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课:课堂里悄悄的革命
教师《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教师《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好的书籍,带给人的除了一时的豁然开朗,更多的是思想和行为做事的长久影响。
根据学校的读书安排,近期我认真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
接下来我将结合书中的教育观点和我的个人感悟来进行此次读书分享。
一、润泽教室佐藤学先生在文中写到:“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
”打造润泽教室,我认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倾听。
老师对学生的倾听,应不止于有声的发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同样是需要我们倾听的。
当老师用心倾听,与学生在情感上同频共振时,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倡导的“老师与学生的命运相连、处于一种身心敞放、相互完全平等的关系中“。
老师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才会将发言视为愉快的事情,师生和谐的互动才能创设润泽的教室。
倾听也表现为同学之间的互相尊重,礼貌地等待同学回答。
一个学生发言后,我们再去问“谁还有补充”、“谁有不同的想法”,引导学生去发散思考、丰富自己的语言。
这是一种与同伴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和只关注自己的发言相比,学生的思维力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以延伸和拓展。
这种相互倾听、相互启发才是真正的生生互动,才能创设出润泽的教室。
二、每个学生相互作用“服装裁剪”就是我们古语中的因材施教;“交响乐团”则是主张重视学生的看法与交流。
我校推行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合作研学则很好的将两者融合了起来,既做到了量体裁衣、百家齐鸣,又能真正高效地完成小组合作与交流。
这证明我们所提出的教学范式,是有可靠的理论证明,也与佐藤学这样的国际教育大家所提出的理论相一致,所以我们要真正的去建设“学为中心”高效课堂,落实“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在教室中实现“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工以上是我对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两个观点的分享,书中还有许多关于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的观点等让我深受启迪。
教师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培养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
近日,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关于“教师静悄悄的革命”的培训,这次经历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革命并非一声巨响,而是一场静悄悄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训。
而这场革命则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而是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如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意识到,教育革命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意味着,我需要转变教学方式,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其次,我认识到教育的革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被视为权威,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此外,教育革命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工作充满了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我开始尝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我设计了一些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教育革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都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课堂里-的-革命——高效课堂模式解析精品PPT课件
——高效课堂的模式解析
一、课堂教学改革改什…
综合改革 十年课改分析
厘清近年的课改
凯洛夫五步教学
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3.教师讲授 4.例题练习 5.小结作业
课堂结构:先教后学;关系本质:教主学辅
第一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第二代是“改革”
第三代课改
课改从改“结构”到改“关系”,如果再 深入一步,会触碰到什么? 1.从自主到自由:学什么,为什么? 2.从能力到格局:信念、精神、意志 3.从个体到集体:能群乐群 4.从有形到无形:无师课堂
第三代是“改教学关系”
课改的共性经验
1.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2.学为主体、师退生进 3.评价先行、模式跟进
五步三查模式
一步:独学→找出“不会的问题” 二步:对学+群学→ “尝试解决问题” 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展示成果 四步:教师“纠错” →大展示、反馈问题 五步:整理学案→自我反馈
曲老师是好“3”吗?
