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祭孔与文化崇拜(一)
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与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与宗教文化中国自古便是一个拥有丰富宗教文化传承的国家。
在早期的时候,人们十分虔诚地信仰着神灵,所以在祭祀和礼仪方面十分严谨。
古代中国的祭祀礼仪和宗教既有崇拜天地、山水的自然信仰和对祖先先贤的敬仰,也有具有特殊性的道教、儒教、佛教的教派信仰。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祭祀礼仪和宗教文化。
一、古代祭祀礼仪祭祀礼仪在古代主要是修建宗庙、庙观等场所,进行祭拜、祈福、祷告等活动。
在这些场所中,人们用最庄重的方式进行宗教活动,以此表达对神灵的尊崇与感激。
1. 修建场所古代人们修建祭祀场所,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对于神灵的敬仰和崇拜。
而且,修建的场所也有很多规矩,一些不慎的操作都会被认为是不合适的。
比如在宫殿、庙宇中,建筑的朝向方法往往是受到严格地要求。
具体的规矩是南面向,营造气势,符合人们心理感受。
2. 发放祭品古代人们在祭祀场所里,会奉献祭品以表达团结和敬仰之情。
祭品的种类包括食品、美酒、贵重物品等。
在祭品的分类中,美味食品占据了显著的地位。
这种祭品不仅旨在表示宗教情感,而且可以增加社交活动的欢乐气氛。
3. 指定祭祀时间在古代,祭祀时间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古人们相信时间是有灵性的,所以在祭祀过程中,他们会选择吉日良辰,以保证祭祀仪式的成功。
例如,孝子们每年的每个季节,都会举行祭祀先人的活动,而每个季节的时间又都有严格的规定。
二、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宗教文化包括佛教、道教和儒教,这些宗教教义都表达了人们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1. 佛教佛教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最为重要和广泛的一种。
中国的佛教信仰源于印度,但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风格的佛教信仰。
佛教的主要教义是慈悲、无我、舍己等。
佛教文化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如书法、绘画、雕刻等。
2. 儒教儒教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
它主张仁爱、孝顺、忠诚、谦虚等价值观念,倡导道德、礼仪等。
儒教所形成的文化更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例如“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论语》)这一著名经典被世人奉为经年不衰的道德经典。
浅析民国初年的尊孔读经
“ 上作 乱 ” 犯 的根 源 今 日敢 于犯 上作 乱者 多也 . “ 教之 不 知改 . 之不知 畏 , 杀 其敢 于犯 上作乱 者 。 自不 孝不 必 悌 始也 。不 孝不 悌 , 其 为人 谋 必 不 忠 。 人 交必 不 则 与
立 民 国肇始 . 蔡元 培 出任 教育 总 长 . 后 又 出任 北京 随 政 府教 育 总长 元培 大刀 阔 斧地对 封 建 的教育 制度 蔡 进 行 改革 , 把清 末 学 部制 定 的忠 君 、 孑 、 他 尊 L 尚武 、 尚 公 、尚实 五项 为封 建统 治服 务 的宗 旨改 为 国 民教 育 、 实 利教 育 、 民教 育 、 界观 教育 和美 育 五项 , 根本 公 世 从 上 否 定 了前 清 教 育宗 旨 中的 “ 君 ” “ 忠 和 尊孔 ” 两项 这 核 心 的信条 但 自从袁 世凯 出任 临 时大 总统 后 。 北洋 政府 便 积极 推行 “ 孔读 经 ” 在 礼俗 上还恢 复 了祀孔 尊 .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1年 2 01 第1期
Ju a o hnq g U i rt o Si c n eh d g(oi c ne d i ) N .2 21 or l fC ogi nv sy f c neadT cn oySc lSi csE io o1 0 n n e i e a e tn 1
使读 经成 为 大学 、 中学 、 小学 以及私学 必修 的科 目. 并
由政 府部 门定 期考 试 “ 有 吁请大 总统 特饬 教 育部 唯
改 良教法 , 学 、 大 中学 、 小学 均严 读经 之令 并通 饬 各行
省地 方 , 诗书 世族 , 聪颖 子弟 , 志 向学而 小学 堂 不能 有 兼 收并 蓄 者 , 自行 延 师 专课 四书 五 经 . 由各 省 教育 长 官定 期考 试 。 四书 外 , 于 能诵 五经 、 三经 、 一二 经 , 再试
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
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导言: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与敬畏,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祭祀文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也对艺术、建筑、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祭祀的起源、形式和意义以及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祭祀的起源人类的祭祀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就已经形成。
它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祖先的祭奠。
中国的神灵崇拜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界的祭祀,如太阳、月亮、山川等。
而对祖先的祭祀则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社会中,祭祀的起源与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不可分割。
太阳、月亮和其他自然现象被视为具有神圣力量的存在,人们通过祭祀来祈求自然界的保佑和平衡。
同时,祭祀也是对祖先的致敬,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并且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
因此,祭祀既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社会仪式。
二、祭祀的形式和意义中国古代的祭祀形式多种多样,如宗庙祭祀、祭天祭地、祭祀祖先等,每一种形式都具有具体的意义和程序。
宗庙祭祀是封建社会中宗教仪式的重要形式,通过对神灵的祭祀来表达对神圣力量的崇敬。
而祭天祭地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此外,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为普遍和重要的祭祀形式,通过祭祀祖先来表达对家族的敬意,并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秩序。
祭祀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团结的纽带。
通过祭祀祖先,人们强调了亲情和家族的纽带,增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其次,祭祀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秩序。
在祭祀活动中,官员、贵族和百姓的地位和礼节有所不同,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最后,祭祀文化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通过祭祀祖先,人们将家族的传统、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代代相传,弘扬家族的美德和社会的正能量。
