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语文复习练习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5 含答案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一鉴赏散文主旨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微案一鉴赏散文主旨微点突破一局部内容要点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乌镇木心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
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
“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
”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
车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像是专向我报讯的。
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
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
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
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夜色,雪已经停了。
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
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
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乡陌生的街上。
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
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有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
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
我来乌镇前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
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荫,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
现实的矮墙居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
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毁。
2019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高考全国II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配套练习】散文文本阅读(含答案)
专项训练六散文文本阅读一、散文文本阅读1.(2018·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忆韦素园君鲁迅现在有几个朋友要记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
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
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
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
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
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
“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
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
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
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
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
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
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
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2019年语文全国3卷(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认领陈蔚文①不久前,姐夫的车钥匙不慎在小区遗失,寻找未果。
若去4S店重配钥匙要3000多元,无奈贴出公告,拾到者以500元酬谢。
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个念头——如果是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断不会收取这笔钱,这源于家风。
②父亲是军人,在我和姐姐的成长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时严苛得近于粗暴。
小至教导我们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礼俗、道德理想,还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当年被父亲以这些“家规”训诫时不胜其烦,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们已于日常生活中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
③说来,这些不过是些农耕文化即有的“常识”伦理,与古老祠堂张挂的家训类同,只是父亲惯以口语表达,而先人们讲究遣词造句,使得家训更有恢宏的文化气度。
如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诸葛村,迄今留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曾到过鄱阳湖畔的汪山土库,这是一座气派的清代建筑,曾经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门三督抚”的佳话。
据说程家三兄弟在早饭前必诵家规:“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这些听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规其实也很现代,因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
④“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一句,用诗人的语言转译便是“一个人应该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净”。
⑤我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也大抵如此。
他不仅如此训导我们,本人亦是忠实的践行者。
⑥还记得儿时,从部队回来探亲的父亲带我乘公交,有个乡下孩子晕车,吐了我一身,孩子父亲惶恐,父亲的第一反应是掏出大手绢给那孩子揩拭,并连声安慰那对父子,还请旁边的乘客给那孩子让座。
十几年前,他拾到一部九成新手机,那时手机还算贵重物品,他首先检查手机有没有电,还好,有电,于是开机等机主打来电话。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2019·武汉市新洲区部分高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15分)青山白发林清玄行于北莺公路上,道路左边窜出来一丛丛苇芒,右边也窜出了一丛丛苇芒,然后车子转进了迂回的山路,芒花竟像一种秋天的情绪,感染了整片山丘,有几座乔木稀少的小丘,蒙上了一片白。
我忍不住下车站在整山的白芒花前,青色山脉是山的背景,那时的苇芒像是水墨画的留白,这留白的空间虽未多着墨,却充满了联想,仿佛它给山的天地间多留了空间,我们可以顺着芒花的步迹往更远的天地走去。
我站在苇芒花的中间,虽不能见到山的背面,也看不到那弯折的路之尽头,但我知道,顺着这飘动的白色寻去,山的背面是苇芒,路的尽头也是苇芒。
北莺公路是我经常旅行的一条路,就在两星期前我曾路过这里,那时苇芒还只是山中的野草,芜杂地蔓生两旁,我们完全不能感知它的美,仅仅两星期的时间,蔓生的野草吐出了心头的白,染满了山坡,顺势下望,可以看到大汉溪的两旁,那些没有耕种的田地,已经完全被白色占据了。
好像这些白色的芒花不是慢慢开起,而是在一夜之间怒放。
在乡间,苇芒是最低贱的植物,因此它的生命力特别强悍,一到秋天,它就成为山野中最美的景色了。
有一年我在花盆里随意栽植一株苇芒,本来静静躺在花园一角,到秋末它突然抽拔开花,那些黄的红的花全成了烘衬它的背景。
那令我们感觉,苇芒代表了自然的时序,它一生的精华就在秋天,有一次,我路过村落去探望郊区的朋友,在路旁拔了几株苇芒的长花送给朋友,他收到苇芒花时不禁感叹:“竟然已是秋天了!”——苇芒给人季节的感受,胜过了春天的玫瑰。
站在满山的芒花里,我想起一位特立独行的和尚云门文偃。
云门是禅宗里追求心灵自由的代表,有一次,一位和尚问他:“什么是佛法的大意?”“春来草自青!”他说。
又有和尚问他:“什么是成佛的方法?”“东山水上行!”他说。
在云门的眼中,佛法的大意与成佛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自然,一种万物变化与成长的基本道理:透过这种自然的过程,我们既可以说,佛法大意是“春来草自青”,当然也可以说是“秋天苇自白”,它是自然心,也是平常心。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6Word版含答案
专题集训 6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2)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水下六米的凝望苏沧桑一只飞鸟俯瞰南中国,看见一条江从杭州穿城而过,江的北面有一个湖,是它熟悉的西湖;江的南岸也有一个湖,是它从未去过的湘湖。
它想了想,飞向了那片陌生的水域,轻轻落在水中央一棵清瘦的柳树上,看见了湖中自己同样清瘦的倒影。
这是一月的湘湖,讲述着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其他季节的故事。
一月,是一年里最深沉的月份,大地上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尚未开始。
这个被雨雾笼罩的上午,万籁寂静,骨骼清奇,飞鸟的身影落在湖里,没有惊起一丝涟漪,脚尖落在柳枝上,没有惊动其他任何一只鸟。
老人家,是我年近耄耋的父母,从老家来看我和弟弟。
他们常来杭州,已经把西湖看厌了。
我想起仅一桥之隔却从未去过的湘湖,便带他们来了。
船窗前的父亲,久久凝视着上午十点冬天的湘湖,没有侧过脸来,只听得见他的声音:“我见过的景色里,最像水墨画的,甚至比水墨画更美的,就是这里了。
”一月的湘湖,就是父亲小时候教过我的那种留白很多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画。
花格船窗将天地框进一个天然的画框,雨雾如磨墨般,将天、地、水、物磨成了浓墨、淡墨,或更淡的墨,比烟还淡。
浓的,是一座拱桥,一段堤坝,一群飞鸟或一群栖息的鸟;淡的,是远处一片枯干的芦苇,三两棵垂柳,或一座亭子的倒影;白的,是天空,水,雾。
寥寥的几点黑,大片的浅灰和白,在船静静的前行里,泼洒,勾勒。
极静,极美。
