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
“改革是中国最大红利”
外界认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化改革,无疑是李克强重要的施政理念。
今年初,他在包头市现场调研改革时提出,要把市场的手、政府的手和人民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聚集更大的力量。
中共十八大闭幕后的第6天,李克强就主持召开改革专题座谈会。
在这次会上,李克强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他强调:“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在综合国力稳健提升的今天,正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主动推进改革,体现出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忧患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感。
十八大以后推进的第一项重大改革就是行政体制改革。
李克强作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文件起草组组长,力主将国务院组成部门缩减到25个。
精简高效,体现出李克强的行事风格。
改革要从自身做起,但“割自己的肉”谈何容易,以致每一次机构改革都是一场艰苦的革命,都会遇到诸多阻力和风险,这次改革也不例外。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
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过去30多年中是,未来依然是。
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前一阶段高速增长所依靠的一些动力,如廉价的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土地供应等逐步消减,曾经极大地带动经济增长的外贸出口则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削弱,内需的提升又受制于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下一个阶段我国经济是否能够持续文件发展,取决于能否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
能否实现改革的红利,关键在于能否有一套好的体制机制,有效组合和利用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从企业层面看,要推动形成有利于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以利于企业的发展。
一.政府简政放权,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过去这些年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过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主导拉动。
这种情况导致的主要后果有:(1)经济不能按照自己本身的规律运行,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该淘汰的产能得不到淘汰,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大型国有企业依靠自身的垄断地位盈利,自身改革动力不足;而对市场优质资源有需求的中小民营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资源,导致中小企业活力不足。
(2)政府调控权力过大,导致权利寻租,催生腐败,同时也推高了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和生活成本。
其实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就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自由主义(Laissez-faire),另一种就是凯恩斯主义(Keynesianism)。
前者强调由市场完全调节,避免任何政府的干预;而后者强调政府干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在过去一段时间中,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计划--或者说政府干预运用非常多,这体现在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宏观调控,而我们政府部门中权力很大的一个部门就是主管经济调控的发展改革委,号称“小国务院”。
在当前这轮的改革中,政府要权衡和综合运用上述的两种经济运行方式,突出市场的绝对主导作用,适当的运用政府干预和调控。
读《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心得体会
读《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心得体会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是一本关于中国改革的书籍,通过对改革进程和成果的回顾,以及对改革的未来展望,深入探讨了改革为中国带来的巨大红利。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
首先,改革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作为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大国,中国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的改革,不断激发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潜力。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一个极度贫困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得益于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其次,改革带来了社会的进步。
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到现在,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多项改革和政策的实施,中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不仅如此,改革还带来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使人们对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追求。
改革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条件。
再次,改革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中去,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改革措施和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影响,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和落后,实现社会发展。
同时,中国也从国际合作中受益匪浅,借鉴了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加快了自身发展的速度。
改革使中国逐渐成为与世界各国平等对话的大国。
最后,改革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
改革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升级,为国家财政提供了稳定的财源。
改革还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创新机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改革带来的红利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
改革为中国开启了一片新天地,让中国在世界上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总之,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正是因为不断推进改革,中国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之前在电视新闻上看过这句话,但是当时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借着这次机会,通过上网以及看老师给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下,下面是就我所了解的内容做的一些整理及我对此的一些看法。
改革红利,就是通过制度创新,破除制约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发展优势,提高发展效率,从而带来物质财富的增长。
