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弹力和弹簧测力计2(PPT)2-1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ppt课件
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演示: (1)捏一下橡皮泥; (2)拉伸一下弹簧。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使它发生形变
形状改变
观看实验现象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静止变为运动;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运动状态改变
如何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呢?
除了力的大小、方向还有什么因素能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想想做做
将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使用大小相 同、方向相同的力,分别推课本的三 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效果相同吗?
ABC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
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如何简单方便的表示力呢?
四、力的示意图
起点表示力 的作用点
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 __改__变__物__体__的__运__动__状__态___。 受压弹簧,弹簧变弯 __改__变__物__体__的__形__状__,_____ ___使__物__体__发__生__形__变__。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 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 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
实验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 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 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 度线上。
(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并分别使 指针指到1 N、3 N、5 N的位置,感受1 N、 3 N、5 N的力。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用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有关,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2.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使其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读数时要注意视线与指针相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用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挂绳、钩码、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实验用具(包括弹簧测力计、挂绳、钩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弹簧,思考弹簧是如何产生弹力的。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3.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它是如何测量力的大小的。
4.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弹簧测力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特点:大小与形变量有关,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2.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用法: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避免摩擦,视线与指针相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特点。
物理弹力ppt课件
当物体受到压缩形变时,弹力沿 着作用点与两固定点连线的方向 ,大小等于两固定点之间的距离 。
弯曲弹力
弯曲弹力的方向
弹力垂直于通过接触点的弯曲平面, 并指向使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弯曲弹力的计算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弯曲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弯曲程度成正比 ,与物体的刚度成正比。
剪切弹力
设计弹簧
在设计弹簧时,需要根 据所需弹力和弹簧的用 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 计参数,以满足使用要 求。
05
弹力的实验验证
拉伸实验
总结词
通过观察弹性材料在拉伸状态下的形变 和恢复情况,验证弹力的存在和性质。
VS
详细描述
在拉伸实验中,我们将弹性材料的一端固 定,另一端施加逐渐增大的拉力,观察材 料形变和恢复的过程。随着拉力的增加, 材料逐渐伸长,当拉力撤销后,材料恢复 原状,这一现象证明了弹力的存在。通过 测量形变量和拉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分析 弹力的性质和规律。
应力状态
应力状态对弹力有显著影响。例如,在拉伸或压缩状态下,材料 的弹力表现会有所不同。
应力集中与分散
应力集中和分散的程度也会影响材料的弹力。例如,缺口、孔洞等 应力集中区域可能导致弹力降低。
疲劳与损伤
长期承受循环应力会导致材料疲劳和损伤,从而影响其弹力。
04
弹性形变与胡克定律
弹性形变的概念
弹性形变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通过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和外力关系,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弹 力。
03
弹力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影响
材料种类
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不同,对弹 力的影响较大。例如,金属材料 通常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而高
分子材料则较低。
物理:《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知识精析
一、实验步骤 1 .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
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
2.如图17-1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 在平衡时测出弹簧的总长并计算钩码的重力,填写在记录表 格里.
图17-1 1 F/N 2 3 4 5 6 7
L/cm
x/cm
3.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重复上步的实验过程多次.
三、误差分析
1 .误差来源: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有读数
误差、作图误差等.
