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2.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红外线的作用.2.紫外线的作用.教学难点1.红外线的作用及应用.2.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教学方法阅读法、查找资料法、问答法.教学用具有关红外线、紫外线的挂图、光碟.课时安排1.5 课时教学过程一、光的色散[师]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演示5]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光的色散[演示6]照上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实验现象:(1)在演示5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2)在演示6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想想做做]在做好“色散”“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分解太阳光”的活动内容是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的一个方案.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很醒目.学生分组实验—7,深盘上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现象: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二、色光的三原色[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紧接着教师打开教室的电视机,把放大镜发给几个同学,让同学们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师]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答]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画面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得:(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活动和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内容]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过程]问题提出后,许多同学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然后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解决此问题,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以下问题:(1)如何得到红、蓝两种单色光?如何实现色光的混合?(2)如何得到红、蓝两种颜料?如何实现颜料的混合?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思考了一会儿,设计出如下方案:(1)得到单色光和实现单色光混合的方案:①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的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红光和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②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板上的颜色.(2)得到单色颜料和实现颜料的混合方案.拿红、蓝两种水彩作单色颜料,拿毛笔将二者在白纸上混合以实现颜料的混合.同学们设计出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1)色光的混合①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纸板上的颜色.②改变两种颜色的深浅程度,当陀螺快速旋转的时候,观察纸板上颜色的变化.③照①②的方法可实现绿蓝、红绿两种色光的混合.④填写下表色光的混合(2)颜料的混合①用两支毛笔分别蘸上红色水彩,蓝色水彩在白纸上混合时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②二者的比例不同时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③用同样的方法实现绿蓝、红绿两种水彩在不同比例时混合的情况.④填写下表颜料的混合[结果]通过探究活动,我们明确了以下两点: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三、看不见的光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白色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生]白光是复色光.[师]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粉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师]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spectrum).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2、教学(一)红外线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师]红外线有哪些特性?[生]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师]红外线有哪些应用?[生甲]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生乙]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生丙]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生丁]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远红外烤箱”.教师对同学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后,为使学生获得真实、充实的学习信息.教师也可以补充以下材料:红外线位于红光外,它的频率X围在1012Hz~5×1014Hz.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品.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家庭用红外线箱烤食品,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来取暖.医疗上利用红外线来理疗.由于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较强,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出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就是红外遥感.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水灾,估测大面积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测风暴和寒潮,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应用.[补充后教师板书]一、红外线①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②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②红外线遥感.③红外线遥控.(二)紫外线让同学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师]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ultraviolet ray).那么紫外线有何特性呢?[生甲]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生乙]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生丙]紫外线能杀菌.[师]紫外线有哪些应用呢?[生甲]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儿童常晒太阳能预防缺钙引起的佝偻病.但是过高的紫外线会使皮肤粗糙.甚至诱发皮肤癌.[生乙]紫外线有荧光作用,有些物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能够发出可见光.日光灯管的管壁上涂的就是一种荧光物质.大额钞票上也有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用紫外线照射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防伪措施.[生丙]紫外线能杀死多种细菌,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生丁]紫外线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讲解.×1014 Hz~5×1016 Hz,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2.不要误认为紫外线是紫色的或蓝色的,紫外线是看不见的“不可见光”.紫外线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外,它们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3.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太阳光.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才使地球上的生物获得生存的条件.为了保护人类生存家园.我们应有环保的意识,承担起环保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讲解完后板书]二、紫外线①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很强.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很强.③紫外线具有荧光作用.①医用消毒.②防伪措施.③生理作用.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哪些问题:1.红外线的特性及应用.2.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四、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文.87①②③.3.复习本章内容.五、板书设计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2.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原理不同.特性①红外线的热效应强.②红外线的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应用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②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感、遥控.特性①紫外线的化学作用.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③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应用①紫外线可使照相底片感光.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③医用消毒、防伪.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5《光的色散》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5《光的色散》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5《光的色散》教案《光的折射》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光的色散》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它承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内容,为后续的光谱分析、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复杂光学现象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彩虹等自然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探究光的颜色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基础知识,对光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了解。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上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 掌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

3. 了解光谱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1.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光的色散现象。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初步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探究 1. 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

2. 学会使用三棱镜等实验器材进行光学实验。

3. 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1. 培养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

3. 认识到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 掌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

难点 1. 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光的色散现象。

2. 理解光谱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通过教师讲授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4.5光的色散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色散是几何光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方法与过程: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物体的颜色。

