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2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合集下载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派别
代表
朝代
哲学观
认识论
二程(程颐、程颢)
北宋
程朱理学
朱熹(集大成者)
南宋
理是万物的本原 强调“存天理, 灭人欲” 主张三纲五常
格物致知
陆九渊 陆王 心学 王阳明
南宋
心是万物的本原
反省内心就 可得到天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明朝
心外无物
1.地位: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北宋,理学并未取得统 治地位,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 走向仕途的敲门砖,成为弥漫整个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深远。 2.评价理学 (1)积极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如重视主观意 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 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片面强调重义轻利,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三纲五常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 成了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 3.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 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1.北宋的程颢、程颐的理学思想
(1)本原: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核心)
(2)把天理与儒家伦理直接联系,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3)认识论:格物致知。即通过外在的不断实践学习,明白 事理。 2.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存天理,灭人欲”。
1.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 2.认识论(获得天理的途径)
考法1 “百家争鸣”
分考点2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考法2 儒家思想 考法3 道家思想 考法4 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 考法5 墨家思想——墨子(战国)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33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分考点1 “蒸汽时代” 考法1 “蒸汽时代”(重点考查发明及意义) 分考点2 “电气时代” 考法2 电的应用及影响
1.背景
(1)17世纪末,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 清了障碍。
(2)18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建立 牛顿 17世纪晚期 英国 ①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物质基础) 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 ②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放了人们的思想。 (思想) ③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 ③科学家们勇于探索(科学家) 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 奠定基础 ① 标志: 1687 年《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出版。 ①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②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 ②自制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③创立科学研究方法:实验 ③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 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 ① 奠定近代物理学和天文 学基础,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 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②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 始。 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 ③牛顿的力学和热学引发 端,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 入“蒸汽时代”。 ④用数学方法精确描绘宇宙运 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运动和 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
考法3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1.拉马克的早期进化论思想(19世纪初,法国) (1)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 (2) 肯定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 传”两个原则。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形成的背景(英国) (1)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 科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学知识的积累。细胞学说和早期 生物进化的思想为进化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5)自身实践:达尔文的科学探索。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9 现代科学技术与
1.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内容:它包括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认为时间、空间、运动、 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3.意义 (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 对时空观,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 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 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3)打破了绝对化的思维模式,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1.提出: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2.发展: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玻尔提出了有关
原子的量子理论。
3.意义 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推动了量子力
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1.物理学: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
考点58 现代科学技术 考点59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58 现代科学技术
分考点1 相对论 考法1 相对论 分考点2 量子理论 考法2 量子理论 考法3 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意义 分考点3 现代信息技术 考法4 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 考法5 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考法6 航天技术的成就及意义 考法7 综合考查中西方科技
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
专题19 现代科学技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本专题主要包括近现代科技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两大 部分的内容。 1.近现代科技的发展:(1)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引发 了物理学领域的革命,并对其他相关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 (2) 二战结束前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 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发展进程。 2.19世纪以来的文化在文学、音乐、美术、影视等领域 流派众多,异彩纷呈,成就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 新航路的开辟、殖
近(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或整 体史观)
社会史观
考点23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分考点1 “海上马车夫”的荷兰(17世纪的世界主角)
考法1 荷兰崛起的条件(原因)
考法2 荷兰的殖民扩张 分考点2 “日不落帝国”的英国(18世纪后期) 考法3 大国崛起之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的因素(崛起条件) 考法4 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考法5 三角贸易 考法6 殖民掠夺与扩张的影响
考点22 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23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考点24 工业革命
考点22
分考点1 东方的诱惑
新航路的开辟
考法1 连接欧亚的传统商路——古代丝绸之路 考法2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必要性)与条件(可能性)
分考点2 新航路开辟过程(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
考法3 新航路开辟过程 分考点3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考法4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考法5 以多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评价)
1.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 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趋强烈,《马可· 波罗行纪》 更激起了“寻金热”。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商路,商路
