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思想在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体现
春江花月夜的民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民乐赏析春江花月夜的民乐赏析导语:在这春天里,梨花开着淡白色的花朵,柳枝呈现出深青的颜色,这真是柳絮飘飞,满城花开的时节呀。
东面栅栏边一树梨花开得那般的雪白,引发了我无限的惆怅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春江花月夜的民乐赏析,欢迎借鉴!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民乐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浅析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
浅析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作者:高小川来源:《好日子(中旬)》2017年第12期摘要:《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古曲,原名《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曲。
随想曲是一种来自西方的创作体裁。
作者可以不受主题约束。
随想曲的创作特征,与中国的“散性体”有异曲同工的功效。
同时。
它是一首带再现的三部曲式,采用了我国民族音乐传统的“换头和尾”的自由变奏写法。
因此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是中西题材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曲式;旋律;和弦;演唱一、作品分析歌曲由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再现三段式的曲式。
第一部分歌词是江山生明月,是一段描写景物,第二部分是一段花腔音,一段跳音后。
第三部分是再现,重复第一段,音域也高了,在演唱中表明是感情的升华。
引子:由倚音引出,采用散板,它的自然,随和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由古筝作为伴奏乐器,给人一种古典,美妙的意犹未尽的感觉,为整首曲子尊定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呈示部: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题词呈现,歌词唱到:江上升明月,江花点美景,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
主题歌部分是歌曲抒发感情的核心部分,旋律跌宕起伏,流畅委婉,古朴典雅。
第二部分用“啊”字唱出旋律,钢琴八度填充将乐曲推向一个新高点,人声与钢琴旋律交替轮唱,形象地描绘出明月升空,碧波万里的意境。
展开部:规模较为庞大,由“啊”唱出旋律。
可在细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间奏引入非常平静,声乐以高音的“啊”打破平静,仿佛江上有飞鸟突然掠过打破平静,紧接着人声唱出四个向下移位模进的四个花腔乐句,长音与跳音相連,充满动感,生机盎然。
第二部分为快板,间奏后由“啊”较快的唱出旋律,有华彩性的特点。
第三部分完全由钢琴独立完成。
整个段落层层递进,一气合成,将江水的波涛汹涌,惊涛拍岸的气势表现出来。
再现部: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激情的慢板。
主题变调再现。
主题歌与压缩发展部分合为一体。
此段情绪饱满热情,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
然后音乐慢慢趋于平静,进入尾声。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声乐美学研究
二、声乐随想曲 《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美
( 一)声乐随想 曲 《 春江花月夜》 的旋律美
声乐曲 《 春江花月夜》基本上保 留了原器乐 曲中国式优美平和的旋律 , 借助音乐旋律的舒展发挥 , 突 出了词义的感 染力 ,
并 在 其 中一 些 关键 地 方 运 用 了西 洋 的 花腔 手 法 ,使 这 一 作 品 别 开 生面 。
主题歌部分 ( 1 3 — 2 5小节)采用 d商五声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旋律与器乐曲 “ 月上东山 ”开始处完全一致,在结束 时稍加简化 。这部分旋律上下跌宕,节奏平稳舒徐,给人一种流畅委婉 ,连绵不断地感觉 。接下来这部分 ( 2 7 — 3 8小节 )调 性为 d商六声加清角,旋律悠扬婉转 ,节奏更为开 阔,气势磅礴 ,描绘出春江花月夜的壮美景色 。
周 箐 孙 文慧
《 声乐随想 曲< 春 江花 月夜> 的声乐美学研究》
声乐随想 曲 《 春住
夜》的声乐美学研究
周 箐 孙文 慧
摘
要:声乐随想曲 《 春江花月夜》是 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徐景新根据同名管弦乐曲改编而成。该曲旋
律婉 转优 美 ,意境 深远 ,是不 可 多得 的 艺术歌 曲。本文将 运 用声 乐美学 的研 究方 法,从 该 曲的词 曲创作选
但见长江送流水 ”相对应 。月光 已将天空与江水加 以净化,融为一体,整个宇宙清明澄澈 。诗人面对着永恒的江流 、永恒 的 月色 ,以有 限感受无穷 ,以有情感受无情。面对孤月高悬,大多数 诗的做法是游子思妇,离愁别绪 ;或者对酒 当歌 ,把酒 问 青天 。但是此时作者却想到 了探索宇宙的起源 ,探索人类的开端,并因此绝妙 的推 出了全诗吟咏的中心一一人,为后面 的描 述开辟前景 。如此奇特的思想 怎能不让读者眼前一亮 ?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摘要】《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融合了音乐与绘画的结合,通过意境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深远的内涵。
作品运用色彩与光影的巧妙运用,以及形象的抽象表现,展现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
这首诗歌深刻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同时又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音乐和绘画的组合上,还体现在后世艺术影响和人们对其深刻的赏析上。
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艺术典范。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艺术美学、音乐、绘画、意境、色彩、光影、形象、抽象表现、意象、内涵、艺术价值、影响、赏析。
1. 引言1.1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介绍《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张若虚所作的一首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中的美景,诗人以婉约细腻的笔法,描绘出春江水的清澈,花儿的娇艳,月光的皎洁,夜色的幽深,展现出一幅繁花盛开、月华皓洁的美丽春夜图景。