难点: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全体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讨论题目,按照小组起立讨论
组内讨论可以较深层次的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出示展示内容:
1、太阳光色散后分解成哪几种光?偏折程度最小的是?偏折程度最大的是?
2、色光的三原色是什么?
3、红外线及紫外线的特点和应用
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上黑板展示或口头表述
通过展示,增强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光的色散
课题名称
4.5光的色散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八年级
课时
1
课程标准描述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考试大纲描述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知道红外线、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位于光的折射教学之后,内容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看不见的光。教材安排了观察和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获得感性材料,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
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观察实验现象,初步了解本节课内容
通过小实验直接引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快速进入课题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说出太阳光是由哪几种色光混合而成。
2.说出哪几种色光是色光的三原色。
3.记住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应用。
要求学生看书85---87页自学,完成导学提纲“基础感知”
教师课堂巡视,且每组批改1--2人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光的折射、全反射知识 但不了解棱镜的基本光路 也不了解光的折射率和光的颜色有关。因而 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景 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光的色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二、过程与方法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课程重点(内容)1、色散2、色光的混合3、颜料的混合4、物体的颜色★难点——色彩知识的应用及拓展;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

★考点——①色散②色光的混合③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教具——三棱镜★过程一、色散1.用棱镜可使白光形成光谱,发生色散。

(光的分解)2.白光是复合光二、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混合成白光三、颜料的混合:红、黄、绿三颜料是颜料的三原色。

混合成黑色四、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光;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色光。

例1、白光通过三棱镜之后,在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因为各单色光通过棱镜偏折的程度不同,偏折最小的是红光,最大的是紫光,依次介于中间的是橙、黄、绿、蓝、靛。

例2、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例3、放电影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利用漫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丰富的画面。

五、看不见的光(一)、红外线1.位置——在光谱上位于红光以外的部分2.特点——①热作用强;②穿透云雾能力强。

3.应用——①加热物体;②遥感;③遥控。

注意:一切物体都可发出红外线,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线越强。

一切物体都可吸收红外线。

(二)、紫外线1.位置——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以外的部分2.特点——①化学作用强(如:照相感光…)②生理作用强(杀菌消毒,适当照射可防痀瘘病…)③荧光作用(防伪)3.应用——医用消毒;防伪;化学作用;生理作用(臭氧层…)注意:高温物体发生的光中都有紫外线低温物体发生的光中几乎没有紫外线★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问题:1.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二者的混合原理不同. ★作业1.阅读本节课文.2.课本P87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3.预习下一节“光的反射”.★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1)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1)

光的色散一.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一节,本节涉及了光的一些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源与分类,明白光在什么情形下进行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又如何?知道讲义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利用光直线传播的例子。

同时为以后的光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二、了解色散现象,明白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

3、探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取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讨的进程和方式。

4、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二)进程与方式一、探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取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讨的进程和方式。

二、通过观看,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通过观看、实验和探讨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通过切身的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取得感性熟悉,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讨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取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四.教法学法教法:讲解法学法:讨论练习听讲五.预习提纲1.什么是光的色散?2.光的混合是什么?3.咱们看不到的光?4.红外线紫外线的了解?六.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1.咱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光和咱们息息相关。

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与太阳光有关的光的色散。

2.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比较哪组表现的好(充分调动学生的踊跃、主动性,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进行新课1、光的色散提出问题: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光的色散。

引导学生观看自屏及彩色光带上颜色的排列顺序。

光通过三棱镜会发生折射(或两次折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通过三棱镜后,会显现彩色的光。

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启发学生试探彩色光带再通过三棱镜后,又将如何?教师演示(或通过课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

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讨论归纳实验结论:太阳光(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类色光混合而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光的色散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光的色散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光的色散》◆教材分析本节学习的内容是光的色散。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

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看不见的光。

看不见的光,其内容抽象,在理解方面难度较大,找准切入点是关键。

本课采用先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探究其特征和原因,进而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实际应用。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到光学的巨大魅力,感悟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培养他们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判断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光的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探究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分解太阳光,进行色光混合的实验中,产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的欲望与兴趣,并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演示实验、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教师用: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陀螺、放大镜、电视机、多媒体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4_5光的色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_5光的色散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色 Nhomakorabea的三原色
介绍: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叫着色光的三原色。
⒈理解色光的三原色;
⒉讨论:电视机配制了几种颜色?
⒊看图思考:三种颜色的光两两混合分别得到什么光?要得到白光,用三种光如何配制。
让学生懂得学知识的目的是让它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颜料的三原色
介绍: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因此把红、黄、蓝叫着颜料的三原色。
《第四节 光的色散 》教案
一、【 教材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3.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是不同的。
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体会自然界中的神奇。
能力目标
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情感目标
⒈理解颜料的三原色;
⒉讨论:据图,三种颜色的颜料两两混合分别得到什么颜色?要得到黑色,用三种颜料如何混合。
物体的颜色之谜
⒈组织学生讨论:绿色植物喜欢绿色还是讨厌绿色?
※学生充分讨论后总结: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反射什么光,物体就呈什么色。
⒉那么,透明的物体的颜色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⒉ 我们看见物体的条件是什么?
⒊光是如何传播的?哪些现象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多少?
⒈回忆上堂课的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⒉试说出日食、月食的成因。
⒊讨论:我们安装电杆时 ,一人站在要安电杆的地方,另一人拿着一根竹竿站在远出,看竹竿、人 和前面的电杆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这利用了什么物理现象?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节光的色散【2022年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色散现象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三原色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学法:自学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教师:强光手电筒、三棱镜、白色硬纸板、红色透明玻璃纸、绿色透明玻璃纸、蓝色透明玻璃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早晨日出时的朝霞现象,雨过天晴出现彩虹现象,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你有没有想过朝霞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附:彩虹图片)学生活动:思考、猜想、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进而引入本节课题《光的色散》。

