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探索

合集下载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空间规划设计⽅法滨⽔空间划设计⽅法研究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1.2研究范围2.国内外滨⽔空间设计研究2.1国内滨⽔空间探究2.2国外滨⽔空间探究2.3⼩结3.滨⽔空间形态设计要素3.1空间形态3.2⽔体尺度3.3其他物质影响3.4⼩结4.规划⽅法探讨4.1.不同⽤地类型与滨⽔空间设计研究4.2不同开发形式与滨⽔空间的研究4.3⽣态保护与景观处理4.4⼩结5.结论1.滨⽔区概述1.1研究对象城市滨⽔地区是城市中⼀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体的部分。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的诱惑距离为l~2km,相当于步⾏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根据毗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江、滨海、滨湖等。

城市滨⽔区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域相连的⼀定区域的称”,⼀般由⽔域、⽔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美国学者安妮·布⾥恩和迪克.⾥贝根据⽤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滨⽔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业港⼝设施六⼤类。

另外,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分,有旧⼯业区改建的滨⽔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区、与市中⼼相连的多功能滨⽔区、旅游休憩的滨⽔区、新开发的滨⽔区、⽣态保护的滨⽔区等。

1.2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以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范围的确定后明确研究主要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滨⽔空间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法的浅析,具体以多伦多中央滨⽔区公共空间设计⽅案案例分析,对⽐总结出国内外优缺点,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空间可借鉴的设计⼿法和规划思想。

在滨⽔空间形态要素研究⽅⾯,把握空间形态、⽔体尺度对设计的影响,同时联系景观环境、建筑体量、滨⽔界⾯、场地特征。

总结以上的内容,深⼊对不同⽤地类型的滨⽔空间设计⽅法研究。

包括滨⽔商业空间、滨⽔居住空间、滨⽔休闲娱乐空间。

结合⽣态保护与景观处理,研究滨⽔景观设计。

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

滨水景观的设计理念滨水景观设计是一种沿着河流、湖泊或海岸等水体边缘的开放空间设计。

其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宜人、舒适和可用的空间,与水体相融合,同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以下是滨水景观设计的几个主要理念。

第一,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滨水区域通常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

滨水景观设计应致力于保护和恢复这些生态系统,通过植被修复、湿地恢复等手段,增加景观的可持续性,减少环境影响,并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第二,增强公共空间的可访问性。

滨水区域通常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和娱乐空间,因此滨水景观设计应提供便利的交通连接和丰富的社区设施,以增强公众对滨水区域的访问能力。

这包括设计步道、自行车道和游乐设施等,以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

第三,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

这可以包括户外运动场、游泳区、钓鱼区、船坞等,以及供人们放松、社交和欣赏美景的区域。

这种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滨水区域,增加社交交流和城市活力。

第四,改善景观的可持续性。

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这包括使用环保材料、节水灌溉系统、能源有效的照明设施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滨水景观设计应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确保水体的可持续性利用。

第五,创造与环境相和谐的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其在自然和建筑环境中融入,并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涉及到景观元素的选择、色彩和材料的搭配等,以营造出一个美观、宜人的滨水空间。

综上所述,滨水景观设计的理念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增强公共空间的可访问性、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改善景观的可持续性以及创造与环境相和谐的设计。

这些理念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与自然互动、体验丰富和美观的滨水空间。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现状及水平初探

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现状及水平初探

Landscape Technology390《华东科技》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现状及水平初探陈 帅(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4)摘要:我国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由洋务运动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时代,滨水区域都是工业的聚集区。

20世纪80年代末,城市改造逐步展开,城市滨水空间也同时进入一个新的开发阶段。

由于初期缺乏系统的规划、缺少有机的联系,新旧滨水项目混杂,公共区域缺失,特色文化衰落。

同时,生态建设并未受到重视,混凝土驳岸仅满足了防洪需求,却使生物失去了生存基础,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再次兴起滨水区域建设热潮。

此次滨水区域涵盖范围更广,并且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

关键词:滨水空间现状;滨水区域改造;加冷河改造1 国外滨水空间发展历程 国外滨水空间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建设的方法和思路。

前工业化时期——滨水空间以自然发展为主要特征。

水的主要功能是灌溉、生活用水、舟船往来等。

这些滨水空间主要是贸易的枢纽及军事的要塞。

工业化时期——滨水空间多为工厂、码头和仓库。

工业革命后,滨水空间除了基本功能外,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

这一时期的滨水区更趋近于工业区,产业资本对滨水空间的控制更为主要,大量的资本集中在滨水地带,滨水区域是城市生产及交通的核心,水的生活功能受到抑制。

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时期的滨水区域污染极其严重。

后工业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滨水区的首要功能逐渐转化为以游憩及景观为主的生活功能。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的城市滨水区进行了一场逆工业化进程。