三、祭祀文化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祭孔仪式流程
祭孔仪式流程
祭孔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仪式,用于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祭孔仪式的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在孔庙或其他合适的场所举办祭孔仪式前,需要提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清扫场地、摆放祭坛与祭品、准备礼乐器械等。
2. 行进仪式:在仪式举办的当天,参与者们穿着正式的礼服,按照一定的队列顺序,整齐划一地从孔庙外向内行进。
3. 立坛祭礼:到达孔庙后,行进队伍停下,行列整理成队列,表示整个仪式的开始。
随后,由一位主持人带领,宣读祭文,并进行祭歌祭词。
4. 祷告奠酒:主持人带领所有参与者向孔子像敬拜,然后进行祷告,祭师拿着酒杯送给主持人和其他参与者,主持人和参与者分别向孔子像倒一些酒。
5. 祭拜行礼:主持人带领所有参与者向孔子像行三次鞠躬礼,表示对孔子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6. 高庙祭祀:在孔庙的高庙内,再次举行一次祭拜仪式,以示更加庄重与肃穆。
主持人带领所有参与者行拜礼。
7. 敬献祭品:祭拜结束后,祭师将祭品奉献给孔子像,参与者也可以自愿献上自己的祭品,如鲜花、烛火、食品等。
8. 典礼结束:主持人宣布祭孔典礼已完成,所有参与者散去。
以上是一般祭孔仪式的流程,具体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取决于地区、传统和个人的习俗。
祭孔子传统的祭祀孔子仪式
祭孔子传统的祭祀孔子仪式祭祀孔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化使者孔子而进行的一种仪式。
这个仪式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祭孔子的传统仪式。
一、仪式背景祭孔子的传统仪式起源于中国国家的尊师重教传统。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之一,他提倡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表达人们对孔子的尊敬和教育事业的崇高价值,祭孔子的仪式应运而生。
二、仪式时间和地点祭孔子的仪式一般在每年的孔子诞辰日(农历九月二十八日)进行,地点一般选择在孔子生前居住的地方——孔庙。
孔庙是供奉孔子的地方,是祭孔的最佳场所。
三、仪式流程1. 准备阶段在仪式开始之前,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布置祭坛。
祭坛通常是由大红色的绸缎搭建而成,上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鲜花和香烛。
其次,准备祭品。
祭品一般包括糕点、水果、肉类等食物,还有孔子喜爱的琴、书等物品。
最后,准备祭文。
祭文是祭祀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表达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2. 祭拜仪式祭拜仪式是整个祭孔仪式中最为庄重的环节。
仪式开始前,主持人会先宣诵孔子的事迹,让所有参与者了解孔子的伟大。
接着,主持人率先向祭坛行三鞠躬,然后点燃香烛。
之后,全体参与者一起行三鞠躬,表示对孔子的敬意。
3. 祭品献上祭品献上是仪式中的重要环节。
参与者按照先后顺序逐个上前,将准备好的食品和物品摆放在祭坛前,表达对孔子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在献上祭品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默念心中的祝福语,并表达自己对孔子教诲的感激之情。
4. 念诵祭文在祭品献上之后,祭司或主持人会念诵祭文,寄托对孔子的崇敬之情和教育事业的祝福之意。
祭文一般包括对孔子生平事迹的回忆、对孔子敬仰之情的陈述和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期望。
5. 敬献乐曲在祭孔仪式中,一般还会演奏孔子喜爱的音乐,如古琴、笙等,以示对孔子的崇敬之意,并且以音乐表达对教育事业的祝福。
6. 敬奉孔子像仪式的最后,主持人会敬奉孔子的像,代表孔子本人参加仪式。
祭孔活动感想作文
祭孔活动感想作文很久以前,我对祭孔这一传统活动并不是很了解,只觉得它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表现,与现代社会不相符合。
然而,在我参加祭孔活动后,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次祭孔活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以及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同时,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并且对我本人的思想和行为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祭孔活动通常在每年的孔子诞辰日(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举行,是为了纪念孔子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哲学家。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参加了一个专门的讲座,了解了孔子及其思想的背景和意义。
这让我对祭孔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期待和兴奋。
接下来,我想具体谈谈我对祭孔活动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祭孔活动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纪念和传承。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道德伦理和敬畏神明,教育人们要以仁爱、礼仪、忠诚为行为准则,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祭孔活动正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纪念和传承,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孔子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祭孔活动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珍惜。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着丰富的智慧和精神财富,而孔子则是这一文化的重要代表。
通过祭孔活动,我们可以向孔子表示敬意,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尊重和珍惜历史文化,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传承下去,并且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展示。
再次,祭孔活动是对我们自身品格的一种深刻反省和提升。
孔子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爱、礼仪和忠诚的品德,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重要代表。
通过祭孔活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精神,也可以更好地反省和提升自身的品格修养。
国学热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许多人面对新旧的变 迁,充满迷惘、惶惑、浮躁、挣扎。
当今中国文化真空般的现状是物欲横流、道德 水平普遍低下、一些人精神出现危机并出现了自
