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设问例谈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一、设问的重要性1. 引导学生思考设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快速掌握知识点。
同时,不同的问题设计可以引发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 提高课堂效率设问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
并且,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误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3.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尝试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如何设置设问1.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学生在不同阶段对于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置问题。
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经验,教师需要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然后合理地设置问题。
2. 拓展思维,引发探究问题的设计不应该是单一的,应该有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掘问题,拓展思维。
例如,在学习代数方程时,可以设计从几何角度出发思考方程的解法;也可以从实际应用中引发学生对方程的探究。
3. 开放式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放性问题的特点是不确定性高,需要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方式,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可以设计求解实际问题中的三角函数应用问题。
三、设问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果学生没有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
例如,在学习计数思想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排列和组合问题。
2. 激发兴趣,提高活跃度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时通常存在抵触情绪,而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活跃度。
3. 打破单一性教学针对当前很多数学课堂存在的单调性教学,通过问题的设计可以打破单调性,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并充分发挥个体差异的特点。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大多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和信息,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不足,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将学生置于解题的实际问题中,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设问探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学课堂中应用设问探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数学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性,通过设问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揭示设问探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验证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教育教学领域提供借鉴,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与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意义初中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
引导学生思考已成为当下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设问探究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更加独立和创新。
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打破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使教学更具活力和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及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及案例分析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提问在数学课堂中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良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并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来展示这些策略的实际运用。
一、激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方式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不能简单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而是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的问题。
比如,在讲解线性方程时,可以提问:“你能不能给出一个例子来解释‘无穷多解’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追问式问题:追问式问题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继续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以进一步挑战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解比例时,可以先问学生:“在一个三角形ABC中,AD是BC的一半,DE是AC的一半,你能求出比例AD:BC吗?”学生回答后,可以进一步追问:“那如果DE不是AC的一半,你还能求出比例吗?”3. 想象式问题:想象式问题是指通过提供一些情景或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推理和想象等思维活动。
比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问学生:“如果有一种四边形,它的对角线相等,对边相等,你觉得它是什么形状?”这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和几何形象思维能力。
二、案例分析:有效提问策略的实际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提问策略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下是几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提问策略应用于具体的数学教学中。
1.案例一:解一元一次方程老师:请用代入法解方程2x + 3 = 7。
学生A:x = 2老师:非常好,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x等于2吗?学生A:因为2乘以2再加3等于7。
通过追问学生的解题思路,老师引导学生从方程左右两边平衡的原理出发,解释了为什么x等于2的原因。
2.案例二:计算周长和面积老师:请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其中长为4cm,宽为3cm。
学生B:周长为14cm,面积为12cm²。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设置
能力进行. 太易, 提 不起 学生 的兴 趣 , 浪 费课 堂 时 间; 太
难, 又使学 生失 去信心 , 不仅无 法使 学生保 持持 久 的探 索 心理 , 反 而使 问题 失去价值 . 问题设 置 的最佳 点是 在
“ 已知 区 ” 和“ 最 近 发 展 区” 的结 合 点 , 即知 识 的 “ 增 长
数 学 ・专题论析
例 谈 初 中数 学课 堂教 学有 效 问题 的设 置
广 东广 州 市花都 区新 华九 潭初 级 中学 ( 5 1 0 8 0 0 ) 卢爱 华
古人 云 : “ 学起 源 于思 , 思源 于疑 . ” 质 疑促 进 思维 , 而思 维是从 问题 开始 的. 在初 中数 学课 堂教学 中, 发挥
情景, 其 中隐含 的数 学 问题 靠 学 生 自己去 提 出、 解决 ; ( 4 ) 具有 趣味和魅 力 , 能引 起学 生 的思考 ; ( 5 ) 解决 它往 往需要 个人或小组 的数学活动 , 这就是 说有效 问题应该 是开放 的 , 可调控的 ; ( 6 ) 有 效 问题 具有 生成性 和探究性 的特点 , 它应充分 体现 “ 教 师 主导 , 学 生 主体 ” 的教 学原
等等. 这些低 效或 无效 的 问题浪 费 了课 堂宝贵 的时 间, 严重影 响了课堂效率.