四个月后,当我和一群文友又一次来到湘湖,我发现,初夏的湘湖,讲述着与一月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月清瘦的湘湖此刻已显丰满,处处是尚未老去的绿意,明净的湖面在阳光下显得光鲜亮丽。
而我的父母,早已回到老家,过了一个春节后,他们又老了一岁。
当我聆听着与湘湖有关的历史文化,当我站在湘湖水下六米处与八千年前的独木舟对视,我忽然想起,我和父母来时,并没有真正进入湘湖的深处。
我们不知道写《回乡偶书》的贺知章就是这里人,八千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脚下,我们也不知道,船行走在静静的湖面上时,水下六米处正躺着一艘远古先民留下的独木舟,将古老的浙江文明史又往前推了一千年。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铺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三)(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江西吉安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不仅表现当时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形态,更体现人类发展内在的心灵史。
作为创作历史题材的影视编剧,达到“史诗”这个高度并不容易,须有书写史诗的胸怀和决心。
史诗胸怀的建立,首先离不开创作者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创作者需厘清不同物质基础、生产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形态差异,并分析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生存结构、生活形态,理解与当代生活不同的原因,挖掘其蕴含的可以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
历史剧之所以受到大众喜爱,正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借此文艺形态了解本民族过去的历史、重文化记忆,一方面可以体味到历史中蕴含的现代价值,并有所思考和启发。
比如历史剧《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赵盾家族是晋国最大宗主,晋国很多人都是赵家门人,家风醇厚,世代依存。
时遇关外游牧民族犯晋,赵家经常组织门人御敌卫国。
所以当赵家面临灭顶之灾时,为其留下宗嗣以期东山再起便成为赵家门人的原初动力和唯一希望。
程婴献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形态下发生的。
这一壮举不只是为赵家,还为许多依附于赵家的门人,为晋国,这就体现出中国人的大义精神。
今天出现一些历史题材影视,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心,见心难见真,剧情雷人,同质化严重,观众也不满意。
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者对历史缺乏认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019年全国3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语文使用地区: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西藏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
2019年高考全国三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练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1含解析
1-3-1[归纳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一、(2017·四川宜宾市三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静夜品瓷程应峰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
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著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但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
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
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
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
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
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
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
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
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附答案优选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附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丰城的窑江子①这些年,我爱看瓷,去过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景德镇等地方看瓷,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美好境遇,捎带着,写了一本叫《青花帝国》的书。
②也看窑。
景德镇的古窑,福建漳州平和的克拉克瓷的古窑址,都去看过。
