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节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2.理解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2.难点: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人的头颅模型和遗址图片,激发学生对北京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北京人的想法和认知。

2. 学习①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通过内容讲授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北京人的主要特征、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北京人的头颅模型、骨骼化石、石器工具等实物,并利用历史学家的考古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实物的意义。

②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人作为智人的祖先,与猿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进化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3. 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就以下话题展开讨论: ####①人类的早期进化历程有哪些关键节点,北京人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②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4. 总结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方式,形成对北京人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概括北京人的特征、活动方式、生活环境以及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五、课堂拓展1.着重讲解中国早期人类的各个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通过考察北京人的生存方式、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1.阅读扩充材料,增加对北京人的认识和理解。

2.就“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和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这个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结合自身观察和思考,深化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北京人的基本情况,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远古人类的知识了解有限,对于北京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分析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与现代人类生活的区别,北京人的生产方式与现代人类生产方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2.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京人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3.准备好教案和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会如何生活?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精品教案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精品教案1
1第一项陈述:北京周口店遗址发现经过
代表主要从时间、地点、人物、证据和当时的发掘成果来分析
2第二项陈述:考古研究得出的北京人特征
与现代人类相似的特征:身高平均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
保留猿类的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3第三项陈述:北京人的真实生活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精品教案
课题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元谋人、北京人的特征;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重点
知道祖国境内的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地点和生活状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难点
北京人比元谋人有哪些进步?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从用、吃、穿、住四个方面全面陈述北京人的生活
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和天然火(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利用图片配合生动幽默的讲解介绍北京人石器使用情况。)
合作探究一:火种从哪里来?
自燃生火、雷电生火、石头碰撞生火和煤的自燃等等(通过讲解法配合雷电图、森林火灾图等跟探讨北京人对火的使用,让大家明白北京人已经使用并控制火的事实,并强调不是人工的取火。)
2、70-20万年前
3、保留着猿的特征,但分工明显
4、生产活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使用和保留火种、狩猎和采集
5、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用斯芬达克斯谜语作为导入
2、导入语:人类从哪里来?是神创造?还是进化而来?(进化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附学案)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附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

教学难点:教学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3.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妈妈问:“我是从哪里来的?”你们小时候也问过这样的问题吗?你得到的答案是什么?那么人类最早的妈妈是从哪里来的呢?也就是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上溯历史,揭开中华文明的第一篇,走近我们的远古祖先,探究他们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学生讲述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故事。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1:播放“人类进化的演示图”。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经科学考察证明: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境内有哪些重要的远古人类遗址?在这幅图中,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什么人?(一)、元谋人的生活。

师生共同学习元谋人生活情况。

可惜由于考古资料的有限,我们对元谋人的活动还所知不多。

能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远古人类生活的是北京人遗址。

(二)、北京人的生活。

师生共同了解北京人生活时间、地点、环境等。

师:北京人长什么样子呢?由于有了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使我们终于能够揭开北京人神秘的面纱。

创设情境2:多媒体显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胸像”、“北京人采摘果实的想象图”进行古今人类对比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通用7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通用7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通用7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篇1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来源:]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程标准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學情分析鉴于初一學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加上他们头一次接触历史學科,对什么是历史,历史學习的价值和历史學习的基本方法都不了解,想法还比较幼稚,对问题缺乏理性的认知,所以敎师需在敎學中耐心引导,逐渐培养。

在起始年段的敎學中可以多给學生一些感性的引导,对示意图、想象图、照片、历史故事、纪录片视频等视听素材进行灵活运用,以激发學生对历史學习的兴趣,帮助學生通过感性认识来初步學习了解历史,配合恰当的问题,引导學生对所學内容进行初步探究,形成一定的理性认知,初步把握历史學习的方法和规律。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配合实物敎具让學生动手体验,或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多种形式,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对所學内容的认知,增加學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敎學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和北京人在外貌及生产生活上的特征。

知道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了解北京人遗址发现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类产生问题的探究,激发學生对历史學习的兴趣。