身文化相对贫瘠的文化断层和精神"缺钙"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的正面意义
重新找回“德”的力量 :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中道德水平的下 降和人急功近利的心态成为制约社会和谐的主要
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
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
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 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 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 ‘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由 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大,因此他 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
东方文化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有别于西方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文化,越来越受到现
代社会的重视
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 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 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对家庭、国家和
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的正面意义
发更强的生命力,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历史原因 国际背景 社会推动 学术力量 来自台湾香港的影响 深层原因
正视国学热——国学热产生原因
历史原因:
上世纪下半个世纪,随着高科 技的迅速发展,在创造丰富物质财富 的同时,也带来了比以往历史上任何 时期更为严重的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和 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东西方都有不少 学者反复提倡“新人文主义”,以期 摆脱人类日益沦为机器、物欲奴隶的 困境,找回失落了的人性、自我。而 当他们倡导“人文主义”时,又不约 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东方传统文化。这 当然也会引起东方人对自己传统文化
孔子祭祀流程
孔子祭祀流程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祭祀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介绍孔子祭祀的流程。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孔子祭祀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选定一个合适的日期和时间。
一般来说,孔子的祭祀仪式多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进行,这一天被定为孔子的诞辰纪念日。
其次,准备祭祀所需的物品,包括酒、食品、鲜花等。
最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进行祭祀,通常是孔庙或孔庙附近的祭坛。
二、祭祀仪式1. 祭拜仪式开始前,主持人会先宣读祭文,表达对孔子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然后,由主持人领导全体参与者齐声高唱孔子颂,以表达对孔子的崇敬。
2. 接下来,主持人会向孔子的神像敬献酒和食品。
他会先行三跪九叩,然后将酒倒入酒杯中,再将食品摆放在祭坛上。
全体参与者也会依次向神像敬献酒和食品。
3. 祭祀过程中,主持人还会为孔子上香,全体参与者也会依次上香。
上香过程中,参与者会默念自己的祈愿或向孔子请教问题。
4. 在祭祀仪式的最后,主持人会进行祈福仪式。
他会向孔子的神像祈求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全体参与者也会跟随主持人默祷,表达自己的祈愿。
三、祭祀活动除了上述的祭祀仪式,孔子祭祀还包括一系列的其他活动。
1. 孔子经典讲座:在祭祀仪式结束后,会举行一场孔子经典讲座,由专家学者讲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现代社会中。
2. 礼仪表演: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敬意,祭祀现场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礼仪表演,如舞狮、舞龙、武术表演等。
这些表演既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为祭祀仪式增添喜庆气氛。
3. 孔子文化活动:孔子祭祀还包括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诗歌朗诵、音乐演奏等。
这些活动旨在弘扬孔子的思想和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孔子的思想。
四、意义与影响孔子祭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孔子祭祀是对孔子的敬仰和崇拜的一种方式,通过祭祀仪式表达对孔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论抗战时期中共对日本文化侵略理论的批判
了中国社会“ 停滞”论、中国文化“ 化侵略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这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 + "($%(&##()#, + ##-( + #,学中共党史系 &##- 级博士生。
&##( 年 , 月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012 &##( 第 &, 卷第 , 期3451607 48 95:;< =6>?<?5?; 48 @A 5B 0?<46C472 &, D 42 ,论抗战时期中共对日本文化侵略理论的批判操申斌 黄延敏( 中国人民大学 中共党史系,北京 "##$%&)摘要: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为掩盖其侵略中国的本质,在文化上炮制 外铄”论等侵 略理论。
对此,以尹达、吕振羽和许立群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对日本的文 种批判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最终 意义。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操申斌(".%, + ),男,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编辑,中国人民大 黄延敏(".%, + ),男,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 级博士生。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其侵略、奴役中国的野 心,在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还重视在思想文化上对中 国人民进行奴役和侵略,妄 图从民族心理上征服中国人民。
本文将选取这一时期日本文化侵略理论中具有典型性的中国 社会“ 停滞说”和中国文化“ 外烁”论等加以论述,探讨中国共 产党人是如何揭穿日本这些文化侵略理论本质的,如何对其 进行有力的批判的。
一日本帝国主义在准备和发起对华侵略战争的同时,日本 国内的舆论界和学术界为其侵略进行的合理性制造舆论,进 行侵略有理的鼓噪。
他们所炮制的文化侵略理论内容丰富, 最具典型性的是所谓中国社会“ 停滞”论和中国文化“ 外铄” 论。
关于儒教你知道多少?
