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培养学生质凝问难的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doc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质疑问难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是坚持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对于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或办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来重视。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一副尊容,会把学生的“疑问”吓到九霄云外,学生有问不敢问,长期以往,根本就无遇事提问的习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提问,这样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
第二,创造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
方法的传授固然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
我们要创造一切有利时机,使质疑训练落到实处。
学生质疑,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
一般来说,课前的引发型质疑,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求知欲望;疏导型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课中的探究型质疑,便于学生对课文重点进行深究探索,进一步挖掘文章的中心;而课后质疑,可以是总结型的,也可以是辨别鉴赏型的;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也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心,领悟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因而,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更“善于”质疑问难,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学生质疑的轻松和谐的环境,激发质疑兴趣,让学生敢思、敢问,乐探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摒弃疑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
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2、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
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如教学《我希望有一只神笔》时,教师谈话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吧?它是一个对穷人很有爱心的孩子,他用手中的画笔,给穷人创造了奇迹。
让我们我们很羡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希望有一只神笔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看看小作者希望用这支马良的神笔做什么二、精心指导学生善于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
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
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1、在预习中质疑。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
自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科 角 度 虽 然不 同 , 科 学 与理 性 的 精神 却 相 通 。 历 史 思 维 是 什么 ? 是 反思 过 去 ,面 向未 来 , 是 叫人 在 生 活 中学 会 总结 , “ 前 事不 忘 ,后
事之师”。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 也 该 时 时 刻 刻感 悟 历史 。 第 二 ,以生 成 性 预 设 为主 要 设计 思 想 : 课 堂 预 设是 为 了让课 堂按 照 一定 的思 路
三、怎样让创造性充满历史课 堂
1 .科 学 的教 学设 计 第一 ,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为 目标 : 门 学科 有 一 门学科 的思 维 ,一 门学科 不 能 仅 仅 为 学生 升 学 考试 提 供 一 块 拼 图 ,还 应 该 为 解 读 生活 中 的问题 提 供 一 个 角度 。学
向。 2 . 合 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 师 生 角 色定 位
以学生为课堂创造 的主体并不是要弱化 教 师 的作 用 ,而 是对 教 师 的 能力 提 出了更 高 的要求。探究什么问题?怎么探究?怎么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一
示成果?这些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尽力协 调 、全程参与 、适时总结。学生是主演 ,教 师可能是 编剧 、是导演 、甚至是配角…… 3 .严谨不失轻松 的探究氛 围 创造可能产生于紧绷的神经放松的那 一
朝 着 教 学 目标 有 序 进行 ,首 先 要保 证 课 堂 的 线 索 清 楚 、层次 分 明 、重 点 突 出 ,但 这 只 是 完成 了课堂的基本要求 ,缺少了情感交流和
升华的部分。比如 , 讲鸦片战争这一课 ,我
们 一 般 会 设 计这 些 基 本 问题 :鸦 片 战争 为 什
么爆发?怎样爆发 的?清政府为什么战败? 战败 有 什 么影 响 ? 基本 上 一 堂课 下 来 学 生 是 按 照教师划定的线路在走 , 缺少了思维 的“ 岔 路 ”。还以这课为例 ,我们是不是可 以围绕 工业革命时代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及导致的恶 果 ,思考一下当今我们发展中国家该如何面 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这样一处理,我们就 不仅仅是讲鸦片战争了,而是讲人类的全球 化 问题。所以,我们的历史课堂很有必要让 生成性预设成为主要的设计思想。而且 “ 教 师设计的问题要匠心独运 ,让问题蕴含创新 思 想 ,要 千方 百 计 地考 虑 如 何 打 开学 生 思 维 的 闸 门 ,激起 学 生 求 知 的浪 花 。 ” 第三 ,以学生 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为主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造型人才。
下面浅谈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创设质疑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数学的思维美吸住学生,创设质疑。
思维美体现在思路清晰,构思巧妙上。
使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诱惑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浓厚兴趣。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进行“考老师”的游戏,一部分学生验证老师回答的准确性,有了一种新的刺激,引起他们的兴趣。
通过老师又快又准的回答,便产生了一种老师回答又快又准的诀窍在哪里的好奇心,因而引发了求知的需求。
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二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能被3整除的数任意调换各数中的位置,看它能不能被3整除;第二个实验把不能被3整除的数也任意调换位置,使学生明确了一个能不能被3整除,不是看数字所在的位置。
第二,实验通过正反两个例子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能被3整除的数,它的各位上的和一定能被3整除的特征。
此外还可以用数学的作用美吸引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地向学生提出生活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揭示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和趣味性。
如在教学正比例解应用题前问学生:学校的旗杆有多高,教学楼有多高你们不用爬上量,能算出结果吗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激发创新动机,创设情境质疑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
创新活动同样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
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对结果的评价和体验,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
我在创设情境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我让学生自己量出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圆周长和半径,当学生报出半径时,我便说出周长,而学生报出周长时,我便说出半径。
由于老师报出的数据与学生量的数据基本一样,一连几次后,激起学生好奇之心。
这样使学生急于想了解其中奥秘,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质疑问难是教学中不可缺失的环节,那么课堂上什么情况下才是学生讨论的最佳时候?怎样启发学生讨论问题?又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在问题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
