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学案:练习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练习课
2020年上学期XX小学电子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题总结数:第节一、我会填(12分)1.下图中是四边形的是()。
(填序号)2.上面图形中,()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填序号)3.下图是由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号的周长最长。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米,它的长是5米,宽是()米。
5.长方形的()相等,四个角都是()角,正方形的每条边都(),四个角都是()角。
6.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周长是()厘米。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边长是()厘米。
8.4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最短是()分米。
二、我会选(8分)1.把一个长方形剪成2个小正方形后,这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与原来的长方形周长相比较()。
A.2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长B.长方形周长长C.一样长2.小红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走(如下图所示),这两条路相比较()。
A.第①条路长B.第②条路长C.一样长D.无法比较3.在下图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A.60厘米B.34厘米C.20厘米D.48厘米4.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的边长()。
A.一定相等B.不一定相等C.无法确定三、我是小法官(10分)1.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2.长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4。
()3.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和等于它的周长的一半。
()4.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四、画一画(20分)1.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一周。
(9分)2.把下图中的长方形补画完整。
(11分)。
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教案
观察、思考、全 班交流
3 570 3 27 27
0
5 535 5 35 35
0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740÷2 612÷3 84÷7 4、刚才我们一起练习了几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 我们继续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互动解疑 1、指导学习课本练习七中的 1-3 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完成 1-3 题练习。 ②提问:通过估算与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年级数 练习七》 三 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七》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点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教学媒体
练习七
练 习 课 课 时 1课 时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 算方法的正确率及熟练程度。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正 确率及熟练程度。 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卡、小黑板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预 设 一、创境激疑 创境激疑 1、口算。 21×4= 7×20= 84÷2= 120÷4= 60÷3= 400÷5= 0×7= 6×0= 770÷7=
学生活动预设
指名学生回答
360-90= 18+0= 0÷12=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板演与齐练
读课题
独立计算 思考 指名回答
1
③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④教师引导得出:发现了估算的结果和计算的结果很接近。 ⑤教师讲解订正。 2、指导学习课本练习七第 9 题。 ①课件出示本题表格及问题。 ②提问:你从弄脏的购物发票中能获得那些信息? ③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④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⑤教师讲解订正。 三、启思导疑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要养成什么良好习惯? 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当除到被除数某一位不够商 1 时,就 商 0,不要空位;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运用 1、 ( )中最大能填几。 ( )×6<58 )<65 ( ( )×7<50 )×8<70 5×( ( 413÷3 100-96÷4 先独立再说计算 顺序和方法 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 )<26 9×( 742÷7 3、脱式计算。 40+75÷5 (32+43)÷3 4、 小华 3 分钟打字 126 个, 小花 2 分钟打字 90 个, 谁打字打得快? 5、小军买了 5 个足球,共花去 725 元,平均每个足球多少元?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大家一起来总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当除到被除数某一位不够商 1 时,就商 0。 )×7<34 板演与齐练 612÷6 讨论交流、指名 说说 仔细看 指名回答 独立解决 指名说说
练习七【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练习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练习七是苏教版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通过减法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减法的定义和概念,理解减法的意义和方法;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减法的概念和意义,学生要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整合思维,培养其计算能力。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 热身通过口算练习,先让学生温习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新知通过示例和实际操作概括减法的定义和概念,并对减法的意义进行简单的解释,让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和结果。
3. 培养计算能力通过多种不同的计算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其对减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对本课内容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知识的规律,并掌握方法,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5. 综合测试通过对学生的测试,评估他们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总结教学得失,以便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多种方式深化对减法运算的认识,培养其计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赞扬。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例如在讲解示例时,应更加深入生动地解释减法运算的意义和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
总体而言,本次教学进展顺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也意识到了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练习七(1)(第4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七(1)(第4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以及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练习七(1)(第4课时)》2. 板书内容: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2. 提高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加法和减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练习七(二)》(教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2)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练习七第12题。