课堂的三大支撑 课堂的背后是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的认知、对学
生成长方式的认知 课堂是生命成长的方式 所以,好教师还应该能促进生命成长、精神发育
这篇小说,作者用那来自“遥远的声音” 表明:一个被剥夺了游玩权利的孩子,死 后的灵魂也无所寄托,也不得安宁。
4.一切空间设计都要坚持“为学生”原则 5.记录生命成长:教育即讲故事 6.教师要“用笔录像”,“教师史馆” 7.校长给教师以信心,如教育人生有盼头
《遥远的声音》佐佐木赫子
正彦时间不由自己掌握,想玩须请示妈妈。 假期来临了,表哥悠闲地去钓鱼,而正彦 却被妈妈逼着每天坐一小时电车去上辅导 班。那天,妈妈记错了时间,正彦白跑了 一趟,就在路边给妈妈打电话请示能否玩 一会儿,不幸被汽车撞死。
《静悄悄的革命》精华
《静悄悄的革命》提纲第一章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1、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
在这四个要素中,最近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
特别是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力观”提倡之后,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
只针对上述四要素中的“学生”这一要素,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现在所有的教学中几乎都能看到这一倾向。
2、为了教师不提出课题而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世界各国中,被大一统教学形式最顽固地支配着的地方。
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近代学校建立之前,只存在“自学自习”,并不存在“教授”这一概念,所以“教育”这一概念也不存3、培育学生成为自立的、自律的学习者是教育的一大目标。
对此谁都不会有异议。
而所谓“主体性”神话却是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等割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成为把学习理想化为只由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
4、现实“主体性”的意思,样的“主体性”不成了“我行我素”了吗失了其应有的从属关系而成为悬在半空中的“主体”吗?5、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
学习只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是和这一切毫无关系而独自起作用的关系相互作用之前就存在的。
6.今后的教学学习为轴心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
在笼罩着“主体性”神话的教学中”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浅薄与贫乏。
1、让学生表现出虚假主体性的教室很多行教学。
所谓“手势”教学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以游戏里这样做是为了让教师认识到操作的对象了人为的游戏。
2、“手势”在操作上制约学生的多义性、复合性制地将自己内心产生的情感和思想分成“赞成”“反对”、“提问”三部分。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doc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佐藤学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佐藤学1951年出生。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
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才能感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行改革。
在学习班中他推进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学校里他推进构建教师之间互教互学的“合作性同事”(collegiality)的关系;在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方面推进由监护人参与授课的“参与学习”实践。
他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形象——“学习共同体”,从内部推进对学校进行的改革。
主要著作《开始于教室的改革——看日美教育现状》国土社1989年《美国教程改革史研究——创造单元学习》东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学习的生与死》太郎次郎社1995年《教育方法学》岩波书店1996年《课程的批评——重新构建公共性》世织书房1996年《神坛上的教师——反思的实践》世织书房1997年《学习的身体技法》太郎次郎社1997年《教育的方法》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振兴会出版部1999年《教育时评:1997~1999》世织书房1999年《学习的快乐——对话》世织书房1999年《设计教育改革》岩波书店1999年目录译者序 5 作者序(中文版)7 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9 Ⅰ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一、教室里的风景――关于“主体性”神话13二、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16三、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效率——超越“主体性”神话19四、“应对”的教师的身体和言语——倾听学生的发言22五、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24六、每个学生的相互作用——交响乐团式的教学27七、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息息相通30 Ⅱ改变教学——学校改变一、为了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32二、相互开放教室——改革的第一步35三、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38四、学校组织的简化——为了能让教研活动成为核心41五、召开公开研讨会44六、学校向社区开放——校外人士参与学习的挑战47 Ⅲ设计课程一、什么是课程?51二、以“学的课程”为中心52三、“综合学习”为什么会混乱?53四、综合学习和学科学习54五、综合学习诞生的时候55六、综合学习的乐趣56七、创造综合学习的教师58八、公民教育和学习“学习”方法59九、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60十、从现实出发进行学习61 十一、虚假的“自主性、主体性”62 十二、从“勉强*“到“学习”的转换63 十三、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64 十四、组织合作的探究65 十五、通过对话深化学习66 十六、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建设67 十七、从综合学习到课程的创造68 十八、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发展69 Ⅳ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一、培育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71二、向学校的未来挑战73三、迈向相互探究、创造、表现的共同体76四、由对话创造出的学校文化79五、“学习共同体”的实验学校83 结束语88译者序尽管我很早就知道佐藤学先生的大名,但是翻译他的著作还是第一次。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