不畅(直接原因)。 (4)宗教需要: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5)思想根源: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提倡冒险精神。
2.条件(可能性) (1)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利用国家力量积极 支持海外探险活动;航海家们的冒险精神。 (2)客观条件:;中国罗盘针的传入;地理知识的积累和地圆学说的流行
等。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
3.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1)两国都濒临大西洋西岸,地理位置优越。 (2)中国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广泛应用,葡、西的航海知识和技术比较发达, 聚集许多具有冒险精神的航海家。 (3)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和君主的大力支持,提供远航的必需装备。 (4)教会鼓励传播天主教。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
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1)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 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 展。 (3)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没有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
奠定了思想基础。 4 .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
实践基础。
阶段 萌芽
时间 大革命时期
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 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
解决问题 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 命的对象、 动力、 领导者及同 盟军的问题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想,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 路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 途径和具体方针。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
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
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 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主要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注重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从古代、 近代和现代的民生主义问题进行考查。
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
专题2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成果,主要包 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名师课件
1.成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私田增多,小农经济形成。 2.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地位: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4.影响(评价) (1)积极: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推动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 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封建社会形成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
政策:“工商食官” (官府控制)
货币:战国各国货币 政策:商鞅变法首倡重 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修驰道 货币:秦半两钱、汉五铢钱
政策:重农抑商
对外贸易:海、陆丝绸之路
―→
隋唐
―→
宋朝(唐到宋的变化)
―→元朝
―→
明清
大运河与元大都 外贸:泉州;设市舶司 马可·波罗
1.外贸城市 元朝时,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明清,由于实行“海禁”政策, 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地,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 一经营对外贸易。 2.丝绸之路: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 易逐渐发展起来。 3.发展表现: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 舶司。两宋时,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特点:(1)以朝贡贸易为主要形式。(2)先陆路后海 路。(联系经济重心南移)(3)友好交流为主。(4)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原始农业 商周时期农业
封建社会农业
春秋战国: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耒耜和石锄、 石犁等石器 石犁
铁农具和牛 耕出现并推
西汉:耦犁、隋唐:曲辕 犁壁、耧车 犁(完善)
广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课件
2.影响 (1)积极:以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破除士大夫阶级对官场的 垄断,有利于出身卑微的有才之士进入政府,扩大官吏来 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2)消极: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多不出儒学经义的范
围,特别是明清的八股取士,不利于选拔具有创新意识的
人才,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ACK
3.分封制瓦解 (1)瓦解原因 ①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诸侯国强大、王室衰 微。 (2)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 之间混战不已,甚至与周王交战。如田氏代齐、周郑 交质、楚王问鼎、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反映出 分封制的破坏和礼崩乐坏。
比较项 盛行时间 权力 依据 影响 性质 目的 认识
不同
相同
郡县制 分封制 行省制 西周 秦至元 元朝至今 授民授土,权 力世袭,分封 郡县的官员无封地,只有俸禄,权力不可世 的诸侯国有很 袭,是职业官僚,由皇帝任命,听命于中央 大独立性 地域 血缘 直接有效管理,巩固中央集权 易形成割据 都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①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 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②由郡县制到 行省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发展
1.过程 (1)隋文帝废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 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 (3)唐朝继承并加以完善:唐太宗时期,科举以进士、明经 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4)宋代后期科举不考诗赋改考策论。 (5)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成为科举的主要形式。 (6)1905年,科举制废除。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
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3 .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了人们
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
1 . 特点: “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
“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
2 .影响:生产关系超越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探索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1.“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实质是 对“文革”的全面纠正;国民经济出现回升状态。 4.经验教训:(1)要充分认识国情与国内主要矛盾(中共八大)。(2)国民经济 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大跃进”)。(3)要正确处理主观
考法2 “一五”计划的特点
考法3 “一五”计划的成就 分考点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考法4 三大改造的内容
考法5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内容:在相当长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中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的探索有:中共“八 大”(1956),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八字方针”) ,周恩来的调
整(1971) ,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1975)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
等。失误(“左”倾错误)有:1958年“三面红旗”(八大二次会议的
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
1 . 特点: “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
“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
2 .影响:生产关系超越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探索中的一次重大失误。
1960 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1.“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实质是 对“文革”的全面纠正;国民经济出现回升状态。 4.经验教训:(1)要充分认识国情与国内主要矛盾(中共八大)。(2)国民经济 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大跃进”)。(3)要正确处理主观