吉州窑呢,那是我故乡的风烟,是小时候就亲近的。
③有人说,瓷上有山水花鸟,有杯盘罐盏,有时间的刻度朝代的信息,窑么,一个废弃的隆起物而已,有啥看的呢。
可我认为,作为大地上的文化遗存,窑可能隐藏着一个地方文明和精神的密码——它是一个具有丰富信息量的文化母体,是指认一块土地气质的最好证据。
④看窑去。
⑤江西丰城是列入唐代六大青瓷名窑的洪州窑的故乡。
洪州窑,从东汉晚期开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约有800年的历史。
⑥说是看窑,可先看的还是瓷。
丰城市博物馆的瓷器展厅里琳琅满目。
那是些需要绳子系住的四系方耳罐,用于陪葬的瓷俑,用于熏香的博山炉、盛酒的杯盏、寓意吉祥的鸡首壶、长颈的莲花瓶、印着暗花的碗、开片的玉壶春瓶……⑦它们的颜色是米黄色和褐色的。
它们的身上有经年的黄土印记,显示它们在泥土的黑暗里待了很久。
它们身上的纹饰有方形纹、水波纹、麻布纹等。
它们还有一道共同的美学体征,就是釉不及底——那是洪都窑这一家族的共同族徽:那釉色从瓷首瀑布一样涌向瓷底,可在途中似乎接到了一个统一的律令,猛地刹住了脚步。
仿佛是洪州窑的图腾,从这一美学特征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动与静,儒与道,喧嚣与沉默,绚烂与平滨……⑧在器型上,洪州窑的瓷与景德镇的瓷初看起来并无不同。
可是,洪州窑的瓷要显得更饱满雄浑,更古朴粗犷,正与东汉到五代这一段历史的气质对应。
⑨那是比宋元明清更古的古代。
那样的古代,要比后来更删繁就简,更有天地原初之感,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
那是落日、沙漠、荒原、古井、炊烟、茅庐、旧城池、古驿道构成的古代。
那也是班超平定西域、魏蜀吴逐鹿中原、陶渊明种菊、李白醉酒的古代。
专题03 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原卷版)
专题03:文学类文本阅读【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复习题(含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棣花之荷徐祯霞对于棣花的荷,我好奇着,并疑惑着,因此一直处于隔县观望的状态。
天下美荷,多在南方,北方甚少,荷生之地,多是水源涵养之所,棣花乃旱地,何以养得了如此多的荷?更何况是千亩之荷,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
可去过棣花的人都说棣花的荷美,有水道,能划船,花开之际,一眼望不到边,只见荷头攒动,绿叶招展,真真是个美煞人也。
人如此说,我依然是有些不相信的。
我始终以为,不是荷有多美,而是荷因为棣花这片土地而被人高看一眼,荷花长在棣花的土地上,贾平凹也出生在棣花的这片土地上,人因为贾平凹而来棣花,因为贾平凹的大名而仰视棣花的荷,棣花的荷便因为贾平凹而与其它的荷大大不同了。
这些年见的荷多了,有私人庭院的荷,有公园的荷,有水塘的荷,更有南方的荷。
尤其是在济南,看到了大明湖的荷,于是,天下的荷在我的眼里顿时逊色,大明湖的荷,那可真真是不辜负传说,石桥、曲廊、画舫、古亭,都是最美的风景画,湖中荷韵飘香,岸边绿柳垂绦,在绿柳婆娑间,远处烟波浩渺,青山如黛,忽然楹联出现在我的面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此联是对大明湖景色最好的概括,大明湖的荷花确实浩瀚无边。
棣花的荷塘开放好久了,我一直没有去,常见之物,也少了去探究它的兴致。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丹凤,同行之人说要去看看棣花的荷,于是便陪同前往。
来到棣花,放眼四望,原来,棣花的荷竟是不逊于济南大明湖的荷花的,我诧异,在秦岭山中,这样一个崇山峻岭的县城,也会有如此浩瀚的江南之地,烟波水乡,确实让我吃惊不小,千亩荷塘,真不是一个传说,。
我不仅诧异了,而且惊喜了,我常常追逐于江南的水乡,而就在我所处的商洛,也一样有着一个水光潋滟荷叶田田的水乡,我竟然几年视而不见,太辜负这片生机勃勃的荷塘了。
来到荷塘边,我放眼望去,荷塘在我的眼前便如铺开的一幅硕大的锦画,绿荷、拱桥、长亭、游船,一眼望不到边,我静静地打量了数分钟,心中顿有豁然之像,总是喜欢江南的开阔,喜欢江南的无遮无拦,喜欢一眼可以看出几里外的视觉,眼前的荷塘,又让我有了找到小江南的感觉,看到那些在荷塘中穿梭迂回的船只,我不禁心动起来,划船去,划船去!我们上了船,船顺着水道“嗖”地向前驶去。
2019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类阅读】汇集精练附答案解析
2019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类阅读】汇集精练附答案解析一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
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
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
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
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
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
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集训 5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共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刘庆邦①已经是后半夜,我一个人在向麦田深处走。
②人在沉睡,值夜的狗在沉睡,村庄也在沉睡,仿佛一切都归于沉静状态。
麦田上空偶尔响起布谷鸟的叫声,远处的水塘间或传来一两声蛙鸣,在我听来,它们迷迷糊糊,也不清醒,像是在发癔症,说梦话。
它们的“梦话”不但丝毫不能打破夜晚的沉静,反而对沉静有所点化似的,使沉静显得更加深邃,更加渺远。
③刚圆又缺的月亮悄悄升了起来。