(1)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解题方案:要求剩下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分得多少个;先求出剩下的是多少个,再除以班级数。
(2)解决问题。
22÷2= 36÷3= 90÷9= 39÷3=
68÷2= 88÷4= 84÷4= 77÷7=
先计算,再说说口算方法。
3.练习七第9题。
266÷2= 889÷4= 683÷2= 935÷3=
熟悉笔算的步骤:算前进行估算,竖式计算,计算完成后,进行验算。
注意估算方法:要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只要用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去除以一位数就可以了。
不足之处:操作过多,不易控制时间。
课堂教学建议:备课时要换位思考,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思考这个问题提出来有没有意义,能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这应该是我们每天需要反问自己的;无论是设计教学,还是细小的一句教学语言,我们都要认真思考,认真整理,让学生听到的是最有用的信息。
二、分层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练习七第7题。
(1)
20÷2= 60÷3= 80÷2=
26÷2= 69÷3= 84÷2=
(2)
31×3= 2×43= 4×11=
93÷3= 86÷2= 44÷4=
(1)第(1)小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计算前想一想是怎么计算的。
整理:①除数相同。
②在口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时,可以先用几十除以一位数,再用几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算出的结果合起来。
练习七(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七(导学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复习三种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学习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二、学习重点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理解加法的本质和意义。
三、学习难点1.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课前预习1.认真预习教材第七单元“加法”的内容;2.练习书上相关练习题,巩固自己的知识点。
五、课堂学习1. 上课内容1.复习三种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2.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2. 教学方法1.提醒学生注意听讲;2.讲解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在纸上操作;3.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和提问。
3. 学习重点难点讲解(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先从个位数开始,逐步相加,最后得出个位数和十位数。
例如,计算 32 + 5,我们先算出得五,再算出十位数,最后将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得出 37。
(2)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在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加法的本质和意义;2.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3.确认结果的准确性。
4. 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题;2.根据需要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巩固学习。
六、学习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加法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加法问题的本质和意义,这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计算和确认结果。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质课件-3.9 练习七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吨的知识?
学习了质量单位—吨,计量较 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 t )作单位,1吨=1000千克。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做 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不同的方案。
(2)如果租一条 10元,租一条 8元, 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
小船限坐4人 大船限坐6人
我们一共28人
(1)
方案
①
②
③
大船(6人)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小船(4人)
7 4 1
(1)如果每条船都坐 满,可以怎样租船?
(2)如果租一条 10元,租一条 8元, 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
小船限坐4人 大船限坐6人
我们一共28人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 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 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
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的验算》学案
(2)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如何?
作业(达标
检测)
内容
反馈
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逗留、玩耍。
重点
理解验算的重要性,自主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的验算减法。
难点
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核心问题
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板
书
设
计
学习任务及学法指导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算出妈妈给小明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要付的钱是183元,课时妈妈没有零钱,付了200元。(教材主题图)
提问: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幅图包含了什么数学问题?
①找回17元是对的。
②应找回27元。
(2)讨论“哪一种算法算得对”,体会验算的重要性。有的学生会发现第①种答案正确,他们会反对第②种答案,另一部分学生也不能确定第②种答案的正确性,教师及时发问“哪一种算法算得对”,让学生讨论如何判断“哪一种算法算得对”,引出我们要通过验算来判断。
(3)自主探究“哪一种算法算得对?”---探索演算方法。①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哪一种算法算得对”。②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看法。③班内反馈。
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的验算”学案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减法的验算》
单元(章节)
第四单元
课时
第7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人
教
学
目
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减法的验算方法,培养验算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 练习课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7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练习课主要针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包括但不限于: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等。