二、 有效 问题及设 置
点” , 在此设 问 , 有 助于原 有认 知结 构 的巩 固 , 也便 于将 知识 同化 , 使认 知结构更 加完 美 , 并最 终使 学生认 知结 构 中的“ 最近发展 区” 上升为“ 已知 区” . 【 案例 3 】 在探 究二 次 函数 的增减 性 问题时 , 我设置 了以下几道 问题性练 习: ( 1 ) 已知点 ( , Y ) 和( z , ) 在函数 一2 一5的图 象上 , 若z l <z 2 , 则 】 Y 2 ;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一直以来,数学教育都是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当前,国内外各种探索和实践都在不断进行,目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无论是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还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都在寻求一种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我发现、合作探究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随着数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积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设问探究的方式是十分有效的。
本文将从“什么是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为什么要进行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和“如何进行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过程,达到引导学生自我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讲授知识为主,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角色。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的养成。
而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奥妙无穷、充满趣味、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主探究和发现,肯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中,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和面对新情况的人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境,而教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1. 提问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二是用提问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在这两个方面,提问都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开放性问题也可以是封闭性问题,可以是启发式问题也可以是检测性问题。
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比如启发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检测性问题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提问环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这种互动有助于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和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发言,学生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
这种互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必要。
二、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改进建议1. 合理安排提问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安排提问环节,避免出现提问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
适当的提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但是提问过多可能会打断学生的思维链条,提问过少又会导致学生参与度不足。
2. 多样化提问方式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多样化提问方式,避免单一的提问形式。
通过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启发式问题等不同形式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
3. 尊重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回答,避免因为学生回答不完整或者错误就予以批评或者打断。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激励,促进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增加互动环节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氛围的活跃,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小组讨论、学生互相提问等。
这些互动环节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他们的学习。
5. 关注学生的反馈教师在提问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情况。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
通过设问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
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环节。
探索一种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数学教学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二、设问探究的意义和重要性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问探究的方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设问探究能够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内容中来。
2.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通过设问探究的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思考和探索,这种积极参与的学习方式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探究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和让他们通过探索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可以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教育实际上应该达到的目标。
4.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设问探究的实际操作方法1. 确定合适的问题在进行设问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或一系列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既不是太简单以至于让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欲望,也不是太困难以至于让学生望而却步。
通过合适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老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提问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回答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回答率低、回答不积极等现象。
