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新部编本3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6.2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地理特征的深入学习。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构成、城市规模、城市分布特点等,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对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以及背后的原因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构成、城市规模、城市分布特点,学会分析人口与城市分布背后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2.难点:分析人口与城市分布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2.数据分析: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特点。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城市,分析其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东北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观察。

2.统计数据:收集有关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统计数据。

3.PPT:制作PPT,展示相关内容。

4.案例:准备东北地区典型城市的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东北地区的地图,让学生观察人口与城市的分布情况。

同时,展示统计数据,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规模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原因。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设计

6.2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知道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能从图表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计算能力。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难点:影响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主题引入一则新闻:2017年东北三省人口减少——设疑:人口为什么会减少?减少的东北人口去哪里了?回顾旧知上一节课关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基本知识的回顾:纬度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引出思考:东北的地理环境对人口人口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知识新授一、人口分布(一)多媒体投影“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与“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1、人口密度如何计算出来的?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拓展“引入”新闻,了解东北人口的变化及迁移。

2、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3、根据人口分布图,说一说东北人口密集分布区主要在哪些区域?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师生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人口增长较快,人人口分布不均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较为稠密。

山区人口偏少,如黑龙江北部的山区人口相对稀疏。

(落实画书笔记)4、拓展思考:三江平原也是平原地形,为什么人口稀疏呢?(思考归纳)通过地理位置图及干湿地区分布图,判断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候较为严寒;主要是湿润地区,沼泽广布;加上开发时间较短,因此人烟稀少。

——比如说三江平原就有不少当地特有的野生动物:天鹅、丹顶鹤等。

(二)多媒体投影“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并结合上一学期旧知识“民族分布特点”这一知识点,了解以下内容:1、东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2、东北地区分布较广和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小结)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八下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八下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习主题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主要探讨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与分布,以及该地区的城市形成与空间布局,使学生理解地理空间布局中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作用。

二、学习目标1. 掌握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和现状,理解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 了解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发展特点及城市间的联系。

3. 学会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化和城市发展趋势,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

4. 激发对地理空间的认识和探索兴趣,树立可持续的区域发展观。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交流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人口与城市分布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能力。

3. 口头报告评价:分组进行东北地区某城市发展情况的分析与报告,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关于东北地区的短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提出有关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数据、地图及历史资料,详细讲解人口增长和分布的背景、原因,城市的发展与分布特征。

3. 分析图表:发放关于东北地区人口变化的统计图、地图等材料,指导学生如何解读和分析图表信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这些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典型的东北城市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内容,强化学生对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认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通过提问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东北地区某城市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调研报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小组互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调研报告,并就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促进相互学习和合作。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案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案3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的主要特点和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主要城市的分布和工业特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记忆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闯关东来了解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情况。

2、了解长春市、沈阳、哈尔滨等东北的主要中心城市,掌握它们的工业优势,比如长春市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培养学生通过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的态度。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播放《大东北》音乐,这首歌激昂欢快,催人奋进,从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学生倾听、歌唱《大东北》,并欣赏东北地区哈尔滨、沈阳、长春的图片。

【讲授新课】1、人口分布阅读“东北三省人口分布”图和“东北三省面积和人口数量”表格,回答:(1)据表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2)据表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学生:(1)3倍多,2倍多,2倍多;(2)84.4、146.9、297.6人/千米²。

阅读“东北三省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中南人口较稠密的原因。

学生:(1)人口分布不均。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少。

(2)中南部以平原为主;农耕发达;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开发历史悠久等。

阅读:闯关东东北地区有关东、关外之别称。

这里的“关”指的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

闯关东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的移民过程。

19世纪初,黄河下游出现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而当时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尚末开垦。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以及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状况,掌握其分布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东北地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其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地图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掌握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地理现象,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变化及其原因,城市分布特点。

2.难点:人口分布原因的分析,城市分布规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其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地图、数据图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3.操练(10分钟)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格局以及人口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发展状况,为深入研究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区域划分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尚不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格局及人口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人口与城市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格局。

2.难点: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口与城市分布的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实例,使学生了解实际问题。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关于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图片、数据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

提问:“你们认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有何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城市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人口与城市的分布规律。

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有何关系?”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因素。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八年级地理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6.2《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教案记出难点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出示图片,朝鲜族、哈尔滨、沈阳故宫等,欣赏东北地区城市风光。

引入新课。

知识新授一、人口分布(板书)1、出示表格: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分别比较2010和1953年我国的人口状况,计算并指定学生回答计算结果。