通过展示出土的远古人类化石和遗存、北京人复原头像等图片,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引导學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用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同时初步培养學生的历史學习思维和习惯,形成证据意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學习,了解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已知出土古人类遗存最丰富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激发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激发學生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懂得珍惜并保护。

●敎學重点北京人在外貌及生产生活上的特征。

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

●敎學难点由于史前文明距离今天历史久远,需通过大量的图片,加以问题引导,充分调动起學生的想象力。

●敎學方法图片敎學和问题敎學法●敎學设计敎师引导學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师:请同學们翻到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今天我们将一起来了解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北京人优秀教案

北京人优秀教案

北京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2)了解北京人体质特征和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3)认识古代化石是历史的无声语言。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北京人体质特征,认识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认识到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激发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感悟到远古人类不断改造自身,创造古代文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人。

2.难点:如何利用考古材料再现北京人的生活情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导入。

提问:我国大约什么时间出现了人类?是通过什么来知道的?学生快速阅读内容。

小组代表发言,而后老师出示人类不同进化阶段的化石图片,并指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讲授——北京人的发现。

提问:在这些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谁最有代表性?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教师在这个基础上适度拓展。

出示“北京人头盖骨模型”及“北京人头胸像图”。

教师指出利用化石资料可以复原出北京人的体貌,而头骨最能体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请学生观察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比较北京人的外貌特征。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北京人头部还保留着不少原始特征。

教师进而指出,北京人的肢骨化石已与现代人骨相似,说明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三、讲授——远古人类的生活。

提问:我们如何才能再现北京人的生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丰富的考古资料是再现北京人原始生活的证据。

同时还需要合理的想象;教师出示北京人遗址的古生物化石、打制石器、用火痕迹等资料,据此指导学生利用古生物化石描述出北京人生活的自然环境。

还讲解石器的制作、用火等情况。

提问:用火有哪些好处?引导学生理解用火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北京人头骨进化程度较肢骨原始。

远古人类的生活:打制石器、使用火。

狩猎、采集。

《北京人》教学设计

《北京人》教学设计

《北京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北京人》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人》的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 掌握《北京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层次探讨。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北京人》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 分析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 分析小说中所探讨的社会问题的多层次性。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北京人》的背景信息,并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北京人》。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传递了哪些思想和感情?- 小说中揭示了哪些社会问题?步骤三:讨论与探究(4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讨。

3.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并探讨其作用。

步骤四:文学鉴赏(3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分析小说的结构、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3. 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精彩语句,分析其写作技巧和意义。

步骤五:展示与总结(15分钟)1. 邀请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他们对《北京人》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小说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积极程度。

2. 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对《北京人》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问题的理解程度。

3. 鉴赏分析:评估学生对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分析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并进行比较与分析。

2. 探索《北京人》的影视改编作品,对比小说与影视的异同,进行跨媒体比较与鉴赏。

初中历史北京人教案

初中历史北京人教案

初中历史北京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2. 过程与方法: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方法:1. 教法:讲述法、情境创设法等。

2. 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张恐龙化石的图片(同学们,这张图片认识么?我们自贡恐龙博物馆里面的恐龙化石,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生活在2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恐龙的生活。

那么,你们知道什么叫化石么?化石又有什么作用呢?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

化石是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证据。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化石可以保存那么久,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找到远古人类的化石呢?二、新课讲解1. 元谋人介绍元谋人的发现、生活年代、地点以及在我国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多媒体展示元谋人遗址图片)2. 北京人(1)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多媒体展示北京人遗址图片)(2)讲述北京人的特征(体貌特征、生活习性等)(3)讲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打制工具、使用火等)3. 山顶洞人介绍山顶洞人的发现和意义。

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在我国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北京人的特征。

2. 思考:北京人的发现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法、情境创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特征及其在我国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北京人》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北京人》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京人》是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远古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生产活动以及社会风貌。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历史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插图,展示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状态,为后续学习其他历史时期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较为零散,需要通过系统学习来构建完整的历史体系。

在学习《北京人》这一课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字和插图,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对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活动和社会风貌,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和传承人类文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生产活动和社会风貌。

2.教学难点: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和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京人的生活。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图片:北京人的生活场景、生产活动和社会风貌的图片。

