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9、场所通风和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超市各场所消毒、通风制度
超市各场所消毒、通风制度
一、目的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超市各场所的卫生和安全,防止病毒和细
菌传播,保障工作人员和顾客的健康。
二、消毒措施
1. 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手部消毒,每2小时进行一次。
2. 所有工作区域、购物篮、购物车等常用物品必须定期进行消毒。
消毒频率为每天至少3次。
3. 每日对所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包括收银台、出入口、走廊、洗手间等。
4. 食品区域的消毒需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执行,确保食品安全。
三、通风要求
1. 所有场所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场所内
应有足够的通风口和出入口。
2. 定期检查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其正常运转。
必要时进行维护和清洁。
3. 大型超市应设置空气净化器,以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4. 定期对场所进行通风,特别是在高峰期和拥挤的情况下。
四、工作人员培训
1.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卫生和消毒的培训,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卫生要求。
2.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五、监督与责任
1. 超市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各场所的消毒、通风情况,并做好记录。
2. 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和通风制度,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上级。
3. 违反消毒和通风制度的人员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以上制度将按照超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并随时根据疫情和卫生部门的指导进行更新。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文(二篇)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文在当前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学校成为了维护师生健康安全的重要阵地。
为了保障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卫生状况,制定一套定期消毒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描述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的内容,以确保学校师生的健康安全。
一、消毒频率及周期为了保障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卫生状况,制定消毒的频率及周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学校公共场所如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应每日进行消毒,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
对于学校公共物品如课桌椅、餐具、门把手等,应每周进行消毒,以确保物品的卫生状况。
此外,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消毒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疫情高发期间,可以适当增加消毒频率及周期,以提高卫生状况的维护水平。
二、消毒方法及药剂选择消毒方法及药剂的选择是确保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消毒效果的关键。
在消毒方法方面,可以采用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物理消毒主要指的是使用紫外线灯或高温蒸汽等方式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化学消毒则可选用酒精、过氧乙酸等消毒药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在药剂选择方面,应根据不同物品的材质及特性进行合理选择,以避免药剂对物品造成损害。
三、消毒操作规范为了确保消毒操作的规范性,需要制定消毒操作规范。
在消毒前,操作人员应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对于公共场所的消毒,首先应进行清洁工作,清除表面的污物和杂质,然后再进行消毒。
对于公共物品的消毒,应先将物品清洗干净,然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在消毒时,应确保消毒药剂充分接触到每个角落,以达到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效果。
消毒后,应及时通风,排除药剂残留,确保环境的安全性。
四、消毒人员培训为了确保消毒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是必要的。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消毒方法、药剂选择、操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消毒人员应了解不同消毒药剂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熟悉不同物品的消毒方式,掌握个人防护知识,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完整word版)9、场所通风和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场所通风和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为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制定本制度。
一、室内场所通风(一)要切实做好教室、实验室与室内场馆等重点场所及部位的通风换气工作。
(二)有专人负责做好所在办公室的通风换气工作。
(三)图书室、生活密集区域,应在开放前打开所有通风换气设施,消除传染病发生及传播隐患,提倡师生加强课间室外活动。
(四)教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每小时需要置换空气,如温暖天气(或季节)宜采取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或季节)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五)对房屋公共部位、公共场所应当经常开窗通风或增加通风设备,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保证教室适宜的温度。
在学习(授课和自习)时间内,教室中部(距地面1米处)的温度应为16-18℃,不宜超过20℃,相对湿度应为30%-80%。
二、重要场所定期清毒(一)消毒范围主要是指教室、图书室、办公室与室外关键部位等,其中楼道、楼梯间、排污井口等公共重点部位应实现常态消毒措施。
(二)消毒时间要求公共区域的消毒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定时、定点消毒与检查。
