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疹寻麻疹

合集下载

药物过敏反应名解

药物过敏反应名解

药物过敏反应名解章节一:引言药物过敏反应是指人体对特定药物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一系列不良症状和体征的现象。

药物过敏反应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是药物使用过程中重要的安全问题。

了解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不同种类的反应类型,对于预防和处理药物过敏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主要介绍药物过敏反应的定义、发生机制,并详细解析常见的四种药物过敏反应。

章节二: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当人体接触到药物后,机体免疫系统将药物识别为外来抗原,引发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主要分为两类:即细胞介导型和体液介导型。

细胞介导型过敏反应主要通过T细胞介导,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体液介导型过敏反应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 (IgE) 介导,导致组织和器官的变化。

章节三:常见药物过敏反应的分类及名称解释1. 皮疹和荨麻疹:皮疹和荨麻疹是最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

皮疹是指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的局部或全身性变化,可能表现为红斑、痒疹、水疱等。

荨麻疹是指局部或全身性疹子,常伴有瘙痒感,形如蚊虫叮咬的红肿,持续时间较短。

2. 瘙痒和药物相关性皮炎:瘙痒是一种主观的不适感,常伴随着刺痛和刺痒,常见于药物过敏反应中。

药物相关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可能表现为红斑、糠疹、水肿等。

3. 重症皮疹和黏膜损伤:重症皮疹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全身性的皮疹、水疱、溃疡等。

黏膜损伤是指药物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可能表现为口腔溃疡、咽喉痛等。

4. 荨麻疹和淋巴结肿大:荨麻疹是由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上的红肿、水疱等;淋巴结肿大是指药物过敏反应引起的淋巴结的肿大和疼痛。

章节四: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对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预防药物过敏反应主要包括全面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过敏的相关信息,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药物。

处理药物过敏反应时,应根据不同的反应类型进行个体化的处理策略,如停用过敏药物、使用抗过敏药物,必要时进行药物过敏试验。

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带状疱疹

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带状疱疹

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疱疹、带状疱疹湿疹: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各种内外因素引起,与变态反应有关,特点是多因性、多形性、对称泛发性、慢性复发性、瘙痒性、渗出为主。

湿疹的治疗方法:急性期:渗液或渗出不多者可用氧化锌油,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作湿敷,渗出减少后用糖皮质激素霜剂,可和油剂交替作用。

亚急性期: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加用抗生素。

慢性期: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顽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质激素作皮损内注射。

接触性皮炎:接触外源性物质后皮肤黏膜发生的急慢性炎症反应。

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急、瘙痒、烧灼、疼痛感。

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并可有丘疹、水肿、水疱大疱以及继发感染。

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变现为境界不清的轻度红斑、丘疹。

长期接触可变现为皮损轻度增生和苔藓样变。

治疗: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与接触物有密切关系,首要治疗措施是找出过敏原因,避免再次接触该种物质,治疗已出现的症状。

1.药物治疗:全身治疗内服抗组胺类药物,糜烂和渗液严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接触性皮炎如果合并局部感染,给于抗生素。

2.局部治疗急性阶段用洗剂、霜剂或油膏,如炉甘石洗剂;亚急性或慢性阶段以霜剂及油膏外用为主,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2.其他治疗:积极寻找过敏物质,避免进行接触,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

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

预后情况: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痊愈。

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急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病因(复杂多因;■接触史)、分布(任何部;■接触部位)、皮损特点(多形性对称性、无大疱坏死、炎症较轻;■单一形态、可有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皮损境界(不清楚;■清楚)、自觉表现(瘙痒、一般不痛;■瘙痒、烧灼或疼痛)、病程(较长、易复发;■较短、自愈、不接触不复发)、斑贴试验(阴性;■阳性)药疹: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