进入发展新阶段,我们说“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就在于抓住国内巨大需求潜力释放的最大机遇、发掘人口城镇化的最大潜力,直接取决于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就是说,要以“最大的红利”,抓住“最大的机遇”,释放“最大的潜力”。
建议着力推进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推进政府的转型与改革一是着力推进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
初步测算表明,到2020年,我国内需规模有可能接近百万亿元的级数。
如果潜在的消费需求能够得到比较充分释放,就有条件支撑未来10年7%—8%的增长。
能否抓住国内需求潜力释放的重要战略机遇,取决于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的实际进程,即能不能用5—8年的时间形成以释放国内需求支撑可持续增长的基本格局。
这就需要:以改革破题投资转型,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动态平衡。
实践证明,长期依赖投资驱动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没有消费需求支撑和引导的投资,在保短期增长的同时,会给中长期的增长积累更多的结构性矛盾。
改变投资结构。
要把投资的重点转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领域以及加大消费供给能力的投资。
以公益性为重点调整国有资本配置,使广大社会成员能够分享国有资本增值创造的社会福利。
二是着力推进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
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于:从城镇化的规模型扩张转向人口城镇化的有序发展,并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破题人口城镇化。
建议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使有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人口城镇化的制度框架,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人口城镇化保持1.3%—1.5%的增长速度,人口城镇化率从目前的35%提高到42.5%左右;用8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高考文综热点:年全国两会.pdf
2014高考文综热点:2014年全国两会 一、用“关键词”的方式对《报告》内容作简单的归纳: 1.深化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 李克强指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要从群众最期盼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经济增长:GDP增长目标定在7.5%左右 报告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OOO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
加强对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目标的统筹平衡。
李克强强调,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和政策取向。
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第二,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第三,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
3.国家治理:现代化简政放权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报告说,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
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改革。
4.城镇化: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报告说,今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改革 曾为中国带来
从历史来看
最大红利
30多年前开启了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 征的改革,并从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 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全新时代。 改革释放出了10多亿人口的致富冲动, 它不仅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实现了“超 英赶美”目标,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从而使中国融入文明发展的主流。后 一点尤其重要,它是中国继续前进的基础。 中国在过去的30余年,之所以能从一 个贫困落后和封闭的国家成长为如今的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完全是拜改革开放所赐。 没有改革开放,便不可能有今天的社会生 活和人的自由。正如李克强所言,这个甜 头百姓已经尝到,所以“我们必须也只能 往前走,没有退路”。
中国当前正处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 化加速的关键转折。
要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 条件,但也由此造就了经济增长中 的高能耗、高污染现象。 许多资源具有生产的投入要素 和消费品的双重属性,环境质量的 下降、能源供给和水资源供给的不 稳定性、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使中国 面临长期增长约束。 未来要素红利作为中国经济增 长的核心动力和主要源泉难以维持, 并将步入递减区域。
“资源红利”衰减后经济增长面临的 资源环境瓶颈,也不容忽视。
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还原李克强副总理在讲话的情景: 他是在人口红利的问题后谈到改革红利 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得益于大量年轻人口这一红利因素,当 人口红利渐趋消失后,中国还有什么红 利可用? 李克强自问自答是改革,因为只有 改革,才是未来发展和建成小康社会的 可靠保证。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为什么说
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一、什么是改革红利
二、要素红利向改革红利的转变
读《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心得体会
读《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心得体会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动力,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首先,改革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低下。
通过引进外资、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的经济逐渐增长起来。
改革使中国的国内市场逐步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外资的引进不仅为中国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国的商品流通迅速扩大,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大大增强。
改革还促使中国的企业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连年增长。
其次,改革为中国带来了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官僚主义、腐败问题严重、权力过于集中等。
通过深化改革,中国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体系。
政府机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政府的权力和职能得到了明确,政府的决策程序更加合理透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得到了较好的平衡。
