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时评价2-2风成地貌

合集下载

2.2风成地貌第二课时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风成地貌第二课时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

风成地貌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主要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素养来说明:1.区域认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图片,使学生能够辨识给定区域的地貌类型,归纳风积地貌的特征及分布特征;2.综合思维通过给出相关图文资料,能够分析其形成与多个自然要素的关系,能解释风积地貌的动态变化过程;3.地理实践力通过对区域真实案例的分析,了解治沙的生态措施和工程性措施,掌握实际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升地理实践力;4.人地协调观结合案例,理解风沙防治的必要性,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风积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风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景观特征,并描述其形成过程;2.掌握风沙活动的成因和危害,能说出防沙的具体措施。

二、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案例,学会有针对性分析防沙治沙措施,解决区域性实际地理问题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丹娘沙丘景观图为引,提问: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片的沙丘呢?沙丘通常应在沙漠之中啊!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并通过设计四道选择题来解析该沙丘的成因(具体详见课件):(1)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2)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3)丹娘沙丘增长最慢的季节是();(4)正确沙丘剖面及外力方向的是()。

学生做完选择题后,学生对丹娘沙丘的成因就渐渐理解了,这时让学生用文字从整体上再概述丹娘沙丘的成因,并依此类推要学生给风积地貌下一个定义。

从而引入到风积地貌这一内容。

讲授新课一、风积地貌(一)新月形沙丘1.展示新月形沙丘图片,由学生观察其形状特点,并由学生解释新月形沙丘这个名称的来历。

2.展示新月形沙丘图,及一张鲸鳍状雅丹体的图片,由学生探究:(1)两图中所受外力有何不同?(2) 风的方向有何不同?由学生讨论后,派一名学生上黑板去画出风向,并说明理由。

3.练习(见课件)(1)沙丘所在区域盛行风的风向为( )(2)下图中为甲到丁剖面示意图的是()(二)格状沙丘、金字塔沙丘学生阅读教材“沙丘”,由学生思考:格状沙丘、金字塔沙丘其所受的风力方向又是怎样呢?(格状沙丘——相互垂直的风向;金字塔沙丘——多种方向的风向(三)灌丛沙丘展示两张灌丛沙丘图片,学生说说和新月形沙丘有何不同?学生完成教材P52活动第2题练习(具体见课件)(1)形成灌丛沙丘的植被须具有的生长习性是()(2)在灌丛沙丘发育的成熟阶段顶部颗粒物粒径趋于减小,其影响因素是()二、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一)风沙活动的危害1.展示一张包兰铁路上工人铲沙、清沙的图片,学生探究:风沙对铁路及车辆有哪些危害?2.学生讨论后,回答(答案见课件)3.学生阅读教材,并读上图,说说风沙活动还有哪些危害?4.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详解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2.2风成地貌(33张PPT)

详解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2.2风成地貌(33张PPT)

详解教材:风力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 风的搬运能力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 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方式也不同, 以悬移、跃移和蠕移三种方式进行。
1.悬移:细而轻的砂粒在风力的吹扬下,悬浮于气流中移动的方式, 简称悬移。颗粒越细搬运距离越远。当风速达5M/s时,就能使粒径小于 0.2mm的砂粒悬移。而粒度小于0.05mm的粉砂粒可长期随风飘扬至很远的 地,称为风蚀作用。风蚀作用 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1.吹蚀作用:风吹经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 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 称为吹蚀作用。风速愈大,其吹蚀作用愈强。一般情况下,组成地表的沙 质物质愈细小,愈松散、干燥,要求的启动风速愈小,受到的吹蚀亦愈强 烈。
【解析】 7.图示中每日的第一个图例表示沙丘顶,沙丘顶以风蚀为
主,因此其高度不断升高是错误的,A错。6月11日沙丘东坡是 正值,风积为主,是背风坡,B错。6月26日沙丘西坡是正值, 以风积为主,是背风坡,C错。6月21日—26日风蚀、风积的坡 向相反,说明风向发生变化,D对。 8.6月5日—21日,该地沙丘的东坡是正值,风积为主,是背风 坡,说明移动趋势是向东,A对。西坡是迎风坡,B、C、D错。
详解要点
1.了解风成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 2.认识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及景观特征,尝试描述其 形成过程。 3.认识风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景观特征,尝试描述其 形成过程。 4.知道风沙活动的成因和危害,能说出防沙的具体措 施。
详解教材:风力作用
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风力作 用可让地面受到破坏,形成各种风蚀地貌;风中挟带的沙粒在地 面沉积,则形成各种风积地貌。

