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部分高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3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4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2气压带和风带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4、北半球1月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 常见天气系统1、图中1表示冷锋;2表示暖锋..其中冷锋在我国出现的频率较高..2、锋面天气系统:3、图中的1表示高压;2表示低压..4、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气流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方向..5、图中1形成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如我国夏季的伏旱、冬季的寒潮、秋季的秋高气爽等天气..2形成的天气特点是云雨天气;如我国夏秋季的台风现象..§4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现代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2、在我国;气候变暖现象由空间上看;北方地区十分明显;由时间上看;冬季季节比较突出..3、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人口的增长4、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海平面上升;2改变水循环;产生洪涝、干旱等灾害;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于高纬国家;使其农业增产生长期延长;不利于低纬国家;使其农业减产洪涝与干旱加剧..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中储量最大的是冰川水;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2、1图中1是蒸发;2是降水;它们组成了海上内循环循环;2图中3是蒸发;4是降水;它们组成了陆地内循环内陆循环循环;3图中5是蒸发;6是水汽输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径流;9是下渗;10是地下径流;它们组成了海陆间循环循环..4能够更新和净化陆地水资源的是海陆间循环..人类在利用水循环过程中对地表径流的利用和影响最大..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2促进全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3塑造地表形态;4对陆地水资源具有更新、净化的作用..§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另外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也可以影响洋流的方向..2、洋流的主要类型有寒流和暖流..3、在图中绘制出洋流的方向..4、图中的寒流包括5、7、10、11;暖流包括1、2、3、4、6、8、9..5、洋流的影响:1影响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2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气候气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如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可能形成荒漠..3对渔场的影响:太平洋中由于寒暖流3和7 的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由于上升流的影响在11处形成秘鲁渔场..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物的净化..5对海洋交通运输的影响:顺流时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易出现雾;可以干扰交通运输;另外洋流可能由高纬带来冰山;危害交通运输..§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属于其中的可再生资源..2、影响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其中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最重要的标准..3、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高低..4、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在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科技发达时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种类增多;利用方式多样化..例如地下水开采、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5、当前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因为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6、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修建水库;2跨流域调水;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4海水淡化;5合理开采地下水;6提高节水意识;7人工增雨;8减少污染浪费..其中属于开源措施的有12457;属于节流措施的有368..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种类型..由整个地质时期看;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等基本形式..3、地壳运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和性质又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两种形式..4、水平运动常常形成褶皱山脉、断裂带、裂谷、海洋等;垂直运动常常形成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等..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5、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平坦;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等基本形式..6、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在图中填出相应名称..§2山岳的形成1、山岳的主要类型包括褶皱山、断块山、火山..2、褶皱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类型..其中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是背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是向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3、在内力作用影响下;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考虑到外力作用;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山谷;而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发生侵蚀作用;从而形成山..世界着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脉等按其成因类型都属于褶皱山..背斜属于储油气构造;可修建隧道;向斜属于储水构造..4、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断层..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则形成地垒;容易形成断块山地;例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即是如此形成;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则形成地堑;容易形成低地和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等即是如此形成..5、哥伦比亚高原、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等都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6、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原因是:山岳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而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势相对较平缓..7、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长度较长;弯曲度比较大..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需要绕过各种障碍物..8、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铁路..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建设成本比较高;难度比较大;而公路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3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分为侵蚀地貌、堆积地貌..2、溯源侵蚀可以使河谷向河流源头方向伸展;下蚀可以使河谷加深;侧蚀可以使河谷加宽..3、河流堆积地貌最典型的类型是冲积平原;它是由河流上游的洪积-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等组成..4、高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气候温暖海拔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5、山区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或山前的冲积扇;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源充足;土壤肥沃..6、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三角洲或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或团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内河与海洋交通便利..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5、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南北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低纬、高纬地区最明显..2、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中纬地区最明显..3、以水分和热量的共同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山麓向山顶呈现垂直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高差较大的山区地区最明显..当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2.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影响气候。