对进出人员使用频繁的部位,包括楼梯扶手、门把手、体育器材、共用厕所洁具等每天至少一次进行擦洗和消毒。
(三)消毒方法针对不同对象有所不同。
门厅、楼梯、楼道、活动室、图书室、体育器材等宜在喷雾消毒后使用消毒液(水)进行细致擦拭;地面、墙壁以及经常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开关、栏杆、柜台、桌椅等表面每天湿性清洁,必要时可用0.1%—0.5%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50㎎/L—5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
(四)消毒人员的具体要求:1、所有消毒人员必须定期做医学检查和相关培训,学校安排专人对其进行跟踪督查,并佩带相关标识上岗作业。
通风、消毒制度
通风、消毒制度通风和消毒是维护室内环境卫生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在公共场所和居住环境中,通风和消毒制度能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保护人们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风和消毒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建议。
一、通风制度1. 目的通风制度的目的是排除室内的有害物质,提供新鲜的空气,保持室内的良好空气质量。
通过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的氧气含量,降低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合理的通风制度可以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原则(1)循环通风原则:通过适当的通风设备和措施,保持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和对流,从而排除室内的污染物质,提供新鲜的空气。
(2)合理开关窗户: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和气流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开关窗户,确保室内外空气的良好交换。
(3)注意室内空气质量:定期检查室内空气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室内空气的湿度、温度和清洁度。
(4)配备通风设备:根据需要,在场所内安装适当的通风设备,如电风扇、空调、新风系统等,以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
3. 方法(1)自然通风:使用自然气流和重力,通过开启门窗等方式进行通风。
可以根据季节和天气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通风。
(2)机械通风: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如电风扇、排风扇、空调等,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机械通风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通风速度和方向,适用于大型场所和高层建筑。
(3)新风系统:在建筑和房间内部安装新风设备,通过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实现空气的循环和更新。
新风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室内空气的质量,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消毒制度1. 目的消毒制度的目的是杀灭或去除室内的病原微生物,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通过消毒,可以减少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数量,降低感染的风险,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2. 原则(1)全面消毒原则:对需要消毒的场所、物品和设备进行全面和彻底的消毒,确保所有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表面都得到处理。
8 室内场所通风及重要区域定期消毒制度
南谷小学室内场所通风及重要区域定期消毒制度为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制定本制度。
一、室内场所通风(一)保洁人员要切实做好教室、实验室与室内场馆等重点场所及部位的通风换气工作。
(二)各单位、各部门应有本单位(部门)专人负责做好所在办公室的通风换气工作。
(三)活动室、教室系学生学习、生活密集区域,应在开放前打开所有通风换气设施,消除传染病发生及传播隐患,提倡师生加强课间室外活动。
(四)教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每小时需要置换空气,如温暖天气(或季节)宜采取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或季节)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五)对房屋公共部位、公共场所应当经常开窗通风或增加通风设备,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保证教室适宜的温度。
在学习(授课和自习)时间内,教室中部(距地面1米处)的温度应为16-18℃,不宜超过20℃,相对湿度应为30%-80%。
二、重要场所定期清毒(一)消毒范围:主要是指教室、办公室、室内场馆与室外关键部位等,其中楼道、楼梯间、卫生间、排污井口等公共重点部位应实现常态消毒措施。
(二)消毒频率: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定时、定点消毒与检查。
对进出人员使用频繁的部位,包括楼梯扶手、门把手、体育器材、共用厕所洁具等每天至少一次进行擦洗和消毒。
传染病高发季节应增加消毒频次。
(三)消毒方法:针对不同对象有所不同。
门厅、楼梯、楼道、活动室、体育器材等宜在喷雾消毒后使用消毒液(水)进行细致擦拭;地面、墙壁以及经常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开关、栏杆、柜台、桌椅、水龙头等表面每天湿性清洁,必要时可用消毒溶液喷洒、喷雾或擦拭,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公共厕所(洗手池、卫生间)的卫生洁具每天用消毒剂浸泡、擦拭。
(四)其他具体要求:1、所有消毒人员必须定期做医学检查和相关培训,学校安排专人对其进行跟踪督查,并佩带相关标识上岗作业。
2024年通风、消毒制度(三篇)
2024年通风、消毒制度点击查看更多: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管理制度及工作要求点击查看更多: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两案九制”通风、消毒制度为了进一步有效地防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传播,确保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期间,我校安排专人或教师在培训后切实认真开展通风与预防性消毒工作,具体如下:1.通风:教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二次,每次不少于____分钟。
2.教室消毒:坚持每天早晚两次用84消毒液或酒精进行喷洒消毒。
3.体育器材消毒:用过的体育器材必须每天消毒,并在在阳光下曝晒____小时以上。
4.洗手盆消毒:每天清洗并用84消毒液或酒精擦拭消毒一至两次。
5.厕所:每天用84消毒液或酒精消毒,用白石灰粉在学生离校时干洒。
6.门把手、桌椅板凳台面、墙面等:每天对物体表面用84消毒液擦拭或者喷洒。
7.校园消毒:在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及学生能涉足到的活动场所,坚持每天喷洒消毒液。