关于儒教你知道多少?一、儒教,以夏商周的五教和祭礼为本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孔子为先师,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中的神道设教。
儒教正统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汉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正式把儒教定为国教,五经成为国家法典以及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以春秋决狱。
汉代末年,儒教广泛传播,“太尉公承夙绪,世笃儒教,以《欧阳尚书》、《京氏易》诲受四方。
学者自远而至,盖逾三千。
”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其后各主要朝代或历史时期,都是官方指导思想。
近代以来,中国的科技文明和军事实力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人为求存图强,发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同时也对儒教产生强烈怀疑,发起了批判。
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对是否再将儒教定为国家思想产生了分歧。
民国初年以来康有为的孔教运动倡导儒教和国家官僚组织分离,按基督教模式允许人人祭天,允许人人祭孔,因为“自共和以来,教化衰息,纪纲扫荡,道挨凌夷,法守集坏,礼俗变易,盖自羲轩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化,一旦而尽,人心风俗之害,五千年未有斯极。
”革命人士主张不再尊儒,而康有为、陈焕章等人成立孔教会,呼吁将孔教定为“国教”,并得到大总统袁世凯的支持。
后因袁世凯称帝失败,请定国教运动也沉寂下来。
但是康陈继续在民间传播孔教,并且还创造了一些宗教化礼仪。
与此同时,以学衡派为首的一批认为传统儒家思想通过更新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的学者,则力图用现代观点重新解读儒家经典,创造“新儒家”。
新儒家与康有为和陈焕章的孔教是不同的。
中华之古教曰儒教,与古道教并存,东汉时立宗教之道教;儒教至清代分枝为孔教,孔教分了三家:孔圣会(1909年)、孔圣堂(1912年) 、孔教学院(1930年) 。
二、由来与发展儒教发源自尧舜禹的五教。
尧舜即注重“敬敷五教”。
“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
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祭孔子文【可编辑范本】
祭孔子文维公元二0一二年农历壬辰岁秋八月下浣之七日,平江县岑川镇孔子学校列列教职员工谨以香楮束帛,时馐不腆之仪,致祭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前而告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上下五千,年代悠久.伏羲始画八卦,女娲炼石补天.教百姓以生存,仰炎黄二帝;开华夏之民主,有尧舜两君。
治理黄河,大禹安定天下;苍颉造字,文明教化四方。
作礼周公,使民纯朴;江山八百,长治久安.然列国纷争,继诸侯雄霸.百姓遭流离失所,周廷已名存实亡。
人失伦常,国亡纲纪。
至圣孔丘,出生鲁国;兆于教化,腹有机谋。
天生仁义之心,胸抱忧民之志。
本欲投身政界,安上治民;无奈列国官场,君昏臣佞。
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嗟叹圣贤有潦倒之灾。
受辱于陈,遭厄于蔡.周游列国,功化烟云.圣贤之心,岂肯因而泯灭;仁人之志,怎甘就此消沉?改行振铎杏坛,克己存心复礼.删诗释易,编撰春秋。
大学中庸,一篇论语安天下;明德至善,亿万斯民得教方。
弟子三千,贤人七二;齐弘孝道,共振儒家。
使百官以清廉,教万民以孝悌。
移新风更旧俗,善乐唱彻神州;继绝世举逸民,礼义磅礴世界。
尤制文言文字,与语言分开;辨明汉语汉文,串古今一览。
观先贤列列,德莫大焉;然后代班班,感恩不已。
圣明帝主,曾谥至圣大成;天下儒生,共尊学界领袖。
建文庙尚无数,享祀典以千秋。
历代君王,用儒书治国;三家教主,推夫子为尊。
观世界古国文明,独存华夏;唯山东曲阜孔子,第一功劳。
惜乎!然百年来,清宫腐败。
国防已无实力,外寇肆意入侵.多少志士仁人,寻求救国真理。
误学洋人革命,竟毁孔店招牌.尤其不可追思,十年文革浩劫。
将宝贵文化遗产,尽付丙丁;把天理道德良心,皆抛脑后.崇西方经济,开口只讲发财;搞唯利是图,要钱不择手段.五伦关系,人们概念全无;八德方规,观点模糊至极。
幸当今领袖,睿智贤明;挽思想沉沦,重提荣辱.民主禅让,复尧舜之高风;经济健康,凭科学之发展.以人为本,寻找孝经孝道之根;社会和谐,追思列祖列宗之训.尊儒宣善道,反腐讲清廉;治国制法规,教民学传统.喜观中华民族,进入世界之强;更让古圣先贤,重新发扬光大.观国际都崇孔孟,办学院三百之多;督国内重读经书,听论坛亿万之众.我镇岑川,历尊孔孟;民初清末,儒教盛行.孩童入学先拜圣人,成人嫁娶务行礼乐.各村遍开学馆,全民尽启愚蒙。
祭孔意义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的意义由于做出了兴办私学、传承古学、开创儒学三大历史性贡献,孔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历史文化巨人。
特别是其开创的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思想支柱,而且对广大平民百姓的思想与生活也产生了极深影响。
因此,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直至成为至高无上的圣人,受到盛大而又隆重的祭祀。
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孔子,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
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倡导"天人合一",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
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祭孔仪式我校近年来所开展的“国学经典”教育系列活动之一。
庆典会场布置在我校教学楼前,全体师生按时以方阵在指定地点就位肃立,正前方草坪上孔子像周围点缀着各色鲜花,整个会场简约、庄重,为大兴“国学之风”。
祭祀孔子的礼仪