皮炎 湿疹 荨麻疹 药疹PPT

皮炎 湿疹 荨麻疹 药疹PPT
典型皮损 风团 部 位 任何部位 症 状 剧烈瘙痒 特殊查体 皮肤划痕症阳性
治疗
一 急性荨麻疹
1 抗组胺药 首选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2 维生素C 钙剂 控制感染
二 慢性荨麻疹
寻找病因 抗组胺药 可2~3种联用或交替使用 对单独使用H1受体拮抗剂疗效不佳者 可合并 用H2受体拮抗剂 如 甲氰咪呱或雷尼替丁
临床表现
七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最严重
磺胺类 解热止痛剂 抗生素 巴比妥类 起病急骤 1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弥漫性暗红斑 2 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 稍一搓即成糜烂面 3 口腔 眼 呼吸道 胃肠道黏膜 糜烂 溃疡 4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高热 呕吐 腹泻 昏迷 5 感染 肝肾衰竭 电解质紊乱 引起死亡
1 皮疹特点
起病急 瘙痒 风团 消失快 可发生任何部位
2 消化道损害
3 呼吸道损害
4 过敏性休克
5感

皮 疹一般24小时内消失 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 喉头水肿 呼吸困难 窒息 心悸 烦躁 血压下降 高热 寒战 脉速 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二 慢性荨麻疹 病程超过6周 每周至少发作两次
全身症状较轻 风团时多 时少 反复发生 常达数月或数年
临床表现
特殊类型荨麻疹
1 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见于青年 运动 受热 紧张 饮料→乙酰胆碱 释放增加→肥大细胞→风团(点状) 分布 躯 干上部及上肢 互不融合 半小时至1小时内消退
临床表现
• 特殊类型荨麻疹
• 2接触性荨麻疹 • 3水源性荨麻疹 • 4运动性荨麻疹 运动开始5~30分钟后出现风团
诊断
图例
图例
临床表现
物理性荨麻疹
1 皮肤划痕症 称人工荨麻疹 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 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

药疹

药疹
除上述的一些类型外,药物还可以引起其它形态的皮损,如避孕药可致黄褐斑;冬眠灵及马利兰可致色素沉着;脱苯达嗪、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和苯妥英钠可致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反应等。 D-青霉胺可引起天疱疮样皮损,苯妥英钠可引起假性淋巴瘤综合征。
诊断 药疹的诊断可依据:患者有明确助服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皮疹突然发生,除固定型药疹及荨麻疹外,多对称分布并进展较快, 1—2日至 5—6日遍布全身,可类似猩红热或麻疹等传染病的皮疹,但更为鲜红及瘙痒缅全身症状可较轻,且缺少传染病应有的其它症状和体征,如麻疹的 KOplik斑、猩红热的草莓样舌等。如患者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准确判断致敏药物将更为困难。应根据患者过去服药史,有无药疹史,此次用药与发病的关系,以及所发疹型最常由何种药物引起等加以分析。例如固定性药疹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和镇痛剂等引起。芝麻疹型药物多见于使用青霉素,呋哺唑酮和血清制品。剥脱性皮炎多见于使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及保泰松等。
(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为严重型药疹。多由巴比妥类、磺胺、苯妥英钠、保泰松、对氨水杨酸钠、青霉素、链霉素等药引起。多数病倒是长期用药后发生。首次发病者潜伏期约20天左右。有的病例是在已发药疹的基础上,继续用药所致。起病急,常伴高热、寒战。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剧,融合成全身弥漫性红肿,尤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有糜烂、丘疱疹或小疱,破裂后渗液结痂。至2周左右,全身皮肤脱屑呈鳞片状或落叶状,手足部则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以后头发、指(趾)甲可脱落(病愈可再生)。口唇和口腔粘膜潮红、肿胀或发生水疱和糜烂,影响进食。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分泌物增多,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可伴有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或降低,甚至粒细胞缺乏。如未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皮肤剥脱可持续2~3月或更久,重者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药 疹

药 疹

药疹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

相当于祖国医学“药毒”的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总由禀赋不耐,邪毒侵犯所致。

根据患者体质、病邪性质及疾病病程的不同又有湿毒蕴肤、热毒入营、气阴两虚之分。

现代医学认为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药物性皮炎,但最常见的有抗生素类、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巴比妥类、安眠药及各种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近年来也有较多关于中药中成药引起的药疹的报道。