8.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2024年通风、消毒制度(二)2024年,全球正在经历疫情后的复苏和恢复期。
为了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通风、消毒制度,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本文将探讨2024年的通风、消毒制度的重要性、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通风、消毒制度在疫情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通风和定期的消毒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和细菌在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通过合理的通风,可以将潜在的有害物质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排除在外,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定期的消毒可以杀死潜在的病原体,预防疾病的传播。
其次,针对通风、消毒制度,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对公共场所的通风要求。
增加通风设施、提高通风效率、定期检查和清洁通风设备,确保空气质量达到标准。
其次,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毒要求。
加大对公共交通工具、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毒力度,确保表面的卫生和安全。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模版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卫生消毒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我们特制定了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以确保学校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建立科学合理的消毒制度,减少病毒和细菌在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中的传播,保证校园内师生的健康安全。
2. 范围:适用于学校内的公共场所,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洗手间等各类公共区域和公共物品,如桌椅、黑板、电脑、水龙头等。
三、定期消毒制度1. 原则:按照“主动预防、科学消毒、常态管理”的原则,实行定期消毒,保障学校环境的卫生。
2. 时间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毒时间表,确保每个公共场所及物品都能得到定期消毒。
3. 消毒频次:消毒频次根据不同公共场所和物品的使用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高频次使用的场所和物品每天消毒一次,低频次使用的场所和物品每周消毒一次。
4. 消毒方法: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方法,例如喷洒消毒剂、擦拭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等。
5. 消毒剂选择:根据不同场所和物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确保对人体无毒害。
四、消毒具体步骤1. 开始消毒前,工作人员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 针对不同公共场所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和消毒剂。
3. 擦拭型消毒:对桌椅、黑板等硬表面物品,使用消毒剂擦拭整个表面,确保覆盖每个角落。
4. 喷洒型消毒:对墙面、地面等大面积物品,使用消毒剂喷洒并均匀覆盖。
5. 紫外线消毒:对小型物品,如电脑、手机等,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进行辐射消毒。
6. 消毒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作用具,将废弃物处理到指定地点,并洗手消毒。
五、消毒后的管理与监督1. 消毒完成后,应做好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方式等,便于日后的查阅。
2. 学校应设立专门人员对消毒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消毒制度的贯彻执行。
学校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学校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为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制定本制度。
一、室内场所通风(一)各功能室负责人要做好各自所负责管理的功能室的通风换气工作。
(二)各办公室值日教师负责做好所在办公室的通风换气工作。
(三)活动室、教室系学生学习、生活密集区域,应在开放前打开所有通风换气设施,消除传染病发生及传播隐患,提倡师生加强课间室外活动。
(四)教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每小时需要置换空气,如温暖天气(或季节)宜采取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或季节)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教室内的通风任务由各班指定的“通风员”来执行完成。
(五)对教学、办公楼公共部位、公共场所应当经常开窗通风或增加通风设备,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保证教室适宜的温度。
在学习(授课和自习)时间内,教室中部(距地面1米处)的温度应为16-18℃,不宜超过20℃,相对湿度应为30%-80%。
二、重要场所定期清毒(一)消毒范围主要是指教室、办公室、卫生间、饮水房、实验室、会议室等室内场馆与室外关键部位等,其中楼道、楼梯间、楼梯扶手等公共重点部位应实现常态消毒措施。
(二)消毒时间原则上师生不能在消毒一小时内的场所办公、教学。
教室、办公室、卫生间、饮水房、楼梯扶手、门把手、体育器材必须在学生放学后消毒。
消毒人员和实验室、功能室的负责人沟通,灵活决定消毒时间。
(三)消毒方法针对不同对象有所不同。
门厅、楼梯、楼道、活动室、体育器材等宜在喷雾消毒后使用消毒液(水)进行细致擦拭;地面、墙壁以及经常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开关、栏杆、柜台、桌椅、水龙头等表面每天湿性清洁,必要时可用0.1%—0.5%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50㎎/L—5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公共厕所(洗手池、卫生间)的卫生洁具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擦拭30分钟。
通风消毒制度 通风、消毒制度
通风消毒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点击查看更多:幼儿园疫情防控期间各类管理制度及工作要求点击查看更多: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两案九制”通风、消毒制度为了进一步有效地防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传播,确保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期间,我校安排专人或教师在培训后切实认真开展通风与预防性消毒工作,具体如下:1. 通风:教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二次,每次不少于30 分钟。