中国还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依法惩治腐败分子,以及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中国的政治风清气正,人民的政治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再次,改革为中国带来了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贫困、落后、不公平等。
通过深化改革,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有效减少了贫困人口,增加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方面的举措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加均衡的分配。
改革还为广大农民工进城打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解决了大量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在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推进改革需要自信
信 ,而且 要有非 常强 的 自信 。
大家最近谈论 中共 十八 大报告 ,有很 多亮
点 ,其 中一个亮点就是 提出 “ = = 个 自信 ” :道 了深水 区 ,需要 突破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 都不 路 自信 、理论 自信 、制度 自信 。我认为有很强
不过 ,今天 我特别 想谈谈另外一 种动力 。 力是什 么呢?就是要有 自信 。没有 自信 ,改革
就难有新 动力 。个人是这样 ,国家 是这样 ,政
在 目前这个 阶段 ,这一动力尤其重要 。这个动 外一种是 悲观失 望 ,缺乏 自信 ,认 为 目前 面临
党也是 这样 。没有 自信怎么敢开拓创新 ?稍微 观 的情绪 在普通民众 中相 当普遍 ,悲观 失望的 有一点风 险的改革 ,就裹足不前 ,前怕狼 后怕 情 绪则 在精 英 中明显存 在 。这种 现 象令 人 深
【 一个 令人深思的现象】
改革 开 放3 O 多年 ,一方 面取 得 _ r 人 成
绩 ,中国发展 的速度出乎人们预料 ,人 民生活 有 了很 大 改善 ;另一 方 面 ,遇 到这 么多 的挑 战 ,有些挑 战极 为严峻 ,比如贫 富分化 、社 会 不公 、特权腐 败 、环境恶化等 。在这样 的背景 下 ,民众 和精英 中产生 了两种极端 的情绪 ,都 非常不利 于我们 的改革 :一种是肓 日乐 观 ,觉 得 中国强 大了 ,了不起 了 ,可 以为所欲 为 ; 的问题很难找到理想的解决方 式。 而且我发现一个很 有意思的现象 :盲 目乐
和信任度却 高于官员 、商人 和知识分子 等社会 行 ,不少官员求神拜 佛 ,乐此不疲 。现在 一些 精英 。 名 山古刹之所 以香 火这么旺 ,官员 功不 可没 。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纾解“公平焦虑”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纾解“公平焦虑”改革就是要收起那些打着各种幌子撑起地有失公平的“伞”,要高扬“三公”(公开、公平、公正)旗帜,在各行各业切实推进“管理透明、分配公平、机会均等”原则。
依靠规则而不依靠关系,依靠努力而不依赖背景,如此“收伞”的改革才能纾解“公平焦虑”,从而获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凝结出奋发图强的民族向心力。
申论热点正文只有让人们在各项涉及自身权益的事情中,依靠规则而不依靠关系,依靠努力而不依赖背景,改革才能获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有人这样形容中国近1/3个世纪的改革历程:前30年,解决了做大蛋糕和“先富”的问题;今后,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要解决好分蛋糕和“共富”的问题。
虽然是一种比喻,却耐人寻味。
当今时代,“公平焦虑”已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心理。
“知识不是力量、户籍才有分量”的慨叹,折射出教育公平的现实处境;一个具有事业编制的清洁工岗位,引来不少大学生竞折腰,折射出体制内外待遇保障的差别……毋庸赘言,从教育、医疗到住房、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当前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多与公平正义有关。
“我们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既是对群众“公平焦虑”的及时回应,更为继续深化改革标注出“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但如果红利难以体现到群众切身利益上,改革如何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但如果成果不能惠及广大群众,发展如何获得持续的内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公平正义”不仅是推进改革的目标,更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几十年前,诗人曾经用动人的诗句,写下这个民族对未来的憧憬。
时至今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改革已经驶入一片开阔而光明的海域。
让人人享有出彩的机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是党和政府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老百姓如何分享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老百姓如何分享茅于轼:首先方向要认清楚,不要搞倒退。
政府要有一个制度的变化,让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变成一种财富的创造。
我们这个经济,要以民营企业为主。
秋风:改革的本质是什么?扩大人民的权利,增进人民的自由。
一个能让大家分享到改革红利的改革。
问:李克强说过,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普通民众怎么样能够分享到改革红利,在分享改革红利方面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呢?茅于轼:财富从哪来的呢?就是从改革来的,不是从劳动来的。
因为改革以前我们没少劳动啊,那个劳动不但没创造财富,还消灭了好多财富,因为弄错了,去炼钢铁了,去学大寨了。
怎么能够使得劳动创造财富呢?就需要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化,就是通过市场、通过平等自由的交换来创造财富。
中国老百姓怎么能够分享到改革的红利呢?我觉得方向要认清楚,不要搞倒退,不要走回头路。
秋风:如何改革,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会进行一个什么样的改革。
当然,我想我和大家都期待着一个能够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红利的改革,只有这样的一个改革才能够解决问题。
如果不是这样的改革,改革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更多的问题。
问: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途径来分享到改革的红利呢?茅于轼:我们改革30年,中国的政府和老百姓是作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
要有一个制度,这个制度是使得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成为一种财富的创造。
改革以前,搞计划经济就没有这种可能,你的积极性没有能用在财富创造上,所以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平等自由交换的市场。
秋风:改革的本质其实是扩大人们的权利,增进人们的自由。
中国过去三十年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的,让国民普遍分享了改革红利的改革,都是国民自己发动起来的。
政府发挥了什么作用?政府是承认大家的做法。
问:农村和城市的民众在需求方面会不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如何?茅于轼:所以首先一个问题,要逐渐消灭二元结构的经济,要让农民跟城里人一样。
如果就现在需要来讲,农村需要的更多。
从城市人口来讲,现在环境污染、拥挤都是城市人口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老百姓能解决的,需要政府来主导。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改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红利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这红利就是社会创造活力的解放、发展自由的保障,就是公民民主权益的张扬、民生福利的提升。
改革再出发,我们又一次燃烧着激情,憧憬着梦想,但还应保有清醒的理性和高度的警觉。
改革的运行不能被扭曲,改革的红利不能被截留,改革的公信力不能被损害。
改革又已涨满风帆,我们绝不能浪费改革的宝贵机遇,绝不能损害改革的社会公信。
1、七年,时不我待,重在人人参与。
2、七年,时不我待,重在有序谋成。