一、发病机制:药疹的发病机制复杂,可通过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机制发生。

1.变态反应:多数药疹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

一般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发生机制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类型药疹临床表现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共同特点有:①仅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生,多数人不发生反应;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关;③有潜伏期,初次用药约4~20天后出现临床症状,已致敏者如再次服药,则数小时内即可发生;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多样,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常以一种表现为主;⑤存在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⑥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2.非变态反应:如阿司匹林可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荨麻疹;甲氨喋呤引起口腔溃疡、出血性皮损及白细胞减少等。

3.蓄积作用如碘化物、溴化物可引起痤疮样皮损,砷剂引起的色素沉着等。

二、临床表现本病表现复杂,基本具有以下特征:1.发病前有用药史。

2.有一定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4-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

3.突然发病,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纳差、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

4.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分布常为全身性、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三、常见类型:1.猩红热型或麻疹型药疹较为常见,皮损呈鲜红色斑或米粒大小的红色斑疹,密集、对称分布,以躯干部为主,粘膜、掌跖也可累及。

药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药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药疹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药疹是指由于服用药物而引起的皮肤病变,其症状与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常见的药疹症状包括:
1. 皮疹:药疹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小疙瘩、丘疹、水疱、糠疹、荨麻疹等病变。

这些皮疹可以局限在某个部位,也可以遍布全身。

2. 皮肤瘙痒:药疹引起的皮肤瘙痒是另一个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感到强烈的瘙痒,需要不停地搔抓。

3. 肿胀和水肿: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疹可能导致局部肿胀和水肿。

患者可能会发现脸部、嘴唇、眼睑或其他部位出现肿胀。

4. 红斑狼疮样病变: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药物引起的红斑狼疮样病变,如红斑、蝶形红斑、口腔溃疡等。

治疗药疹的方法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停用引起药疹的药物:初步怀疑某药物引起药疹时,首要措施是立即停用该药物。

停用后,药疹可能会逐渐消退。

2. 使用抗过敏药物:医生可能会对患者开处方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以减轻症状和控制药疹反应。

3. 局部治疗:对于轻微的药疹症状,患者可以使用局部药膏或
洗液来缓解症状,如抗过敏性外用药物。

4. 就医就诊:如果药疹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就诊。

医生会根据病情评估,可能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如皮肤病组织活检等。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药疹的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尽量避免自行用药或乱用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在就医就诊时,及时告知医生自身的过敏史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药疹的护理措施

药疹的护理措施

药疹的护理措施药疹是由于使用某种药物引发的皮肤病变。

它可以是皮肤炎症或过敏反应的结果,常表现为红斑、水疱、丘疹、荨麻疹等症状。

对于患有药疹的患者,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药疹的护理措施。

1. 停用引发药疹的药物当出现药疹症状时,首先要立即停用引发药疹的药物。

在停药时,应咨询医生的指导,尤其是停用处方药或重要的药物。

药物停用后,可以观察病情的变化,看是否有所缓解。

2. 保持皮肤清洁及干燥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患处的皮肤清洁及干燥。

可以使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

在清洗后,轻轻用毛巾擦干皮肤,避免搓揉患处。

保持皮肤清洁及干燥可以防止引发继发感染,并有助于药疹的康复。

3. 避免外界刺激药疹患者的皮肤敏感,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不适。

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强的化妆品和香水。

此外,还应避免暴露在过热或寒冷的环境中。

外界刺激可能加重药疹的症状,并增加病情的复杂程度。

因此,合理的防护措施对于药疹的康复非常重要。

4. 保持良好的休息和营养药疹患者往往伴随着不适感和身体不适,因此应保持良好的休息。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此外,饮食方面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均衡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5. 使用局部药物在药疹的护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局部药物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例如,可以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外用药物来减轻皮肤炎症和瘙痒感。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含有抗组胺药物的外用药物来减轻过敏反应。