工业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或迁移到发展中国家。

中产阶级的崛起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滨水地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逐渐回归。

2 新加坡加冷河公园滨水空间发展实例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接踵而来。

为缓解洪涝灾害,在1970年,新加坡政府将境内天然河流开始改建成以混凝土河道为主的人工运河和排水渠系统。

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本文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设计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国城市滨水区设计中问题1、设计理念摒弃了传统的延续目前,我国许多滨水景观设计项目走入了城市美化运动的误区,单纯追求现代化,毫无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

Www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忽视地方特色。

我国有些城市的滨水区开发项目,是在“广场热、绿地热、滨水区开发热”的社会大潮中仓促上马,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整体观念不强,设计主题不明确,决策者往往采取国内外成功的滨水区开发模式,而忽略了当地特色,单纯追求所谓的现代化,结果是手法单一,面貌千篇一律,将现代化和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对立起来,而忽视了当地特色的体现,缺少空间的可识别性。

2、忽视地域的历史背景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之间有一种相对应的关系。

滨水区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物古迹,但是,当前许多滨水区开发项目却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在设计中的运用,或不能将规划设计与传统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城市滨水区形态缺乏自身的特色。

有的开发项目对原有的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建筑物、历史遗迹等一律拆除而非修复,破坏和损毁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更多的是对现存的古建筑或景点不加考虑,任意在其附近大规模、大体量的开发,不能融合地区特征,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滨水特色和轮廓,人为地割裂城市的空间形态。

3、公共空间狭窄许多城市滨水区开放空间并未向城市全面敞开,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休憩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滨水空间存在着严重的圈地现象,滨水地块的开发商总是想尽办法把水岸纳入到自己的私有领域内,造成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割断,市民不能自由进入; 二是和城市其他公共空间缺乏合理的衔接和过渡,缺乏足够的开敞面,许多板式大体量的高层建筑和围墙阻碍了公众到达水边,而且建筑与高大的实心围墙也阻碍了人们的视线,在心理上造成与滨水区的分离;三是缺乏连贯而便捷的公共步行道与滨水区直接相联,公众的步行路线往往被机动车行道路截断。

多元化滨水公共空间的探索——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梅溪湖西片区滨水区域景观设计为例

多元化滨水公共空间的探索——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梅溪湖西片区滨水区域景观设计为例
界面 “ 时 间” 。 时 间 因素包 括 时期 、 季节 和年 限等 , 是 园林 植 物景 观 是至 关重 要
“ 柳 暗 花 明又一 村 ”的 形象 显示 了园林 空 间通 过 活 动来 产 生 富有 变化 的 艺术 效果 , 如光 与影 产 生 的虚 实对 比 , 使 空 间有 吸引 力 。 蜿 蜒 曲折 的河 道 宽 窄 富有 变 化 , 两边 种 植 树 冠 大 、 树 荫 茂 密 的大 型乔 木 , 使 整 个 河道 空 间变 化 万 千, 由于空 间 的对 比 , 景 观效 果显 得 更加 富有 动感 。 植 物也 可 以形 成 明暗 对 比
节性 景观 和 空 间结 构相 和谐 , 充分 利用 立 体空 间 是城 市绿 地最 好 的结 构 。
3 4 2 2群 落 多样 性 与特 色基 调 树种 相 结合
垂直植物的株型能构成竖 向上紧密的空间边界 , 当这种植物和低矮型平 铺生长的植物或者灌木搭配使用时 ,人们的视线被完全闭锁,围合感更为强 烈, 大型乔木作为上层的覆盖物, 整个空间的就变成了完全封闭的空间。 这种空 间类型在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或植物园中最为常见。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 这种 植物 空 间具有最 复杂 的群 落结 构 、 最丰 富的植 物物种 和最 明显 的生 态效益 。
3 . 3 . 3空 间形 态 的 变化和 活 动
3 . 3 . 2空 间形 态 复杂 和 多样 化
节 点 和空 问是 可 以使 用更 多 的造 型植 物 , 可以 实现 功能 的指导 和提 示 。
3 . 5 3植 物 空 间的渗 透 与流 通
园林 植物 景 观 空间 形式 体 现在 植物 从 幼苗 到 成熟 期 的 转换 , 景 观植 物 群 落生 态 因子 的调 节 和变 化 , 植 物 根据 季节 产 生 的不 同 的空 间形 态 。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可持续发展规划探析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可持续发展规划探析

2008年第12期总第126期福 建 建 筑Fujia n Architecture &Constr uctionNo122008Vol 126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可持续发展规划探析杨芙蓉(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350007)摘 要:通过对实现滨水开放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具体的阐述。

