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有关上下坡路问题的思考》
低头走好上坡路,昂首走好下坡路的励志文章
低头走好上坡路,昂首走好下坡路的励志文章漫漫人活路,平坦之途少之又少,上坡路与下坡路荆棘交错,崎岖纵横,成为贯串人生之旅的一道奇特景致。
其间,有人播种了胜利的喜悦,有人心坎充满着失败的苦楚。
人在毕生中走过的路良多,归根结底实在只有两条:上坡路和下坡路。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破特说:上坡的路跟下坡的路是一条路。
上坡也好,下坡也罢,不在于抉择门路的状态,要害在于你“行走”时的人生哲学。
行走在人生的“上坡”路上要低头。
人生的“上坡”路,可以泛指一个人在生涯与事业的春风得意之时,如日中天之际。
光荣照人的时候,为什么偏偏要低头?这就是要你在这惊喜之时好难看一看,人生之路是如许漫长、波折而艰苦;好好想一想,你的春风得意、如日中天承接了多少人的关爱、企盼、支撑和辅助,从而让你低头铭刻当初领有的这一切,思考今后又该如何去爱护。
行走在人生的“下坡”路上需抬头。
所谓“下坡”,当然是指一个人人生陷入低谷或受到失败挫折之时。
“下坡”为什么要抬头而不是相反呢?这是由于潦倒、受挫或者从岗位退下来的时候,正是须要你抬起头正确面对的时候。
特殊是这时假如遇到有人对你的立场与你东风自得时呈现落差时,你的失踪感兴许会涌上心头。
抬开端,正是要通过你那昂扬起的头,以宽阔的视线去污染这所有,以“海纳百川”的气宇鞭策自己,让自己取得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公道的定位,一个从新开端的目标。
低头走好上坡路,昂首走好下坡路,这应是建立在每个人心中的人生路标,年度语录。
谁也不能保障终生都受到逆境的礼遇而与顺境相伴,谁也不能深信一生都只受到逆境青眼而与顺境无缘,常回首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以一种自省的方法拣起散落在人生路上的多彩珍珠,给自己一个警示和盼望。
站在人生的顶峰,抬头看看上坡的路,不恰是随时能够路过的下坡路吗?站在人生的低谷,仰头看看下坡的路,不正是将要迎来的上坡路吗?走上坡路要低调而不得意洋洋,要有山重水复多险滩的忧患,走下坡路,要保持而不自强不息,要有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的信心。
坡度给我的启示(张雨峰)
坡度给我的启示滨江小学六(3)班张雨峰下午做完作业后,想出去透透气。
漫无目的地闲庭散步,无意中走到一个坡度较陡的斜坡的下风处。
我停下了脚步,凝望着顶坡,目光追随着来往穿梭的行人,脑子里突然闪现过一个念头:下坡时,毫不费力,轻松而行;而上坡却截然相反,费力蹬踏,速度骤减。
由此,我联想到两件事:一对家庭拮据的乡村夫妇多年来艰难度日,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儿子均培养成为了大学生。
大儿子林国基是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的博士;老二林国华今年从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班毕业,现已考入美国哈佛大学读博士;三儿子林国荣在北大经济系读研究生时,就凭借其出众的才华受到清华大学的力邀,于毕业后到该校攻读博士。
可是,有谁能想到他们儿时的生活是何等的艰难啊?有一回,已上初中的老二急需一种辅导材料。
而这种资料在当时偏僻、落后的农村是根本无法买到的,必须赶到洛阳市区才能买到。
母亲黄兆安得知此事,连晚饭都没吃,连夜翻了两座山,到公路上扒上一辆运煤车赶到洛阳,然后在新华书店门口一直坐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买了资料后立即赶了回来!就是这种强烈而执著的母爱感动了三兄弟,激励着他们,从而也督促着他们在求知之路上毫不松懈,顽强拼搏!这里还有一个反例,相信大家也都听过:一个孩子在幼时由于家教不严就沾染了坏习惯,家长总认为他长大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改掉恶习,于是,始终没当回事。
众所周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孩子渐渐长大,进入学校以后,更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了。
不时地小偷小摸,私自拿别的小朋友的东西。
母亲知道后,不但没有及时制止,反而错误地以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
在这种扭曲人性的教育方式下,长大后的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了惯偷,最终落入法网。
后来,他亲口咬下了生他养他的母亲的耳朵……确实,人生如路,有人从羊肠小道中找到捷径,走上了阳关道;有人误入歧途,贻害终生……走上坡路,困难而费力,但很快你会发现,你已攀上人生的顶峰,光辉的顶点;走下坡路,容易而轻松,但最终,你会发现,你已进入人生的谷底,坠入罪恶的深渊!指导老师:倪燕。
谈几何教学开始滑坡的现状对策-文档资料
谈几何教学开始滑坡的现状对策对于几何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几何课的开设时间提前了,不光是相当于初中的7-9年级学段,而且在相当于小学的1-6年级学段都安排有简单几何知识的内容。
二是几何课的课时压缩了,过去初中数学课是代数与几何两大分支齐头并进,而现在却是代数、几何、概率三大内容,几何的份量显然压缩了。
三是几何课以“空间与图形”的名目出现,一开始就兼有平面和立体的内容,而且重实践,轻体系。
(一)滑坡的现实几何是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
几何课在整个初中课程中是难点,是瓶颈。