《春江花月夜》具有浓烈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张若虚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婉约细腻、情感抒发、富有想象力而著称。
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美景和表达内心情感为主,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春江花月夜》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张子虚之名篇”,流传至今。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深邃而高远的审美情感。
《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介绍,揭示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描写,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这首诗提供了重要参考。
1.2 《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描写《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描写是其艺术美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诗歌的形式,作者以天然的风景作为载体,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美景,展现了一种清新、淡雅、如梦如幻的氛围。
在诗人的笔下,江水流淌,花朵盛开,月光洒落,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中国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分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改编而成。
作品从创作体裁、曲式结构、演唱方法和伴奏形式等方面,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和审美意识融会贯通,用声乐艺术和高超西化的花腔演唱技巧诠释中国古典名曲,创造出十分新颖独特的演绎效果,使之成为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经典之作,彰显了中国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选材民族经典化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七言诗《春江花月夜》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长诗以自然美、哲理美、人情美以及艺术形式美而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成为诗歌撰写的范本。
诗歌《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诗人将自身内在的真情实感溶浸在春江月色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个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叠合、虚实互补、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
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为后人传送不已,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上海民乐团“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约在1923年将著名的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郑觐文认为此曲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非常吻合,便建议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标注了10个提示音乐内容的文字小标题。
这一创举使这首抒情写意的民族管弦乐插上令人心驰神往的名作诗题的翅膀,升腾得更高更远,大大提升了改编后民族管弦乐的艺术效果和影响力。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1](P235)全曲宛如“一副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长卷”[2](P125)引人入胜,深受国内外听众的青睐与珍爱。
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渗透,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用现代人的观念和新的创作手法使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发展,广泛长远的流传下去,对中国传统音乐精华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我国作曲家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与贡献。
乐曲先后由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乐诗,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演唱分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演唱分析•罗静[摘要]着名作曲家徐景新改编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是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的经典教材之一.演唱者不仅要了解作者的创作历程,以及作曲家对声乐随想曲的写作手法和形象塑造,同时也应对西洋歌剧中的“返始咏叹调”有所了解,才能使自己的二度创作有一个认识的基础和依据.歌手本身的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也是保证成功地完成这首随想曲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声乐随想曲;作品分析;演唱分析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于1996 年曾由上海音乐学院方琼教授在青歌赛演唱,一举获得民族组金奖.此曲以其优美的曲调,清新淡雅的意境,宽广的音域,真挚的情感,成为音乐学院高年级的声乐教材.