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3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3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教案苏教版

【关键字】七年级安徽省滁州二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3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3、说出肺活量的概念,尝试使用自制的肺量计测量肺活量二、教学重点:重点: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难点: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三、教学方法:实验、讨论、讲述、演示四学时安排:1学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外界的气体是怎么加入肺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肺为什么能够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师:呼吸是通过人体的哪一个系统来完成的呢?生:呼吸系统。

活动:师生深吸气师:请同学们接着思考。

我们刚才深吸了一口气,那么外界气体都经过哪些器官才到达我们体内呢?生:讨论、交流、思考、表达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呼吸道又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部分组成的。

师:呼吸道和肺在呼吸过程中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生:呼吸道是外界气体加入肺内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在刚才的深吸气中,外界气体是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加入我们的肺内的,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反向排出,所以说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师:我们先来认识肺,请看课本54页图10—13 肺的结构示意图生:观察,思考肺的位置、结构和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师生交流:位置――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结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肺部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单层细胞组成。

(教师板书: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

首先呼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生:尝试吞咽和呼吸。

苏教版七下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2节《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下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2节《人体的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设计依据与构想】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掌握新课标要求的知识,更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本课除利用视频资源突破难点外;同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绘制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在小组组建分工合作知识共享等方面要指导到位,延伸课堂内外,关注并满足青少年好学、好奇、好新、好动的心理。

本节课在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进行全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这一节的内容与后面的气体交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内容处于本章的核心地位。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了解心率和脉搏的基本知识。

4.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5.了解有关血压的基本知识及卫生保健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心脏的外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解剖心脏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

2.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对影响心率的因素的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通过对心率和血压的测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识。

5.查阅有关高血压的病因及危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调查患者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介绍有关血液循环的科学史,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小组探究影响心率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概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心脏病、高血压知识的文字资料。

苏教版 生物第10章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教学设计

苏教版 生物第10章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教学设计

第4单元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本节课主要描述了组织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正常的体温。

本节课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

本节的知识主要涉及: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二、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以第九章及第十章的内容为基础,使学生进一步深化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这部分内容。

因此在能量供给这一知识目标的处理上,多次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

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以学过的知识为桥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体温这一知识目标的处理上,由于内容浅显易懂,因此采用自主学习,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学习。

整节课以一名即将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为故事背景,分析他的饮食与着装,将所学知识贯穿其中。

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关注人体健康,树立健康的生活意识。

关爱父母及身边的人。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九章及第十章的学习,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所了解。

通过七年级上册植物呼吸作用的学习对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各系统如何配合完成人体的能量供给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还没有整体的认识。

五、教学重、难点:说出人体内能量供给的过程。

六、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课件构建互动课堂。

2、学法:讨论、交流。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尝试测量自己及家人体温。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察接心房和心室的血管,系所学脉、静脉的知,了解其特点。

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用手摸,鼓励。

学生的疑注意引分析^p ,不要盲目地行解。

有异的予肯定和表,以激他的极性。

察血管,可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脉、静脉概念。

【交流】心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达,壁薄。

心室与心房比,心室壁厚,心房壁薄 (解: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构依据的 )。

心四腔分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接主脉,左心房接肺静脉,右心室接肺脉,右心房接上、下腔静脉。

【学生体】:学生 4 人一探究运心率的影响。

,列表或制曲表示运与心率的关系【】:什么人的心率在运状下比在平静状下高?【活】:察小尾的血液流。

教师提示:血液实际流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吗?七年级生物教案问题: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种血管,是怎样区分的?学生小组讨论:血流速度快,逐渐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慢,逐渐汇合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教师质疑:血液流动方向呢 ?学生小组讨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尾部流向头部,实际是由头部流向尾部的血管是动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头部流向尾部,实际是由尾部流向头部的血管是静脉。

提醒学生:将鱼放回水中,不要损伤鱼。

教师质疑:刚才我们看到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那么所有血管内的血液颜色是否都是鲜红的呢 ?【演示实验】: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

1.实验材料制氧气装置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套,量筒两个,杯子一个,竹筷一根。

2.实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

方法是,取少量鸡血,把血液装入杯子内,立即用竹筷搅拌杯内血液,搅拌 6~10 分钟后,竹筷上便缠有一团团的丝状物,把竹筷上这些丝状物质去掉,继续搅拌,直到再没有丝状物在血液中出现为止,这样制得的血液就不会凝固了,可以供做实验用。

