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9.其它正链rna病毒2015-医学精品
合集下载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2.病毒总论
病毒的分类与名称
分类方法
病毒可以按照核酸类型、宿主种类、病毒形态 等进行分类。
命名规则
Hale Waihona Puke 病毒名称通常基于宿主、疾病名称、发现者或 地理分布等因素。
病毒的繁殖方式
1
溶菌与菌落
病毒通过使寄主细胞溶解,释放新形成的病毒颗粒。
2
内源加壳
病毒核酸复制过程中,新的病毒颗粒形成并包装在宿主细胞内。
3
外源加壳
病毒颗粒在宿主细胞外组装和包装形成新的病毒颗粒。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2.病毒总论
病毒是微小的传染病原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它们依赖于寄生于宿主细 胞内复制,并引起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疾病。
病毒的结构与复制
病毒结构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有一种或多种结构经过 自我组装形成复制体。
病毒复制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复 制自身,生成新的病毒颗粒。
某些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来避免宿主免 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疫苗可以模拟病毒感染,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 供免疫保护。
病毒的疾病和控制
病毒疾病
病毒感染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流感、艾滋病等。
病毒控制
控制病毒传播的方法包括疫苗接种、卫生措施、隔 离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1 侵入宿主细胞
病毒通过特定的受体结合宿主细胞表面进入宿主细胞内部。
2 操纵宿主细胞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复制和传播自身,改变宿主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3 免疫逃避
某些病毒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蛋白来避免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病毒与免疫的关系
免疫应答 免疫逃避 疫苗开发
宿主免疫系统通过产生抗体和激活细胞免疫响应 来抵抗病毒感染。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细菌学课件
01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恢复免疫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免疫治疗方法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包括抗体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等。
临床应用
03
对一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进行免
疫调节治疗。
04 细菌学应用
常见动物源性细菌的种类与特点
革兰氏阳性菌
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具有较厚的细胞壁,可抵抗吞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适用对象
针对不同动物品种、年龄、健康状况等制定不同 的接种计划。
免疫学诊断方法与原理
免疫学诊断方法
包括血清学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细胞免疫学诊断等。
诊断原理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识别机制。
临床应用
对动物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病等进行早期、快速、特异性 诊断。
免疫学治疗原理与方法
免疫治疗原理
T细胞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可分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
胞等亚群,具有直接杀伤靶细胞和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等作用。
02
B细胞
B细胞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由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
成熟而来,可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03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NK细胞是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就能直接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靶细胞
挥免疫效应。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 胞分泌的调控其他细胞活性的小 分子蛋白质,具有调节免疫应答 、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等功
能。
补体
补体是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具有 酶活性的大分子复合物,可以在 抗体或细胞因子的激活下,与病 原微生物结合并促使其溶解,发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DNA病毒
• 病鸭表现为肠炎、脉管炎、广泛的局灶性坏死, 产蛋率下降25~40%,发病率5~100%,死亡率很 高(病鸭多数死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鸭瘟鸭头肿大,眼睑肿.
肠道坏死出血
气管出血
DNA病毒
做人要像飞刀一样, 一定要有目标!
• 该科病毒均为:线状双股DNA,20面体对称,有囊 膜。
一、分类
二、主要特征
• 1、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双股DNA,约125~ 235kb。 • 2、直径150nm,162个壳粒组成的20面体对 称,有囊膜,囊膜上有糖蛋白的纤突。
• 3、病毒衣壳在细胞核内复制和装配,可形成巨大的包涵 体,后经核膜以芽生方式获得囊膜;目前尚不明确如何通 过细胞质。
仔猪病情严重表现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全身抽搐四肢呈游泳状仔猪大批死亡2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又名禽疱疹病毒1型仅1个血清型
双股DNA病毒 DNA病毒
学习重点
1
2 3
双股DNA病毒的种类
各科病毒的形态特点 病毒的致病性
简介
• 双股DNA病毒是指:基因组核酸为双股DNA的病毒 包疱其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致病性 • ① MDV为细胞结合性病毒,靶细胞——T淋巴细胞 • ② 主要感染鸡和火鸡,鹌鹑、稚鸡、鹧鸪也能感 染。以淋巴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潜伏期 较长。一般以2~3月龄的鸡发病最为严重。 • 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和临诊症状,可分为4种 致病类型:
• 神经型 内脏型 眼型 皮肤型
瞳孔缩小 ,鱼眼状
三、与养殖业密切相关的几个疱疹病毒
• • • •
伪狂犬病毒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马立克病病毒 鸭瘟病毒
1、伪狂犬病毒 • • • • (1)分类地位: 为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又名猪疱疹病毒1型 (2)致病性 ① 猪为原始宿主,也可感染马、牛、绵羊、山羊 及多种野生动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鸭瘟鸭头肿大,眼睑肿.