二、新课教学(一)光的色散现象: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实验——将一束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后,调整角度,将光谱呈现在白色硬纸板上。

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看到的现象,并且用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

学生活动:描述看到的现象。

教师概括:白光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请同学们把看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画出光的色散图,展示画出的图形,说明有几种色光。

教师活动:概括学生的描述,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我们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之为光谱(可见光)。

利用PPT展示色散现象及光谱。

学生观看PPT及课本光谱图,提醒学生我们能够从中获取哪些知识?(色散情景图片及光谱图)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说明获得的信息。

教师概括总结:1.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即白光是复色光。

2.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

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3.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称为单色光。

学生活动:梳理知识点,记忆。

(二)色光的混合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白光是复色光,可以分解,进一步提出问题:色散现象有什么应用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色光的混合部分,了解色散现象的生活应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5.通过学习光的色散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科学规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对光的传播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色散的本质和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探究光的色散原理。
教学设想具体实施:
(1)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色散现象,如彩虹、光盘、肥皂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实验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讲解原理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以及光谱的组成。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的色散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光的色散现象的小论文,内容需包括:光的色散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生活中的应用等。字数在500字左右。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光的色散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请学生收集生活中与光的色散相关的现象,并进行简要解释。可以以图片、文字或实物形式展示,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图片,如雨后的彩虹、光盘表面的彩色条纹、肥皂泡上的彩色等。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它们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呢?”引发学生思考。
2.教学目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5节光的色散【学习目标】1.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重点:白光的组成,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难点:色光的混合原理。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将行为动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如何巧记光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红(花)、绿(草)、蓝(天)构成完美大自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所示,夏天雨后,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彩虹,这是光的什么现象?弧形彩虹的外侧是什么颜色?内侧是什么颜色?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色散自主阅读教材P85~86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正放的三棱镜上,并用白屏承接射出的光,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再将另一三棱镜倒置后放在原来的三棱镜后,观察白屏上有什么现象。

答:太阳光经过一个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经过两个三棱镜后,白屏上承接的依然是白光。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把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因此太阳光(白光)为复色光。

3.如图所示,在白色圆形纸板上分别贴上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纸,再把圆纸板安放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并观察圆纸板上颜色的变化。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后变成什么颜色?答: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后变成白光。

知识链接: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只有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炽热物体等发出的光中有紫外线。

2.紫外线可以杀菌,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有好处;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皮肤粗糙,甚至引起皮肤癌。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2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光的色散”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章“光学”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的色散现象,并认识彩虹的形成。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考虑到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学到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光学基础。然而,光的色散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彩虹的形成,来解释光的色散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最后,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三棱镜后的太阳光会分成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探究欲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我们看到彩虹是圆形的?”培养学生的problem-solving skills。
4.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的色散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人类是如何利用光的色散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光的色散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2.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光的色散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你能举例说明光的色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吗?”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你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光的色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实验与观察相结合:本教学案例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现象,增强了学生对光的色散的理解和记忆。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够直观地看到光的色散过程,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彩虹的形成。

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学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学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混合”和“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白光的色散、三原色光。

难点:色散的原因。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你见到过雨后彩虹吗?描述彩虹的颜色。

并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2、探究与实验:“分解太阳光”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墙壁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3、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是__________线,紫光以外的是__________线。

__________线和__________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4、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__________。

5、红外线的主要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光的色散实验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

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

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初步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2)知道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白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教学难点:探究色光的混合过程三、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内容基础之上展开的,对于学生来说,已基本掌握了光路图的画法、对光的反射、折射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对于色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现象还不清楚,更是不明白其本质是什么,对于红外线、紫外线也只是停留在书本层面上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活动1【导入】教师:小实验:神奇的世界,喷雾彩虹引出光的色散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色散探究活动:请同学们用手中的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你会发现什么问题呢?学生:实验探究结束后发现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得到的彩色带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进而得到光的色散的定义。