2.2风成地貌(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2.2风成地貌(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地考察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
3.通过设置疑问,如“月牙泉是如何形成的?”“风力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风成地貌的奥秘。
4.结合时事热点,如我国沙漠化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认识到风成地貌研究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结合实际情况,如我国沙漠化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风成地貌知识进行防治,提高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四)总结归纳
1.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风成地貌的定义、分类、形成过程等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强调风成地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风力发电、沙漠治理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不断追求卓越。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牙泉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风成地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采用小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回顾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2.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风成地貌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我国沙漠化问题的防治措施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
2.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风成地貌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一种地貌呢?”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2.2风成地貌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2.2风成地貌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3.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合作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风成地貌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在本章节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围绕风成地貌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风成地貌的相关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总结风成地貌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通过学习风成地貌,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合作共赢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风成地貌的类型、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风成地貌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总结风成地貌的特点。
2.结合课堂所学,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风成地貌形成原因及风力作用的小论文,字数在500字左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设计一份关于风成地貌知识的小测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身边的风成地貌现象,拍摄照片或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学案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

高中地理学案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

第二节风成地貌一、风蚀地貌1.风蚀作用:2.风蚀地貌:二、风积地貌1.概念: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风积地貌:沙丘和沙垄。

3.沙丘:(1)基本形态:新月形沙丘,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

除此以外,还有格状沙丘、金字塔形沙丘等,可以看成是新月形沙丘的变形。

(2)新月形沙丘的特点:迎风坡微凸而平缓,背风坡下凹,坡度较陡。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2.防治措施: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风成地貌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2.风力作用包括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3.“顶平、身陡”的称为风蚀蘑菇。

(×)4.雅丹地貌在东部沿海比较常见。

(×)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两座红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为“圣墓山”,它是分别由红砂岩和白石膏组成,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

“圣墓山”上的巨大蘑菇,奇特壮观,高约5米,巨大的盖下可容纳10余人。

“圣墓山”上的蘑菇是怎么形成的?提示:风力侵蚀。

在图上填出字母所代表的风成地貌景观的名称。

提示:风力侵蚀。

A是(新月形)沙丘;B是风蚀蘑菇;C是风蚀柱。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流动沙丘可能埋没房屋和道路。

(√)2.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3.草方格能降低风速,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

(√)能力一风成地貌及其成因1.风成地貌的影响及分布:类型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典型景观风蚀地貌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风积地貌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2.新月形沙丘的形成与发展: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

一提起敦煌,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月牙泉。

月牙泉位于敦煌高地南部,为古河道一部分,其形成与存在和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

敦煌魔鬼城位于敦煌与新疆交界处的罗布泊荒原中,面积约400平方千米,距离敦煌大约150千米。

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风成地貌

新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2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
概念:由风蚀形成的地表形态,叫风蚀地貌。 类型: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雅丹地貌等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风蚀柱

风蚀蘑菇
概念:突起的孤立岩石,
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 侵蚀,从而形成上部宽大、 下部窄小的蘑菇状
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 或土体,在长期的风 蚀作用下,形成形态 各异的石柱或土柱
侵蚀 堆积
戈壁 雅丹地貌
沙丘
风蚀蘑菇 风蚀柱
黄土高原
风积地貌
沙丘
风积地貌
沙垄
新月形沙丘
1.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 和背风坡? 2.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 大多演什么方向延伸?
风积地貌的形成,与风向、风 速有密切关系,如上图中新月 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 的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 与盛行风风向大致垂直。
3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 防治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危害: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 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 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防治: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 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风成地貌总结
干旱、半 干旱地区
风力 作用
风成地貌
第二章 第2节
永清县第一中学 王云飞
新课导入
你知道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吗?你知道敦煌附近的 魔鬼城是怎么形成的吗?
风成 地貌
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
主要分布: 干旱、半干旱地区
分类:

2.2风成地貌(第一课时)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

2.2风成地貌(第一课时)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节风成地貌(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风沙防治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与科学发展观。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风成地貌的形成原因与多个自然要素的关系,能解释风成地貌的动态变化过程。

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风成地貌,说出风成地貌的区域分布规律。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区域真实案例的分析,判断风、沙的来源;掌握实际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升地理实践力;学会自己去分析风沙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教学重难点1.风成地貌的类型、特点。

2.风成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

3.区分风积地貌与风蚀地貌。

教学过程【导入】【师】游学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从我们做起,从研学旅行做起。

亲爱的同学们,想跟随老师一起去实地研学吗?心动不如行动,收拾行囊,出发吧。

我们今天研学主题是——“揭开黄土高原的身世谜团”。

那么接下来的第一站自然要去哪里呢?【生】黄土高原【探究活动】【师】研学第一站来到黄土高原,印入眼帘的除了上节课所学流水侵蚀导致的千沟万壑,还有深厚的黄土层,你们知道最厚有多厚吗?最厚达一两百米(150180),究竟如何形成的呢?【生】风成说【师】对,这也是目前流行的——风成说;那如何论证呢?有同学经过采样研究已经绘制出黄土颗粒粗细分带图,请在图片上,找到证据来论证“风成说”?【活动】学生结合黄土高原颗粒粗细分带图,论证黄土的来源进而分析在黄土高原沉积的原因。

【转承过渡】【师】小结:我们已经明白黄土高原是风积地貌,但是黄土高原的黄土层的身世谜团仍未解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继续前行,接下来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去寻找黄土的身世谜团呢?【生】西北地区。

【探究活动】【师】第二站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二站——腾格里沙漠,在沙漠中最常见的地貌是沙丘,老师用无人机拍摄了新月形沙丘航拍图,请你们根据所拍的照片,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征?【活动】学生根据图片描述新月形沙丘的特点【观看视频】新月形沙丘形成过程【师】提问:沙丘属于哪种地貌类型?假设此时我们的导航设备出现故障,迷失了方向,该如何利用新月形沙丘来判断前行方向呢?【活动】学生根据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图判断风向【归纳小结】【归纳小结】:我们明白沙丘形态与风向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风向、不同的地表形态等有形成不同的沙丘,如图所示,但是不管形态多么千奇百态,它都和黄土高原一样是一种风积地貌。

2.2风成地貌

2.2风成地貌

沙丘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
风力作用下,沙子不断往沙丘上 加积,沙丘增大,当背风坡的沙 粒超过临界角度,发生重力垮塌, 沙子下滑,形成非对称型沙丘。
悦看地理原创
(二)风力沉积地貌
侵权必究
1.沙丘的类型 (按形态划分)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
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 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 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 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 向指向下风向。
(二)风力侵蚀地貌
侵权必究
3.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 风长期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
异的石柱或土柱,称为风蚀柱。
悦看地理原创
(二)风力侵蚀地貌
侵权必究
4.雅丹地貌
观看视频,思考: 1.雅丹地貌有什么特点?
2.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怎 样的?
悦看地理原创
(二)风力侵蚀地貌
侵权必究
4.雅丹地貌 (沟槽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新月形沙丘链 格状沙丘
沙垄 金字塔形沙丘
悦看地理原创
(二)风力沉积地貌
侵权必究
1.沙丘的类型 (按成因划分)
灌丛沙丘:风沙流通过灌
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 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 灌丛沙丘。 绿洲边缘、草地中出现灌 丛沙丘,表明该地发生了 土地退化。
(二)风力沉积地貌
思考:
读图描述灌丛沙丘分布区域的 环境特点,并分析其为何多出 现在绿洲边缘?
风蚀 柱
风蚀 蘑菇
地貌特点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 石或土体,在风长 期吹蚀下,形成的 孤立石柱或土柱
上部宽大,下部窄 小的蘑菇状
悦看地理原创
侵权必究
雅丹 风及其挟带的
地貌 沙粒吹蚀和磨 风蚀 蚀岩石或土体, 地貌 形成风蚀柱、 风蚀蘑菇、雅

2.2风成地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2.2风成地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第二节风成地貌目标与素养1.通过对课本插图的观察与分析,能够说出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的名称、分布及特点,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2.通过阅读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掌握雅丹地貌的含义、成因;理解沙丘地貌的成因及特点,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1的要求。