肠道坏死出血
气管出血
DNA病毒
做人要像飞刀一样, 一定要有目标!
• 该科病毒均为:线状双股DNA,20面体对称,有囊 膜。
一、分类
二、主要特征
• 1、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双股DNA,约125~ 235kb。 • 2、直径150nm,162个壳粒组成的20面体对 称,有囊膜,囊膜上有糖蛋白的纤突。
• 3、病毒衣壳在细胞核内复制和装配,可形成巨大的包涵 体,后经核膜以芽生方式获得囊膜;目前尚不明确如何通 过细胞质。
仔猪病情严重表现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全身抽搐四肢呈游泳状仔猪大批死亡2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又名禽疱疹病毒1型仅1个血清型
双股DNA病毒 DNA病毒
学习重点
1
2 3
双股DNA病毒的种类
各科病毒的形态特点 病毒的致病性
简介
• 双股DNA病毒是指:基因组核酸为双股DNA的病毒 包疱其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致病性 • ① MDV为细胞结合性病毒,靶细胞——T淋巴细胞 • ② 主要感染鸡和火鸡,鹌鹑、稚鸡、鹧鸪也能感 染。以淋巴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潜伏期 较长。一般以2~3月龄的鸡发病最为严重。 • 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和临诊症状,可分为4种 致病类型:
• 神经型 内脏型 眼型 皮肤型
瞳孔缩小 ,鱼眼状
三、与养殖业密切相关的几个疱疹病毒
• • • •
伪狂犬病毒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马立克病病毒 鸭瘟病毒
1、伪狂犬病毒 • • • • (1)分类地位: 为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又名猪疱疹病毒1型 (2)致病性 ① 猪为原始宿主,也可感染马、牛、绵羊、山羊 及多种野生动物。
兽医微生物学培训课件
12
Hale Waihona Puke 2.间接凝集试验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 吸附不溶性
颗粒载体的表面,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电解 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的特异性的凝集反应称为间接 凝集反应。 优点 敏感性高,比直接凝集反应敏感2-8倍。
常用载体
红细胞(绵羊红细胞)、胶乳颗粒等。当
载体吸附了可溶性抗原后即称为致敏颗粒。 间接血凝试验 是将可溶性抗原致敏于红细胞表面, 用以检测相应抗体。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如将抗体致敏于红细胞表面,
集反应。本法广泛应用于多种细菌和某些病毒的
快速诊断。
14
二、沉淀试验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存在下,形 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试验。 参与沉淀试验的抗原称沉淀原,抗体称为沉淀素。
抗原可以是多糖、蛋白质、类脂等,抗原分子较小,如细菌的 外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液,病毒的可溶性抗原、血清、组 织浸出液等。
8
二、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1.电解质 特异性的抗原和抗体具有对应的极性基(羧 基、氨基等 ) ,它们互相吸附后,其电荷和极性被中 和因而失去亲水性,变为憎水系统。 易受电解质作用失去电荷而互相凝聚、发生凝集或
沉淀反应。
2.温度 较高的温度可以增加抗原和抗体接触的机会, 血清学反应常用 pH 为 6-8 ,过高或过低的 从而加速反应的出现。常用37℃水浴保温。 3. 酸碱度 pH可使抗原抗体复合物重新离解。
9
第二节
凝聚性试验
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有电解质存 在下,复合物相互凝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聚小块或 沉淀物,根据此现象来测定相应抗体或抗原,称为 凝聚性试验。分为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
一、凝集试验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 称为凝集试验。参与的抗体主要为 IgG 、 IgM 。凝 集试验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优点是操作简便。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培训课件
细菌学的奠基人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16
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是:
提出 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 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
腐败的真正原因。 再加上消毒灭菌等一系列方法的建立,就
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17
他以“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 验,从而使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 成就。
在理论上,柯赫于1884年提出了柯赫法则。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0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2
继巴斯德与柯赫的研究工作后,就出现了 其成果横向扩散,结果一系列微生物学的 分支学科就相继创立了。
例如:细菌学,消毒外科学(J·Lister), 免疫学,土壤微生物学,真菌学,酿造学 等。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3
27
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传 统 病 原 卷 土 重 来 : 如 口 蹄 疫 , 禽 流 感 (H5N1)、猪流感(H1N1) 、出血性大肠 杆菌病等等
➢ 新 型 病 原 : 如 HIV 、 PRRSV 、 汉 坦 病 毒 、 HCV、HDV、HEV、朊病毒、军团菌、幽 门螺杆菌、SARS等等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8Βιβλιοθήκη 对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采用新技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 入,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认识可深入到 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
➢对各种致病因素(细菌的毒素、酶、黏附素 等;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等)的分 子机理及调控的研究。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9
诊断技术的发展
➢ 三大标记技术(荧光、酶、放射同位素) ➢ 各 种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 DNA 的 G+Cmol% 测 定 、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16
巴斯德学派的主要贡献是:
提出 了生命只能来自生命的“胚种学说”。 认为只有活的微生物才是传染病、发酵和
腐败的真正原因。 再加上消毒灭菌等一系列方法的建立,就
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17
他以“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指导科学实 验,从而使他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 成就。
在理论上,柯赫于1884年提出了柯赫法则。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0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2
继巴斯德与柯赫的研究工作后,就出现了 其成果横向扩散,结果一系列微生物学的 分支学科就相继创立了。
例如:细菌学,消毒外科学(J·Lister), 免疫学,土壤微生物学,真菌学,酿造学 等。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3
27
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传 统 病 原 卷 土 重 来 : 如 口 蹄 疫 , 禽 流 感 (H5N1)、猪流感(H1N1) 、出血性大肠 杆菌病等等
➢ 新 型 病 原 : 如 HIV 、 PRRSV 、 汉 坦 病 毒 、 HCV、HDV、HEV、朊病毒、军团菌、幽 门螺杆菌、SARS等等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8Βιβλιοθήκη 对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采用新技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 入,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认识可深入到 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
➢对各种致病因素(细菌的毒素、酶、黏附素 等;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等)的分 子机理及调控的研究。
兽医微生物学概述
29
诊断技术的发展