笔者学习演唱了这首随想曲,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感悟,同时观摩了其他歌手的演唱,也给笔者一些启示和参考.,作品分析要演唱好声乐随想曲,首先必须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了解作曲家对声乐随想曲的写作手法和形象塑造等,使自己的二度创作有一个认识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也应对西洋歌剧中的”返始咏叹调”有所了解.(一)曲源及旋律结构探究1.曲源探究《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古曲,原名《夕阳箫鼓》,属琵琶曲.1895 年李芳园出版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将此曲收入其中,并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中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而将之改名为《浔阳琵琶》.全曲共十段,每段前都有文字标题.一,江楼钟鼓二,月上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叠五,水深云际六,渔歌唱晚七,回澜拍岸八,棹呜远濑九, 欹乃归舟十,尾声.约在1925 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糅合了张若虚,自居易两篇名诗的意境,提高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① 2.旋律结构探究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在刘正维先生的文章里阐述得很清楚: ”中国古曲《浔阳琵琶》既不是二重变奏曲,更不是奏呜曲式•它将鱼咬尾递相模进形成的a…bed,e五个短句,分为八(或十)组(段)循环变奏,每组(段)终止都重复同一个C的商终止句,构成分组循环重尾变奏曲.②如《春江花月夜》的主题旋律循环圈:I5—0b:l3 一II墅垒l2 一ll d:li—Il l6 一《上例从第二句即b 句开始,每句都以上句的结尾音起头.b句是a句鱼咬尾下方大二度自由模进;C 句是b句鱼咬尾下方小三度自由模进;d句是c句鱼咬尾下方大二度自由模进;e句是d句鱼咬尾下方大二度自由模进.整个乐曲就是建筑在以上a…bCd,e五个短句上的各种变奏.③(二)创作特点1.思想性与艺术性中国的古典音乐是就大自然的景物融人人们的心灵感受然后从中获得幽深的感悟写作而成的,而由感悟所得的意象,即为意境.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表现的就是月的意境,乐曲在幽雅,宁静的旋律进行中让人感到月亮的温柔,娴静和娇媚,这就是中国式的”美”的境界. ①上海古籍出版社:(-g 代艺术三百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6 页.②刘正维:《中西音乐结构的审美异同散论》,栽《音ff.-Ol' ~)2003年第3期,第3页.③周玉娟:(-g 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与同名诗歌句法的比较》,载《黄冈师范学院)2006年第4期,第94页. •••• 音乐探索这首声乐随想曲,诗与乐的相通符合并且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诗与乐的结合冲破了千年的时间隧道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 此曲旋律优美,轻快流畅,生动感人,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是一首从改编到演唱都传达出东方神韵的成功作品.它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在原中国式幽美平和的旋律中,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吸收和运用了西洋声乐中的花腔技法,而原器乐曲”换头合尾”的手法,结构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特点等等则细心加以保留,这与西洋歌剧中”返始咏叹调”的A,B,A 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法不谋而合,使作品的表现力更为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①.2.民族性与歌唱性在《”音画”如歌——作曲家徐景新访谈》里徐景新曾经说过: ”我写歌的特点,是时代性,歌唱性,民族性. ”他还指出,他所说的民族性,是贯穿在旋律中与民族一脉相承的东西.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充分考虑到了作品的歌唱性,为了让歌手能够充分展示歌喉,作曲家除了在此曲的引子以人声模仿洞箫的音色,巧妙地刻画出”春江”和”月夜”的静谧;更是在曲中加入华彩乐段的花腔旋律,为发挥人声优势创造了广阔的天地,曲意独到而有深度.因此,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题材是中国的,民族的曲调,而创作的手法却结合了西洋美声的表现手法,更利于展示歌手的嗓音优势.二,演唱分析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要想更真实的刻画艺术形象,更深刻的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歌唱者必须要尽力做到技,艺并进.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更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力.(一)艺术修养1.艺术处理演唱中力度和速度的把握是歌唱表现的物质基础,能使歌曲的思想感情表达有着一种动力感.如”江上升明月,江花点美景,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这是曲中仅有的四句歌词, 细腻地描绘春,江,花,月,夜的乐句,也是全曲的主旨所在.这个乐段还是用一种缓慢且弱化的音色来表现,但应该更注重声音的流动性.速度也是音乐表现手段之一② .在华彩段落的花腔便是一个对于速度的挑战.为了突出旋律的趋向,和打破单调重复的节奏型,可将每句开头的几个音的上行音列唱得快一些,音越高越快,反之亦然.变化的速度,在总的基本框架之内.这段音乐速度一下比前面快了好多,气氛顿时热闹起来.快速灵活的旋律,轻盈飘逸活泼跳跃的花腔晶莹鲜沽,光芒四射.欢乐的情绪达到了高点.如此自由自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烈气氛,引来人们欢乐的渔歌…… 2.钢琴伴奏作曲家徐景新老师说,对艺术歌曲创作,他的观点是”人歌合一”③•钢琴伴奏贯穿整首歌曲的始末,是塑造艺术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首声乐随想曲在钢琴表现手法上,吸收了民族的支声复调织体写法,四五度的空泛和声及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演奏法的特点,以旋律本身将我们带人一个纯净,美妙而又如诗如画的音乐世界里,以田园诗般的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二)技术能力1.气息的张力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是歌唱技术能力的根本所在.