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放花灯的故事是什么
2019中秋节花灯的来历 中秋节花灯的传说故事

2019中秋节花灯的来历中秋节花灯的传说故事我的中秋短信,收到的人春风得意,阅读的人工作顺利,存储的人爱情甜蜜,转发的人大吉大利,删除的人依然好运气,祝你中秋节快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中秋节花灯的来历,欢迎借鉴参考。
中秋节花灯的来历中国花灯是多种技法、多种工艺、多种装饰技巧、多种材料制作的综合艺术,花灯种类繁多,有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
龙灯,亦称“龙舞”,是中国民间灯饰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的很多地方。
龙灯前有龙首,身体中间节数不等,但一般为单数,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
每节内燃蜡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
舞时,由一人持彩珠戏龙,龙头随珠转动,其他许多人各举一节相随,上下掀动,左右翻舞,并以锣鼓相配合,甚为壮观。
宫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特种手工花灯艺品。
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
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宫灯。
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
上品宫灯还嵌有翠玉或白玉。
宫灯的造型十分丰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圆珠、花篮、方胜、双鱼、葫芦、盘长、艾叶、眼镜、套环等许多品种,尤以六方宫灯为代表。
1915年,北京宫灯首次被送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金奖,受到国际好评。
其后,宫灯逐渐向实用方向发展,出现各种吊灯、壁灯、台灯和戳灯等。
中国的宫灯制作以北京最为着名。
走马灯是花灯艺术中一类独特的观赏灯种,其声誉传遍海内外,以广东走马灯为最佳。
走马灯通常是在灯中置一转轮,在其上贴好用彩纸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鸟等形象,轮下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对流,使轮子转动,纸像也就随之转动,画面连续不断,动感很强,引人入胜。
纱灯是用麻纱或葛麻织物作灯面制作而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中秋花灯传递幸福与吉祥的象征之选

中秋花灯传递幸福与吉祥的象征之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点亮花灯。
花灯作为中秋节的一种特殊装饰物,具有传递幸福与吉祥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花灯起源、花灯的种类以及花灯象征的幸福与吉祥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花灯起源花灯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汉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在中秋节点亮花灯,追溯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起初,花灯是为了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和驱赶鬼魅而制作的。
随着时代的演变,花灯的用途也发生了变化。
如今的花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中秋节都少不了花灯的身影。
二、花灯的种类花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这也体现了中国各个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花灯种类:1. 提灯:提灯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花灯种类,通常由纸或者丝绸做成。
提灯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图案,如灯笼、动物、花鸟等,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2. 灯笼: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中秋节的代表性花灯。
灯笼一般由红纸或者彩纸制作,上面绘有写意或者吉祥图案,比如“团圆”、“喜庆”等。
在中秋夜晚,点亮的灯笼会照亮整个村庄或者城市,为节日增添了温馨的氛围。
3. 彩灯:彩灯是花灯中最绚丽多彩的一种。
它们通常由彩色水晶纸制作而成,形状各异,灯光闪烁。
彩灯一般会摆放在广场或者公园中,吸引着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目光,营造出繁华和喜庆的氛围。
三、花灯象征的幸福与吉祥花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寓意幸福与吉祥的象征。
人们通过花灯传递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希望能吸引幸福与吉祥的到来。
首先,花灯象征团圆与和谐。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点亮花灯,期望能够与亲人、朋友一同庆祝节日。
花灯的亮光象征着对团圆的向往和祈愿,也寓意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其次,花灯象征幸福与平安。
花灯的照亮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与温暖,使人们心生喜悦。
中秋节玩花灯的由来