考法2 “一五”计划的特点
考法3 “一五”计划的成就 分考点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考法4 三大改造的内容
考法5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内容:在相当长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中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的探索有:中共“八 大”(1956),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八字方针”) ,周恩来的调
整(1971) ,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1975)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
等。失误(“左”倾错误)有:1958年“三面红旗”(八大二次会议的
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
5.王安石的理财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 (1)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商人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 (2)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 (3)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 (4)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 (5)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 6.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 (1)考试内容:①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经 义。②联系实际:参加经义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 能力。 (2)遵循原则:择优录取。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部分 选修部分
专题2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本专题叙述中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九个不同类型的改 革:奴隶社会改革(梭伦改革)、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 鞅变法)、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封 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 阿里改 革)、宗教改革、资本主义性质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 新、戊戌变法)。 学习每个改革必须把握基本史实、经验教训及其对当今 改革的借鉴意义;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 育等角度联系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相关内容;注重 对不同改革的比较;从宏观上把握改革对国家发展、民 族复兴、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意义。
1.条件 (1)政治: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 存的民族意识觉醒。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5)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建立。 (6)重要条件:光绪帝的支持;康、梁的个人努力。 (7)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是当时的潮流。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2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试题主要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形势的
变化,分析不同时期实行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直没有改 变,但不同时期的具体政策不断变化调整。
本考法命题范围很广,选择题与主观材料题都很多见。命题者往往从以下 角度考查: 1.古代中国外交:外交政策与特点是朝贡外交;从汉唐到明清的外交演 变趋势是从开放到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2.近代外交 :总体认识是弱国无外交与屈辱外交。重点考查近代中国由 “天朝上国”的保守自大观念到重新认识西方;列强侵略促使中国由封建外 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太平天国的外交观是主张中外正常交往,但反对侵略; 孙中山为换取列强支持,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后来,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南京国民政府在 抗战时期发起收回利权运动等。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三个阶段的不断变化与调整。(参见综合考法 1)
2.调整表现
外交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实行无敌国外交和不结盟政策,开展多边外交,
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
大贡献。
2001 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的 经贸往来作出重大贡献。
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 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 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 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 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只
有塞尔维亚和比利时从事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性质)
3.影响 (1)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催生了新世界: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
四个帝国,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 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4.主观: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5.客观:英法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战
争的爆发;由于没有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
能联合成一个整体。
1.重大战役
(1)二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2)不列颠之战。
(3)进一步扩大: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和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珍珠港 事件)。 (4)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战役。 (5)诺曼底登陆: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霸王行动”)
3.开罗会议:1943年11月,英、美、中签署了《开罗宣言》,宣示了 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明确规定,日本所 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对中国的意义:开罗会议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 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开罗宣言》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提高了中国 在国际社会的威望;《开罗宣言》是确认台湾属于中国领土的第一份国 际性文件,它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置台湾问题 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4.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等。 5.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对战后世界的安排。 6.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重申 《开罗宣言》确定的原则,即日本必须归还窃取的中国东北、台湾等领 土,不许破坏二战胜利果实)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6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
强。
1 .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的社会危机,各国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法西斯
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2 .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 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同
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2)“滞胀”阶段(20世纪70年代) 原因:1973年,中东石油提价,引发经济危机,导致“滞胀”出现。 特点: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相互交织。 调整:发展“混合经济”。( 适当减少国家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 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3)复苏(20世纪80年代) 里根政府调整:通过减少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抑制通货膨胀;大规模 减税、加大国防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等来抑制生产停滞。 结果:出现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四高) (4)繁荣(20世纪90年代) 原因:克林顿改革,实行“新经济”。 (5)衰退(21世纪初) 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考点49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考点50