云南省曲靖市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从初一下学期开设几何课开始,数学成绩就明显出现分化。
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必定几何成绩好,而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几何成绩开始下滑,而且由怕几何而怕数学(因为数学考试通常都是代数与几何内容合在一起的,对于占40%的几何题都束手无策,自然就害怕数学了),因几何学不好便认为自己学数学不行,更有甚者就此对数学丧失了信心。
怕几何──怕数学──厌数学──最终放弃数学,致使部分学生就这样不自愿而又无可奈何地成为“文科生”。
中学生几何学习困难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几何证明中严格的逻辑要求使学生普遍认为几何太抽象、太难学。
(2)语言表述关。
过分专业而严密的叙述要求使不少初学几何的学生无法逾越语言表述的障碍。
本来会表达的意思都被几何语言搞糊涂了。
(3)害怕几何证明题。
对证明无从下手,不知道要做什么事,不知道做到哪一步就算证出来了。
(4)基本的逻辑常识欠缺。
对逆命题、反证法等理解不了。
(5)“数学问题解决”的意识淡薄,停留在模仿做现成题的水平,遇到需要作辅助线的题目束手无策。
(6)不会画图、看图、用图。
课本上的图形没有充分利用,反成障碍。
(7)不善于与周围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去丰富想象。
二、原因分析(一)现行教材体系的原因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几何素材以其严谨、抽象、枯燥的呈现方式相对单一。
几何内容的过分抽象,过分强调演绎推理,几何教材的过分“数学化”,使学生缺少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机会,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浅谈高中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
遇到挫折 又一蹶 不振.针对这些 隋况 , 教 师要让 学生懂得 学习 是一个长期 的巩固旧知识 、 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 , 决非一朝一
能取得好成绩 , 其 中一个重要原 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 , 他 们的
3 不 重 视 基 础
一
程 中暴露出来对 知识 理解 的错误 , 或 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 , 通 过点拨使思路畅通 , 补遗解答 的过程 。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
些“ 自我感觉良好” 的同学 , 常轻视基本知识 、 基本技 能和 舍的精神 , 做错的作业再 做一遍 。
基本方 法的学 习与训练 ,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 而不 去认真 4 . 2 循序渐进 , 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 小 , 阅历有限 , 为数 有的 同学 贪多求快 , 囫 囵吞枣 , 有的 演算书写 ,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 以显 示 自己的“ 水平” , 好高鹜远 , 不少 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 , 重“ 量” 轻“ 质” , 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 中不是演算出错就 同学想靠几 天“ 冲刺” 一蹴 而就 , 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 自得 , 是 中途“ 卡壳” 。
高 中数学与初 中数学相比 , 知识 的深 度 、 广度, 能力要求 都 夕可以完成 , 为什么高中要上 三年而不是三天 ! 许多优秀的同学
作好准备。 高 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 、 方法新 、 分析能 力要求高 。
与参变量方程 , 三 角公式 的变形与灵活运 用 , 空 间概念 的形成 ,
浅谈高 中数学成绩 滑坡 的原 因以及解决策 略
重 庆 市 杨家 坪 中 学( 4 0 4 1 0 0 )余龙 举
高一议论文:上坡路与下坡路_500字
高一议论文:上坡路与下坡路_500字
一个初冬的早晨,我静静地坐在客厅,正对着墙壁上高悬着的一个时钟。
在一片寂静中,一个人的思绪很容易放飞,也很容易捕捉到平时难以听到的声音,时钟秒针的滴答声就是其一。
为了完成它的工作,它每分钟都要滴答60次。
这是他永不间隙的工作,这也使它被成为“永不停小歇的工作者”的原因。
听着时钟有节奏的滴答声。
我发现他的滴答声。
并不是始终一致的。
例如。
音色,响度。
我仔细地观察了此次啊,发现,它在0到30秒是在走“下坡路“;而31到60秒是在走”上坡路“。
当他走”下坡路“时,看起来毫不费力。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
他均匀的走着。
当秒针走到20秒时,他就给人一种加速的感觉,这段路似乎是走的最轻松没事,秒针并没有因是”下坡路“而加快速度。
爬”上坡路“似乎需要付出女里,他解释成语”力争上游“的含义。
当他从31秒到60秒时,他就不断力争上游,声音也越来越弱。
他似乎在告诉我们。
为了到达处,他正聚精会神的默默工作着。
难道你没有见过那些英雄人物埋头苦干时的镇定与坚定吗?
