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与现代诗派论文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现代派这个名目是由一份名为《现代》杂志而起的,而这个杂志之名则又来自一个书店。
民国十九年,上海现代书局发行了一个文艺月刊,即名《现代月刊》,开始由叶灵凤等人主编。
这是个大型文艺刊物,水准相当高。
后来戴氏又创办《新诗》杂志,经常在这个杂志投稿者为李金发、施蛰存、穆木天、艾青、何其芳、李广田、路易士(即纪弦)等。
戴望舒曾出版诗集《我的记忆》,后改为《望舒草》、《望舒诗稿》,又有《灾难的岁月》等。
前面说过颓加荡诗派原出于象征诗派,现代诗派也是如此。
但看戴望舒《望舒诗草》后面所附诗论零札中所说的话便可知道:“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也不单是想象。
”又说:“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动机在表现自己跟隐藏自己之间,诗不能借重音乐,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韵和整齐的字句常会妨碍诗情,或使得诗情成为畸形。
”戴望舒也曾留学法国,与李金发有相当深的友谊,彼此诗风互相影响,不过以格律论,戴氏诗比李金发高出多了。
现引其《夕阳下》一首:晚霞在暮天上撒锦,溪水在残日里流金,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像山间古树底寂寞的幽灵。
晚山啼哭得紫了,哀悼着白日的长终,落叶却飞舞欢迎,幽夜底衣角,那一片清风。
荒冢里流出幽古的芬芳,在老树枝头把蝙蝠迷上,它们缠绵琐细的私语,在晚烟中低低地回荡。
幽夜偷偷地从天末归来,我独自还恋恋地徘徊,在这寂寞的心间,我是消隐了忧愁,消隐了欢快。
这首诗里“晚山啼哭得紫了”、“荒冢里流出幽古的芬芳”完全是李金发的句法。
不过在晚上啼哭之下,戴望舒要加说明是“哀悼白日的长终”,“荒冢流出幽古芬芳”是要把“枝头蝙蝠迷上”,便好懂得多。
照李金发的写法,他写了山哭、冢流芬芳以后,笔头便飏开去,并且飏到十万八千里以外,永远把读者系挂在空中,这就是两人不同之点。
又一首《雨巷》可称为戴望舒代表作: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纸油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于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一、现代诗派的定义及基本特征30年代初,出现了对新诗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30年代初出现的诗歌流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歌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不讲究诗形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追求诗歌的散文美,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著称,形成朦胧而晦涩的诗风。
诗作多表现诗人瞬间的情绪和遐想,被称为"意象抒情诗"。
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
戴望舒被称为现代诗派的"诗坛的首领",他1927年所写的《雨巷》已经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势,1929年创作的《我的记忆》这首诗,就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1932年,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创刊(1935年5月终刊),成了刊载现代派诗歌并使之独立和成熟的重要园地,现代派诗也因其而得名,1934年,卞之琳在北平编辑《水星》,1935年、1936年,戴望舒等主编的《现代诗风》和《新诗》月刊先后出版,把这股现代派的诗潮推向了高峰,伴随着这一高峰的,是1936年到1937年大量新诗杂志的问世,以至于作为现代派诗人一员的路易士认为"这两年是中国新诗自五四以来一个不再的黄金时代",达到了其创作的极盛期。
抗战爆发后,现代诗人群急剧分化,现代派诗潮也就越过了黄金时代而走向了衰退,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被40年代的"九叶诗人"所继承和发展。
现代诗派的基本特征:《现代》主编施蛰存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几乎可以看作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
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这里连用,七个"现代"来概括现代诗派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归结起来,现代诗派的基本特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纯诗"的艺术观。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诗人
彷徨生哀怨惆怅也浪漫——从古典文化中走出来的现代雨巷诗人文学院07级对外汉语10班姓名:陈利君学号:1002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又称“雨巷诗人”。
他曾留学法国,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深刻影响。
他的诗歌一方面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特别是法国象征诗派的一些艺术方法,为中国新诗注入了现代性品格。
但另一方面戴望舒无疑是被传统思想文化浸染得很深的文人, 在其诗作中透射出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深深的扎根于中国的传统的思想与文化的土壤,体现为对传统的纵向继承。
正如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指出的:在成熟的诗人身上,过去的诗歌是他的个性的一部分,过去是现在的一部分,也受到现在的修改。
[1]置身于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戴望舒,不得不有意无意的与中国传统人文资源发生关系。
张亚权认为,戴望舒的诗歌“无论是意境的创造、情感的抒发,还是表现的技巧、选择的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
本文试从他诗歌的意象运用、表现技巧、思想内涵来分析他诗歌的传统人文资源。
但是在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得明确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传统人文资源?在我看来,传统人文资源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有形的可视的物质存在实体,一个是无形的可感知的精神存在。