考点51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49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考法1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考法2 经济危机的表现及特点 考法3 经济危机的影响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
组成部分。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含义: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 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实质: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实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从根本上说是对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 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2.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全球
的战略。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 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美国更积极 地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
美国 苏联 1947 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是 1947 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 政治方面 “冷战”开始的标志 局 经济方面 1947 年提出“马歇尔计划” 1949 年成立经互会 1955 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 军事方面 1949 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 .消极影响:美苏“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形成全球 “冷战”和局部热战。 (1)“冷战”事件:德国分裂 (1949年) ;朝鲜分裂 (1948年) ;古巴 导弹危机(1962年)。 (2) 局 部 “ 热 战 ” 表 现 : 朝 鲜 战 争 (1950—1953 年 ) ; 越 南 战 争 (1961—1973年)。 2.积极影响:两极格局下,美苏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有利于世界整体发展和世界和平与 安全;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第三世界崛起。
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之间关系密切,高考题要求 认识多极化趋势背后的经济原因,理解国际格局的演变是综合国力发展不 平衡的结果。主要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考查,在复习中要注重关注国际局 势的发展。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5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课件
基本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法 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渗透着“自然法”思想。
罗马法中许多原则和制度,也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如公民在司 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不告不理”、 一审终审原则等,权利主体中的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 制度、律师制度等。 体现自然法和私法的精神。自然法指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 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 人是生而平等的, 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 ——法律的一切规 定都必须以此为最高原则。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梭伦改革 → 克利斯提尼改革 → 伯利克里改革 (前 594 年,奠基) (前 6 世纪末,确立) (前 5 世纪,顶峰)
1.时间:公元前594年。
2.背景
(1)政治上: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许多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2)经济上:雅典工商业发展,形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3)外部环境:与临近城邦相比,经济发展迟缓,面临外邦威胁,
4.思想:海洋文明和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易形成集体、平等、相对独
立和自由的意识。 5.社会:希腊从东方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为开创希腊文明奠定了基础。 6.个人:希腊思想家、政治家的鼓动和改革。 小国寡民导致直接民主;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往往忽视人的品德和能力, 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易损害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苏格拉底之死。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措施 (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2)改革公民大会。 (3)改革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构成和权限。 (4)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 (5)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 (6)制定“公职津贴”制度。 (7)鼓励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3.影响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
中国战败;俄美 英法《天津条 约》 ;英法《北京 中国战败;签订 中国战败;签订 条约》 ; 与俄国签 中日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订一系列条约, 共割中国 150 多 万平方千米土地 加深了 大大加深了 完全沦为
影响(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开始沦为
2.中国近代史分期
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目标、革命前途等角度分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 ( 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资本输出、瓜分殖民地) 根本原因:甲午 中日战争后,民 族危机加深,中 国人民反帝斗争 高涨。 直接原因:为了 镇压义和团运 动,保护列强在 华利益
背景 (原因)
根本原因:为了 进一步打开中国 市场、掠夺原料
根本原因:日本 制定的侵略扩张 的大陆政策(明 治维新后资本主 义发展的需要)。 直接原因(借口): 朝鲜爆发东学党 起义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保护他们的在华利益。根本原因:中华民族与列
强之间的民族矛盾激化。
战争过程可结合课本中或中国历史地图册的相关战争的 地图路线了解。把历史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特别要注 意重要地点的位置。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结果都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攫取更多的权益,中国的
《马关条约》 (1895)
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引发俄德法三 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②赔款:二亿两白银。③开放四口:沙 市、重庆、苏州、杭州。(内地、内河)④资本输出: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 投资设厂,产品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①赔款:赔偿各国白银共 4.5 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②使馆界:北 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驻兵: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的战略要地。④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 帝性质的组织。(列强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⑤改总 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控制中国外交、内政)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7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课件
3.意义
(1)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 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
(2)成为法国1791年宪法的前言,表明资产阶级用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
权力取代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 文件。 (3)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特别是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 (4)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革命产生了 不同程度的影响。
1.《拿破仑法典》:法典明确肯定资本主义私有制度,规定动产或 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受到法律严格保护,并以具体的条文排除封建法规。 法典以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为依据,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成 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恩格斯说,这部法典“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 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 级社会的法典”。 2.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具有多重性:早期具有反侵略与正义性,后来 具有侵略性,最后演变为争霸性。
1.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及产生与运行机制、英国责任内阁 制与中国明朝内阁制的不同等参考近代史部分。 2.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特点