总结出亲水设施的规划与河流风格相协调;营造多样化的滨水生态系统;提高滨水开放空间开发的游憩功能;保障滨水景观的组织;维护民众对滨水开放空间体系的享用权等滨水开放空间系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原则。

关键词:滨水开放空间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35(2008)12-0007-04The Susta ina ble Development Planning O f Open Spa ce In W a terfr ontYang Furong(Fujia n Unver sity of Technology ,Depa rtment of architect ure and Pla nning 350007)Abstract :Thro ughthe discuss of the sustainable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the open space in waterf ront tha t may be realize d ,Summed up facilities for water planning in ha rmony wit h t he style of the river ;to crea te a diverse ecosystem wa te rf ront ;improve t h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f ront ope n space rec reation f unction ;to protect t he waterf ro nt landscape of the orga nization ;the main 2tenance of public waterfront open space systems enjoy the right And so on the wa terf ront ope n space syste ms fo r sustainable devel 2opment planning.K eyw or ds :the ope n space in waterfront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作者简介:杨芙蓉,1973年生,女,讲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

滨水地段开放空间设计点滴谈——以福州市滨水地段开放空间为例

滨水地段开放空间设计点滴谈——以福州市滨水地段开放空间为例
的平 衡 。
( )滨水 地 段开 放 空 间的属 - 二 I 生
空间 的功能对其形态表现 具有作用 ,每个 空间的属 性都 反映在它 的功能布局之 中。滨 水地段 由于它特殊 的地域 性,
( ) 于福 州市 滨水 地段 开放 空 间设 计 的一些 三 对 建议
1 提高江滨公 园的可达性 . 大 多 数 滨 水 城 市 是 沿 着 水 边 发 展 的 ,城 市 的 主 要 道 路 都
( )开 放 空 间的涵 义 一
现代城市 开放空 间是以现代城 市为特征 的开放空 间的各 种类型要 素、功能要素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组合起来 的空间 体集合 ,是城 市生态与 城市生活不 可缺少 的空间载体 。从出 现开放空 间一词 以来 ,各国的法律 或学术研 究对 它 的定义 及 范围有各种不 同的解释 。10 9 6年英 国修编 的 《 开放 空间法》 将 开放空 间定 义为 :任何 围合或是 不围合 的用地 ,其 中没 有 建筑 物 ,或是 少于二十 分之 一 的用地 有建筑物 ,而剩余用 地
空 间场 所 ,也 是 培 养 和提 升 广 大 群 众 文 化 素 养 的场 所 。
空间一方面指 比较开 阔、较 少封 闭或 是空间 限定 要素较少 的 空间;另一方面指 向大众 敞开 的为多数市 民服务 的空 间。 综合 各国对城市开放空 间 10多年 来的理论探索及实 践 0
经验 ,城 市 开 放 空 间 有 了更 新 意 义 的 内 涵 。开 放 空 间 是 指 城
市或 城市群 中,在 建筑实体 之外存在着 的开 敞空 间体 ,是人
与人 、 人 与 自然 进 行 信 息 、 物 质 、 能量 交 流 的重 要场 所 。这 概 念 涵 概 了 以下 几 层 意 思 :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导则

条形驳岸局部设计放 大,作为停留区,增加 亲水性,提倡
公共建筑形态设计指引
1、建筑高度
1.1 建筑群体轮廓线与城市风貌的协调
建筑群体的高度轮廓线应与其所在的城市自然环 境特征相协调。
1) 临山地区的建筑群轮 廓线宜与山势呼应,显 现山体起伏特征。
2) 滨水地区的建筑群体宜将低矮、 小尺度的建筑临水布置,较高的大 体量建筑远水布置,形成从内陆到 滨水层次鲜明,高低跌落的连续景 观界面。
水岸亲水空间与绿化结合设置,提倡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
3、滨水空间
3.3 滨水空间的可达性
1)滨水公共空间建议与城市主要交通性道路 衔接,以便参观者可以方便的到达,减少游人 步行、驾车到达所花费的时间。,停车场建议 位于主要出入口附近。
1.2 沿街公建底层裙楼的高度宜符合人的行 为尺度
沿街公共建筑底层裙楼的高度避免采用过高尺度或 大面积实墙,给行人造成压抑感。 1) 底层裙楼的入口高度宜控制在3~5米,入口可采 用雨棚或挑檐方式。 2)底层裙楼采用骑楼或拱廊形式,高度宜控制在 4-9米。 3) 底层裙楼采用面积较大的玻璃墙面,玻璃门窗的 高度宜控制在5-8米。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
3、滨水空间
3.1 滨水河岸开放性及绿化
1)滨水河岸保持对外开放性,并且尽量增加滨河亲水 空间,增加游人亲水的机会。 2)滨水河岸增加活动空间,应设计林荫步行道,建议 设置遮荫的树木。 3)在部分地区很多建筑紧靠河岸边建设,改造难度比 较大,为了进一步改善沿岸的景观状况,建议增加垂 直的绿化。 4)河道两岸应保留原有绿化,同时增加人的参与性, 改造为休闲绿地,而不是仅仅供观赏的绿地。
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
3、滨水空间
3.3 滨水空间的可达性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是指对河流、湖泊、海岸等水域周边地区进行规划设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充分利用和保护水域资源,同时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休闲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

