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节日:敖包节(中国传统节日)

合集下载

鄂温克族传统节日

鄂温克族传统节日

鄂温克族传统节日鄂温克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文化有哪些比较具有民族色彩的呢?一个民族的独特色彩离不开他们的传统节日,一般节日里都会把他们的民族特色表现出来,而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鄂温克族传统节日,希望大家喜欢!鄂温克族传统节日1.帕斯克节帕斯克节:居住于陈巴尔虎旗的莫尔格勒、白音哈达苏木及鄂温克族自治旗西尼河东苏木,过去被称为通古斯的鄂温克人的节日。

鄂温克人一般称此节日为基利斯多夫(俄语)。

时间是4月13日。

节前,从4月7日开始,人们便陆续到教堂礼拜,喝酒,吃美食,到4月13日,都用整鸡或把鸡蛋染成红色供神。

2.米阔鲁节米阔鲁节:“米阔鲁”是鄂温克语的译音,庆丰收之意。

米阔鲁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等地的鄂温克牧民欢庆丰收的节日,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为期一天。

聚居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主要从事牧业,住蒙古包,随季节逐水草而迁徙。

他们有丰富的畜牧经验,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高山之巅,脱下帽子可知风的强度,观天象可知暴风雪的即将来临,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鄂温克牧民,从孩提时就受到了环境的熏陶,七岁男孩开始学骑马,以后逐渐参加赛马,学习套马、驯马的本领。

五月下旬,春光明媚的牧场,花红草绿,水草丰盛,接羔工作紧张而又忙碌。

碧绿如茵的草原上,到处可见白云般的羊群和飞奔的马群,充满无限生机。

鄂温克人每年于此时欢庆丰收的节日期间,人们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亲朋好友互相帮助,给牲畜拔坏牙,打烙印,剪鬃和打耳记。

穿着羔皮筒裙的姑娘们,双手忙着抓羊羔,抱在怀里抚摸着,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骠悍的小伙子矫健地跨上最好的“杆马”,挥舞着长长的套马杆追套烈马,草原上腾起阵阵尘烟。

每当套住烈马时,强壮的骑手们便一拥而上,跳上马背,拉住马尾,握紧马耳,刹那间将马摔倒在地,开始剪马鬃、马尾。

若是四岁马,还要在臀部打上烙印作为标志。

整个过程非常紧张而有趣,这是牧民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祭祀文化】蒙古族传统祭祀习俗:祭敖包

【祭祀文化】蒙古族传统祭祀习俗:祭敖包

【祭祀文化】蒙古族传统祭祀习俗:祭敖包关于祭敖包的由来,已无据可考。

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们,过着游牧祭敖包狩猎的生活。

人们丧葬一直是天葬,尸体放在全是木制的“勒勒车”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就在什么地方自然露天安葬。

牧人们因为思念亲人,每年都想到安葬亲人的地方悼念。

可茫茫草原,到哪里去找安葬地点呢?于是,随着对自然和动物的进一步了解。

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安葬亲人时,随车带着一峰驼羔,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

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或已二岁的驼羔带上,沿着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

如果发现母驼或驼羔在某一处不肯前行或悲鸣,那就是安葬亲人的地点。

这时,牧人要垒几块石头或拜几把土,来祭礼亲人,求得亲人的祝福。

如此沿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

同时,祭敖包的形式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祭敖包会”。

蒙古民族祭敖包的习俗渊源已久,其所祭祀的内容十分丰富。

蒙古民族的萨满教崇拜蓝天。

在蒙古人的心目中,祭敖包确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就是“长生天”,蒙古人赋予它以极大的神力。

《元史》卷72有关于祭天习俗的记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

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

”在古代蒙古人的观念里,天和地是浑然一体的,认为天赋予人以生命,地赋予人以形体,因此,他们尊称天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尊称大地为“乐善的母亲”。

他们还崇拜山岳,崇拜河流,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神灵掌管着。

蒙古人因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这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