走”上坡路“时,有力的滴答声突然开始变弱。
这是不是意味着,上帝正通过秒针的滴答声,向我们暗示着魔种隐
藏的真理呢?高一:李兮。
上坡路和下坡路是一条路的哲学含义
上坡路和下坡路是一条路的哲学含义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呀,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思考“上坡路和下坡路是一条路”的哲学含义。
这可把我难住啦!我就想啊,这上坡路就好像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努力,要使劲儿,一步一步往上爬,可累啦!每次做作业做到很晚,背课文背得脑袋都大了,这就是在上坡路上艰难地走着呢。
那下坡路呢?我觉得就像考试结束后放松玩耍的时候,感觉轻轻松松,一下子就滑下去了。
可是,如果一直只走下坡路,那不就越来越退步了吗?我跟我的好朋友小明说了我的想法,他眨巴着眼睛说:“那要是一直走上坡路,不得累死呀!”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你傻呀,一直走上坡路虽然累,但是会让我们变得更厉害呀!”这时候,我们班的学霸小花听到了,走过来说:“其实上坡路和下坡路就像我们的心情,有时候高兴得像在走上坡路,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有时候难过了,就像在下坡路,觉得失落又无力。
但不管是高兴还是难过,不都是我们的心情吗?”我听了,好像有点明白了。
这不就像我们跑步比赛,跑上坡的时候喘着粗气,咬着牙坚持;跑下坡的时候轻松得像要飞起来。
但不管是上坡还是下坡,不都是比赛的一部分吗?再想想,我们的人生不也是这样吗?有努力奋斗的时刻,那是上坡路;也有休息放松的时候,那是下坡路。
如果只有上坡路,一直紧绷着,谁能受得了?如果只有下坡路,那人生还有啥意思?所以呀,上坡路和下坡路是一条路,它们相互交织,才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旅程。
我们不能害怕上坡路的艰难,也不能沉迷下坡路的轻松,要勇敢地走下去,因为这一路上的风景,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宝贵财富!示例文章篇二:《上坡路和下坡路是一条路》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一条路呢?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拿我们爬山来说吧,当我们费劲巴拉地往上爬,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滴答滴答往下流,这就是在上坡路。
每一步都好像有个大力士在后面拽着我们,不让我们前进。
可是,当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哇塞!那风景美得让人窒息!然后,我们开始下山,这时候轻松多啦,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这就是下坡路。
以“上坡路和下坡路”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以“上坡路和下坡路”为话题的作文素材篇一:上坡路,下坡路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他便被那个家庭所宠爱着,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慢慢地他长大了,他开头懂事了,变得懂了很多东西。
最终有一天,他来到了人生的岔路口,他开头要做诞生命的"选择',由于从小便被灌输一种要有抱负、有理想、长大后要能够胜利的思想。
在这一刻,他必需要做出一条通向胜利之路的选择。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坎坷曲折的,上面满是荆棘、杂草,处处是困难险阻,高山,峻岭,失败,挫折,称赞,危机四伏,这是一条上坡路,由下向上望去,顶端是一片实的光明、刺眼的光线;一条则是下坡路,路面光滑如镜,尤为平坦,一滑究竟,到处是乐趣景色迷人,如同仙境一般,而且没有丝毫的苦恼、忧愁,由上向下俯去,终点是更为刺眼的光线,而且五光十色,更为梦幻。
于是,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那一条下坡路,那实在是有太多的诱惑。
可他刚要转身,却遭到了父母严峻的斥责,父母并没有向他说任何道理,或许他这时还根本听不懂,只是要强行克制他,肯定要让他走这条注定布满艰辛的上坡路。
尽管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但在这时,上坡路是他唯一的选择。
父母越是要克制,他就越抵抗,他根本不理睬父母严峻的斥责,他执拗过身子,执意要选择那条布满着奇怪、志趣的下坡路,他试图要挣开父母的束缚。
这时,父母不得不静下心来,开头试着给孩子讲道理,劝导着孩子走上坡路,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他不明白,自己的父母为什么非要让自己走一条满是艰辛、苦痛的路,宁要孩子吃苦,也不让孩子走一条没有忧虑,很快便可胜利的路。
父母知道,选择下坡路意味着什么,可他根本不明白,也不懂。
最终,他忍受不了了,他公然反对道:"我要走怎样的路,做怎样的选择,是我自己的事,与你们无关,不然当时为何要让我做出选择,请你们不要插手!'父母心寒了。
他们找来一条坚固的铁锁,将他捆了起来,一边牵着他,一边用皮鞭抽打着他,逼着他走上坡路,他终究是忍受不了皮鞭之苦,非常不情愿地向前走着。
上坡,下坡行程问题
问题从甲地到乙地,先是上坡路,然后就是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下坡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