4. 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2)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半球反之。

(有直射现象的地区昼长不是直射当地时最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大气部分:1.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对流层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太阳短波辐射,地面、大气为红外线长波辐射,)(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②反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应知应会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1、在人类社会初期——产业革命前,人口的增长十分缓慢。

2、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有人惊呼人类进入“人口爆炸"时代。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该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几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几个不同阶段及主要特征:知识点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1、世界性突出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①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 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

②影响:a.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尚未解决温饱的穷国更加贫困,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b.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③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2)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①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②影响: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

③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知识点一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迁移的发展及特点:(1)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1 5世纪末至1 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后,主流是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1.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分别对应的时间•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白昼、黑夜、昼夜变化、季节变化)1.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理坐标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各种坐标之间的转换1.4 地图和地图阅读•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图的制图方法和种类(平面图、球面图、等面积图、等角图)•地图上的元素(图例、比例尺、方向、经纬网等)•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世界自然地理•大洲和洋洲(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地理位置和特点)•世界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河流(地理位置、特点、对人类的影响)2.2 世界人文地理•世界主要宗教、语言和文化区域(地理位置、主要特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主要特征)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线•中国的地形和地貌(地形类型、山脉、高原、平原、河流)•中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气温、降水、资源类型等)3.2 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的人口和分布(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地域特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民族、方言等)•中国的经济和地区差异(地区差异的原因、经济发展程度等)第四章地球环境与资源4.1 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污染现象和主要污染物•地球的全球变暖问题和影响4.2 地球的资源利用问题•地球的资源种类和分布•地球的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1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对照此提纲逐一复习每个章节。

复习时还应注意理清各章节概念、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和联系,便于融会贯通,增加应试成功的几率。

地理复习提纲高一

地理复习提纲高一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 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FormatTableID_0#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提纲地理知识点提纲:高一必修一一、地球与地理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球形-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2. 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季节变化的原因- 纬度和经度3. 地球的大气、水和岩石圈- 大气圈:气候、气象- 水圈:水循环、水资源- 岩石圈:地质构造、地震、火山二、地球上的生命1.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生命起源的假说- 生物演化的证据和理论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 环境问题的解决与可持续发展三、地球的区域差异与地域变化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城市和农村的差异- 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影响2. 人文地理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地域文化特征-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地区开发与利用- 地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发展四、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1. 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图件- 地图比例尺与地图符号- 地图图件的解读与分析2. 地图投影和地形图- 地图投影的类型和选择- 地形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GIS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GIS在环境、交通、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五、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1. 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野外观察与实地调查- 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的搜集与分析2. 地理学的技巧与工具- 地理图册和地理书籍的利用- 科学实验与模型模拟的方法3. 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关于气候变化的实证研究- 关于城市规划的案例分析以上提纲为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与运动、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地球上的区域差异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巧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和研究地理现象。

通过综合学习和实践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精品】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提纲

【精品】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提纲

【精品】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提纲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提纲
一、自然地理
1.地理基础知识
(1)地球基本参数
(2)地球形态与地球运动
(3)地球与环境的关系
2.自然地理系统
(1)大气系统:气候、天气等
(2)水文系统:水循环、海洋、湖泊、河流等(3)陆地系统
①岩石圈和地球表面的演化
②自然灾害与防治
3.资源与环境
(1)自然资源
①能源资源
②矿产资源
③生物资源
④土地资源
(2)环境问题
①水、空气、土壤污染与治理
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人文地理
1.人类与地球
(1)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2)历史地理:文明与文化、城市与人类居住、交通与通讯等
2.人口与城市
(1)人口地理:人口规模、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等
(2)城市地理:城市发展、城市结构、城市环境等
3.经济地理
(1)产业地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2)国际经济:贸易及其区域分布、经济合作等
4.区域地理
(1)地域差异与分析
(2)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协调、优化、创新等
三、地理技能
(1)地图技能
(2)图表技能
(3)调查与统计分析技能
(4)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5)实践环节: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等
以上就是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 地月系 河外星系(2)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存在生物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光照 条件、大小行星 各行其道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 距离适中, 温度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 温度 、大气、水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递减 影响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状况(大气)。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吐鲁番 ,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四川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 和 耀斑 。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电磁波、无线电通讯 、 磁暴现象 、极光 、气候 。

