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PPT 57页)

合集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第一条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与学校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有关指示精神,经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学位分委员会研究决定,制定《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

第二条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名称及代码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31生物医学工程第三条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学习培养过程要求(一)博士资格考试:研究生进入博士阶段之前须通过本学科统一组织的博士资格考试,时间安排在统考生的博士入学考试之后,与统考生复试合并进行,统考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视同复试未通过,不能录取;硕转博的研究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可以申请下一年度再次参加博士资格考试,再次不通过者,不能申请转为博士生。

(二)开题报告: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及评审过程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

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一般应在博士培养阶段的第三或第四学期内完成(硕博连读研究生最早可在第二学期内进行);开题报告由博士生所在一级学科组织;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人数不少于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人);达到或超过三分之二的评审专家同意通过的方可通过;开题报告不通过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在下一学期重新开题。

(三)中期检查:博士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报告及评审过程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

中期检查应在研究生通过开题报告之后或再后的学期内进行;中期检查报告及评审由博士生所在一级学科组织;博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评审小组的组成及通过办法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不通过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在下一学期再次进行中期检查。

(四)毕业答辩:博士学位论文的毕业答辩应在研究生通过中期检查之后进行;具体要求参见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

(五)国际学术交流: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并交流学术论文,或短期出境访学一次。

中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名称:工程力学学科代码:0801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力学领域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熟悉的实验技能,掌握力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并能在科学和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材料与结构冲击动力学;
2.爆炸与冲击工程;
3.应力波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4.材料力学行为和新型材料设计。

三、招生对象
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力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

五、课程设置
1.政治、英语等公共必修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必修和选修课如下表所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一所享有“双一流”和“985工程”双重荣誉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型大学,具有着悠久的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人文科学积淀,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名高等学府。

作为一流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培养世界一流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致力于构建一支经过形成性培训和立体发展的“中国风”科技人才队伍,推出“USTC Talent Development Plan”,以发展当代中国实现“世界一流”的培养方案。

以“能力立足、提升贵族、创新体系”为重要理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培养方案建立在“三位一体”的培养思想和“全方位发展”的实施框架之上,以校会统筹,形成科学、全面、系统的培养方案。

一、能力立足,一流学习环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有众多优势学科和非常了不起的教职工队伍,通过开展全面的课程设置、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终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雄厚的培养基础。

教学团队的实力和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为实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提升贵族,一流学术氛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断加大投入,设立了各类学术活动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导师计划”,尤其是通过实施扶持由研究生带动本科生、本科生培养顶层设计等方式,通过面向未来学习理念和实践活动,深入落实“提升贵族”和“全球联系”的培养理念,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术风气。

三、创新体系,一流创新积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创新型”大学发展战略实践为指导,以联合国家支持的科技创新中心(TIC)作为核心,以科技创新立院作为平台,以“科技创新池”和“专业技能池”作为支撑,以“知识课堂”为培训基地,构建起一套完整、有机的创新型大学发展体系,深度实施“一流学科、一流科技、一流课堂”的培养思想,推动学生步入正确的创新发展道路。

在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诸如提供全面的实习、实训、进修、科研实践以及各类培训机会,建立了健全的奖项体系,以扶持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科技创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是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良好发展的标志之一,其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立在良好的学术环境、强大的科研资源和优质的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能够适应新科学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及培养跨学科视野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独立思考和发挥领导作用,有效发挥社会作用。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既注重理论学习,又重视实践性的实践能力和能力的训练,以获得学术研究成果,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形成一种深入、在专业理论学习基础上进行成果,以备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设置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培训和实践能力培训,理论培训主要围绕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统计学、元素化学、物理化学、数据结构、逻辑学等。

此外,USTC还设有许多实践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实验室设计、工程制作、设备运行等。

在USTC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下,研究生首先要完成学术学位的申请工作,然后完成学术学位的学习要求,并参加USTC的各项学习活动,另外,USTC还要求研究生参加学术论坛、技术讲座、参加学术期刊、校友数据库等,以增加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科学素养,使其能够顺利完成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USTC的专业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学术知识与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跨学科跨界的视角、创业及社会责任感。

USTC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出有创意及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能够满足中国社会未来科研需要。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实现中科大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促进研究生的学术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中科大制定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在硕士和博士课程中得到全面的学术培养和实践经验。