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9小时,从乙地返回到甲地共用7.5小时。
求去时上坡路和下坡路分别为多少千米?先画出如右图形:图中A表示甲地,C表示乙地。
从A到B是上坡路,从B到C是下坡路;反过来,从C到B就是上坡路,从B到A是下坡路。
由于从甲地到乙地用9小时,反过来从乙地到甲地用7.5小时,这说明从A到B的距离大于从B到C的距离。
本题的难点在于上下坡不仅速度不同,而且距离不同,因此自然的思路是设法把上下坡的距离变不同为相同。
在从A到B的路程中取一个点D,使得从D到B的距离等于从B到C的距离,这样A到D 的距离就是AB距离比BC距离多出来的部分。
下面我们分析为什么去时比回来时间会多用了:9-7.5=1.5(时)从图中容易看出就是因为去时从A到D是上坡,而回来时从D到A变成了下坡,其它路途所用的总时间是一样的。
现在的问题是AD这段路程中速度由每小时20千米改为35千米,则时间少用1.5小时,由此可以求出什么?如果设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所用时间为单位“1”,那么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所用时间为:由此就可以求出AD之间的距离为:20×3.5=70(千米)或35×2=70(千米)还可以求出从D到C和从C到D所用时间均为:9-3.5=5.5(时)或7.5-2=5.5(时)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将上下坡的距离变为相同的目的了。
如果设从D到上坡所用时间为:所以去时上坡的总路程就是:70+20×3.5=140(千米)下坡总路程是:35×2=70(千米)上面所用方法实质上是通过“截长变短”把上下坡的距离“变不同为相同”,而实现这一目的还可以通过“补”的方法。
将返回的路程补在去时路程的后面,画出右图:这时全程去与回所用的时间都是:9+7.5=16.5(时)而且全程的上坡路程和下坡路程相等,都等于原来上下坡距离之和。
作文人的上下坡路600字
作文人的上下坡路600字
在我的小小世界里,我常常会思考人走的路,就好像有上坡路和
下坡路一样。
有时候我觉得上坡路好难走呀!就像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刚开始
怎么都弄不明白,就像在努力地往上爬一个很陡的坡,每一步都要
使好大的劲。
可能会遇到不会做的题,会在考试中失利,这些就像
路上的石头,会让我们不小心摔跤。
可是呀,当我们坚持爬上去后,就会看到很美丽的风景,那是努力过后的收获。
而下坡路呢,一开始会觉得好轻松呀,就像玩游戏的时候特别顺利,什么都很容易。
但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如果一直这样轻松地走
下去,可能就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
就像不认真学习,成绩就会
下滑。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跑步比赛,一开始我跑得很快,感觉就像在下
坡路一样轻松。
可是到后面我就没力气了,被很多人超过。
那时候
我才明白,不能只想着走下坡路的轻松,也要为上坡路做好准备。
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呀,不能总是想着轻松,也要努力去挑战那
些困难的上坡路。
虽然会累,会辛苦,但最后一定会有很棒的收获。
而且,走上坡路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强大,更勇敢。
当再遇到下
坡路时,我们就知道不能掉以轻心,要保持警惕。
我想,我要勇敢地去走人生的上坡路和下坡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轻易放弃。
我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去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和美好。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上坡,下坡行程问题
问题从甲地到乙地,先是上坡路,然后就是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下坡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
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9小时,从乙地返回到甲地共用小时。
求去时上坡路和下坡路分别为多少千米?之马矢奏春创作先画出如右图形:图中A暗示甲地,C暗示乙地。
从A 到B是上坡路,从B到C是下坡路;反过来,从C到B就是上坡路,从B到A是下坡路。
由于从甲地到乙地用9小时,反过来从乙地到甲地用小时,这说明从A到B的距离大于从B到C的距离。
本题的难点在于上下坡不但速度分歧,而且距离分歧,因此自然的思路是设法把上下坡的距离变分歧为相同。
在从A到B的路程中取一个点D,使得从D到B的距离等于从B到C的距离,这样A到D的距离就是AB距离比BC 距离多出来的部分。
下面我们分析为什么去时比回来时间会多用了:=(时)从图中容易看出就是因为去时从A到D是上坡,而回来时从D到A酿成了下坡,其它路途所用的总时间是一样的。
现在的问题是AD这段路程中速度由每小时20千米改为35千米,则时间少用小时,由此可以求出什么?如果设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所用时间为单位“1”,那么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所用时间为:由此就可以求出AD之间的距离为:20×=70(千米)或 35×2=70(千米)还可以求出从D到C和从C到D所用时间均为:9-=(时)或-2=(时)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将上下坡的距离变成相同的目的了。