学校改变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愿意承担学校教育责任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学校的意识、纪律和相互关系,改善学校的组织文化。
为了实现这一变革,佐藤学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观点。他强调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在 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协作完成任务,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可 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佐藤学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变革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只有当教师具备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 探究学习。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 水平。
目录分析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是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的一 部影响深远的著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学校和课堂中的变革现象,提出了" 静悄悄的革命"这一概念。通过对这本书的目录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 地理解佐藤学的教育思想和学校变革的理念。
从目录的结构来看,这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阅读感受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是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著, 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读完此书,我深感其对 于教育改革的深刻见解和对于“革命”的独特理解。
在佐藤学看来,教育改革并非轰轰烈烈的变革,而是静悄悄的、潜移默化的。 他提出学校变革的核心在于课堂,课堂变革的关键则在于建立“相互倾听”的关 系。这与我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谋而合。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建立在 倾听基础上的对话。
课堂创新:区域教育“静悄悄的革命”
课堂创新:区域教育“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引擎。
20XX年7月,重庆市教委出台《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开启了基于课堂变革的教育内涵升级之路。
三年来,重庆各区县“卓越课堂”建设风起潮涌、姿态各异、成效斐然,而沙坪坝区的“学本式卓越课堂”则是时代大潮中一朵独具特色、持续绽放的浪花。
20XX年10月,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出台《沙坪坝区中小学“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创造性地提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概念,行政、业务、学校联动,管理、研训、行动一体,以课堂变革为突破口撬动区域教育整体变革。
它立意高远,却起笔微言。
回归“学生学习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变革理念,为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找到了落地课堂的抓手——从人性的视角,指向学生创新培养的无限可能性;从文化的视角,培育师生合作共享的课程文化;从课程的视角,构建基于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它仰望天空,也脚踏实地。
一年达标、两年补短、三年强基、四年提档、五年蜕变——从规范课堂到高效课堂,再到精品课堂,每一步都走得沉稳坚定。
它立足课堂,却功在课外。
欲变革课堂,必先变革教师;欲变革教师,必先变革研训——科研统领、培训跟进、教研主攻,形成教师专业指导的持续推动力。
三年来,沙坪坝区以教育行动哲学为指南,立足“学本”,以课堂创新触摸教育的高度,推动区域教育“静悄悄的革命”,走上了课堂教学优质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学管理科学化之路。
自20XX年以来,沙坪坝区连续两年高考重本率提升30%以上,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健康成长;20XX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合格区评估验收,保持重庆市区县教育综合考评第一;20XX年,在“一师一优课”评比中,沙坪坝区教师课例获特等奖比例占全市20.2%,一等奖获奖比例占全市11.6%。
重庆市“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还剩最后两年,各区县“卓越课堂”建设的进展,决定了全市“卓越课堂”建设所能达到的高度。
站在20XX年的起点,回望沙坪坝“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这三年所走过的路并展望其未来走向,或许能为行进中的“卓越课堂”建设,寻觅新的启示。
政治学习《静悄悄的革命》第一章
主题活动(一)
精彩重现
1.小组成员认真阅读本章节内容。 2.小组内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章节 的主要内容呈现出来,并商量好展示 方式。(每人都要参与其中。) 3.计时10分钟。
展示分享
小组用本组独特的方式将本章节 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并能够让在座 的教师弄懂本小组研读的小节内容。 注意: 1.每人都要参与其中。 2.每组计时:3分钟。
创造性的教与学, 成就润泽的教室风景
——《静悄悄的革命》第一章《教室里的风景——向创 造性学习迈进》阅读分享会
游戏导入
击鼓传花
讲一讲教育生活中收获感动、享受幸 福的瞬间或者故事。
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教室里的风景——关于“主体性”神话 二、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三、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超越“主体 性”神话 四、“应对”的教师的身体和言语——倾听学生的发 言 五、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 六、每个学生相互作用——交响乐团式的教学 七、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息息相通 组长抽签决定本组学习的小节, 同时给本组成员编号。
主题活动(二)
头脑风暴 与同伴分享: 你在本小节读到的最最颠覆 你头脑中关于教学行为或者教学 思想的内容。
大组分享
请每组二号与大家分享你在 本小节读到的最最颠覆你头脑中 关于教学行为或者教学思想的内 容。
总结评价
本次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用关键词记下你的感受,贴到前 面的磁性黑板上。
只有创造性的教与学, 才能成就润泽的教室风景。
静悄悄的课堂革命
15
内部认知负荷高,不超负荷
16
外部认知负荷高,不超负荷
17
内外认知负荷都高,超负荷
19
【情境4】一节初中课,讲的是泼水节,傣族人特 别尊重水,以至于他们的后代很少允许在井边玩水, 怕把水污染了。 老师问:既然怕污染水,为什么傣族还有泼水节? 一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泼水节上的水不是水, 而是祝福。泼出去的水越多,送出去的祝福就越多。 接受的水越多,接受到的祝福就越多。 [分析] 课本上说这篇文章好,怎么好呢?井美人 美水更美。井为什么美呢?是因为用了对比,人为 什么美呢?是因为用了排比。 课本的解释与学生的解释哪一个更有意义?