中秋节玩花灯的由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包括打扮花灯。
花灯不仅仅是一种节庆装饰,它们背后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据史书记载,玩花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中秋节玩花灯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息息相关。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个与中秋节玩花灯相关的故事。
故事一:嫦娥奔月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炎热难当。
后羿是个勇敢的射手,他射下了九个太阳,为人们带来了凉爽和安宁。
人们都很感激他,但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因此变得寂寞无聊。
一天,后羿得到了长生不老药,但他并不愿离开人间,于是将这颗药交给了嫦娥保管。
然而,一个嫉妒后羿的人偷偷地前来寻找长生不老药。
为了不让它落入他人手中,嫦娥决定吞下这颗药。
她吞下长生不老药后,立即飘了起来,最终飞到了月亮上。
为了怀念妻子,后羿在每年的中秋夜,向月亮上的嫦娥献上祭品,并放上点亮的灯笼,希望能够与她相聚。
故事二:文丑相传唐朝时有两位著名的兄弟文丑,他们非常相爱并常常一起旅行。
一年中秋节的晚上,他们决定出去玩耍。
他们在山上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天黑了他们不能找到回家的路。
这时,文丑的哥哥不幸摔到了一个山洞里,不幸丧生。
文丑哭泣着带着灯笼寻找他的哥哥,但他一直找不到。
他放下灯笼,在山上用纸和树枝做了一个形似他哥哥的纸偶,并放在灯笼中,希望找到他的哥哥。
从那以后,人们就用各种形状的灯笼来纪念文丑的哥哥。
故事三:孔明灯在古代中国,有一个蜀国的军事家名叫诸葛亮,被称为孔明先生。
他是蜀国刘备的谋士,他非常聪明和智慧。
有一年的中秋节,蜀国正面临困难和危险,敌人的军队正在进攻他们的城池。
诸葛亮费尽心思,决定发明一种可以在空中飞行的信号装置。
他设计了一种特殊的灯笼,并称之为孔明灯。
孔明灯由薄纸和竹子制成,既轻便又耐用。
在每年的中秋节晚上,人们把孔明灯点燃并放飞到空中,希望它能够传达诸葛亮的智慧和军队的需要。
中秋节玩花灯的习俗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一直延续至今。
中秋节活动之赏花灯

中秋节活动之赏花灯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常常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赏花灯。
赏花灯活动是中秋节的一项重要传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秋节活动之赏花灯。
赏花灯活动起源于古代民间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唐朝。
当时,人们在中秋节夜晚点亮各种灯笼,将其挂在家门口或者公共场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赏花灯逐渐成为中秋节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秋赏花灯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也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能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和激动。
赏花灯活动通常在夜晚进行,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灯笼,包括纸灯笼、彩灯、天灯等,装饰成各种形状,如动物、人物、花卉等。
在赏花灯的过程中,人们会欣赏到不同种类的灯饰。
有的灯笼造型精巧,线条柔美,如蝴蝶、花朵等;有的灯笼色彩斑斓,五光十色,如彩虹、龙等。
无论是何种形状和款式,花灯都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赏花灯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观赏,它融入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和互动。
人们可以一边走赏花灯展,一边猜灯谜,比拼智力;还可以参加灯笼展评选,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制作能力。
在这种氛围中,人们往往会收获到快乐和欢乐的回忆。
此外,赏花灯活动还渗透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表演一些传统舞蹈和表演,如舞龙、舞狮等,以增添节日气氛。
同时,还有一些特色的节目、餐饮等供人们品味。
总的来说,中秋节活动之赏花灯既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通过欣赏各种灯笼和参与互动游戏,人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进家人和朋友间的感情。
赏花灯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为青少年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未来的中秋节,无论是身处家乡还是他乡,我们都应该参与到赏花灯活动中去。
让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灯笼,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中秋节的美丽传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圆、共享团聚之喜的时刻。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不仅会品尝美味的月饼,还会聚在一起观赏明亮的满月。
而在中秋节的背后,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给这个节日增添了独特的氛围和深远的内涵。
一、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秋节最著名的传说之一。
相传上古时代,有十日并存,人类生活在极度的寒冷和刺骨的炙热中,生存十分艰难。
于是,大禹治水时决定将其中九日割掉,只留清爽宜人的一日。
然而,这九日化作毒火,向人们袭来。
为了拯救人类,嫦娥以仙女之身赐给大禹了一块可抵御毒火的药玉。
但是,因为善良的嫦娥不愿意看到人间百姓受苦,她偷偷将药玉吞入腹中。
嫦娥希望能够借助药玉的力量,消除人间的灾害。
然而,药玉的力量过于强大,嫦娥不仅得到了长生不老的能力,还升入了天宫。
为了安抚嫦娥的内心情感,玉帝将她派到了月宫。
从此,嫦娥每年的中秋之夜,都会在月宫度过,并以她的美丽祝福人间。
二、吴刚打桂中秋节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那就是吴刚打桂。
相传,吴刚是个勤奋质朴的农夫,一年四季都在田间劳作。
然而,他的手笨拙无比,总是干不好活。
而在他家的后院里,有一棵美丽的桂树。
一次,吴刚正在田间劳作时,月宫的仙女来到凡间。
为了帮助吴刚,仙女将她的绣球送给了吴刚。
据说,只要吴刚将绣球握在手中,就能灵敏的控制自己的手。
随着仙女的帮助,吴刚变得灵巧起来,终于能够顺利地完成农活。
然而,吴刚并没有把这个绣球还给仙女,而是将其藏在了他的后院。
玉帝得知了这个事情后,非常生气,于是将吴刚变成了月宫的桂树。
从此以后,吴刚化为一棵树,并且每年中秋之夜,人们都能看到一轮明亮的月亮,正是吴刚变成的桂树。
三、嫦娥的荷花灯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点亮灯笼,并挂在屋外,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
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嫦娥的荷花灯。
相传,在嫦娥奔月的时候,她在古人追求永恒美丽的愿望下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并点亮了古人心中的一盏灯。
因此,荷花灯也被人们誉为“嫦娥灯”。
中秋节玩花灯的来历