➢ 三大标记技术(荧光、酶、放射同位素) ➢ 各 种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 DNA 的 G+Cmol% 测 定 、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双股RNA病毒
4) 能抵抗乙醚、氯仿和pH3的酸性环境。 5) 能在鸡胚的卵黄囊内、绒毛尿囊膜增殖,也能
在原代鸡肝、肺、肾和睾丸等细胞培养物上生 长。
禽呼肠孤病毒
禽呼肠孤病毒
无囊膜,20面体对称
禽呼肠孤病毒
2. 致病:主要表现为 病毒性关节炎 暂时性消化系统紊乱。
鸡病毒性关节炎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以关节 炎和腱滑膜炎为特征,偶可致腱断裂。在急性 发病群中,由于病鸡死亡、淘汰、生长停滞、 饲料利用率低等均可造成严重损失。
5.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草鱼出血病病毒——草鱼出血病
一、分 类
共有15个属,宿主范围广泛,其中对动物致病的有10个属。
1. 正呼肠孤病毒属 2. 环状病毒属 3. 轮状病毒属 4. 科州蜱传热病毒属 5.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抗脂溶剂,较大pH范围稳定; 蛋白酶处理可增加传染性。
脂溶剂处理后丧失部分活性; 只在pH6~8稳定。
二、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呼肠孤病毒
(一)轮状病毒 (二)禽呼肠孤病毒 (三)蓝舌病毒
轮状病毒
(一)轮状病毒 Rotavirus
1. 特性
1) 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球型,平均直径70nm左右。 2) 病毒体中心为直径36~45nm的致密核心,含病毒核酸。 3) 双层衣壳,呈轮缘状,围绕内层。
内层衣壳呈放射状排列,形似车轮幅条,故称为轮状病毒。
2.血清学诊断
(1)琼脂扩散试验(AGP) (2)病毒中和试验(VNT) (3)免疫荧光试验(IF)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传染性法氏囊抗原、抗体 特异性结合出现的沉淀线
微双RNA病毒科
在人、大鼠、豚鼠、猪等动物的粪便中也 可检测到类似双RNA病毒颗粒,与双RNA病 毒相比:
在原代鸡肝、肺、肾和睾丸等细胞培养物上生 长。
禽呼肠孤病毒
禽呼肠孤病毒
无囊膜,20面体对称
禽呼肠孤病毒
2. 致病:主要表现为 病毒性关节炎 暂时性消化系统紊乱。
鸡病毒性关节炎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以关节 炎和腱滑膜炎为特征,偶可致腱断裂。在急性 发病群中,由于病鸡死亡、淘汰、生长停滞、 饲料利用率低等均可造成严重损失。
5.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草鱼出血病病毒——草鱼出血病
一、分 类
共有15个属,宿主范围广泛,其中对动物致病的有10个属。
1. 正呼肠孤病毒属 2. 环状病毒属 3. 轮状病毒属 4. 科州蜱传热病毒属 5.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抗脂溶剂,较大pH范围稳定; 蛋白酶处理可增加传染性。
脂溶剂处理后丧失部分活性; 只在pH6~8稳定。
二、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呼肠孤病毒
(一)轮状病毒 (二)禽呼肠孤病毒 (三)蓝舌病毒
轮状病毒
(一)轮状病毒 Rotavirus
1. 特性
1) 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球型,平均直径70nm左右。 2) 病毒体中心为直径36~45nm的致密核心,含病毒核酸。 3) 双层衣壳,呈轮缘状,围绕内层。
内层衣壳呈放射状排列,形似车轮幅条,故称为轮状病毒。
2.血清学诊断
(1)琼脂扩散试验(AGP) (2)病毒中和试验(VNT) (3)免疫荧光试验(IF)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传染性法氏囊抗原、抗体 特异性结合出现的沉淀线
微双RNA病毒科
在人、大鼠、豚鼠、猪等动物的粪便中也 可检测到类似双RNA病毒颗粒,与双RNA病 毒相比: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非洲猪瘟病毒科
侵入细胞过程
• 在细胞核内转录、复制、核内装配 • 通过细胞裂解释放 • 腺病毒通过其纤突球部与敏感细胞膜上的特 异性受体结合后,即开始了感染过程 • 结合后的病毒,或依靠细胞的吞饮作用,或 直接侵入细胞
• 进入细胞浆内的病毒立即脱衣壳,五邻粒发 生解离,进而降低了衣壳的稳定性,其它六 邻粒及其相关蛋白也发生分离。 • 裸露的病毒核心体通过核膜上的空隙进入核 内,或释放出DNA进入核内,这个过程可在1 ~2个小时内完成。
减蛋综合症畸形蛋
• (2)人工感染1日龄雏鸡,到7日龄前后出现 精神萎顿和腹泻,并有少数幼雏鸡发生死亡
• 4、病毒培养 • (1)在鸭胚和鹅胚上复制的滴度高于鸡胚 • (2)能在鸭及鹅胚的肾细胞、肝细胞、成纤 维细胞上复制,并产生CPE(细胞肿胀、变圆 聚集成葡萄串状)。
• 5、生物特性 • (1)能凝集鸡及其他禽类的红细胞; (2)对热、酸和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 6、诊断 • (1)病毒分离:病料采集和处理;鸭胚接种 • (2)病毒鉴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 2、腺病毒没有囊膜,核衣壳的直径为70~ 80nm,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 内为线状的双股DNA。 • DNA被包于蛋白外壳即衣壳内。 • 衣壳由252个壳粒组成,其中240个是六邻粒 构成二十面体的20个面以及棱的大部分。