如果设从D到上坡所用时间为:所以去时上坡的总路程就是:70+20×3.5=140(千米)下坡总路程是:35×2=70(千米)上面所用方法实质上是通过“截长变短”把上下坡的距离“变分歧为相同”,而实现这一目的还可以通过“补”的方法。
将返回的路程补在去时路程的后面,画出右图:这时全程去与回所用的时间都是:9+=(时)而且全程的上坡路程和下坡路程相等,都等于原来上下坡距离之和。
设为:所以原来上下坡距离之和就是:20×10.5=210(千米)或 35×6=210(千米)下面采取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假设原来从A 到C速度不变,都是每小时35千米,这样9小时所行路程应该为:35×9=180(千米)比实际距离少行了:210-180=30(千米)就是因为从B到C的下坡速度每小时20千米酿成了35千米,因此从B到C的时间为:30÷(35-20)=2(时)从A到B上坡的时间为:9-2=7(时)由此上下坡的距离就不难求出了。
上下山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上下山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哎呀,这上下山的问题可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别着急,我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让你轻松愉快地征服这座“大山”!我们要明确一点,上下山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求最短路径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找到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而且这个路径不能是回头路。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找到这条最短路径呢?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试错法”。
我们可以先随意选择一条路径,然后沿着这条路径一直走下去。
如果这条路径不能带我们到达终点,那么我们就换一条路径试试。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不断地尝试,直到找到那条最短路径为止。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粗暴,但是效率并不高。
因为我们每换一条路径都需要重新计算一遍,而且有些路径可能永远都无法到达终点。
所以,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优化的方法。
其中一种优化的方法就是“分治法”。
所谓分治法,就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这些小问题。
最后再把这些小问题的解合并起来,得到原问题的解。
在上下山问题中,我们可以把整个山脉看作是一个大问题,然后把它分成若干个小山丘。
接下来,我们只需要解决这些小山丘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整个山脉的解决方案了。
除了分治法之外,还有一种优化的方法叫做“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已知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在上下山问题中,我们可以先计算出每个位置到达其他位置的最短距离,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来推导出整个山脉的最短路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重复计算,提高效率。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来保存中间结果。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解决上下山问题的两种方法:试错法和分治法/动态规划法。
那么接下来就要看大家的运气了哦!只要你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相信一定能够找到一条最短路径!。
高线与低线主题作文
高线与低线主题作文
《高线与低线的那些事儿》
哎呀呀,今天来聊聊这个高线和低线的事儿。
就说有一次啊,我和朋友们去爬山。
那座山呢,可真是够有挑战性的。
一开始,我们沿着那条所谓的高线往上爬,想着走快点,赶在太阳下山前爬到山顶。
这高线啊,路可不好走,坡陡得很,有的地方甚至得手脚并用。
那时候我就在想,这高线也太难走了吧!但没办法呀,都选择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我们一路上气喘吁吁,累得不行。
结果呢,有个小伙伴突然说他不行了,太累了。
没办法,我们就只好停下来休息。
这一休息啊,我就环顾四周,发现旁边有条低线的路,看起来平缓多了。
哎呀,当时就有点后悔,早知道一开始就走低线了嘛!这高线可把我们折腾惨了。
后来休息够了,我们还是决定继续沿着高线爬,毕竟都走了这么多了,不能半途而废呀!于是,咬咬牙又继续前进。
一路上汗水跟下雨似的,总算是爬到了山顶。
当站在山顶俯瞰的时候,那感觉还真是不一样,所有的辛苦
都似乎值得了。
这时候我就想啊,虽然高线难走,但坚持下来看到的风景确实更独特呀。