5
事实、理论体系与证据 理论1:钱财
证据1 事实 事实是客观的,事实本身不会提供任何 证据,当你做出一定角度上作判断上,事实 就成为证据。
6
理论2:健康
证据2
设计学业评价需要明确我们要评价什么?
——学科本质观和学业才能观之间的关系
学科本质观:要明确自己所教的学科到底要教给学 生什么即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什么能力,培养哪些 素养,这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方向。我们只有清楚自 己所教学科的本质,才能统领我们的每节课的教学 内容。 学科本质观和学业才能观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否清 楚自己所教学科的本质,如果不清楚的话,那么我 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会体现出学科本质,如果 没有体现出来,那我们的教学意义何在?对学生的 引导会是怎样的?缺少学科本质观的教育还是真正 意义上的教育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分享会
核心内容
倾听
观课议课 学习共同体
改变教学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 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
改变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 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 的语言。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 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
多元化 个性
自主性
创造性
教室里的风景
• 这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中坚力量即教师。 • 我们应唤醒自己的“革命”意识,进一步看
清那些应该做的、可能做的和必须做的事情, 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中去。
“革 命” 意识
教师
中坚 力量
应该做的 可能做的 必须做的
PART TWO
改变教学
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 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
在倾听的过程中 要有回应
5
在倾听中要 善于运用移情
二、调动学生倾听的兴趣
1 创设轻松的
氛围
2 优化教学
模式
3 激励促进
倾听
三、培养倾听的习惯
1 为倾听作好准备
2 为倾听加强训练
3 让倾听养成习惯
四、培养倾听的持久性
1 适时给予提醒
2 引导换位思考
3 有意等待示范
PART THREE
设计课程
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 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
学习 共同体
内部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共同体
外部
学校内外结成共同体
课堂革命优秀案例
课堂革命优秀案例
“课堂革命”突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聚集师生共同进行课堂活动,教学内容更
具有启发性,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灵活的教学模式,改善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有效提
高学生学习效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革命”优秀案例一:
“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首先,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其中一个学生负责主持,其他学生分工讨论,学生可以
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负责引导、解释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
“根据课文情节分组讨论”活动。
教师让全班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分成几个小组,由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负责的情节,讨论提出自己理解,大家相互听取对课文情节的理解,让学生以比较有趣的方式,更深入
地理解课文,并能学会更多的英语句式。
“以游戏的方式学英语”活动。
老师让学生们分组形成情景,以一些有趣的话题为主题,老师借助录音播放的游戏音乐,分组,单句对话、双句对话等形式进行学习,实现教学与游戏并重的效果,同时让学
生能够掌握英语口语技巧,提高听说能力。
“课堂革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师生可以用更灵活的方式,提高英语口语和
听说能力,让学生拥有更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静悄悄的革命(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新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如何使教学活动真正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新课程教学理念1. 学生为本:新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整合知识:新课程教学倡导学科间的整合,将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创新实践:新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师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三、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1. 