2、出示图片: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指定学生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引导学生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教师总结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板书)4、阅读:课本32页“闯关东”。

5、出示图片: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读图,指定学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的少数民族,并说出他们的主要分布地区。

6、总结主要民族及相应的分布地区。

(板书)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结果并反馈。

被指定学生根据图说出地区分布,思考影响因素。

学生自主阅读。

被指定学生读图回答,根据地形单元说出分布地区。

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

将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特征结合,理解影响人口分布主要因素。

了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

教学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程知识新授 7、出示组图:东北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

8、阅读:课本33页“旗袍与旗装”。

9、课本33页活动,教师结合东北地区的地形图和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二、城市分布10、出示图片:东北主要城市景观,展示哈尔滨、长春、沈阳城市化景色。

11、出示图片: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老师在幻灯片中画出一条铁路线,学生说出名称。

12、出示图片: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读图,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芬河、长春、吉林、图们、沈阳、大连、鞍山、丹东等城市。

指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13、总结主要城市和城市分布特点。

14、介绍哈尔滨的主要产业和重要性。

完成课本35页活动2:举例说明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学生自主阅读。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_)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_)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城市分布的特点;
3、掌握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的工业部门;
学习重点: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的分布。
学习难点:
运用地图归纳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和城市分布特点。
5、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
中在( )。
A 、沿海地区 B、沿边地区
C、交通平线沿线地区
D 、自然资源丰富地区
6、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

A 、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十堰
本课小结。
探究二:
1、蒙古族分布在
部, 2、回族分布在
部,3、朝鲜
族分布在
两侧, 4、鄂温克族分布在
部, 5、鄂伦
春族分布在
部山区, 6、赫哲族分布在
平原。
2、完成 P33 活动 1、2。
探究三:完成 P35 活动 1、2。
训练案
1、东北地区人口较为稠密的是(
)。
A 、黑龙江省北部山区
B、辽宁省中南部地区
C、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D、哈大线沿线地区
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解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
1 课时
预习案
一、人口、少数民族分布: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平原地区人
口多,其中
平原和
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相比之下,
人口偏少。
2、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变化以及城市分布情况。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现状及其成因,从而提高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对学生来说,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相关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变化以及城市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变化以及城市分布情况。

2.难点:人口分布原因的解释,城市分布规律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口与城市分布的相关概念、成因和特点。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进行分析讨论。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人口与城市分布的规律。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城市和地区,进行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图、相关数据资料。

2.制作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

3.准备问题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东北地区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地图和数据,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课时教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课时教案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主备课:宋彩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少数民族分布;(2)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城市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了解黑吉辽三省的人口密度;(2)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并能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原因;(3)在地图上找出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4)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并能结合地图归纳城市分布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教学难点: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满汉全席”的故事导入: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集合满族和汉族饮食特色的巨型筵席,起源于清朝的宫廷,原为康熙66岁大寿的宴席,旨在化解满汉不和,后世沿袭此一传统,加入珍馐,极为奢华。

清代名宴还包括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白宴。

满汉全席上菜一般一百零八种,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分三天吃完。

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教师提出问题“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自主学习。

二)学生分学习小组自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完成课本上的活动题,有疑问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内容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

自主学习提纲:1、人口密度=人口/面积,根据公式,计算黑吉辽三省的人口密度。

2、读图,找出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独立思考,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3、知识回顾: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4、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5、在图上找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图们、绥芬河、大庆、齐齐哈尔、丹东等城市的位置,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这些城市分布具有什么特点?6、哈尔滨、长春和沈阳的城市特色分别是什么?三)小组展示1、提出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提出后,可以请其他学习小组解决,无法解决的,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1. 人口概况东北地区是指中国境内的吉林、黑龙江、辽宁三个省份,是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东北地区具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人口在此定居和发展。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东北地区的总人口为约1.03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6%。

其中,辽宁省人口最多,约占东北地区总人口的45%,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人口相对较少。

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

大部分人口聚集在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等主要城市以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长春市等城市。

2. 城市分布2.1 辽宁省辽宁省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主要城市包括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等。

沈阳市位于辽宁省中南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辽宁省的省会。

大连市位于辽宁半岛的南端,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

2.2 吉林省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的中部,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基地和工业省份。

主要城市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等。

长春市是吉林省的省会,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

2.3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的最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主要城市包括哈尔滨市、大庆市、佳木斯市等。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和文化中心。

3. 城市化进程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尤其是沈阳市、大连市、哈尔滨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这些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定居。