2.减小误差的办法 (1)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 要按有效数字和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 (2)作图时用刻度尺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 定要平行.因两个分力 F1 、 F2 间的夹角 θ 越大,用平行四边 形定则作出的合力 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
二、实验步骤的分析判断 例 2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实验 步骤如下: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 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绳套,通过细绳套同时用两 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套的结点到达某 一位置 O 点,在白纸上记下 O 点和两个测力计的示数 F1 和 F2. (2)在白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 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 两个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F′和细绳套的 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
(3)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分析 根据已有数据选好坐标轴每格所代表的物理量的 多少,是作好图象的关键.作图象的方法是:用平滑的曲线 (或直线)将坐标纸上的各点连接起来.若是直线,应使各点 均匀分布于直线两侧,偏离直线太大的点应舍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支 架上,调整至水平位置。
2. 将细线穿过弹簧测力计 的挂钩,系上一个钩码。
3. 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
4. 重复步骤2和3,使用 不同质量的钩码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弹力与钩 码质量之间的关系,验证弹簧 测力计的准确性。
观察不同质量的钩码对弹簧测 力计示数的影响,理解弹力的 性质和影响因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弹力与 弹簧测力计
目录
• 弹力概述 •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应用 •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 总结与思考
01 弹力概述
弹力的定义
总结词弹力是指物体发Fra bibliotek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 用力。
详细描述
弹力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变,当外力撤去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 弹性形变。在弹性形变范围内,物体对使它发生形变的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 称为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
总结词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直接接触且发 生弹性形变。
详细描述
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两 物体必须直接接触,二是物体之 间发生弹性形变。只有同时满足 这两个条件,才会产生弹力。
弹力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弹力可以分为支持力、压力、拉力、 推力和张力等。
详细描述
根据弹力的产生方式,我们可以将弹力分为支持力、压力、 拉力、推力和张力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弹力都是由于物体发 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其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02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逐步 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 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课件 弹力弹簧测力计.ppt
关于弹力你想知道什么?
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如何测量?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思考
在大弹簧上分别挂一个、两个、三个钩码, 让学生观察:弹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利用上述结论制作 一种测量力的工具? 提示一个钩码的重量为0。5N
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
要求:量程为2。5N,分度值为0。1N 设计实验过程: 先确定0刻线、挂一个钩码时指针指0。5N、 挂二个钩码时指针指1。0N,依次类推, 直到挂五个钩码,定为2。5N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 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 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 弹簧秤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 总结并应用启发性的综合性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大弹簧、直尺、弹 簧秤、拉力器、钩码(10个) 学生实验用:学生2人一组、橡 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粗 导线 钩码一组。
人教版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第一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冀州四中路计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 中的应用 2. 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 关系 3. 探究弹簧秤的制作方案,并 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 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2. 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支将化应用于初中、理论服务于实 践的能力
评估与交流
把你做的弹簧测力计和前过挂的标准测力 计比较一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A、做一个壳子,保护弹簧 B、设计上可以调0的装置 C、标上“N”做单位 D、可以在一个大格之间平均分为五个小格 这样就更精确了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弹力》精品课件
七 物理
10.(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第23题)在弹性 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 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 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 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 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B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七 物理
说
这个力是
一
多少N?
说
F= 1.4N
七 物理
七 物理
概念辨析训练
• 例题1.下面对弹力的理解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 A.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能产生弹力 • 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产生了弹力 • C.弹力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反抗自身的形变 • D.弹簧越长弹力越大,弹簧越短弹力越小
A错。必须发生弹性形变; B正确; C正确; D错。弹簧在伸长情况下,伸得越长弹力越大;在压缩 状态下,缩得越短,弹力越大。
是( B )
A. 8N B. 4N C. 0 D. 8N或0
注意:弹簧测力计无论怎样使用,它的
示数都应该等于作用在挂钩上拉力的大小, 与施加在吊环上的力无关
七 物理
9、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几种说法中 错误的是( A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
在“0”刻度处。 C、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
七 物理
七 物理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哪些效果?
