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讲解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25高考地理备考

(自然地理)第二章 第3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25高考地理备考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3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位置的判断2022浙江1月,T19【综合思维】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分析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区域认知】分析不同区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五带的划分。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认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通过实验,测量当地昼长,描述其变化规律;尝试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当地纬度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判读2023山东,T14—152021河北,T7—8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2021江苏,T12021浙江1月,T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2023海南,T14—152022广东,T8四季变化的分析2023北京,T1—2命题分析预测以示意图、地理事件等为背景设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征;运用示意图、光照图、统计图表等新情境设题,要求比较两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等;以传统文化为背景设题,考查四季和五带备考策略在备考过程中,运用示意图、地理事件等情境,复习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运用光照图、统计图等各种图来呈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且能计算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打好扎实基础考点1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1.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概念、方向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自[1]西向[2]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轨道与速度不同时段的公转速度:春分日到夏至日,不断减慢;夏至日到秋分日,先减慢后加快;秋分日到冬至日,不断加快;冬至日到春分日,先加快后减慢2.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响(1)概念①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②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③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022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2022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三讲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课件

考向三 昼夜长短的计算与判断
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 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
4.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C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解析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从题中材料可知,从P地出发的日期大 约为2月21日,距春分(3月21日)一个月,昼长为11小时;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P 地昼长为12小时,由此可见,出发日和春分时间相差1个月,昼长相差1小时;4月 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时间和春分也相差一个月,故推出,返回P地时, P地昼长约为13小时,故C项正确。
(6)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个 回归年 。
一、地球公转运动中的两个“注意点”
1.在判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时,不管其公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均为 自西向东。当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时,地轴上端指向北,下端指向南;反之, 上端指向南,下端指向北。
2.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 日为6月22日前后。 (2)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 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赤道全年昼
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日期上,越接近春秋二分日,昼夜长 短变化幅度越小)。如下图所示:
规律总结 (1)太阳直射点直射某地(除赤道外),该地昼长夜短,但不一定昼最长 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 是同样道理。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56张PPT)

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课件(共56张PPT)

温带:年变化幅度均相等,为46°52′
寒带:由极圈向极点逐渐减小, 从46°52′→23°26′↓
对点演练 (2016·周口模拟) 下图中a、b、c、d四条 曲线,分别表示甲、乙、 丙、丁四个地点正午太 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地 点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 确的是( C ) A.丁、乙、丙、甲 B.乙、甲、丁、 丙 C.甲、丙、乙、丁 D.甲、乙、丙、 丁
2.6月22日,乙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 D 图为( )
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 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 此回答3~4题。 C( 3.该地这天(3月21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 A.30° B.50° C.60° D.90° 4.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 A( A.30°N,105°E B.40°N,105°E C.30°N,135°E D.40°N,135°E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④最低纬度为22.1°
第二课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⑴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 。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 。
天顶
W S
逐渐增大
O

平 E

日落 0°
N
日变化:日出 正午 0° 最大 极点上无日变化,大小为直射点的纬度角

B
C
3、画图说明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春分四个时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闰年的算法:
非世纪年: 1闰/4年

高考地理复习之 地球运动(讲义)

高考地理复习之 地球运动(讲义)

地球运动一、考向讲解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特征与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为中频考点,近5年课标卷中出现2次,其中时间计算与地球运动特征的考查难度较大。

这两个考点知识具有规律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考题区分度大的特点。

2.涉及本专题的高考题,首先让学生在各种地球运动图、光照图或文字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地理信息,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然后通过分析、解决具体的情境事件,考查地理实践力。

二、知识体系一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晨昏线判定时差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日界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间上:四季空间上:五带太阳视运动的特点:圆周运动、复合运动、方向、速度三、考点精讲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方向本质都是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

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2)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15°/h。

线速度: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最大,约1670km/h;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0。

1)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4)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

(5)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个恒星年,需时365日6时9分10秒或365.2564日。

(6)公转的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小结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极地俯视北逆南顺周期:恒星日速度:角速度极点为零,其余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年速度:近日快,远日慢【典例】(2020·衡阳一中模拟)下图为南京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二单元行星地球第3讲地球

(1)黄赤交角为 24°1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 4 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 22°6′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据此完成 3~4 题。 3.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4.当天可能是( ) A.4 月 28 日 B.6 月 28 日 C.9 月 2 日 D.11 月 2 日 解析:第 3 题,根据材料可知,丁向北望去,看到极 光,说明北极地区出现了极夜,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丁 看到极光,说明位置在四人中最靠北;乙冬季临近,位置 在丁以南;丙快入秋,说明丙位于丁和乙以南,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_太__阳__的运动。
逆时针 顺时针
(3)周期: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叫作一个__恒__星__年。 (4)轨道与速度:
慢 南