祭祀孔子的礼仪一、祭祀孔子的意义祭祀孔子是对孔子的崇敬和敬意的表达,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祭祀孔子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感受他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要贡献,激励人们向他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祭祀孔子的时间和地点祭祀孔子一般在每年的孔子诞辰(农历9月28日)这一天进行。
在中国各地的孔庙、孔子故居等地,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其中,孔庙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也是孔子文化的重要象征。
三、祭祀孔子的准备工作进行祭祀孔子的仪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祭拜用品,包括鲜花、香烛、水果等。
其次,要准备礼服,一般是穿着整齐庄重的传统服饰。
此外,还需要准备祭祀用的礼器,如祭台、礼盘等。
最后,还需要准备祭文和祭词,以表达对孔子的敬意和祝福。
四、祭祀孔子的仪式步骤1. 打扫祭祀场所:首先要将祭祀场所打扫干净,保持整洁庄重的环境。
2. 摆放祭拜用品:将鲜花、香烛、水果等祭拜用品摆放在祭台上,以示对孔子的尊敬和敬意。
3. 点燃香烛:点燃香烛,象征对孔子的敬仰和追思。
4. 上香祭拜:将香烛插在香炉中,然后跪拜,向孔子表达敬意和祝福。
5. 祭奠食品:将准备好的水果等食品摆放在祭台上,作为祭奠之物。
6. 祭奠仪式:进行祭奠仪式,主持人念祭文和祭词,全体参与者默哀并合掌祈祷。
7. 敬献鲜花:在仪式结束后,参与者可以依次敬献鲜花,以示对孔子的敬意。
8. 合掌致意:仪式结束后,全体参与者合掌致意,表示对孔子的敬意和感谢。
五、祭祀孔子的意义与启示祭祀孔子不仅是对孔子的崇敬和敬意的表达,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祭祀孔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孔子的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六、结语祭祀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纪念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圣人,同时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祭孔典礼主持词
祭孔典礼主持词尊敬的各位嘉宾、同道中人,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够与大家相聚在这里,共同参与祭祀伟大思想家孔子的盛宴。
祭祀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活动,它既是对孔子的崇敬和纪念,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孔子,古代中国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倡导人们追求个人完善和社会和谐。
他提倡“君子有三乐”,即学乐、友乐、敬乐,这是他对人生追求的精辟总结,也是我们今天祭祖活动的重要内涵。
在祭祖典礼中,我们向孔子献上香烛、酒食、花果等物品,表达我们对孔子的敬仰和追思之情。
这些供品象征着我们对孔子先生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寄托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期望。
我们把这些供品摆放整齐,准备齐全,是为了以最好的姿态,向孔子示以最深的虔诚。
祭祀孔子的同时,我们也向孔子先生的智慧致以崇高的敬意。
孔子的智慧不仅仅适用于古代,而是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他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强调领导者应以道德准则来行事,这个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他还提倡自由的学术讨论和思想碰撞,倡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味着人们应当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而不是片面追求物质利益。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代的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教育无年龄之限”,提倡终身学习,呼吁人们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
孔子认为,教育要培养人的品德和智慧,要求教育者真心关爱学生,倾力以对,以期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今天,我们祭孔典礼的举行,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渗透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民族性格和道德品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当代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祭孔典礼不仅是一种文化仪式,更是对孔子智慧和教育思想的致敬。
通过这一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励更多人去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以孔子的思想为指导,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全球祭孔日: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
全球祭孔日: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
全球祭孔日是每年的9月28日,旨在祭祀中国传统的先行者孔子的典礼。
孔子的思想和教学方法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基础。