我们有必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发挥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问的基本类型在数学课堂上,老师通常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提问,包括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概念性问题、任务性问题等。
开放性问题是指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有多种答案的问题,如“你认为这道题目还有其他解法吗?”封闭性问题是指只有一个固定答案的问题,如“1+1等于多少?”概念性问题是指考察学生对某个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你认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任务性问题是指与具体任务相关的问题,如“你怎样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这道题目?”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作用,老师在提问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提问类型。
二、提问的有效性1.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问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反复质疑、引导学生细致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问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点、是否能够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是否存在基本概念的错误理解等问题。
这有利于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主动思考、敢于发言。
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既能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又可以通过和他人的交流、碰撞碰撞得到新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并能够用严谨的逻辑和论证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在实际教学中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从提问的目的、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目的。
一般来说,提问的目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该如何提问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和难度。
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问一些基础知识性的问题,以便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对于理解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环境和氛围。
课堂上,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和谐和鼓励学生表达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安心地回答问题,并且相信自己的回答能够被接受和认可。
教师应该避免唯一答案的提问方式,而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路,促使他们思考和探究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提问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也可以使用反向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从已知条件推出未知结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还可以使用故事性的提问方式,情境化地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提问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难点。
提问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教学经验,以便能够抓住学生的疑点和难点,提出恰当的问题。
提问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能够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例举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艺术]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例举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任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一、巧妙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在提问时,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要有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内容后,我先巧妙地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等等。
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情趣盎然。
二、提问要注重问题的难度和深度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回答。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图像有什么性质”时,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某2,y=2(某-1)2及y=2(某-1)2-1的图像?”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
这样,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和能力实际进行适度设问,同时问题的难度又符合心理学所谓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得着。
三、提问要精而准“精”“准”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问题要恰当,准确无误,精益求精。
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要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
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既能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四、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以获取知识营养,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
例如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探究知识,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引导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
当教师要教授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小明想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多少,但数表上没有这个数的平方根。
他该怎样计算?”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疑问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当教师要教授等差数列的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栋楼,第一层有3个窗户,第二层有5个窗户,第三层有7个窗户,以此类推,那么第n层一共有多少个窗户?”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的规律和求和公式,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当教师要教授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概念和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观察教室里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并找出一些特点和规律。