1、会使物体发生形变;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1)形状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外形发生变化。
如弹簧被压缩,弹簧的长度有长变短
2)体积的改变:指受力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第7.3课 弹力 弹簧测力计(课件)-八年级物理下册(教科版)
1. 用两只手同时用5N的力分别水平向两侧拉一个弹簧测
力计的秤钩和秤环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C )
A.0N
B.2.5N
C.5N D.10N
2. 某同学用已校零的弹簧秤测量一物体的重量时,误将.0N,则该物体的重量( D )
A.一定等于5.0N
拉力计
压力计
握力计
弹簧测力计
测力计(类型之二)
拉力计
弹簧测力计
握力计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简称弹簧秤)
(1)主要构造 提环、指针、弹簧、挂钩、 外壳(刻度板)
(2)原理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 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或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 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大 小成正比)
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
(4)注意事项: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 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 ,一旦超过了允许测量的最大力, 就可能会损坏测力计。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0.5 N
取一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1. 观察弹簧测力计量程、分度值、并在水平方向调零。 2. 用手拉挂钩,使指针指到0.1N、0.5N,感受一下 0.1N、0.5N的力的有多大。
A
B
(小结)
A
B
实验表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大小 相等 , 方向 相反 、分别作用在 两个 不同的物体上。
一、弹力 物体受力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叫 做弹力。
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测量力的大小工具叫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 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制成的。 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 分度值。所测量力不能超过量程。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将测力 计在受力方向上调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3.测量时,让测力计弹 簧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指针最后所指刻度就是所测力的大小。
3.1 弹力 优秀课件(共32张PPT)
7.误差分析 由于弹簧原长及伸长量的测量都不便于操作,故存 在较大的测量误差。
弹簧测力计刻度均匀
因为弹簧的弹力 F = kx 或 ∆F = k ∆ x ,所以弹簧测 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学习 目标
思考
1.实验中获得的 F-x 和 F-l (l 代表弹簧长度)图线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斜率代表什么物理量? 两图象均为倾斜的直线。图线的斜率均等于弹簧的 劲度系数。 2.若不考虑弹簧自重,如何在 F-l 图象中获得弹簧的 原长? 图线与横轴的截距代表弹簧的原长。
学习 目标
弹力的大小和胡克 定律
1.弹力的大小 (1)取决于物体的形变量 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形变量越小,产生 的弹力越小;形变消失,弹力消失。轻绳、轻弹簧 内部各处弹力大小相等。 (2)可借助物理规律求解 eg. 二力平衡
学习 目标
2.胡克定律 (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 (或缩短)的长度 x 成正比。 (2)公式:F = kx (3)适用范围: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形变。 (4)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表示弹簧固有的力的性质。 k 的大小由弹簧本身的因素决定。即由弹簧的材料、长度、 横截面积等因素决定,k 越大,弹簧越“硬”;k 越小,弹簧 越“软”。 在国际单位制中 k 的单位是 N/m。
1.弹力的方向可归纳为“有面垂面,有绳沿绳,有杆不一定 沿杆”。 2.轻绳只能产生拉力,形变消失或改变几乎不需要时间,弹 力可突变。 3.轻杆既可产生拉力,又可产生支持力,形变消失或改变几 乎不需要时间,弹力可突变。 4.弹簧既可产生拉力,又可产生支持力,一般形变变化需要 一段时间,弹力不能突变。
学习 目标
学习 目标
3.几种常见的弹力 (1)压力和支持力 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其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 物体。 (2)绳子与物体间的拉力 拉力也是弹力,其方向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绳中 的弹力常常叫作张力。 (3)弹簧的弹力 弹簧伸长时,弹力为拉力,方向沿弹簧指向弹簧收缩方向; 弹簧压缩时,弹力为支持力,方向沿弹簧向外。
实验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课件
钩码个数
长度
伸长量x
钩码质量m
弹力F
0
l0
1
l1
x1=l1-l0
m1
F1
2
l2
x2=l2-l0
m2
F2
3
l3
x3=l3-l0
m3
F3
…
…
…
…
…
4.数据处理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 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 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表达式.首先尝 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3)得出弹力和弹簧形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 的物理意义.
解析 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弹簧自身有重力,竖直悬挂时的长度大于 水平放置时的长度.
03
考点二 拓展创新实验
例3 (2020·广东东莞六中模拟)在“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并 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所用的每个钩 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 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 的弹簧总长度.
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
(2)如图2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
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1,记录m1和l1,得出弹
簧的伸长量x1,将这些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
表格中.
图2
(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测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2、m3、m4、m5和 相应的弹簧长度l2、l3、l4、l5,并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2、x3、x4、x5.
解析 当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故原长为 x0=8 cm,在 F-x 图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2)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3.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典例与精析
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二 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力有大小,有时我们需要对 力的大小进行测量.测量力的大小 的工具叫作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大小 的仪器.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 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弹 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个性 质制成的.
