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及其超越

合集下载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01、本书作者五位一体图践行之前所分享的《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中所提到的读书方法,现在我画出本次解读的书的五位一体图:02、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曾经在大学的时候看到室友的书架上放着一本《自卑与超越》,当时出于本能的好奇,我翻开了它,本想好好阅读一番,但是当时恰好是自己备考法硕的时间段,腾不出整块整块的时间来读,于是看了前面两张之后就搁下了。

直到今年7月份,我和室友都已经工作了,我去他租住的地方和他相聚,这本书再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于是我就像时隔几年前后两次见到同一个漂亮女孩一样,我决定不再错过这次机会,这次一定把它读完。

上班之余,我带着这本书到图书馆去阅读,当我再一次看到书中的文字,不禁懊悔不跌,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早点读完这本书,虽然不能说这本书就是一本地道的完全人生指南,但它对我们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以及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会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应对方法,都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读这本书时,感觉就像有一个智者在和我对话,他告诉我,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让我忍不住拍案叫绝!《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一位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说到心理学,大家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他的那本《梦的解析》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成形。

再稍微了解一些心理学的同学会知道创立了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卡尔.荣格,现在有一套应用范围极广的测量个人职业兴趣倾向的心理测评工具MBTI便是由卡尔.荣格的内倾与外倾的理论发展而来。

我们今天这本书的作者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自卑、补偿与超越

自卑、补偿与超越

自卑、补偿与超越一、什么是自卑?1、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不如人的感觉,担心自己笨拙,对自己价值的怀疑,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

2、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

自卑就是自己或者我们的事物不及别人的事物好的不满足感。

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自卑往往伴随着懈怠。

”自卑,会消磨一个人的雄心、意志,使他自暴自弃、悲观漏气。

自卑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

但处理得好,会使自己超越自卑去寻求优越感,而处理不好就将演化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自卑容易消蚀人的斗志,长期被自卑笼罩的人,不仅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而且会诱发生理失调和病变。

最明显的是自卑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二、自卑与补偿自卑感是阿德勒理论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概念之一。

在早期理论中,阿德勒是把自卑感与身体缺陷联系起来的。

他指出,如果一个人某种器官功能不足或有缺陷,就会产生自卑感。

在产生自卑感后,个人就想通过争取权力或变得更为有力量以补偿机体的不足。

作为一个整体单位而活动的个体,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进行补偿。

一种是觉知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后,集中力量在低劣的器官上发展其功能。

另一种是承认自己的某种缺陷,发展自己的其他机能以弥补有缺陷的机能。

后来,阿德勒将自卑感的范围加以扩大,提出社会自卑、心理自卑。

但更具普遍性的是心理自卑概念。

任何个体出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处于无力、无能和无知状态。

整个婴幼儿时期完全依赖成人才能生存。

这就决定了人从生命之初就有自卑感。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障碍,个体就会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感觉,从而产生自卑感。

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它的存在促使人寻求补偿,它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心理上的自卑是每个人要面对的基本处境。

自卑会造成紧张,人们因而要努力摆脱这种处境。

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

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

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

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怎样才能从自卑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呢?
积极与人交往。

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

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

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自己。

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

提高自信勇气。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

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变自卑为自信。

正确评价自我。

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确立恰当的追求目标。

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从自卑中超越。

站长推荐文章:[成功励志:超越自卑] [励志演讲稿——坚定信念,超越自我]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心理学论文]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心理学论文]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阿德勒,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

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米商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医,获博士学位。

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

开始追随弗洛伊德,后分道扬镳,创立一个新的心理分析学派,即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派。

其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

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

《自卑与超越》共十二章。

中译本由台湾学者黄光国翻译。

1986年作家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发行。

约十六万字。

人类是生活在充满“意义”的领域之中。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

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然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存在着正确和错误之分。

所有生活中的失败会,他们之所以失败就是由于他们错误理解生活意义。

这种人对他人和社会毫无兴趣,他们的兴趣点只停留在自己身上,他们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属于个人的意义,因此,在处理职业、友谊和性等问题上,他们不愿用与人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在生活中不能不面临失败。

事实上,这种个人自私的生活意义,恰恰是最没有意义的,同为所谓“意义”,只有在和他人发生关系时才能存在。

人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作的贡献而定的,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一句话,“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5篇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5篇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5篇《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如何超越自我,改变命运?这是本书要讲的核心问题。

具体分两个问题来讲。

第一个问题,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如何改变行为来实现自我超越?(一)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动力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无论你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一定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一定想超越自我。

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想着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一点。

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照个体心理学的分析,是因为有两种人类最底层的情感在背后推动着我们:一种是自卑感,一种是优越感。

我们一般认为,自卑感并不是人人都有的,可能有些人条件不好,或者信心不足,才会感觉自卑。

但阿德勒说,不是这样的,自卑感人人都有,而且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除了自卑感以外,还有一种人人都有的心态,叫优越感。