2. 教室消毒:坚持每天早晚两次用84消毒液或酒精进行喷洒消毒。
3. 体育器材消毒:用过的体育器材必须每天消毒,并在在阳光下曝晒4小时以上。
4. 洗手盆消毒:每天清洗并用84消毒液或酒精擦拭消毒一至两次。
5. 厕所:每天用84消毒液或酒精消毒,用白石灰粉在学生离校时干洒。
6. 门把手、桌椅板凳台面、墙面等:每天对物体表面用84消毒液擦拭或者喷洒。
7. 校园消毒:在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及学生能涉足到的活动场所,坚持每天喷洒消毒液。
8. 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城关一中消毒通风制度为认真做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尤其在消毒、通风环节得到必要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1、各班要加强教室内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和垃圾箱的清理,最大限度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2、后勤处要依据季节气候的特点,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3、各处室负责人在平时做好所属区域的通风工作,配合后勤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工作。
4、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每天保持通风2小时以上,其它教学场所每天开窗通风2-3次。
5、楼道、厕所、备课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由总务处安排专人每月进行两次。
川口中学通风消毒制度为切实做好我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把传染病工作落到实处.做好通风消毒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各教室办公室以及楼道宿舍等每天安排值日生进行清扫.每天教室要通风三次早(7:00-7:30)、中(12:00-12:30)、晚(17:00-17:30)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中学重要场所定期通风消毒制度
求知中学重要场所定期通风、消毒,教室、公共场所
卫生清扫管理制度
1、学校各班级教室每日由值日生打扫卫生,办公室每天安排工作人员值日,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办公室和教室每天要有充足时间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学校定期喷洒消毒液或石灰水进行喷雾消毒,防止病菌的滋生和传染。
(总务处负责)
3、各班清洁卫生打扫学生每天负责进行公共环境卫生打扫,定期做好灭“四害”工作。
4、各班饮水机每天由专人进行保洁工作,由供水部门进行定期消毒工作。
5、如发现校外、社区有类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病例,全校各部门按照“防非”、防治“禽流感”时期学校消毒制度进行责任区内的消毒工作。
6、如发现班内有类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的现象,则班主任应及时做好监控和上报工作,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
7、星期三为学校清洁卫生大扫除时间(包括消毒)。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本(4篇)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环境的卫生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定期消毒工作,确保学校环境的清洁和健康。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的所有公共场所和物品。
第四条定期消毒:学校将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公共场所和物品的定期消毒,以确保消毒工作的全面和持续进行。
第五条监督与检查:学校将设立专门的监督与检查机构,对公共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章公共场所的消毒第六条学校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卫生间等。
第七条学校将对公共场所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消毒工作。
第八条日常消毒:学校将制定日常消毒的频次和方法,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和环境的清洁。
第九条定期消毒:学校将制定定期消毒的时间表和消毒方法,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确保病菌和病毒的杀灭。
第十条特殊场所的消毒:学校将对特殊场所(如医务室、实验室等)进行特殊的消毒工作,确保安全和卫生。
第三章物品的消毒第十一条学校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课桌椅、黑板、餐具、体育器材、教学用具等。
第十二条学校将对物品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消毒工作。
第十三条日常消毒:学校将制定日常消毒的频次和方法,确保物品的卫生和安全。
第十四条定期消毒:学校将制定定期消毒的时间表和消毒方法,对物品进行全面消毒,确保病菌和病毒的杀灭。
第十五条食堂餐具的消毒:学校将对食堂餐具进行定期消毒,确保餐具的卫生和安全。
第十六条特殊物品的消毒:学校将对特殊物品(如医疗器械、实验器材等)进行特殊的消毒工作,确保安全和卫生。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七条学校将设立消毒督导组织,负责对公共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
第十八条消毒督导组织将根据学校的消毒计划和制度,对公共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九条消毒督导组织将制定消毒工作的监督与检查流程和标准,确保检查的科学和客观。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三篇)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为了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安全,学校应制定定期消毒制度,确保公共场所和物品的清洁与卫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建议:1. 制定消毒计划:学校应该制定一个定期消毒计划,并确保每个公共场所和物品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消毒。
2. 消毒频率:公共场所和物品的消毒频率应根据其使用情况来确定。
例如,容易接触到的表面或物品,如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等,可能需要每天消毒一次;而不经常使用或不易接触的物品,则可以适量减少消毒次数。
3.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根据卫生部门的建议,学校应选择适合的消毒剂,确保对病毒和细菌有有效杀灭作用。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漂白剂、酒精、过氧化氢等。
4. 消毒方法:学校可以采用喷洒、擦拭或湿布拖地等方式进行消毒。