月亮的亮度与我的期望相差甚远,它看上去有些发黄,还有些发红,一点儿都不清朗.我留意观察过各个季节的月亮,秋天和冬天的月亮是最亮的,夏天的月亮“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月亮也不能说没有月光,只不过它散发的月光是慵懒的,朦胧的,洒到哪里都如同罩上了一层薄雾。
比如月光洒在此时的麦田里,使麦田变成白色的模糊,我可以看到密匝匝的麦穗,但看不到麦芒。
这样的月光谈不上有什么穿透力,它只洒在麦穗表面就完了,麦穗下方都是黑色的暗影。
④我沿着一条田间小路,自东向西,慢慢向里边走.说是小路,在夜色里几乎看不到有什么路径。
小路两侧成熟的麦子呈夹岸之势,差不多把小路占严了。
面前的草丛里陡地飞起一只大鸟,在寂静的夜晚,大鸟拍打翅膀的声音显得有些响,几乎吓了我一跳,我不知不觉站立下来,我不知道大鸟飞向了何方,一道黑影一闪,不知名的大鸟就不见了。
我随身带着一支袖珍式的手电筒,却没有打开。
在夜晚的麦田里,打手电是突兀的,我不愿用电光打破麦田的宁静。
⑤我们家的墓园就在村南的这块麦田里,白天我已经到这块麦田里看过,而且在没腰深的麦田里伫立了好长时间。
自从1970年参加工作离开老家,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在麦子成熟的季节回过老家,再也没有看到过大面积金黄的麦田.这次我特意抽出时间回老家,就是为了再看看遍地熟金一样的麦田。
放眼望去,金色的麦田向天边铺展,天有多远,麦田就有多远,怎么也望不到边。
一阵熏风吹过,麦浪翻成一阵白金,一阵黄金,白金和黄金在交替波涌。
阳光似乎也被染成了金色,麦田和阳光在交相辉映.请原谅我反复使用金这个字眼来形容麦田,因为我想不出还有哪个高贵的字眼儿可以代替它。
然而,如果地里真的铺满黄金的话,我不一定那么感动,恰恰是黄土地里长出来的成熟的麦子,才使我心潮激荡,感动不已。
那是一种生命的感动,深度的感动,源自人类原始的感动.它的美是自然之美,是壮美、大美和无言之美.它给予人的美感是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⑥因为白天看麦田没有看够,所以在夜深人静时我还要来,晚上没有风,不见麦浪翻滚,也不见麦田上方掠来掠去的燕子和翩翩起舞的蝴蝶.仰头往天上找,月亮升高一些,还是暗淡的轮廓。
月亮洒在麦田里的不像是月光,满地的麦子像是铺满了灰白的云彩。
一时间,我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站在云彩里,在随着云彩移动。
又以为自己也变成了一棵小麦,正幽幽地融入麦田。
⑦从麦田深处退出,我仍没有进村,没有回到我一个人住的老屋,而是沿着河边的一条小路,向邻村走去.在路上,我想我也许会遇到人。
夜行的人有时还是有的。
然而,我跟着自己的影子,影子跟着我,我连一个人都没遇到。
河上有一座桥,我在那座桥上站下了。
还是在老家的时候,也是在夜晚,我曾和邻村的一个姑娘在这座桥上谈过恋爱,那个姑娘还送给我一双她亲手为我做的布鞋.来到桥上,我想把旧梦回忆一下。
桥的位置没变,只是由砖桥变成了水泥桥。
桥下还有水,只是由活水变成了死水。
映在水里的红月亮被拉成红色的长条,断断续续,青蛙在浮萍上追逐,激起一些细碎的水花儿,逝者如斯,那个姑娘再也见不到了.⑧到周口市乘火车返京前,我和作家协会的朋友们一块儿喝了酒.我还醉眼蒙眬。
列车在豫东大平原的麦海里穿行,车窗外金色的麦田无边无际,更是壮观无比。
我禁不住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说大平原上成熟的麦子是全世界最美的景观,你想象不到有多么好看,多么震撼……我没有再说下去,我的喉咙有些哽咽。
(节选自《散文选刊·原创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②③两段描绘了一幅平原地区夏夜麦田月光图,突出月夜沉静、暗淡、朦胧的特点。
这两段写鸟声、蛙声,以动衬静,表现出麦田一派生机的景象。
B.“我”从麦田深处退出,站在桥上,想起往日的恋人,大有物是人非之感。
浓浓的情意融入淡淡的月色之中,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C.这篇文章按时间顺序交代夜游的经历,叙写夜游所见所闻引起的感想,以深情告别故乡收束全文,既是叙事的结束,也是情感的高潮。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作者凭借细致的观察,用细腻的笔触,给读者呈现了一曲沉重略带忧伤的乐曲。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1)我想不出还有哪个高贵的字眼儿可以代替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时间,我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站在云彩里,在随着云彩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标题是“在夜晚的麦田里独行”,既然是“夜晚",为什么第⑤段要写“白天”在麦田里看到的景象?(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乌镇的修辞汗漫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最终以“茅盾"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确立其在中国文坛的位置.“茅盾”这一笔名,显影出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左翼文人的苦闷、犹豫和矛盾—-人生困境表现为语言的困境.正因这双重困境,他在1949年之后处于一种微妙、尴尬的位置,反复检讨其内心与行动的革命坚定性,站在了那些表面上从来没有苦闷、犹豫和矛盾的文人的偏远处。
而正是这种“偏远”赢得我的敬意,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的敬意,分量不大。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一家老杂货店,现改成专营字画古玩的商铺,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
当然,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却按《林家铺子》里的描写来打扮自己,着长袍马褂,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