1.课程设置:中科大为研究生设立了一系列专业化的课程,包括基础课、核心课、方向课和选修课。

其中,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核心课程则是学生进入研究领域的基础,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则充分利用中科大在几十年来累积的学科资源,提供更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2.导师指导:研究生必须选择导师,导师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导师应拥有博士学位,有教学和科研经验,并在有关领域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课题的讨论和解决,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3. 学术会议:学校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加强交流,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术机会和全球视野。

4. 科研实践:研究生在学术课程期间需要开展科研活动,从而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

该过程包括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实验室实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等,培养研究素养,提升科研能力。

5. 学位论文:在研究生所有工作完成后,必须撰写一篇论文来证明研究的成果。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完成课程要求和科研实践的重要标志,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完成。

1.社会服务:中科大鼓励和组织研究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拓宽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质。

2. 创新创业:中科大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了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并为研究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的支持和政策。

3. 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中科大学生活力旺盛、文化内涵丰富,各种社团、俱乐部活动涵盖了体育、文艺、科技等多个领域。

中科大也会定期组织文化活动和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文化,与世界接轨。

4.心理辅导:中科大为研究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约定一定的时间,为研究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避免在研究生阶段出现心理问题,确保研究生以正确的心态完成学业任务,并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介绍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研究生制定的培养计划,旨在提供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确保研究生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科研素养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该培养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研究人才。

培养目标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1.学术素养:培养学术经验和研究方法,使研究生能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具备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

2.跨学科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使其能够在跨学科的研究中有所作为。

3.创新精神: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4.学术沟通能力:培养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学术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有效与国内外学界交流与合作。

5.科学道德:培养研究生遵循科学道德,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伦理意识。

培养要求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具体要求如下:1.学制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为2-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为3-5年。

2.学位要求: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要求、毕业论文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3.课程要求:研究生需要修满一定的课程学分,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程。

4.科研要求:研究生需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完成一定的科研课题并取得研究成果。

5.学术活动要求:研究生需要参加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学术讨论等学术活动,提升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6.科研伦理要求:研究生需要遵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7.创新创业要求:研究生可以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培养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培养流程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入学阶段:进入研究生阶段后,研究生需与导师进行科研方向的选择和培养计划的制定。

2.课程学习:研究生需修读规定的课程,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程。

3.科研活动: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完成科研课题,并取得研究成果。

ustc培养方案

ustc培养方案

ustc培养方案UST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一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其培养方案旨在提供全面的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USTC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以及个性化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目标USTC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具体来说,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通过系统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将全面发展,具备成为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水平科学家和科技创新领袖的潜质。

二、课程设置USTC的培养方案设置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培养科学思维和领域交叉的能力。

专业课程则是深化学生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提升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

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拓宽知识面,培养兴趣和特长。

实践课程是USTC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课程、科研项目和实习实训等。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个性化发展USTC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和创新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创新竞赛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展学术视野,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学生还可以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开展兴趣爱好,提升多元化能力。

USTC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辅导机制,包括学业导师和生涯规划导师等。

学业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提供学业指导和专业规划建议;而生涯规划导师则致力于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结语USTC的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通过全面、个性化的培养,学生将在学科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方面得到发展,为未来的科研和创新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USTC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中科大计算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科大计算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科大计算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科大计算研究生培养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学习:研究生期间学生需要修读一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巩固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

这些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等。

2. 科研训练:计算研究生培养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参与研究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学生通常会被指定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科研工作,帮助学生完成研究任务。

3. 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

4. 学位要求:研究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通过专业考试和论文答辩等环节来评定学术水平和获得学位。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中科大计算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和要求可能会因专业而有所不同。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08-27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081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经济、技术、教育发展需要,从事通信、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教学、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较强的实际工作的能力;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代码: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代码:081002),信息安全(学科代码:081020)3个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无线通信2.移动通信网3.互联网4.网络安全5.媒体内容安全6.多媒体处理与通信7.雷达系统8.通信信号处理9.数据压缩与编码10.语音信号处理11.图象处理12.遥感信息处理13.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14.信息检索15.信息融合16.视觉计算三、学制及学分1.硕士培养模式。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者,学制3年。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35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

2.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

在读硕士研究生入学2~3年后,完成硕士阶段基本学习任务,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可以取得博士生资格,其中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45分(含博士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