这就是我经历的高线与低线的事儿啦!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嘛,有时候选择了困难的路,过程很辛苦,但最后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而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低线,可能也会错失一些独特的体验呢!不管是高线还是低线,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呀!。
上坡,下坡行程问题之欧阳文创编
问题从甲地到乙地,先是上坡路,然后就是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下坡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
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9小时,从乙地返回到甲地共用7.5小时。
求去时上坡路和下坡路分别为多少千米?先画出如右图形:图中A表示甲地,C表示乙地。
从A到B是上坡路,从B到C是下坡路;反过来,从C 到B就是上坡路,从B到A是下坡路。
由于从甲地到乙地用9小时,反过来从乙地到甲地用7.5小时,这说明从A到B的距离大于从B到C的距离。
本题的难点在于上下坡不仅速度不同,而且距离不同,因此自然的思路是设法把上下坡的距离变不同为相同。
在从A到B的路程中取一个点D,使得从D到B的距离等于从B到C的距离,这样A到D的距离就是AB 距离比BC距离多出来的部分。
下面我们分析为什么去时比回来时间会多用了:9-7.5=1.5(时)从图中容易看出就是因为去时从A到D是上坡,而回来时从D到A变成了下坡,其它路途所用的总时间是一样的。
现在的问题是AD这段路程中速度由每小时20千米改为35千米,则时间少用1.5小时,由此可以求出什么?如果设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所用时间为单位“1”,那么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所用时间为:由此就可以求出AD之间的距离为:20×3.5=70(千米)或 35×2=70(千米)还可以求出从D到C和从C到D所用时间均为:9-3.5=5.5(时)或 7.5-2=5.5(时)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将上下坡的距离变为相同的目的了。
如果设从D到上坡所用时间为:所以去时上坡的总路程就是:70+20×3.5=140(千米)下坡总路程是:35×2=70(千米)上面所用方法实质上是通过“截长变短”把上下坡的距离“变不同为相同”,而实现这一目的还可以通过“补”的方法。
将返回的路程补在去时路程的后面,画出右图:这时全程去与回所用的时间都是:9+7.5=16.5(时)而且全程的上坡路程和下坡路程相等,都等于原来上下坡距离之和。
上山下山的议论文
上山下山的议论文引言上山下山是一个常见的户外活动,吸引了许多人参与。
然而,关于上山下山是否有积极效益的讨论也一直存在。
本文将就上山下山活动的利与弊展开讨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活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上山下山对个人的意义对于个人而言,上山下山活动有着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 锻炼身体上山下山活动需要较大的运动量和体力消耗,对于身体健康和健身有着明显的效果。
行走和攀爬山路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提高心肺功能。
此外,户外活动还可以增加曝晒于阳光下的机会,从而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2. 探索与冒险上山下山活动提供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登山者可以探索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通过攀爬崎岖的山路,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人们能够培养勇气、决心和适应力。
这种冒险的体验还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决策能力和应对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上山下山活动常常是团队活动,多人组队攀登山峰需要紧密的合作和沟通。
通过共同参与攀登和解决问题,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得以加强。
这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加强人际关系,使每个个体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上山下山对社会的意义除了对个人的积极影响外,上山下山活动还对社会有着重要意义:1. 旅游收入上山下山活动的盛行为当地社区带来了旅游收入。
许多地区依靠登山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包括提供旅馆、饮食、导游和交通等服务。
这些当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2. 生态保护上山下山活动也有助于推动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
登山者在亲身体验美丽的自然景观时,更能体会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