(1) 连续性:英国议会起源于 13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议会权力
逐渐扩大。《权利法案》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后经过19世纪
的议会改革,才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
(2) 渐进性:英国的代议制度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的,
洛克 (英国)
作为分权与制衡理论的创始人,其分 社会契约论;主张君主立宪制, 权理论经孟德斯鸠改造,发展成三权 提出分权理论 分立理论, 对 18 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 大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 只有分权才能使权力相互制约 与平衡,防止专制,保障自由 其“三权分立”理论为民主政治的实 践(美国 1787 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民主思想在反封建专制制度和君权 神授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不仅成 为《人权宣言》“自由、平等、博爱” 的基本精神,也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 了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提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正式提出“双 百”方针。 2.含义:“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 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原因 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 遭遇曲折 革”冲击 “双百”方针重新确立;文艺工 文艺春天 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推动
力增强(物质基础);科研人员的努力钻研和奉献精神(人才)。
1.国防科技 (1)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 导弹试验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
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5年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拥有了
导弹、原子弹“两弹”相结合的战略核导弹,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 进国家行列。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文革”时期:“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影响: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人才缺乏;整个国民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 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3.新时期 (1)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1977年),倡导尊师重教。 (2)1986年制定《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
第三部分 现代史部分
专题2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在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考点77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考点78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激烈,流派多 且阶级阵线鲜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 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
近几年高考中对科技内容的考查呈弱化趋势,但作为热点内容之一,备 考时有必要把有关科技方面的考点考法梳理清楚。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角 度考查: 1.古今科技发展史实。 2.古今科技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联系历史背景分析原因。 3.中西科技的不同特点的比较。 4.科技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
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经验教训
(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2)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3)教育要
优先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5)结 合国情发展教育。(6)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2.教育方针的变化
(1)近代:封建儒家教育为主,学习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
侵略,实行奴化教育。 (2)新中国成立以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
民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7 年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新时期: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 教兴国”战略。
1.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科学技术日益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
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3.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5.推动当Leabharlann 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考点78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考法1 “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含义 考法2 “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 考法3 “双百”方针提出的意义
扫除青壮年文盲。2006年,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3)1989年启动“希望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4)高等教育: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5)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力度。
1.发展原因 (1)新中国成立和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指导。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对各种人才需要的推动。
(2)“两弹元勋”——邓稼先(安徽怀宁人)。
(3)意义:增强了中国国防力量,为经济建设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提高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和平利用核技术。
2.航天科技:从1999年起,“神舟”飞船四次无人飞行试验成功;2003 年以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杨利伟)、六 号、七号等飞船相继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3.生物技术 (1)成就: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成功;1973年,袁 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 “超级杂交稻”;1999年我国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2)意义: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对解决全球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作出 了重大贡献;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贡献。 (3)计算机技术:1983年成功研制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 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80年代以 来,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多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 响。
考点79
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77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考法1 新中国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 考法2 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表现 考法3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前提);党和政府的高度重 视和正确决策(保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技术);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和推动(动力);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
考点79 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法1
古今中国教育的社会性质与教育方针的变化
考法2 现代中国的教育措施与成就
考法3 教育发展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1.教育的社会性质
(1)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维护专制统治的封建教育。
(2)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
(3)新中国:社会主义的人民教育。教育对象:向广大工农开门。
阶段
表现 呈现“百花凋零”局面,自然和 社会科学研究中断 文艺流派争奇斗艳;学术科技全 面繁荣;开展“三下乡”活动
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 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 作自由。 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 化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