苏教版七下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1节《血液和血型》参考学案

苏教版七下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1节《血液和血型》参考学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4.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1.血液循环的作用是什么?2.人体的血液由什么组成?血浆的成份及功能?3.血细胞有哪三种?它们是否有细胞核?数量有何不同?正常值是多少?数量异常时会患什么病?功能分别是什么?4.人体一次失血不超过总量的多少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量的多少就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5.人体ABO血型可以分为哪几种?输血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危害?6.《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规定什么样的人才能献血?展示:1.血液循环的作用是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2.血液的组成⎧⎪⎨⎪⎧⎪⎪⎪⎪⎨⎪⎪⎪⎩⎪⎩⎧⎩⎪⎨⎪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防御保卫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 3.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时,人就会出现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

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细胞,数量较多。

伤口部位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4.人体一次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mL ),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mL ),就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5.ABO 血型可以分为A 型、B 型、AB 型和O 型四种。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苏教版七下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5节《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下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5节《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设计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设计依据与构想】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

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才能深刻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

针对此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

以多媒体视频和课件做补充,联系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人体能量供给”和“测量体温”两个探究实验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内能量的供给过程,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体现新课标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身体健康。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难点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

教师准备1.“测量体温”用的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2.Flash:(1)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2)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视频:(1)人体的热量分布;(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的过程。

【教学流程及分析】一、情景引入首先提出问题:当你经过剧烈运动后,有怎样的感觉?(学生回答:饿,口渴,感觉到没有力气……)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时,你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在疲劳和饥饿的情况下会感到没有力气,那么怎样来恢复体力呢?(学生回答:食物中含有能量,可以从食物当中获取能量)。

初中生物 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 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复习教案

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复习教案复习重点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abo血型的类型及模拟血型鉴定3、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4、血型和输血的关系。

失血对人体的影响及输血的意义5、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6、心脏的结构和功能7、血液循环的过程8、呼吸系统的组成9、呼吸运动的过程10、肺活量的概念1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2、人体内能量的供给13、体温的概念及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重点知识归纳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的循环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些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的试管里。

(作用: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分层。

如下:血浆:90%为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红色的的血红蛋白,使血液为红色。

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血细胞蛋白质,易于氧气结合,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功能。

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导致贫血。

白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体积最小,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2、人体的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3、血液凝固原理:在血小板的作用下,促使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促使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时,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不是血浆。

血清是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七年级生物教案5、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6、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第一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

其中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若一次失血不超过10% (约400 ml)对人体没太大影响,若一次失血超过30%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威胁生命。

7、血型鉴定: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红细胞凝集成团的反应a型 b型 o型 ab型a型标准血清无凝集有凝集无凝集有凝集b型标准血清有凝集无凝集无凝集有凝集8、____年12 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复习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复习教案(新版)苏教版
指导学生归纳
呼吸系统组成
设计联系实际问题指导学生识记知识点
积极思考,发表看法
表现乐于探究的欲望
阅读、理解、思考
依据课件和学案
识记知识点
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施新课
小结
反馈检测
二.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1血管:
1)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特点:厚、速度、方向、功能、弹性等
2、心脏:心肌
1)结构:四腔(左右心室、左右心房)
2)瓣膜:血流方向
三、血液循环途径
体循环和肺循环
(路线、血液变化)
四、气体交换过程
1)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2)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过程、血液变化)
回顾本节知识点
出示检测问题
播放课件知识点2/3/4
展示主要知识点
引领学生观察课件和学案
回顾知识点
结合知识点出示问题
概述血液循环;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难点
概述血液循环;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具与学具
1.学案;2、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展示
复习
目标
实施新课
通过问题设计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需要哪些结构参与获得?导出课题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从课表、标要求层次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分析问题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
知识点展示
建立知识系统树
出示检测问题
提升学生情感价值观
阅读学案
观看课件
思考问题

苏教版七下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1节《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下生物教案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1节《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设计依据与构想】《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

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

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4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我想我说”,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第2课时(输血和血型)以理性认知为主,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主要是通过创设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3.概述人体的血量,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4.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说明输血原则5.举例说出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解释血型鉴定原理及过程。

教学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解释说明血型鉴定的原理及过程。

3.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苏教版七下生物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5节《人体能量的供给》讲授课件

苏教版七下生物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5节《人体能量的供给》讲授课件

学习思维
能量的释放 人体运动
有机物氧化分 解释放能量
保持体温
细胞分裂
二、体温
能失 ——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讨论:
1.当你为亲人或邻居量体温时,如何确认他们是否 发烧?
2.为什么在SARS流行期间,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 要通过体温探测仪检查旅客的体温?
温度测量部位平均数值: 腋窝 ——36.8℃ 口腔 ——37.2℃ 直肠 ——37.5℃
结果 实验结果(0C)
食物 花生 1
2 3 黄豆 1 2 3 玉米 1 2 3
温差
69
66 67 50 49 52 45 43 44
平均温差
67.3 50.4 43.9
热价 平均值
(千焦) 8.439
6.319
5.491
计算公式:
食物的热价=4.18×10-3×温差( t2 - t1)
×30÷食物质量
人体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有什么意义?
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 活动的基础,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 催化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严重时 导致死亡。
03
本课小结
1.能量的摄取-食物 :热价测算