物质层方面主要表现在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如刺绣、油纸伞、旗袍、陶瓷、红灯笼、古镇、雨巷、西湖、断桥等等;精神层面的则多体现在传统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中,如根深蒂固的儒道思想,丁香般的忧愁,牡丹般的华贵,梅、兰、竹、菊般的高洁等等。
现当代作家戴望舒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把这些传统的人文资源运用到作品中,达到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而使作品生动形象起来,也使传统人文资源的内涵价值得到提升。
一、民族化的传统意象中国是抒情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抒情传统。
因为是“抒情”的,所以也是浪漫主义的,按照蓝棣之先生的说法,可以称之为“古典浪漫主义”传统。
分析戴望舒与卞之琳的现代诗
分析戴望舒与卞之琳的现代诗分析戴望舒与卞之琳的现代诗摘要:戴望舒与卞之琳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在诗歌创作上,他们都浸染着中国传统古典文化意蕴;都通过意象表现了现代人的情绪;但主情的戴望舒和主知的卞之琳又有所不同,前者偏重表达感性的主观情绪,后者则注重表达知性的哲理思辨。
关键词:意象营造;回环艺术;主情;主知一、意象营造1.意象营造上,戴望舒和卞之琳都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
前者通过意象象征与暗示营造一种幽远飘渺的诗境;而后者往往用现代观念来观照,运用意象的意义比戴诗稍显晦涩。
戴望舒善于化用古典诗词,“弦柱间思忆华年”(《秋叶思》),“无边木叶萧萧下”(《秋蝇》),“渴的时候也饮露,饥的时候也饮露”(《乐园鸟》)等等,这些意象都饱含着诗人忧郁、迷惘的情绪,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幽远飘渺的诗境。
戴诗中,“丁香”、“木叶”是具有代表性的意象。
不同于古典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戴望舒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使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具有现代韵味。
卞之琳诗中也有古典韵味的意象,“古镜”(《秋窗》),“孤泪”(《落》)等。
《断章》里的“水”、“桥”、“明月”、“窗”、“梦”等明显有古典韵味,但他往往融入现代意境,用这些意象构成一幅现代图式风景,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相独立又相对照的辩证关系,表达了内在的哲理思考。
2. 戴望舒卞之琳都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掘诗意,赋予意象别致的情趣。
戴望舒大都是在承袭传统诗词意象上,赋予这些意象以现代意义,表达现代情绪。
而卞之琳还往往直接将现代自然科学的意象融入诗中。
戴望舒在《诗论零札》中说:“旧的古典的应用是无可反对的,在它给予我们一个新的诗绪的时候”。
[1]这一诗歌理论在戴望舒的'创作中得到了实践。
戴望舒将西方象征主义手法来融合中国古典意象,既有中国传统诗词艺术的幽婉朦胧之美,又把古典意象作为传达具有现代特征的载体,表达现代人的情绪。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主将,其他代表诗人有施蛰存、金克木、林庚、路易士、何其芳、卞之琳、废名等,他们创作的很多诗都包含着先锋意识,植根于30年代的社会人生,受益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纯粹诗歌观念的辐照,与李金发为首的初期象征主义倡导的“纯粹诗歌”一脉相承。
(1)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象征与情感的传达。
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歌创作,体现了30年代中国新诗对于20年代后期新月派和象征诗派的继承与超越。
他们善于借助感性对应物,用暗示象征的方式,在主客融会、双向同化的过程中超越客体的表象世界,传达内心各种幽微难明的个人化情意。
如戴望舒的《单恋者》中用找不到单恋对象来象征展现了一个可怜的单恋者塞满柔情的忧郁心灵,在现实的撞击下脆弱灵魂的迷茫痛苦。
(2)从主题内容上看,彷徨与失落的展现。
戴望舒的现代诗创作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更注重诗的内在特质,对于人的心理情感更为深入,诗歌的主题多为彷徨和失落。
在日常事物和平淡生活中捕捉诗意情思,这个主题在戴望舒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如《雨巷》通过遇到丁香一样的姑娘只是梦来表达了美丽忧伤的情绪,传达了个人的孤独情绪和可望而不可及的失落感。
(3)在诗歌技巧上,现代与古典的融合。
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统的向心力,它在中外诗歌的融汇点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诗歌美学,其共同的审美原则是追求隐藏自己和表现自己之巧妙结念的朦胧美;在表现手法上反对即兴创作和直接抒情,运用隐喻、象征、通感等手法实现情绪的意象化,把心中隐约的、难以描述的情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在诗体形式上,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字句的节奏完全被情绪的节奏所代替,自然流动的口语准确地传达了诗人对复杂、精微的现代生活的感受。
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
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导言:戴望舒(1905年-1950年),中国现代诗人,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派开山之祖”。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当时文坛和读者的赞誉。
本文将从戴望舒的生平经历、诗歌创作与中国现代诗派的关系以及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戴望舒的生平经历戴望舒1905年出生于中国江西乐平。
早年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对文学和诗歌的热爱。
20世纪20年代,他随家人迁居上海,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
他在上海大学学习期间,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一起探讨艺术与文化的命运。
随后,他加入了“勾连会”,积极参与文艺思潮的交流与讨论。
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与中国现代诗派的关系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与中国现代诗派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诗派逐渐形成,其中以新月派、白话派和宫廷派较为著名。