• 3、纤突直径为2nm,长约10~31nm——随 腺病毒型而不同。 • 纤突顶端为一个4nm直径的球形物,这是病 毒感染细胞时结合于细胞受体的部分。 • 血凝素也在球部,可凝集大白鼠、恒河猴或禽 类红细胞,为型特异性抗原所在部位。
腺病毒科
一、分类
• 哺乳动物腺病毒属 • 禽类腺病毒属
二、一般特性
• • • • 各种动物的腺病毒形态基本相同 衣壳结构清晰 易在电子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在感染细胞核内的病毒粒子经常排列成结晶 状。 • 腺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又易分离提取,故是 目前动物病毒中在形态和化学结构上研究得 最为详细的病毒之一。
兽医微生物学教案(第19次课)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备课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19次课
教学
目标
乳及乳制品中的微生物:鲜乳中的微生物、奶粉中的微生物;肉类中的微生物;蛋中的微生物。
了解鲜乳、奶粉、肉类、蛋中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熟悉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重点
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难点
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
过程
设计
首先现实生活中变质乳中的微生物起的作用讲起,然后过渡到学习其他微生物的重要意义。再引申开来讲解其他内容。
一、鲜乳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二、奶粉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三、肉类中的微生物(20分钟)
四、蛋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五、总结(10分钟
思考与
练习题
哪些微生物引起鲜乳的变质?
教学
总结
教学
目标
乳及乳制品中的微生物:鲜乳中的微生物、奶粉中的微生物;肉类中的微生物;蛋中的微生物。
了解鲜乳、奶粉、肉类、蛋中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熟悉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重点
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难点
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
过程
设计
首先现实生活中变质乳中的微生物起的作用讲起,然后过渡到学习其他微生物的重要意义。再引申开来讲解其他内容。
一、鲜乳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二、奶粉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三、肉类中的微生物(20分钟)
四、蛋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五、总结(10分钟
思考与
练习题
哪些微生物引起鲜乳的变质?
教学
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股正链线状RNA、 不分节段,无囊膜
单股正链线状RNA、 不分节段,有囊膜
微RNA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又名“小RNA病毒科”;该科的病毒在人医 和兽医中均具有重要性。其中口蹄疫病毒是 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动物病毒;而且是目前研 究最为广泛、深入的病毒之一。人类的脊髓 灰质炎病毒也是该科的成员。
④ OIE A类传染病。
鸭病毒性肝炎
国际兽疫局将口蹄疫列为动物A类疾病,我国农业部 把口蹄疫列为第一类动物疫病中的第一个病。
本病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为多种动物共患,曾 多次在世界上发生大流行,近几年在亚洲等地再次 暴发,已严重影响本国本地区的农业发展和世界各 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的意 义已经远远超出其本身所带来的危害了。
(4)致病性:易感动物为偶蹄兽
① 易感性最强的是牛(黄牛>奶牛>水牛); ② 其次为猪; ③ 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 ④ 马不感染。
(5)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被污染的 饲料、饮水)、 创伤、皮肤、粘膜。