思考探究 1:远日点与夏至日,近日点与冬至日的天
文含义相同吗? 答案:不相同。远日点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离太阳
的最远位置,发生在每年 7 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 北回归线之间,而夏至日是指每年 6 月 22 日前后,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近日点是指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离太 阳的最近位置,发生在每年 1 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与南回归线之间,而冬至日则是指每年 12 月 22 日前后,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 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 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 0°。

高考地理总复习_地球的运动——公转(共30张PPT)

高考地理总复习_地球的运动——公转(共30张PPT)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在_南__北__回__归__线__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和五带。
知识点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在图中②④位置作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图中④处 的晨昏线为___昏_____线。
(2)比较北回归线的昼弧与夜弧长度:②位置昼__弧__长__于__夜__弧_, ④位置_夜__弧__长__于__昼__弧__;由此可见,昼夜长短状况为:北半球夏 季__昼__长__于__夜_____,且夏至日_昼__最__长__,__夜__最__短__。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 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特别提醒
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不同,如下图所示,A为 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四周呈同心圆减小,到晨昏线 减小为0°。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知识点一
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___太__阳___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 南极 极上 上空 空俯 俯视 视: :
逆时针 顺时针
方向绕转 方向绕转
3.周期: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知识点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 是黄__赤__交__角__。目前,黄赤交角是_2_3_°__2_6_′_。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 太12 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 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 热12 带范围。

【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PT课件3

【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PPT课件3
3月21日
第二年春分 春分
3月21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90 66.5
0
0
北 极 圈 北 回 归 线 赤 道
五 带 的 划 分
23.5
0
0
023.5ຫໍສະໝຸດ 0南 回 归 线 66.5
0
南 极 圈 90
0
五 带 的 划 分
66.5
4、公转的速度
1.平均速度:
(A)平均角速度:59’/日,约为1 /日。因为地球
绕日公转一周360 需要的时间大约为365日。
o
o
(B)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
2.速度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即行星围 绕恒星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向径在单位时 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日地距离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7月初(远日点) 1.521亿km 时 间 角速度 61’/d 57’/d 线速度 30.3 km/s 29.3 km/s
1.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 的旋转运动.地轴北端 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方向:自西向东 ①侧看:自左向右 ②北极上空看(俯看) 逆时针方向 ③南极上空看(仰看) 顺时针方向
S
北极上空看(俯看)
南极上空看(仰看)
逆时针方向
顺时针方向
2.速度: ①角速度:单位时间 转过的角度.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 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 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轨 道面)与赤道平 面(过地心并与 地轴垂直的平面) 的交角,叫做黄 赤交角。目前的 黄 赤 交 角 为 23°26’。 黄赤交角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运动课件

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运动课件

a
15
重难突破
重难一 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计算
.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数地区的夜长相等,例如23.5°N的昼长 等于23.5°S的夜长。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 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
a
32
解析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影响。可利用图分析(图中H为塔高
、L为正午高塔影长、α为正午太阳高度),依图可知P=L/H;再结合数学知识
知,当α=45°时,P=1,当α>45°时,P<1,当α<45°时,P>1。再利用α=90°-某地与

阳直射点间纬度间隔的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 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 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a
30
典例2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 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题。
a
26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 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 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 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南朝 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 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的地区,并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 征。

《地理地球的公转》课件

《地理地球的公转》课件

昼夜变化对生 物的影响:昼 夜变化对生物 的生理活动、 生长和繁殖产 生影响,如植 物开花、动物
迁徙等
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引起的 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的 周期性运动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四季变化的标志性日期
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地球 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与五带划分
地球公转可以解 释地球上的季节 变化、昼夜交替 等自然现象,为 天文学研究提供 了重要的理论依 据。
地球公转还可以 帮助我们了解地 球与其他天体的 相对位置和运动 规律,为天文学 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观测数据。
地球公转的研究 还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地理解宇宙 的起源和演化, 为天文学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理论 支持。
地球公转: 地球围绕太 阳的周期性
运动
五带划分: 根据地球公 转产生的太 阳辐射差异, 将地球表面 划分为五个
温度带
热带:位于 赤道两侧, 太阳辐射最 强,气温最