戴望舒对这些派别的诗歌创作都有较深的研究和接触。
在新月派的影响下,戴望舒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自省意识。
例如,《长亭》一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疑问。
他的诗歌还受到白话派的影响,倾向于用白话表达思想和情感,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例如,《相思》一诗中直接而质朴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他还受到了宫廷派的熏陶,注重对诗歌的韵律和音韵的追求。
例如,《古诗会议首》中的作品既古拙又流畅,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
三、戴望舒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戴望舒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和突破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他创作的诗歌风格开创了新的可能性,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形式与内容。
他独特的诗意表达方式,将现代思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呈现形式,使许多读者对现代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一方面,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和批评,启发了一大批后来的诗人。
他的创作主张注重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承继与创新,这对当时的文学青年具有重要启示。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诗人
彷徨生哀怨惆怅也浪漫——从古典文化中走出来的现代雨巷诗人文学院07级对外汉语10班姓名:陈利君学号:200702441002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又称“雨巷诗人”。
他曾留学法国,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深刻影响。
他的诗歌一方面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特别是法国象征诗派的一些艺术方法,为中国新诗注入了现代性品格。
但另一方面戴望舒无疑是被传统思想文化浸染得很深的文人, 在其诗作中透射出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深深的扎根于中国的传统的思想与文化的土壤,体现为对传统的纵向继承。
正如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指出的:在成熟的诗人身上,过去的诗歌是他的个性的一部分,过去是现在的一部分,也受到现在的修改。
[1]置身于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的戴望舒,不得不有意无意的与中国传统人文资源发生关系。
张亚权认为,戴望舒的诗歌“无论是意境的创造、情感的抒发,还是表现的技巧、选择的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
本文试从他诗歌的意象运用、表现技巧、思想内涵来分析他诗歌的传统人文资源。
但是在探讨之前我们首先得明确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传统人文资源?在我看来,传统人文资源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有形的可视的物质存在实体,一个是无形的可感知的精神存在。
物质层方面主要表现在审美化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如刺绣、油纸伞、旗袍、陶瓷、红灯笼、古镇、雨巷、西湖、断桥等等;精神层面的则多体现在传统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中,如根深蒂固的儒道思想,丁香般的忧愁,牡丹般的华贵,梅、兰、竹、菊般的高洁等等。
现当代作家戴望舒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巧妙地把这些传统的人文资源运用到作品中,达到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而使作品生动形象起来,也使传统人文资源的内涵价值得到提升。
一、民族化的传统意象中国是抒情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抒情传统。
因为是“抒情”的,所以也是浪漫主义的,按照蓝棣之先生的说法,可以称之为“古典浪漫主义”传统。
论戴望舒现代诗在中国诗歌史上
论戴望舒现代诗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地位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呈现出十分热闹的局面,普罗诗派——中国诗歌会—“密云期”新诗人与新月诗派—象征诗派—现代诗派先后相峙鼎足,戴望舒就是在这样一个新诗繁荣发展的时代中脱颖而出的诗人,他作为现代派的领袖,开拓了现代主义诗风。
但我们纵观他的整个诗歌创作,却又不是一个现代派所能范围得住的,在那诗歌建设、是风大变革的时期,他的诗歌的投影是多方面的、多色彩的。
从诗人的总体倾向性来看,他经历了从逃避现实到回归现实,从消极对待人生到积极参与人生,从人性的软弱到人性的坚强,从诗风的萎靡到诗风雄强的过程。
这种变化具有时代的典型性,是当时大多数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
从诗歌的内质来看,在创作方法上,他的诗歌意现代主义为主,而又吸纳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一项注意、超现实主义等;在创作形式上,他的诗歌具有古今中外光彩博取融会贯通的特点;在创作风格上,他注重诗歌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
总之,戴望舒的诗歌中所内含的多种思想和艺术素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也就是说,戴望舒的现代诗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一、戴望舒的人生道路对其诗歌创作道路的指引据苏汶回忆戴望舒大约是在1922至1924年之间开始诗歌创作的,“那时候,……一个人在梦里泄露自己底潜意识,在诗作里泄露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地朦胧的。
”(①苏汶《望舒草·序》,上海复兴书局,1932)戴望舒的开卷之作《太阳下》抒发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苦伤感的情绪,它从内容上预示了戴望舒今后在情绪上的一种基本走向。