3.视频:关于北京人的生活状况的短视频。

4.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短视频,展示北京人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北京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他们是如何生活的?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活动和社会风貌。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 北京人》教案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 北京人》教案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北京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体质特征、生产生活状况等基本史实。

- 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认识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 体会劳动创造人类的道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2. 教学难点- 理解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展示一段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或传说,如女娲造人,然后提问学生:“人类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1. 北京人的发现(7 分钟)- 展示北京人遗址的图片和地理位置图,介绍北京人发现的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 讲述北京人发现的过程,包括时间、发现者等。

- 强调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之一。

2.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7 分钟)- 展示北京人的复原头像和骨骼化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北京人的外貌特征,如头部、四肢、身高等。

- 教师总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头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3. 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10 分钟)- 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用火遗迹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

- 教师讲解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称为“旧石器”;会采集和狩猎;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且能够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

北京人(节选)-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教案

北京人(节选)-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教案

北京人(节选)-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教案教学背景本教案为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的其中一篇教材,适合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了解北京人这一地方戏曲形式的特点和风格。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人戏曲的特点和传统艺术表现方式;•学习全剧梗概、人物关系及情节转折;•掌握文中的重点语言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

教学内容1. 总剧情介绍本文主要讲述了四个贫民窟里的人物的生活和命运。

其中一个贫民窟里的女人梦想成为歌星,并迎来了一位香港的经纪人。

然而,梦想实现后她却忘记了贫民窟里的朋友,最终成为了一个不值得信赖的人。

这个故事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情节展现和传统艺术表现方式,表达了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和道德层面的价值。

2. 重点语言表达•“这里太闹了,艺人都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了。

”这句话出现在经纪人到达贫民窟并听到那些艺人唱歌时,揭示了贫民窟这个地方很吵闹,而艺人们的唱歌也被破环破坏了,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功夫高强,出手不多。

”这句话是形容在贫民窟里跟几个流氓爆发了冲突的人物小石的,并展现了小石的武术修养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3. 人物形象塑造•女主角-打娘子打娘子是一个自信、富有才华、懂得如何追求幸福的年轻女子。

她的梦想是成为歌星。

她的梦想得到了香港经纪人的认可,并被推荐到台湾去出道。

但她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忽略了身边的朋友和情感,使得她最终失去了朋友和同情。

打娘子的形象塑造,是通过她积极向上的个性、与朋友之间矛盾欠缺沟通等特点来表现她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心理。

•经纪人-谢先生谢先生是一个富人,是红楼梦曲艺社的赞助商和经纪人,也是一个十分精明干练的商人。

谢先生的形象塑造,通过他的事业心、社交能力、铜墙铁壁的心理和毒手手段,表现了他的商人形象。

•另外几个人物小石是一个单纯的贫民窟青年,他的角色在全剧中扮演了情感感化,温情佳人之间营造氛围的作用。

皮巴是一个会唆使打架的流氓,通过他的角色形象来展示流氓的社会形象。

部编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课前部分——教学准备(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2.地位作用作为中国历史的第一课,它为学生探索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

而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也为人类起源、人类进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支撑。

(二)学情分析1.学习习惯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但缺乏科学学习历史的方法2.知识储备具备一些历史常识,但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完善的历史观3.思维特点逻辑思维还不成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三)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北京人遗址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2.难点:北京人的特征(五)教法与学法1、以导学案为依托,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2、结合史料,学生分组讨论二、课堂部分——教学实施(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学生:上帝造人、女娲造人、古猿进化老师总结:(1)引导学生区分传说与史实(2)根据目前人们搜集的证据,古猿进化说认可度最高(3)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人类起源的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用新的研究成果修改教科书)老师展示材料:(1)人类进化图(2)地球最早的人类:19世纪中期,达尔文和赫胥黎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

之后的100多年,科学家经过不懈探索和研究,将人类进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五个阶段,并认为全球现代人由当地古人类进化而来。