然后,每个小组可以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并让他们通过讨论来加深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教师要教授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游乐场地图,并计算各个游乐设施的面积。
然后,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设计和计算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数学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初中数学课堂。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挑战性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和开放性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摘要:课堂提问是所有教师最喜欢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
为保证数学课堂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引言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学生主体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核心素养发展,这让“提问”这一传统的教学技巧拥有了新时代教育的特色.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方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们出现了问题有效性提升的困境,如对问题的难度把握不当、问题缺乏趣味性、问题串设计不合理等.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掌握有效提问的原则与方法,所以产生困境,使问题的设置流于形式,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一、有效提问的价值有效提问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有效提问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问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凸显出来,使学生直接进行思考;有效提问可以检测学生的认知情况,从而查漏补缺。
而这三点价值的存在就意味着教师若想实现教学的高效开展,就需要能想办法设计有效问题,选择有效的提问时机,开展有效提问。
二、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的数学课堂提问教学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提问内容单一。
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接受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合理设置并提出数学问题,才能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但是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教师提问的内容单一,导致一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维,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就达不到要求。
第二,提问过程缺乏沟通。
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后,需要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这样才能保证提出的数学问题的有效性。
但是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沟通在数学提问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提出问题后几乎不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研究【摘要】初中数学课堂设问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定义、类型、设计原则、实践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设问进行了浅析。
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探讨,揭示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对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理解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教学中设问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研究、定义、类型、设计原则、实践方法、效果评估、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重要性初中数学课堂设问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和探讨,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设问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初中数学课堂设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还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数学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
数学课堂设问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于如何设计合适的课堂设问还存在一定困惑和不足。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初中数学课堂设问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涵盖了从定义、类型到设计原则、实践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
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堂设问、如何评估设问对学习的影响等。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课堂设问是教师
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课堂设问进行浅析。
课堂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课堂常常被认为是枯燥
乏味的,容易产生学习厌烦的情绪。
而通过巧妙的设问,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生
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在讲解平面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提
出以下问题:“如果一个足球场是矩形,而另外一个足球场是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那么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课堂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讲究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
而
设问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推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讲解三角
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如何证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几何分析和推导,发现面积公式的原理和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巧妙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促进合作学习和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设问这一工具,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互动中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