在题为《旧锦囊》一辑的十二首诗作中都弥漫着这种调子。
戴望舒面对20年代的军阀割据与军阀混战、人民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的黑暗现实,感到十分愤慨和绝望,所以当大革命开始时,他曾对它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抱着满腔热血参加革命文艺活动,大革命的失败带给了戴望舒极大的精神挫伤,他感到“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泥潭”,心中不由发出许多感慨和无奈的叹息,这种痛苦绝望的情绪孕育了他前期诸多诗篇,著名的《雨巷》就是把这种情绪表现得最为集中的诗篇之一。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诗歌也在不断地融入当下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展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前卫的面貌。
在这种背景下,戴望舒作为现代浪漫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特色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的分析和探讨,来深入探讨其对当代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戴望舒,一位生于上海的现代诗人,其诗风擅长表达内心的感情与情感,以及对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他的诗作不拘一格,涉及的题材广泛,既有对生活琐事的体察,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出独特的现代浪漫主义风格。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从戴望舒的诗歌理论、创作思路和诗歌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一、诗歌理论戴望舒的诗歌理论体现了他对当代诗歌的独特见解和认知。
在他看来,现代浪漫诗歌既要有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又要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境,使诗歌既有情感共鸣,又有思想深度。
他认为诗歌应当是一种温情的表达方式,要让读者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启迪,这也是现代浪漫诗歌不可或缺的核心特点。
在戴望舒的诗歌理论中,他还强调了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他认为诗歌创作要注意捕捉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和情感体验,从而使诗歌更贴近读者的生活,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反思和表达,他深刻而真实地表达了都市人的孤独、迷茫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二、创作思路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思路突破了传统的浪漫主义诗歌的束缚,他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理想主义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情感中,使诗歌具有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
他以浪漫的诗情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同时又以现实的情境提醒读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冷暖。
这种创作思路使戴望舒的诗歌既有情感的热烈,又有对生活的冷静思考,使诗歌更具思想性和深度。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还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和语言的独特表达。
他擅长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来展现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摘要】本文将论述戴望舒在现代浪漫诗歌领域的地位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戴望舒的诗歌地位和现代浪漫诗歌的探讨,接着分析了他对现代浪漫诗歌的影响、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以及他对诗歌创作的启示和技巧。
最后探讨了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戴望舒在现代浪漫诗歌领域的贡献,并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影响、特点、风格、启示、技巧、重要性、当代诗歌创作、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戴望舒的诗歌地位戴望舒,是当代中国诗坛上备受推崇的一位诗人。
他以他独特的现代浪漫诗歌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戴望舒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追求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表达对生命、爱情、自然的独特理解。
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文艺气息,富有情感的表达和独特的意象,引人入胜,让人产生共鸣。
戴望舒的诗歌地位在当代诗坛上举足轻重。
他的作品被誉为现代浪漫诗歌的代表之一,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
他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感悟,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成为很多年轻诗人的榜样和启蒙导师。
戴望舒的诗歌作品在诗坛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被认为是当代诗歌的一部分,彰显出他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美学意义,更承载着一种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为当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
戴望舒的诗歌地位不容忽视,将为当代诗歌的发展和繁荣贡献不可磨灭的力量。