《春江花月夜》旋律起伏和音域跨度大,对气息的张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气息的用法正确与否,还会影响到歌唱的音准.如在演唱曲中”江上升明月,江花点美景,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这四句优美如歌,富有江南风格的主旋律时,气息应该保持连贯和平稳.源源不断的气息,娓娓道来的感觉能给人一种飘逸宁静的美.在演唱歌曲中的花腔段落时,笔者认为演唱者必须保持横膈肌和两肋积极的运动状态,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2.音色及花腔的处理在歌曲表现上除了气息的控制,音色的处理也尤为重要.音色具有很强的形象性,从人的声音音色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高兴时音色明亮爽朗;悲哀时音色泣哑黯淡;愤怒时音色嘈杂粗糙;紧张时音色尖锐干涩. 笔者觉得这首曲目需要一种自然纯净,古朴典雅而不失晶莹透亮,轻盈飘逸的声音来演绎.丰富的音色,音量变化,特别是那富于穿透力的声音,较接近我国古代苏轼”外枯而中膏”的”远(下转第65 页)①柳敏:《声乐随想曲(春汪花月夜> 的艺术表现》,栽《音乐艺术》1999年第4期.第20页.(邹本初:《洗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年版, 第125 页.③施雪钧:《”音画”如歌——作曲家徐景新访谈》,栽《音乐爱好者)2006年第5期,第9页.音乐探索上面片段为整个作品的最后结束处,音乐以le 为中心,在结束时做了反向的四度多次重叠,形成了多重调性的临时发散,最后回归到edx 调上. 四,结语通过以上对巴托克音乐作品中和弦结构模式进行的分析,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多样性的和弦结构模式已经成为巴托克和声运用中的一大特点, 为他在民族音乐创作中提供了丰富的和声素材;另方面,巴托克通过多样性的和弦结构模式也打破了传统大小调三度结构和弦体系的长期束缚,对自己民族化创作风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化的和声语言一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一个方向,虽然我们在和弦结构上也形成了替代,附加等五声化处理手法,但巴托克多样性的和弦结构方式同样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借鉴.参考文献:[1]彼得?斯?汉森,孟宪福译.二十世纪音乐概论[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3]桑桐.和声论文集[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罗钢芹,广东嘉应学院音乐学院讲师)责任编辑黄羽(上接第51 页)韵”的美学原则.花腔作为女高音声部的发声技巧,在这首抒情的随想曲中占了很大的篇幅.笔者认为在演唱时要认真研究作品中每个乐段的音色变化,运用科学发声的技术,解决演唱中的连音要连着,跳音要断开,层次分明,气要吸得深,声音的位置要高,支点要放平等各类问题.三,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对《春江花月夜》作品和演唱分析,使我加深了对作品的了解和认识.当然,要真正演唱好这首作品,在系统的学习声乐理论知识和掌握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背景,文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审美情趣,才能把握好歌曲所特有的民族性,歌唱性和艺术性.今后,我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技巧,积累知识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艺术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提高演唱能力.参考文献:[1]刘正维•中西音乐结构的审美异同散论[J].音乐研究,2003 (3).[2]柳敏.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表现[J]_音乐艺术1999.(4).[3]邹本初.沈湘歌喝学体系研究[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4]施雪钧.音画”如歌一一作曲家徐景新访谈[J].音乐爱好者2006.(5).[5]姜家祥.声乐理论与教学实践[M]. 武汉出版社,2o03(5). (罗静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Jr%2008gf研究生) 责任编辑黄羽。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演唱研究
本文以这首作品为研究对象,按照音乐作品的结构顺序,将这 部作品的音乐特点与演唱技巧结合起来,并结合了自己的演唱 实践,从人声器乐化模仿、花腔部分的演唱技巧及诗词与律 部分的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作者又将这首作品与 同时期的其他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红豆词》、 《枫桥夜泊》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丰富了这部作品的理论研 究。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演唱研究
徐景新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形式丰富 多样,涉及到的音乐体裁有钢琴协奏曲、声乐随想曲、交响合 唱曲、民乐合奏、舞剧音乐、影视音乐及艺术歌曲等。其中根 据我国著名的器乐曲改编而成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更 是一部有着极高艺术魅力的作品。
这部作品将我国古代诗词同民族器乐体裁相结合,并运用了西 方的作曲手法和演唱技法。因此,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既体现 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作品创作技艺的精湛。
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
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第一篇: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曲中的瑰丽奇葩,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迷人景色,展现在听众面前。
它藉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
水光云影奇诡变幻。
这一情状宣之于乐,深刻描述了月夜江上动人美景,给听众以无比艺术享受。
此曲深具江南丝竹点,婉转深幽,流畅多变,极具诗情画意。
曾改编为各种中西乐器的独奏、合奏曲,亦有将其填词用于戏剧之中,可谓最富盛名的中国传统音乐。
乐曲以优美柔婉的旋律、巧妙的构思和变奏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犹如一幅清丽、淡雅的长卷山水画,使人听后心旷神怡。