多媒体放映彩虹的形成过程。

色光的混合教师:衣服、花朵、图画、彩色电视节目里各种各样的颜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了很多,但是物体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探究实验:色光的混合教师:给学生每人一套光的三原色合成器。

演示:把圆形红、蓝、绿三色灯打开,调节光的亮暗旋钮,让学生观察纸板上的颜色。

色光的混合学生在实验中认识了几种单色光的合成效果。

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颜色不同是由于三色光的比例不同。

多媒体展示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4.5光的色散》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4.5光的色散》公开课(教案)

4.5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2)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引入: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

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学习1. 光的色散演示实验: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学生观察、讨论。

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2. 光的三基色介绍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举例:在彩色电视机的荧屏上,规则地密集排列着许多能发出红、绿、蓝光的荧光粉粒。

代表红、绿、蓝的三束电子束按画面的要求分别激发红、绿、蓝荧光粉粒,在荧光屏上产生一系列的红、绿、蓝发光点,它们同时刺激视网膜上的三种锥状细胞时,由于视觉无法分辨三色刺激点,便在视觉上合成出总体的彩色图像来。

3.色光的混合:演示实验:旋转红、绿、蓝三色盘。

〔1〕调整三色盘的红、绿、蓝比例,可看到灰白色。

〔2〕红、绿色光的混合:调整三色盘,只露出红色和绿色局部,先使红色占绝大局部,再逐渐增大绿色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学及教师适当讲解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重点: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

2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处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明确: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割,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述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

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是色散?
2 色光的三原色是什么?
3 什么是可见光谱?
4 什么是紫外线?紫外线有什么特点?
5 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有什么特点?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知识梳理
1 色散
情境介绍: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

知道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这才解开了光的色彩之谜。

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1)出示三棱镜让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点评: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识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

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个钟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的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青)、紫。

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青)、紫集中颜色叫做色散。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被分解出来的其中色光如果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上,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点评:七种色光逆着原来出射的方向入射到三棱镜,会复合成白光。

(3)拓展: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明确:下雨过后,空气中有很多小水珠,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比较大,上半部分比较小,近似于一个三棱镜。

太阳光经过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气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彩虹。

2 色光的三原色
(1)白光色散后的各种色光混合后又复合成了白光,那么其中单色光中的任意两种或几种混合后又将得到什么颜色呢?
有条件的话播放色光的混合视频。

没条件的时候进行口述讲解。

明确: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能产生各种颜色。

因此把红、
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注意:颜料的三元色品红、黄、青混合后也能得到各种颜色,但是和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各种色彩的原理是不一样的。

(2)拓展:彩色电视机的制成原理是什么?
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来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就会观察到这一现象了。

3 光谱
(1)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再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明确:自上而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青)、紫。

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青)、紫这几种不同颜色的色光,把它们按照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我们在学习声的知道,声音有可听见的声音,也有听不见的声音,那么光有看得见的光,有没有看不见的光?
明确:在光谱上,看得见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叫可见光。

天文学家赫歇尔在1800年研究光谱中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把温度计移到光谱的红光区域外侧,结果温度上升得很快,说明那里有看不见的射线射到温度计上,于是发现了红外线。

德国化学家里特1801年在光谱的紫光区域外侧放置了一张照相底片,结果底片感光了,于是紫外线被找了出来。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区域是红外线,紫光以外的区域是紫外线。

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叫做不可见光。

它们没有颜色。

(3)红外线的应用
明确:热作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卫星遥感、温度计。

注意: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如:桌子和人都在辐射红外线,人的温度比桌子的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桌子的强。

①物体在温度升高时,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

人体生病使,局部皮肤的温度异
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进行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②夜间人的温度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可
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③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吸收红外线后物体温
度会上升,按照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红外线烤炉。

④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如各种电器的遥控器。

若将遥控器对准周围墙壁按
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器,说明红外线也满足光的反射定律。

(4)紫外线的应用
明确:验钞机、杀菌消毒等。

①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
线的照射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有效的方位措施。

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验钞机。

②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能杀死微生物。

在医院有很多病菌,可是用消毒水来消毒,
它成本高,味道又难闻,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衣服、被子经常在阳光下晾晒,可以灭菌消毒。

③紫外线有生理作用。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
的吸收,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健康有好处。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皮肤粗糙,重则产生皮肤癌。

太阳是天然紫外线的中药来源,在地球的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阳光的紫外线大部分被上层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这才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

今年来,臭氧层正在受到空调、冰箱里面放出的氟利昂等物质的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

为了保护家园,要停止生产氟利昂,研制出氟利昂的替代品。

三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作业:(下发本节习题,综合测试部分)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