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法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因变量的变化需要明确的评价指标加以衡量,
通过实验观察、测试获得这些指标。 在确定这些指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指标与实验目的要密切相关。 2. 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 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即自变量的变化能
明显地反映在因变量指标的变化上。 例如“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规定了四项评 价因变量的指标:数学成绩,自学能力水平,自学 能力的迁移水平,各科成绩发展水平。
六、教育实验需要反复进行
教育实验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例如,上海某区进行的小学算术两种教法的比
二、必须提出实验的假设
以有关的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有根据
的推测,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加以确认或推翻。
假设,使实验研究的方向与范围更加集中,为
实验的实施与资料的搜集整理指出了方向,同 时也是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一位数学教师进行“中学数学自学辅导 教学”实验,这种教法对提高初中一般学生数 学成绩有效,这已经过各地的反复实验,基本 得到证实,但对成绩落后学生是否有效尚有争 论。在此情况下,提出了如下的假设:这种教 法对由于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成绩落后学生也是 有效的。 实验的目的,就是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正确。
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
1、确定实验题目
(1)确定实验因子(自变量) (2)假定实验结果(因变量),确定检测指
标(正确率、速度、难度、创造程度
……)
2、考虑控制非实验因子(无关变量) 3、确定实验对象(随机或者均衡) 4、前测
确定实验基点或者控制有关变量
15 2014-5-31
实验操作的一般步骤
2.自变量要具有可操作性,自变量是由主试
操纵的一些措施,如果模糊不清,就无法准确 操作。
例如一项研究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的作用的实验,
将被试分成四个等组,其中三个组同在一间教室学 习,另一组单独在另外教室学习,每天这四个组同 时做15分钟的数学练习,共5天。在上述安排下, 其自变量为:每天练习后,点名表扬第一组学生出 现的优点,点名批评第二组学生出现的缺点或错误, 第三组学生在同一教室随班听老师,对一、二组学 生的表扬或批评(即老师对第三组学生出现的优缺 点不予评论),而第四组学生在另一教室学习,做 完练习后,不受表扬或批评,也听不到对别人的表 扬或批评。最后比较四组学生成绩的差异,其自变 量十分明确并可操作。
3 0 0
5 0 1
7 1 1
9 11 13 15 17 19 21 1 1 2 1 2 1 2 3 2 3 3 3 3 3
第四步:分析实验材料,揭示因果关系
根据刚才的统计表,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试验组枫叶、控制组枫叶均变色,说明温度不是 影响枫叶变色的唯一原因。
因为模拟夏季温度条件的枫叶也变色了,说明一 定还有温度以外的因素在影响枫叶变色。如水分 的多少。 此时需要我们重新提出假设或者更好的控制变量。
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被试的控制——机体变量控制(知识基础、态
度、兴趣、性别、年龄、被试效应) ……) 实验者的控制(期望效应、经验、态度……) 实验时间的控制 实验刺激顺序的控制 实验条件的控制(设备、仪器……) 实验环境的控制
变量的混淆与控制
顺序效应 实验者效应(期望效应)
三、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实验因素)
1.自变量的确定,必须以研究的目的和假设
为依据。
例如由以色列教育家弗尔斯坦因主持的对一批智力
低下的犹太孤儿(平均智商为80)的研究。他们认 为,对于这些人,需要从改正他们运用心理功能时 的缺点(如感觉上的粗枝大叶、检查材料不求系统 等等)出发,采取教育措施。 组织了一项名为“工具丰富法”,自变量是:利用专 门设计的十五件工具(或者说十五组练习)组成一 整套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地对儿童进行涉及到空间 观念、分类比较能力、时间关系、数的进展等方面 的每周3--5小时的训练(其余课程照常),时间为 两年,用以纠正学生智力机制的缺陷,恢复他们的 学习能力。这种自变量的设计针对性强,过程明确。
