果的不同,并结合公平、合理的原则确定责任归属的一种方法。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原则、风险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种归责原则。
首先是过错原则。
过错原则是指将责任归于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即被告必须具备过错行为和侵权损害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过错原则下,被害人需要证明对方存在过错行为,并且此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否则无法追究侵权责任。
过错原则的优势在于能够确保责任的个体化,有利于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过错原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侵权行为并无实际过错,但仍然会产生损害结果,因此,在一些情况下,通过过错原则无法保障侵权行为的被侵害方。
其次是风险责任原则。
风险责任原则是指在其中一种情形下,由于存在危险因素或者特定的法律关系,即使侵权行为的主体不存在过错,仍然应该对损害结果负责。
这种原则强调的是防范未然,将责任从个体转移到与之相关或者可能陷入侵权危险的主体。
风险责任原则的优势在于能够对于法律关系中的弱势方提供更多的保护,使得侵权责任更加公平和平衡。
然而,风险责任原则也存在一些争议,因为对于个体责任的减轻会导致对于公共利益的侵害。
最后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主体对其控制的事物造成损害时,无需证明过错行为与损害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核心是承认责任的客观性,即不管是否存在过错行为,只要事实上主体对于损害成果具有控制权,就应负责。
这种原则适用于一些特殊领域,如交通事故责任、产品责任等。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优势在于通过模糊行为方式来确保被侵权方的合法权益,但也存在可能导致主体的行为不慎和无过错行为的主体一并受到追责的风险。
在具体的侵权案件中,需要根据案件的事实、法律法规以及公平合理的原则来选择适用的归责原则。
浅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所谓 归责 , 就是 确定责 任的归属 。因侵权 行为造 成受 害人
原则 古老 体系 的进 程 。 过错责 任原 则作 为 一般 归责 原则 出现 , 是在 1 8 0 4年 《 法 国民法典 》 中。 法 典第 1 3 8 2 、 1 3 8 3条对 过错责任 原则进 行 了高
人 身或财产 受到损 害 , 由谁来 承担 责任后 果 , 应 当依据 什 么来 判断, 这就是 归责原则 。此种 依据 体现 了法律 的价 值判 断 , 即
二、 过 错 推 定 原 则
定: 若 自由 民以其船租 与船工 , 船 工不慎 , 致 船沉 没或 损坏 , 则 船工 以船赔偿 船主 。⑦ 在 罗马法 时代 , 《 十二 铜表法 》 也出现 了
过错 责任 原则 的雏 形 , 在有 关私 犯 的条文 中 , 多处 使用 了 “ 过 失” 的概念 。之后 , 商 品经济进 一步发 展 , 在罗 马法 的基础 上 ,
造成 损害结 果 ,就 应 当承担全 部责 任 。这 种完 全不 分是非 黑 白、 一味 追究 赔偿 的 归责原 则 , 使 得 正 当防卫 、 紧急 避 险 等正 当行为造 成的结果 也必 须承担 民事责 任 , 这显 然是 不合 理 的。
素 就是 “ 主 观过错 ” , 无过 错 , 即无责 任 , 这 是过 错 责任 原则 的 真谛 。所 以要适 用过错责 任原则 , 就必须 证明对方 存在 过错 。
③此后 各 国民法纷纷效 仿 , 陆续 确立 了过错责 任原则 为主导 的
归责 原则体 系。 ( 二) 过错责 任原则 的概述
系 的证 明 、 举证 责任 的分 配 、 免 责事 由等一 系列 问题 , 它 贯穿
于整个 民事侵 权案件 , 是 司法机 关办案 的基本 准则 。
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摘要:我国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构成。
拟对各归责原则的地位加以论述,以期能对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适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地位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096-01 侵权行为法的核心是归责原则的问题,即依据何种归责事由、价值标准确认侵权责任的成立及其归属。
在我国,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主要形式为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即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权利时,应就所发生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无过错责任原则指法律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承担责任不以其主观上具有过错为必要条件,行为人造成他人损害时,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公平责任原则即是指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没有过错,又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而使受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害得不到补偿,在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由审判机关根据实际情况,依公平合理负担原则,判由双方分担损失。
一、过错责任原则在我国侵权归责原则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1.过错责任原则的存在,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经济生活中,没有竞争,就不能称其为市场经济,而竞争的存在,就难免有各种偏差和损害的存在,因为优胜劣汰是必然现象,如果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偏差和损害,行为人都要承担责任,人们为了避免这种结果,必然畏缩不前,安于现状,但是,如果对竞争中的损害和偏差不加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的经济就可能陷入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失去了最起码的稳定和平衡,社会经济也就无法顺利发展。
过错责任原则既承认了损害在一定范围内的可原宥性,同时,也要求行为人对自己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这样,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也保持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相对稳定。