3、七年,时不我待,重在有的放矢。
4、七年,时不我待,重在勇于探索。
七年的目标,改革在与时间赛跑,而决定赛跑成败的是全体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为了美好的未来,全体中国人的正能量都集聚在改革的发令枪下,让我们一起再出发!力量在重组,格局在转换,规则在演变。
全球视角看中国。
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同样需要民众创造。
民众的期待和利益是改革最根本的指向,民众的支持和实践是改革最坚实的基础。
改革需要政治智慧,同样需要破冰勇气。
寻找改革的动力,正在于勇敢地打破制度性的束缚,激发民众的热情和意愿,顺应民众的选择和创造,保障民众的尊严和权利。
改革需要战略定力,同样需要风险意识。
我们不能盲目冒进,但也不能犹疑动摇,更不能倒退回潮。
循此,改革将接续最丰沛的地气。
梦想激扬着我们的力量,改革解放着我们的力量,创新强盛着我们的力量。
转型的中国就是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
巨轮上的每一个水手,心中都有一个发动机。
把十三亿个发动机全都启动,传递的,那将是何等动听的交响;展示的,那将是何等豪迈的壮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是城市本质的回归。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这是乡村魅力的解放。
乡村的魅力在自然生态。
乡村的魅力在历史记忆。
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落空间,建筑风格,镌刻着一圈圈生命的年轮,印载着一个个家族的谱系。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是我们生长的摇篮,也是我们立人的基石。
乡村的魅力也在文化认同。
礼失求诸野。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乡土人情,村规民约,生活智慧,草根信仰,传递着乡土的道德规范和交往规则,馈赠给我们宝贵的价值资源和心理归依。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汇总
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汇总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云南公务员考试,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云南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2014年全国两会开始时间为3月3日,闭幕时间为3月12日。
对于考生来说,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
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
考生们需细细品味其中精妙,在申论考场上妙笔生花。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合理区间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底线思维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看不见的手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一池活水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权力清单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舌尖上的安全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向污染宣战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向贫困宣战
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简政放权。
改革最大的红利的理解现代企业理论
改革最大的红利的理解现代企业理论中国的改革,已走过了三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风雨历程,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
改革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艰巨和复杂,改革的要求不仅不能放松反而更加紧迫。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正确认识、把握和回答什么是改革红利、为什么要强调释放改革红利、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等问题,对于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有力地推进改革,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什么是改革红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三十多年来,在改革推动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粮食产量、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等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带来的红利。
我国经济之所以长期快速发展,关键是因为我们实行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优化了资源配置,在经济全球化的一定时期提高了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力。
使经济发展享有了“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储蓄红利”。
综合比较就会发现,这些潜在比较优势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具备,但当时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却非常有限。
事实上,正是因为我国改革事业三十多年的奋力推进,使得原有的生产要素资源得到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发挥,发展潜力得到释放,才有可能创造改革发展的“中国奇迹”。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人还是哪些人,地还是那块地,物质条件还是那些物质条件,但通过改革破除了制约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带来生产力的解放、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长,这正是我们所讲的“改革红利”。
2014年公务员时政热点:读懂77次“改革”背后的含义
2014年公务员时政热点:读懂77次“改革”背后的含义“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出现“改革”一词。
正如许多人大代表所强调的,“总理所做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改革‟落笔之重超乎预料,无疑是一份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决心书。
”今年的两会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
去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改革任务“清单”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改革举措,而完成所有改革任务时间只有7年。
时间紧迫,时不我待。
而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其一举一动意义非凡。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生,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改革的力度小了也不行。
当前,无论是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实践中所遭遇的利益羁绊,还是在反腐败、改作风中引发的“官不聊生”的牢骚,无不告诉我们深化改革之艰。
因此,改革既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也考验着改革者的意志和决心。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铿锵有力,字字千钧,显示出政府推动改革的坚定意志。
改革千头万绪,从哪改起?“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朴实有力的话,指明了今年推进改革的重要导向,既宣示了改革的价值观,也阐明了改革的方法论。
医疗、教育、环境……每一个领域的改革,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公众的幸福感。
人们都盼望以改革为动力,构建一个美好的社会。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一一回应了人民的关切。