阿德勒说,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人人都想弥补这种自卑感,追求优越感。

所以这两种感情,其实是一体两面的。

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优越感,也就是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跟他个人的自卑感有关。

阿德勒举了一些例子,比如说很多医生在小时候都经历过家人或者朋友死亡的场景,所以他们就有一种自卑感,认为人生不安全。

为了弥补这种自卑感,就选择了做医生,去跟死亡对抗,借此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

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优越感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也不是只有一种实现方法。

很多人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获得怎样的优越感,只能慢慢摸索,即使找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有不同的实现办法。

你采取怎样的办法弥补自卑感,实现优越感,就体现了你的性格,或者按照作者的说法,就体现你的人生态度。

所以在个体心理学看来,自卑感就像是一个在背后提供推力的发动机,优越感就像是一个在前面牵引着你的火车头,这两种感情,共同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动力,让你在提升自己的轨道上飞奔。

我们人人都有自卑感,也都在试图超越自卑,追求优越感。

自卑感和优越感这两种感情,就是推动你超越自我的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基础。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什么是青春期
3.生理特征
5.青春期的性意
识萌芽
4.青春期的挣扎
6.正视青春期
1.犯罪心理
2.罪犯的类型
3.合作的重要性
4.如何矫治犯罪行

1.平衡生活的三条
系带
2.职业的早期训练
3.影响职业选择的
其他因素
4.对待职业的态度
1.人类需要团

2.利己主义
3.过失犯罪
4.社会兴趣和
社会平等
1.爱情、合作与社
青春关于家庭学校的。
精彩摘录
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
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
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
意义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我们则以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
舍我其谁!
目录分析
02
2.人生的
三大事实
04
06
4.童年对
人生的影响
6.合作的
重要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1
1.生活对
于我们的意

05
03
3.社会情

5.童年记
忆的重要价

2.情感影响发展
1.心灵与肉体的
交互作用
3.身形、性格与
心智
2.追求优越感
1.自卑情结
3.设立有意义目

2.关于早期记忆
的六个案例
1.理解记忆
们自己。
由于开始读的时候是去年10月份,中间断了一部分,之后又陆陆续续读完了这本书不能说完全理解,但是很

自卑与超越主要内容

自卑与超越主要内容

自卑与超越主要内容一、引言自卑与超越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们在个体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卑是指个体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甚至产生一种无法改变的绝望感;超越则是指个体对自己有信心,能够克服困难,达到更高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自卑与超越,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自卑的成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家庭缺乏温暖和支持,儿童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导致自卑感。

2. 学校环境: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学校缺乏支持和鼓励,儿童可能会觉得无法胜任学业或社交活动,从而导致自卑感。

3. 社会压力: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经济压力、职业压力等。

如果个体无法应对这些压力,也容易导致自卑感。

三、自卑的影响1. 心理影响:自卑会导致个体情感上的不稳定,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况。

2. 行为影响:自卑还会导致个体在行为上出现问题,比如社交恐惧症、退缩等。

3. 生理影响:长期的自卑感可能会引发生理问题,如头痛、失眠等。

四、超越的意义1. 增强信心:超越可以帮助个体增强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2. 提高成就:通过超越困难和挑战,个体可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

3. 增加幸福感:当个体能够超越自己的限制时,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幸福感。

五、超越的方法1. 目标设定:设定具有挑战性和可达性的目标,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它们。

2. 自我肯定:学会欣赏和肯定自己取得的成就,并从中获得动力和信心。

3. 学习新技能:通过学习新技能来挑战自己的限制,提高自己的实力。

六、自卑与超越的关系1. 自卑和超越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在某些方面感到自卑,就需要通过超越来提高自信心。

2. 自卑和超越也是相互制约的,如果一个人过于自信或过于谦虚,都可能导致他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

3. 自卑和超越需要平衡,个体需要在适当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积极措施来克服它们。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经典语录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经典语录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经典语录1.自卑是人类最大的弱点之一,超越自卑则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2.自卑是一种阻碍我们成长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自信和勇气才能克服。

3.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改进来超越自己的不足。

4.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会让我们心态消极、产生抱怨和谩骂,而超越自卑则是积极的,它会让我们更有决心地追求目标。

5.人生中有很多挑战和困难,我们需要有足够的信心来面对它们,否则我们就会被自卑和恐惧所压倒。

6.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超越自卑和恐惧,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7.自卑会让我们心理上变得脆弱,而超越自卑会让我们心理上更坚强,更富有韧性。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时发掘自己的潜力,超越自卑。

9.要想成功,我们必须首先超越自卑,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

10.自卑是一种很容易被克服的情绪,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充满信心勇往直前,就可以超越自卑。

11.面对挑战和困难,我们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信心,这样才能超越自卑,走向成功。

12.超越自卑不仅需要自信和勇气,还需要一份耐心和毅力,因为成功是一件需要时间和努力的事情。

13.自卑会让我们失去自信和勇气,而超越自卑则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14.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心和勇气,超越自卑,才能战胜它们。