2.过错责任原则的存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之间应该具有广泛的一致性,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的,也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一般也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所禁止的。
侵权责任法的概念和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的概念和归责原则归责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体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规定侵权行为的主体责任主要是行为人,即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为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主要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即在行为人存在过错的情况下,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因疏忽、不注意或者违反法律规定而导致侵权行为的责任。
3.直接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规定,行为人应承担直接责任,即行为人应当对其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
行为人不能将责任转嫁给其他人或事物。
4.损害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主要以损害责任为基础,即行为人应当承担对他人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损害责任是指行为人应当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受害人的损失赔偿责任。
5.整体责任原则:侵权责任法规定,侵权行为的责任是整体责任,即行为人应对侵权行为的全部结果负责。
无论行为人故意还是过失,行为人都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对保护受害人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侵权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并给予受害人赔偿和救济的机会。
同时,这一原则也对行为人起到了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促使其在实施行为时更加谨慎和注意,以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侵权责任法的核心原则是归责原则,主要包括主体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直接责任原则、损害责任原则和整体责任原则。
这些原则保障了受害人的权益,同时也对侵权行为人起到了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侵权责任法的执行和遵守,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浅议我国侵权法上的归责原则
( )三元 论的一种 观点认为 ,我 国 民 法律制 度中 同 三 时存在三个 归责原 则:一般侵权损害适用 过错责任 原则 ,特 殊侵权损 害适用无过 错责任原则 ,无行 为能力的人致人 损害 而监护人不 能赔偿 的特别 案件适用公平 责任原则 。三元 论的 另 一种 有代 表性 的 观点认 为侵 权 法归 责原 则 为过错 责 任原 则、过错推 定原则和 公平 责任原 则,无 过错责任不 是一 种独 立 的归责 原则。三元 论的第三种观 点认 为侵权法 的归则原则 包括过 失责任原 则,不 问过 失责任原 则和推定 过失责任 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不是-4' 的归则 原则 。 , 1 独立
人 应当承担侵权责 任。而且过错责任对于醇 化社会风气 ,实 现法律 责任与道德 责任的统一起着 良好 的促进 作用 。因此 , 虽然过 错推定责任 、无过错责任 日渐 兴盛 ,但过错责任 的基 础地位却绝不能替代 [] 2。
( 无过错责任 原则 二) 无过错 责任原则 ,指侵权行为的 成立 不以行为人 的故意 或 者过 失为要件 ,法律规定应 当承担 民事 责任的 ,行为人应 当根据 法律的规 定承担 民事责任 。无过错 责任 原则的法律特 征 是:( )有法 律的特别规定 :( )不考 虑加害人是否有过 1 2 错 :( )侵害行 为与损害后果之 间的因果关系是确定和追究 3 加 害人 侵权责任 的最 终依据 。笔者认 为,无 过错责任原 则是 侵权 行为法的一项 归责原则 ,与过错 责任 原则共同搭建起侵 权行为法的 归责 原则体系 。1 世 纪.随着 西方 资本 主义 国家 9 经济 的蓬勃 发展 ,面对 机器大工业导致 的工业 灾害、交通事 故 、高度危 险损 及人们 的生命健康 以及产 品缺 陷经 常导致消 费者的严重损害 ,过错责任原 则显得力不从心 。在这种情 况 下,人们试 图寻 找一种较传统 过错 责任原则更为严格 的法律 对 策对 受害人提供保 护和救济 。于 是在 实行 过错推定和举证
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论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准则。
它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原则,是处理民事纠纷、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归责原则决定着责任构成、举证责任承担和免责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在侵权行为法中居于核心地位。
标签: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民事责任1引言在民法的发展中,侵权行为的保护对象经历了由单一的财产权向人身权以及其他一些合法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的拓展,对侵权行为人的责任确定也经历了一个由单一的过错责任向过错推定、公平责任、无过错责任的发展过程。
即侵权行为是产生责任的根据,它不仅包括因行为人的过错而导致的侵权行为,还包括行为人依据公平原则产生的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观念经历了重大变化,它使得侵权责任作为法律规范责任,不仅是社会控制的工具,同时也是公民实现权利的工具,最终还是预防损害、分担损失、恢复先前状态的措施。
所谓归责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何种根据使其负责。
而这种根据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判断,即法律应根据行为人的过错或损害结果使行为人承担责任,还是以公平考虑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而使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在民法学上,归责原则实际上是归责的规则。
是指据以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由行为人承担的理由,标准或者最终决定性的根本要素。