1.生态保护与恢复: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

通过建设湿地、沙滩、绿地等自然景观,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同时,应采取措施限制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2.多功能利用: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滨水地区的多功能性。

通过合理布局,确保滨水地区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又能提供丰富的休闲和娱乐设施。

例如,可以建设滨水公园、游泳池、运动场等,提供人们锻炼和放松的场所;同时,滨水地区也可以用于商业开发,提供商业设施和就业机会。

3.可持续交通: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注重可持续交通的规划。

通过设计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路径,鼓励居民和游客选择非机动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可以设计交通枢纽,方便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

4.抗灾设计: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灾设计措施。

例如,在洪水和风暴潮频发地区,可以建设防波堤、防洪墙等,保护滨水地区的安全。

另外,应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设计具有弹性的建筑和设施,能够适应不同的气象条件。

5.社区参与: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和社区的需求和意见。

通过组织公众参与活动、征求居民意见等方式,确保规划设计符合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期望。

同时,可以鼓励社区参与滨水空间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居民对滨水地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总之,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是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

通过生态保护与恢复、多功能利用、可持续交通、抗灾设计和社区参与等措施,可以打造具有优美自然景观和丰富功能的滨水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浅谈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

浅谈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

浅谈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摘要: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尤显其独特和重要之处。

季梁公园位于随州市迎宾大道两侧,城东新区的中心位置,对整个新区起到了主要的环境景观协调作用,是随州市对外良好形象构建的门户位置。

故本文将季梁公园为载体,分别以滨水轮廓线、建筑退让线及建筑高度的把握为设计要点,制作出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设计方案,为随州市滨水区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滨水区空间形态门户景观1 城市滨水区规划的意义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城市滨水区。

水由城过,城因水活。

灵动的河流给予城市盎然的生机,也为跨河城市增添了全新的景观视角,同时也是形成跨河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因素和主要组成部分。

开阔的水面展现了优美的城市形态,因此,滨水区是城市的“门户”和“窗口”。

滨水区开发有助于重塑和谐的城市形象,在寻求城市特色与个性时,滨水区的开发不失为一条合适的途径。

2 城市滨水区规划存在的问题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和人们的关注。

大到几十至上百公里的海岸线,小至城镇乡村的河流湖滨,正在日益成为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热土。

伴随着成就取得的同时,也出现了滨水区开发设计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破坏城市生态和谐等一系列问题。

3 随州市城市滨水区现状随州市总体规划(2009年至2020年)对随州市景观风貌特色定位是“三山四水会随州、三城环绕白云湖、琵琶古城滨水建、兰色水链串绿珠”,随州市城区现河流水域有厥水、涢水、府河、漂水、白云湖、花溪河、古护城河,以及在建的季梁公园人工湖。

由此可见随州市水域面积广阔,良好的水景观在整体城市特色构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环境的存在是把双刃剑。

例如:白云湖北岸体育公园的修建和各高中档小区的建设开发,形成了较为良好的整体空间形态,大大提升了城市综合品质,滨水区的开发利用起到了正效应;然而,东护城河由于历史原因保护不足,使其水质恶化,私建居民楼侵占河道,居住品质极差,水环境起到了负效应。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其次,应根据水文条件设置合适的观景点和视线 廊道。在河水季节性淹没区域适当设置栈道、亲水平台 等亲水设施,营造富有季节性变化的、可淹没的弹性景 观。
第三,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可适当采取曲 线形驳岸或生态驳岸形式,丰富岸线形态、提升景观品 质。在必须采用高强度硬质驳岸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小 硬质护岸面积,如:采用多层级平台以削弱硬质界面与 生态环境的分裂。
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中所涉及的历史遗存,其体量、 尺度和功能等,均有不同特征,在设计上无论是针对材 质的选择,还是色彩的设计,都会影响到滨河形象。只
有提炼景观元素和符号,才能强化场地特性,唤醒场地 记忆,还可塑造新的视觉焦点。如广东中山岐江公园, 保留受日月风霜所侵蚀旧厂房、旧机器,结合新型设计 理论,新的设计元素融入其中,可以展现新的形象。 5.4 对当地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展示
(责任编辑 王蔓)
- 105 -
景观设计
现代园艺
2021 年第 12 期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张娟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
摘 要院从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研究动态、目前存在的问题、设计原则、设计策略等方 面,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情况。
关键词院滨河空间;景观;生态;亲水
美国学者约翰·O·西蒙兹提出,水对人具有天生的 吸引力,人们遵循祖先的本能,有着不自觉趋向水边的 表现[1]。自古以来,城市的兴起繁华与河流有千丝万缕 的关系。 1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对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应在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等需求的同时, 展示场地历史文化独特性,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唤起人 们的场地记忆,同时为人们提供抒发情感的空间。一份 优秀的滨河空间景观设计,将会助力城市区域经济发 展,为打造宜居滨水城市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方法初探