15.超越自卑需要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们需要学会乐观面对困难和挑战,而不是被它们所压倒。

16.自卑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和行动,而超越自卑则可以扩展我们的思维和行动范围,让我们更加自由和开阔。

17.当我们在命运的洪流中起航时,我们需要超越自卑,信心和勇气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18.超越自卑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自己的内心和潜力,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以此为基础踏上成功之路。

19.自卑是阻挡我们成功的大门,但超越自卑则可以让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20.超越自卑需要我们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此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J愛讀。

心理學】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分享在我的Facebook 分享在我的Plurk 分享在我的即時通發文找知識今天把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看完了。

這本書是與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著,黃光國教授翻譯。

阿德勒以「自卑情緒」為其中心思想,創立了「個體心理學」(或稱為「新心理分析學派」),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出於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他認為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可歸納於「職業」,「社會」與「性」這三個主要問題之下。

黃光國教授說:「思想是從生活中孕育出來的,所以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如果能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對於了解作者的見地就會有很大的幫助!」阿德勒的生平介紹:阿德勒1870年生於維也納,其父為猶太商人(父母皆是猶太人),六個兄弟中他排行第二。

從小因患脊柱症(有駝背症狀) 而身體羸弱、行動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窒息。

三歲時,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又他幼年有兩次被車撞的經驗,使他十分畏懼死亡。

五歲時,因得了肺炎,痊癒後決定當醫生。

求學時成績平平,數學成績極差,然因父親不斷地支持、鼓勵,他終成班上數學最好的學生。

1895年進入維也那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初為一眼科醫師,他特別注意身體器官的自卑,認為它是驅使個人採取行動的真正動力。

1902年因讀了佛氏「夢的解析」而深受感動,遂參加佛氏所主持的研討會,曾在精神分析學會居重要地位。

後來因「戀母情結」學說上的意見與佛氏衝突,便於1911年離開佛氏。

之後組自由精神分析學家聯誼會,開使走向個體心理學之路。

1912年阿德勒發表論文「神經質性格」,推出自己的學說和主要概念,奠定個體心理學派的基礎。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Adler擔任奧國軍隊軍醫,戰後對兒童輔導產生興趣。

1919年他建立「學校心理衛生中心」,是維也那學校制度中第一所輔導診療中心,從事問題兒童及其家人、學校教師的諮商工作,它相當於現在的諮商中心,由醫師和教師共同參與。

1924年在維也那召開第一屆個體心理學大會,自此以後幾乎每年一次。

自卑心理学:超越自卑

自卑心理学:超越自卑

自卑心理学:超越自卑自卑,这个词源自于心理学,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不自信和低自尊。

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很多人因此而感到自卑。

然而,自卑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难题,通过正确的心理分析和实践,我们可以超越自卑,建立自信和自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卑的原因。

自卑往往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对外部环境的过度关注。

我们常常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忽视了自身的优点和潜力。

此外,我们也会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忽视了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

这种消极的自我认知会导致我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然而,自卑并不是无法克服的难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超越自卑:首先,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不应该只关注自己的缺点,而忽视了自身的优点。

我们应该积极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增强自信。

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自己的缺点,认识到它们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自我否定。

其次,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交方面。

我们应该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选择和决定,而不是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建立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上。

只有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从而建立自信和自尊。

第三,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

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我们很容易感到自卑和焦虑。

这时,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需要给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并不断激励自己朝着目标前进。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超越自卑,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和自尊。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卑与超越:超越自卑和战胜自卑

自卑与超越:超越自卑和战胜自卑

什么是自卑与超越?如何超越自卑和战胜自卑?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一种人格缺陷。

它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影响了对自己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客观地、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

自卑会影响到人格的健康形成。

过度自卑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胆怯懦弱,孤僻内向等。

自卑往往源于孩子的幼年时期。

它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生活在自卑阴影中的孩子,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一生都被自卑所困扰,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前途。

孩子一生下来,并没有自卑心理,而这些自卑感是怎么形成的呢?作为孩子成长摇篮的家庭,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看看是怎么把孩子的自卑感炼成的吧:成因分析原因一:经常数落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温床。

相当一部分家长只会批评不会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反比。

孩子越大,家长越挑剔,早就没有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赞赏心态。

处于低年段的孩子,由于心智发育不成熟,还没有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往往来源于成人的判断。

我们经常看到家长们使用如下的字句:“你看你,连碗都端不好!”“真是笨死了!这么简单的画都画不好!”“真没出息,脑子用来做什么的?”这些语言是一种负面的暗示说多了,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了“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

