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雨琦公开课2020.5.11
高中语文 必修3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
对王昭君的评价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青冢”墓碑碑文: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领会诗歌情感主旨 2、赏析诗句,把握王昭君形象特征 3、总结归纳咏史怀古诗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那鸟儿一定在安慰我,望着薄暮 中的宫殿,我竟发现它有些衰败,有些龌龊。我清楚地 记得,在宫中,我的每一夜都独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过, 每一日都在猜忌与妒忌中度过,锦衣玉食,丝竹管弦之 后,我面对的是毛延寿们的贪婪和盘剥,姐妹们孤独的 泪水。我曾希望皇帝可以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 寿弯腰低头!
古道那头的宫城,离我越来越远,我,还能回来吗?
▪
马蹄声声,我心悠悠。回首望去,我第一次发现那夕阳
下的宫殿竟那么美,可是现在,我已不属于那座宫殿,那里
的一切快乐与幸福也不再属于我了。那里的一殿一宇都那么
的宏伟,那里的一花一木都那么的妩媚,那里的一歌一曲都
那么的悦耳……我曾和姐妹们乘着一叶扁舟在太液池如镜的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pípá
lún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音读
要求:读整齐、读准字音, 争取读出情感
意读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进行, 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诗歌内容
诗歌大意: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 门山,这里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还在。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 方沙漠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画 工曾经辨识过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 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 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中,还分明
咏怀古迹 其三 公开课1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在这首诗当中,你读 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
昏庸糊涂的怨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 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 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 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 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 琶声!
拓展阅读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 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写的是昭君村的地点和那里的景色。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 势,又有变幻之姿。
杜甫
《咏怀古迹》是 一组结构严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 首,每首各咏一 古迹,依次是庾 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 主庙、武侯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 诗人的身世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全诗的感情基调——感伤、叹惋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再见!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公开课使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
昏庸糊涂的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
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君的 悲剧是 由毛延 寿造成 的吗?
• 【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 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 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 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 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 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 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 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 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 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借古
诗 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4)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 才不遇。
(5)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 •
•
达这 (分种态 析技巧度运用 )什么
方 法 表
态事为
度 ( 体 悟 感 情 )
? 诗 人 在 诗 中 表 现 出 什 么
什 么 要 写 这 个 古 人 这 段 往
的所
(描 鉴
弄写 清的 史古 实人 )、
往
赏 咏 史 诗 三
事步
是骤
怎
样
沉郁顿挫
•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 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 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 或任情奔放。
• 诵读指导: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抑郁 又带有悲伤幽怨的,所以诵读时应语气舒 缓,节奏略有变化。
总结: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 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 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 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 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 己志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精品课件PPT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课外扩展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 “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 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 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 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 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
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 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
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 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 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 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 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 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明妃曲
王安石
课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外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谢谢观看!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七点 五十九分。
诗文解析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优秀课件
昭君的情感 有倾国倾城之容貌, 却不为汉家君王所识而 不得不远嫁他国。 远嫁异域而终身不得 回乡,强烈的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什么〔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情感?〔比照体悟感情〕 这种情感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的?〔分析技巧〕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讨 论: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 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 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 这种看法吗?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8~58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咏怀古迹》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昭君
远嫁
远离
诗人
才华横溢,不被重用
无辜遭贬 ,远离长安
独留青冢,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滞留夔州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借古迹 抒己怀
1.抒怀才不遇之的怨愤之情 2.抒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不同意。 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 水,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 yù :养育〕,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 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诗中有一个词语集中表达了王昭君 的情感,也是这首诗的诗眼,请找出 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 • 杜 甫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优秀课件
写尽昭君一生的悲剧
生 离 汉 宫
一
独
死 葬
去 对比 留
异
生前的寥落 死后的孤寂
域
不
紫台
幸 、
富丽繁华
孤 苦
写出塞之景
连
对比 青冢
(悲) 荒凉冷落
向 写思汉之心
孤 寂 、 冷 落
朔漠
黄昏
空旷凄清的画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 如何理解?颈联和颔联有何联系?