1.2 现代浪漫诗歌的探讨现代浪漫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它通过特定的语言、意象和情感传达着诗人对生活、爱情和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现代浪漫诗歌的出现,既是对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社会、人性等议题的诗意探索。
现代浪漫诗歌的探讨,不仅涉及到诗歌形式、风格和技巧的转变,更是对诗歌表达主题和意义的深度挖掘。
在当代社会快节奏、多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现代浪漫诗歌不断调整和更新自身的审美标准和创作范式,以更好地适应当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和心灵诉求。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戴望舒,原名戴廷媛,是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以其现代浪漫诗歌而闻名于诗坛。
她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独特的诗歌理论而备受赞誉。
在她的诗歌作品中,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表现出对美好、理想和真情的向往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戴望舒的现代浪漫诗歌理论,并分析其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诗歌主题戴望舒的诗歌作品以浪漫主义为主题,注重表现人的情感与内心世界。
她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生活、理想和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在她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对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对真情的渴望,这些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常见主题。
与传统诗歌不同的是,戴望舒的诗歌更注重表达情感和情感的流露,她用细腻、柔美的笔触展现出诗歌主题的深刻内涵。
二、诗歌风格戴望舒的诗歌在形式上更为自由,她的诗歌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律,而是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她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略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她擅长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比喻,以及简洁清新的语言风格,使得她的诗歌充满着诗意和生活的美好。
三、诗歌理论戴望舒的现代浪漫诗歌理论主要包括对诗歌主题、风格和情感表达的思考和探索。
在她看来,诗歌应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和打动读者。
她认为诗歌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心灵的抒发,应该从内心深处去寻找灵感和表现对象。
她也提倡诗歌的自由和开放,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而是应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对当代诗歌的影响戴望舒的现代浪漫诗歌理论对当代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她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理念,推动了当代诗歌创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她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与传统诗歌有所不同,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体验。
她的诗歌理论也鼓励了诗人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不拘泥于传统,而是敢于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与情感。
在当代诗坛上,戴望舒的诗歌作品和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当代诗歌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现代浪
漫主义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戴望舒认为,现代诗歌应追求浪漫主义的精神,并赋予诗歌更为自由的表现形式。
浪
漫主义强调感性和想象,蔑视理性和现实。
在戴望舒看来,现代诗歌应该反映人们对爱、美、自由、梦想等永恒主题的追求,而不是受限于传统的格律诗歌形式和社会现实的束缚。
戴望舒主张的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创新性。
他认为,现代诗歌
应该采用现代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并融入古典诗歌的精华。
他先后推出了“新什么诗”、“白日梦诗”、“新夜曲诗”、“双调诗”、“对偶诗”等多种新诗体,并运用自由诗和
散文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戴望舒的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理论还强调了“人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
他认为,
诗歌应该突出人的价值和人的精神追求,指出了现代诗歌在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方面的重
要性。
面对批评,戴望舒也表达了接受批评的态度,并试图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对待不同
的诗歌流派和作者。
他提出“新文学”应该放弃固执的派别观念,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和
提高自己。
总的来说,戴望舒的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理论深刻地阐述了浪漫主义的价值和意义,为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开辟了新的道路和空间。
他以自由和包容的态度,为现代诗歌