2. 通过练习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第四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二、练习题目1. 教师发放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解题思路讲解1.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解题思路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一起分析和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四、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题目进行讨论。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和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听取教师的反馈,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改进的计划。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第四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或者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兴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步骤中的“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思路讲解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教材习题剖析)《练习七》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装车 方案
第一辆车
第二辆车
①
1000千克、800千克
600千克、400千克、700千克
②
1000千克、700千克
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
③
1000千克、600千克
7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
④ 1000千克、600千克、400千克
700千克、800千克
8
知 识 点 5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用水情况 5 (1)了解一下,你家最近6个月每月用多少吨水。 可 也以 可查 以看 查看家家里里的交水表水,费用的月记末录的直读接数得减到去每月初的 的 用读 水数 量就 的能数知据道。每月用了多少吨水。
7
从只坐大船需要的数量开始考虑。
方案 大船
① 5条 ② 4条 ③ 3条 ④ 2条 ⑤ 1条
⑥0 条
小船 0条 1条
3条 4条 6条 7条
乘坐人数 6×5 = 30(人) 6×4 + 4×1 = 28(人)
6× 3 + 4×3 = 30(人) 6×2 + 4×4 = 28(人) 6×1 + 4×6 = 30(人)
3 4、7
5
8
题型 目标层次
操作 掌握
填空 判断
填空
解决 问题
解答题
运用 掌握 运用 运用
解决 问题
运用
知 识 点 1 感知吨和千克的应用范围 1 连一连。
30吨 80千克
4吨 10千克
知 识 点 2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或长度单位 2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苹果约重 220( 克 )。 (2)一头犀牛约重 3( 吨 )。 (3)一辆出租车每天大约行驶 300( 千米 )。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七(2)-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七(2)苏教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三年级上数学练习七(2),这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理解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小明有32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橘子?”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会特别注意学生对乘法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能否熟练地进行计算。
为了这节课,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册和计算器,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使用。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乘法的计算步骤,并用色彩鲜艳的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图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这节课的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方法,他们在练习中是否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如果有可能,我还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在课后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内容。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计算至关重要。
我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对乘法计算步骤的理解。
在讲解例题时,我会详细解释每一步的计算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并掌握。
我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示来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例如,我会用具体的物品,如橘子,来展示乘法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乘法概念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
我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供随堂练习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
我会及时纠正他们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指导他们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
我还会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另一个重点是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我会通过讲解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过程。
2024年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7练习七(附答案)》教学课件
答:如果每条船都坐满,可以有这三种租船方案:
①租7条小船;②租2条大船和4条小船; ③租4条大船和1条小船。
(2)*如果租一条大船50元,租一条小船40元,哪种 租船方案最省钱?
方案①:40+40+40+40+40+40+40=280(元)
方案②:50+50=100(元) 40+40+40+40=160(元)
100+160=260(元)
方案③:50+50+50+50=200(元) 40+200=240(元) 240<260<280 答:方案③最省钱。
8. 限重1吨
500千克
240千克
340千克 160千克
哪几个可以一起过桥? 提示:小动物要过桥,桥限重1吨,一起过 桥的小动物的体重加起来要小于或等于1吨。
第二辆车:1000+700=1700(千克) 1700<2000
答:一辆装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的货物;另一 辆装1000千克、700千克的货物,这样能一次运走。
(装法不唯一)
5.
(1)了解一下,你家最近6个月每月用多少吨水。 (2)每个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
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义务教育(2024年)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教材练习 (附答案) 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3
测量
练习七
1.连一连。
30吨
80千克
4吨
10千克
2.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苹果约重220(克)。 (2)一头犀牛约重3(吨)。 (3)一辆出租车每天大约行驶300(千米)。
3. 7吨=( 7000)千克 1600千克-600千克=( 1 )吨 9000千克=( 9 )吨 1吨-400千克=(600)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练习七(北师大版三上)
练习七(北师大版三上)
练习七
1、可以采用比一比的方式,熟练竖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性。
2、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此题注意要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商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把估计的商写在题后面。
此题可以留作家庭作业,用数时计算的方法来验证估计的正确性。
4、在解决了书中提出的问题之后,可以在延伸一下。
例如:两个倍数为什么不一样?再过一年老人的年龄是小孩的几倍?小孩8岁时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解决问题以后,引导学生发现每周存的钱数越多,存的周数就越少。
7、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比较“谁打字快”就是要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打得多。