不过,城市化进程也面临一些问题。

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以适应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

4.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动也逐渐增加。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状况和城市发展,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

但对于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特点及城市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地理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发展状况。

2.难点:分析影响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城市案例,使学生了解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教具:投影仪、电脑、地图、数据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展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同时,展示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图,使学生了解城市在东北地区的分布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发数据资料,让学生根据数据资料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东北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的因素。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案

课题: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及其少数民族分布特点;(2)、能够据图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及其城市分布的特点。

(3)、能够依据材料、前面所学知识分析东北人口、城市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

(4)、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基本概况,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通过了解东北地区预习任务:阅读文章第31--35页“人口分布”内容及“城市分布地区”内容,学习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城市分布特点,能够通过结合以往知识分析原因。

(1)、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和平原地区人口多,和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平原和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相比之下,人口较少。

(2)、族是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族是我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

(3)、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这里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__________占主要地位,重要的铁路线有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线地区;辽东半岛南端的 (港口),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

(4)、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又是重要的枢纽;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我国著名的制造基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东北地区最大综合性中心城市,工业以、、著称。

预习诊断:1、关于东北地区的人口和民族,不正确的是()A、人口分布不均匀B、平原地区多,山区少C、东部多,西部少D、满族是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2、东北最大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 A 、哈尔滨 B、长春 C 、沈阳D、大连3、东北地区城市主要集中在 ( )A 、河流沿岸B 、沿海地区C、交通干线沿线D、山麓地带预习质疑:(教师寄语: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通过你的预习,获得了知识,也许你还有未解决的问题,大胆提出来吧!展示交流: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生成的个别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复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复习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运用图表认识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3、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难点: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三、教学流程设计【揭示课题,直入主题】【提出学习目标】、运用图表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计算能力。

2、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能学以致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指出学习重难点】重点:、运用“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难点: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人口分布】教学过程:【自学指导】看图思考(同桌之间互相协作)完成课本P31活动题(大致5分钟)活动第一、二题由学生直接计算。

第三题引导学生先看图例明确不同颜色代表不同人口密度,然后让学生再来看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

首先找出人口密集区,人口稀疏区,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学生归纳总结出人口分布特点后,叫几名学生回答下列问题:、通过读图分析,请说出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²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老师强调:中部、南部平原区,主要的平原是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2、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与城市分布、资源分布等。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导学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导学案》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导学案一、导入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塞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奇特的地理环境。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人口与城市的分布情况也备受关注。

本次导学案将盘绕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展开,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的人口特点和城市发展情况。

二、人口分布1. 人口总量: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总面积约为123.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约为1.09亿人。

2. 人口密度: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工业重镇。

其中,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城市人口密度较高,而辽宁省的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3. 人口结构: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相对老龄化,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

随着经济转型和人口流动,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三、城市分布1. 主要城市:东北地区拥有一些重要的城市,如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教育、科技的重要基地。

2. 城市发展:东北地区的城市发展较为成熟,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随着城市化经过的加快,东北地区的城市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

3. 城市规划:东北地区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和宜商城市。

通过城市规划,东北地区的城市将更加摩登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四、思考与讨论1. 你认为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 你对东北地区城市发展的未来展望是什么?3. 你认为东北地区的城市应该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珍爱之间的干系?五、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情况,深入了解了这一地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希望同砚们能够加深对东北地区的了解,关注地区的发展变化,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做好准备。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

2.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及主要城市的特点。

3.能归纳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迁移运用。

过程与方法:1.借助相关图、表,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2.通过阅读、思考、探究、总结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树立人、地和谐观,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了解东北地区人口、民族的分布及特色文化,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东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总结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学习目标:1.观看一段视屏:《闯关东》讲述的是华北地区的人们前往谋生,东北地区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着华北地区的人们?2.揭示学习目标二、自主,合作,探究:互动一:人口分布1.学海导航:回顾世界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的学习,想一想:学习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我们应该解决哪几个知识点?可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明确:学习任务: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分布的因素;方法:图表分析法2.学海遨游:教材P31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数据表格及6一18地图,请同学们利用好这些资料快速自学,争取2-3分钟完成学习小目标。

3交流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中部南部人口多,北部东部人口少。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中部南部多平原,工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因此人口稠密;北部东部多山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因此人口稀疏。

4.学法归纳:人口分布,先在图中寻找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再结合分布规律,去探讨空间位置与地形、气候、河流等之间的关系,借助线面结合来归纳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空间分布的因素。