注入了新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使诗歌发展更为活跃和多样化。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和文论家,他的诗歌以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为
主导,强调诗歌的感性和超越性。
在其现代浪漫诗歌理论中,戴望舒认为浪漫主义是一种
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种表达人类情感的方式。
他认为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浪漫主义诗歌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
在戴望舒看来,浪漫主义诗歌是关注个体
内心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表达个体的情感、感觉和心灵的体验,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独特性。
因此,浪漫主义诗歌通常对个体情感的表达和个体心灵的探索表现出浓烈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浪漫主义诗歌强调内在的追求和超脱的意境。
在戴望舒看来,浪漫主义诗歌重
视内在的精神追求和超脱的意境,强调诗歌的感性和直觉性,而非理性和思辨性。
浪漫主
义诗歌通常寻求与自然、无限、神秘等元素的结合,并且常常带有超越的情感倾向和内在
的情感恢宏气氛。
第三,浪漫主义诗歌追求诗意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在戴望舒看来,浪漫主义诗歌赋予
诗人充分的自由和创造力,允许诗人提炼出其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表达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戴望舒的现代浪漫诗歌理论强调情感、超脱与创造性,主张人文关怀和自
由精神的表达。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语言的美感,更彰显了人类内在与外在世界间的密
切联系和互动,是中国现代诗歌中一道光芒夺目的风景线。
论戴望舒的诗歌道路
论戴望舒的诗歌道路
论戴望舒的诗歌道路
戴望舒,又名舒正度,清末民初时期著名的新月诗派诗人,他创立了新月诗派,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戴望舒被称为“新月诗人”,他把封建传统伦理古典中的意象与思想与现实社
会的慨叹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迈出了现代诗歌的历史性一步。
他的诗歌体现出一种失落的悲伤、无奈的思考、孤独的隐忍。
他的诗歌表现了更多的思考情绪,渗透了浓浓的现代忧愁。
他写出了时代社会
变革下街头杂把的种种景象,展示了他在政治、宗教、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时代写照,为后世献出了最珍贵的思想财富。
戴望舒的诗歌走的是深远的道路,他的诗歌融合了东方伦理经典的文化传统,
又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开始谱写中国现代诗歌的浪漫史。
他在忧郁的基调下,创造出了一种深刻、独特的诗歌语言系统,称为“新月”。
没有他的新月诗歌,中国现代诗歌少了一种新的气质,在上个世纪更是充满了多种多样的诗歌朝向。
戴望舒用他独有的风格,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开辟
的新月诗歌道路一路向前,令中国现代诗歌不断发展,充满了犀利、辉煌的能量。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现代浪漫主义是20世纪初期由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其精神内核是对传统浪漫主义的颠覆和批判,同时又对现代生活和情感进行了重新塑造和表达。
在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在20世纪初期也开始兴起,并在现代诗歌领域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戴望舒作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于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有着独特的贡献。
本文将针对戴望舒的现代浪漫诗歌理论进行探讨和分析。
戴望舒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自我认同和批判。
在他的诗歌理论中,戴望舒深刻地反思了传统浪漫主义诗歌的缺陷和局限,指出了其过度理想化和脱离现实生活的倾向。
他认为,现代浪漫主义诗歌应该在传承和发展浪漫主义情感的还要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揭示和批判。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现实社会和生活的深刻关怀和反思,这种批判精神和现实意识贯穿于他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中。
戴望舒对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在他的诗歌中,浪漫主义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和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戴望舒也在诗歌中探索了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审美追求,不再局限于对于传统浪漫主义情感的纯粹表达,而是更加关注现代生活和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的诗歌追求着一种生活的美学理想,呈现出一种对于美好生活和情感的认同和追求。
戴望舒对浪漫主义诗歌的文学表达和形式革新。
在他的诗歌理论中,戴望舒不仅对于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进行了重要的探索,还对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革新。
他尝试着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同时又寻求着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积淀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语言和形式风格。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和特征,同时又呈现出中国传统诗歌的韵味和魅力。
戴望舒对浪漫主义诗歌的时代责任和社会关怀。
在他的诗歌理论中,戴望舒强调了现代诗人应该具有的时代责任和社会关怀,他认为诗歌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追求,更应该是一种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反思。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论戴望舒现代浪漫诗歌理论