优化教学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精选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选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改进教学评价(1)多元化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2)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鼓励学生不断努力。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3. 加强师生互动(1)营造和谐氛围: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提高自身素养(1)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关注教育前沿:关注国内外教育动态,拓宽视野。
(3)加强专业发展: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静悄悄的课堂革命共37页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课堂静悄悄的革命
课堂静悄悄的革命
林美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正>曾在网上看到一项调查,内容为“什么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好课”。
归纳各种要素,得到的结论是:一堂好课,课前必须让同学们充分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能有小组讨论,学生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说、念、唱、演,充分展示素质。
课堂上必须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能像导演一样,穿针引线,让这台“戏”演完。
课后一般还要布置一项没有唯一答案的作业。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林美
【作者单位】福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静悄悄的课堂革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J], 樊晓东;
2.“卓越教师”之“静悄悄的革命”——读《静悄悄的革命》和《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J], 冯美娣
3.一路初心:从静悄悄的课堂转型到慢慢来的课堂革命 [J], 叶伟生
4.课堂中的革命——以《静悄悄的革命》为例 [J], 喊梦
5.隐藏在课堂教学中的革命——读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J], 李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实践课程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实践课程李季湄
【期刊名称】《《教育科学论坛》》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尽管我很早就知道佐藤学先生的大名,但是翻译他的著作还是第一次。
翻译此书的决心始于2001年夏天,当时我在日本考察“生活科”与“综合学习”课程,日本著名的小学馆向我推荐了这本书。
我粗粗一读就产生了把它翻译出来的冲动,因为我被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李季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课堂革命更有“生命的味道”——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静悄悄的革命” [J], 周颖慧;
2.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感悟 [J], 王玉琦;
3.财经素养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课程中的渗透初探——记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反思 [J], 陈晓静
4.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团队合作的反思与启示 [J], 杨尚楠
5.“融合教育”视域下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陀螺小达人”为例 [J], 朱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课堂革命更有“生命的味道”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静悄悄的革命”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而言,我们如何发挥好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力、批判力等方面的特有功用呢?那就必须像佐藤学教授所说的那样,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共创一种润泽心灵的大课堂。
佐藤学教授笔下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这里的“静”是指这一场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场热热闹闹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场文化的浸润,而文化的变革是缓慢、渐进、生发出来的过程。
教学改革不也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是默默地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中去。
一、综合实践活动应打造“在家的课堂”,真正润泽学生的心灵左藤学教授提倡“润泽的教室”。