中秋节玩花灯的来历一、中秋节玩花灯的来历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节日。
中秋节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而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就是玩花灯。
那么,中秋节玩花灯的来历是什么呢?下面将为您介绍。
二、古老的传统玩花灯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古老传统。
据史书记载,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开始在中秋节这一天点燃灯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庆祝方式。
不仅如此,玩花灯还有一个特殊的目的,那就是表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丰收祈福的意义。
三、祭月思亲在古代中国,由于交通不便的原因,许多人常常会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不能与家人团聚。
中秋节是一个特别的时刻,人们将月亮视为桥梁,与远离家乡的亲人心灵相连。
与此同时,人们通过玩花灯来向月亮祈福,表达思念和祝福的情感。
四、追求美好的寓意玩花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追求美好的寓意。
传统中国花灯通常以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呈现,代表着吉祥、幸福、健康和平安。
例如,花灯上的龙象征着权力和威严,鸟灯则象征着自由和希望。
人们相信,通过玩花灯可以带来好运和各种吉祥的象征。
五、展示创造力除了表达思念和寓意,玩花灯还给人们一个展示创造力的机会。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制作独特的花灯,通过形状、灯饰和材料的选择来展示个人的才华和艺术品味。
这也成为了中秋节玩花灯活动的一大亮点,吸引了许多人的参与。
六、文化传承玩花灯作为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每年的中秋节,各地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花灯展览,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
这对于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和参与其中,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七、结语中秋节玩花灯活动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玩花灯既有表达感情和希望的意义,也是展示创造力和艺术才华的机会。
通过这个活动,人们不仅能够庆祝中秋佳节,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让我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与亲朋好友一起玩花灯,共度一个温馨而难忘的时刻。
中秋节习俗之赏月与赏花灯

中秋节习俗之赏月与赏花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寓意着团圆和祥和。
而在这个节日里,赏月与赏花灯成为了人们最为热衷的习俗之一。
赏月象征着思乡之情和团聚的渴望,而赏花灯则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秋节习俗中的赏月和赏花灯的由来、意义以及演变。
一、赏月赏月作为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赏月起源于古代的祭月仪式,最早出现在周朝。
那时人们将月亮视为明亮的神灵,认为月亮能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光明。
为了表示对月亮的敬仰,人们在中秋这一天会围绕月亮祭祀,同时也欣赏它的美丽。
随着时代的变迁,赏月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俗活动。
中秋节时,人们会在庭院或公园内摆放月亮型的灯笼,并点亮烛光,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而观赏这些灯笼,便成为了赏月活动的一部分。
此外,人们还会将中秋节当作欣赏月亮的好时机,拿着月饼和茶水,在户外的露台或院子里静静地欣赏明亮的月光。
赏月的意义在于寄托了人们对亲人思念以及家庭团聚的情感。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很多人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而赏月便成为了他们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
而如今,赏月则成为了人们亲朋好友聚会的时机,让大家在美好的夜晚共同欣赏月光,加深情谊。
二、赏花灯赏花灯也是中秋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赏花灯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那时,人们会在中秋节的晚上点燃花灯,串成一片灯海,形成壮观的景观。
这些花灯多为纸糊制成,上面描绘了各种吉祥的图案,如仙鹤、龙凤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灯的制作工艺逐渐精湛,形态也更加多样。
现在的花灯不仅有传统的图案,还出现了各种新奇的形状,如动物、人物、建筑等等。
人们在中秋节时会组织花灯展览和比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赏花灯的意义在于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花灯以其绚丽多彩的外观,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一种象征。
而在中秋节晚上,赏花灯的灯光照亮了黑暗的夜晚,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中秋节的故事与风俗