在使用局部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遵守使用方法和剂量。

6. 使用清凉舒缓的湿敷当药疹出现水疱、丘疹等症状时,可以使用清凉舒缓的湿敷来缓解症状。

可以使用凉开水浸湿毛巾,然后轻轻敷在患处。

湿敷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湿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瘙痒感,促进病情的康复。

7. 饮食保健在药疹的护理过程中,适当的饮食保健也是很重要的。

药疹的总结和体会

药疹的总结和体会

药疹的总结和体会引言药疹是指因为使用某种药物而引发的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疾病。

药疹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给治疗带来困扰。

因此,对药疹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医生和患者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药疹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总结和体会。

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指由于个体对某种药物产生了超敏反应而导致的临床症状。

过敏反应是由于人体对某种特定药物产生了免疫反应,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药疹。

药疹的症状和分类药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病变,包括红斑、水疱、鳞屑、瘙痒等。

根据病变的形态和分布,药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湿疹样药疹湿疹样药疹是指病变呈湿疹样表现的药疹。

患者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可伴有水疱、渗出等。

荨麻疹样药疹荨麻疹样药疹表现为皮肤出现丘疹或者风团,形态类似于荨麻疹。

患者常伴有瘙痒感,丘疹多呈红色。

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疹类型,病变呈现不规则斑块,红色斑块中心常有糙皮,边缘明显。

固定药疹固定药疹是指药物引起的病变固定在某个部位,不易消退。

病变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色素加深。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一种严重的药疹类型,病变呈现表皮大片剥脱,伴有疼痛、水疱、红斑等,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药疹的处理和预防对于患有药疹的患者,及早的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处理和预防方法:停用致病药物一旦发生药疹,首先要停用引起药疹的药物,避免药物继续引发过敏反应。

对症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药疹,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法,如使用抗过敏药物、外用药物等。

避免交叉过敏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交叉过敏,因此在治疗或预防药疹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交叉过敏的药物。

皮肤过敏测试对于某些药物过敏的患者,可以进行皮肤过敏测试,以确定哪些药物是患者过敏的原因。

药疹的体会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药疹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

在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对于处理药疹非常重要:及早发现和诊断药疹往往在症状出现后的几天内发生,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非常重要。

固定性药疹

固定性药疹

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是指由于特定药物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可以导致各种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疹、荨麻疹、药物光敏反应等。

在这些药物过敏反应中,固定性药疹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固定性药疹通常具有固定性皮疹的特点,即在同一部位出现固定形状和尺寸的皮疹。

固定性药疹的症状和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或斑丘疹。

这些皮疹通常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尺寸约为1-5厘米。

皮疹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手臂、腿部和躯干。

在一些情况下,皮疹可能会发展为水泡、疱疹或溃疡。

除了皮疹,固定性药疹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瘙痒、疲倦和全身不适。

固定性药疹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据推测可能与特定药物对皮肤或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关。

一些常见的引起固定性药疹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和抗高血压药等。

在某些人群中,有特定的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了患上固定性药疹的风险。

确诊固定性药疹通常需要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皮肤检查。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使用哪些药物,并观察皮疹的特点。

如果医生怀疑固定性药疹,他们通常会建议进行皮肤刮取活检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活检样本会被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目前,没有特定的治疗固定性药疹的药物。

一旦确定药物是引起药疹的原因,医生通常会建议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

如果皮疹不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局部皮肤抗过敏药物或外用类固醇药膏来缓解症状。

对于严重症状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抗过敏药物或其他系统性治疗。

对于患有固定性药疹的个体来说,预防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了解个人对特定药物的过敏史非常重要。

一旦确定某种药物是引起固定性药疹的原因,应立即告诉医生并记录在病历中,以便以后避免再次使用该药物。

此外,最好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使用非处方药物,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指导。

尽管固定性药疹通常是一种良性的反应,但仍然可能会导致不适和其他并发症。

严重的固定性药疹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甚至住院观察和治疗。

荨麻疹紧急处理方法

荨麻疹紧急处理方法

荨麻疹紧急处理方法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红肿、瘙痒、丘疹等。

当发生荨麻疹时,我们需要采取紧急的处理方法来缓解症状,保护皮肤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荨麻疹紧急处理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当发现出现荨麻疹症状时,要立即停止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包括食物、药物、化妆品、花粉等。