确保消毒剂充分覆盖到所有表面,并根据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5. 高风险区域的特别处理:对于例如厕所、食堂、实验室等高风险区域,学校应特别加强消毒措施,增加消毒频率,并确保每个角落都得到充分的消毒。
6. 教育宣传: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教育宣传,提醒他们保持个人卫生,并注意公共场所和物品的清洁与消毒问题。
7. 落实监督检查:学校应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定期消毒制度的执行情况。
定期进行巡查,检查消毒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总之,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安全,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消毒计划,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确保有效消毒措施的落地执行。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二)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安全,防止传染病的扩散,本制度制定了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定期消毒工作,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的各类公共场所和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公共卫生间、学生宿舍、运动场等。
三、工作内容1. 教室消毒: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包括桌椅、黑板、讲台等表面消毒。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本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本为了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学校特制定本定期消毒制度,对学校的公共场所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
以下是本制度的具体内容:一、消毒的范围:1. 教室:包括教室内的座椅、桌面、黑板、窗台、门把手等;2. 宿舍:包括宿舍内的床铺、桌椅、抽屉、空调、开关等;3. 图书馆:包括书架、读书桌椅、图书、电脑等;4. 餐厅:包括餐桌、椅子、餐具、饮水机等;5. 洗手间:包括洗手台、马桶、地板、门把手等;6. 运动场所:包括操场、体育馆、篮球场等。
二、消毒的频率:1. 高频消毒区域: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洗手间,每天至少消毒一次;2. 中频消毒区域:运动场所,每周至少消毒一次;3. 低频消毒区域:其它公共场所,每月至少消毒一次。
三、消毒的方法:1. 使用消毒液:选择适当的消毒液,按照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2. 使用消毒设备:如消毒喷雾器、紫外线灯等;3. 杀菌消毒:使用专业的杀菌消毒剂,如酒精、漂白粉、过氧化氢等。
四、消毒的要求和措施:1.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等;2. 消毒液必须充分接触到被消毒物品的每个角落,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3. 消毒后的场所和物品要充分晾干,确保消毒剂蒸发完全;4. 消毒后的场所和物品应进行检查,并及时补充和修复,保证消毒效果。
五、监督和评估:1. 学校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消毒计划、督促执行和评估效果;2. 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消毒技能;3. 定期对学校的公共场所和物品进行验收和评估,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
六、违规处理:1. 对于不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工作的人员,将依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追究责任;2. 对于消毒工作不达标的场所和物品,要及时补救,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以上为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的范文,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确保制度的实施效果。
同时,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个人防护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024年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2024年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一、确保室内环境的清洁,每日进行必要的清扫,脏乱即扫,每周五进行深度清洁。
二、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春季、夏季和秋季应频繁开窗。
教室在7:30-8:00,活动室在12:00-14:00,卧室在11:00-14:00进行通风。
三、实行一人一巾一杯一床制度,毛巾使用后立即清洗并每日消毒,餐具每次使用后立即清洗并由专人负责消毒并记录。
四、教具和桌椅需维持清洁,每周进行彻底清洁,每月进行一次消毒处理。
五、确保厕所的清洁与通风,使用后应立即冲洗以保持无异味,每日清洁,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清洁。
六、学生在饭前、便后需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每周剪一次指甲,每周一进行检查。
七、学生的床单每两周需带回家清洗,被褥每学期需拆洗一次,定期晾晒以保持干燥卫生。
八、确保学生能随时饮用到清洁的水,提供上午和下午的温开水,并随时补充矿泉水。
九、维护室外环境的清洁,无卫生死角,每日清理垃圾。
十、每周对外部环境、草坪、水沟、垃圾箱和教学用具进行一次消毒处理。
十一、妥善存储和管理消毒剂和洗涤剂,防止学生误用。
十二、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工作,记录并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
2024年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本(二)(一)消毒覆盖范围:包括底层总门、走廊、楼梯间等公共区域,以及活动室、阅览室、体育设施等公共设施设备。
(二)公共区域的消毒管理由学校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定期、定点的消毒与检查工作。
尤其对高频接触的区域,如楼梯扶手、门把手、体育器材、公共厕所等,需频繁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通风规定要求确保房屋公共区域和公共场所的通风,可采取常开窗户或增设通风设备,以保证空气流通,并实施适当的安全措施。
(四)消毒操作方法:门厅、楼梯、走廊、活动室、阅览室、体育设施等的消毒,需每日进行湿式清洁,必要时可使用____%—____%的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50mg/l—5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____分钟,随后用清水和干净抹布清除残留的消毒剂。