归责原则决定着一定的责任构成、举证责任的承担、免责条件、因果关系的证明等一系列问题,它贯穿于整个侵权法之中,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利益并对各个侵权行为规范起着统帅作用,是司法机关处理侵权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在侵权法领域的具体化。
2侵权行为法及其归责原则的发展在侵权行为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大致可以划分为习惯法时期、古代成文法时期和现代法时期这样三个阶段。
在习惯法时期,最早的侵权行为法主要表现为私人复仇制度,它的使命是解决部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论述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
论述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一、引言侵权责任是指侵犯他人权益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和赔偿责任。
在法律体系中,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发展的基本依据。
本文将对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进行论述,并探讨其不同方面的内容。
二、侵权责任的概念侵权责任是指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以违法行为人向受害人提供相应赔偿或其他法律补救措施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的产生需要满足侵权行为、损害结果和因果关系的三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具体的规则原则。
三、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1.违法行为原则侵权责任的首要原则是追求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合理化。
只有当侵权行为涉及了法律禁止的具体行为或违反特定的要求,才能形成违法行为。
依据该原则,法律禁止了侵权行为,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2.主体责任原则侵权责任的主体责任原则是指侵权行为的责任应由侵权人承担。
侵权责任的产生与行为人的关联性最为密切,因此,应由行为人负起主体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主体责任原则确保了侵权行为的主体能够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3.损害赔偿原则损害赔偿原则是侵权责任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该原则,当侵权行为导致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损,侵权人应当依法给予受害人相应的经济赔偿,以弥补其损失。
损害赔偿的数额应当合理、公正,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确定。
4.原则的限制和补充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也受到一些限制和补充。
比如,法律上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行为有特定的规定和准绳,如紧急情况下的抢救行为、正当防卫等。
此外,某些行为可能属于合法的权利行使,不构成侵权,应受到法律保护。
四、结论通过对侵权责任的规则原则进行论述,我们可以看到,侵权责任的原则是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责任、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同时,规则原则的适用需要考虑特殊情况和权利的平衡,确保正当权益的保护。
只有在规则原则的指导下,才能有效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物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浅论
摘要归责是侵权责任的核心,是侵权责任法的灵魂。
侵权责任归责,是认识和理解侵权责任法的钥匙和必经途径。
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的是二元归责原则。
本文从适用过错责任(过错推定)的物的侵权与无过错责任的物的侵权两种情况对归责原则进行相应的分析,对不同情形下的侵权责任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责任形态的区别。
关键词过错责任过错推定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作者简介:杨华兴,上海林莉华律师事务所。
中国一、适用过错责任(过错推定)的物的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在民法通则、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坠落物造成他人损害责任作了规定。
该规定确立了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侵权责任的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承担责任的主体首先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其有权向其他责任人的追偿。
从责任形态而言,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是否承担连带责任,本条未作规定。
第八十六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发生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建筑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这种连带责任对受害人而言,应当适用前条过错(推定)责任。
有其他责任人的,应受追偿。
受害人对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发生倒塌、脱落是由于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的保有人(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等)过错所导致难以证明,为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就需要对这类侵权采用过错推定,在建筑物及其他设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情况下,受害人无须举证证明建筑物的保有人存在过错,根据过错推定责任进行推定就可以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适用连带责任,可以为受害人提供更充分的保护。
对公共营造物的管理和维护是由国家作为保有人委托其下属的管理机关进行的,国家应当保障这些公共营造物处于合理的使用状态。
在公共营造物造成他人损害时,根据推定过错责任国家的过错是推定的而不是要求受害人证明的。
相对于国家,每一个市民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因而,在立法技术上采用推定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市民社会中的个人的利益。