停止接触可能的过敏原是第一步,可以有效避免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其次,可以采用冷敷的方法来缓解荨麻疹引起的皮肤瘙痒和肿胀。

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轻轻敷在患处,每次持续15-20分钟,可以帮助收缩血管,减轻瘙痒感,减轻肿胀。

另外,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来减轻荨麻疹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扑尔敏、氯雷他定等,可以有效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但在服用药物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此外,避免搔抓患处也是非常重要的。

搔抓会使症状加重,还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因此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搔抓欲望,可以适当进行其他分散注意力的活动来减轻瘙痒感。

最后,如果荨麻疹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可能会开具抗过敏药物、激素药膏等进行治疗。

总之,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疾病,对于荨麻疹的紧急处理方法,我们可以采取停止接触过敏原、冷敷、口服抗组胺药物、避免搔抓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但在处理荨麻疹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希望大家能够对荨麻疹的紧急处理方法有所了解,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健康。

药疹的分型及各自临床表现

药疹的分型及各自临床表现

药疹的分型及各自临床表现*导读: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固定型药疹、荨麻疹型药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湿疹型药疹等等。

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下列类型。

(一)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一型。

常由磺胺制剂、解热止痛剂或巴比妥类等药引起。

皮疹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1~2或3~4cm。

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

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

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

也可发生水疱。

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

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目也可增加。

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口唇、口周、龟头、肛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发或凤时累及数外。

发生于皱襞粘膜处易糜烂,产生痛感。

一般经7~10日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合较慢。

重者可伴发热。

(二)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

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

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

若致敏药物排泄十分缓慢或因生活或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如医务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制药厂工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可表现为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较常见。

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类、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引起。

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

猩红热样药疹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

达到高潮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尤以皱褶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

本型药疹患者的皮疹虽鲜明,但全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热轻微,无麻疹或猩红热的其它症状。

荨麻疹+药疹

荨麻疹+药疹

2.非超敏反应性 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
♥ 某些药物如阿托品、箭毒、吗啡、喹宁 ♥ 毒素:蛇毒、细菌或海蛰或昆虫毒素等 ♥ 某些食物:水生贝类、龙虾、蘑菇、草莓 ♥ 植物:荨麻、花粉
四、临 表 现
重点
•为发作性皮肤粘膜潮红或风团
•风团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鲜红色或苍白色 橘皮样
•孤立、散在,但可扩大融合成片状
荨麻疹类皮肤病
一、什么叫荨麻疹Urticaria ?
因皮肤、粘膜小血管扩 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 的一种限局性、一过性 水肿反应
发丹,风团 wheal
教学目的与要求
荨麻疹类的发病机制?
了解
荨麻疹类的临床表现?
掌握
难点 重点
荨麻疹类的诊断和鉴别? 掌 握
荨麻疹类的治疗?
应用
难点 重点
二、病因?
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 test)
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能出现以 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①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 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
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 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
粘膜损害
口、眼、鼻、肛门及外生殖器部位红肿、糜烂、渗出及 溃疡,严重而广泛
如头晕、心慌、胃肠 不适、肝肾功能损害、 造血系统抑制
近年来发病逐渐上升 重症药疹发生率及病死率仍较高 医疗纠纷的隐患
病因与发病机理
用药因素
药物因素
个体因素
病因之个体因素
年龄:儿童接触药物机会少、免 疫系统发育不全
机体状态:患病、继发感染等可 促进药物过敏

惹上荨麻疹的10大“元凶”

惹上荨麻疹的10大“元凶”

惹上荨麻疹的10大“元凶”*导读: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

是一种常见荨麻疹病状图的皮肤病。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鬼风疙瘩,是一种最常见且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病。

患者常先感到瘙痒,随即皮肤出现隆起的风团,数小时后自行消退。

风团常会反复发生,部位不固定,形态大小不一。

有的还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头痛、心慌等症状,甚至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