互动二:民族分布1.学海导航:我国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哪里?东北地区主要有哪些民族?分别分布在哪?民族风情有何不同?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学,准备抢答和竞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4.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本条“标准”的意思十分明确,这里主要针对“运用地图学习”的教学要求进行说明。

地图并不仅仅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直观呈现,它还包含着地理判断。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会从地图中获取一个区域的更深入的信息,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如人口分布与城市、地形区分布之间的关系,城市分布与交通线分布之间的关系等。

我们在教学中常说的“以文释图”,是指将在地图上所作的地理判断用文字表述出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二是能够根据地图进行分析,得出有规律性的知识;三是能够把地图中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人口分布”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组“前活动”,要求学生结合“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和“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来了解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以及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状况。

在学生进行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简短的正文,归纳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

教材的这种编排方式,是基于课堂教学思路来考虑的,从知识生成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联系已学的人口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人口密度图的读图方法、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图表资料,来生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落实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为了让学生了解近代史上东北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加强地理、历史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教材安排了一则“闯关东”的“阅读”材料。

此外,教材安排了一幅“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和一段简短的正文内容,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分布情况。

为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教材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要求学生读图找出鄂伦春族、赫哲族的分布地区,结合这两个少数民族的生活特点和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这组“活动”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融合,引导学生打通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为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
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安排了一则“旗袍与旗装”的“阅读”材料。

在“城市分布”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5个段落的正文内容,前2个段落介绍了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后3个段落分别介绍了哈尔滨、长春、沈阳3
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

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1幅“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和“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沈阳故宫博物院”2幅照片,并用简洁的文字对照片进行了说明。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图文材料,了解哈尔滨、大连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材这样来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是受到了版面的限制,因为“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太大,如果将这幅图连同P.35“活动”第1题移到正文前面就不好排版。

为了确保P.35“活动”第1题的结论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而不是不加思考地直接从正文内容中获取的,教师应对教材顺序做出相应调整,灵活来使用教材。

三、教学提纲
一、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不均匀
(1)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2)山区人口偏少,属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地区2.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1)主要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满族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2)主要少数民族分布: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中部;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西北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
二、城市分布
1.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2.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3.主要城市
(1)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2)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
(3)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四、教学建议
新课导入:
方案①:照片导入:展示反映东北地区人文景观的照片,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有一个初步认知。

方案②:话题导入: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经过剪辑的《闯关东》电视剧短片或东北地区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等,来营造教学情境,再顺势切入课题。

方案③:谈话导入:关于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你了解哪些内容?通过师生的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再顺势切入课题。

方案④:教材内容导入: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如“闯关东”的“阅读”材料或P.33“活动”中的材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顺势导入课题。

【人口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许多与人口分布相关的内容,如世界人口的分布,以及大洲、地区、国家的人口分布等。

那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我们怎样来归纳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如气温、降水)、河流、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与城市分布、经济发达程度、资源分布状况等方面。

归纳一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往往要借助于这个区域的人口密度图。

教师:其实,认识东北地区与世界、大洲、地区、国家人口分布特点的方法是相通的,只是区域范围的大小不同而已。

那么,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特点呢?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又是怎样分布的呢?下面,我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课堂活动:
1.出示“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组织学生完成教材P.31“活动”。

2.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北部和东部人口少。

3.引导学生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原因: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多平原,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因此人口稠密;北部、东部山地多,工业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因此人口稀疏。

4.阅读教材中的“闯关东”材料,了解东北地区近代史上东北地区人口的变化情况。

如课堂导入中讲到了这个内容,则可以省略这个环节。

5.出示“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6.出示“东北地区地形分布”、“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完成P.33“活动”。

7.据图归纳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8.阅读教材中的“旗袍与旗装”材料,了解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9.教师对上述活动过程进行点评、小结。

【城市分布】
教学过程:
教师: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发达,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我们通过下面的课堂活动,来探讨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主要城市的特点。

课堂活动:
1.出示“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找出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

2.引导学生完成P.35“活动”第1题,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

3.引导学生完成P.35“活动”第2题。

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提醒学生阅读“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沈阳故宫博物院”两幅照片及图下文字说明,并归纳出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

5.教师对上述活动过程进行点评、小结。

课堂检测: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最好能给出一个学生没有学习过的区域,通过提供相关地图,引导学生归纳该区域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这样能更好地检测学生对本节所渗透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相关练习题请参考与教材配套的《助学读本》。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时,除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外,应侧重对本节内容中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进行系统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