针对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一件件,一项项,报告中提到的很多改革,都是从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地方改起,以扎扎实实的措施,实实在在的目标,列出了“改革红利”的分享清单。
2014年公务员申论热点听代表委员为改革建言
2014年公务员申论热点:听代表委员为改革建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释放改革红利。
半月谈记者在代表委员驻地采访、旁听他们的小组发言,发现各项改革均是热议的焦点。
简政放权,政府的自我革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施芝鸿说,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比比皆是。
有些部门职权交叉,有好处就抢,有责任就推。
这些问题应该通过“政府的自我革命”解决。
“不仅中央要改革,地方各级也要改革。
不能中央放了,地方反而管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这就有违初衷。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上饶市市长潘东军说,2013年,上饶市通过精简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0项,精简率10%,项目审批时间平均缩短35%。
今年,上饶提出要“打造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地区之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上饶市提出,今年行政审批项目精简率力争达到70%以上,审批时限在法定的时间内再缩短一半,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
“精简审批,让不正之风减少了,基层不必总是跑部进省,企业也不必总找政府官员搞宴请,由此也减少了因行政审批带来的文山会海和腐败现象。
”潘东军代表说,简政放权方便了基层和群众,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树立了政府新形象和良好公信力。
减下去的行政审批事项会不会出现反复?潘东军代表表示,上饶已着手将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一律向社会公开公示。
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审批。
改革预算制度,打造阳光财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
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李艳萍201210402004摘要:为了诠释改革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红利的前世今生,本文首先说明了改革红利的定义,并以时间为轴,回顾了改革红利的过去,分析了改革红利的现在,并展望了改革发挥红利的未来发展情况,并提出来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改革红利、发展、改革一、何为改革红利改革红利是指改革在经济中发挥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并配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广义上讲,我国的“改革红利”是指国家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全部有益成果的总和。
除改革红利外,我国另外两大红利分别为“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
“改革是当前最大红利”,应该包括了两个信息,第一,是指过去的改革,给人们带来了红利;第二,是指以后践行改革,还将给人们带来红利。
改革开放30多年,从国家面貌到个人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国家已经从改革中得到巨大的收获。
到达21世纪,站在新的起点,如何实现转型,人民如何过上更好生活,改革如何走出“攻坚区”和“深水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一个人均GDP水平在全球排名接近90名、城市化率水平只有50%多一点的经济体而言,未来发展的理论空间很大,需要做的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产出率,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
二、改革红利过去的成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
经济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这些成就的取得,,如充裕而的劳动力,广的市场空间,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一定的自然禀赋条件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国际经验都表明,即使经济增长的初始条件优越,并不一定能够经济发展。
所谓“资源诅咒”,,却长期陷于贫困。
2014年云南国考申论热点: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2014年云南国考申论热点: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真题下载、名师指导、课程推荐请点击:/【关键词】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创业成本投资活力宽进严管【热点事件回顾】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是造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小微型企业的福祉之一。
是此届政府在经济领域改革的又一记重拳出击。
【考点分析之意义】据新华网分析,此次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对市场与政府有以下两点意义:1、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顺应了广大市场主体的热切期盼,有利于扩大社会投资,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而且符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微观干预,保障劳动创业权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人民群众在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更多受益。
【考点分析之突出改革内容】此次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就是要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创新公司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促进形成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此次改革主要涉及以下几点内容:一是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二是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使企业相关信息透明化。
三是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定。
四是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注重运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将企业登记备案、年度报告、资质资格等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
五是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开办公司成本。
【考点分析之影响】公司注册资本制度改革对企业和政府应是双赢的结果。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庆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又是一个金秋时节,落叶在秋风呼啸中飘落;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代,总是新人换旧人;又是一次激荡人心的改革,指引着我们寻找前途的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这个金秋时节胜利召开,这次改革如秋风一般吹落如落叶一般的旧的制度。
这次改革是党又一次走向成熟的标志,使这个年代更加充满活力,使前途更加光明。
回首过往,党的每一次改革都会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也会展现出一种新的面貌。