引起荨麻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药物过敏。

如使用青霉素、痢特灵、解热镇痛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等药物均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荨麻疹。

二是食物过敏。

主要是大量进食动物性蛋白类食物所致,如鱼、虾、蟹、牛羊肉、蛋类等,某些蔬菜、水果,如菠萝、桃子、山药、腰果等也可能引起过敏。

三是吸入过敏。

如吸入灰尘、花粉、动物的皮屑以及羽毛、香料、杀虫剂、室内装饰涂料等,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多的一类病因。

四是身体内部的原因。

如肠道寄生虫、消化不良、体内慢性病灶、月经不调等,均可成为荨麻疹反复发作的原因。

五是冷、热等刺激。

皮肤接触冷空气或冷水后起风团叫寒冷性荨麻疹;日晒、运动、洗热水澡引发的叫热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划碰后局部出现的条状风团叫人工荨麻疹。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同一疾病)。

是一种常见荨麻疹病状图的皮肤病。

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

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

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

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

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下文列举了容易引起荨麻疹的十个原因:1、花粉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微小的花粉颗粒在传播过程中会散布在空气中,并随着空气的流动而四处飞扬,而其中的一部分会被人吸入同时被皮肤吸收。

2、灰尘灰尘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生活在灰尘中的微生物的慢性荨麻疹反应,是最常见的慢性荨麻疹。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重症多形红斑1.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

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

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

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3.重症多形红斑:皮损可为红色斑疹、水疱等。

如病情严重,可累及粘膜处。

一般发病诱发因素与用药无关。

故暂排除。

4.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损为多形性,有痒性风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

多数发疹之前有肿瘤表现。

DIF有组织病理改变,IIF可阳性。

必要时查病理、DIF 等以进一步排除。

5大疱性类天疱疮:此病好发于老年人。

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水疱但呢个。

部分病人见口腔溃疡。

IIF可提示抗基底膜待抗体,DIF示疱周正常皮肤基底膜带处C3、IgG免疫反应物沉积。

目前依据不足。

必要时入院后查病理活检、DIF等进一步排除。

1.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2.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

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

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3.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

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

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

该患者皮疹。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3个月,加重半月”入院。

药疹症状治疗靠他们

药疹症状治疗靠他们

文章导读药疹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皮肤病,从表现来看多为米粒或黄豆大小的红色斑状丘疹,同时患者还会伴有高烧、头痛、浑身不适等症状;这种症状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还又瘙痒和刺痛感,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淋巴结肿大、黄疸等疾病。

一、药疹症状1.发疹性药疹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药疹的95%。

临床表现为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形态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39~40℃)头痛,全身不适等,半数以上病例在停药后2周完全消退。

如未及时停药,可能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则预后不良。

2.荨麻疹样药疹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这种风团性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

荨麻疹可作为惟一的症状出现,也可以血清病样综合征、过敏性休克的一个症状。

3.剥脱性皮炎皮损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有渗液、结痂,继之大片叶状鳞屑脱落,渗液有臭味。

黏膜可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此类皮损如系初次发病,潜伏期一般在20天以上。

可一开始就泛发全身,或在上述麻疹或猩红热样皮损的基础上发生。

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是药疹中的严重类型,常伴有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呕吐、恶心,有的可伴有淋巴结肿大、蛋白尿、肝大、黄疸等全身症状。

二、对症及支持疗法对重型药疹的治疗原则为及时抢救,尽早收入院治疗。

1.抗休克与供氧对伴发过敏性休克者要分秒必争,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喉头水肿已堵塞呼吸道时,可考虑气管切开。

2.激素对Steveus-Johson综合征、TEN、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者,及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

用量应足以控制临床症状为准。

症状控制后应尽快减量至停药。

3.抗组胺药选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每次50mg,每日3次或20mg肌注,每日3次等,对皮肢瘙痒与水肿的缓解有一定效果。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胶体或蛋白质的输入量,必要时输血或血浆。

药疹是怎么一回事?