3、(1)比较自转公转 (2) 晨昏线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0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90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黑夜走向白天叫 晨线 。

(3)时间计算:东 加 西 减 。

(加减)地方时:因自转 而产生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

600E 为10时,则750E 为 11 时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每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东8区)时间为 16时 ,纽约(西5区)为 3时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左 偏,北半球 右 偏。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1. 物质与能源——地球的基础1.1 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三层结构、各层的特点和组成•地球的外部构造: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特征:地形、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1.2 大气与水圈•大气圈的结构和特征:大气层次、大气成分、大气循环•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气压、风、降水和气候带等•水圈的组成与运动: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和湖泊等1.3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的分类与特点: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中国的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能源供给、能源消耗、能源与环境问题2.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2.1 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与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的分类和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与促进2.2 人口与人类聚居•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城市与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与影响、城市与乡村的差异•人类聚居的区域特征:城市体系、人口聚集区、人口稀疏区等2.3 经济与城市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的作用、城市体系的结构与发展•农业与工业: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地理条件和特点3.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奥秘3.1 地震与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与震级:地震的原理、发生地和影响•地壳的运动:地壳运动的类型、地震带的分布和地震活动性3.2 火山与火山地貌•火山的形成与喷发:火山的构造、火山爆发的类型和特点•火山地貌:火山锥体、火山口、火山岛等地貌特征3.3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的类型与防治: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防灾减灾工作:地质灾害预测、监测和紧急救援等工作4.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认识世界的窗口4.1 地图符号与地图阅读•地图符号:地图上常见的符号、颜色、线型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地图阅读技巧:地图的缩放、方位、比例尺和图例的理解与使用4.2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组成、功能与应用•遥感技术:遥感图像的获取、解译和应用4.3 测量与制图技术•测量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制图学的基本要素•测量技术的应用:GPS定位、测绘工程等以上提纲为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复习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必修一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1.1 地球的形状•说明地球的几何形状以及由经度和纬度构成的地球表面网格的作用;•理解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组成地球的各层。

1.1.2 地球的结构•介绍地球由哪几层构成以及每一层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1.2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1.2.1 地球的自转和倾斜•说明地球自转的规律以及地球自转和白天、黑夜的关系;•理解地球公转和四季的关系。

1.2.2 地球公转和日照•了解地球公转和太阳光照角度的变化规律;•理解影响地球季节的因素。

1.3 气候的形成和分布规律1.3.1 气候的基本元素•介绍气温、降水量、气压和湿度等气候要素。

1.3.2 气候类型和分布•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分布的影响;•理解气候因素在不同地区决定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2.社会经济发展2.1 人口与城市2.1.1 人口变化和城市化•了解人口数量、结构和变化规律对于城市化的影响;•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发展趋势和影响。

2.1.2 城市系统和城市规模•了解城市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2 农业与农村2.2.1 农业发展的特点•介绍农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2.2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措施。

2.2.3 农村社会经济建设•了解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和特点;•理解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3 工业和城市2.3.1 工业的发展和变化•介绍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3.2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措施。

2.3.3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了解城市发展的历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3.资源与环境3.1 资源的类型和分布3.1.1 自然资源•介绍各种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3.1.2 人文资源•了解各种人文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3.2 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3.2.1 能源的开发利用•了解各种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等内容。

下面是地理必修一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形状及证据•地球的内部结构及特点•地球的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影响•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的地理格局和经纬网四、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的疆土和海陆分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区划1. 中国的辽阔土地•中国的陆地面积和河流湖泊•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划分2. 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和分布•中国的地震和洪涝灾害3.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中国的季风气候4. 中国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中国的森林覆盖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措施五、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世界的自然地理概况•世界的地形和地势•世界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1. 世界的气候•世界的气候带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2. 世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世界的植被带分布•世界的动物资源和保护措施六、城市与人类活动•城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人口分布•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小结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必修一的复习提纲,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城市与人类活动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个提纲进行复习和总结,加深对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学习进步!。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风的堆积地貌主要有沙丘、沙垄等。