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带有小标题,符合我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这十段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1.引子+江楼钟鼓。
乐曲第一段为节奏自由的散板,兼具引子功能。
琵琶用弹挑、轮指等手模仿江边楼上由远及近的阵阵鼓声。
而箫和筝紧接着奏出轻微的波音,犹如江面上传来的鼓声的回响。
描绘出夕阳映照江面,熏风拂水涟涟的良辰美景。
继而乐队齐奏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静谧、低回、婉转如歌。
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和。
句尾大鼓滚奏音型意味深远。
这一段旋律可以说是全曲的基础,以后各段旋律就是以这段旋律为基础进行“换头合尾”式的变奏,也就是在每一段的前半部分进行变奏或引进新的意境(换头),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复主题旋律(合尾)。
乐曲的各个段落都是通过它的变形、发展、溶化而成的。
2.月上东山。
将第一段主题音乐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进。
由自由模进模拟出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明月由东山升起,在云影中时隐时现、游移出没的场景。
这段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呈现波浪进行。
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音色和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它是历史的厚重所 积淀下来的宝藏,是文学与声乐的有机结合。声乐随想曲《春江 花月夜》作为近现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其创作与演 唱价值毋庸置疑。
在这首作品中,古代诗词同民族器乐作品相结合、西方创作技法 和演唱技巧等特点,均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全曲旋 律优美,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别有声韵的春天的夜景,得到了许 多知名歌唱家的青睐,并将其选用在各大音乐会中。
本文以这首声乐曲为本体,通过该作品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的详 细分析,使自己能够完整诠释和演绎此曲,也让更多的声乐学习 者感受到这首作品的音乐魅力,进而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中国音乐 文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春江花月夜感悟心得
春江花月夜感悟心得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代诗歌,由宋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
这首诗以描绘江河之美,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对于我个人来说,春江花月夜引发了我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思考,给予了我许多心灵上的感悟与启发。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从中体悟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春江花月夜给予了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描绘的江河美景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恢弘与壮丽。
江水如绸缎般柔软流淌,花朵如细雨般绽放,月亮如银盘般悬挂。
这些美景唤起了我对自然的敬仰之情,让我明白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我们应该保护并珍惜这个赋予我们生命的美丽世界,而不是破坏它。
其次,春江花月夜让我领悟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诗中通过描述花朵的凋谢和月亮的变迁,向读者传达了万物皆有生老病死的道理。
生命如花朵一般绚烂而短暂,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同时也要看淡人生的得失,接受变化和离别。
这样的领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坦然,对待人事物更加从容。
而诗中描绘的江水轻摇,花瓣落下,月亮更新,也给予了我人生追求美好的动力和勇气。
江水不停地流淌,花瓣一片片飘落,月亮不断地升起和消失。
这些景象告诉我,人生就像江水一样,永不停歇,不断前行。
我们要敢于放下过去的失落与困难,追求新生活的可能性。
就像花瓣一样,我们要敢于放飞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正如月亮的消失和升起,我们要敢于面对起伏和变动,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与机遇。
最后,春江花月夜让我明白到我们的内心是我们情感和灵魂的宝藏。
诗中以江河的永恒与华月的变迁来映照人生,传递了人的内心不同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江河的美好还是月亮的变换,都是通过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灵感来表达的。
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情感的涌动,它是我们心灵的驿站。
我们需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感知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不仅欣赏到了其诗意之美,还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于生活和人生的感悟。
声乐作品《春江花月夜》之艺术特色
歌曲借鉴西风元素,创作了学堂乐歌,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与西方音乐元素对立且统一。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作曲家持续学习及借鉴优秀的经验,衍生出大量极具传唱价值的民族乐曲。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左倾”运动的影响下,民族乐曲中夹杂了丰富的政治色彩,艺术歌曲几近消失。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艺术歌曲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在这个背景下,大量优秀的作曲者相继出现,为声乐作品的创作的传播提供了有力途径。