这个别的圣地就是所说的敖包。

所以祭敖包不是单一的祭天或祭地。

祭敖包是祭各种神灵,是个综合概念。

这种圣地是各氏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所建,它起源于氏族社会。

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这片天地这方山水的意义,因而是祖籍的一种表征。

祭敖包 蒙古一个传统的祭祀活动

祭敖包 蒙古一个传统的祭祀活动

祭敖包蒙古一个传统的祭祀活动
祭敖包是内蒙古一个传统的活动项目,属于大型的祭祀活动。

敖包都是用石头堆起来的,在上面插上一些树枝。

树枝上有很多彩色的布条,贡品有全羊,买耐久,黄油等等。

主要是用来祈求五谷丰登,健康平安。

年轻人们还可以在活动中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

整个仪式分为血祭、酒祭、火祭和玉祭。

血祭是指把牛或者羊杀了以后,放在敖包前用来做祭品。

因为在蒙古人眼中,牛羊是上天赐给他们的,所以他们觉得只有用牛羊当祭品才能回报上天。

表现出他们的诚心。

酒祭是用鲜奶,奶油还有奶酒来当祭品,把这些液体倒在敖包上就叫做酒祭。

火祭是在敖包前面点燃一堆火,把煮好的肉丸子肉块什么的扔到火里面,然后人们需要跪在火堆前,磕头膜拜。

玉祭是把自己最心爱的玉器供奉上,作为祭品。

在祭祀仪式结束之后,会举行一些活动,像骑马,射箭,摔跤等等。

本文来自: /202.html。

敖包祭祀的文化保护意义及措施

敖包祭祀的文化保护意义及措施

敖包祭祀的文化保护意义及措施一、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

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祭品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

在古代,祭祀时,由萨满击鼓念咒,众人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围绕着敖包,顺时针绕三圈,膜拜祈求神灵的护佑与赐福。

蒙古族牧民虽皈依了藏传佛教,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着祖先的宗教信仰,认为高大雄伟的山是多种神灵居住的地方,有着通往天堂的道路。

因而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

(一)敖包的构造敖包是蒙古族重要的祭祀载体和场所。

蒙古民族敖包祭祀习俗历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圣山。

据《蒙古秘史》卷2记载:成吉思汗在年轻时被蔑尔乞特人追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罕山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

记载原文为:“将不峏罕合勒敦山,每朝其祃之,每日其祷之。

我之孙之子孙其宜省之。

言讫,向日,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跪,洒奠而梼祝焉。

”①敖包的外形呈土堆和石堆形式,或土石混筑。

作为蒙古族的祭祀圣地,它最初建造于家族领地。

“首先由萨满发起,萨满向居民说,保护神需要自己的住所,于是就指定景色秀丽的高山、丘陵或路口作为建敖包的基地,经过若干个仪式后,在划定的小圆形地块,人们动手用土或石造成小堆,这样新的敖包便出现了。

”②敖包多数是单个的,但也有两个并立的敖包,或有7个和13个的敖包群。

敖包一般都建于高处显眼的地方,而有时在路口,人们认为路口的敖包有挡鬼避邪的功效。

敖包给人以神秘莫测、肃穆庄严之感。

(二)敖包的祭祀程序祭敖包的传统方式,主要分为血祭、酒祭、火祭、玉祭四类。

所谓血祭,就是宰杀牛、羊,向敖包献牲祭祀;所谓酒祭,就是扬洒奶酒、鲜乳之类,向敖包献祭;所谓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点燃爬地松及柴火,将肉食、奶食象征性地投入其中焚烧,烧出浓烈的食物气味;所谓玉祭,就是将价值昂贵的珠宝、钱币之类撒到敖包顶上,祈求福佑。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俗风俗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俗风俗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俗风俗
当客人来到草原蒙古包前,纯朴的牧民首先要敬下马酒,但不会强迫一饮而尽,不适饮酒者一定要接过银碗,以表礼貌。

敬歌,献哈达。

在蒙古包内,游人可以品尝民族小食品,如奶茶、奶干、奶皮子、奶酪、炒米等。

而且呼伦贝尔禁忌也比较多,有水忌,火忌、忌摸头等。

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

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

摔跤:摔跤是蒙古族人民最隆重的竞技活动之一,700多年前就已成为那达慕大会男子比赛项目。

射箭:弓箭是古代蒙古狞猎的工具和重要的征战与御敌武器。

早在700年前,蒙古民族就以能骑善射而闻名于世。

后来射箭逐渐演变为体育活动,一直流传至今。

斡日切舞:“斡日切”鄂温克语意为“天鹅”。

翰日切舞是鄂温克族民间娱乐性的舞蹈。

翰日切舞人数不限,男女均可参加。

一般是二人对舞,其他人围观助兴,到了高潮时男女可一起下场,多人齐舞,女子居多。

吕日格仁:“吕日格仁”即鄂伦春语“舞蹈”。

鄂伦春人的舞蹈动作速度都是由慢至快,并以激烈动作结束表演。

舞蹈者一般不用伴奏,边歌边舞。

用八个字注解民俗活动的意义

用八个字注解民俗活动的意义

用八个字注解民俗活动的意义八个字注解:传承人民,规范人民。

民俗的根本属性是模式化、类型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属性。

模式化的必定不是个别的,自然是一定范围内共同的,这就是民俗的集体性: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并共同遵循的。