戴望舒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和文化思想家,在现代浪漫主义诗歌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论思考和独到的创作实践。
他以独特的诗歌审美理念和文化批评视角,对现代浪漫主义诗歌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影响了中国当代诗坛的发展。
戴望舒认为,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核心在于“情感”,而“情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情感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发诗歌创作者的灵感和创作热情,使诗歌赢得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反响。
他在《浪漫主义诗歌的审美本质》中提到:“情感是浪漫主义诗歌中最富有生命力和历史意义的元素,是连接诗人和读者、体现人类情感世界本质的纽带。
”
此外,戴望舒还认为,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基础在于“自然”,自然是诗人灵感之源、创作之本。
他在《谈谈自然和浪漫主义》中提到:“自然是诗歌的创作之基,是每一位诗人不可或缺的素材和灵感之源。
浪漫主义诗歌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是无尽的,这种赞美在人类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在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实践中,他主张通过肯定性的审美态度和独特的写作技巧,表达出自我和时代的关怀和反思。
他倡导的“提高情感的释放度和表达范围,强化形式的张力和表现力”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诗歌主题涉及爱情、革命、人生、宇宙等众多领域,风格自由、明快、富有音乐感和美学意义,充满热情、梦想和自由的力量,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时代特征。
总之,戴望舒的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理论,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那个时代具有深刻、独特的文化意义,也对于现代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论文_毕业论文范文_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论文现代诗派:30年代初出现的诗流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不讲究诗形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绪的节奏,追求诗的美,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著称,形成朦胧而晦涩的诗风。
诗作多表现诗人. 瞬间的情绪和遐想,被称为"意象抒情诗"。
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成的。
戴望舒被称为现代诗派的"诗坛的首领",他1927年所写的《雨巷》已经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势,1929年创作的《我的记忆》这首诗,就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1932年,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创刊(1935年5月终刊),成了刊载现代派诗并使之独立和成熟的重要园地,现代派诗也因其而得名,1934年,卞之琳在北平编辑《水星》,1935年、1936年,戴望舒等主编的《现代诗风》和《新诗》月刊先后出版,把这股现代派的诗潮推向了高峰,伴随着这一高峰的,是1936 年到1937年大量新诗杂志的问世,以至于作为现代派诗人.一员的路易士认为"这两年是中国新诗自五四以来一个不再的黄金时代",达到了其创作的极盛期。
抗战爆发后,现代诗人.群急剧分化,现代派诗潮也就越过了黄金时代而走向了衰退,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被40年代的"九叶诗人."所继承和发展。
现代诗派的基本特征:《现代》主编施蛰存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几乎可以看作是现代派诗的一个宣言:《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
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这里连用,七个"现代"来概括现代诗派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归结起来,现代诗派的基本特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
戴望舒诗歌的审美艺术论文【论文】
戴望舒诗歌的审美艺术论文一、戴望舒的简介诗人戴望舒的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文学营养主要是,当时流行的欧洲小说以及鸳鸯蝴蝶派的作品。
1923年夏,他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开始接触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和浪漫派诗人雨果等人的作品,后与施蛰存创办《璎珞》旬刊,并开始正式发表诗作。
1928年成为水沫社和《现代》杂志的作者群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
之后又赴法国、香港求学,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并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理事。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本侵略者以抗日罪名下狱,数月后获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后,他再度回到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被推选为作协诗歌工作者联谊会理事。
1950年2月28日,年仅45岁的戴望舒与世长辞。
他一生收录成辑的诗作仅有93首,先后出版有《我的记忆》(1929年)、《望舒草》(1933年)、《灾难的岁月》(1948年)三本诗集,《我的记忆》和《望舒草》后由作者合编为《望舒诗稿》于抗战前出版。
此外,戴望舒还有一些集外诗作和研究古典小说的文字,同时他还是著名的翻译家,在译介法国和西班牙文学方面作出过成绩。
二、诗歌的感情至上戴望舒的诗歌感情色彩比较浓厚,诗情是戴望舒的核心思想,他理解为“自己的情绪应该通过诗来表达,让人理解为一种东西,诗情是新诗最重要的变化,字句不是最重要的。