3.结合课本插图,认识风沙活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能够用较为科学的方法预防或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达到水平2的要求。

4.能够运用地理工具模拟、实验等,学会观察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地貌的形成,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达到水平1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专家研究发现,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

黄土高原黄土颗粒物的分布特点: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上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从而引出两个问题、(1)黄土颗粒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规律性的变化?(2)干旱半干旱地区还会出现哪些风力作用相关的地貌形态?过程与方法1.观察实验法: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有趣实验等,分析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的类型和特点。

2.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新月形沙丘等景观图片,了解它们的特点、形成及分布地区。

3.讨论法、综合思维法:风沙灾害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对交通干线的危害非常之大,通过讨论等认识风沙危害的发生机制,降低灾害损失。

重点1.风成地貌的主要类型、特点。

2.风沙的危害及预防。

难点1.根据新月形沙丘判断风向。

2.风沙危害的防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划分学习小组(根据教材内容将全体学生划分成三个较大的学习小组:风蚀地貌组、风积地貌组、风沙危害治理组,各小组又可划分若干小组)。

2.分配任务、明确责任(每学习小组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地貌的类型、特点及成因,风沙危害的类型及治理措施)。

【导入新课】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最深厚的区域,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呢?古今中外有很多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论证,有人说是风吹来的,也有人认为是水带来的,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呢?【板书】第二节风成地貌风成地貌分为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2风成地貌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2风成地貌教学设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地理环境保护和风成地貌的保护工作。
在撰写本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的教学实际,力求使教学内容与学科紧密关联,注重实用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前,学生已具备以下基础:掌握了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等;了解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变,为学习风成地貌奠定了基础。然而,学生对风成地貌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行深入探究。
2.作业量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3.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合作交流,发挥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已具备一定能力,但尚需加强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风成地貌的学习过程。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请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风成地貌的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绘制思维导图,以直观地展示风成地貌相关知识体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风成地貌,撰写一篇短文,介绍该风成地貌的成因、特点、分布区域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要求短文结构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图文并茂。

《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一册

《风成地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风成地貌的基本概念及成因;2. 掌握风成地貌的主要类型及特征;3.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风成地貌》的学习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风成地貌》的相关内容,包括风成地貌的定义、成因、主要类型等基础知识。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或利用网络资源,观察不同地区的风成地貌,并记录其类型、特征及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选择一至两个典型的风成地貌案例,如沙漠、沙丘等,分析其形成过程、地貌特征及其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风成地貌案例,并就其成因、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展开讨论,形成小组报告。

5. 报告撰写:各小组需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面报告,包括案例描述、分析、结论等部分,并附上相关图片或图表。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与记录需真实、详细,能够反映风成地貌的实际情况;2. 案例分析需深入、全面,能够准确分析风成地貌的成因和特征;3.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形成有深度的讨论成果;4. 报告撰写需条理清晰,语言流畅,逻辑性强;5. 提交时间:作业需在课程结束后的一周内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真实性、分析深度、讨论参与度、报告质量等方面;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2. 针对共性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3.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4. 教师将把优秀作业作为范例,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以上就是《风成地貌》作业设计方案的详细内容。

本方案旨在通过预习准备、观察与记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报告撰写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2+风成地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2+风成地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风成地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风成地貌的基本概念、成因、分类及其地理意义。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1. 了解风成地貌的成因过程,包括风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2. 认识不同类型风成地貌的特征和分布,掌握其空间分布规律;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敏感性,能够从地貌的角度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4. 学会利用图表资料,分析风成地貌形成的过程及发展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其与风力作用的内在联系。

难点在于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风成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并尝试结合实际情况解释自然环境中的相关现象。

为突破难点,我们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的教学效果,我们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风成地貌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便学生直观了解其形态特征;2. 收集有关风成地貌的案例,如沙漠、沙丘等,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3.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风力作用的基本原理、风成地貌的分类等;4. 安排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为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本节课开始,我们将一同走进神奇的风成地貌世界。

在开始我们的探索之前,教师首先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风成地貌的美丽景象,如沙漠的沙丘、风蚀谷、风蚀柱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风成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 探究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1)理论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风成地貌的形成原理,包括风的搬运作用、风的侵蚀作用和风的堆积作用等。