3.普通博士生培养模式。

对于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者,学制为3~4年。

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2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由按研究生院负责设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新华社于1958设立的一所世界重要的研究型大学,致力于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我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在培养方案上,USTC一直秉承“让学生拥有最大的自主权”的理念,探索出全新的教育思路,不但推出各种学科的多项选择以及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考虑,而且还提供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全新课程配置模式。

USTC把“基础知识”和“融会贯通”作为培养目标,把“选择性”和“深化研究”作为达成目标的抓手,通过“一模六定”的模式来实现目标的达成。

USTC的“一模六定”模式,以基础任务、主干任务、方向任务和选修任务为基本模块,以学科实践性教学、实习实践、国家开放课程、校内交叉课程和非学科实践教学为辅助模块,各个专业在校本科教育阶段实行总学分定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主干任务和方向任务。

USTC秉承“让学生拥有最大的自主权”的理念,让学生在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培养大纲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并深化自己的学科和能力,从而形成全面发展的学科知识、能力和品格。

USTC新型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有:(1)基础任务:要求学生在校本科学习期间,必须完成新华社规定的学科基础知识;(2)主干任务:学生围绕主干课程,完成对学科方向有深度认识的课程;(3)方向任务:学生可以选择各科目的方向性课程,掌握学科相关的知识;(4)选修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支持学生自主选择更多的外部课程,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

USTC把学科知识实践性教学,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任务解决的能力,作为培养的重要目标,将学科知识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系上进行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职业规划等活动。

USTC还加大了开放教育课程的比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专业方向,选择开放教育课程的项目,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更好地转变学习的状态,培养职业教育的能力,更好地提高就业率。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特别要
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要求是: 1、研究生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 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 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考试的机会)。
基础课的开课和考试由各院、系组织。学生基础课加权平均成绩
需达到优良(不低于 75 分),其中每门课的考试成绩合格(不低于
60 分)方可申请学位。
专业课的开课和考试由各院、系组织,学生考试成绩不低于 60
分为合格。
对于本直博研究生的培养,按照硕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对于交
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原则上应按所在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但
2、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 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 作或较强的实际工作的能 力;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 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技 能和方法,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 少掌握一门 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 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 具体见各学科。
三、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根据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实行弹
性学制,课程体系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1、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
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或免试推荐、分流等形式,取得我校硕
士研究生或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者,攻读硕士学位一般需 2~3 年。研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1995年,中科大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成立研究生院,自此,中科大便拥有了自己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

一、培养目标: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内外,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科学素养的高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3.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4. 培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科学技术管理人才。

二、培养过程:1.导师制度: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实行导师制度,每名研究生配备一名主要导师和一至两名辅助导师。

导师将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和帮扶,指导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方法,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养、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课程学习: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除了开展科研工作外,还需要学习相应的课程。

其中包括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英语课程、科研方法论课程等,使研究生在宽泛的学科背景下对所学专业有更深的理解。

3.科研实践: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研究,并撰写发表学术论文。

科研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研究生的核心内容之一。

4.学术交流:中科大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5.创新创业:中科大鼓励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导师等支持资源,帮助研究生转化科研成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培养环境:1.科研设施:中科大拥有一流的科研设施和实验条件,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该方案包括了研究生入学条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课程和毕业要求等内容。

一、研究生入学条件国科大研究生入学条件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和科研潜力。

学位申请者需具有相关本科学位或同等学力,并通过国科大的招生考试或其他认可的考试。

二、培养目标国科大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广阔学科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在学术界或企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培养模式国科大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制,每位研究生都有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其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

导师是学生的学术指导者和科研合作伙伴,负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四、培养课程国科大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等。

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程则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包括科研方法论、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等。

五、毕业要求国科大研究生毕业要求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新的深入认识或有一定的创新性。

总结起来,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严格的培养模式和多样化的培养课程,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完成自己的学术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毕业时,学生将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学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保障,有助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门人才。

中科大研究生 培养计划

中科大研究生 培养计划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而设计的一项重要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实力和国际视野的研究生,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该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要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

通过科研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该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提出新的思路和观点,解决科学问题,探索未知领域。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设施,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该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合作。

学生可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国外研究机构等,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了解国际科研前沿动态。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与导师和同学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解决科学问题。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为了保证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质量,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学校设立了专门的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研究生院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和管理办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师资队伍。

学校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加入,他们在各个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卓越的科研成果。

这些导师将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研究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体活动和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的研究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

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术能力卓越的高层次人才。

该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下面将从培养目标、培养环节和培养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培养目标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