如教学“圆锥”一课,教师出示工地上圆锥形沙堆的模型,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些沙堆想到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举手提出许多问题:“沙堆的形状叫什么?”“沙堆的体积有多大?”“这些沙有多重?”“沙堆的占地面积是多少?”等等。
这些问题恰恰又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自己提出来的,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注意力特别集中课堂效率也最好。
此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圆锥的特征,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质疑解疑,,所以我们鼓励学生的质疑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学生想质疑;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
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会质疑。
创设质疑的条件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权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牛顿创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苹果落地引起疑问得来的。
“问”是学的开始。
因此,要教会学生学,首先要教会学生“问”,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学生敢问善答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激发问的热情俗话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激发学生问的热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框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状态之下。
我们的学生不是不会想,不会问,而是不敢想,不敢问。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
多一点:“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等亲切话语,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学生的身心放松了,才能大胆地发问。
即使学生问的问题幼稚可笑,有的甚至荒诞,也不要泼冷水,更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耐心引导,加以鼓励和表扬。
这样,学生问的热情才会被激发起来,有了热情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问的习惯仅仅有了问的热情还不够,还要不断采取措施逐步将热情转化成为一种习惯。
有了问的习惯,遇到任何问题都会“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首先,可以把质疑问难作为预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每课必作。
开始时,提倡多提问题,难的、易的、大的、小的、重点的、非重点的等等,提得越多越好。
然后,逐步要求学生把问题提到关键处,提到重点、难点上,质量越高越好。
其次,每一堂课都可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然后,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分析、争辩,释疑解难。
再次,在讲完新课后让学生问,同时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的同学学习。
培养学生语文课中质疑问难的能力
培养学生语文课中质疑问难的能力一、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
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
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二、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
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
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三、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
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人类由于问号而思索,由于思索而打开了科学的大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创设质疑环境,启发鼓励,激发质疑兴趣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学生心中虽然有疑问,在课堂上却不敢提出来,怕被人嘲笑或者不能把问题说清楚。
因此,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师应先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
在教学中,尽量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不在学生中按学习成绩划分好、中、差:要求学生敢问,关键在于爱护和扶持他们“敢问”的热情,对勤于动脑、积极提问、答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尽量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
教师对学生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认真地、善意地对待,既不能因为问题偏离教学要求而不屑一答旭不能因为问题不着边际而表现出不耐烦。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仔细地观察题目,启发他们发现此篇课文的课题和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引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并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观点,我也不当即作出判断,而是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去大胆向同学质疑,向教材质疑。
向老师质疑。
在质疑中求疑。
在求疑中发展思维。
二、从课文疑点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课文的疑点,往往是学生质疑问难的突破口,是将教学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
例如教学《挑山工》一文时,学生提出疑问:挑山工比游人走得慢,而课文却说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这是为什么?于是,教师适时引导自学下面课文。
学生由此认识到:挑山工具有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可贵精神。
培养学生质凝问难的能力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质凝问难的能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质凝问难的意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质凝问难的意义,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提问的方法、提问的技巧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质凝问难?2.质凝问难的意义(1)讲解质凝问难的概念。
(2)阐述质凝问难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质凝问难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质凝问难的能力(1)引导学生敢于提问a.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要怕提错问题。
b.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给予积极的评价。
(2)引导学生勇于质疑a.鼓励学生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疑。
b.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3)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a.教授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b.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a.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b.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实践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问题,并进行质凝问难。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建议。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质凝问难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针对所学内容提出至少一个问题,并进行质凝问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质凝问难的意义,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相信学生的质凝问难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
引导学生质疑的教学案例
引导学生质疑的教学案例
质疑问难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