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 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 漓尽致。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 自悲也”
小结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 处境和昭君相似,此诗借昭君 遗恨绝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 遇、报复不得施展的怅惘。
诗中只写昭君怨恨,并无 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 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诗人入长安,羁留十
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 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又因上 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 司功。他远离故乡,“飘泊西南天地间”;政治 上又郁郁不得志。
本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也就是公 元766年,与《秋兴八首》写于同一年, 这一时期正是作者漂泊西南的第七年。
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五年西入长安,羁留十 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 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 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 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 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 《咏怀古迹》。
讨论: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 目的何在?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注释:群山万壑(hè)赴荆(jīng)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shuò)漠,独留青冢(zhǒng)向黄昏。
去:离开。
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连:通,到。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省识:旧识。
省:曾经。
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lún)。
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咏怀古迹(其三) 优秀课件(公开课)
昭君怨恨什么?
⒈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 归,思念故乡的幽怨。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月夜魂 )
⒉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 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 价,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 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 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 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
•传说“昭君出塞”时行于大漠途中,悲怀于自 身命运和远离家乡,因而在马上百无聊赖, 弹《出塞曲》,而天边飞过的大雁,听到曲 调的幽怨和感伤,肝肠寸断,纷纷掉落在地。 “沉鱼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昭君青冢
• 昭君到匈奴后,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匈奴和汉 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据《后汉 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 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 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 匈奴王的儿子,直至公元前19年,33岁的绝代佳人 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 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没有写 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 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强调了山川灵秀之所聚,才 有绝代佳人之所出,衬托了昭君的美好形象。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 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 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咏怀古迹_其三_公开课
再见!
一个“空”字,将诗人的叹惋、 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 尽致。
对故土深沉的爱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为什么怨恨?
怨恨时间之长 美不得宠 生离汉宫 思念故国 怨恨之强烈
诗人咏叹王昭 君其人其事,寄寓 了自身怎样的情感?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左拾遗。作者因忧国惜才上疏救宰相房琯 触怒唐肃宗而首 诗就作于他漂泊西南的夔州时期,是杜甫经 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讨论:明代的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 么雄伟的起句,只能用在生长英雄的 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 的,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1.咏江山之奇伟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 是一个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生 离 汉 宫
不 幸 、 孤 苦
一去
独留
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
紫台 青冢 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对 比
死 葬 异 域
孤 寂 、 冷 落
连
向
对 比
朔漠
无边无际的大漠;
黄昏
一般指时间,而这里主要指空间,和 “朔漠”相对,即笼罩四野的昏黄的天幕。
讨论:将昭君出塞和亲前后的身份进 行对比,你怎样看待她的不幸和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典故,指出昭君悲剧的根源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
“ 闭 月 ” 貂 婵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杜甫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 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是庾 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都 是借古迹古人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 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 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这位历史人物是:__D____
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王昭君
问题探究: 昭君嫁给匈奴
单于,即贵为“阏氏(相当于汉 朝皇后)”, 她有何“怨恨” 呢? (15分)
咏史怀古诗往往采用借古讽 今或借古喻今的手法,这首诗表 面上写昭君的不幸和怨恨,作者
自己有没有不幸和怨恨呢? (15分)
“悲昭君以自悲也。”
B、闭月羞花 D、秭归香溪
6、你觉得诗中哪一句揭示 了昭君不幸的原因?(10分)
•
题解及背景介绍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 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 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 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 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 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 业无成的感慨。
4、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 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 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那般小人之 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 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 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的力气都不肯 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 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顾问的解说词
•
诗圣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中分别吟咏了
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五位历史人
物,对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
切的同情,实际上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借古喻今,怀古伤己,表达自己怀才不遇、颠沛
流离的身世之叹。这一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
意境深远。尤其是咏王昭君和诸葛亮的两首诗最为
著名。
•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首诗 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 的诗眼。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诗的中 心。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的诗眼是“愁 ”。
• 二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诗眼往往运用 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著一字一词则 境界全出,最能体现诗人炼字炼意的精湛 技艺。“寺多红叶烧人眼”与“红杏枝头 春意闹”之“烧”之“闹”即是。
诗歌赏析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 始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 面?目的何在?
(明显不是)(写景)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 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 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 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这样写目的是引出歌咏的对象——王昭君。
再见!