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方法初探
关键词 : 市, 城 开放 型 滨 水 区 , 景观 设 计 中 图 分 类 号 :U 8 .8 T 9 4 1 文 献标 识为城 市 与江 、 、 、 接壤 的 区 和 文脉 进 行 不 同 的富 有 特 色 的 景 观 设 计 以 达 到 可 识 别 性 。2 延 河 湖 海 ) 域, 既是陆地 的边沿 , 也是水域 的边 缘。伴随着优美 的 自然景 观、 续性原则 。滨水 区要保持 视觉延 续 的途 径 ; 要遵循 “ 史文化 延 历 人文景观和天际轮廓线 , 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 区成为城 市中最有 续性 ” 的原则 , 创造出与当地历史文脉相契合 的滨 水人居环境 ; 要 魅力的地区。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 区景 观设计 的核 心 内容 , 即是 从大局入手 , 城市 的角度来考 虑主 次 , 其成 为城市 整体空 间 从 使 对城市公共 开放 型滨水 区 自然要素 “ 人化 ” 的过 程 , 通过 对滨水区 结构 的完善和延伸 , 达到地域 的融 合。3 共 享性原则 。滨水地 区 )
. 持原有 的城市肌理 的延续 , 力求 把市 区和滨水 区连接 起来 , 而 3 1 水体 与护 岸设计模 式 从 2 2 空 间设计 的特 色原 则 .
使之畅通和系统化 、 网络化 。在充分分析现状 的基础上 , 1 识别 性原则 。各个不 同的滨水 区可根 据当地 的历 史文化 和完善 , ) 参考文献 : [ ] G 0 2 -5 城 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 1 B52 09 , s.
20 . o1
[] 蔡 3
军. 市路 网结构体 系规划 [ . 城 M] 北京 : 中国建筑 工业
出 版 社 .0 8 20.
[ ] 刘 灿 齐. 代 交 通规 划 学 [ . 2 现 M] 北京 : 民 交通 出版 社 , [ ] 肖 鹏 . 人 4 小城镇交通 系统协调发展 若干 问题 研 究[ ] 山西 J.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探索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探索

图2滨水区视线封闭线示意图 3 城 市滨 水空间的心理开放性 。作为一个滨水 区 , 目 ) 其 人们在滨水 区的使用功能上得到满足 ,同时从滨水区中获得审 上的人文关 怀。因此 ,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是滨水区设计 的原 此 ,在进行 城市滨水 区设计时 , 应充分考虑到视觉美学 因素, 区内造型设计 、 景观设计 以及绿化小 品等来为人们创造健康舒 以及环境。
性之周边 车站 系统
3 滨 水开 放 空间 的形 态设计 进行城 市滨水开放空间的形态设计在于能否处理好滨水空 素的关系。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会造就不同的滨水空间形态j 1 紧凑型 的滨水开放空 间。设计 时各 滨水空间的要素采 )
简练 的形式进行组合 ,这种组合有时会简略到只剩滨水步行场 城市活动场所 ,鉴于此这种组合往往会因为最经济 的空间以及 而获得最大 的环境效益。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展览 中心就是仅 滨水步行街道来作为滨水空间的主要载体而获得较好的开放空【 2)集约型 的滨水开放空 间。这 种滨水 开放空间的形态设 是通过设计有标志性建筑或者大规模的滨水 开放空 间而引人注
设 计要求 ,同时提 出城市滨 水空间 的规 划设计模 式 ,对城 市滨水 空间 的总体设 计构思 进行 了探 索 ,为城 市城市空 间 ;滨水 开放空 间;空间设 计 ;设计模 式 中 图分 类号 T 文 献标 识 码 A u 文 章编 号 17— 6 1( 1) 2 00一 6 397 一2 1 —27 叭 010
滨水空间来说 ,要达到一种开放的状态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种 开放设计理念。 1 )城市 滨水空间 的交通开放性 。交通 的开放性是城市滨水空 间开 放设计的基础理念 ,只有通过开放的交通设计才能使便捷的交通系统把 市区与滨水区紧密连接起来 。例如某滨水区周边设计便捷的道路交通 系 统 ,如 图1 所示 ,人们 可方便地到达滨水 区。而对于外地 的游人来说 , 因为滨水区附近设计有长途汽车站 、火车站等 , 极其方便外地游人 达到 滨水 区。另外 ,由于交通干线穿越滨水区原因 , 所形成 的各破碎空间 , 为确保滨水区人员的安全 ,同时兼顾快捷地达 到滨水 区,在交通设计 上 应采取人车分流方式。实践表 明,特别是对于大规模 的城市滨水区 ,交 通设计上更应该有快速交通 。 2 城市滨水空 间的视线 开放 性。城市滨水 区重点 目的是 为人们缓 ) 解紧张压力 ,景观以及景点 的可视性就成为滨水 区一个重要的开放设计 理念 。因此 ,在进行滨水 空间的设计规划时 , 应设计有较多开阔的空间 视觉转换体系 ,从而为人们提供多角度的可视点。为达到滨水空间视线 的开放性 ,滨水 区设计时应严格控制建筑 的高度 以及体量 。如 图2 中的 滨水 区设计就是一个败笔 , 该滨水 区夜景虽优雅 , 但却有过多的高层建 筑 ,人们只可在钢筋混凝 土大厦 间穿梭 ,但又无法看 到滨水 区的存在。 另外 ,为 了达到滨水区视线开放性 的效果 ,还可在重点节点 中设计有视 觉通廊 ,充分利用景观来对视觉加以引导 。