温带:位于 热带和寒带 之间,气温 适中,四季
分明
寒带:位于 地球的两极, 太阳辐射最 弱,气温最

极昼极夜现 象:地球公 转导致南北 两极出现极 昼极夜现象
03
地球公转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地球公转与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地 球围绕太阳的
周期性运动
昼夜变化:地 球自转引起的 昼夜交替现象
影响:地球公 转导致昼夜长 短和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 昼夜长短的变 化,如夏季昼 长夜短,冬季
昼短夜长
季节变化:地 球公转导致四 季变化,如春 季温暖,夏季 炎热,秋季凉 爽,冬季寒冷
观测数据记录与分析
观测方法:天文观测、卫星观测、地面观测等 观测数据:地球公转周期、公转速度、公转轨道等 数据分析:地球公转对气候、季节、昼夜长短等的影响 结论:地球公转是地球气候、季节、昼夜长短等变化的主要原因

地球的公转_初高中地理课件

地球的公转_初高中地理课件

赤道 0°
南回归线 23°26′S
由 赤道 向 南北两侧降低
由 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降低
至 12月22日前后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 90°- 两地纬度差(间隔)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之间的间隔
3.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66°34´ N 23°26´ N 23°26´ S
南回归线
冬至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各地地方时为12点时 太阳高度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的范围: 0°~ 90°
在太阳直射点为 90°,在晨昏线上为0°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
H 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春秋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 分)
一、公转的基本特点
一、公转的基本特点
7月初
1月初
北逆南顺
恒星年
公转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1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
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
公转速度
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二、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读右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2、与图中β 角的数值相等的纬线是: C A、南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北极圈 D、日界线
课堂小结
一、公转的基本特点 1. 定义 :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 北逆南顺 2. 方向 :自西向东 3. 周期 :365日6时9分10秒 4. 轨道 :椭圆 5. 速度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二、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23°26′

地球的公转(公开课课件)

地球的公转(公开课课件)

人类对公转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公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人口增长、能源利用、环境 影响等,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管理。
公转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地球的公转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公转的变化会影响气候、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公转与天文学的交叉研究
地球公转的研究与天文学的其他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行星的轨道、恒星的运动和宇宙尺度的结构等。
学习公转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地球的公转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和宇宙的运行机制,提高科学素养和对世界的认知。
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循环变化,影响了气候、海洋环流和生物活动,对 地球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倾斜对季节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季节的变化与地球在公 转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太阳光线的照射角度有关。
公转对太阳能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影响着太阳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公转位置决定了太阳能的照射强度和分布。
公转的基本知识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匀速运行的基本运动方式。它是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公转的轨道及轨道形状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的公转轨道形状对季节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公转的速度和周期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29.8公里,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个周期决定了我 们的日历和季节变化。
人类利用公转的例子
人类利用地球的公转运动进行导航、气候预测、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等方面 的应用,并从中获得实际效益。
公转的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地球公转的机制、动力学和影响,以及寻找更 多对公转相关问题的解答。
公转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的公转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的公转

3.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A点
远日点
7 月初
B点
近日点
1 月初
公转速度 _较__慢__ _较__快__
[温馨提示]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前后; 远日点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 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与 赤道面 之间的夹角, 约为 23.5°。
[链接·拓展] (1)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 (2)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
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如下图: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 长也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特别提醒]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
不存在四季的变化,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 季风气候等气候类型也会消失。
1.(2014·江苏高考)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 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 1 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 2 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2.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 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 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 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链接·拓展]
1.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 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
[温馨提示] 太阳直射该地(除赤道外),该地昼长夜短,但不一定昼 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 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知识点 地球公转-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 地球公转-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05 地球公转一、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约每日1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回归运动的周期:1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注意恒星年比回归年长)※直射点运动速度大约1个月移动8°,4天移动1度例如,求5月1日、10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方法技巧】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时间判断(先通过找直射点判读左右两图,再通过公转运动方向判读上下两图)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 点近日点1月初较快B 点远日点7月初较慢(1)看日地距离:参照近日点和远日点判断时间。

如图中C在近日点附近。

(2)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如图中C位置;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如图中A位置。

向左倾斜时相反。

(3)看直射点位置:将AC两处地心与太阳连线示意直射光线,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则为夏至,如图中A 位置;若在南回归线,则为冬至,如图中C位置。

☀直射点的规律:1.直射点决定了昼夜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纬度相同的两天是昼夜长度、正午太阳高度完全相同的两天;2.可根据对称原则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于两至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关于两分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不同半球的同一纬度。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1.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1)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2)冬至日(图1)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北半球此时昼长达一年中最短;南半球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幅度越大。 (4)极昼、极夜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
极昼(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附近
出现极昼(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直射赤道时,全球没有极昼极 夜现象发生。
2.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 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 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于大气的散 射作用,实际的昼长比理论昼长要长。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
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外), 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之间
回归线 上
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
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 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 至极点 之间
【规律方法】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 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
图 (四 )
侧 视 图 图 (五 ) 图 (六 ) 图 (七 ) 圆 图 (八 )