6、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造成的,她 对元帝持何态度?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 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 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 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 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 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 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 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 潮。
咏 怀 古 迹 五 首 ( 其 三 )
学习目标
1、情感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3、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把握主旨;
培养健康的历史观、价值观。
中华好诗词大赛
看图猜诗句,请举手抢答(10分)
孤丛 舟菊 一两 系开 故他 园日 心泪 。,
2、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离 蜀返乡,在滞留夔州时,写下《咏怀 古迹五首》组诗,吟咏的五位历史人 物分别是文学家庾信和宋玉、蜀主刘 备,另外两位是:王__昭__君__ 、_诸__葛__亮_ (10分)
•
而杜甫,有人说他最好的诗歌基本
上是在漂泊西南尤其是困居夔州期间所
写。他在夔州写了400多首诗歌,他的诗
艺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咏怀古迹 其三》就被誉为“咏昭君之
绝唱”,《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
一”。杜甫个人的苦难换来了唐代诗坛
的繁荣,换来了中国文学的丰盛。以杜
甫“大庇天下”之胸怀,若泉下有知必
3、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 ,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 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 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是多么的悬殊!“连 ”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 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诗解意》)。 “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 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 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
7、《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 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 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 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 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 (《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 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 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 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 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顾问的解说词
• 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B项“闭月羞花”是 赞美貂蝉和杨贵妃的,和昭君无关。赞美昭君的 是落雁,赞美西施的是沉鱼。
• C项见课本38面注解第27,“怨思之歌”传说是 昭君所作,感叹她在汉宫受到的冷遇。
• D项是昭君家乡湖北秭归的特产。传说每到月明 之夜,在香溪岸边可以听到昭君想家时魂魄归来 的环珮之音,杜甫诗中说“环珮空归夜月魂”可 能就来源于此。
【其五】
•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3、 大诗人杜甫现实 主义诗歌的主体风格
是 ___C___(10分)
A、豪迈奔放 B、清新俊逸 C、沉郁顿挫 D、萧散自然
4、右图为一墓碑,文曰: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5、“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 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 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 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沦落到 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字, 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这两句与上两句相呼应,交叉衔接。正因为元帝 “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 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 向黄昏”的凄凉。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
今天,我们重新打开你的诗史,沐浴你的诗风,感佩 你的诗品,因为你曾说要“大庇天下”,因为你曾说“受 冻死亦足”。孤独而寂寞的灵魂啊,无论你漂泊向哪里, 无论你漂泊到何时,我要说,无私和伟大都已经悄悄跟定 了你……
作业
搜集《咏怀古迹五首》其 余的四首,自学并在日记本上 记下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
咏怀古迹五首
•
杜甫
•
昭君:风华绝代遭冷落, 远嫁匈奴幽恨生。 借
• 怨恨
古 喻
今
•
杜甫: 旷世奇才难为用, 西南落魄苦飘零。 (
悲
昭
君
以
自
悲
也
)
中华好诗词大赛 看图片猜诗句,举手抢答(10分):
枯连 松峰 倒去 挂天 倚不 绝盈 壁尺 。,
4、以下各项信息和昭君无关的一
项是:_B___(10分)
A、平沙落雁 C、怨思之歌
反 弹 琵 琶 :往事越千年,我们重新
审视杜甫和昭君不平凡的一生,对他们 的不幸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15分)
昭君在汉,只是一待召宫女,很大的 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终老深宫。而和亲 匈奴,她带去了中原文化,消除了连年的 战争,功在千秋。她青冢前的墓碑上,刻 着这样的评价:“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 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实在 是以小不幸换来了人生之大幸!
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 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 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 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 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 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 “青冢”之称。
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 是那样的巨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 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 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 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 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 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 悲剧。
பைடு நூலகம்
定会为自己鼓掌庆幸了。
美点赏析
(酌情加5—10分)
• 可考虑从以下角度入手:
•
1、词语运用
•
2、修辞手法
•
3、写作手法
•
4、情感表达
……
总结:献给一颗伟大的灵魂
年轻时“会当凌绝顶”的豪情 ,“致君尧舜上”的 抱负,都已随惊心动魄的鼙鼓声飘远。我们所看到的你, 似乎一直都在被战乱凌虐,被苦难追赶。你甚至还不曾抓 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浣花溪畔 的草堂。难道说真的是“从来文章憎命达,自古才命两相 妨”? 一个用精神支撑着时代的人,却被他钟爱的朝廷遗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