纽约滨水工业地带更新中的开放空间实践与启示——以哈德逊河公园为例

纽约滨水工业地带更新中的开放空间实践与启示——以哈德逊河公园为例

s p a c e o f Hu d s o n R_ 、 e r P a r k . t h e 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i n s p i r a t i o n i t b r i n g s t O t h e p l a n n i n g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0 r s i mi l a r p r o j e c t s i n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Re n e wa l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r 、  ̄ a t e r t i o n t i n d u s t r i a l z o n e s i s a l l i m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u r b a n【 _ e h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 l i t a t i o n a n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 Re n e w a l s i t a t e gi e s b a s e d O I 1 o p e n s p a c e mo d e i mp r o v e t h e e c o l o gi c a l e n \ i r o n me n t me e t p e o p l e S d e ma n d ol ’ e mb r a c i n g g r e e n l i f e .a n d a d di t i o n a l l y C O C wd i n a t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p r o d u c t i o n l i f e a n d n a t u r e Hu ds on Ri v e l ’P a r k i s a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c a s e o f r e n e wa l a I 1 d d e v e l o p me n t 0t

城市公共开放的滨水区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开放的滨水区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开放的滨水区景观设计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研究概况,城市滨水区、城市开放空间的含义及城市开放空间和城市滨水区的联系。

分析城市滨水区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建造公共开放的滨水区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交往、游憩等社会活动品质的要求提高了。

原有公共开放空间类型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开放性、多样化生活的追求,建立开放的、多层次复合的公共空间势在必行。

因此,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就更重要了。

1 国内外研究概况1.1国外研究概况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城市滨水地区的设计起步较早。

20世纪80年代,城市滨水地区开发在理论上才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一阶段,西方国家掀起了城市复兴的高潮,对滨水地区开发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

1980年前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国家先后对本国许多城市废弃的滨水区进行了再开发活动。

1988年霍依尔(Hoyle)等主编的《滨水区更新》,首次对全球滨水区再开发现象进行全面分析[1]。

1996年,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滨水区中心”出版的《全球城市滨水区开发的成功案例》收录了39个详尽案例,同时介绍了其他91个建设项目。

1997年,出版《城市滨水区开发》主要收录了北美地区的滨水区案例。

1989年成立的“全球水上城市中心”出版的书籍更被称为是“滨水区规划师言论荟萃”[2]。

同一时期,日本也掀起了滨水区开发的热潮。

1988年出版《滨水景观设计》是研究成果之一[3]。

1.2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形成对比,国内城市滨水区开发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有关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景观设计的专项学术研究并不多见。

20世纪90年代,国内城市开放型滨水区项目才增多了。

《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是国内比较早的系统介绍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的书。

书中介绍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动因和基本原则,国外滨水地区开发的实例,并对实例进行研究和分析[4]。

王建国教授编著的《城市设计》,也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到了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历史发展、设计原则等,并以芝加哥河滨水区城市设计和宜兴团氿滨水区城市设计为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5]。