1、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

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

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天下第一敖包【图文】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天下第一敖包【图文】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天下第一敖包【图文】
号称天下第一敖包的巴彦呼硕敖包山位于鄂温克族自治旗,山下,伊敏河一波三折,河两岸草场一碧如海,山顶,敖包祭坛高大坚实,悄寂安然。

瑟宾节,是鄂温克旗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意为欢乐和祥和。

瑟宾节第一项活动就是敖包祭祀。

广为人知的敖包很多,而号称天下第一、最有名气的就是这巴彦呼硕敖包,这源于在全国传唱了四十多年的那首情歌金曲《敖包相会》。

当年,长影拍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时,外景地就选在巴彦呼硕,而插曲《敖包相会》就是在这里首唱。

天下第一敖包
巴彦呼硕敖包
“敖包”有旗敖包、苏木敖包,也有姓氏敖包和一家所祭的敖包。

每个敖包都有所定的祭祀日期。

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额鲁特蒙古的“胡硕(旗)敖包”,在伊敏河镇西、特莫胡珠嘎查前,“巴彦胡硕敖包”山上,每年公历六月十八日瑟宾节开幕前进行敖包祭祀活动。

敖包祭祀活动的大致过程是:在敖包的前方摆上供桌,喇嘛以地位的高低排座念经,祭祀者围坐在首席喇嘛周围,诵经。

念完经后,在太
阳的霞辉里,由首席喇嘛领头,祭祀者跟在喇嘛之后,按时针方向绕敖包走三圈,祈福、圆情、托梦,静静,默然。

然后把带来的牛奶、白酒、奶油、点心、糖块、瓜果摆放或撒向敖包。

蒙古族传统节日“敖包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敖包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敖包节”蒙古族传统节日“敖包节”敖包节是蒙古族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节日,每年七八月份,蒙古人常常欢聚一起,欢度此节日。

喀纳斯湖畔的敖包节图瓦人,虽然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但庆祝节日与蒙古族各有不同,当山花烂漫、青草覆盖时,图瓦人以家为单位,自备酿造的奶酒和烤肉聚集在一起,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体育活动之后,全村男女各分一堆,围坐在一起,享用奶酒、烤肉等食品,欢度节日。

敖包节又称“塔克恩”节,这是蒙古族图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节日,一般都在农历五月至七月举行,而在喀纳斯湖畔的图瓦人,虽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但节日的庆祝却与别的蒙古人略有不同.敖包不是住人的,是祭神的石头堆。

“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

敖包本源于萨满教,玛尼堆源于苯教,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和苯教在斗争中结合,形成当地特色佛教叫做藏传佛教,玛尼堆就是一个例子。

藏传佛教在蒙古大地上盛传之后,敖包崇拜也与玛尼堆崇拜有了相似之处。

例如都会插经幡、树枝,人们路过的时候会跪拜、转敖包转玛尼堆祈福。

在标志性地形上面,会有敖包或玛尼堆。

蒙古民族会在辽阔的草原上砌一个敖包,藏族会在湖边、山口上堆一个玛尼堆。

所不同的是,敖包是专门修葺的,一次建成,一般会比较高,整齐,而玛尼堆比较随意,是人们希望得到神的保护时找块石头加上去的。

特别是路边的玛尼堆,都是藏民一块一块石头堆起来,路过的人多了,玛尼堆就越来越大了,例如著名的加昂玛尼堆(青海玉树州新寨),东西100米,南北40米,体积约1万多平方米。

但是你仍然可以看见很多很多的不到膝盖高的小玛尼堆,那不知道是哪些转山朝圣的人途中所堆吧。

在村落里面的玛尼堆会比较高大和精致,因为可以看见堆着的石头上也精心刻上了六字真言。

敖包有单个的,也有成组的,成组的敖包数目为单数。

例如锡林郭勒十三敖包。

据说十三敖包与日本十三冢都有亲缘关系。

以1997年的敖包节为例,6月2日,当山花烂漫,青草覆盖时,当地的图瓦人以家为单位,以一个苏木(佐领)为主,几个苏木联合(最隆重的为一个部落一起举行)。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1、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2、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藏族: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较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藏历4月15日的萨嘎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祭敖包的过程作文