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初中数学课堂设问探究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和模仿,然后进行练习和作业。
这种模式缺乏互动性和思考性,容易让学生变得被动而缺乏探究欲望。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基于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那么,如何实践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呢?以下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
一、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三个数相加等于24,其中一个数是另外两个数的和,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获得了解和发现,可以进一步探究,形成思维的爆发。
因此,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基础。
二、采取让学生参与的授课方式学生参与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让学生参与,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增强。
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参与其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1.让学生互相讨论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案;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议论和结论;3.让学生互相质疑和开展辩论,从而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更完美的互动,并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注重让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一种超越已知概念和思维方式的思维过程,可以创造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思维模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然后掌握解决方法,进一步发散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并给出答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四、注重评价和反思评价和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成长过程,必须重视。
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可以通过提问、作业和测试等方法来实现。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对数学课堂设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设问形式在教学中的作用,探索设问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具体影响,进而为教师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对初中数学课堂设问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1.2 目的和意义数学课堂设问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对数学课堂设问的研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重要性。
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数学课堂设问的形式和影响,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分析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而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数学课堂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探讨数学课堂设问的重要性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设问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推广和提倡数学课堂设问,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2. 正文2.1 数学课堂设问的重要性数学课堂设问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设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生动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设问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中获得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投入到学习中来。
数学课堂设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设问这一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设问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研究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数学课堂设问一直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初中数学课堂设问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背景介绍中可以探讨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现代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和重视。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设问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诊断学生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课堂设问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1.2 研究意义初中数学课堂设问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状况和思维过程,有助于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初中数学课堂设问还可以促进教师对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和提升。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设问方式和策略,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启发和借鉴,帮助他们创新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研究初中数学课堂设问还能够促进数学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理论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对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初中数学课堂设问的基本特征问题具有启发性。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具有启发性的,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问题具有层次性。