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着无与伦比的智慧和洞察力,具有深刻地影响著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
他把“礼仪”放在首位,认为心态清醒,仁义道德才能礼貌待人,这也是影响了中国传统道德操守的重要原因。
祭孔日以立壁羊,全家唱颂诵经,礼遇孔圣,表演节目和酬礼等形式庆贺。
每一个家庭完全以宗教的形式向孔子致敬,他们祭拜的内容也丰富多彩。
此外,开展应答活动也是礼祭孔子的方式,庆祝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孔子思想,通过活动,向古代孔孝仁投以敬意,深受爱佩。
孔子被称为亚洲的智慧,是世界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的影响今天的中国和世界的大学生。
祭孔日可以让人们留心孔子的想法,推动全体民众把孔子的精神融入现实生活,做好有礼貌的表现形式,凝聚大家的力量,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实现安和共处的理想。
祭孔日是中华文明精神的传承者,也是中华民族为崇尚文明精神而行走的路径,也象征着中国古老文明,现代文明和文明智慧的融合。
全球祭孔日也为世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气质搭建了一座桥梁。
祭奠孔子
祭奠孔子篇一:祭拜孔子民族小学祭拜孔子像助力“百姓儒学节”“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感谢您学承古今,立范后世。
” 10月27日上午,在一尊高1米多、宽近1米的孔子像前,民族小学700余名师生正在行鞠躬礼。
这就是民族小学举行盛大的祭拜孔子仪式的现场。
首先同学们在孔子像前齐诵,然后在孔校长的带领下向孔子像鞠躬行礼。
最后由孔老师向全体师生做总结。
儒家学说是践行的学说,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仁义礼智信”,无不强调人的行为,提出了人们行动的目标和做人的准则。
我们不仅要努力的学习国学知识,还要将学到的国学精髓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身体力行。
据悉,民族小学为助力“曲阜市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切实做到人人参与。
通过行鞠躬礼、诵读等方式让孩子接受儒学教育,从小学会礼仪、学会感恩,并弘扬儒家文化。
通过学习和践行古代儒家经典,教育我们的学生如何做人、做学问,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民族小学少先队孔銮2015年10月27日篇二:祭孔子词祭孔子词——王训斌乙未羊年,丹桂味浓。
山师儿女,念祖心崇。
惟夫子诞辰2566年之际,山东师范大学青岛中德生态园小学迎天下学子而育之,创当地教育之先河,开启蒙教化之榜样,念先祖谆谆教诲之恩德。
汇聚在儒学殿堂,仰慕先师之智慧,感恩先师之教诲,立志弘扬先师之先学,开启万世民族振兴之太平。
乃铭文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追本溯源,肇始鸿蒙。
盘古开天,乾坤兹生。
娲母抟土,人类繁萌。
三皇制典,五帝垂拱。
华夏始祖,智慧靡穷。
究天人际,尽为哲圣。
文武之道,张弛合纵。
制礼作乐,元圣周公。
传至仲尼,光大集成。
绝学继承,玉振金声。
无冕素王,先师至圣。
身为木铎,教化群萌。
有教无类,广开教廷。
执鞭杏坛,六艺传承。
删诗定礼,典籍纯正。
韦编三绝,十翼著成。
首倡私学,开坛授经。
弟子三千,启智开蒙。
七十二贤,各有所成。
先圣心法,融会贯通,格物致知,心正意诚。
安贫乐道,君子固穷。
著述,褒贬适中。
道一贯之,执两用中。
祭拜孔子--2021年
祭拜孔子--2021年篇一:祭拜孔子民族小学祭拜塑像助力“百姓儒学节”“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感谢您学承古今,立范后世。
” 10月27日上午,在一尊高1米多、宽近1米的孔子像前,民族小学700余名师生正试图行鞠躬礼。
这就是民族小学举行盛大的祭拜孔子仪式的现场。
首先同学们在题字孔子像前齐诵《论语》,然后教员在孔校长的带领下向黄天骥鞠躬行礼。
最后由孔老师向我校做总结。
儒家学说是践行的学说,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仁义礼智信”,无不重申人的行为,提出了人们行动的目标和正直做人的准则。
我们不仅要努力昆曲的学习国学知识,还要将学到的国学精髓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身体力行。
据悉,民族小学为助力“德州市第二届百姓儒学节”切实求得人人参与。
通过行鞠躬礼、诵读《论语》等表现手法手法让孩子接受儒学教育,从小学会礼仪、学会感恩,并弘扬儒家文化。
通过学习和践行古代儒家经典,教育我们的学员如何做人、做学问,做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
民族小学少先队孔銮2021年10月27日篇二:孔子像祭拜仪式孔子铜像开幕典礼,北城师生祭拜先师“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在这百花吐艳、春色撩人的日子里,我们全校师生员工迎来了以“读圣贤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的城中教职员师生祭拜孔子仪式。
首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前来参加活动嘘声的领导和嘉宾。
(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县文化体育局和广播电视局的相关领导,大家再次以掌声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宣布:营寨师生祭拜孔子仪式现在开始。
第一项:请我校校长侯平栋先生致意。
孔子为我国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体育史十大思想家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至圣的孔老夫子上香。
惟我先师,心系大同,惟我先师,教我庶黎;惟我先师,德育世界;惟我先师,道贯天地。
仰之弥高,堪比尧舜。
千秋文祖,万世德圣.阳春二月,风物相宜,城中师生,沐浴致祭,虔虔我心,祈灵大吉!呜呼哀哉,伏惟尚飨!第二项:请全体教师向孔子像六面鞠躬行祭拜礼。
孔子祭祀仪式流程
孔子祭祀仪式流程孔子祭祀仪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项极为庄重而神圣的活动。