(6)流行特点: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 季节发病较多,夏季可以平息);传播迅速; 一般沿交通线和水源进行传播。
2型、南非3型、亚洲1型;
O型最常见,包括近70个亚型,各型在发病症状方面的 表现没有什么不同,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各亚型之 间仅有部分交叉保护性。
(多型性、易变性、互不免疫性。)
(3)FMD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① 怕酸;②常用消毒剂:过氧乙酸, 氢氧化钠(1~2%), 甲醛等。③在自然情况下,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料、饲 草、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天、数周,甚至数 月之久。
第34章 其他单股正股RNA病毒
单股正股RNA病毒是指: 基因组核酸为单链正股RNA的病毒。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1. 小RNA病毒科—感染性 2. 杯状病毒科—感染性 3. 星状病毒科 4. 诺达病毒科 5. 披膜病毒科 6. 黄病毒科—感染性 7. 冠状病毒科—感染性 8. 动脉炎病毒科 9. 反录病毒科
(4)致病性:
① 以接触传染为主,尤其是感染猪的粪便;发病猪场 的蚯蚓体表、体内可分离到病毒。
② 主要引起猪的水泡病,症状与口蹄疫相似,仅见猪 发病 。
③ 病变常在摄入污染食物 3~11天后产生。水泡通常出 现在冠状带及趾间而引起跛脚,并伴有发烧;溃疡性 病灶可延伸至掌骨及跖骨附近,伴发蹄壳脱落;水泡 也可长在乳头、口腔、舌黏膜以及鼻吻部;水泡破裂 后留下红色出血颗粒状的溃疡面。
微RNA病毒科的特性 :
1、极小的圆形病毒;直径20~30nm. 2、单分子线状单股正股RNA:
7.2~8.4 kb,具有传染性。 3、衣壳20面体对称;每个衣壳单体都由4蛋
白组成:VP1、VP2、VP3、VP4。 4、没有囊膜。 6、病毒的复制:胞浆内复制;
3’端为聚A尾,VPg蛋白与5’端共价结合。病毒的 RNA可直接作为mRNA;以裂解方式释放。
建立周围至少5公里的隔离、封锁区, 严禁任何动物和可疑污染物流出控制区
采用有针对性的FMDV疫苗 进行常规接种,每6个月免疫1次。 首次或遇特殊情况应进行加强免 疫,第1次免疫后2周~2个月,再
加强免疫1次。
捕杀病畜及与病畜接 触的动物,其他动物 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周围建立环形免疫带
捕杀疫区全部易感动 物,对疫区以外的动 物进行大规模血清学 检查,阳性动物及其 同群动物应全部捕杀
(8)公共卫生
① FMDV几乎不会感染人类,但人类接触或摄入被污 染的畜产品后,FMDV会通过受伤的皮肤和口腔黏 膜侵入人体。
② 人感染口蹄疫的症状是突然发热,口、咽、掌等部 位出现大而清亮的水疱 。
微生物学诊断
预防控制
可疑病例
常规免疫预防
迅速向当地兽医机关报告,封锁 疫点,采集病料送专门机构检验
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 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 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
世界各国对该病非常重视,无论是存在口蹄疫的国家, 还是已经消灭口蹄疫的国家,都动用大量的科研和经济 cular disease virus,SVDV)
(1)分类地位:微RNA病毒科/肠病毒属。 (2)病毒特性:病毒对低pH和温度变化有
抵抗力(低pH和4℃可存活160天),带毒猪 肉及制品往往成为传染源。 (3)病毒培养:SVDV能在猪肾细胞生长 (CPE),也能感染乳鼠麻痹死亡。
我国流行的FMD血清型特点:
(1)广泛流行O型 (2)A型在1960-1975年曾流行20多省 (3)历史上C型出现过4次 (4)Asia I型在云南边境地区流行, 2019年以来,新 疆、江苏、河北、甘肃等地发生。 目前我国正面临以O型和 Asia I 型为主的历史上第六次 FMD大流行
(1)分类地位: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2)有7个血清型: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
(7)症状:
①潜伏期1-2天,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不 振,食欲减少或废绝。
② 口腔、蹄部、乳房部皮肤出现水泡; 24h内,小水泡逐渐融合成大水泡,继而破裂、形 成烂斑;细菌感染后,引起蹄壳脱落,出血。
③ 哺乳期的动物出现出血性胃肠炎;
④ 病理剖检出现心肌切面为虎斑心。
⑤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 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极高。
FMD呈世界流行性
◆发达国家和岛国基本控制 ◆发展中国家流行严重,主要流行区域仍然是亚 洲大部、非洲大部和南美洲,流行毒株O型最多 ,其次是亚I和A型。
◆全世界至今仅新西兰未发生疫情
亚洲是口蹄疫多发区,常年都有疫情发生;
2019年,口蹄疫在台湾爆发,涉及整个台湾岛;
2019年以来,我国周边地区包括缅甸、马来西亚、蒙古、 韩国、日本等均相继爆发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