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如果连问题也提不出来,还谈什么创造性思维呢?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充分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引导学生的内心体验,不断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
课堂教学中应由学生提出“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的矛盾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
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了学习必须一边学,一边问,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做到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
2019-培养学生质凝问难的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培养学生质凝问难的能力教案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质凝问难的能力--------------------------------------------------------------------------------南明小学语文老师申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苏霍姆林斯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
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好问的天性受到压抑和扼制。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一、据题质疑-----激起探知欲望高尔基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也就是第一句”。
书画家石大师吴昌硕称赞潘天寿的作画:“天惊地怪见落笔”。
上课也是如此,开头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那么,怎样开头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据题质疑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或蕴含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提示了文章的中心,若引导学生据题质疑,不反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
例如在教学《跳水》这一课时,我首先从题目入手,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引语:“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话音刚落,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迫不及待地举手提出疑问:谁“跳水”?为什么要“跳水”?这样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学生很快就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开追本溯源,弄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
二、据重点词句质疑------发挥主体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文档资料
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是点燃学生探索的火种,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路明灯,是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努力探索质疑的具体表现。
同时学生质疑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转变观念,让学生“敢问”1.切实更新教师观念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
教师应放下架子创设一种推心置腹交谈的气氛,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多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形成良好互动的课堂。
2.营造民主和谐氛围疑是思维的发动机。
学生从无疑、多疑到解疑的过程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疑”是个关键的环节。
然而,要使学生“有疑”,首先必须令其愿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宽松环境,学生没有想好的问题允许再想,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答错了允许重答,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提出意见。
在这样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在有争论、有收获的课堂上,勇于大胆创新。
3.保护学生问题意识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竟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有4条边,为什么长方体的棱长不是24条,而是12条?”“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等。
老师表扬了这几个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但并不急于回答问题,而是把问题交于学生去讨论思考。
通过质疑问难,自由讨论,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发挥。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问”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014-04方法交流4.听写练习也是训练小学生的听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然也是由易到难,由快到慢,单词、短语、课文的重点句型,年级低也只写一些单词,年级升高后难度逐渐增加。
5.不管何种形式的练习,尽可能地在师生之间、小组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展开,根据听力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多听英语,才可提高听力。
三、帮助学生树立提高英语的自信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实践的证明,在不同状态下,学生学习效率是不同的。
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规律,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所学内容难易适中,让学生感到我能做,我会说。
当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敢做了敢说了,听力才是训练成功了。
四、注重语言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可根据听的内容,设计相应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听。
活动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并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个体和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并在展示活动中感受成功,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课外,教师尽可能地多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英语听力。
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训练学生听力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音像、多媒体,拓展学生听得渠道和空间,低年级的学生更要注意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听力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创设多种类型的平台和空间,如设计shoping party等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科学合理恰当简约地运用学过的英语说给对方听。
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话剧、英语角、墙报、演讲会、演出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香河县五百户镇第二小学)•编辑鲁翠红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2019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精品教育.doc
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当今世界,化学已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化学研究也已深入到众多领域。
中学化学担负着传播基础化学知识,发掘培养化学科研后备人才的重任。
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基础化学理论和基础元素化学,其特点是知识点较散,有些内容又很抽象,特别是高中化学更是如此,因而很多在初中对化学怀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渐渐地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因而,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中学化学教学法,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的独特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中,学会并掌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