弹弓
跳高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合作与探究
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直接接触. (2)发生形变,而且要恢复原状 . (3)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受力物体: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
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 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 弹簧不能完全复原.所以,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 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 损坏.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有如下操作:
①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
②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
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其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
少牛.
④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
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D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④①②③⑤
D.③④①②⑤
4.如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其中测量
用手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吗?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共13张PPT)
力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大 小
力的三要素:
方
向
力的表示:
作用点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第七章 第2节 弹力
一、弹性与范性
1.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 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范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 形状的性质。 这种形变称范性形变
实验室常见的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弹簧封闭在内部
单位
弹簧 单位 刻度
指针
刻度盘
拉杆
拉杆
挂钩
挂钩
三、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
3.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 量就越大。
右侧弹簧测力计的 5N 量 程: 分度值: 0.2 N 1.4 N 测量值:
; 通 过弹簧中心 轴线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0”刻线(校零)、 量程和分度值 (2)来回拉动几下弹簧,避免摩擦和卡壳。
测量时:要使弹拉力方向沿螺旋弹簧中轴线方向。 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二、弹 力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力, 这个力叫做弹力
相互接触
2、弹力产生的条件:
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的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桌面会发生形变吗?
放在书桌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
绳子对灯的拉力
4.弹力的方向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 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悬线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悬线指向 悬线收缩的方向。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反馈练习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几种说法中 错误的是( A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 在“0”刻度处。 C、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 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 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思考题:
设计一个方案,测量你自身头发所能承受的 最大拉力,说明你的方案和测量步骤,并动 手测一下。
练一练
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互相挤压发生 形变时才会产生弹力。
提出问题:
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 大小有没有关系?
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 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 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读 出 弹 簧 测 力 计 的 示 数
1.5N
三. 我们把发生 弹性形变的物体 具有的能量叫做 弹性势能.
说一说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物理知识?
反馈练习 弹性形变 发生________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叫 弹性势能。机械手表里的发条上紧后, 弹性势 具有_________能。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在“0”刻度 的下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力的大 小将比实际的力 ( C) A、相同 B、偏小 C、偏大 D、无法确定
弹 簧 测 力 计 的 构 造 :
指针
刻度盘
弹簧
秤钩
应用:弹簧测力计
弹 簧 测 力 计 的 构 造 :
指针
刻度盘
弹簧
秤钩
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应用:
二、弹簧测力计
量程:_______
[名校联盟]山东省文登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二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课件
读出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20岁 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 1.72N,30岁组的平均约1.5N ,40岁组的平 均约1.38N ,60组的平均约0.95N ,10岁以下 的平均约0.84N 。
第六章力
第二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形变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 改变,叫做形变。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自动 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2)塑性 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 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
想一想 哪些物体能产生 弹性形变??
当拉长橡皮筋和 压缩弹簧时,你 的手有什么感觉?
2.弹力 (elastic force)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叫弹力。 (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观察物体形变大小 与外力大小的关 系!!!
结论
3.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 的形变就越大。 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可以测定力 的大小.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成年男子右手的拉力大约是700牛, 女子大约是390牛,一般人右手的 最大握力大约是560牛,左手的大 约是430牛。
弹簧测力计
活动
观察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4、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5、弹簧测力计 (1) 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全册PPT课件(688张)
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记录时写上单位
讲授新课
练一练
1.右侧弹簧测力计的 量 程: 5 N ; 分度值: 0.2 N ; 测量值: 1.4 N 。
讲授新课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同学用同一个弹簧拉力器来比 试臂力,结果两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谁用的拉力大?