城市滨湖游憩空间设计探析

城市滨湖游憩空间设计探析

活质量 , 是现代城市的形象窗 口。在大多 内陆城市中, 滨湖空 了保 证 。 间占据 了主要 的滨水 区域 ,是这些城市 中滨水空 间开发的重 2 景 观 优 势 . 3 点 。滨湖游憩空 间作 为一种独特 的城市 空间,是城市空间的
延续 , 城市空间是一个整体。 与
滨 湖区域景色优美 , 环境优雅, 空气新鲜 。波光粼粼 的湖 水以及 开阔的水域 空间能带给人们美妙 的心理体验 ,在此建
了更好 的营造满足游憩者需求 的滨湖游憩空 间,增强游憩 空 间的吸引力 , 就必须充分利用滨湖区域的优 势, 且加强游憩者
游憩行为是城市生活 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人们 对城 与滨湖 空间的联系 。其设计要点 , 由以下几个方 面来探讨 :
— —
斟协论坛 ・2 1 年 第 3期( )—— 00 下
文献标识码 :A
自 13 《 9 3年 雅典宪章》 中指 出城市规划的 目的是解决“ 居 市滨水区发展潜力的认识,开发滨湖游憩空间 已成为许多城
住” “ 、 工作” “ 、 游憩” “ 、 交通” 四大活动的正常运行后, 在城市 市的共识。在 我国许 多城市 正进行滨湖游 憩空间的建设,也 设计 中, 游憩空间的设计逐渐重视起来。近些年来, 了提高 取得 了有 效的成绩 。 为 在滨湖区域开发游憩空间具有 以下优势 :
该把这个空间与城市形象结合起来考虑 ,从城市整体布局 来 自古 以来 , 国就主张 “ 我 天人合一” “ 山傍水” 、依 。因此 ,
入 手 , 这 个 空 间成 为城 市 空 间 结 构 的完 善 和 延 伸 , 其 真 正 在 自然 景 色 和 水 域 环 境 如 此 绝 佳 的 滨 湖 区 域 ,肯 定 有 许 多 历 让 使 与城市相融合, 形成 高 品 质 的城 市 开放 空 间 , 成 城 市视 觉 的 史文化 的积淀物 。此处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内涵 ,有着 构 延 续 , 效 的提 高城 市 形 象 。 张庭 伟 出 滨 水地 区 的 发展 要 独特 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结构。滨湖地区丰富的历史人文 有 指 力 求 加 强 和 原 市 区 的 联 系 , 将 市 区 的活 动 引 向水 滨 , 应 以开 敞 积 淀 也 为 游 憩 开 发提 供 了 最好 的人 文 背 景 。 的 绿 化 系 统 、便 捷 的 公 交 系 统 把 市 区和 滨水 区连 结起 来 。所 3滨湖游憩空间的设 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探索
摘要鉴于城市滨水空间在城市中的价值地位,本文结合笔者对滨水空间的设计实践及其思考,提出进行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时需考虑的设计要求,同时提出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模式,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总体设计构思进行了探索,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空间;滨水开放空间;空间设计;设计模式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空间,其逐渐成为城市中的经济社会载体以及环境载体,同时成为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重点。

城市滨水区作为一个河流衍生的开放空间,其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开放”状态,从而抑制了其独有的功能性。

城市滨水空间的完美设计在于其能使城市的水系网络与城市的发展紧密地连接起来,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中心空间的过密,城市滨水空间恰好地为人们提供释放的空间。

显然,对于城市滨水空间应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探索其开放设计模式。

1 滨水空间的开发设计理念
对于城市滨水区来说,其作为一个河流衍生的空间,毕竟其靠近的是滨海,其独有的形态决定了其应该具有“开放”的特性,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时如果没有达到完全的“开放”状态,就会由此而抑制了城市滨水空间独有的功能性。

通过结合设计实践以及思考,笔者认为对于城市滨水空间来说,要达到一种开放的状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种开放设计理念。

1)城市滨水空间的交通开放性。

交通的开放性是城市滨水空间开放设计的基础理念,只有通过开放的交通设计才能使便捷的交通系统把市区与滨水区紧密连接起来。

例如某滨水区周边设计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如图1所示,人们可方便地到达滨水区。

而对于外地的游人来说,因为滨水区附近设计有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极其方便外地游人达到滨水区。