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教学场所的通风与重要场所的定期消毒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通风和定期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保护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通风和消毒制度是学校和机构必须认真思考和实施的任务。
一、教学场所通风制度1. 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健康和学习效果。
尤其是在封闭的教室环境中,如果长时间不通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可能会积累,导致疾病传播和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建立良好的教学场所通风制度至关重要。
2. 定期开窗通风定期开窗通风是保证教室空气流通的有效方法。
根据教学场所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开窗通风的具体时间和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节课结束后、课间休息时和午餐时间后都应该进行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更新。
另外,在课程结束后也要确保教室的空气流通,避免使用空调连续制冷或加热而导致空气变得不流通。
3. 空气净化设备的使用在通风不便或者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空气净化设备辅助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空气净化器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有害气体,提高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选择适合的空气净化器,根据教室的大小和人员密度来确定设备的数量和布置位置。
二、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1. 重要场所的定义重要场所指的是师生经常接触的公共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办公室、图书馆、餐厅、卫生间等。
这些场所是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定期消毒能够有效杀灭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病毒,保障师生的健康。
2. 消毒时间和频率建立定期消毒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消毒的时间和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天至少消毒一次,特别是在高峰期时可以适当增加消毒频率。
消毒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无人活动的时间段进行,以避免对师生的正常活动造成干扰。
3. 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消毒可以使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结合。
物理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和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方法可以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文(三篇)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文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保障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卫生与安全,保护师生的健康。
适用于学校各个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定期消毒工作。
2. 职责与义务2.1 学校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消毒计划,并委派专人负责执行。
2.2 各个学校部门和班级负责指定特定区域或物品的消毒工作。
2.3 学校清洁工人负责定期消毒工作的具体操作。
3. 消毒计划及周期3.1 学校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消毒计划,全面安排学校各个公共场所及物品的消毒工作。
3.2 消毒周期根据场所和物品的不同而定,一般为每周或每月一次。
3.3 特定场所或物品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消毒,如公共厕所、教室桌椅等。
4. 消毒方法与材料4.1 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4.2 物理消毒可以采用紫外线辐射、高温蒸汽、热水清洗等方法。
4.3 化学消毒可以采用有效的消毒剂,如酒精、氯或次氯酸钠等。
消毒剂的选择需根据场所和物品特点进行。
4.4 消毒过程中要细致彻底,确保每个角落都得到消毒。
5. 操作程序5.1 制定每日、每周或每月的消毒计划,明确消毒区域和物品。
5.2 根据消毒计划,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消毒工具和消毒剂。
5.3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工作。
5.4 消毒结束后,对工具和消毒剂进行清洁和储存,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安全和有效。
6. 定期检查与记录6.1 学校行政部门应定期检查各部门和班级对消毒工作的执行情况。
6.2 检查内容包括消毒工作的完成情况、消毒剂的使用情况及存储情况等。
6.3 检查结果记录,并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反馈,并要求其整改不足之处。
7. 卫生宣传与培训7.1 学校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卫生意识。
7.2 学校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定期的消毒培训,提高清洁工人的操作技能和消毒知识。
8. 处罚与奖励8.1 对于未按照消毒计划执行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学校行政部门将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罚。
8.2 对于消毒工作执行情况良好的部门或个人,学校行政部门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文(三篇)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文一、目的和意义学校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保障师生健康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定期消毒公共场所及物品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传播,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的定期消毒工作,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提高师生的健康保障水平。
二、范围和适用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的所有公共场所及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以及教室桌椅、门把手、电脑键盘等公共物品。
三、具体措施1.消毒频次(1)教室: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消毒,消毒液使用浓度不低于500mg/L。