药疹是怎么一回事?

药疹是怎么一回事?
*导读:一个人在用药过程中,皮肤上出现了疹子,如何判断皮疹是一般皮肤病还是药疹呢?……
药疹的表现分为两种情况:同一药物可以引起多种皮肤损害,如治疗关节痛的保泰松所引起的皮疹多半为多形性红斑、麻疹样红斑或猩红热样红斑,但亦可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紫癜,个别情况下发生大疱性表皮松懈与剥脱性皮炎。

另一种情况是若干种不同性质的药物却能引起相同的药疹,如青霉素、碘胺药、痢特灵、阿司匹林、非那西丁、胰岛素等都可以引起荨麻疹。

可见,药疹的临床表现是相当复杂的。

但是,药疹也并非一点规律性都没有。

1、有一定潜伏期。

初次用药后通常需经7-8天(最大范围4-20天)的潜伏期后,再次用药才发生药疹。

但是病人过去若曾经用过某一种药物而且产生致敏症状,则在重复用药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出现皮疹。

2、药疹的发生一般与用药剂量及其药理作用性质无关,对已处于致敏状态的人,即使用药量极小也可以引起发病。

3、药疹痊愈后,再用结构类似的药物也可能诱发药疹,此叫作交叉过敏。

4、病人常常对其他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性因素也较敏感,例如病人有进食鱼、虾后出现风疹块的病史,或每年春季因吸入某种
花粉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史,这些人机体往往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易对许多类型的药物都发生过敏,这种现象叫做多价过敏。

5、皮疹发生后,停药或用抗组织胺药进行治疗有效。

如果病情符合上述特点,就应该提高警惕,或停止用药,或去医院进一步作皮肤试验,找出致病药物,根据医生的意见,采用适当措施。

对于多数人来说,某一种药物所造成的过敏反应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

只要细心观察,一般情况下是不难寻找到自己对哪种药物过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慢性荨麻疹
3. 特殊类型荨麻疹
-
8
二 :药疹
首先明确: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药疹(drug eruption)?
-
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临床上常引起药疹的药物有: ①抗生素类: ②解热镇痛类: ③磺胺类 ④镇静安眠药及抗癫痫药 ⑤其它:异种血清制品、呋喃唑酮及某些中草 药等亦可引起药疹。
代谢
主要作用是调节糖、 脂肪和蛋白质
盐类激素:以醛固酮为代表
主要调节水盐代谢
性激素:主要分泌去氢异雄酮(DHEA)
其次为少量雄烯二酮和睾酮
-
22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发展史及应用现状
• 1935年 分离出天然糖皮质激素---可的松
• 1944年 合成糖皮质激素用于临床
• 1948年 Phillip Hench(美国风湿病学家)将可的松(当

时叫做化合物 E)第一次用于治疗一名29岁有4

年病史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女性患者获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非常好的疗效
• 1949年 Hench首次发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 案报道,