因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它的诗很注重情感的表达,所以与浪漫派的诗人相同,但也有区别,他的诗歌不像浪漫诗人那样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真实经过想象而得来。
不仅通过自然、清晰、朴素的表达达到美学原则,还重视联想的作用。
虽然想象的作品很多,而且存在许多的诗人,但是由真实在通过想象而来的作品是少见的,正好体现了象征派诗歌的特点,从而为通往象征派的境界提供了方法。
戴诗“由真实经过想象”所产生的诗情一般有几种契合方式,物物的契合、物我的契合、生活情绪和政治情绪的契合。
例如《款步》是典型的物物契合方式,“这里,鲜红并寂静得,与你的嘴唇一样的枫林间,虽然残秋的风还未来到,但我已经从你的缄默里,觉出了它的寒冷”,诗中表达的是从女友的沉默中察觉出枫林的寒冷,是想象的真实体验。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2
戴望舒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2戴望舒与现代派诗人的创作一、现代派和《现代》杂志新月派和象征派日渐式微之后,取而代之崛起的现代派使中国文坛上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文学浪潮又掀起了一个潮头。
现代派形成于30年代初,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1932年5月,施蛰存受托于现代书局创办《现代》文艺月刊,现代派诗人在此刊物上形成了第一次集结。
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戴望舒为盟主和领袖,以《现代》杂志为中心,以戴望舒、施蛰存、林庚、艾青、何其芳、徐迟、玲君、陈江帆等诗人为代表的新兴的现代派诗潮。
《现代》杂志的“现代诗歌意识”体现了新诗对浪漫派、初期象征派的超越,实现由象征派到现代派的美学转折。
具体表现在:1,诗歌观念的现代性:施在《又关于本刊中的诗》中,曾以“现代”标榜,称《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
他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
”现代人:这是一批都市的漂泊者,在30年代阶级对垒、阵营分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他们大都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是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和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
这批现代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特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结。
同时在审美趣味上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又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即受到晚唐诗人李商隐、温庭筠等诗中的伤感情结与朦胧意境影响。
现代情感对于传统的取代。
2,诗歌意识的现代性。
现代心理科学潜意识在诗歌情绪中的引入。
聚焦于内心世界,抒写自我情绪感觉。
3,诗歌传达的现代性。
“隐藏与表现”之间理论的提出,为诗歌表现“朦胧”的辩护,表现了现代派诗歌美学追求的成熟。
喜欢运用通感、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4,反对“坦白奔放”与过分“神秘不懂”,对于接受者审美尺度的“中和”,是对浪漫派、李金发的初期象征派的双重超越,体现追求东方民族现代诗的艺术走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望舒与现代诗派论文
现代诗派:30年代初出现的诗流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等人。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象征派的诗主张,提倡写作"纯然的现代的诗",作品大多不讲究诗形的整齐和韵脚,而以口语和自由的形式表现情
绪的节奏,追求诗的散文美,以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著称,形成朦胧而晦涩的诗风。
诗作多表现诗人.瞬间的情绪和遐想,
被称为"意象抒情诗"。
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
成的。
戴望舒被称为现代诗派的"诗坛的首领",他1927年所写的
《雨巷》已经显示了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势,1929年创作的《我的记忆》这首诗,就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1932年,施蛰存
主持的《现代》杂志创刊(1935年5月终刊),成了刊载现代派诗并
使之独立和成熟的重要园地,现代派诗也因其而得名,1934年,卞
之琳在北平编辑《水星》,1935年、1936年,戴望舒等主编的《现
代诗风》和《新诗》月刊先后出版,把这股现代派的诗潮推向了高峰,伴随着这一高峰的,是1936年到1937年大量新诗杂志的问世,以至于作为现代派诗人.一员的路易士认为"这两年是中国新诗自五
四以来一个不再的黄金时代",达到了其创作的极盛期。
抗战爆发后,现代诗人.群急剧分化,现代派诗潮也就越过了黄金时代而走向了衰退,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被40年代的"九叶诗人."所继承和发展。
现代诗派的基本特征:《现代》主编施蛰存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几乎可以看作是现代派诗的一个宣言:《现代》中的诗
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
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
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这里连用,七个"
现代"来概括现代诗派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归结起来,现代诗派的基
本特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追求"纯诗"的艺术观。
即施蛰存说的"《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
这是一种典型的诗的"贵族化"立场,和早期的象征诗派一脉相承。
如果早期白话诗追求的是诗的散文化和明白易懂,实现诗的平民化,那么现代诗派重视的是"现代诗是诗",仍然追求诗的朦胧美,走的还是"诗的贵族化"那一路。
至于诗和时代、人民、生活等外在的、非诗本身所拥有的东西,就更不在他们的考虑和主张之内了。
其理论以戴望舒的《论诗零札》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