(2)图书馆:每周进行一次消毒,特殊时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消毒频次。
(3)实验室:每天使用结束后进行一次消毒,重点消毒实验台面和仪器设备。
(4)食堂:每天营业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5)卫生间: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全面消毒,重点消毒马桶、洗手池、门把手等。
(6)公共物品: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消毒,重点消毒教室桌椅、门把手、电脑键盘等。
2.消毒方法(1)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可以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2)使用喷雾消毒器进行喷雾消毒:食堂、卫生间等场所可以使用喷雾消毒器进行喷雾消毒。
(3)使用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紫外线消毒:公共物品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紫外线消毒。
3.消毒人员由学校卫生保健中心负责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消毒。
4.消毒记录对于每次消毒都要进行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方法等。
5.定期检查学校卫生保健中心定期对公共场所及物品的消毒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注意事项1.消毒液的配制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保证浓度正确。
2.消毒液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误伤。
3.在消毒过程中应注意通风,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消毒液的气味中。
4.消毒液的储存应特别注意,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放。
5.对于某些特殊场所和物品,如医务室、健身房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消毒频次和方法。
通风消毒制度
通风消毒制度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为了预防传染病在学校内传播,为了全校师生员工在校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将传染病防控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通风办公室、教室、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等办公、学习活动场所每天需要通风与消毒。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通风和消毒的方式与次数,并做好通风与消毒记录。
1.当室外温度不低于15℃,天气晴朗时,要全天开窗通风(从教师早晨到校,到教师下班离开)。
2.当室外温度过低或天气不好时,大课间、课间休息、中午休息期间要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
每天放学后,打开门窗通风至少30分钟。
特殊天气听候学校通知。
3.发生传染病疫情时通风次数和时间增加到每日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4.班级及专用教室指定一名专人负责每天的开窗通风,并做好通风记录,班主任要经常检查班级的通风情况。
5.每节课间各班要打开窗门,保证通风换气,师生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6.宿舍每天学生(教工)离开宿舍前打开门窗通风,保证空气清晰,如遇雨雪天气,由宿管统一开窗通风。
7.学生未经允许不可私自关闭窗户。
二、消毒班级及专用教室场所指定专人负责班级消毒工作,安排好每天开展消毒工作的人员。
1.消毒设备每班及专用教室要指定专人进行管理,以保证正常使用。
并做好消毒记录。
2.每天利用下午放学时间,用84消毒液(1:100)对班级教室及专用教室场所进行拖地、擦桌椅、门把手等,半小时后用清水再重新擦拭拖地;每周定期使用紫外线消毒60分钟,并做好记录。
3.楼梯、厕所等公共场所,每天专人负责,平时每日用84消毒液(1:100)对期进行消毒,传染病疫情期间每两小时对其进行一次消毒,并做好记录。
4.宿舍由宿管每天使用84消毒液(1:100)对所有宿舍及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每周对各宿舍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
三、监督评比及奖惩学校卫生室配合德育处对各班教室、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通风与消毒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纳入年级、班级评比的内容,对认识不到们、措施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要予以通报批评,因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工作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工作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水平,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制定本工作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定期消毒管理,减少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滋生,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及相关人员,在工作场所内进行消毒管理的操作和监督。
三、消毒管理责任1. 工作场所消毒管理由公司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制定消毒计划、监督消毒操作、检查消毒效果,并定期汇报工作进展。
2. 每个部门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消毒管理工作,配合消毒管理小组完成消毒任务。
3.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遵守消毒管理制度,保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配合消毒管理人员进行消毒操作。
四、消毒原则1. 定期消毒:根据工作场所的情况和需要,制定定期的消毒计划,保证每个区域都能得到适当的消毒处理。
2. 频繁消毒:对于人流密集的地方、经常接触的物品和设备,要增加消毒的频次,确保消毒效果。
3. 区分消毒:根据不同的物品、设备和场所,采用适合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4. 安全消毒: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确保员工的安全。
五、消毒方法1. 湿式消毒:使用消毒液、消毒喷雾等湿式消毒方法,对办公桌、椅子、门把手、电脑键盘等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 干式消毒:使用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干式消毒设备,对空气和难以清洁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3. 物理消毒:通过清洗、热处理、蒸汽消毒等物理方法,对不易受化学消毒剂处理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4. 生物消毒:通过使用生物消毒剂、益生菌等生物方法,对工作场所的地面、墙面等进行消毒处理。
