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B. 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C.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D.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2..2015年中国百家姓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

姓氏作为血缘河流的主要标志,溯流而上,往往可以追寻到自己的根祖,追访到自己的故乡。

回顾历史,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

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

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

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B. 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C. 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D. 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周以后的秦朝,虽然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时才告终。

他强调A. 中国一直传承秦创制的国家管理制度B. 皇权专制对于政治统一的重要性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政权稳定持久D. 从秦到清中国政治制度缺乏变革4. 汉代郡守有权任命属吏,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

他们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

这一状况A. 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C. 使豪强地主势力崛起D. 影响了人才的公正选拔5.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A. 大大加强了宰相的执行权力B. 促进了集体决策模式的形成C. 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D.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6.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评。

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计60分)1.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立谥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A. 崇拜和颂扬先人B. 缓和君臣关系C. 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D。

惩恶劝善维护统治2. 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B.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D.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3。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

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A. 地方吏治的废弛 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君主专制的强化4.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

这说明汉初()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C.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5。

钱穆说:“布衣可以为公卿,公卿亦可为布衣。

后一句话其实并不可信。

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制度,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又保留了后者的一部分变形物。

"这表明官僚政治( )A.通过阶层流动化解部分社会紧张现象B.仍存在荫子荫孙、子袭父爵的现象C.并不排斥政治权利等级世袭制度D.与世卿世禄制都有存在的合理性6. 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

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观察使、宣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

2019学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河南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 周礼” 行事,学说统一的“ 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 雅言” 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 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2. 《诗·大雅·板》载:“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宗:周王同姓的宗族。

翰:栋梁。

怀德:有好的德行。

宗子:周王的嫡子。

)以下对材料中“宗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拥有王位继承权________B. 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C. 政治上拥有特权________D. 要为周王镇守疆土3. 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 封建等级秩序森严________B. 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________D. 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 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 由此可见“ 殷周间之大变革”A. 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 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 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 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5. 从夏朝开始,中国古代政治就形成“一姓王朝”,也就是君位由异姓接替即表示朝代的变更,如隋、宋王朝的建立和汉、唐王朝的灭亡。

中国古代政治的这一特点()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______________ B.是封建王权专制的必然结果C.说明中国古代政局长期动荡______________ D.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表现6. 学者金庸说:“ 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 , 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2018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参考答案:B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本题答案选A项;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即新经济政策,B项不选;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是指斯大林模式,C和D不选。

2. 2009年7月18日,“全国海洋宣传日开幕式暨中国海洋60年成就奖颁奖典礼”在珠海拉开帷幕。

可在古代中国,“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禁止海外远征的根本原因是国力匮乏 B.强化君主专制是明朝制度结构的表现C.经济形态差异导致了对外推动力的根本区别 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参考答案:A略3.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C.巩固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参考答案:B4. 1932年“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

荣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A.国内的和平环境B.政府的经济政策C.优越的社会制度D.提倡国货运动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并联系其时代背景可知在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些列的政策发展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十年发展计划,在这样的环境中,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

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5.C【解析】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训练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训练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训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价值观念。

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C.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

”可知,这体现了先秦诸子对传统文明的传承,说明先秦时期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先秦百家诸子价值观念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先秦诸子对“六经”的传承与守护,并未说明儒学影响力的不断增强;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统一的时代潮流。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

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

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

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A. 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B. 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C. 宣扬天人合一思想D. 证明王权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材料,《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扫描版)

河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期期末检测试题(扫描版)高二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A【解析】材料认为西周分封制突破了纯粹的血缘关系的界限,使贵族统治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者有机地结合。

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故答案选A项。

D项错误。

材料沒有体现分封制扩大西周疆域和保证周统治的成功.故B、C项错误。

2.B【解析】由材料可知佛教思想在当时为人们所接受,由此产生一系列与佛教有关的新文学作品,丰富了文学种类,故B项正确;题干只提到佛教思想,没有提到儒家思想,排除A项;当时儒家思想是统治思想,且佛教中的因果论也不能被简单认定为封建迷信,故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战乱,且魏晋时期出现过统一安定局面,故排除D项。

3.D【解析】由材料可知,战囯至秦汉时期,新的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阶层对政权的垄断,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故D项正确.4.C【解析】根据材枓可知该思想家广泛涉略诸家学说,融合了道家、佛家思想,最后回归到儒家思想。