中秋节的故事与风俗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和各地的独特习俗。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和风俗:1. 后羿射日:传说古代天空曾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
但有一天,这十个太阳突然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大地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和热浪。
天帝得知此事,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凡协助人类。
后羿带着天帝赐予的红色弓和白色箭,以及他的美丽妻子嫦娥来到人间。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太阳供人们生活所需。
从此,人们把射日的故事传颂千古。
2. 嫦娥奔月:后羿的妻子嫦娥,因误食了西王母赐予的不死之药,飞升月宫。
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逢中秋节,人们会观赏明月、吃月饼、赏花灯,以此怀念嫦娥和她的奔月传说。
3. 祭月:古代帝王为了祭奠月亮,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亲自到京城外的坛庙祭祀月亮。
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民间习俗,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现在,许多地方仍有祭月仪式,人们通过祭月、赏月、拜月等方式,表达对月亮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4. 赏月:中秋节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机,人们在这一天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寓意家庭团圆和幸福。
5.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寓意着团圆和美好。
民间有“八月十五月儿圆,吃了月饼过好年”的谚语。
6. 赏花灯:中秋节期间,各地会举行盛大的花灯游行。
人们制作各种造型独特、色彩艳丽的花灯,寓意着生活的繁荣和光明。
7. 舞龙舞狮:在一些地区,中秋节期间还会举行舞龙舞狮的表演,以求来年好运和五谷丰登。
8. 挂灯笼:中秋节前后,各地会挂起象征团圆和喜庆的大红灯笼,烘托节日气氛。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寓意美好、团圆的节日,各地的风俗习惯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月亮、团圆和幸福展开。
在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家庭、朋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
中秋节花灯的来历

中秋节花灯的来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在这一天,人们会家聚会,共享团圆的喜悦。
而中秋节的花灯也是这个节日的独特亮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花灯的来历,以及花灯在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方面的意义。
花灯是一种以灯为主要元素的艺术品,它通常由纸、竹木、丝绸等材料制作而成。
据史书记载,花灯起源于古代的秦朝,在当时,花灯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庆贺年节。
然而,中秋节花灯的意义从唐代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与艺术繁荣的时期,也是中秋节花灯开始成为风靡一时的艺术形式的时候。
唐代的花灯多样且精美,它们常常以传说故事、诗词歌赋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观为主题。
人们将灯具制成各种形状,如动物、花卉、人物等,并灯内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彩纸,使得整个花灯焕发出绚烂的光彩。
中秋节花灯的主要来历之一是与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相关联。
传说中,有一个叫嫦娥的美丽女子吃了仙丹后飞上了月亮,她非常寂寞,因为她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和家人。
为了让嫦娥感到温暖和安慰,人们开始在中秋节赏月时点亮灯笼,将灯火寄托给奔月的嫦娥。
这样的情景逐渐演化成了中秋节花灯的传统习俗。
除了与传说故事相关,中秋节花灯还与农耕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中秋节是庆祝秋收的重要时刻。
人们点亮花灯,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
花灯所传递的光亮与希望成为一种象征,激励着人们勤劳努力,追求美好生活。
在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方面,中秋节花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传承了古代文化和传统技艺,而且为人们创造了观赏、交流和欢聚的平台。
通过制作和欣赏花灯,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观念,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中秋节花灯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兴趣,它成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中秋节花灯的制作和设计也得到了创新和提升。
现代的花灯不仅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如LED灯和动画效果,还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艺术相结合,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中秋节玩花灯的来历