然而1987年,美国学者却提出“全世界的人类都是20万年前一位非洲妇女的后裔”的观点,并将这位远古非洲妇女称为“夏娃”。

于是这一观点被称为“夏娃理论”。

“夏娃理论”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质疑声、反对声、支持声直到今天尚未平息。

老师:地球最早的人类,我们现在还没办法确定下来,但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我们是可以知道的。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设计1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设计1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1第第11课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刚告别小学生活,踏入初中课堂第一次专门地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几乎没有历史学科的理论基础,但七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思维活跃,所以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

降低授课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提高趣味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类起源的认识过程;(2).学生了解元谋人.北京人遗址相关史实,通过遗址了解古人类的生活情况;(3).通过北京人遗址考古成就,学生感悟北京人遗址的地位价值。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了解考古学者通过化石研究人类遗址的方法,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2).用观察法.归纳等方法来探究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的起源;(3).初步了解考古知识,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发现和特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依据考古成果进行合理推合理想象,理解和掌握北京人特征。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活动与意图活动1学生讲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故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活动2结合看书.观看幻灯片图片资料,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的能力。

活动3探究火对北京人有什么作用北京人是怎么获得火的---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思维。

活动4比较北京人与古猿及现代人体貌特征。

第一课北京人教学设计

第一课北京人教学设计
师:我们在元谋县发现的人类门齿,说明这一地区有人类存在,我们给他命名为什么人呢?
生:元谋人。
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能知道元谋人生活在多少万年前呢?
答:我们测一测门齿化石的距今年限,大概是170万年。他们比现代人门齿大的所。呈铲型。
师:在元谋人生活的地点发现了元谋人制作的石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制作工具。
2、组织学生阅读书本文字,思考问题: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 万年;
3、体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 。
4、生产生活状况:掌握 和 技术;已经懂得 ,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山顶洞人有 意识。
[观察力检测]:组织学生观察PPT图片并思考:
师:我们来看这幅山顶洞人生活想象画。从图画中的细节能观察到山顶洞人哪些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出他们掌握的哪项技能?
课题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执教时间
设计者
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1、内容分析:了解在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2、学教方式选择。讲练相结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在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2、学生思考:
1、北京人有什么样的体貌特征过着怎样生产生活呢?
2、根据化石,考古学家还复原了北京人的全身像,我们把它和猿进行对比,观察北京人和猿有什么不同?
3、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4、假如你是的北京人,你会怎么使用他们的工具呢?
5、【合作探究】火可以用来做什么?获胜的使用有何意义?(3分钟)

以《北京人》为题写教案

以《北京人》为题写教案

以《北京人》为题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运用词汇和句型,描述北京人的性格特征;
2. 激发学生对北京人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有关北京人的诗文。

二、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描述北京人的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对北京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家乡情怀;
3. 鼓励学生创作有关北京人的诗文。

三、教学过程:
Step 1. 启发
1. 师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北京人?
2.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北京人的认识;
Step 2. 提示
1. 让学生提示一些关于北京人的特点,如:勤劳、勇敢、有担
当等;
2. 让学生说出一些有关北京人的故事,如:拯救孩子的故事、抗日战争的故事等;
Step 3. 语言练习
1.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北京人的句子,让学生练习;
2. 教师出示一篇有关北京人的文章,让学生分组阅读;
Step 4. 创作
1.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北京人的诗句,让学生模仿写诗;
2.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北京人的描述,让学生自由发挥写故事;
Step 5. 总结
1. 让学生总结出今天所学的内容;
2. 让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感受。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北京人的历史地位、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基本情况,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人类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对于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北京人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历史地位、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

2.难点: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了解北京人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北京人的生活场景。

4.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资料:关于北京人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京人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场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北京人的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人的文化遗产及其重要意义;
2.掌握北京人的基本发现过程、遗址地点和文化特征;
3.学会描述中国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二、教学重点
1.北京人及其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
2.北京人的出土遗址地点和文化特征;
3.中国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描绘北京人的文化特征;
2.了解北京人的文化意义及其对国家和人类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1.授课法:讲述北京人的文化遗产,重点讲述北京人的基本发现过程、遗址地点和文化特征;
2.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关讨论;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北京人的出土遗址,并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引入本节课主题,介绍北京人的主要内容和文化遗产;
2.向学生介绍北京人的出土遗址地点和文化特征。