本题考查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 的关系。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 簧的伸长量就越长,所以同一个弹 簧拉力器,哪一个同学使弹簧的伸 长量长,哪个同学所用的拉力就大。
标出力的作用点,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的力。 力的表示:
(1)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 (2)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3)箭头末端标注力的大小(符号)。
讲授新课
知识拓展:在力的示意图旁边选定一个标度,以它为标 准画出表示这个力大小的线段的长度,这样表示力的图 叫力的图示。 例如,用50 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前进。力 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
程度的关系。
结论:外力越大,物体形变的程度就越大。
讲授新课
活动
拉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活动要求:在弹簧下挂钩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弹簧 的伸长量,分析得到的数据
次数 1 2 3
钩码的个数/个
弹簧的伸长量/cm
结论: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越长。
讲授新课
1.主要构造 2.测量原理 3.正确的使用方法
讲授新课
F=80N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标上力的大小
讲授新课
例题: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用100N的力提水桶 F=100N
2.用200N的力向右推小车 F=200N
3.用150N的力按图钉 F=150N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设计
3.预期效果: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初步认识到弹力的存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学内容:教师结合教材,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重点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的使用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对于弹力的产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精确测量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究,深入理解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需适时引导,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并能正确读取测力计的数据。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弹力相关的现象,解释其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6.课后作业
-布置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参与讨论、实验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义: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பைடு நூலகம்
2、分类
弹性形变:撤去外力,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 状的形变.
范性形变: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二、弹力: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2、种类:拉力、压力等
国际上通用力的单位叫做 牛顿,简称牛,符号N.
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伟大 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我国 也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
小竞赛
你托起两个鸡蛋或一个中等大苹果所 用的力,大约就是_1_N.
成年男子右手的拉力大约是_7_0_0 N,女子大约是 3_9_0_N,
一个50千克成年人对地的压力大约为_50_0 _N.
; 优游
2019年3月,科学家们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州航天局盖亚任务的观测数据来对银河系质量进行估计,得出的结果是约为1.5万亿太阳质量。 [1] 1750年—英国天文学家赖特(Wright Thomas)认为银河系是扁平的。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恒星和银河之间 可能会组成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随后的德国数学家郎伯特(Lambert Johann heinrich)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设。 1785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用“数星星”的方法绘制了一张银河图,在赫歇耳的银河图里,银河系是偏平的,被群星环绕,其长度为7000光年,宽1400光年。我们的太阳处在银河系的中心,这是人类建立的第一个银河系模型,它虽然很不完善,但使人类的视野从太阳系扩展到银 河系广袤的恒星世界中。 1845年—罗斯勋爵发现第一个漩涡星系M51。1852年—美国天文学家史帝芬.亚历山大声称银河系是一个旋涡星系,却拿不出证据加以证明。1869年—英国天文学作家理查.普洛托克提出相同的见解,但一样无法证实。1900年—荷兰天文学作家科内利斯.伊斯顿公布银河系漩涡结构图, 然而旋臂及银心都画错了。 1904年,恒星光谱中电离钙谱线的发现,揭示出星际物质的存在。随后的分光和偏振研究,证认出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成分1905年,赫茨普龙发现恒星有巨星和矮星之分。1906年,卡普坦为了重新研究恒星世界的结构,提出了“选择星区”计划,后 人称为“卡普坦选区”。他于1922年 得出与F.W.赫歇耳的类似的模型,也是一个扁平系统,太阳居中,中心的恒星密集,边缘稀疏。在假设没有明显星际消光的前提下,于1918年建立了银河系透镜形模型,太阳不在中心。到二十年代,沙普利模型已得到天文界公认。由于未计入星际消光效应,沙普利把银河系估计过大。到 1930年,特朗普勒证实星际物质存在后,这一偏差才得到纠正。 1913年,赫罗图问世后,按照光谱型和光度两个参量,得知除主序星外,还有超巨星、巨星、亚巨星、亚矮星和白矮星五个分支。科内利斯.伊斯顿再度公布错误的银河系漩涡结构图。 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Harlow Shapley)用威尔逊山天文台的2.5米反射望远镜研究当时已知的100个球状星团,通过观测其中的造父变星来确定这些球状星团的距离。 1922~1924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云并非都在银河系内。哈勃在分析M31仙女座大星云一批造父变星的亮度以后断定,这些造父变星和它们所在的星云距离我们远达几十万光年,因而一定位于银河系外。这项于1924年公布的发现使天文学家不得不改变对宇宙的看法。 1926年—瑞典天文学家林得·布拉德(Lindblad Bertil)分析出银河系也在自转。1927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定量地测出了银河系的较差自转,进一步证明太阳确实不在银河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