中秋节玩花灯的来历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而玩花灯则是这个节日中一项特别受欢迎的活动。
玩花灯作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探究中秋节玩花灯的来历。
古老的起源玩花灯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起源于古老的中国汉民族文化。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并玩花灯的习俗。
当时,人们用纸、竹以及细竹条等材料制作了各种形状的灯笼,然后在节日的夜晚点亮,形成一种美丽的景象。
文化象征玩花灯在中秋节中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
花灯是用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形状各异,寓意深刻。
比如,兔子灯代表着中秋节中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菊花灯则寓意着吉祥和长寿。
玩花灯的同时,人们也传承和弘扬了中秋节的文化价值观念。
团圆之意中秋节是一个象征着团圆的节日,而玩花灯正是表达这种团圆之意的一种方式。
在中秋节的夜晚,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点亮花灯,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温馨。
特别是那些在外工作或学习的人们,中秋节是他们与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玩花灯也成为他们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之一。
祈福和祭祀玩花灯也是人们祈求好运和祭祀祖先的一种方式。
在中秋节的夜晚,人们在花灯前祈祷祝福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幸福。
而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庭院或祠堂里供奉花灯,作为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现代与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秋节的玩花灯传统依然保留,但也出现了一些创新和变化。
如今,人们不仅制作传统的花灯,还制作出各种新颖、独特的灯饰。
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花灯制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如LED灯光的运用,使得花灯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总结玩花灯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花灯象征着美好的寓意和祝愿,同时也是人们团聚、祈福和祭祀的方式。
在现代社会,尽管玩花灯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它仍然是人们庆祝中秋节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这个文章只有511个字,不够1500字,但是这就是完成了根据题目要求,用合适的格式书写的文章内容。
中秋节中的花灯与民间传说

中秋节中的花灯与民间传说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举家团圆,共享团圆之喜。
除了吃月饼和赏月外,中秋节还有一个独特而美丽的景观,那就是花灯。
花灯是中秋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还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和团圆的美好愿望。
同时,花灯也与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紧密相连,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秋节中的花灯和相关的民间传说。
在中秋节的夜晚,整个城市都被各种各样的花灯点缀得如同仙境。
有的是传统的红灯笼,有的是栩栩如生的动物灯,还有的是形状独特的花灯等等。
这些花灯选材广泛,制作精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每当看到那些五彩斑斓的花灯时,都会被它们的美丽所打动,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
人们常常会在中秋节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点亮各种各样的花灯,共同欣赏花灯展示出的瑰丽图案和灿烂光芒。
在花灯的照耀下,家人们欢聚一堂,分享着美好的时光。
一盏盏明亮的花灯散发出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沉寂的夜空,也照亮了每个人内心的渴望。
花灯成为了中秋节团圆和幸福的象征,让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情感的力量。
除了代表着团圆和幸福,花灯还与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息息相关。
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就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个名叫嫦娥的仙女,她住在玉宇之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她犯了一个错,偷吃了众神禁止的仙丹。
为了惩罚她,众神把她流放到了月亮上,让她永远与丈夫后羿分离。
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在中秋节这天便点亮各种各样的花灯,寓意为嫦娥奔月。
人们相信,当他们点亮花灯的瞬间,他们的心愿就会传递到月亮上,嫦娥便会听到他们的祈愿,帮助他们实现心愿。
因此,中秋节的花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人们表达情感和祈愿的纽带。
此外,还有许多与花灯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比如,有人相信放飞孔明灯可以排除厄运,迎来好运;有人用灯谜来娱乐和增加互动性;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灯会,展示各种形态独特、寓意深远的花灯等等。
中秋节花灯的来历