每当尝试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是的,我可能不行,还是不去做了吧。

”自卑感又导致形成孩子胆小畏缩、懦弱谨慎、优柔寡断的性格。

案例一就是这样。

当自卑感象根一样植入孩子的大脑中,并影响孩子的行为时,他已是个被自卑打败的孩子了,自信在他身上无处可寻。

原因二: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孩子追求完美。

一般在高水平、高学历的家庭中,家长由于自己的事业有成或本身性格要强等原因,对孩子的期望也比一般家庭高。

可谓高起点的家庭希望孩子也有高起点,获取高成就。

这样的家庭,即使家长很少批评孩子,也会从言谈举止中向孩子传递着高期望的信息。

然而孩子并不是家长的翻版,他有自己智力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

自卑和超越读后感最新7篇

自卑和超越读后感最新7篇

自卑和超越读后感最新7篇通过认真写读后感,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内化书中的思想,描述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使读后感更丰富,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自卑和超越读后感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自卑和超越读后感篇1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自卑感对于自卑,阿德勒给出的定义是:当一个遇到问题,如果他没有能力采取应对措施,并且坚信自己没有能力解决,此时出现的便是典型的自卑情结。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哭泣、推诿责任都有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自卑感,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自卑感的心理逃避没有人愿意永远活在自卑的情绪当中,当人们疲于利用正确的方法去消除自卑带给他的压力的时候,他就会采取一些自欺欺人的方式来补偿自己,从而获取虚拟的优越感,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接受父母的管束,公然对其进行反抗,从而获取自由的优越感;犯罪分子失去了对社会的兴趣,他们逃避那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捷径--犯罪解决困难,甚至以作案之后没被抓到为荣,以为自己就是英雄;脾气暴躁的人缺少处理事情的耐心,其本质上是自己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认为自己不行,从而利用暴躁的脾气掩饰自己的自卑感。

总体来说,错误的处理方式好似海市蜃楼,它并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它只会无限的温养我们的自卑感,从而是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

自卑的来源为了更好的解决自卑情结给我们带来的心理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卑情结的来源。

早期记忆的影响。

阿德勒认为儿童在5岁左右便已经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活风格,这足以证明早期记忆对其人生的重要性。

记忆并不是偶然存在的东西,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记忆只会存储那些他认为对他有用的东西。

但必须强调一点,经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于本次经历的看法,而早期记忆便是我们人生观的雏形,后期的人生观,价值观肯定是建立在最初的记忆之上的。

梦的影响。

梦境与人清醒时的生活并不对立,相反梦中追求的目标和现实生活都具有统一性,梦是人生态度的产物,是强化生活风格的方式。

如何从自卑走向超越?三分钟读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如何从自卑走向超越?三分钟读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如何从自卑走向超越?三分钟读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如何从自卑走向超越?五分钟带你读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本篇是边框心理的第二篇科普文章文章一共3400字阅读时间5分钟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宗盛大哥的一首《山丘》,让人很难明白,曾经经历过成功与失败,为什么还会有无尽的无奈与遗憾。

在我的印象中,很难将老李这样优秀的、从容的,闪耀人性光辉的人,也会在翻越一座座人生山峰中,产生自卑的心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阿德勒的经典代表作《自卑与超越》,我们先摘选其中的一段: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每个人身上的自卑感,皆因相对于外界的比较,俗话说,能人背后有能人,眼中那些星光熠熠,套着光环的人,也会欣赏比他更优秀的人,自然而然流露出比较的情绪,进而发觉自己的不足,产生出自卑心理。

难怪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那你努力还有什么用呢?当然自卑心理在阿德勒的理论中会有两方面的发展,这在书中就有介绍,一方面受到自卑心的作祟,会使人自甘堕落而引发精神疾病,当然得益于自卑心理,也会有超越自我,奋发图强的鲜明例子,比如从小患身体疾病的史蒂芬霍金,也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本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既然自卑心有好有坏,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越自卑心很难控制,我们无法干预自卑心对人的负面影响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书中另外一个概念,自卑情结。

在书中,阿德勒对自卑情节的定义如下: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情绪就是自卑情结。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登上人类的最顶端,即便是登顶,也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换而变化,所以每个人都会有多多少少的自卑感。

一般情况下,浅层次的自卑感会激发你上进的欲望,通过努力而解决问题,消除自卑感,获得优越感。

《自卑与超越》讲了些什么

《自卑与超越》讲了些什么

《自卑与超越》讲了些什么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对我来说有点难读,太枯燥了,但我还是泛读了一遍,是阿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

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问题,从探索生命的意义出发,启发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

他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他对过去经历的认识和理解是一致的。

自卑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如何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己。

他有几个想法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启发。

1、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

2、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

3、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4、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5、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

6、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7、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8、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10、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11、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12、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自卑与超越》的原文1. “自卑是一种疾病,只有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才能够治愈它。

”——阿德勒2.“自卑是一种扭曲的自我认知,只有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才能够改变它。

”——罗杰斯3. “自卑是一种限制,只有通过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才能够突破它。

”——马斯洛4. “自卑是一种自我防御,只有通过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才能够克服它。

”——尼采5. “自卑是一种机会,只有通过在挫折中成长和进步才能够抓住它。

”——拜伦——————————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卑与超越?自卑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是有限的,需要拓展自己的视野和阅历来突破这种局限。