祭敖包的过程作文

祭敖包的过程作文
敖包,又叫敖包祭祀堆、敖包祭,是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祭祀神灵、祈福求寿的一种祭坛。

它是蒙古民族心中的圣山、圣地。

去年,我和妈妈一起去了乌兰布统草原祭敖包。

听妈妈说,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的传统风俗。

每年阴历四月初八是“敖包会”,也叫“祭敖包会”,蒙古族人民都要去祭拜敖包。

一进入乌兰布统大草原,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绿草茵茵、繁花似锦的大草原。

在这美丽的草原上,有一个古老的敖包。

它是蒙古族人民心中的圣山、圣地,每年阴历四月初八都会在这里举行祭敖包活动。

祭敖包开始了,牧民们个个带着食物和水果来到了大草原上,他们要在这里祭祀神灵、祈福求寿,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祭敖包是一件非常隆重而神圣的事情,祭敖包前要进行祈祷仪式和祭祀活动,由萨满主持祭神仪式。

祭神毕后要举行献祭食物和饮料仪式。

献祭食物一般由牧民从家中带来。

献祭完毕后,牧民们将祭祀用的物品摆放在敖包祭台周围。

—— 1 —1 —。

敖包节实施方案

敖包节实施方案

敖包节实施方案敖包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敖包节文化,制定敖包节实施方案,是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活动主题。

敖包节实施方案的主题是“传承文化、弘扬民俗、共享快乐”。

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敖包节的由来和意义,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内容。

1. 举办敖包节主题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就敖包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统习俗等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增进对敖包节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敖包节传统文艺表演,包括蒙古舞、达斡尔舞、鄂温克舞等民族舞蹈的展示,以及马头琴、马奶琴等传统乐器的演奏,让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 开展敖包节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如摔跤、马术比赛等,激发民族体育运动的热情,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文化。

4. 组织敖包节民俗游园活动,设置传统手工艺品展示、民俗美食品尝、民族服饰试穿等互动体验项目,让人们亲身参与,感受敖包节的独特魅力。

三、活动推广。

1. 制作宣传海报、折页、手册等宣传品,广泛宣传敖包节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2. 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开展敖包节主题线上互动,发布敖包节活动预告、花絮、精彩瞬间等内容,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 邀请媒体记者进行现场报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敖包节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敖包节。

四、活动保障。

1. 做好场地租赁、布置、清洁等活动场地准备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加强安保工作,确保活动现场的安全和秩序。

3. 完善服务设施,如餐饮、卫生间、急救等,为参与活动的人员提供便利和保障。

五、活动评估。

活动结束后,对敖包节实施方案进行全面评估,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敖包节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不断提升敖包节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多彩的民族节日

多彩的民族节日
祭敖包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崇尚自然
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祭祀一般都在农历五月中旬至
七八月举行。
1
壮族的三月三歌会,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
而形成,节庆期间,壮族青年男女对歌、碰蛋、抛绣
球,谈情说爱。
2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
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各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斯兰教协
会在古尔邦节上要举行招待会,邀请本族知名人士、
阿訇等人参加。
3
卡雀哇节是独龙族的新年,没有固定的日子,一
般由各村寨长老在一年最后一月择一个吉日,节期最
短3天,最长9天。
4

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

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

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敖包会,是蒙古族民间活动的一种,是蒙古族重大节日之一,其意义十分深刻,代表着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厚重历史和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与崇敬。

敖包会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元代蒙古族酋长统治时期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至今已经传承了几百年。

敖包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敖包祭祀、舞龙、赛马、摔跤、板鞍等。

而在这些活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

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对于蒙古族人民来说,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

在蒙古族文化中,敖包被视为神灵之地,有着极强的神圣意义。

在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中,人们用红色或白色的布条装饰敖包,展现出其它世界中神灵的力量,蒙餐中,人们会将饮食供奉给敖包,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而蒙古族传统的敖包餐,由于地域、口味、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而略有不同,但是它们都包含了很多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是一种传统的社交形式,是人们相聚、布置情感的场所。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让相互之间的联系得以更加密切和稳固。