我伏在柜台上问他,那林老板的后人还在乌镇上否?他说,都去了国外.因茅盾小说,一个普通店铺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显现出了修辞的力量。
木心,本名孙牧心,1927年生于茅盾故居附近一富裕人家,入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师从于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
1971年蒙冤入狱,三根手指被折断,仍坚持写作,在纸上画出白键黑键“弹钢琴”,后获释.1982年移居美国纽约,以作画、讲学谋生,后尝试写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十多部,像文坛突然出现的一个新人,语言充满汉语言的诗意、别致,例如:“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毫无作为地容光焕发.”“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秋天吹来的。
”——这风,也都是从乌镇吹来的吧?晚年,木心乘风还乡,2011年辞世.木心家的“孙家花园”,是乌镇最美的私宅。
花园应该有鲜花和如花的女人.当时乌镇码头上搬运的麻袋,都印着一个“孙”字。
仆人打扫房间,把花瓶抱出抱进重新摆在案头时出错,会遭到主人责备:“怎么把明代的花瓶搬出来了——去,摆宋朝的,要记住样式的不同。
”一个富贵华丽之家,1949年后相继改造成为农具厂、铁器社、五金轴承厂,乃至成为野草高过围墙的废园。
九十年代,木心声名大动于华语文学界,乌镇政府开始在画家陈丹青指导下,于孙家花园原址重建“晚晴小筑”.2006年,木心回乌镇在此居住五年,去世,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展有各种版本的木心著作、手稿、乐谱,及其用过的写字台、礼帽、皮鞋、手杖等遗物。
依然是修辞的力量,在挽留一个人的余温和气息。
木心不是游客,大概不会喜欢乌镇的面目一新。
在剧变中的故乡,一个人,反而会加重异乡感吧。
孙家花园转化成晚晴小筑,木心如落叶转化成树根处的泥土,大约会想:乌镇还在乌镇吗?我还是我吗?“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木心这样说,充满对“从前”的留恋和对“现在”的谅解。
从前的玉勒雕鞍、锦帽貂裘,现在的霜天断雁、淡茶清酒。
留恋和谅解,我大抵上也是如此态度,对乌镇,对青春。
(节选自《散文选刊》)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对两个乌镇之子的简介入手,淡化作者的旅游踪迹,突出乌镇的地域文化,进而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B.文章第2段简要地叙述了茅盾的巨大文学成就,并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他襟怀坦荡、严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质。
C.“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等手法,讥讽老板的滑稽。
D.文章之所以写“孙家花园”几度更名,意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乌镇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
5.文章标题“乌镇的修辞"指什么?文中两次写到“修辞的力量”,各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意加以理解。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乌镇作者持“留恋和谅解"的态度.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专题集训5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一、1.C(“按时间顺序”分析片面,“时间顺序"中还有“插叙”.)2.(1)“金”这个字眼,是麦浪的颜色,是汗水创造的财富,又象征着宝贵.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金色麦浪在作者心目中神圣崇高的地位。
(3分)(2)表现了“我”被夜景吸引,内心纯静愉悦,完全沉浸在月下麦田美妙的境界中。
(2分)3.①展现麦田另一种状态下的美,使麦田形象更加丰满;②补充交待夜游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为结尾“多么好看,多么震撼”提供有力的支撑;③表现了作者对麦田及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加深读者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每点2分)二、4.B(A。
对文本主题归纳有误,文章主旨不是“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而是对乌镇的文化旅游的观感与反思。
C.句意理解有误,语句没有“讥讽老板的滑稽"的意思,但有对文化旅游的保留态度。
D.曲解文意,“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说法有误,从原文内容来看,“谅解"指的是木心和“我”对乌镇发生剧变的态度,“挽留”则是指当地政府对文化名人的真诚敬重和对文化的珍惜.)5.“乌镇的修辞”既指对乌镇的改造与修缮,也指乌镇借助两位作家的影响而使江南水乡增添光彩和文化底蕴。
(2分)第一处“修辞的力量”指的是因为茅盾的小说,乌镇一家普通杂货店被打造成“林家铺子",且“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1分)第二处“修辞的力量”指的是文化名人木心的故居由“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其著作和人品永焕光辉,令人敬仰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