①收集有关材料、文献; 1.选择生长状态良好,体形叶量均相似的几株盆
装小枫树,花盆、花土均相同。将这些小枫树随 ②确定实验内容;—— 温度对枫叶变色的影响 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实验组,另一部分作 步骤如下:

如果试验组枫叶变色、控制组枫叶 为对照组。 不变色,说明温度是影响枫叶变色 ③选择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2.将实验组放在可控温室中 A中,白天温度14度, 的原因; 夜晚温度 3度,模拟秋季气温;将对照组放在可 ④安排实验时间;—— 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如果试验组枫叶、控制组枫叶均不 控温室B中,白天温度 22度,夜晚温度12度,模 拟夏季温度。 ⑤落实实验设备;—— 可控温室或可控温箱 变色,说明温度不是影响枫叶变色
提出假设:A — 枫叶变色可能与温度有关。
B — 枫叶变色可能与日照时间有关。
C — 枫叶变色可能与温度和日照时间这两个因素
都有关。
甲同学
全年观察枫叶的颜色变化,可以选定一棵树,也 可以选定许多树。每天收集一片枫叶,然后记下 当天的温度、白天时间的长短和枫叶的颜色。为 了收集一套数据,他必须等一个全年。为了重复 这一结果,他又必须等一个全年。 他的结论只能是:枫叶在秋天这个季节颜色转红, 此时温度范围在10一14℃,日照时间平均为l0小 时。 通过这种观察,他不能分清究竟是温度还是日照 时间在起作用,或二者均在起作用。因为温度和 日照时间这两个影响因素同时在发生变化。
实验法案例及注 意事项
二、实验法的实施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 进行实验设计,制订实验方案 ↓ 实施实验 ↓ 收集整理资料 ↓ 分析实验材料,揭示因果关系 ↓ 验证假设,撰写报告
实验法实例
为什么枫叶在秋天会变色?
第一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根据我们的经验、相关学科知识、查找资料、询 问专家,我们可以猜测,影响枫叶变色的原因可 能是:秋天温度的降低、日照时间变短等。
霍桑效应(被试效应)
安慰剂效应
例如,在算术教学中题为“讲解法和质疑讨论法 效果比较”的等组实验中,除严格按各种条件对 等分组外,还规定以下控制因素: (1)控制实验者的思想,使其对两种教法态度 公正;(2)两组的上课内容、教学要点应相同, 并将实验全过程的32节课的教案,全部在实验前 写好,上课时不得随意变更;(3)上课时间安 排对等,如第一天甲组为第一节课,乙组为第二 节课,则第二天对调;(4)两组均不布置课外 作业,不要求预习、复习,并要求家长在实验阶 段停止辅导;(5)测试卷(包括口试和笔试) 均在实验前拟好。
(1)根据测量工具来操作定义;
(2)根据直观的经验事实或客观现象来下操作定义; (3)根据某一测量标准来下操作定义;
(4)根据心理、行为的评定来下操作定义。
运用实验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基本的道德准则
教育实验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学实验的显著之处
就在于前者的研究对象是人。
另外,在确定自变量时,要努力去寻找那些“可 以改变的变量”(布卢姆《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 的新方向:几种可改变的变量》),所谓可以改 变的变量是针对那些相对稳定的变量而言的。 例如对于弱智儿童,如果我们总是着眼于研究如 何通过补偿教育,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可能收 效不大,而如果从研究如何改正他们运用心理功 能时的缺点出发,利用某些工具,发展智力,可 能会促使他们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对于这些弱智 儿童来说,“教知识”与“教智力”这两个变量,可 能是“教智力”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我们在确定自变量时,应尽可能去选择那 些“更积极”的变量,即能促进更大变化的“可以改 变的变量”。
乙同学
如果能控制日照时间,而仅仅让温度变化; 或控制温度,仅仅让日照时间变化,进而 观察结果,那么,就能断定究竟是温度影 响了枫叶的颜色,还是日照时间影响了枫 叶的颜色;或者温度和日照时间都对枫叶 颜色有影响,还是二者均没有影响。 那么,如何来控制温度呢?这就是乙学生接 下来进行的工作。
第二步:进行实验设计,制订实验方案