中共七大,奠定了建国的基础;中共八大,使战后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这次大会使经济、政治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关注民生,注重民心,使人民更加富足,更加幸福;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是经济、政治、民心的突破口。
曾记否,农民想要进城,办理城市户口十分困难,农民的粮食价格很低,粮食总是首先供应着城市,保证城市居民能买得起粮食,但忽视了农民群众,农民的日子很苦,难以富足。
所以农民都有他们的城市梦,城市是农民的向往。
而如今,这次改革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可以拥有城市户口,孩子可以在城市上学,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农村的建设更加完善,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农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有活力。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使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改革使国家深得民心。
曾记否,私营企业的融资多么困难,多少私营企业家因下海资金周转不了而被淹死,多少私营企业在困难和挫折中生长,缺少资金的营养液。
而如今,政策已然放开,并大力支持私营企业的发展,让国民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因为改革让私营企业家看到了生存的希望,看到了前途的光明;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让国民经济迅速增长,让人民真正体会到民富国强,体会到幸福。
曾记否,在此之前,政府机构并不完善,人民要政府办事,政府机构总是以“踢皮球”的方式让事情不了了之,政府职责并不明确。
而如今,政府职责分明,又新添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使结构更加完善,更能为人民办实事。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3)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首先,从中国改革30多年的历史看,改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使我国的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改革为中国带来了最大红利。
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其次,从现实看,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区、深水区,我们要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等突出问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就必须也只能往前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
只要这样做了,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继续为中国带来最大红利。
改革经验: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李克强表示,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甜头已经尝到。
改革的成果,经济发展,社会开放开明,百姓生活质量提升,城镇环境逐步优化生态化,体制机制市场化。
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依然要靠改革开放。
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但也要看到,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
国企垄断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社会组织薄弱 社会公平正义有待加强建设 政府服务管理机制亟待优化。
改革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
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改革实践:试点改革是一种好做法李克强说 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搞好顶层设计 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
在过去长期的探索实践中 我们形成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共识,也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我国国情复杂 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改革,可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 以点带面,并有及时调整和纠错的机制,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 这是一种好做法。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之所以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如果说到重点,那就是围绕我前面讲的三项任务,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推动经济转型要注意发挥财政、金融、价格改革的杠杆作用,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这可以使人民更有效地监督财政收支、优化支出结构,更多向民生倾斜。
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而且要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还要用开放来带动转型,重点是进一步开放服务业。
当然,中国的贸易,包括商品的贸易,未来几年都会继续增长,这对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对于中国企业也是在公平竞争当中提升企业层级的好机会。
改善民生离不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我们应当敢于直面城乡、区域这两个最大的差距。
特别是直面有八亿多农民和五亿市民之间的涉及人口最多的城乡差距,采取措施,逐步使其缩小。
还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提高统筹的层次,使医疗、养老保险的异地报销、异地接续能够逐渐实现,这也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
要推动促进社会公正的改革,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
同时,推动民营资本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还要推进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
比如说,现在高等院校里农村的学生比例偏少,我们要逐步提高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更有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十大热词之改革是最大的红利201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云南公务员考试,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云南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
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
这些新词经过媒体热炒之后成为万口争传的社会流行“热词”,也成为考生都想引用的申论写作资源。
如何用好这些时政热词,借助领导言论的权威效应为文章踵事增华,而不至于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呢?中公教育专家为您说明。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类似表述还有向改革要动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各领域的改革,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
这是改革决心的宣示,红利、活力、动力和壮士断腕、背水一战均是李氏常用语,围绕改革这个核心,这些语句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需要讲改革的时候就可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