【VIP专享】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的路径和策略分析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的路径和策略分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有效设问能引领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体验的开端.一、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的原则1.问题设计应紧扣教学中心,不能偏离主题,要为实现课堂教学中心任务而服务通常情况下,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不是自发的过程,是在教师的传授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来完成的.任何一节课都有它的教学中心和任务,师生都要为实现这一中心和任务而共同努力.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在备课时,教者应对提问进行周密的研究和布置,尽可能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切忌东拉西扯,打乱学生正常思路,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果学生偏离了中心,教师就要适时打住,就像手中的风筝,高低适度、远近适宜.2.问题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由易到难分层递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习程度自然有“好、中、差”之分,即所谓的“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设计出可供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设置由低到高六个层次水平的问题.一般把回忆、识别水平的提问和理解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差和稍差的学生回答;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使全班学生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新课程数学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问题设计应明确教学目标,指向明确,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切记不可大、空、泛首先,教师课堂设问不能为问而问.例如有个老师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课,准备了一只用布蒙住的细口圆腰的花瓶,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相似的知识测出花瓶的内径.他先让学生猜布里这个大家伙是什么,猜来猜去大家都没猜出来,时间倒用了5分钟,这一问题环节的设计就是失败的.学生盲目应答,在热闹的表象下,事实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问之前应该首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问?”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去提问,尽量使得每一个问题都有价值,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才是我们课堂上需要的有效设问.其次,教师应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思考探索的兴趣.教师的问应该是有的放矢,指向明确,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空泛,似是而非,使学生不知从何作答.例如,一次评优课活动中一个青年教师上“平方根”时,讲完性质后练习,其中有一道练习是让学生先举一个数,然后说出它是谁的平方根.结果前两个学生都举了正数的例子,老师一边问“有没有其他不同的例子呢?”一边继续请同学起来回答,结果都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举一些负数或零的例子.老师很生气,在评课时还没发现自己的问题,认为是学生太傻.事实上老师的问题指向不明确,这个“不同”是数字不同?符号不同?还是其他呢?可见有效的设问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再者,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根据课时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提问.例如,我在初三的一个双语实验班和一个普通班上“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关系”的课时,了解到双语实验班已经复习过方程的内容且基础较好,所以在上的时候直接一步步抛出了本堂课的问题串,效果较好;而普通班进度慢,当时还没有复习过方程,当我也像在双语实验班那样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的反应就让我意识到这是不行的,因为学生连最基本的根都不会求了,很生疏,所以我立即取消计划,从复习的角度提问,慢慢引入关系,结果内容虽没上完,但是课堂的效果是好的,学生回答起来很顺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设问的策略1.结合生活实际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人的情感体验往往由具体的问题情境所决定,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因此,现代的教育理论强调在问题的设计时,结合生活实际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我曾经听过一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公开课,开课老师这样导入:首先设问“喜欢打篮球吗?”“平时看NBA吗?”“知道姚明吗?”“你们认为他篮球打得好吗?”这些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班级里七嘴八舌,本来紧张的气氛变得宽松,大部分学生回答说姚明篮球打得很好,也有部分学生唱反调,这时老师就及时设问“你们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吗?”“你打算如何来证明?”在让学生阐述了一些理由后,老师就给出了姚明在2003-2004赛季25场比赛的得分与篮板球的数据,同时也给出了奥尼尔、加索尔这两个顶级中锋的相应数据,提问:“你们能够用这些数据来说明你们的观点吗?”通过这样的一系列设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讨论并主动地动笔计算平均数,他们甚至提到了“得分的稳定性”,为以后学习“方差”埋下了伏笔.2.设计发散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可用如下公式估计: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故设计发散性问题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设计同一条件、多种结论问题这类问题是指确定了已知条件后,没有固定的结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确定未知结论,并去求解这些未知结论.这个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我们常见如图1那样图案的地面,它们分别是全用正方形或全用正六边形的材料铺成的,这样形状的材料可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现在问:①像上面那样铺地面,能否全用正五边形材料?②你能不能另外想出一个用一种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的材料铺地的方案?把你的想法画成草图;③请你再画出一个用两种不同正多边形材料铺成的地面的草图.分析要完成此题,要求学生理解题中要求,总结规律,结合多边形有关知识及图形来探索问题,本题中②就有无数个方案符合要求,如图2.③中方案也很多,如图3.本题中设计方案的多样性不仅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而且还考查学生的审美素养,有效检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设计逆向思维的开放性问题设计问题应使学生在全面掌握传统习题、常规解法后,通过逆向分析,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训练逆向思维习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是和试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方程组.分析此题是在学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二次方程组后设计的,学生可在熟练掌握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后,逆向求二元二次方程组,故应求出以7,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及以-3,5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才能构造出二元二次方程组.