六、消毒记录1. 每次消毒操作完成后,消毒人员要填写消毒记录表,记录消毒的时间、地点、方法、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信息。
2. 每周汇总各部门的消毒记录,由消毒管理小组进行审核并进行记录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本(二篇)
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维护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良好学习环境,制定学校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消毒制度,定期对学校公共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及病毒的传播,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的公共场所和物品,包括但不限于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餐厅、卫生间等场所,以及桌椅、黑板、键盘、门把手、洗手间设施等物品。
三、消毒内容1. 公共场所: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重点包括地面、墙壁、窗户、桌椅、黑板等公共物品。
2. 办公室和教室:每天开放前和收工后对办公室和教室进行消毒,包括地面、桌椅、黑板、门把手等物品。
3. 图书馆和实验室:每周对图书馆和实验室进行消毒,包括书架、桌椅、实验仪器等物品。
4. 餐厅和洗手间:每天定期对餐厅和洗手间进行消毒,包括餐桌、厨房设备、洗手池、马桶、水龙头等物品。
四、消毒方法1. 使用消毒液:选择有效的消毒液,按照说明进行配置,使用喷雾器或拖把蘸取消毒液进行消毒。
2. 紫外线消毒:对某些物品,如键盘、餐具等,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进行消毒。
3. 手工擦拭消毒:对不适宜使用消毒液的物品,如电脑、电器设备等,使用湿毛巾擦拭并消毒。
五、消毒时间1. 公共场所:每周进行一次消毒。
2. 办公室和教室:每天开放前和收工后进行消毒。
3. 图书馆和实验室:每周进行一次消毒。
4. 餐厅和洗手间:每天进行消毒。
六、消毒责任1. 学校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安排定期消毒工作。
2. 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负责自己所在区域的消毒工作。
3. 学生应配合学校的消毒工作,遵守消毒规定,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发现的不卫生现象。
七、验收标准1. 消毒效果:经消毒后,场所和物品不应有明显异味、污迹或细菌病毒。
2. 消毒记录:相关部门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包括消毒的时间、内容、消毒液的使用量等。
八、制度宣导和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宣传和培训,加强师生的消毒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所通风和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
为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卫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制定本制度。
一、室内场所通风
(一)要切实做好教室、实验室与室内场馆等重点场所及部位的通风换气工作。
(二)有专人负责做好所在办公室的通风换气工作。
(三)图书室、生活密集区域,应在开放前打开所有通风换气设施,消除传染病发生及传播隐患,提倡师生加强课间室外活动。
(四)教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每小时需要置换空气,如温暖天气(或季节)宜采取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或季节)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五)对房屋公共部位、公共场所应当经常开窗通风或增加通风设备,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保证教室适宜的温度。
在学习(授课和自习)时间内,教室中部(距地面1米处)的温度应为16-18℃,不宜
超过20℃,相对湿度应为30%-80%。
二、重要场所定期清毒
(一)消毒范围主要是指教室、图书室、办公室与室外关键部位等,其中楼道、楼梯间、排污井口等公共重点部位应实现常态消毒措施。
(二)消毒时间要求公共区域的消毒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定时、定点消毒与检查。
对进出人员使用频繁的部位,包括楼梯扶手、门把手、体育器材、共用厕所洁具等每天至少一次进行擦洗和消毒。
(三)消毒方法针对不同对象有所不同。
门厅、楼梯、楼道、活动室、图书室、体育器材等宜在喷雾消毒后使用消毒液(水)进行细致擦拭;地面、墙壁以及经常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开关、栏杆、柜台、桌椅等表面每天湿性清洁,必要时可用0.1%—0.5%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50㎎/L—5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
(四)消毒人员的具体要求:
1、所有消毒人员必须定期做医学检查和相关培训,学校安排专人对其进行跟踪督查,并佩带相关标识上岗作业。
2、消毒剂溶液配制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配制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消毒液直接
与皮肤、黏膜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3、消毒工作完毕后,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必要时用含有效碘3000㎎/L——5000㎎/L的碘伏或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手部1分钟—3分钟。
4、实施消毒时,消毒人员须戴橡胶手套、戴防护口罩,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5、消毒人员应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操作要求和消毒隔离制度。
6、全体教职工要提高安全卫生认识,积极配合消毒工作,教室、办公室、图书馆、室内场馆等,要在消毒之前把门窗关好,以保证消毒效果。
7、严格按照卫生部门要求,用浓度与剂量适当的消毒剂,实施消毒30至60分钟后方可进入室内。
8、校园公共环境(垃圾池、厕所、水沟、排污井口)等要实行每月至少一次消毒。
9、传染病一旦发生传染源时,对所有教室、图书馆、办公室、室内场馆等公共场所应进行喷洒药物消毒,由专业人员现场指挥,并上报上级疾控中心派员前来指示消毒工作。
12.消毒记录
①消毒工作由学校实施的,负责人要布置具体消毒工作安排,加强自检,做到消毒记录明确,责任到人,不遗漏,无差错,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②消毒工作由专业单位及其人员实施的,应建立完整的消毒档案,包括清洗时间、地点、大致区域、消毒单位信息(名称、资质、地址、联系方式等)、消毒操作员姓名、使用消毒剂名称及配制方法,做到自检记录。
并协同做好检查记录工作,对消毒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应及时向消毒人员提出整改意见。
四、本制度自颁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