学生可以用一下方法解答:
(1)看1分内谁打得多。
126÷3=42(个) 90÷2=45(个)
(2)看6分内谁打得多。
126×2 90×3
8、教学中要结合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1)理解题意,说说从弄脏的发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七》精品教案
《练习七》精品教案教学内容练习七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深入理解算理。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1.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口算卡,图片。
教学过程基本联系1.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1题。
(注意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2.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2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1.说一说,如何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3题。
(注意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3.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4题。
4.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5题。
5.教材第54页“练习七”第6题。
6.教材第55页“练习七”第8题。
7.教材第55页“练习七”第12题。
思维训练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2.小明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40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小明是( )岁,妈妈是( )岁。
参考答案基本练习1.40 400 70 60 30 202.60 1800 80 300 50 80 80 490 90课堂作业新设计1.略2.33÷3=1167÷2=33 (1)639÷3=213487÷4=121 (3)3.被除数:67 887 商:13 212 余数:1 24. 55÷5=115. 268÷2=134(元)6. 11 12 10 13 34 22 21 117. 48-15=33(个) 33÷3=11(个)思维训练1.(答案不唯一) 67÷3=22......1 64÷3=21 (1)2. 8 32教材习题练习七7. (1)10 13 20 23 40 42 (2)93 31 86 43 44 119. 估计商略266÷2=133889÷4=222......1 683÷2=341......1 935÷3=311 (2)10. 48÷4=12(人) 48÷2=24(张)11. 96人96÷3=32(人)思考题96÷(1+2)=32(元)教学反思1.今天的练习课是巩固刚刚学习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七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练习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到3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出示)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小组合作)
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ü
6 3 4 3 5 9 6 6 3 4 0 4 8
6 9 2 3 9
-1 8 4 + 4 7 1 - 2 8 2 - 1 8 6 - 5
7 8 + 5 7 1
5 5 2 8 3 0 8 4 5 3 1 8 2
9 1 8 0 0
()()()()()()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选择。
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
563+528= 696+241= 70+260=
991837330
1081937230
10911037267
4、教科书第30页,6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5、教科书第31页,8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
6、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
(自己总结,小组交流)。
7、作业:
①第29页,3、4
第30页,5、7
②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新人教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练习课(3~5课时)导学案
自主交流收获与心得。
教学反思
练习课上,主要以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让他们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很好地完成了练习。
教师点评和总结:
答案:7×4=28(分米)
(28-8×2)÷2=6(分米)
答:这个长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分析:本题要区别两个问题所限定的条件:(1)四周围上篱笆,求篱笆长,即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2)如果一面靠墙,要求篱笆至少要多少米,可以使菜地长的一边靠墙,这样所要的篱笆最少。
新人教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练习课
学习目标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练习十九”第3题。
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理解题意可知是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正方形的边长,直接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
答案:36÷4=9(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厘米。
1.一根绳子正好能围成一个边长是7分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围成一个长是8分米的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分米?
答案:(6+3)×2=18(米)
6+3×2=12(米)
答:篱笆至少要12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9米,一面靠墙,如图,其他三面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与分享
分析与解答:
·自学成果等级认定
(1) 列表法:
·帮扶检测:交流自学 “文本探究”中:
➢ 怎样在全部坐 满的情况下租 船
展示方案
检测性展示 导师就师友对子合 作成果进行双基反馈检 效性展示。 ❖
(5 分钟)
文 本 探 究 (2)算一算,哪种方案最省钱呢? 与 例 题 导 析
(预时:8 分钟)
铜都双语学校跨界大课堂数学登山型创感学道
班级:30
姓名:
日期:
月
日
课题:练习七 【学习主题】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我能进一步加强掌握利用列表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自研自探 ·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表现·环节
自学指导
互动策略
学习小对子
★【列表小能手】
自言课本 35 页第 7 题,规范画出你找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课所学的内容进行
有效帮扶、力争过 关。
(预时:20 分钟)
(预时:12 分钟)
反 馈 在一辆载重 2 吨的货车上装 9 只重 200 千克的箱子,超载了吗? 提 升
三层级能力达标训练题
基础题: 一、连一连,你能帮帮小熊和小狗吗?
二、 画一画。 1.画一条长 30 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 8 厘米的线段。
共同体 教师分配任务,大
组组长负责,结合
主题型展示
。
实际生活问题我解决!
。 展示方案,做好问 ★板书预展组
。 题筛选、分工、板 内容:第 23 页例 2 和例 3.
。 书 、 预 展 展 示 准 要求:
。
备。
谁是列表小能手!
1.带领大家列出表格。
2.结合列出的表格,寻找出最 过 关 组 针 对 本 节 省钱的方案。
2、效果描述:
反思课 1、学习方法诊断:
。
2、精题自编入库:
。
。
。
【教师寄语】新课堂,我展示,我快乐,我成功······今天你展示了吗?
三、火眼金睛。(对的画“√”,错的画“×”)
1.一枚别针长 34 厘米。(
)
2.一只鸡重 3000 千克。(
)
3.4 个 250 米的长度是 1 千米。(
)
4.6 分米+ 5 毫米=605 毫米(
)
自评:
师评:
发展题:
四、对号入座。
1.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A.1000
B.100
C.10
2.两头肥猪重 150(
)。
A.克
B.千克
C.吨
3.1 米和 10 厘米比较(
)。
A.1 米长
B.10 厘米长
C.一样长
智慧宫殿
小明家
600 米
明 400 米300 米来自学校450 米
200 米
500 米
1、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
2、每条路长多少米?
培辅课(时段:大自习 附培辅单)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