1、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量。 其目标为有效地操纵。 在这里是温度。 2、因变量;由自变量直接引起变化的量。 其目标为客观地观测。 在这里是枫叶颜色。 3、无关变量:跟实验目标无关的变量。 其目标是严密控制。
在这里是光照、枫树的健康状况、生长环境等。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也称为独立变量。因变量也称 为依存变量。


⑧对实验结果做出假设。
的原因; 3.两组每天同时间、同时长接受阳光照射,浇水 ⑥确定实验材料或对象; —— 盆装健康小枫树 次数、水量、时间均相同。 如果试验组枫叶、控制组枫叶均变 ⑦实施实验过程; 4.每天在固定时间观察两组枫叶变色情况并记录。 色,说明温度不是影响枫叶变色的 唯一原因。
实验的构成要素
七、变量的操作定义 即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度量的事物、事件、 现象对变量作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从而使变 量成为一种直观的、可感知、可操作的规定。
下操作定义的意义表现在:
(1)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2)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
(3)提高研究成果的客观性。
变量操作定义的方法:
起;若自变量没有参与而因变量也发生变化,说明实验 中的无关变量没有控制好,无关变量在干扰自变量; 外部有效性是指从部分被试那里得来的结果,能否代表 此类被试总体中的其它被试,外部有效性反映的是实验 结果的可推广性。
3、可靠性:在所有条件不变或相同的情况下,
因变量重复测量的结果是否相同或相近,若测量 结果间的差异越大,则其可靠性越差。 4、灵敏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变化是否敏 感,是否能精确地反映其变化的差异。 5、数量化:反映因变量的指标能否数量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是 评价因变量分辩度的重要指标,因变量的分辨指 标至少有分辩“有”与“无”的能力。
第五步:验证假设,撰写报告
实验报告是按计划完成预定实验后,对 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 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 果的书面材料。 概括而言,实验报告应该包括的内容: 实验目的、实验准备、实验步骤、实验 记录、实验总结等。
实验法案例:红色的杯子
一位日本咖啡店老板发觉不同的颜色能使人产生不 同的感觉。于是他做了一个试验。他请来30位试验 者,请他们每人喝4杯浓度完全相同的咖啡,但这4 个装咖啡的杯子的颜色是不同的。有红色、黄色、 青色和咖啡色。然后,咖啡店老板询问试验者: “哪种杯子的咖啡浓度最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 答:“青色样子的咖啡太淡”,“红色杯子的咖啡 太浓”,“黄色杯子咖啡浓度正好”,还有一部分 人认为:“咖啡色杯子的咖啡太浓。”于是,老板 的咖啡店改用了红色的杯子。由于减少了原料,使 老板赚了钱。
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1、消除法:客观物理条件,如声、光、 温度可采用此法。 2、恒定法:让变量保持相同的条件。 3、随机化法 4、匹配法 5、兼作组法:既作实验组,又作控制组。
第三步:实施实验,收集资料
观测天数与黄叶数量对照表
天数 温室 A秋季 (实验组) B夏季 (控制组)
1 0 0
5、引进实验因子,操作实验 6、后测,考察实验效果 后测可以有多次 7、统计数据结果
16
2014-5-31
六、因变量的选择 选择因变量的基本依据是:
1、可测性:因变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测
得。 2、有效性:因变量应具有内部有效性和外部有效 性。
内部有效性是指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
问题
有一个问题儿童比尔特别能哭闹,父母亲想 了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得带他去见 了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后, 小比尔竟真地不再哭闹了。 有研究者猜测是成人的注意强化了比尔哭的 行为,心理医生在治疗期间可能只是采取不 理会比尔的哭声的做法,比尔就改掉了爱哭 的毛病。 如果你是研究者,你会采用怎样的实验设计 来验证这一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