根据所学可判断为宋明理学家。

孟子为先秦儒学家,董仲舒为西汉儒学家,故A、B项错误。

程颢为北宋时期理学家,故C项正确。

顾炎武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僵化的理学思想,并未“出入于老、释”,故D项错误。

5.A【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制,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法”。

皇权至上,皇帝的诏令即为法。

大地主的土地实质上是没有法律制度保障的,故答案选A项。

6.A【解析】根据材料可判断该机构为清朝的军机处,结合史实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项正确.军机处于雍正年间设立,只能上传下达,不具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

元朝时改前代的三省制为中书一省制,故C项错误;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这样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故D项错误。

河南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

河南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

河南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千秋耻,终当雪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校歌写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千秋耻,终当雪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中的“寇”当然就是日寇的意思,所以这首校歌写于D.抗日战争时期。

2.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

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被迫迁移成为流民严重社会问题,为了改变此种现状北魏政权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确保了农民有地可耕,政治上整顿吏治以利于社会的安定,因此选B。

3.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该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答案:D答案解析:“吾心自有光明月”,这体现了作者主张世间万物都是“我”的主观产物,结合所学可知这最有可能是心学家王阳明的主张。

故选D。

A项强调仁和礼,并未强调精神的力量;B项主要是创立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格物致知,因此与题意明显不符。

4.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行的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上,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

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D.京剧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京剧的特点。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解析】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

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

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

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

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

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

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5.C【解析】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5含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5含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5(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13.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A. 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B. 《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
D.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可知是活字印刷术的应用,而不是对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另外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而不是材料所述的南宋,因此B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14.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
C. 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
D. 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术,冲击了“佣书业”而使其“丧失存在的基础”,体现了科技进步与否和佣书业衰兴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AC两项均排除;佣书业的兴衰与文化氛围没有直接关系,D项排除。

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周测4历史试题

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周测4历史试题

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周测4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泱泱中华有种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忧患以生、自强不息的不懈精神。

这种精神由A.春秋巨匠率先推出B.战国巨人奠定根基C.西汉新儒学家提出D.宋明理学家所创立2.庄子《养生主》书中说:“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天理”二字,始见于此。

这表明A.天理成为先秦士人行为准则B.庄子毕生致力于养生学研究C.天理成为战国道家关注对象D.庄子成为宋明理学理论源泉3.在韩非子看来,道德本身是无形的,对它的评价更多地来自众人之口,因而对众人的“毁誉”一向持不信任的态度,所以,他主张“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

这表明韩非子的用人观A.突出以“才”用人B.重用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商人C.否定“德”的价值D.强调以法用人原则4.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

该“总设计师”首倡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B.用“仁义”“王道”施政C.法、术、势结合统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清初有人指出:夏商周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功利世界,所有的礼乐刑政、制度、理财用人之道,都是用私心造就的,因此程、朱向君王提出责难,要他们首先正心诚意,并不是不切合实际。

在此人看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有利于约束统治者的行为B.压制了人正常的物质需求C.否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D.强调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6.学者郭齐勇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思想基础上的。

所以,我们要联系王阳明“心即理”的思想,来分析和讨论他的“知行合一”说。

这表明A.王阳明没有冲破宋明理学的藩篱B.“心即理”思想构筑起陆王心学C.郭齐勇批判王阳明思想的局限性D.“知行合一”现实价值非常突出7.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第一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第一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第一中学2018年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商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参考答案:D略2. 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参考答案:B略3.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参考答案:C北宋御史行使监察职能,对皇帝负责,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御史弹劾宰相次数增多,说明了相权被削弱,皇权加强,C正确。

御史弹劾宰相并非为了夺取宰相之位,A错误。

汉武帝时设中朝,开始削弱宰相的地位,相权开始衰落,B错误。

北宋时期,御史虽然可以监察宰相,但宰相权力高于御史,D错误。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活动、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参考答案:A5.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参考答案:A6. 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荀子在《荣辱》篇中指出:“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在此荀子A. 认为“人之性恶B. 倡导“为民生利”C. 提出“君舟民水”D. 强调“仁义”和“王道”【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意思是:荀子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小人,不需要学习不需要人教,就有趋利的本质。

尧禹成为圣贤也不是生来就是,而是由于后来生活环境的变故,成其修为。

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荀子的性恶论。

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2.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董仲舒意在强调A. “天人合一”思想B. “君权神授”思想C. “天人感应”思想D. “弃恶从善”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这是董仲舒的人性三品论,可知其主张是君权神授,B项正确。