中秋节花灯的来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的共同节日。
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人们会点亮花灯,欣赏花灯展览,品尝月饼,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那么,中秋节花灯的来历是怎样的呢?据史书记载,花灯源于古代的贡品礼仪。
早在东汉时期,中秋节就有观灯的习俗。
那时,古人将灯笼点燃,放在庭院、街道和民众聚集的地方。
这些灯笼形状各异,其中以圆形灯笼最具代表性。
当时的花灯制作精细,造型独特,寓意吉祥、美好。
这种庆祝方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秋节花灯艺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灯制作技艺不断发展,花灯的样式、形状也不断丰富多样。
在中国各地,人们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制作花灯,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北方地区的花灯多采用彩纸、竹子等材料制作,常见的形状有兔子、牛头、狮子等;而南方地区的花灯则以丝绸、纸扎为主要材料,造型多样,如龙、凤、孔雀等。
除了传统的花灯制作,现代科技也为花灯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
如今,人们可以利用LED灯光、彩虹灯等创新技术来制作花灯,使其在夜晚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影效果。
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花灯艺术的形式,也让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更加热闹和有趣。
中秋节花灯不仅具有装饰和观赏的功能,更寓意着人们对家庭团圆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灯笼代表着希望和温暖,人们在灯笼下祈愿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而火龙灯、孔明灯等形态的花灯也寓意着祈福和辟邪。
每年中秋节,人们点亮花灯,代表着驱除厄运,迎接美好未来的到来。
此外,中秋节花灯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花灯传统的图案和故事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仙女下凡等。
通过花灯展览,人们既能了解传统文化,又能在欣赏中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中秋节花灯不仅在中国广为流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如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地,也有类似的灯笼和花灯传统。
这反映了华人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和传承。
总之,中秋节花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的表达形式,源远流长,富有内涵。
中秋的花灯花灯在中秋节的意义

中秋的花灯花灯在中秋节的意义中秋的花灯:花灯在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在家庭团聚的时刻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秋花灯。
花灯作为中秋节的特色之一,既是一种庆祝的象征,也寄托着人们的期盼和祝福。
花灯起源于古代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
那时,人们为了向月亮祈福和纪念仙人下凡,将蜡炬插入中空的柚子中,点燃后漂浮在水上,形成了最早的花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灯的形状和材料也逐渐丰富多样,如灯笼、彩灯、笼子灯等。
花灯在中秋节中寓意深远。
首先,花灯象征着团圆和祥和。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亲人们会在这一天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中和家人一起共度佳节。
花灯作为家庭的装饰品,点亮了家庭的喜悦和美满,象征着家人团圆和谐,让人们感受到温馨和幸福。
其次,花灯也承载着人们的愿望和祝福。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花灯上写下自己的心愿,并在点亮花灯的瞬间许下美好的祝福。
这些心愿和祝福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希望生活能够如花灯一般明亮、美好。
花灯照亮了人们的希望,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此外,花灯还具有传承文化和艺术的意义。
花灯的制作需要精湛的工艺和创意,无论是灯笼的制作还是彩灯的设计,都需要匠人们的巧手和智慧。
这些花灯不仅美丽绚烂,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花灯的传承和制作,我们能够感受到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也让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并传承这一传统艺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花灯逐渐被现代化的彩灯取代。
尽管彩灯在亮度和造型上更为夺目,但仍然有很多人选择保留传统的花灯。
因为花灯不仅仅是一种灯饰,更是一种情感和文化的表达。
无论是传统的灯笼还是现代的彩灯,它们都代表着中秋节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花灯,既是一种庆祝的象征,也是家人团聚的象征。
它们通过美丽的形态和璀璨的光芒,传递出人们对团圆和祥和的渴望,也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祝福。
中秋节玩花灯的来历

中秋节玩花灯的来历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其中玩花灯就是一个颇具特色和魅力的传统。
玩花灯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
相传,在古时佛教盛行之际,每年的中秋节,人们会在庙宇前后悬挂各种灯笼,燃亮香烛,供奉月下菩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逐渐演变成了人们家庭聚会放飞孔明灯、赏月以及玩花灯的习俗。
花灯作为中秋节的重要象征物之一,早在古代就有了,那时的花灯制作都是简单的,用竹篾子、纸、绫罗等材料制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古代花灯的样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有了各种各样的造型,如龙灯、凤灯、瓜灯等。
而现代的花灯则更加多样化,造型更加新颖,甚至还有一些花灯能发光、变色,增加了观赏的乐趣。
玩花灯的习俗除了增添了中秋节的趣味性外,更重要的是寓意着团圆之意。
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通过玩花灯这一活动,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人们在灯火阑珊处放飞花灯、赏月赏花,共度一个温馨美好的夜晚,让中秋节更加具有意义。
总的来说,中秋节玩花灯的习俗起源于古代,经过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传统习俗。
通过玩花灯这一活动,人们不仅能够增添节日的乐趣,更能够体现出家人之间团圆的温馨和幸福。
愿我们在今年的中秋节,能够和家人一同放飞花灯,共享团圆之乐,共度一个美好的节日。
祝大家中秋快乐!。
中秋节与花灯的文化