徐景新在众多作曲者中脱颖而出,《春江花月夜》也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这部作品的题材引自中国故事,结合民族五声调式和西洋美声唱法,实现了中国民族声乐的中西合并。
《春江花月夜》第一次演唱者是黄英,采用西洋唱法将声乐作品的气魄及情怀舒缓得淋漓尽致。
随后,徐景新将《春江花月夜》改变为民乐伴奏,此后该作品广为流传,深受音乐人士喜爱。
一首优秀的歌曲并非唾手可得,这和徐景新先浓厚的音乐功底及独到的艺术见解无法割舍。
徐景新先生的作品强调民族声乐的时代性、民族性及歌唱性,《春江花月夜》中富含了唯美的意境与独到的艺术韵味。
二、声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一)《春江花月夜》的结构分析《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随想曲,其灵感来源于西方音乐技法。
徐景新不受主题约束,让作品的曲调自由驰骋,写出了灵活多变且形象的乐曲。
该曲目富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及浪漫基调。
从写作特点来看,随想曲和我国散体性音乐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春江花月夜》经过改编滞后,音乐形式及曲乐结构均与随想曲相同,但是从音乐的选材及写作方面来看,这首歌曲建立在民族管弦乐基础上,结合人声演唱及钢琴伴奏对原作内容进行了压缩,整体上沿袭了民族管弦乐风格,体现了中国风。
《春江花月夜》在音乐布局上可分为慢、快、慢三个阶段,与三部曲式特征一致。
图1 曲式结构该曲引子部分为1-12,分为乐器律动和人声旋律两个部分,重点对背景进行刻画,旋律上倾向于静态。
旋律演奏出相同音高上夹带反复音,在低声区域富有极为强烈的震动,可将听者带入情景,体会月夜江河的古琴悠扬。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中声乐演唱器乐化探析
11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2/ 01律优美,意境深远,之后陆续出现钢琴、吉他、重奏、管弦乐等多种不同的改编版本。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是作曲家徐景新在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基础上、创作出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是根据同名器乐合奏曲改编创作的一首十分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声乐作品。
整首歌曲是古诗和器乐作品的结合,同时还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是中西方音乐结合的完美体现。
三、创作手法的器乐化(一)体裁形式和乐曲结构随想曲,本是器乐化艺术的一种体裁,是作曲家幻想艺术的一种体现。
作曲家选用古琴曲作为创作体裁,是对声乐创作形式的一种突破。
作曲家更是将人声作为一种“乐器”,与钢琴伴奏高度融合,达到高度的统一与和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全曲分为七个部分,全曲将中式器乐作品结构的加以灵活运用,在改编时将原曲进行了灵活的裁切、衔接和组合。
根据古琴曲所表达的意境,将钢琴与人声交融,展现了春天江畔海天一色的壮美景色。
在歌曲的创作结构上,作曲家明确体现出中国传统器乐曲“散—慢—中—快—中—慢—散”的特色,同时还借鉴了西洋乐曲的创作形式中的三部曲式结构,将中西方音乐紧密融合在一起。
(二)曲式和声和钢琴伴奏在旋律、调式、调性上,作曲家也极致的追求作品的器乐化。
作品的绝大部分旋律都直接选取原器乐作品,采用五声调式为基础调式。
调式类型包括羽调、商调、角调、徵调等多种调式,调式音阶包括五声及六声。
作曲家还将原古琴曲中的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等手法与西方的花腔技巧结合运用到该声乐作品中,既保留了原来器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同时又呈现出了很多悦耳的、华彩性的旋律,加强了演唱技巧性的难度。
在钢琴伴奏的编配上,全曲采用了大量的16分音符、32分音符、琶音、连音和颤音,用连音和琶音模仿古筝的音响效果,用颤音模仿古琴的音色,运用倚音和跳音模仿琵琶。
整首作品在钢琴演奏部分分别模拟钟鼓敲击和古琴的音色,与人声合力营造出一幅辽阔的江边美景,有着浓烈的民族特色。
《春江花月夜》中的自然意境
春江花月夜中的自然意境《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通过对春江、花、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感慨,并展现了独特而深邃的自然意境。
春江:生机盎然的季节《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滟流”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
作者通过描绘春江的波纹流动,让人们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力和喜悦。
同时,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比喻手法,如用“绿杨带草铺青青”,形象地描述了河畔怒放着嫩绿的杨树和一片片新绿的草地,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气与希望的世界中。
花:灿烂绽放的怒放之美在诗中,“树上莺啼”、“花如雪”,描绘了花的绚烂美景。
作者以生动而质朴的文字刻画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花卉,如梨花、杏花、桃花等,它们纷纷怒放于春江之畔,给人们带来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花朵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芬芳美丽之处的赞扬和讴歌。
月:无垠广阔的沉静与寂寥《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连海平”与“滟滟随波千万里”揭示了月亮落在水面之上,星光点点,构成了辽阔无边的夜景。
诗人将月亮相关联着大海与长江,并用“浩渺风光共四时”表达出大自然景色变幻多姿、永恒不变的特点。
月亮给人一种安静、神秘和思考的空间,在这样一个壮丽而宁静的夜晚中,读者可以进入内心深处思考生命和宇宙。
自然意境: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共生通过对春江、花、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春江花月夜》提醒人们与自然世界的紧密关系。
诗中展示了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喜悦和美好,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景色的爱和敬畏之情。
在欣赏这首诗时,读者会被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与作者一同沉浸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恢弘、美丽和富有哲理的意境中。