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
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教师更要认真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那么,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首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
其一,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
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
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
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
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怎样培养学⽣质疑问难的能⼒⿎励学⽣质疑问难,发挥bai学⽣主体作⽤,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个重要举措。
那么如何在⼩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质疑问难的能⼒呢?我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中,有了以下的⼀些思考和认识:⼀、引导问难机智,明确质疑主旨其实,每个⼉童⽣来就有探究反射的机能,这种反射表现为好奇⼼和求知欲,遇事总喜欢问“为什么”。
但是就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多数学校采取班级授课制,班级⼈数多,学⽣的认知⽔平与接受能⼒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对学⽣的质疑没有适当的引导,就会出现学⽣问题提得肤浅,缺乏思维深度;提的问题过于繁杂,不能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等现象,影响教学⽬标的实现。
⽽且,提问是学⽣个体获取知识的⼼理能动状态的外部表现,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的初步呈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潜⼒的重要标志。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励学⽣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思考,积极引导学⽣⼤胆质疑,多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启发学⽣经过⾃⼰的思考去排除疑难,解决问题。
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满⾜学⽣的好奇⼼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中的疑问,并以学⽣的质疑为突破⼝,捕捉学⽣智慧的⽕花与灵感,及时给予⿎励和肯定,推动学⽣不断发现新问题,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培养⾃⼰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所以教师要教会学⽣学会提问,养成提问的习惯,提⾼质疑的能⼒,就显得⼗分重要。
⼆、揭⽰问难做法,养成质疑氛围(⼀)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敢疑敢问。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
教师应该充分利⽤⼉童好奇⼼强的特点,培养学⽣的问题意识。
使他们敢疑敢问,积极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的情境”,让学⽣敢于质疑。
如果课堂的教学⽓氛过于严肃,学⽣就容易对⽼师产⽣恐惧⽽不敢提出问题,抑制了学⽣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质凝问难的能力教案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质凝问难的能力
南明小学语文老师申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苏霍姆林斯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
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好问的天性受到压抑和扼制。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一、据题质疑-----激起探知欲望
高尔基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也就是第一句”。
书画家石大师吴昌硕称赞潘天寿的作画:“天惊地怪见落笔”。
上课也是如此,开头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那么,怎样开头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据题质疑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或蕴含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提示了文章的中心,若引导学生据题质疑,不反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
例如
在教学《跳水》这一课时,我首先从题目入手,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引语:“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话音刚落,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迫不及待地举手提出疑问:谁“跳水”?为什么要“跳水”?这样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学生很快就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开追本溯源,弄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
二、据重点词句质疑------发挥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教材的主线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
文时,必须在阅读中紧抓非悟不可的重点词句进行质疑,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疑中自主,疑中创造。
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文章的重点句进行品析,引导学生质疑:“同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你有没有疑问?”刚一说完,学生的疑问便脱口而出:“为什么同一句话要在文中出现三次?”“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最后通过阅读、讨论、评价、让学生在宽松合协的环境中自行解决疑问,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同样是这篇文章,在教学时我还抓住重点词“光复”“湿润”等引导学生质疑:“光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光复”而不用“回
归”?“湿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的眼睛会湿润了?通过这样的质疑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今后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奠定了基础。
三、据反常之处质疑-----培养创造个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据反常之处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
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有有许多反常之处,若能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的创造个性。
《丰碑》一课有这么焉得虎子描写:“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学生对“镇定”“安详”两词不能理解,认为按照常理,人死时,脸上表情应是非常痛苦和恐惧的,怎会是镇定、安详的呢?对于学生这样的提问我及时给予肯定,并抓住契机进行引导、点拨、使学生明白老战士牺牲时之所以那么安详、镇定、是因为他有着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精神,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
于教材,敢于批驳前人的观点,其创造个性得以充分展示。
四、课后质疑-----启发创造想象
对一篇文章的总结归纳,就叫课后质疑,它要以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这种课后质疑可启发学生联想,组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迁移。
仍以《难忘的一课》为例,我让学生就文中台湾人民的表现和现实生活中台独分子的言论进行质疑,学生马上就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吕秀莲的言论是汉奸言论;有谁要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中国人民不会同意,台湾人民也不会同意。
质疑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何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探索。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