他说,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更创设“润泽的活动”,让学生在安心的、无拘无束的活动中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如此,在最自然的状态下,让学生的心灵完全打开,综合实践的创造力得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1.在“润泽的教室”里,需要师生建立“无敌意”关系润泽的教室里,应该流淌着教师和学生共度的愉快时光,而尊重和承认是营造“润泽的教室”的基础。
当我们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
面对他们,作为学习引导者、活动组织者的我们,更应该关注课堂里的革命。
我们要怀有一颗尊重孩子的心,和他们一起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进行默契的眼神交流,润泽他们的心灵,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教师要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情感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情感产生共振,用幽默丰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亲切地交谈中迸发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自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构筑美妙的课堂。
学生在这样的生命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导创造,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巴学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三点”
1、敏点——细读
(1)找特殊点。“白读”找准“第一印象”,知悉文本在结构 上和内容上的特殊点。
(2)找受力点。站在课程的高度敏感文本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的受力点。
(3)“细读”(close reading)其实是“充分读”(adequate reading),文本信息接收全面,能指系统立体分析完成。
孙绍振说——
“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 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 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一望而知,其实是一 无所知的东西来” “权威的论述,固然是历史水平的标志,同时也不能不渗透着 历史局限的痕迹。” “经典文本的历史性和当代青少年之间的隔膜,是一个重大课 题,但,并不是不可沟通的,只有具有深邃的认知图式的教师 才能得心应手,构建起历史经典文本和当代青少年精神这巨大 跨度之间的桥梁。”
(一)“三课”
1、必修课——老课新教
4、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教)”,杜绝“穿老鞋走老路(教)”
(1)老路1——字词句机械记忆(字音,字形,名句默写) ——现代文牵强理解(片面,武断,陈见……) ——语法西化处理(只讲“法制”不管“意合”) ——修辞静态分析(停留在消极修辞格的辨识上)
——阅读和写作中不讲逻辑或逻辑混乱
(四)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运用》《文字写作与修改》《演讲与辩论》
(五)文化论著研读—《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一)“三课”
2、必选课——新课老教
1、必选课的教材问题(以新华书店征订书目为准)
2、重构必选课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专题(每个模块下) ——开展主题研究,整合相关内容 ——拓展相关专题,拓宽学生视野 3、“老教”(课堂化策略)——课上独立阅读(潜心,自主)
1、节奏(音、义) 2、意象
1、诗行错位,水波荡漾之 1、语感 感;2、前后照应形成回环。 2、三美 3、美与潇洒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1、铺陈 2、细节感染 3、生命写作
1、诗主情(宣泄) 2、意象外延的拓展 3、知人论世
(二)“三点”
2、盲点—创新
(1)在作者和受众的对立统一中揣摩出可能误读的关键处;
3、课程目的——完成教与学的范式转换
4、自选课工作策略——打破班级封锁(师资共享,学生走班) ——校方组织选课,学生“自助餐” ——【学生】探究式,绝对的主体性学习 ——【教师】平等的首席,绝对的共同体
5、课程生成视域——师资、社区文化、学生兴趣、语文素养构 成等等的交集
(二)“三点”
(“该讲”与“不该讲”)
(二)“三点” 1、敏点——必修1单元1示例
文本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特殊点
1、意:宏大(帝王霸气) 2、象:力度 3、体裁:现代社会里的古 体诗词 4、书法:毛体 5、作者:领袖 1、韵律;2、立“像” 3、想象与现实
受力点
1、励志(主沉浮) 2、统辖关键词:“看”, “忆”。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学生个体行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
现•创新(均需要“问题意识”与“探究习惯”支撑)
(一)“三课”
2、必选课——新课老教
(一)诗歌与散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二)小说与戏剧—《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新闻阅读与实践》《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作文应试造假术泛滥 (2)老路2——一切为了便于教师讲的种种“作伪”(伪设问, 伪互动,伪生成,伪探究,伪合作,伪开放,……)
(一)“三课”
1、必修课——老课新教
4、 “新路”与“新鞋” (1)新路——形式上:学生主动获取,师生双向共赢;目标上:为全面语文素养
添力。
(2)新鞋——海内外公认策略:问题驱动;项目引导;活动体现 ——学界高频呼唤:互动;生成;学习共同体 ——学习整体形态:自主;合作;探究