只有开始接触新事物,认识新的人,尝试新的体验,才能真正超越自卑。

自卑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超越它才会成功

自卑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超越它才会成功

自卑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超越它才会成功心理学认为,自卑是由于心理潜意识的欲望,和情感在某些环境下不如别人, 而产生自我否定的复杂情绪。

拥有自卑情绪的人,就会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更加容易把消极的情绪放人,就像掉进了沼泽一样,越陷越深。

自卑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超越它才会成功人生坎坎坷坷,谁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自卑是一种危机的心态,它会影响你的判断,所以想要成功,应该拒绝与之纠缠。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从出生到孩童时代的潜意识里,人们都是充满自卑的,挫折困难或者天生的生理缺陷都会放大本身的自卑感。

无人不自卑,就看你怎样的对待他,像成功的人都是超越自己本身的自卑,逐渐的建立起自信,才会获得成功与成就。

自卑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超越它才会成功其实,正确的看待自卑,可以将它转化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

那么,怎么样才可以克服自卑心理呢?自卑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超越它才会成功一、拥有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不要因为自卑而垂头丧气,承认自卑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将自卑这个缺点化为奋斗的动力,勇往直前,发愤图强,心理越是自卑的时候就越努力,积极的面对生活的困难,逐步的建立起自己的自信,自信心强人了,就必将获得成功。

自卑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超越它才会成功二、每天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挖掘身上的优点自卑的人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因为自己缺少什么,就会羡慕别人的拥有,这是错误的自我认定,连自己都否定自己,他人又怎么会认为你可以呢,所以每天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是最美的、我是最棒的, 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身上还是有许多的优点的。

自卑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超越它才会成功三、多学习,制定自己人生的规划人的外貌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但是你的内涵是可以后天来增添的,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多学习,多看书,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多了、你的思维就广了,内涵就自然增加了,制定自己人生的规划,制定可行性的目标,当你足够努力的时候,自卑感自然而然的就会消失了。

自卑与超越的主要内容

自卑与超越的主要内容

自卑与超越的主要内容
《自卑与超越》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小时候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我就有过呀,记得那时候我特别羡慕班上的一个同学。

她叫小丽,那在我眼里简直就是完美的存在。

她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我呢,老是在中游晃悠。

她唱歌也特别好听,学校的文艺演出上,她一开口,那简直是惊艳全场,而我五音不全,一唱歌就跑调。

更要命的是,她还长得特别漂亮,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笑起来还有两个甜甜的酒窝。

我看看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因为她,我变得很自卑,觉得自己处处都不行。

这种自卑的情绪一直笼罩着我,让我做很多事情都畏手畏脚。

每次上课老师提问,我明明知道答案,却不敢举手,就怕答错了被人笑话;参加活动也总是退缩,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好。

但是后来呀,我慢慢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呀。

我虽然学习成绩不是顶尖,但我的画画还不错呀,经常能得到美术老师的夸奖。

而且
我很会讲笑话,能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

就这样,我开始慢慢找回自信,不再一直盯着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而是更多地去发挥自己的长处。

我突然明白,自卑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超越它。

就像爬山一样,一开始可能会被陡峭的山峰吓到,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终究能到达山顶。

现在的我,不再会因为别人的优秀而过分自卑啦。

我会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同时我也懂得去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羡慕嫉妒。

生活呀,还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嘛!哈哈!我相信我们都能超越自卑,走向更加自信和美好的未来。

自卑与超越狂妄作文素材

自卑与超越狂妄作文素材

自卑与超越狂妄作文素材《超越自卑,追求卓越》人类是一种复杂而多样化的生物,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性格、经历和价值观。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可能会表现出自卑的情绪,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表现出狂妄的态度。

自卑和狂妄,这两种看似极端的情绪,实际上都源于人类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自我价值的不确定。

自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它源于我们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对他人的过高评价。

当我们感到自己不如他人时,就会产生自卑情绪。

这种情绪可能会导致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退缩、胆怯,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然而,自卑并不是一种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就能够逐渐克服自卑,建立起自信的心态。

与自卑相反,狂妄则是一种过度自信的表现。

狂妄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他们可能会表现得傲慢、自大,甚至不尊重他人。

然而,狂妄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实力和能力,它只是一种虚幻的自我感觉。

当狂妄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会因为无法承受失败而崩溃。

无论是自卑还是狂妄,它们都不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理想状态。

自卑会让我们失去自我,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狂妄则会让我们失去理智,无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因此,我们应该超越自卑和狂妄,追求一种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

超越自卑,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

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超越狂妄,需要我们保持谦虚和冷静。

我们要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失去信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的失败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自卑和狂妄都是人类内心的弱点,它们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

只有超越自卑和狂妄,追求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个更加优秀、更加成功的人。

心理咨询师自卑论文

心理咨询师自卑论文

心理咨询师自卑论文心理咨询师自卑论文导语:我们追求优越感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