2.能量的释放

进行生理活动

氧化分解:

维持体温


能 量
3.体温: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
第五节 人体能量的供给
01 情境导入
登山时,高处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我们常有心慌、 气短的感觉;饥饿时,我们会感到全身乏力。你能解释 这其中的道理吗?
你能判断能量的来源吗?
02 学习目标
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 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 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复习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复习教案

第10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复习教案七年级生物教案复习重点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abo血型的类型及模拟血型鉴定3、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4、血型和输血的关系。

失血对人体的影响及输血的意义5、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6、心脏的结构和功能7、血液循环的过程8、呼吸系统的组成9、呼吸运动的过程10、肺活量的概念1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2、人体内能量的供给13、体温的概念及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重点知识归纳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血液在人体内不停地的循环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些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的试管里。

(作用: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分层。

如下:血浆:90%为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红色的的血红蛋白,使血液为红色。

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血细胞蛋白质,易于氧气结合,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功能。

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导致贫血。

白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体积最小,止血,加速血液凝固。

2、人体的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3、血液凝固原理:在血小板的作用下,促使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促使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时,血块周围出现的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不是血浆。

血清是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七年级生物教案5、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6、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第一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异型血。

其中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若一次失血不超过10% (约400 ml)对人体没太大影响,若一次失血超过30%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威胁生命。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二节 血管和心脏教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血管和心脏教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血管和心脏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血管和心脏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心脏和血管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Gorkysaid: "the book istheladderofhumanprogress." I hope youcan m ake progress with the help of this ladder. Material lifeis extremelyrich,science and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all of which graduallychangethe way of people's study and leisure. Many people are no longer eagerto pursue adocument, butas long as you still have sucha small persistence, youwill continue togrow andprogress.When the complex world leads us to chaseout, reading an arti cleor doing a problemmakes us calm down and returnto ourselves. With learning, wecan activate our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 keep our purespiritual world and resist theattack of the external worl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二节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二)、进行新课
【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引入正文。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

观察连接心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

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用手摸,应鼓励。

对学生的疑问注意引导分析,不要盲目地进行解释。

有异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

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

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

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学生体验】:学生4人一组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讨论】:为什么人的心率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下高?
【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教师提示:血液实际流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吗?
七年级生物教案
问题: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种血管,是怎样区分的?
学生小组讨论:血流速度快,逐渐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慢,逐渐汇合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教师质疑:血液流动方向呢?
学生小组讨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尾部流向头部,实际是由头部流向尾部的血管是动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头部流向尾部,实际是由尾部流向头部的血管是静脉。

提醒学生:将鱼放回水中,不要损伤鱼。

教师质疑:刚才我们看到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那么所有血管内的血液颜色是否都是鲜红的呢?
【演示实验】: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

1.实验材料
制氧气装置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套,量筒两个,杯子一个,竹筷一根。

2.实验方法
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

方法是,取少量鸡血,把血液装入杯子内,立即用竹筷搅拌杯内血液,搅拌6~10分钟后,竹筷上便缠有一团团的丝状物,把竹筷上这些丝状物质去掉,继续搅拌,直到再没有丝状物在血液中出现为止,这样制得的血液就不会凝固了,可以供做实验用。

再将血液分成两份,分别倒入两只量筒内。

(1)把制得的氧气通入血液中,可观察到量筒中的血液有气泡生成,紧接着血液呈现出鲜红色。

(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进去的少量氧气结合生成为氧合血红蛋白。

含氧合血红蛋白的血液是鲜红的。

)
(2)向另外一只盛有血液的量筒里通入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结果我们发现当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量筒中的血液里后,血液瞬间变成了暗红色了。

(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入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含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血液呈暗红色。

)
通过上面两个演示实验,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动脉血、静脉血的理解。

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生: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时与氧气结合,而使血液变得鲜红,这样的血叫做动脉血;在氧气浓度低时与氧气分离,而使血液变得暗红,这样的血叫做静脉血。

【质疑】:1、什么叫血压?什么叫舒张压?什么叫收缩压?
正常血压范围是多少?
2、什么叫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些什么?
【交流讨论】:学生阅读课本后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知识应用和自我评价:课本51页
板书设计:
●第二节血液循环
●一、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心脏的位置:胸腔形状:倒置的梨
心脏的结构:有个四个腔,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
心脏的四个腔左心室:连接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静脉
四个腔的壁薄厚各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
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