总结:《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春江、花、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生动、质朴的文字色彩表现出自然界瑰丽、壮阔又充满思考空间的景象。
这首诗深沉而无限广阔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所产生的情感与思考,并把读者引向思考我们与自然世界共生关系的内省之旅。
浅析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特征及情感处理
浅析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特征及情感处理邓婉婷【摘要】《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由作曲家徐景新以中国古典音乐为主体加入西方音乐元素,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改编而来的声乐艺术歌曲.该作品语言优美,饱含韵味,又赋有文学情感在其中.曲风静谧优雅又不乏轻巧圆滑.本文从歌词、旋律、钢琴伴奏和演唱情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春江花月夜;歌词;钢琴伴奏;演唱情感【作者】邓婉婷【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0051【正文语种】中文在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传统音乐被渐渐注入了新的观念和创作手法,并且不断发展,广泛流传。
我国的很多作曲家在此方面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最先由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之后有陈培勋改编的交响音乐诗,刘庄改编的木管五重奏。
在前人创作热情的感召下,作曲家徐景新大胆尝试用声乐艺术和钢琴来诠释中国古典名曲,用新颖独特的方式为我们展示出民族艺术歌曲的魅力。
(一)歌词的意境七言诗《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原诗共有三十六句,这首诗用丰富的想象和完美的艺术构思营造出一个清丽纯净、韵味无穷的意境。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江南景色的描绘,探索出人生的哲理。
作曲家徐景新紧扣诗题,将诗词凝练成四句。
“江上明月升,江畔花如锦,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见谱例一)。
歌词看似文字不多,但是优美的词义加上很强的歌唱性,使作品具有了生命般的艺术活力。
歌词中独到的衬词运用,例如引子和结尾部分的“呜”,模仿出箫的音色,将听众引入一个美轮美奂,静谧空明的意境当中。
之后作曲家巧妙合理的用了最简单的衬词“啊”表现了多种情绪和场景,使全曲充满了活力。
就这样,动景、静景,写景加抒情,一派生机勃勃,韵味无限的意境就通过精炼的语言展现在听众眼前。
(二)主题旋律特点声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是体现本民族创作手法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
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春江花月夜音乐赏析《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色彩斑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色中,烟波浩,江天一色.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接下来诗人又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落笔,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幽独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这种忧伤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静静的流淌.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结,思想蕴涵,深情缅,笔势回折,跌多姿.令读者陷入了对宇宙、人生深层矛盾的沉思之中.《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语言优美明快、含蓄爽朗、生动形象;哲理意趣浓郁、审美情趣高雅.它以神来之笔,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意象中,在淋漓尽致的飞洒里,营造出了一个空灵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是哲辨之思,超然之想.让人沉吟再三,教人荡气回肠.《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春江花月夜》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唯美的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春江花月夜》音乐意境优美,韵律谐婉流畅,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都有同一乐句出现的结尾.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各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全曲有10段,分别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唉乃归舟是全曲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层层递进,如春风鼓荡,激动人心.这段音乐的描绘的是小舟归途,划船还家的欢快、桨击浪涌声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意与境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继而回复到平静、轻柔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表现出的人休渔息特别到位.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春江花月夜》作为十大中国古典名曲之一,是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人音乐.它融入了一些哲学、美学的范畴,其对民族音乐有深远的影响,它所追求的如:“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的意韵美: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希求“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自然美等等,被广泛的融合和传承.