并于1950年与其他研究者一起共同获得了生理

学和医学诺贝尔奖
• 1950年后,通过对天然皮质激素的化学修饰,产生了各
-
11
变态反应型
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第Ⅰ型
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等
第Ⅱ型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第Ⅲ型 、
血清病样综合征、血管炎及迟发性荨麻疹等,患者可有关节 炎、肾炎及发热
第Ⅳ型
接触性皮炎型或湿疹型药疹、麻疹样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等
肉芽肿反应 酸酶等
局部使用金属,注射一些填充物质如矿物油、透明质
不同荨麻疹和药疹的发病机理 和防治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 皮肤科 林能兴
-
1
一:荨麻疹
荨麻疹(urticaria)是由于皮肤、黏 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 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伴瘙 痒、刺痛的红或白色风团。
-
2
一):病因
药物 食物
食品添加剂 感染
精神刺激及内分泌改变 素
血管性水肿 寒冷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 压迫性荨麻疹 水源性荨麻疹
-
7
四)防治
抗组胺、降低血管通透性、对症处理为基本原则。 根本治疗是去除病因,如不能去除病因则应减少各种促进 发病的因素。同时应避免加重皮肤血管扩张的种种因素。 即使许多患者不能及时发现病因,药物治疗也常能使疾病 得到控制或痊愈
1. 急性荨麻疹
3)应用青霉素、普鲁卡因、链霉素、血清制品之间,必须 按规定方法作皮肤试验。作皮试前应备好急救药物;
4)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警告症状,作到早发现,及时抢救。
-
21
三 糖皮质激素在荨麻疹和药疹中的应用
一)慨况
时机和方案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分为三种:
糖皮质激素:主要以氢化可的松(皮质醇)和可的松
(皮质素)为代表
吸入物 动物及植物因素
内科疾病 遗传因素
-
物理因
3
二):发病机理 主要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种。 1.免疫性 多数为I型超敏反应,少数 为II型或III型
-
4
2.非免疫性
1)是由一些物质进入体内直接或间接 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激肽等引起
2)特发性荨麻疹 可能与一些致荨麻疹生 成 或血管通透性增加物的抑制物质有缺陷
肉芽肿样损害。
可引起肉芽肿反应。长期用溴剂者可发展成
光敏反应
光敏感性皮炎型药疹等
-
12
2)非免疫性反应机制
某些药物本身固有的药理学作用、毒性作用、生 态失衡及酶系统的干扰等,都可能引起皮肤病变,有以 下几种机制:
(1)免疫效应途径的非免疫性活化某些药物,某些药 物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些药物改变花生四烯酸 的代谢途径,即抑制环氧化酶,使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 腺素减少;
(2)药物蓄积或过量;
-
13
(3)药物的副作用及生态失衡,如细胞毒药物引起脱发, 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发生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4)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促进或抑制其它药物的排泄 或降解
(5)药物可以引起已存在的皮肤病激发 如β-阻滞剂可 引发银屑病样皮炎。
-
14
3)影响因素
制剂 、给药途径 、用量与疗程 、体质因素 及外界环境 等
3) 饮酒、冷、热、运动、情绪紧张等直 接作用于小血管和通过内源性激素的改变 而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介质所致。
-
5
三)临床分类 1.急性荨麻疹 2.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和/或血管性水肿反复发作超过6周,
则属于慢性荨麻疹
-
6
3.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蛋白胨性荨麻疹 皮肤划痕症 热性荨麻疹 日光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 血清病性荨麻疹
-
15
二)临床表现
药疹的表现多种多样,外观多无特殊性,可模拟 多种皮肤病。药疹可累及皮肤、黏膜和各个系统,严重者 可危及生命。较常见的几种类型如下
-
16
轻型药疹
1)固定型药疹 疹
2)荨麻疹及血管水肿型药
3)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药疹 4)多形红斑型药疹
5)湿疹型药疹
6)紫癜型药疹
7)光敏感性皮炎型药疹
-
10
2、发病机制
1)免疫性反应机制 变态反应性药疹有以下特点:
①正常用药情况下,药疹只限于某些有过敏性体质的患 者用某一些药物后; ②皮疹轻重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量无相关性; ③有一定潜伏期,第1次用药后需经过4~25天,已致敏 者,再次用药后,多在24小时内发生; ④可有交叉过敏及多元过敏现象; ⑤抗过敏药物特别是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
epidermal necrolysis,BENL) 的鉴别
-
18
三)治疗
治疗原则是首先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并促 进致敏药物排出,抗过敏治疗及全身支持治疗。
-
19
1.轻型药疹 2.重症药疹
-
20
四)预防
药物反应大多是医源性疾病,虽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可以大 大减少。
1)杜绝滥用药物;
2)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体质及有无药物反应 史,勿再用该药及与该药结构类似的药物;
8)痤疮样药疹
9)泛发性脓疱型药疹
10)其他:苔藓样型药疹、红斑狼疮综合征以及色素沉着等。
-
17
重型药疹
1)Steven-Johnson综合征
2)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3)剥脱性皮炎型(红皮病型)药疹
注意:重症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 major,EMm)、 Stevens-Johnson综合症(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bullo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