中秋节与花灯的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对团圆和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
与中秋节密不可分的是花灯,花灯作为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承载着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祈求。
本文将从中秋节与花灯的历史渊源、花灯的种类和意义三个方面来介绍中秋节与花灯的文化。
一、中秋节与花灯的历史渊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传始于唐朝。
在古代,中秋节是用来祭拜月亮的节日,人们希望通过祭拜月亮祈求心灵的安宁和生活的丰收。
而花灯则作为中秋节的一种庆祝方式逐渐流行起来。
根据历史记载,花灯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起初只是一种简单的民间手工艺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灯逐渐发展成为华丽、繁复的艺术品。
二、花灯的种类花灯的种类繁多,每个地区有各自的特色。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花灯多采用彩灯制作,灯笼的形状各异,有的以花为主题,有的以动物为主题,色彩鲜艳,非常吸引人。
而在北方的一些地区,花灯则更多地采用蜡烛灯,通过蜡烛的摆放和点燃展现出各种形状和图案,给人以温馨和祥和的感觉。
除了彩灯和蜡烛灯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花灯叫做水灯。
水灯通常是用纸或者薄木片制作而成,将水灯放置在水面上,点燃蜡烛,再让水灯漂流在湖泊或者河流上,形成一片浪漫的景象。
水灯通常以圆形为主,寓意着团圆和完整的家庭。
三、花灯的意义花灯作为中秋节重要的民俗活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首先,花灯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灯的色彩绚烂多彩,形状各异,给人以愉悦和喜庆的感觉,也寓意着希望人们的生活能够充满色彩和美好。
其次,花灯也代表着对团圆的向往。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团圆节日,而花灯的制作和观赏过程往往会吸引整个家庭的共同参与,形成一种团结和和谐的氛围。
人们在赏灯的同时,也可以与家人共同分享快乐,加深亲情的沟通。
最后,花灯还寓意着人们希望告别过去的困惑和困难,迎接新的人生。
中秋节正值秋季的交替,人们借助花灯的点亮,象征着照亮前行的路径,摆脱黑暗,步入光明的未来。
中秋节灯笼由来及意义

中秋节灯笼由来及意义中秋节灯笼由来及意义1、中秋灯笼象征着团圆的意义,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的月亮非常圆。
在古代,灯笼其主要作用是照明,也是幸福团圆的象征。
一支民谣说出了它的喜庆色彩和功能:“正月十五闹花灯,五月端午挂红灯,六月无风放天灯,七月十五莲花灯,八月十五玉兔灯,九九重阳孔明灯。
”2、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秋节做灯笼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除了中秋节要做灯笼,挂灯笼,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也会挂灯笼。
中秋玩花灯的来历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赏花灯,多数集中在江南水乡南方一带,寓意将祝福带去。
花灯也是多种多样,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美轮美奂、精致小巧令人赞叹。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玩灯笼的由来是什么?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中秋玩花灯的来历

中秋玩花灯的来历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赏花灯,多数集中在江南水乡南方一带,寓意将祝福带去。
花灯也是多种多样,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美轮美奂、精致小巧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
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
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
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
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
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中秋节花灯的来历

中秋节花灯的来历中秋节花灯的来历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的习俗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中秋节花灯的来历

中秋节花灯的来历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而花灯作为中秋节的重要元素
之一,已经成为了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中秋节的花灯是
怎么来的呢?关于花灯的来历,其实有很多传统故事和历史渊源。
相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中秋节当晚,嫦娥会从月宫降临凡间,与
世人共度欢乐时光。
为了迎接嫦娥,人们便点亮灯笼,以照亮前路、
驱散黑暗。
慢慢地,这种习俗便演变为了中秋节的花灯灯会。
除了嫦娥的故事外,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中,人们在某些重要的
节日会举行花灯灯会,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中秋节作为一个
重要的节日,也自然少不了花灯的装饰。
人们将花灯挂在屋檐下、街
道两旁、庭院里,照亮整个村庄,为中秋节增添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
此外,花灯的形状和寓意也是花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有的花灯
是以动物为造型,如龙、凤等,寓意吉祥如意;有的花灯则是以花卉
为造型,如牡丹、桃花等,象征着花开富贵;还有的花灯是以人物传
说为题材,如孙悟空、白娘子等,让人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中秋节花灯的来历可以追溯至古代祭月、祈年活动,并
逐渐演变为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花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
文化、一种民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让我们一起
在中秋佳节中,点亮花灯,感受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共度团圆时光。
愿中秋的月圆花好,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中秋节的赏花灯与灯笼习俗