它旨在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传承儒家文化,弘扬礼义之道。
祭祀仪式的流程严谨,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定的寓意和仪式要求。
以下是孔子祭祀仪式的详细流程:首先,鸣赞(唱礼的司仪)宣布仪式开始,乐舞生、执事者、陪祭官和分献官各自就位。
引赞(在主祭身旁,引导主祭进行各种活动的人)引领众人进入仪式现场。
1.鸣赞宣布:“瘗毛血。
”这是祭祀仪式的第一步,象征着净化心灵,表达对神灵的虔诚。
2.引赞带领主祭及众人诣盥洗所盥手,表示洗净身心,以示虔诚。
接着,引赞引导主祭诣酌奠位,酹酒尊,一叩三,表示对神灵的敬意。
3.鸣赞宣布:“迎神。
”(起乐)众人奏迎神之乐,举迎神,乐奏昭平之章。
这首乐曲象征着和谐、安泰,表达了对孔子仁爱之道的敬仰。
4.引赞引导主祭及众人诣盥洗所盥手,升堂,至先师神位前跪,叩头,平身。
上香,表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5.接下来是初献礼,亚献礼和终献礼,这三个环节行礼如仪,表达了祭祀者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6.撤馔环节,奏《雍》之乐。
这首乐曲表达了恭敬、和谐的氛围。
7.送神环节,乐奏《送神之章》,预示着祭祀仪式即将结束。
8.望燎环节,主祭、分献官、陪祭官依次排列,在肃穆的音乐声中观看焚烧祝文及祭品。
这一环节象征着祝文和祭品升天,传达了对孔子的祝愿。
9.最后,祭孔大典在庄严的氛围中结束,众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得以圆满表达。
孔子祭祀仪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对礼仪的重视,对圣贤的敬仰,以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这一仪式的每一个环节都富有深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注意,具体流程可能会根据地区和祭祀仪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新民主主义革命1作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关于北伐: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1、目的: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过程: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1)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两湖战场,;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北伐军先锋: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2)北伐的成果:先后消灭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来了4月,在南京建立南京政府措施: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进行北伐。
蒋介石北伐结果: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
作业一、选择题1、右图为中国邮政发行过的一枚“嘉兴南湖游船”的纪念邮票,这是为了纪念()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抗日战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2.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
”董必武咏怀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召开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A.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4、中共一大成立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A.毛泽东B.董必武C.李达D.陈独秀5.下面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影片的宣传画,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诞生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6、“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7、(2018威海6.)“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经、祭孔与文化崇拜(一)
关于读经问题,已经吵吵嚷嚷了很长时间,意见纷纭,是非各异。
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去年,曲阜孔庙祭孔仪式由观赏性的艺术表演,转换成由官方主持的正式的祭祀大典,即所谓“公祭”是也。
主办者安排众多儿童少年列队分布在新修复的古城墙上,齐声背诵《论语》和其它古诗文。
据说,孔庙内还有一些穿着不同朝代服装的士子散落各处作读书状。
读经、祭孔的联袂登场,使有志于复兴儒教的人兴奋不已,甚至于狂热,时来运转,儒教又可以一统天下了。
然而,我却疑惑,因为我无法忽略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今天的生活和孔子时代有着巨大的差异。
差异当然不等于文化的断裂,但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却不能不服从新时代新生活的需要,新的生活新的时代必须有新的文化与之相应。
旧的文化未尝不可以在新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某些作用,但却不能涵括整个新文化,犹如已经长成的少年,已经穿不得儿时的服装。
提倡读经的人其实很多情况下只是出于一种激情信仰或文化崇拜,并没有多少理性的思考。
譬如,说到读经,那么至少对什么是“经”总得有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吧?可谁对这个问题作过认真的追究呢?大概更多的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想当然吧?如“四书”、“五经”、“六经”、“十三经”之类,似乎是无可置疑的“经”了,可是熟悉经学史的人都知道它们的来历,乃是几经变化的结果,不是自来就如此的。