2. 正文环节
1.讲述北京人的基本发现过程,包括人类学家在中国周口店等地的发掘;
2.介绍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包括大脑容量、身体结构和生存环境;
3.讲述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为食物采集、狩猎、居住地选择等;
4.强调北京人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和文化遗产。

3. 小结环节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和文化遗产;
2.针对本节课难点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估
1.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北京人的文化意义及其对国家和人类的重要性。

七、课后拓展
1.进一步了解北京人的生存环境;
2.了解中国其他早期人类的文化遗产。

7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7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课时教案第1章(单元)第 1 课(节)1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前额眉骨颧骨嘴部下颏脑容量古猿低平向后倾斜粗壮高突前伸无下颏约415毫升北京人短浅山顶洞人前额隆起眉骨较平超平嘴巴平伏较尖通过探究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参考答案前额眉骨颧骨嘴部下颏脑容量古猿低平向后倾斜粗壮高突前伸无下颏约415毫升北京人低平突出宽平前伸短浅约1060毫升山顶洞人前额隆起较平超平平伏较尖约1400毫升结论:北京人体貌特征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从猿到人,脑容量越来越大,大脑发育很快。

探究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京人已会使用天然火,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里,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的种等,还发现了虎、豹、熊等凶猛野兽的遗骸。

北京人用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斗争,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材料二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

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表明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还发现了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他们使用公用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

(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依据材料二,概括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3)依据材料,归纳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异同点。

(4)远古人类,不管是北京人还是山顶洞人都过着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因此,有人称之为“天堂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他们的生活。

答案:(1)会使用天然火;使用石器、木棒等生产工具;过着群居生活。

(2)会制造工具;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懂得爱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人(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2.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

2.同学能感受分析《北京人》中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

【教学过程】
《北京人》第一幕中给愫方说亲这场戏中,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一场戏所谈的是婚嫁的喜事,可是这里面却是危机四伏,紧张万分。

这四个人一张口,他们各自的心理、神态,就都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思懿是不怀好意的,想借此把愫方弄走。

她有意当着众人的面提出这个问题来,就是要使曾皓不便拒绝。

曾皓为了好让愫方永远侍候他,自然不愿愫方出嫁,他就连忙摇头表示这个对象不合适,却就招来了深知他的用心的江泰的嗤笑之声。

曾皓就气愤地喊住了愫方,要她当着大家一起谈谈这个问题。

愫方一听要谈自己的婚事,自然很不好意思,推说要去煎药。

江泰却非要她留下不可。

“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言外之意是:您难道就准备一辈子替人家煎药煎下去吗? 甘心做曾皓的奴隶。

对愫方是善意的嘲讽, 但同样刺痛愫方的心灵。

对曾皓不能不又是当心的一拳。

曾皓希望愫方开口回绝,他便可以乘机堵住江泰乃至思懿的嘴。

他说“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表面上都是为愫方着想,实际上言外之意是在提醒愫方:“你应当想到我。

我已经活不了几天了,不需要你再照顾我多少日子了,你何必这样急于丢下我去呢!”曾皓后又说“不肯嫁的女儿;我不是也一样养吗?”明明是他耽误了愫方的婚事,而把愫方说成是“不肯嫁的女儿”,这叫一个老姑娘真是有苦难言了。

而思懿却接过话茬,阴毒地说:“嫁不出去的女儿不也是一样得养吗?’’她又用“嫁不出去的女儿”来嘲弄愫方,无疑是向愫方的心头插上一刀。

愫方对这些怨鬼般的纠缠,恶毒的嘲讽和善意的讽刺,又都一起吞了下去。

她只说了一句话:“我没有意思啊!”而通过这一个短短的场面,诸如曾皓的自私,思
懿的狠毒,愫方的忠厚软弱,江泰的心直口快,以及曾皓与思懿之间的勾心斗角,文清与愫方之间的同病相怜,无不跃然纸上,历历在目。

曹禺笔下的人物都有非常复杂与丰富的性格,如有研究兴趣,可尝试作一点“人物分析”,例如《愫方论》、《曾文清论》或《愫方、曾文清合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