《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绝不仅仅是作者流连山水、玩抚风月花草而已.透过乐曲精美的情景描绘和乐理表现,能让我们感悟到作者面对辽阔江天,那“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自然景物所发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无限深沉的感叹.《春江花月夜》通过澄江、明月、偏舟、春花的描绘,它既赞美了祖国大好山河的秀丽景色,又流露出诗人那一丝淡淡的伤感.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作品达到了观照宇宙、风物与人生这样一个哲学高度,达到了人情与风情、生命与自然的亲密交流,合二为一的审美化境.《春江花月夜》让我们陶醉于音乐的氛围之中,乐曲的情感是那样丰富、那样真切,给人以整个心智都呈现出的一种敞亮的状态,让人非常主动、生动、自然地感悟,捕捉到音乐的妙机与蕴藏,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从而在深层次里揭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尹丽华;车博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2()16
【摘要】《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该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并用生活化的笔法对月色和江景进行描绘,呈现出一幅意境高远的春江月夜图。
流传至今,《春江花月夜》已经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作曲家徐景新在该乐曲基础之上,又将其改编为声乐随想曲,赋予其全新的内涵和形式,进一步突出了该作品的古典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尹丽华;车博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浅析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特点
2.聆听流动的画卷——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创作审美
3.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声乐美学研究
4.浅谈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声乐美学特征
5.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中声乐演唱器乐化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 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
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浅谈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之感想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曲中的瑰丽奇葩,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迷人景色,展现在听众面前。
中国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艺术歌曲《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分析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分析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根据同名民族管弦乐改编而成。
作品从创作体裁、曲式结构、演唱方法和伴奏形式等方面,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和审美意识融会贯通, 用声乐艺术和高超西化的花腔演唱技巧诠释中国古典名曲,创造出十分新颖独特的演绎效果,使之成为艺术歌曲民族化的经典之作,彰显了中国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选材民族经典化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七言诗《春江花月夜》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长诗以自然美、哲理美、人情美以及艺术形式美而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成为诗歌撰写的范本。
诗歌《春江花月夜》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诗人将自身内在的真情实感溶浸在春江月色的美景之中,营造出一个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叠合、虚实互补、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
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为后人传送不已,获得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上海民乐团“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约在1923年将著名的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郑觐文认为此曲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非常吻合,便建议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标注了10个提示音乐内容的文字小标题。
这一创举使这首抒情写意的民族管弦乐插上令人心驰神往的名作诗题的翅膀,升腾得更高更远,大大提升了改编后民族管弦乐的艺术效果和影响力。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 [1](P235)全曲宛如“一副气韵生动, 笔触秀丽的山水长卷” [2](P125)引人入胜,深受国内外听众的青睐与珍爱。
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渗透,人们精神生活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用现代人的观念和新的创作手法使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不断更新发展,广泛长远的流传下去,对中国传统音乐精华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我国作曲家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与贡献。
乐曲先后由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乐诗,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