具体而言,培养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系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二、培养环节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设有严格的培养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学术课程学习:研究生在入学后需要修习一定数量的学术课程,以提高他们的学术基础和专业素养。

这些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

2. 科研实践: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

通过科研实践,学生将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科学探索和创新能力。

3. 学术交流: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

通过与他人的学术交流,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

4. 团队合作:研究生需要在科研项目中与导师和其他研究生进行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将培养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5. 学位论文:研究生需要在培养期末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

学位论文是学生在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评价。

三、培养方式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国科大研究生培养方案采取了多种培养方式:1. 导师制度:每位研究生都会有一名导师进行指导和管理。

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学术发展和职业规划,并提供必要的学术资源和支持。

2. 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由学院的教授和专家组成,负责对研究生的培养进行监督和评估。

学术委员会通过定期的学术评议和学术报告评审,对学生的科研工作和学术发展进行指导和评价。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

中科大研究生培养计划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术培养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领导力的杰出科学家和工程师。

本文将详细介绍培养计划的目标、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

一、培养计划的目标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科学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科研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所选专业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和工程实践的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领域发挥引领作用;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修养,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二、教育内容培养计划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1.专业课程学习: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通过系统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拓展科学视野。

2.科研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工作,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术交流: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让学生与国内外优秀学者交流,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具有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三、培养方式培养计划采用导师制和研究生教育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全方位的指导。

1.导师制:每位学生在入学时将配备一名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和生活辅导。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2.研究生教育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国际交流渠道。

同时,鼓励学生与导师、同学之间开展学术合作,互相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中国科大培养方案

中国科大培养方案

中国科大培养方案1. 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是一所以科学研究为主,工学、理学为基础,工学、理学为主体,工学、理学、管理学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大的培养方案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制定的,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本文将对中国科大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2. 教育目标中国科大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科技人才。

培养方案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的基本方法。

•创新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

•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

•国际视野: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科技前沿和科技发展动态,具备与国际同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3. 培养方案结构3.1 通识教育中国科大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使学生在广泛的知识领域中获得全面的素养。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涵盖了人类文化、社会发展、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综合素质,培养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

3.2 专业教育中国科大的专业教育设有各个学科领域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学士学位培养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见问题。

硕士学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学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深入研究某一学科的前沿问题,形成独立的科研成果。

3.3 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中国科大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和平台。