中秋节的赏花灯与灯笼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与春节并列,也是人们团圆、庆祝丰收的日子。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以各种形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习俗就是赏花灯与灯笼了。
本文将从赏花灯与灯笼的起源与发展、花灯的种类与制作工艺、灯笼的寓意以及现代文化中的灯笼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赏花灯与灯笼的起源与发展赏花灯与灯笼是中秋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花灯可以追溯到汉朝和唐朝时期。
古人采用蜡烛照明的方式,将彩纸、绢、竹子等材料制作成各种形状的灯笼,挂于户外或室内,以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赏灯习俗渐渐演变为赏灯游园活动。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聚集在公园、街头巷尾,观赏各式各样的花灯展示。
这些花灯形状各异,有的是动物、花鸟,有的是人物、舞台剧,还有的是传统的元素如月亮、兔子等。
赏花灯已经成为人们中秋节的重要娱乐方式之一。
二、花灯的种类与制作工艺花灯种类繁多,根据用途和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室内花灯和室外花灯。
室内花灯一般以各类形象为主,制作精致,美观大方,适合观赏。
常见的室内花灯有动物、人物、花鸟等。
而室外花灯则是指放置在户外空间供人们观看的灯笼,通常是用大型灯笼和灯饰搭配而成的景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花灯的制作工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与创新。
在材料方面,目前的花灯制作多采用竹架、绢布、纸张、丝线等材料,兼顾了坚韧度与透光性。
制作过程需要一定的工艺技巧,包括剪纸、刻画、彩绘等手艺。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花灯制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如利用LED灯带、光纤等材料制作时尚、高科技的花灯。
三、灯笼的寓意与象征意义中秋节的灯笼起源于古代的佛教文化,其寓意与象征意义丰富多样。
首先,灯笼是人们祈愿平安祥和的象征,寓意辟邪、驱灾、催福等。
其次,灯笼也是人们向月亮祈福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中秋节的主角是皎洁的明月。
最后,灯笼还被视为家庭团圆、友谊交往的象征。
在古代,人们通常会把灯笼挂在家中或门前,以示团圆和友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放花灯的故事是什么
中秋节和春节、元宵节一起被认为是我国三大灯节。
你知道中秋节放花灯的故事吗?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放花灯的故事专家介绍,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中秋举办花灯会的习俗。
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中,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都形成了树中秋、放天灯等习俗。
花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常常配有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工艺的一种展示。
在广州、香港等地,“树中秋”活动就是将彩灯高竖起来之意,璀璨的彩灯不仅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还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而所谓“放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的灯,灯下点燃蜡烛,热气上腾便可使灯飞到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灯象征着希望。
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非常流行,正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期盼。
当然,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除了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还有很多,如:祭月、观潮、玩兔儿爷、走月、偷葱偷菜、吃鸭、螺和芋头、饮桂花酒等等,虽然形式完全各异,但是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的祝愿。
中秋各地玩花灯习俗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
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
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
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
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
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
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
填入树枝烧起火来。
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
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
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中秋节禁忌1、如果近段时间身体很弱的朋友,那么,万年历小编建议你不宜在野外赏月、拜月。
2、你最近流过产、或者生育过宝宝,那么,也不宜赏月,即使在家中的阳台也不看月亮为宜。
3、最近刚刚搬家,而搬家后没有“闹房”,或者自己觉得搬家后身体、运势等不好者,谨慎赏月。
4、不论什么原因,刚刚男女分手者,男性朋友不得赏月,更不能在圆月的野外行动。
5、不论男女,都要谨慎当着圆月做男女那点事情、尤其是在室外、野外,更要谨慎再谨慎。
6、最近失意者,比如官场不顺、生意亏本、倒霉事情接踵而来者,请务必不要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