他们也会更加重视并支持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促进生态平衡的维护。
3. 传播文化和历史登山路线通常穿越各种地理和文化背景的区域。
通过上山下山活动,参与者有机会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这种传播不仅增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结论综上所述,上山下山活动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坡和下坡 (文章很短,道理很深)
上坡和下坡(文章很短,道理很深)人生之路很多,归根结底只有两条:“上坡路和下坡路”。
走上坡路时,费力,沿途可能会有荆棘阻拦,你会口喘粗气,流汗缺水,腿脚刺破,身体疲惫。
然而,你的视野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广,每前进一步,你都会看到更美的景色。
走平坦路时,舒适,不会感到太多的压力。
然而,你的视角只能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领略不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别样风光。
走下坡路时,容易,下势的推力在后面推搡你,无须把握,省劲舒服,轻松愉快。
但你显得迷迷糊糊,有些飘忽不由自主,视界逐渐狭窄,可观赏的景致越来越少,你的天地无疑也就变得越来越小。
走上坡路要昂首阔步,走下坡路要谨小慎微;低头走人生的上坡路,昂首走人生的下坡路。
低头走路的人只看到大地的厚重,却忽略了高空的高远;抬头走路的人,只看到高空的广阔,却忽略了脚下的艰辛与险峻。
走上坡路的人,会流下欢欣的泪水,一步一滴汗水,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坡路的人,会流下咸涩的泪水,一步一个悔恨,一步一个忏悔。
如果说走上坡路的路标是坚强,那么走下坡路的路标就是软弱;如果说上坡路的路基是崛起,那么下坡路的路基便是沉沦。
上坡路与下坡路的区别并不是“坡度”的大小或高低,它们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你意志的坚定与否。
一个正在走上坡路的人,如果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收到几束鲜花和几句赞誉就骄纵得不可一世,那它可能就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甚至会走下坡路;如果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人,某一日忽然发现自己的误区,那它可能会幡然醒悟,并咬紧牙关走出灵魂的“百慕大三角”,从而走上那条虽艰险但却有着光明前途的上坡路。
人生路上,道路越平,环境越顺,业绩越丰,越要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不骄不躁。
否则,“倾覆”、“沉沦”等灭顶之灾就会降临。
人生是不可能永远雄居山顶的,有上山就有下山,有高升就有退让,有上坡就有下坡。
爬坡时,要有下坡时的心情;下坡时要有上坡时的心愿,人的心就平静了、敞亮了。
乘车有起点,有终点,有上坡,有下坡,有时是在宽阔顺畅的路上飞扬,有时是在坎坷寂寞的路上跋涉,有时是在幸福欢笑的路上欢歌,有时是在忧伤狭窄的路上奔波……只要是行走在路上,只要是用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你就是最美丽的。
数学小论文——眼见不一定为实
厦门怪坡
厦门文曾路通往半岭宫的路上,有个“怪坡”,“怪坡”长约50米,宽约10米。
这个怪坡怪就怪在东西会从坡底滚到坡顶,无论如何试,都是这样的。
后来,市公路局测量人员来到了文曾路“怪坡”现场,对“怪坡”进行测量。
测量人员每隔5米一测,共测量70米。
结果证实所谓的“坡底”实际比“坡顶”高1.395米,坡度为2%。
测量人员得出的结论是:“怪坡”其实是人们因周边参照物的原因而造成的一种视觉上的错误。
公路局有关专家分析说,文曾路“怪坡”地处路口附近,从这里看上边坡较高,而下边坡较低,两相结合看上去这条路就成了上坡路。
科学的测量数据证明,“怪坡”其实不怪,是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图片
厦门怪坡
[1]
来解释怪坡的现象。
黑线表示水平线,蓝色矩形为交叉的两条公路,相对水平面较高的路线为怪坡。
从右图看,对于斜率非常大的大公路,人与公路面的角度应小于或者等于90°,则人与怪坡的角度则为更小的锐角,人会下意识理解自己所站立的平面为水平面,进而断定怪坡面应该为上行面。
但实际上由于怪坡面相对于大公路而言只是斜度较小的下行面,如左图所示。
进而可以得出,怪坡只是缘于参照物引起的错觉,怪坡其实并不怪。
陈贵鑫浅谈小学数学滑坡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滑坡的原因与对策【论文提要】新教材实施十多年,小学各年级数学科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总是高年级的平均分不如低年级的。
但然,客观讲,数学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家庭的因素,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本人认为更多的是学校教师的缘故。
预防数学滑坡的对策:1、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备课是关键;2、兴趣的培养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强心剂;3、强化学生的散发思维训练是深化;4、重视课前五分钟的基本计算题的练习与批改是基础;5加强有针对性的课外辅导——培优转差,是补充。