试浅论我国《民法》中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试浅论我国《民法》中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试浅论我国《民法》中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2010级法律事务13区队王昌莲(学号:20102739)【内容摘要】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准则。
它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侵权行为人应以何种根据使其负责,为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原则,是处理民事纠纷,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归责原则决定着责任构成,举证责任承担和免责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在侵权行为法中居于核心地位。
【关键词】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准则,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了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原则。
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的理论核心,贯穿于整个侵权责任法体系之中,对具体规范起着统帅作用,是司法机关处理侵权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本文从归责原则的历史起源及其在我国法律中的具体体现等方面,对归责原则体系作进一步分析,以期为日后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提供支撑。
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主要形式来试论述侵权责任的归责问题:一、公平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归责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就是对这个原则的确认和运用。
公平责任以公平观念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确定责任,它是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结合的产物。
它的确立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合理性和在更高的水准上要求人们承担互济互助的社会责任,也是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在处理侵权问题时,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例如生活中出现一些损害事故,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不具有主观过错性,按照过错原则,行为人不负赔偿责任。
同时,这种损害并非出自特殊的法律事实,也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受害人无端遭受损失却得不到任何补偿的情形显失公平,因此侵权理论在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之外产生了公平责任原则。
浅议侵权法的归责原则
浅议侵权法的归责原则「摘要」: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实际上是归责的规则,它是司法人员处理侵权纠纷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一定的归责原则决定着一定的责任构成、举证责任的承担、免责条件、因果关系的证明等一系列问题,在侵权法中居于核心地位,关于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中国侵权法学者主要持有四种有代表性的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侵权法体系只能实行一种归责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
虽然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强调过错责任原则的重要性方面不无贡献,他们对严格责任原则的否定和排斥却不能不说是这种观点的一个严重缺陷。
第二种意见比较接近美国侵权法学界的主流观点,即认为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不仅应该包括过错责任原则,也应该包括严格责任或无过错责任原则。
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应包括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以及公平原则。
第四种意见认为中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应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公平原则。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观点代表了中国侵权法学界的主流,并已在《民法通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中得到了体现。
但是,这种观点对公平原则的提倡实际上构成了它的一个较大的缺陷。
本文在对现在国内归责原则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重对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的产生发展、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得出了现代侵权法就是过错侵权法的结论。
本文中过错责任原则均是指客观过错责任原则。
「关键词」: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对有关词语的说明所谓归责原则是指据以确定侵权民事责任由行为人承担的理由、标准或者说最终决定性的根本要素,是贯彻于整个侵权行为法之中、并对各个侵权法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是司法机关处理侵权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⑴归责原则在侵权法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说侵权法的历史就是归责原则发展的历史。
所在现代,由于侵权法规范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世界各国的侵权法的归责原则都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我国学者的意见分歧较大,在词语的使用上也极其混乱,充斥着许多归责方面的词语,在对侵权法归责原则进行研究时,有必要对一些词语进行界定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