蒙餐还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传承和守护着蒙古族人们的独特文化。

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的交流,而是一种传递着蒙古族文化与习俗的民间活动。

它架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成为蒙古族之间心灵沟通和情感联系的重要载体。

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代表了蒙古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不断地传承和弘扬,成为中外友人了解、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今天,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仍然在传承中,人们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中,因为它代表了民族文化的深刻根脉与生命力,并且也成为了我们人类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

我相信,敖包会鄂尔多斯文化蒙餐在今后会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热爱、传承这一神圣的文化。

鄂温克族的特色节日有哪些

鄂温克族的特色节日有哪些

鄂温克族的特色节日有哪些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那么鄂温克族的特色节日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米阔鲁节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

鄂温克族的庆祝节日很多,其中除了春节之外,有特色的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等。

到了农历五月下旬,鄂温克族还会择日举行庆祝丰收的米调鲁节。

在庆祝祭敖包的时候,人们首先要宰杀牛羊作祭,从而祈祷人畜平安,之后还会举行赛马,摔跤等热闹活动。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通常在每年的5 月中下旬进行,到了这一天,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在米阔鲁节这一天,人们要进行一系列生产活动,其中主要是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给羔羊割势等。

庆祝活动首先从放牧小集团的一头开始,人们从马群里先出二岁左右子马,然后将它们放倒在地。

等到将它固定好之后,手持刀剪的人们就会包围上来,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的用刀子割耳为记号。

最后,由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烧红,然后在马的左跨上烙印。

一系列的修整结束后,从马上身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块由畜主点数保存。

在米阔鲁节上,老人们也将母羊羔做为礼物送给亲人子侄,这寓意着祝福晚辈们拥有更多的羊群。

最后,各家胶次举行宴会。

宴会开始时一般是按照鄂温克人先茶后酒习惯进行。

敬酒日寸,从首席轮始,即由男女主人捧着一个木盘,盘里放两个酒杯,依次敬让。

敬酒轮一周时,主人拿出一条“哈达”,向割势人致谢,同日寸郑重的向大家说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数。

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势的数字与岁俱增。

望果节同米阔鲁节一样,望果节是藏族人民庆祝丰收的节日。

“望果”是藏语译音,意为“绕地头转圈”。

藏语“望” 指农日,“果”即转圈的意思、“望果”节可译为“在田地边上转圈的日子”。

因为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当阳光撒满金黄麦田的时候,农民们要手持麦穗围着农田转圈游行,最前边是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

鄂尔多斯风情—祭敖包

鄂尔多斯风情—祭敖包
鄂尔多斯风情—祭敖包
一、起源 二、意义 三、主要形式
起源:蒙古民族祭敖包的习俗渊源已久,其所祭祀的内容十分丰
富。起源于氏族社会 ,是祭各种神灵 的一种大型活动。

意义: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对研究游牧文化、蒙古民
族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发掘、抢救、保护祭敖包,对促进中华民族文 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主要形式:祭祀礼仪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四种。祭典
结束后,人们围坐一处喝马奶酒、吃羊肉,并举行赛马,摔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射箭等 文体活动。

鄂温克族的节日习俗

鄂温克族的节日习俗

鄂温克族的节日习俗
涂建军
【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30)002
【摘要】鄂温克族有着瑟宾节、敖包会、米阔鲁节、春节、斯特罗衣查节等丰富的节日习俗.这些节日习俗都具有民族特色,与鄂温克族的生产、生活和传统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调节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的节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充实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涂建军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2.3
【相关文献】
1.关于鄂温克族人口城市化问题--呼和浩特市鄂温克族基本状况调查及分析 [J], 林娜;金海;建军
2.鄂温克族语言的变迁及成因--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族乡考察 [J], 杨立华;吴赛娟
3.鄂温克族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评《鄂温克族文学研究》 [J], 包薇
4.从回迁现象透视鄂温克族社会文化变迁及自我调适问题——以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乡鄂温克族回迁现象为例 [J], 蒋楠楠
5.关于鄂温克族人口城市化问题--呼和浩特市鄂温克族基本状况调查及分析 [J], 涂格敦·林娜;金海;涂格敦·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20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20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20字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特殊的风俗,当然,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的家乡的风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

每到这天,牧民们都要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

然后,喇嘛们开始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们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丰收年。

敖包是蒙古语,意义堆子或鼓包。

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因为他们认为高大雄伟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

敖包是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脚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