·设计一题多变问题,培养学生对图形及习题的发散思维习惯通过对图形的变换或者条件的更换或添加,可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习惯.例如:把两块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按下页图4放置,其中边BC,FP均在直线l上,边EF 与边AC重合.①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下页图5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②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6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接AP,BQ.你认为①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学生的每个思维障碍处巧妙设疑,不断深化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以复习课为例,复习课的多重能力要求,意味着复习课的提问设计不应是课本知识点的系统重复,如果仅把一章的公式、定理罗列出来让学生记背一遍,这对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是没有作用的.复习课问题的设计既要注意分步引导,更要便于学生探究,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精选、精编例习题,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堂中要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讨论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复习《四边形》时,设计了如下问题:如图7,△ABC中,已知P是AB边上任一点,PE//BC,PF//AC.问题1 四边形PEC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问题2 有无可能更特殊?比如矩形?菱形?学生讨论能否为矩形取决于∠C是否为直角;能否为菱形取决于邻边是否相等,想象P点从上向下移动时四边形PECF哪些变?哪些不变?(从直觉上感觉菱形的存在性)问题3。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设问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设问浙江浦江县白马初中陈青青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往往是以设问开始的,向学生提供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并以脚手架式的问题链指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所以说“设问”是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重要体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诗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他把“设问”的艺术给予了总结,赋予了生动有趣的概括,同时也给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艺术?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展开,是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模式或是教学模式,也就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问题就是学习的起点,PBL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前的方案设计,教师往往重视“问题”本身内容而忽视何时去问,如何去问,问什么,忽视提问的艺术性.这种现象的产生,对于“设问”这一教学细节的漠视,主要是教师没有明确有效设问的作用,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有哪些作用呢?1.课堂有效设问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教学,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我在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一节内容时,设计这样的导入:首先设问“喜欢打篮球吗?”“平时看NBA吗?”“知道姚明吗?”“你们认为他打球好吗?”这些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特别是一些平时上课一言不发的“后排男孩”,他们这时有了发言权,班级里七嘴八舌,气氛宽松,大部分学生回答说“姚明篮球打的很好”,也有部分学生唱反调;这时我就及时设问“你们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吗?”“你打算如何来证明?”在让学生阐述了一些理由后,我就给出了姚明在03-04赛季25场比赛的得分与篮板球的数据,同时也给出了奥尼尔、加索儿这两个顶级中锋的相应数据,提问:“你们能够用这些数据来说明你们的观点吗?”.通过这样的一系列设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后排男孩”立刻开展了讨论并主动地动笔计算平均数,甚至他们提到了“得分的稳定性”---为以后学习“方差”埋下了伏笔.2.课堂有效设问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开展,有效控制教学进程.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多基于“设问”进行组织和构建.如常见的任务驱动法、诱思教学法,问题情境法等等,所以“设问”是教师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设问是脚手架,是无形的“轨道”,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如果成功地设计了“何时设问”、“何处设问”、“如何设问”、“如何释疑”,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有效执行,那么就等于把握了教学的脉络,把握了探究数学知识的主线索.一般情况下,我在备课时,会首先理出教学主线索作为“主干”,根据需要确立“问题”,并把“设问”作为“节支”,明确每个“节支”在“主干”上的“生长点”,另外把一些关键性的“设问”逐字逐句的写下来,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强调严谨性;同时课前要设计多种设问方案,以便于课堂上及时调整,还要仔细研究解答是否唯一,有无其他方法等等.通过长期坚持,不断重视“设问”的教学设计,感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流畅,老师能够问在点子上,学生也能够根据问题开展思维活动,能够较为有效地引导教学的开展.如在学习完《同类项》,在课后小结时,我没有按照常规问“今天我们学到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而是先举了一个例子“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降幂排列,如果说降幂排列就好比是同学们按照个子高低去排队,那么今天学习的同类项可以好比什么哪?”,学生们立即开展了讨论,小结的发言异常踊跃,“好比是按照男生、女生来排队”,“好比是卖水果,橘子归一类,香蕉归一类,苹果归一类”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我又马上追问“那么同类项的分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哪?”,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对同类项的分类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避免了小结时常见的教师自问自答.3.课堂有效设问能更好地创建和谐课堂,进行师生信息、情感的交流.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主要体现在一问一答中,巧妙、有效的“问”,能使交流反馈更加及时、顺畅;通过学生的“答”,能及时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每一次问答机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融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课堂.