那么,哪些可以当作今人所读的“经”,又由谁来删定今人所读的“经”呢?市面上流行的各种本子和一大堆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解释,到底是古人的思想精粹,还是今人的浅薄附会?天知道!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经呢?提倡读经的人当然有许多冠冕堂皇的解释,譬如传承民族文化之类。
但是历史早已无数次地表明,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传承存续关键不在经读得如何,而在所依托的民族是否有能力、有实力在世界上站定。
人们不会忘记,时至晚清,中国的士子早已有两千多年的读经史,可结果怎样呢?至少读经并没有让中国避免日益衰弱的命运。
如果不是民主与科学的引进,中国能否作为独立的民族国家存在都成问题,还谈什么读经不读经呢?“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应该不难理解。
可这些年,一些提倡读经的人士似乎忘记了这一基本的事实,反而倒打一耙,说是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糟蹋了经书,中断了传统文化,是近代中国衰败命运的罪魁祸首。
此种逻辑一开,要恢复的恐怕就不只是读经,许多与经相关的东西都将连带恢复,“五四”所争得的一点新业绩也将被扫除殆尽,对正在发展途程中的中国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但主张恢复读经的人士信心十足,乐观之至。
四面谛听,关于读经的神奇功效,混在保健品、减肥药、人才速成法的广告里面,你都分不清谁是谁。
譬如某热心推广读经的学者宣称自己的儿子上小学时原本成绩平平,命他读了《老子》、《论语》以后,到初中时已然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
这一招推广术至少在大陆很灵,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因此像前些年练这功那功一样,让孩子练起了读经童子功。
北京孔庙开办国学班教儿童读经,有学者宣称这些读了经的孩子从此懂事了,回家知道孝敬父母了。
窃想,世界上那么多不读经的人是不是一天到晚在那里糟践父母?读经的功效一再被神化,让人不仅想起历史上那些不祥的事例,只是至今尚未见到有人说读经可以保国退敌。
不过,按照上世纪末以来各种各样“热”的规律来看,出现这样的说法大概已为期不远,因为已经有读经可以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说法,由个人推及家国天下,这原本是相传数千年的老家法,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再看怎样读经。
关于这点,媒体有许多报道,各地有不同样式的尝试。
大致说来,民间的比较平实朴素,官方的就多为“表演”性质了。
譬如各种祀典、庆典活动中的大型古诗文朗诵,与其说是为了弘扬文化,不如说是为了招徕游客。
但是民间的诵读也有很做作的,或者虽然心诚意笃,可是那种读法却已经超出了养成一种文化素质或研究学问的范畴,而近乎一种宗教崇拜。
譬如某著名高校的一群青年学子,每天早晨列队湖畔,迎着初升的太阳诵读经文。
时间和读法的仪式化规定,使这种读法凭添某种神秘色彩。
不知为什么,这总让我想到蒙昧时代的巫师念咒,更想起小时候经历过的全民读语录。
这些不同的读经方法,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经文符咒化和神圣化,是否理解或是否合乎时宜都不重要,关键是摇头晃脑陶醉其中。
经中自有一切,一切自在经中。
什么民主,什么科学,什么自由,什么平等,都不能夺我陶醉的中国魂!
老实说,我对经并没有仇恨,而且平常也是读一点经的,可对于提倡读经的诸贤所宣传的那一套,总感到不能信服。
读经如此,那么祭孔呢?
有人说,祭孔是为了表达对先贤的敬意和怀念。
可是先贤不只孔子,为什么只祭孔子呢?民众自然是爱祭谁祭谁,可官方用的是纳税人的钱,祭谁不祭谁总得有个法度依据,否则,谁当享受公祭,谁不当享受,计较起来,不仅将有一场前所未有的异端正统之争,而且会招徕许多麻烦。
幸亏中国民众向来不太关心这些事:肚子吃不饱,没有心思管这些闲事;肚子吃得饱,懒得管这些闲事,只要读书人自己不内讧,管你祭谁不祭谁!可是,公祭既然打着“公众”和“国家”的旗号,中国民众一直不过问恐怕也不太合适。
但如何过问?传统中国社会中的民众,除了生不如死的时候揭竿而起、铤而走险,于体制外以暴力表达抗议之外,从没有过问“公事”的正常渠道和程序,而今天的中国社会如何,恕我眼拙,还没有看得很清楚。
拿祭孔来说,公祭之“公”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谁认真追究过呢?普通百姓不会追究,因为在他们看来,公祭孔子本来就不是他们的事情,他们也没有这个资格——从来也没有这个资格,他们最多化高价买张门票,然后站在旁边看看热闹而已。
至于学者,嗨!说什么好呢?“实用理性”夹杂着民族的自大和文化崇拜,让好些人已经没有什么立场了!这点可以从有关公祭黄帝的争议中得到证明。
葛剑雄先生曾对所谓“国家级”公祭黄帝发表了冷静而又深刻的意见1],竟招徕一片反对。
庞朴先生很宽容,说葛先生之所以反对公祭黄帝,是因为他太年轻(少不更事的意思吧?),等他到了七老八十像庞先生一样越来越想念妈妈的时候,就会理解炎黄后裔想念黄帝这位民族妈妈原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什么可反对的。
庞先生说:“如果让一个民族老是想到自己的妈妈,这是一件好事情,它就不会去作恶,不会去集体犯罪。
如果让一个人老是想到自己的妈妈,那就是一种洗礼,因为任何一个妈妈总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坏人吧?”2]。
庞先生的愿望善良而美好,可我很怀疑它的现实性,因为历来那些“作恶”、“犯罪”的个人也好,集体也罢,祭起祖先、想起“妈妈”来不见得比别人落后,甚至多少罄竹难书的罪恶恰恰是以“妈妈”的名义犯下的。
这些姑且不管,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对葛先生所指陈的要害,即“公祭”于法无据的问题,就没有人认真加以回应呢?回想上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尊孔祭孔的态度和主张,真让人生“每下愈况”之感。
李泽厚先生说:“‘五四’那批人是‘启蒙’,那么一些人现在就是‘蒙启’:把启开过的蒙再‘蒙’起来。
”3]信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