另外,由于交通干线穿越滨水区原因,所形成的各破碎空间,为确保滨水区人员的安全,同时兼顾快捷地达到滨水区,在交通设计上应采取人车分流方式。

实践表明,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区,交通设计上更应该有快速交通。

2)城市滨水空间的视线开放性。

城市滨水区重点目的是为人们缓解紧张压力,景观以及景点的可视性就成为滨水区一个重要的开放设计理念。

因此,在进行滨水空间的设计规划时,应设计有较多开阔的空间视觉转换体系,从而为人们提供多角度的可视点。

为达到滨水空间视线的开放性,滨水区设计时应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以及体量。

如图2中的滨水区设计就是一个败笔,该滨水区夜景虽优雅,但却有过多的高层建筑,人们只可在钢筋混凝土大厦间穿梭,但又无法看到滨水区的存在。

另外,为了达到滨水区视线开放性的效果,还可在重点节点中设计有视觉通廊,充分利用景观来对视觉加以引导。

3)城市滨水空间的心理开放性。

作为一个滨水区,其目的就是让人们在滨水区的使用功能上得到满足,同时从滨水区中获得审美和心理上的人文关怀。

因此,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是滨水区设计的原动力。

为此,在进行城市滨水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视觉美学因素,通过滨水区内造型设计、景观设计以及绿化小品等来为人们创造健康舒畅的场所以及环境。

2 滨水开放空间的设计模式
对于城市滨水空间应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探索其开放设计模式。

结合笔者实践经验,认为对于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基本设计模式应是:确立核心思想→提出战略目标→拟定总体框架→进行空间设计。

1)滨水开放空间的设计核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滨水区的地位,如何有效地保持或者增强滨水区的经济开放性,以及展开其社会职能性。

2)滨水开放空间的设计战略目标。

鉴于滨水区的开放性,应有效地保护滨水区的环境;同时满足滨水区的城市职能需求,保持滨水区的开放性活力。

3)开放的空间设计。

首先设计出开放的活动空间,建立活动的开放城市功能区为城市带来活动;设计出开敞区域,主要是用于绿化空间、自然空间以及生物的生长栖息地;连接城市与滨水区或者连接各滨水区的开放性交通空间。

3 滨水开放空间的形态设计
进行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形态设计在于能否处理好滨水空间中各要素的关系。

各要素的不同组合形式会造就不同的滨水空间形态效果。

1)紧凑型的滨水开放空间。

设计时各滨水空间的要素采取紧凑和简练的形式进行组合,这种组合有时会简略到只剩滨水步行场所与部分城市活动场所,鉴于此这种组合往往会因为最经济的空间以及用地,从而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

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展览中心就是仅设计一条滨水步行街道来作为滨水空间的主要载体而获得较好的开放空间效果。

2)集约型的滨水开放空间。

这种滨水开放空间的形态设计,往往是通过设计有标志性建筑或者大规模的滨水开放空间而引人注目,这种滨水区的形态设计,使得各要素都得到充分展现,而且相互映衬,并且以高度的集约从而使滨水区形成极具凝聚力的开放空间,同时还使滨水区充满活力。

3)松散型的滨水开放空间。

这种滨水开放空间的形态设计,各空间要素都以相对自由与活泼的形式组合,滨水空间融入到风景名胜、自然风光中成为滨水空间的主导。

该滨水区空间的形态设计主要应用于以游憩功能为主的滨水区,例如:城市公园或者风景旅游区等。

这种组合形式使得滨水区广阔,突显出开阔的滨水空间特点。

4 滨水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
1)开放的滨水带设计。

通常情况下城市的滨水区都是以岩海岸的带状空间布局为主,因此在进行滨水开放空间设计时应把这片滨水区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整体来考虑,这时开放式的滨水带设计是把滨水区连接起来的纽带,其将保持着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还可把滨水区的自然空气无影间引入到市区。

同时通过滨水带还可以结合景观布置把城市空间的公园、绿地系统等连接起来,真正起到的了开放的空间设计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仅有一条滨水带是难以达到城市全面美化的效果,应设计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例如:通过设计线性公园绿地、步道及车行道、林荫大道等,均可构成滨水区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同时还可以在适当地方进行节点处理,或者在重点地段设计城市地标或小品,把这些线点面结合起来,从而使绿带向城市扩散,形成一个完成的开放空间。

2)滨水区的桥梁设计。

桥梁是城市和滨水区跨越的空间形态,桥梁在跨越河流的城市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由于桥梁在滨水区与城市之间的跨越,使得两地的景观形成一个整体。

间接而优美的桥梁造型,以及桥上桥下的不同视野,使得桥梁在滨水区和城市的连接中成为景观,通过把滨水区的桥梁形象与城市形态形象、以及水道景观特点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有效地使城市和滨水区的空间形态得到强烈的水平延伸。

5 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对滨水空间的设计实践及其思考,提出进行城市滨水空间设计时需考虑的设计要求,同时提出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模式,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总体设计构思进行了探索,为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陶亮.基于行为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设计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牛会论文集[C],2008,30(04):34-35.
[2]高健.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总体控制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1,16(08):26-28.
[3]周辉.重庆主城核心区滨江开放窨可达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