因此,我们努力争取成功以克服自卑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心理咨询师自卑论文,欢迎借鉴!自卑,简单说来就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看不起自己,在别人面前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自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暗淡无光,而且也让我们自己与自我分离,想必没有人会喜欢这种感觉,所以才有人为了躲避或战胜这种感觉而千方百计相处各种办法,有的人成功了,但是有的人在自卑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一.自卑及其超越阿德勒,著名的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因为早年的身体疾患而使他陷入了自卑的漩涡中,但是正是因为自卑的存在才使他具有了超越常人的成就动机,使他更加努力的去生活,去完善自我。

正是因为这种自卑才成就了他的事业,进而他提出了“自卑及其超越”的理论,正是因为自卑才使我们不断的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可以说这是一种正向的解决方式,这种方式积极的把自卑转换成前进的动力,也体现的“苦难使人成熟”的本质,但是在苦难面前,人们的表现往往有所区别,所以结果就大相径庭。

二、自卑与抑郁在我看来,自卑到顶点很容易转变为抑郁,因为自卑和抑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共生体。

抑郁和自卑一样是不会让人感到快乐的,两种情况下的当事人都会感到深深的自我挫败感,而抑郁比自卑更为深入,因为自卑不见得会逃避,但抑郁很多的时候会让人无法面对内心深处的失败感,而逃避他必须面对的生活,这种方式又加深的自我挫败和抑郁本身。

所以可能有些人会一辈子带着自卑去生活,而我们却很难带着抑郁一辈子,所以抑郁患者的自杀率较其他的心理障碍的自杀率会高一些。

所以既无法超越,又无法逃避,自卑就会变的更加强烈,最后变的无法自拔并逃避生活,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会因为自卑而抑郁而不是超越。

心理学的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试验情境中让动物无法做到他平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的时候,一开始动物的反应是继续努力,但当努力的结果是不断的失败后,它选择了放弃,进而形成了习得性无助,这种状态有些像人类的抑郁。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你的自卑,只是选错了追求“卓越”之路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你的自卑,只是选错了追求“卓越”之路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你的自卑,只是选错了追求“卓越”之路在你的认知中,自卑的人都是什么样的?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三个孩子在妈妈的带领下第一次来到动物园看到狮子。

面对着嘶吼着、露出锋利牙齿的野兽,第一个孩子躲到了妈妈身后,带着哭腔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面色发白,身体在发抖,可还是站在原地说:“我一点也不害怕”;第三个孩子则恶狠狠地盯着狮子,大声问:“我可以向它吐口水吗?”这三个孩子中,你认为哪个孩子在感受着自卑?很多人回答:一定是第一个孩子,他完全被吓坏了呀;而第二个孩子,虽然也害怕,但是还有足够勇气不逃走,不能说是自卑;至于第三个孩子,他勇敢极了,不但不害怕,还敢试图去对抗狮子,这样的孩子,怎么能说是自卑呢?然而,奥地利的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其实这三个孩子都在表现着自卑,只不过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同而已。

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他写到:那么,要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自卑?不需要用言语询问——事实上,如果我们直接问一个贫穷的人是否缺钱,他反而会挺直胸脯说“我过的很好,一点都不用别人担心”。

因此,语言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只需要观察他的行动,去发现他正试图用何种“诡计”加强自己的重要性、掩盖自己的无力感,就可以得出结论。

所以,对于故事中三个孩子的行为,我们要如何解读?第一个孩子,语言、行为都完完全全表露着自己的弱小,自卑感一览无余;第二个孩子,极力在用语言掩盖着自己的卑微感,身体却出卖了他;而第三个孩子,他表现的极为夸张——不但要“恶狠狠”地说话,还要吐口水——为什么要如此夸张?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人们马上会发现“我”的脆弱与恐惧,而这种脆弱与恐惧是可耻的,是千万不能让别人发现的。

也就是说,第三个孩子害怕的不仅仅是外界凶猛的狮子,还有内在虚弱无力的自己——他不能接受这样的一个“我”。

所以,对第三个孩子来说,他,才是最深重的自卑。

人为什么会自卑?阿德勒曾说,在我看来,一切人类文化实际上都是以卑微感为基础: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卑微感,因为我们都知道并希望提升自己所处的位置。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自卑与超越: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的旅行者。

在这段旅途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困难,感受到自卑与迷茫。

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独特的个体。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自卑与超越》的智慧,为生活找到新的视角。

”1. 自卑感的来源“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单纯而直接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从而产生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来源于何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它呢?”2. 自卑感的正面效应“事实上,自卑并不总是负面的。

它可以促使我们努力改进自己,超越现有的限制。

正如阿德勒所说,‘追求优越感’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它驱使我们去超越自我,实现更大的成就。

”3. 如何超越自卑“当我们认识到自卑感的存在时,就已经迈出了超越的第一步。

与他人合作、学习新的技能、接受挑战,都是超越自卑的有效途径。

而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4. 超越自卑的实例“历史上,有许多伟人和名人都曾面临自卑,但他们选择勇敢面对。