【关键词】:能力探索规律独立思考散发思维新教材实施十多年,特别是近几年,小学各年级数学科的成绩给人总的感觉是: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总是高年级的平均分不如低年级的。
当然,客观讲,学生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家庭的因素,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本人认为更多的是学校教师的缘故。
如果从学生考试的卷面来分析,偏题、怪题,不合新课标要求的题目少之又少;随着年级地提升,转而出现考测学生的观察、计算、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探索找规律等各种能力的题目多了,学生得分率越来越低。
简单地说,学生的计算、观察、阅读、分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各种能力得不到均衡的发展,学习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成绩必然会不断下滑。
这就是我们数学教学面临的现状。
要想防止学生数学成绩的下滑,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主渠道在教师的课堂教学。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本人结合多年从事数学科的教学,主要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1、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备课是关键。
小学数学课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各册教材,内容丰富,图文结合,较为直观,贴近生活;各册之间又紧密联系,形成系统,但对应练习又“偏少”。
有少数教师在没有认真备课的情况下,多媒体平台及课件不会用或不用,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例题简单教授完,做完对应练习题,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上下坡路问题的思考
摘要: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能像在数学课本中那样,一段路有一直向上的上坡,和一直向下的下坡,在现实中,一段路总会由几段上下坡组成的,而在课本中没有求解连续的上下坡的问题,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这种问题。
本文是解决一段路中不断上下坡的问题,只需解决一段路的问题,更长或更短的路,便可推断出来了。
关键词:分析和推理,问题的相似性,整体化
正文:
一、问题重述
在各种运送物资的情况中,总要涉及上下坡路的问题,如2008年汶川地震运送物资时,因四川是山区,上下坡路更多,求出正确的运送时间更为重要。
二、问题分析
如图所示,山区道路上下起伏,不可能求得每一段的上下坡速度和时间,故此问题看来难以解决。
A B
如图所示,若将山区的上坡路看为一个整体,下坡路看为一个整体,
此问题便得到了简化。
B
A
三、实际问题探讨
例 A 、B 两地路程为48km ,两地间的道路上下坡间而有之。
骑自行车从A 地到B 地需4h12min ,而从B 地到A 地可少用24min ,已知自行车下坡比上坡平均每小时多行5km ,那么自行车的上坡和下坡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模型1
正如上面所讨论的像这样的问题,由于不清楚具体的情况使得思维受阻,问题难以解决。
模型2 :将上坡路、下坡路拼接在一起,如图所示
设从A 到B 上坡路长为y km , 则下坡路为(48-y )km ,由此可见,只要建立方程组模型。
设上坡速度为x km/h ,则下坡速度为(x+5)km/h ,
由题意 ⎪⎪⎩⎪⎪⎨⎧-=++-=+-+52514548514548x y x y x y x y
这就是我们所要的数学模型, 解之,得x=10,从而x+5=15。
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模型3 :由于当自行车从A 到B ,再从B 到A 时,上下坡的总和都是48km ,而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恰好是8h ,因而在上坡速度为x km/h 的条件下,可建方程模型
A B
y km A (48-y )km B
85
4848=++x x 显然这个模型比前一个更简洁、合理,这合理来自对问题的更深刻的理解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所建的数学模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必须要把所求的解反馈到原问题中去检验,否则可能会出问题。
如设下坡速度为x km/h ,建立的是如下方程模型 85
4848=-+x x 此时求得x 1=15,x 2=2。
由于所求得的两个解都为正且满足方
程,容易忽视是否有实际意义。
事实上,x 2=2不符合实际情况。
四、结论与评价
结论:对于此类问题,只需整体化考虑便能得出符合的问题,对于解决山路问题提供了基础的思路。
评价:此方案并不完美,对于山坡倾斜角不同的连续山路,此解只是估计值,并且误差可能会很大,那时就应分别解决不同倾斜角的上下坡路问题,然后再整体处理,这样问题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