例如,在《中心对称》的教学中,我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是7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案,试用一条直线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1)(2)(3)(4)(5)在学生合作交流中,答案马上出来了:把图形分割成两个中心对称图形,找到两个对称中心,通过这两个点的直线就可以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图2、3、4).可是在课堂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一组学生发生了争执,组内其他学生一致认为吴俊同学的方法是错误的,在大家的反对中吴俊也不再坚持.可是当我走近他们小组时,他还是一直在研究他的画法,并轻声说:“我好象对的吧”.我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有“戏”,就让他说一下他的想法.其实他是把图形的面积7除于2得3.5,再去构造面积为3.5图形,他的画法如下:找到一个方格一边的三等份点,并如图(5)连接.听懂了他得说法,班级同学终于认可了他,并觉得他非常聪明,吴俊同学非常高兴.所以,通过问答,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教师想当然、误解学生,同时通过及时调整,让学生大胆发言,可以使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标” 能用3 表示 吗 ? 不 急 于 给 出坐 标 平 面 的抽 象概 念 ,而 是 利 用 生 活 中 的 素
段。 设 问如 果 运 用 得 当 , 则 对 于 学 生学 习新 知 , 启发思维 , 开 发 潜 能 等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但 往 往 学 生 不 喜 欢 数 学 课 堂 中 的设 问: 当课 堂设 问 的 思 维 难 度 过 高 , 提高超 前于学 生的反应 时 , 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 , 失 去 思 考 的信 心 ; 而 课 堂 教 学 中常 见 的 些 回 答 的“ 是不是 ” “ 懂不懂 ” 之类 的问题过 于频繁 , 又 不 能 引起 学 生 充 分 地 思 考 。 觉 得 无 趣 … … 因此 , 如 何 设 置 有 效 的 数 学 问题 . 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和思考 , 值 得 我 们 探 索 。下 面 我 将 结 合 一 些 公 开课 和教 学 评 比课 的教 学 情 况 谈 谈 想 法 。 设问应贴近学生的认知 。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课 堂 是 学 生 体 验 学 习过 程 , 获得新 知的重要平台 , 课 堂 效 率 的高 低 不 在 于学 生被 动 接 受 了 多 少 知 识 ,而 在 于 学 生 通 过 主 动 的思 维 活 动获 得 多 少 新 的 东 西 。 因此 ,课 堂要 创 造 学 生 “ 有效的” “ 积极的” 思考氛 围。 学 生 思 维 的激 发 , 有 时 只 是 需 要 个 贴 近 学生 认 知 水 平 的有 趣 的 问题 。 例如 : 在公开课《 平 面直角坐标系》 一节的教学 中, 为 了顺
考试 /  ̄ : F l 2 0 1 5 g -  ̄ ; 1 2 -  ̄ ,
初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设 问 例 谈
李 境 文
( 安 图 县新 合 中心 校 , 吉林 安 图 1 3 3 6 0 0 )
节 成 功 的 数 学 课 离 不 开 有 效 的设 问 。设 问 既 是 教 与 学 的纽带 . 又充 分 体 现 了 “ 以教 师 为 主导 , 学 生 为 主体 ” 的教 学 手
又不陌生 . 几 乎 所 有 学 生 都 可 以非 常 顺 利 地 解 决 问题 , 自然 就 对 本 节 课 的 后续 学 习产 生 兴 趣 , 信心满满。 再如 : 在 几何 知识 中讲 三角形 的稳定 性时 , 我 曾 这 样 设 问: “ 为什么射击运动员 瞄准时 , 用手托住枪 杆 ( 此时枪杆 、 手 臂、 胸部恰好构成 三角形 ) 能保持稳定 ?” 看 似 闲言 碎 语 的 三 两句话 . 使课 堂气氛 顿时活跃 起来 , 使 学 生 在 轻 松 喜 悦 的 情 境 中进 入 探 求 新 知 识 的 阶 段 , 这 种 形 式 的 设 问贴 近 学 生 的认 知激 发兴趣 . 把枯燥 无味 的内容变 得有趣 , 课堂 教学 效果 自 然好 。 二、 设 问 要把 握 时机 。 激 发 学 生 自主 探 索 的 热 情 《 课 程标准》 强调 : 由 于 学 生 所 处 的 文 化 活 动 应 当是 一 个 生动活泼 , 主 动 和 富有 个 性 的过 程 。 怎 样 营 造 这 样 的 课 堂 学 习 活 动氛围 . 避 免数学课 堂中出现生硬 、 唐 突的提问 , 把 握 恰 当 的 时机 . 充 分 激发 学生 的 自主探 索 热 情 非 常 重 要 。
原点 、 点 到 点 的距 离 , 表 示 它 们 的绝 对 值 。 四、 加 强 自主 探 究 . 深化 合作 交流 围 绕 问题 情境 , 给学生 充足的时间和空问 , 放手让学生 自 主探究 . 不 仅 可 以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感 官 和 思 维 , 更 重 要 的 是 让 学 生 经 历 和 体 验 知 识 的 形 成 过 程 和 问题 的 解 决 过 程 ,从 而 在 过 程 中开 发 学 生 的 智 能 。 展 示主体的个性 、 创造性 、 能 动性 , 提 高学生的素质 。 例 如 在 讲 弧 长 和 扇 形 面 积 公 式 时 .要 求 学 生 先 求 圆心 角 为1 8 0 度、 9 0 度 、 4 5 度、 1 度 的弧长和扇形面积 , 如 何 归 纳 出弧 长 和 扇 形 面 积公 式 。 在 学 生 自主 探 究 的 基 础 上 , 适 时 引 导 学 生 同桌 合 作 、 小 组 交流 , 可 以取 得 相 互 启 迪 、 相互弥补 、 相 互 质 疑 的效 果 , 这 是 实 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 从而使学生学到新知识 。 提 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 将“ 开放式问题” 融入 课 堂 数 学 开 放 式 问 题 的显 著 特 点 是 其 思 考 空 间 广 阔 。思 维 活 动 的 自 由度 较 大 , 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 , 在 思 考 中能 提 出 更多的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 途 径 也 更 多 , 它 具 有 与 传 统 封 闭 型题 不同的特点 . 因此 在 数 学 教 学 中有 其 独 特 的效 果 。 数 学 开 放式 问 题 的 教 学 为 学 生 提 供 了更 多 的交 流 与合 作 的 机 会 ,能 促 进 学生思考 . 引导 学 生 的 思 维 向 纵 深 发 展 . 为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作用创 造条件 , 有利于培养 学生 “ 开放 式” 的 数 学 思 维 和 开 拓进取精神。 例如 , 初 中《 几何》 教 材 中 有 这 样 一 道 题 目: 已知 圆 的直 径 为1 3 c m, 如果直线 和圆心距的距离为 ( 1 ) 4 . 5 e m; ( 2 ) 6 . 5 e m; ( 3 ) 8 e m。 那 么 直线 和 圆 有几 个 公 共 点 ?为 什 么 ?这 是 一 道 常 规 性 题, 教学 中 我 们 可 以 将 这 个 问 题 改 造 为 一 道 开 放 式 问 题 : 据 气 象 部 门预 报 ,一 台风 中心 在 直径 是6 0 千米的某城市正南5 0 千
设 问3: “ 天” 能用 B表 示 吗 ?
例如 , 在讲解 《 三 角 形 的有 关 概 念 》 这节课时 , 我 从 一 个 没 有 标 明字 母 的 图形 着 手 设 问 : “ 左 图 中有 哪些 三 角 形 ?” 学 生 在
米处 。 以北偏东3 0 。 方 向前进 。 问该 城 市 是 否 会 遭 受 台风 的 袭 击 ?并 说 明 理 由。通过 这样 的改 造 , 常规 性 题 目便 具 备 了开 放 题 的形 式 . 更 具 有 挑 战 性 。 当然 此 题 还 可 以进 一 步 变 换 条 件 , 让 学 生 的思 维 朝 纵 深 发展 。 如 该 城 市 遭 台 风 袭 击 的 时 间 有 多
1 . 把 握 问题 的 时 机 . 思 维 受 阻 时适 当点 拨
、
一
利地 引入 比较 抽象 的 坐标 平 面 的概 念 , 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 : 同学 们 。开 始 新 课 前 让 我 们 玩 个 游 戏 ,大 家 一 起 来 争 当
“ 破译小高手 ” 。游戏 : 方格 中有 2 5 个字 , 若用A 4 来表示“ 书” , 设问1 : 请 破译 密码 : A 5 , B 5 , C 4, E 5 , D 4 , C 3 . 设 问2 : 请 编制 密码 : 密码原文为“ 天 才 来 自勤 奋 ” 。
一 一
材 引起 学 生 的兴 趣 , 引 导 学 生 自 己建 立 对 概 念 的感 悟 , 进 而 形
成 数学模型 。 比较 透 彻 地 理 解 概 念 , 突破 重点 , 是 这 组 设 问 的 目的 。在 公 开课 的 开 始这 样设 问 , 也 达 到 了很 好 的教 学 效 果 , 学 生 忘记 了公 开 课 的 拘谨 , 反 映 相 当活 跃 , 而 问 题 的背 景 学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