从爱因斯坦到乔布斯,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超越自卑,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5. 面向未来的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旅程,每个旅程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让我们用阿德勒的智慧作为指引,勇敢地面对自卑,努力超越自我。

因为在这段旅途中,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成长。

”总体来说,《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现代自我心理学的先驱。

这本书主要以自卑情结为核心线索,从多个方向系统地阐述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思想。

书中深入剖析了每个人心中的自卑情结,并从教育、家庭、社交、伦理、婚姻等多个领域出发,探讨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

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类的通病,也是失败的根源,但他同时提出,超越自卑、实现自我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有可能的。

他强调了社会兴趣和合作的重要性,认为与社会产生良性的链接是克服自卑的最佳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卑及其超越一、如何识别“自卑情结”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

众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按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

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正确无误地应用这个名词。

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是让他知道怎样克服它们。

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风格中表现的特殊气质,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时鼓励他。

每一个神经病患者都有自卑情结。

想要以自卑情结的有无来将某一个神经病患者和其他病患者分开,是绝对做不到的。

我们只能从使他觉得无法继续生活面临的情境种类,以及他的努力和活动的限制,来将他和其他病患者分开。

如果我们只告诉他:“你正遭受着自卑情结之害”,这样根本无法帮助他增加勇气,因为这就等于告诉一个患头痛的人:“我能说出你有什么毛病。

你患着头痛病!”有许多神经病患者如果被问到他们是否觉得自卑时,他们会摇头说:“否”,有些甚至会说:“正好完全相反。

我很清楚:我比我四周的人都高出一筹!”所以,我们不必问,我们只需注意个人的行为。

在他的行为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采用什么诡计,来向他自己保证他的重要性。

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傲慢自大的人,我们能猜测他的感觉是:“别人老是瞧不起我,我必须表现一下:我是何等人物!”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在说话时手势表情过多的人,我们也能猜出他的感觉:“如果我不加以强调的话,我说的东西就显得太没有分量了!”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我们也会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抵消的自卑感。

这就象是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总要踮起脚尖走路,以使自己显得高一点一样。

两个小孩子在比身高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行为。

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会挺直身子并紧张地保持这种姿势,以使自己看起来比实际高度要高一点。

如果我们问他:“你是否觉得自己太矮小了?”我们就很难期望他会承认这件事实。

但是,这并不是说: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一定是个显得柔顺、安静、拘束而与世无争的人。

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或许我能够用三个孩子第一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面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我要回家。

”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一点都不怕。

”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却都按他的生活风格,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的感觉。

二、自卑与自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

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就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掉这种感觉。

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如果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如果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情境,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使他有所进步。

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

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因为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不变,问题也依旧存在。

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

如果我们只看他的动作,而不设法予以了解,我们会以为他是漫无目标的。

他们给我们的印象里,并没有要改进其环境的计划。

我们所看到的是:他虽然象其他人一样地全心全力要使自己觉得顺当,可是却放弃了改变客观环境的希望,他所有的举动都沾染有这种色彩。

如果他觉得软弱,他会跑到能使他觉得强壮的环境里去。

他不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更有适应能力,而是训练自己,使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

他欺骗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

如果他对这类盘旋不去的问题觉得应对无力,他可能会变成专制的暴君,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他可能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不动。

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自卑感。

它们会变成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能称之为“自卑情结”。

现在,我们应该给自卑情结下一个定义——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绪。

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和眼泪以及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

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

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没有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放弃不谈。

个人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

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却的举动。

三、公共场所恐惧症和自杀心态这种态度可以在对公共场所怀有恐惧症的个案中,很清楚地看出来。

这种病症表现出一种信念:“我不能走得太远。

我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里。

生活中充满了危险,我必须避免面对它们”。

当这种态度被坚决地执行时,个人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待在床上不肯下来。

在面临困难时,最彻底的退缩表现就是自杀。

这时,个人在所有的生活问题面前,都已经放弃寻求解决之道,而表现出他的信念。

他认为:他对改善自己的情境,已经完全无能为力了。

当我们知道:自杀必定是一种责备或报复时,我们便能了解在自杀中对优越感的争取。

在每个自杀案件中,我们总会发现——死者一定会把他死亡的责任归之于某一个人。

仿佛自杀者在说:“我是所有人类中最温柔、最仁慈的人,而你却这么残忍地对待我!”每一个神经病患者多多少少都会限制住自己的活动范围,和他跟整个情境的接触。

他想要和生活中必须面临的三个现实问题保持距离,并将自己局限在他觉得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