6、内力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趋于平缓。

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总是同时起作用的。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存在的基础: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的相互转化2、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的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变为碎屑物质,然后被搬运沉积下来,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形成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发生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

附录:计算公式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小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要点: 一、宇宙 1、宇宙的概念 2、宇宙的认识过程 3、天体和天体 二、太阳 1、太阳系概况 2、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主要知识点:1、天体的类型:(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通称天体。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3、关于天体的判断天体的标准: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的宇宙物质。

※4、天体系统的层次(见右图)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5、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6、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及其特点(见右图) (1)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

(3)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5)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与特殊性:普通性——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并不特殊; 特殊性——有生命物质存在。

※8、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运动周期适当,有大气层);(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原因:地球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3)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成降水,最终形成原始的海洋)。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1. 自然地理基础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椭球体。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1.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绕太阳做公转。

•四季变化:地球公转的倾斜造成地球各地季节的变化。

1.3 大地构造和板块构造•大地构造:大陆、海洋和地壳的形成。

•板块构造:地壳分为若干个大块,板块在地球上的相对运动。

1.4 地理环境的特点•气候:地球表面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组成。

•水文: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貌:山脉、平原、高原、台地等地表自然形态特征。

1.5 地球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的分类:包括气候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影响和利用。

2. 人文地理基础2.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分布: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等。

•人口变迁: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化。

•人口问题:人口快速增长、老龄化、城市化等问题的影响与应对。

2.2 城市与工业发展•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的定义、分类和城市体系的构成。

•工业与城市发展: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2.3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类型和农业区划:农业的分类和农业区划的划分。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4 交通与通信•交通方式的演变: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空中交通等的发展。

•通信方式的演变:电信、互联网等通信方式的发展和利用。

2.5 区域分区与区域规划•区域的概念和特征:不同尺度下的区域划分和区域特征的描述。

•区域规划的目标:区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3. 地理实践活动3.1 实地调查与观测•实地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不同地理要素的观测和记录。

3.2 地图与地图解读•不同类型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地图解读和地理现象的分析。

3.3 GIS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基础概念。

•GIS和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以下是高一地理的复习提纲:
1. 地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 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 地理学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 地图的基本要素与使用方法
2. 自然地理
- 大地构造与板块运动
-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演化
- 地球表面的形成与变化
- 气候与气象
- 水文与水循环
- 地球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3. 人文地理
- 人口与人口分布
- 城市与城市化
- 农业与农村变迁
- 工业与工业化
- 交通与交通运输
- 旅游与旅游产业
-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4. 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 城市环境与环境污染
- 水资源与水污染
-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
-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
5. 地理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 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与差异分析
- 地理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途径
- 地理变化与社会影响的研究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复习,可以加深对于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结合历年试题和模拟考试进行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最后,充分利用课外资料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三个椭球体
–地球的大小和重量
–地球自转和公转
2.地球的位置和构造
–地球的位置和运动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球的地壳运动
3.地图的制作和应用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地图的分类和框架
–地图的应用和误差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1.气候
–气候要素和分类
–气候变化和预测
–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
2.水文
–水文循环和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和利用
–水污染和治理
3.生物圈
–生态系统和生态位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威胁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章经济地理环境
1.人口与城市
–人口数量和分布
–人口变化和趋势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2.农业
–农业类型和特点
–农业生产和技术
–农业问题和发展
3.工业
–工业类型和特点
–工业生产和技术
–工业问题和发展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的自然和经济条件
–区域性质和特点
–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
–区域开发和利用
2.区域发展政策与规划
–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
–区域经济和人文特点
–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的区域发展和特点
–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的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