通过实践教育,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评估与调整中国科大的培养方案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11.2019
一、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项目简介
在某个学科领域内,通过征文形式,面向海内外选拔在学博士研究生,
为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博士生开阔视野,启迪
智慧,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资助项目数及资助强度
现有12个学科门类,原则上每个门类资助1个,理学、工学门类资助 2~3个。每个项目资助经费25万元左右。
关学科、专业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组成; 学校鼓励导师进行博士生开题,就学位论文题目与 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开题报告计2 学分。
04.11.2019
第七章 培养计划
学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本领 域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导师根据培养需要决定博士生是否参加学术 会议以及参加学术会议的主题与类型;
学院需将通过检查与审核的研究生培养计划(以及 调整与变更的培养计划)报研究生院备案,供研究 生院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
若研究生院在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估时发现问题,有 权通过学院(学科点)要求导师更改或调整研究生 培养计划。
04.11.2019
第七章 培养计划
实践环节
应用型研究生需要加强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 的培养;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04.11.2019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要求保持不变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前沿性的学术探讨,为与会博士生营造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促进
博士生的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思路,提高博士生的 创新意识和组织、交流及表达等综合能力。
资助项目数及资助强度
拟资助30~40项,每个项目资助经费15万元左右。
项目要求
1、申报学科领域需具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 (技术)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社科研究基地)等。
04.11.2019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分成三种模式:硕士培养模式、硕博一体化模式(含 直博)、普通博士培养模式。
学分要求、学制要求、成绩要求、公共课要求保持不 变
培养进度确认。以上三类培养模式均实行弹性学制, 若经过3年(直博生5年)的博士阶段培养,确认不能 完成学习与科研任务,经导师批准,可转为在职攻读 申请学位;若培养进度正常,确因论文研究工作需要, 经导师申请、学校批准,可在校进行第4年(直博生 第6年)的学习与研究,学生的学习、生活待遇不变。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学院在组织各学科点制定培 养方案时,既要考虑培养方案执行时的弹性与操作性,又要 考虑到课程总体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
04.11.2019
第六章 培养方案
交叉学科
交叉学科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可以由相关导师 提出方案建议;
其课程体系可以根据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需 要自行制定,但其学分要求需遵守学校规定;
项目要求
1、申报学科领域需具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 (技术)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社科研究基地)等。
2、举办时间:2009年7月~10月,3~4天。 3、参加人数:不超过100人。
04.11.2019
二、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
项目简介
邀请海内外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围绕某一学术主题,进行自主的、
导师在制定此类研究生培养计划时需要对实 践环节进行设计;
若学院对实践环节有统一要求与安排,导师 可以采纳。
04.11.2019
第七章 培养计划
博士生开题报告
博士生开题是发挥专家集体智慧进行指导的一种形 式,是集思广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一种途径;
导师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博士生是否开题; 博士生开题评议组通常由3~5 名本学科、专业和相
划; 组织开设学院内的各级各类研究生课程; 组织实施各类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与创新活动; 代表学校为导师与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04.11.2019
第二章 管理体制
学科点是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单元。
根据学校的基本要求,按照本科学的特点与 要求,制定科学点研究生培养方案;
审定与批准导师制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 向分学位委员会汇报培养方案以及导师的培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04.11.2019
第七章 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的制定
导师根据学科点制定的培养方案、结合各位 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
分学位委员会负责对学科点的培养方案进行 审核;
学校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查与批准学校各级研 究生培养方案。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04.11.2019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包括两个体系:
一个是行政管理体系,涉及到学校(研究生 院)、学院(学科点)与导师三个层面;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04.11.2019
第九章 附则
本文件自2009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执行。 研究生院负责对本方案进行解释。
养计划; 分学位委员会、学校学位委员会对培养方案
提出异议的,有义务进行解释或者修改。
04.11.2019
第二章 管理体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导力量,具体指导研究 生的学习与科研。
根据学院制定的各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结合研 究生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制定每位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 科研训练以及研究方向等;
培养计划的内容包括:研究生课程学习清单、 研究生学术训练计划、实践环节(应用型研 究生必需)、研究方向等。
04.11.2019
第七Hale Waihona Puke 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的审核
学院(或系)应在研究生入学后一年(硕博一体化 培养模式的学生在获得博士资格后一年)组织各学 科点检查与审核研究生培养计划;
研究生培养计划发生调整与变更的,纳入学院(系) 组织的学科点检查与审核范围;
各学院可以制定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计 算学分的标准与要求,但学术会议的学分总 数应在2学分以内。
04.11.20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培养目标 第四章 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第五章 学术论文与学术标准 第六章 培养方案 第七章 培养计划 第八章 其他事项 第九章 附则
04.11.2019
指导与监督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活动,培养研究生 的科研能力,教育研究生掌握科学规范、提升科学 道德;
决定研究生“三助”岗位、特别是助研岗位的设定, 并进行考核;
决定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其他重要事项,如是 否开题、是否延期等。
04.11.2019
第二章 管理体制
学位委员会是学术权威机构,是研究生 培养质量管理的权力机构。
研究生课程选择范围包括:本学院研究生课程、本科生课程; 其他学院研究生课程、本科生课程;其他获得学校认可的大 学与科研机构所开设的课程;
课程形式:包括教师讲授课程、实验课程、科研项目训练以 及学院认可的其他学习形式;
结构要求:是指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的比重、本科层次 课程与研究生层次课程的比重、本学院课程与其他学院课程 的比重。是否设置学分结构要求与具体指标,按照保证研究 生培养质量的原则,由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自行设定;
04.11.20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项目指南与管理办法
研究生院 二零零九年六月
报告内容
1 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指南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项目指南与管理办法
04.11.2019
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项目指南
一、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二、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 三、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 四、博士生国内访学
2、举办时间:2009年7月~10月,4~5天。 3、参加人数:不超过50人。
04.11.2019
第六章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制定
培养方案以学科(一级或者二级)为单位进 行制定;
学院负责组织、学科点负责制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制定的范围包括各种培养模式(硕
士、硕博一体化、博士三种培养模式)的研 究生培养方案。
04.11.2019
第六章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除公共课外,培养方案中需确定各类研究生的课程选择范围、 课程形式、结构要求;
交叉学科的培养方案审批程序与其他培养方 案的审批程序相同。
04.11.2019
第六章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审批
各学院(学科点)的研究生培养方案需经过 两级审批:一是分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二 是报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