用这种方式,他为自己筑起了一座小小的城堡,关上门窗并远隔清风、阳光和新鲜空气,而度过一生。

至于他是用怒吼喝斥或是用低声下气来统治他的领域,则是视他的经验而定——在他试过的各种方法里,选出最好而且能够最有成效地实现其目标的一种。

有时候,他如果对某一种方法觉得不满意,他也会试用另一种。

然而,不管他用的是么方法,他的目标却是一样的——获取优越感,而不努力改进其情境。

四、眼泪和抱怨——水性的力量发现眼泪是驾驭别人最佳武器的孩子,会变成爱哭的娃娃,而爱哭的娃娃又很容易变成患有忧郁症的成人。

眼泪和抱怨——这些方法我称之为“水性的力量(waterpower)——是破坏合作并将他人贬为奴仆地位的有效武器。

这种人和过度害羞、忸怩作态及有犯罪的人一样,我们可以在他的举止上看出自卑情结,他们已经默认了他们的软弱,和他们在照顾自己时的无能。

他们隐藏起来而不为人所见的,则是超越一切、好高骛远的目标,和不惜任何代价以凌驾别人的决心。

相反的,一个喜好夸口的孩子,在初见之下,就会表现出其优越情结,可是如果我们观察他的行为而不管他的话语,那么我们很快便能发现他所不承认的自卑情结。

所谓“俄迪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事实上只是神经病患者“小小城堡”的一个特殊例子而已。

一个人如果不敢在外界随心所欲地应付其爱情问题,他便无法成功地解决这一问题。

如果他把他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家庭圈子中,那么他的性欲问题也必须在这范围内设法解决,这是无足奇怪的事。

由于他的不安全感,他从未把他的兴趣扩展到他最熟悉的少数几个人之外。

他怕跟别人相处时,他就不能再按照他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

俄迪浦斯情结的牺牲品多是被母亲宠坏的孩子,他们所受过的教养使他们相信:他们的愿望是天生就有被实现的权利的,而他们也从不知道:他们能凭自己的努力,在家庭的范围之外,赢取温暖和爱情。

在成年人的生活里,他们仍然牵系在母亲的围裙带上。

他们在爱情里寻找的,不是平等的伴侣,而是仆人;而能使他们最安心依赖的仆人则是他们的母亲。

在任何孩子身上,我们都可能造成俄迪浦斯情结。

我们所需要的,是让他的母亲宠惯他,不准他把兴趣扩展到别人身上,并要他的父亲对他漠不关心。

五、自卑对自我的限制各种神经病症都能表现出受限制行为的现象。

在口吃者的语言中,我们便能看到他犹疑的态度。

他残余的社会感觉迫使他和同伴发生交往,但是他对自己的鄙视,他对这种尝试的害怕,却和他的社会感觉相互冲突,结果他在言词中便显得犹疑不决。

在学校中总是屈居人后的儿童、在30多岁仍然找不到职业或一直把婚姻问题往后搁延的男人或女人、必须反复做出同样行为的强迫性神经病患者、对白天的工作感到十分厌烦的失眠症患者——这些人都显现出他们有自卑情结,它使他们在解决生活问题时,无法获得进展。

手淫、早泄、阳萎和性欲倒错,都表现出:在接近异性时由于害怕自己行为不当,而造成的犹疑不决的生活风格。

如果我们问:“为什么这么怕行为不当呢?”我们就能看出他们的好高骛远的目标。

对这问题的唯一答案是:“因为这些人把他们自己的成功目标订得太高了!”六、自卑是文化的基础我们已经说过: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

它们是人类之所以进步的原因。

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它是人类在改进他们的整个情境,在对宇宙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在试图更妥善地控制自然时,努力奋斗的成果。

事实上,在我看来,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

如果我们想象一位兴味索然的观光客来访问我们人类的星球,他必定会有如下的观感:“这些人类呀,看他们各种的社会和机构,看他们为求取安全所做的各种努力,看他们用屋顶以防雨,穿衣服以保暖,修街道以使交通便利——很明显地,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地球上所有居民中最弱小的一群!”在某些方面,人类确实是所有动物中最弱小的。

我们没有狮子和猩猩的强壮,有许多种动物也比我们更适合于单独地应付生活中的困难。

虽然有些动物也会用团结来补偿他们的软弱,而成群结队地群居生活,但是人类却比我们在世界上所能发现的任何其他动物,需要更多及更深刻的合作。

人类的婴孩是非常软弱的,他们需要许多年的照顾和保护。

由于每一个人都曾经是人类中最弱小和最幼稚的婴儿,由于人类缺少了合作,便只有听凭其环境的宰割。

所以,我们不难了解:如果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悲观之途,并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

我们也能了解:即使是对最合作的个人,生活也会不断向他提出待解决的问题。

没有哪一个人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已经接近能够完全控制其环境的最终目标。

生命太短,我们的躯体也太软弱,可是生活中的三个问题却不断地要求更圆满及更完美的答案。

我们不停地提出我们的答案,然而,我们却绝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

无论如何,奋斗总是要继续下去的,但是只有合作的人才会作出充满希望及贡献更多的奋斗,才能真正地改善我们的共同处境。

我们永远无法达到我们生命的最高目标,这件事实我想是没有人会怀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