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们焚香燃灯,颂词念经。

正因为有了各个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来。

草原牧民祭敖包

草原牧民祭敖包

草原牧民祭敖包蓝天白云下的草原,矗立着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堆,这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敖包相会》中那个充满浪漫情思的敖包。

敖包最初的本意是古代游牧民族在茫茫草原上的路标或界标。

后来草原牧人为了祈求平安幸福、保佑人畜两旺,将其做为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奉为神灵所在,是一个古老而又神奇地方。

2006年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申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祭敖包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史书记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每逢大事或征战时,必定要亲自到神山敖包之下,摘帽挂带,虔诚祈祷,以求苍天护佑,凯旋而归。

瀚乌拉元代敖包(瀚乌拉蒙语为最高的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北40公里的瀚乌拉山上。

该山相对高差300米,山上遍布黑色火山岩,山下是广阔的大草原,东侧山脚下塔布河由南向北流过,元朝大都(今北京)至岭北和林(今蒙古国)的驿路在其之侧。

登山而望,在山顶的西南端屹立着一座高约10米的巨大敖包,大敖包周围还陪衬着108座小敖包,形成了颇为壮观的敖包群,2016年6月被列入自治区首批知名敖包。

从考古工作者挖掘整理的文物和资料看,此敖包兼有祭祀和守望的双重功能,在元代山上还驻有守护驿路的将士,是内蒙古草原地区历史较久、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的敖包群,也是一处极有旅游参观价值的风景名胜古迹。

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宗教信仰、民族风俗、驿路交通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这座巨大古代敖包矗立在瀚乌拉山顶,高10米,底径25米,用黑色石片、石块垒成。

在圆坛上,环叠多层石台,基础宽广厚实,往上渐小渐尖,顶上竖起一柱高杆,杆端有一柄苏勒钉(即汉语的铁矛)。

敖包的东、西、北则各竖三根木杆,分别刻有日、月、云图案,色彩艳丽的彩带与中心相连,彩带上悬挂许多蓝色的哈达、印有经文的五色旗幡等饰物。

敖包上有环绕的祭案,向阳处设佛龛和香烛坛。

每年农历六月初三,是瀚乌兰嘎查牧民民间祭敖包的日子。

清晨5点多,主办祭瀚乌拉敖包的蒙族牧民仁斯勒玛一家就来到敖包的山脚下,在前一天搭好的帐蓬前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温克族节日:敖包节(中国传统节日)这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敖包的来源,有这样的传说:从前一个夏天夜里,一个坐骡子轿车的女子,出现于一个村庄,她哭哭啼啼地大闹不休,并招来了暴风骤雨,使整个村庄人心惶惶,不得安宁。

到了冬天,人们打冰洞取水时,洞口就出现了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头,吓得人们舍弃水桶慌忙跑回,同时,闹起大风大雪,人们也不得安宁。

村里请萨满,凭法力捉住作怪的妖女,将其头部压在石头及土堆下面。

人们深恐其日后抬起头来再行作怪,故经过这里时,都要压上一块石头,以增加分量。

久而久之,形成了“敖包”(堆积之意)。

为防其日后为患,因而又定期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祭敖包,一般在每年六月间选择吉日进行。

有一个姓氏的敖包,还有同“莫昆”、苏木(旗)的敖包。

如马彦胡硕山敖包,每年由全旗去祭;伊敏河东莫和尔图近处的敖包,是由涂格敦姓氏的人们主祭;查干套拉盖敖包,则由杜拉尔姓氏的人们主祭。

另有一种敖包是萨满死后,在其所葬之地上盖的敖包。

其子弟或信仰者,每年进行祭祀。

这样的敖包叫“前达尼”敖包。

其他敖包叫地方的敖包,行祭是对山神、水神的祭祀。

由旗祭的敖包,其祭物由全旗人摊派,由氏族或莫昆主祭的费用,则分别由氏族和莫昆负担。

过去,这种收集的祭物,一般都有剩余,主要是牛、羊等牲畜,由指定的人们代放,留作下年祭祀之用。

这种牲畜叫“扎斯”。

对寄放扎斯的人,也给予一定的报酬,即从牲畜中支出。

当临到祭敖包时,也有自愿提供牲畜的人。

富裕的人家,有的一次拿出数只羊供祭用。

祭敖包的程序,一般是先赛马,然后念经,再进行摔跤和射箭等文体娱乐活动。

最后是宴会、歌舞,祭敖包是草地鄂温克人的盛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