A项天人合一是指认为天有意志,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与材料人性论不符,排除A。

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古代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与材料人性论不符,排除C。

弃恶从善是指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与材料人性论不符,排除D.所以选B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和选项中涉及的概念“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弃恶从善”,根据概念联系材料意思即可得出答案。

3.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

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A.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B.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C. “淡泊名利,克己制欲”D. “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可知叶适的主张与朱、陆两人不同,并追求“功利之学”,“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映了发展工商业的逐利主张,故D项符合题意。

AC项均体现了重义轻利的思想,与“讲究功利之学”不符合,故排除。

B项,反映了重农抑商思想,与功利思想不符,排除。

4.李贽指出:“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

”材料反映李贽A. 主张人的个性自由发展B.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 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D.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答案】A【解析】据材料“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个性自由、并行共存的思想,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李贽抨击封建君主专制,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孔子的是非标准问题,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不要随意扩大信息范围,抓住“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在此,顾炎武A. 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B. 强调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C. 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D. 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材料“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顾炎武只是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发表看法,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与材料中的“必古人之所未及就”不符,排除C项;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名师点睛】6.唐诗自由奔放,诗人随意抒发个人主观感受,而宋代这种执着于自我的、感情热烈的诗歌极其罕见。

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在于A. 唐代文化政策开放包容B. 宋代城市繁荣,涌现市民阶层C.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 宋代理学兴起,主张存理灭欲【答案】D【解析】宋代理学占据主导思想地位,理学提出压抑人的个性,导致“执着于自我的、感情热烈的诗歌极其罕见”的出现,故D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正确原因,排除。

7.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 文人画B. 元杂剧C. 京剧D. 小说【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杂剧,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元朝统治之初,科举制停止,一批知识分子仕途无路转而研究元杂剧,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8.鲁迅书评:“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此书应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所示的文学作品,均体现不出题干核心信息,排除。

而D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贾府兴衰,见证了主人公爱情婚姻的悲惨结局,揭示出封建社会末世危机,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红楼梦》9.清末民初,在上海出现了“海派京剧”:即用京剧形式表现当时的生活,如《潘烈士投海》、《新茶花》等,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这说明A. 京剧从形式到内容发生根本变化B. 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京剧重获新生C. 海派京剧是传统戏剧的发展方向D. 海派京剧革新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海派京剧”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事物、新思想,能及时反映现实社会的特点,故选D。

10.清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奠基之作。

若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两者应分别列入A. 经部、集部B. 经部、史部C. 子部、集部D. 经部、子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故《诗经》和“楚辞”应分别归于经部和集部。

所以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和楚辞11.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2月3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事物。

这主要表明A. 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B. 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C. 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D. 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科学技术。

根据材料中伽利略和牛顿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的行为说明科学的发展水平不够,还不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故D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涉及牛顿的经典力学,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伽利略和牛顿科学家相信占星术的分析,不是说明牛顿和伽利略研究的继承关系,故B项错误;经典力学是牛顿提出的,故C项错误。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局限性【名师点睛】12.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原来在学校里的名字是胡洪骧。

有一天早晨,我请二哥代我想一个表字。

二哥深受当时风气的影响,想了一个“适”字。

我很高兴,就用“胡适”二字。

胡适所说的“当时风气”应该是A. 封建伦理道德遭到批判,三纲五常的束缚开始摆脱B. 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强音,“物竞天择”思想被宣传C.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 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趋于强烈【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维新变法时期,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开始摆脱了三纲五常的束缚,与题意时间不合,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胡适所说的学校指的是北大,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联系新文化云的背景可知当时面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以及他在思想界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胡适等人发起力图“根本之救亡”的新文化运动,其中“适”就是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意,故B项正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内容,故C项排除;“民主与科学”与题旨不合,故D 项排除。

13.清政府曾颁布一重要历史文献,其中有如下内容:“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下列判断符合材料内容的是A. 颁布时间应该是维新变法时期B. 其根本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C. 这一文献出台应遭到慈禧集团的强烈反对D. 这是带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的宪法性文件【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件,答案是D。

材料反映的是预备立宪。

A 错误,它迟于维新变法。

B错误,它本质上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C 从材料中未体现,可以排除。

14.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

”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A. 《时务报》B. 《民报》C. 《新青年》D. 《新华日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引文“不能告之君”可知,创办报刊的目的是加强君民联系,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符合题意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