2、开放的探索—— “三招”只是方向性的东西,是路径,是口径,但不是刻板 单一的规定。
(三)“三招”
1、悬疑—主问题
(1)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复述己见,可以逼迫教师整合教 学内容,可以拉动探究性、合作性、互动性,从而逼迫教师改 革课堂操作思路。 (2)问题还得整合,每堂课务必有一个拉动教与学的“主问 题”,并于课前告知学生。没有“主问题”则被视为没有进行 教学设计(备课)。课堂教学就是“解惑”的过程。 (3)问得好就是教得好,问得巧就是教得巧。 “主问题”的 质量制约全堂课的质量。
3、每单元至少必学三篇文章,期末考试以此为准。精读略读 各备课组可灵活处理。
4、在1.25个学年里很难处理完所有选文,教学方式的改革至 关重要,务必调动学生自学语文的热情。 5、20个学习重点,课本没有文字体现,体现在每课后的研讨 练习中。三四道题的一般顺序是整体把握、要点掌握,局部 鉴赏,开放拓展。各校在使用同步练习册的时候务必扭住学 习重点布置作业。
②尽量完成20个写作专题
册 单 次 元 第 一 心音共鸣 一 二 亲近自然 册 三 人性光辉 四 黄河九曲 第 一 直面挫折 二 二 美的发现 册 三 园丁颂歌 四 想象世界 第 一 多思善想 三 二 学会宽容 册 三 善待生命 专题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写景要抓住特征 写人要突出个性 写事要有点波澜 学习描写 学习抒情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学习虚构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习选择使用论据 学习论证 第 一 解读时间 四 册 二 发现幸福 三 确立自信 四 善于思辨 第 一 缘事析理 五 册 二 讴歌亲情 三 锤炼思想 四 注重创新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二)“三点”
(我们的大学老师就没教我们深解文本的本事)
孙绍振说——
“(大学老师)常常以在文本以外打游击为能事,用一些传记材 料、时代背景打马虎眼。……在文本外部,在作者生平和时代 背景、文化语境方面,他们一个个口若悬河,学富五车,但是, 有多少能够进入文本内部结构,揭示深层的、话语的、艺术的 奥秘呢? “就是硬撑着进入文本内部,无效重复着有之,顾左右而言他 者有之,滑行于表层者有之,捉襟见肘者有之,张口结舌者有 之,胡言乱语者有之,洋相摆出者有之,装腔作势,借古典文 论和西方文论术语以吓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更有之。”
融会贯通
(文艺论文)
(古写景散文) (古代议论散 文)
四 沟通
与 运用
博观约取
对话与交流
启迪与想象
(科普科幻)
知人论世
(古代传记)
概括与归纳
(自然科学论 文)
(新闻报告文学)(演讲辞)
操作必修5本书的思路
1、每人务必胸有“本”(全貌)。20个学习重点,相对独立, 各有侧重,又互相交叉,各校可以灵活处理。但进度须与期 末考试协调。 2、选文突出文学性,现当代64%,古诗文45%,突出传统文 化的传承。补充或拓展则在传统文化上多动脑筋。
(2)推及学生误学的可能性,使教学的着力点更加巧妙。避免 不见“盲点”从头至尾式的串讲
(3)找“盲点”的意识和水平决定于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教 师专业素养+语文专业素养)
(二)“三点” 2、盲点——必修1单元1示例
文本
盲点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前三行是否倒装? 2、“万类”何指?(仅前两行还是“看”后全部?) 3、帝王霸气从哪来? 4、最末三行意在哪? 雨巷(戴望舒) 1、雨巷里究竟有几个人?2、为什么是油纸伞而不是其他的 伞?3、意象的虚与实;4、负面情绪可以入文入诗吗? 1、为什么是“再”别?2、为什么与康桥道别而不是学校?3、 为什么连一片云彩都“不带走”?4、为什么要把“金柳”比 喻为“新娘”?5、表旨句“甘心做一条水草”如何理解?
(抒情散文)
第三册 人物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境
(小说)
第四册 性格与冲突
(戏剧)
第五册 情节与语言
(小说)
二 品味
与 赏析
提要钩玄
含英咀华
感受与共鸣
(唐诗)
情思与意境
(宋词)
披文入情
(古代抒情散 文)
(古代叙事散文)(诗经楚辞汉 魏六朝诗歌)
三 思考
与 领悟
品人与品文
(记叙散文)
写景与抒情
质疑解难
理清思路
(社科论文)
(二)“三点”
(高中语文教师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
孙绍振说——
“语文教师的使命,要比数理化和英语教师艰巨得多,也光荣得 多。数理化英语教师的解释,往往是现成的,全世界公认的, 而语文教师,却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 现。 “不能胜任这样任务的人,有一种办法,就是蒙混,把人家的 已知当作未知,视其未知如不存在,反复在文本以外打游击, 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无需理解力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 唠叨,甚至认为地制造难点,自我迷惑,愚弄学生。”
册 单 次 元
专题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学习反驳 学习辩证分析 学习写得深刻 学习写得充实 学习写得有文采 学习写得新颖
四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三)“三招”
(建模与开放性探索)
1、建模的设想——
每堂课的教学质量,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考量。新课改的 理念,寄望于从以下“三招”中得以全面体现。这是沙坪坝区 高中语文的课堂新课改推手。
考点
1、意象的虚与实 2、通感手法(丁香般的XX) 3、审美力:由“像”而“境” 1、三美的体现 2、破朦胧的技法
再别康桥(徐志摩)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1、细节描写 青) 2、艾青其人其诗
必修5本书的阅读鉴赏能力点(20个知识能力点) 单元 一 品味 与 赏析 第一册 情感与意象
(中外诗歌)
第二册 情趣与理趣
——师生开放阅读(多元,批判)
——专题探究阅读(研究,成果) ——传统任务驱动(检测,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