投 影 图
图 (九 )
图 (十 )
图(十一)
图(十二)
判读方法 虽然光照图的图形变化多,但只要抓住光照图中“特殊点、线、
面、角和方向”这些关键,就能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位于南北回归线上或南北回归线之间,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2时
太阳直射 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互余

点 交点:晨 昏线与赤 道的交点
所在经线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全 球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依次递减;全球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
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两条信息:一是三地昼长均大于12小
时;二是从a月到b月,白昼越来越短。第(1)题,由图可知,三
地昼长夜短,③地的昼长变化幅度最大,说明纬度最高,其次
是②地,再次是①地。第(2)题,由图可知,a、b月份②地昼长 均在14小时以上,即夜长均小于10小时;图示月份中③地的白 昼最长;从b月到a月,三地昼长相差越来越大,且③地昼长增 长最快、变化最大。
360°×11/83÷2,约为23°51′。第(2)题,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 时,大约为5月或8月上旬,5月中旬正值华北平原返盐的季节。 答案 (1)D (2)C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知识整合】 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间(二分日除外),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随纬度而有 规律地变化,如下图: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 (南)寒带的范围。
【例练1】(2015· 河南郑州模拟)托勒密大
约于公元90年出生在希腊。右图是他
描述的成角日晷仪,它被用来测量每 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确定当时黄赤交角大约为( )
A.24°11′
其所在地区可能为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故B选项正确。 答案 (1)C (2)B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常见图表 日照图有很多种类,常见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有侧视图、俯视图、 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熟悉各种图形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全图 极
1 图 2
1 图 4
局部分

俯 视 图
图 (一 )
图 (二 )
图 (三 )
年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
经线圈重合
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昏线则相反 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晨昏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 始终平分赤道 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度数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冬至日和夏至日,夹角达最大,为23°26′ 和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点所在地的 太阳
答案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2)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知识整合】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到直射点距离越近
(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
【规律方法】 纬度分布规律 (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 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
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 高,夜越长。(太阳直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者纬度数之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
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 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
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1)黄赤交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规律方法】 黄赤交角大小及变化的影响 理解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理解 几个数据间的关系。如图: 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 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切点:晨昏 所在纬线纬度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最低纬
线和纬线圈 度;所在经线一条是太阳直射经线(昼半球中 的切点 点 极点 间经线)、另一条是0点经线(夜半球中间经线) 无东西方向,只有南北方向;无地方时,无明 显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致每年3月21日至9月 23日,北极点为极昼,南极点为极夜。只在每
晨昏线
线
日出时刻,和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交
高度
日期分界
点所在地的日落时刻 为 0° 0点或24点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理论上);沿地球自转 方向,越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加一天,越过180°经线日
线
期减一天 东西半球 20°W以东为东半球,其西侧为西半球;160°E以东为 的分界线 西半球,其西侧为东半球
B.22°51′
C.23°26′
D.23°51′
)
(2)当日晷仪指针如α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海域吹东北风 C.华北平原返盐现象严重 B.全球昼夜等长
D.中国东北地区冰天雪地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知冬、夏至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差为黄赤交角的度数的2倍,据此可求得黄赤交角大约为
【例练2】(2015· 山东青岛一模)下图示意的是“北半球不同纬度三
地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 B.①②③ ) C.②①③
)
D.①③②
(2)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范围,南、 为冬半年;北极圈出现极昼,日期为6月22日前
方 地球自
向 转方向
东经度增大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
向,反之,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变大为东经 度,经度变小为西经度
【典题示例】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 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此时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为23°26′。 读图回答问题。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 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下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
方向(图中是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
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 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 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
(1)O、P的数值分别为( A.0°,90° C.23°26′,46°52′
) B.0°,23°26′ D.23°26′,90°
(2)如果正午太阳高度的极值差为最大值P,其所在地区可能
为( ) B.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 D.南、北极圈之间
A.赤道上 C.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解析
第(1)题,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可以
分成三部分:赤道和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极值差的变化幅度是 随纬度的增加由23°26′增大到46°52′;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 地区,极值差总是46°52′;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极值差的 变化幅度是随纬度的增加由46°52′减小至23°26′,因此O、P
的数值分别为23°26′和46°52′。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
地球公转运动特征与黄赤交角 【知识整合】 1.地球公转特征
地球公转 地球沿轨道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 轨道 是一个椭圆,称为黄道,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 自西向东
特 方向
点 速度 周期
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