同时,引入相关地理知识,如风速、风向、沙粒大小等因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的国内外风成地貌案例,如中国西北的沙漠地貌、美国西部的大峡谷等,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风成地貌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湘教19必修第一册

《风成地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风成地貌的基本概念、成因、分类及分布等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风成地貌》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知识点回顾:要求学生整理风成地貌的基本概念和成因,并归纳其特点。

2. 地图绘制:选择典型的风成地貌,如沙丘、沙海等,要求学生绘制简单的地貌示意图,标注出其基本特征。

3. 观察实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周边的风成地貌实地观察,记录其特征、成因等信息,并拍照留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观察到的风成地貌特征进行交流和讨论,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5. 报告撰写:每组学生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总结观察结果和小组讨论的成果,并附上实地拍摄的照片。

三、作业要求1. 知识点回顾:要求学生在回顾知识点时做到准确、全面,能够清晰表达风成地貌的基本概念和成因。

2. 地图绘制:要求学生在绘制地图时注意比例尺的选取和地貌特征的准确描绘,地图应清晰易懂。

3. 观察实践:学生应认真观察并记录风成地貌的特征,拍照时确保照片清晰可见,并能在报告中反映出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过程。

4. 小组讨论:学生应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并能够在报告中体现组内成员的贡献。

5. 报告撰写:报告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包括观察对象、观察内容、分析过程和结论等部分。

照片和地图等附件应与报告内容相符。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学生对风成地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地图绘制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实地观察的认真程度和记录的详细性;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成果;报告的完整性和条理性等。

评价方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2.2风成地貌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

2.2风成地貌教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一

《风成地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堂检测1.塑造下图所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又称“风蚀垄槽”。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23题。

2..对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表千沟万壑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下列地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读地理景观图,回答4~6题。

4.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流水
B. 风力
C. 海浪
D. 冰川
5.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的主导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6 . 下列地貌中,成因与图中沙丘类似的是()
A . 雅丹地貌
B . 火山地貌
C . 冲积扇
D . 戈壁
7.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部分新疆景观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描述图中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景观特点。

(2)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有关,其中,雅丹地貌是该种外力的结果,沙丘地貌是该种外力的结果。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 2.2 风成地貌练习及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 2.2 风成地貌练习及答案

湘教版(2020)高中地理课堂练习系列2.2 风成地貌1.下列地貌,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A.丹霞地貌 B.雅丹地貌 C.峡湾地貌 D.石林地貌2.我国的下列省份中,风成地貌分布最为广泛的是A.辽宁 B.福建 C.宁夏 D.云南图2-5为四种地貌景观。

完成3~4题。

3.四种地貌景观中属于典型的沉积地貌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形成①图中深厚黄土层的主要外力是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岩浆图2-6是某人研学旅行时拍摄到的一张照片,在陡峭的岩壁表面上有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

完成5~6题。

图2-65.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吹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磨蚀 D.风力搬运6.该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我国的A.西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7下列地貌及其成因搭配中,错误的是A、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的侵蚀B、天山山麓-流水沉积C、沙丘-风力沉积D、风蚀洼地-风力沉积8.贺兰山和银川平原是沙海中的“绿岛”和绿洲.读图,回答银川平原的形成原因是()A、地壳下沉,风力沉积B、断裂下沉,冰川物质堆积C、地壳抬升,河流侵蚀D、断裂下沉,黄河泥沙沉积9.风蚀蘑菇的成因是( )A.流水的侵蚀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风力的沉积作用D.流水的沉积作用10.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在我国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A.云贵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准噶尔盆地11.图中沙丘由风力沉积形成,A,B,C,D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A.A B. B C. C D. D12.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导因素形成的地貌有( )A、黄土高原B、长江三角洲C、风蚀城堡D、山前冲积扇图为某游客由北向南拍摄的一张风积地貌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与乙地相比,甲地( )A.风力大 B.湿度大C.温差大 D.植被少14.拍摄地点可能位于( )A.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 B.南美西岸阿塔卡马沙漠C.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 D.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地貌形态。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 风成地貌 教案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 风成地貌 教案

风成地貌【教材分析】教材中介绍风力作用中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着重介绍了风蚀地貌和沙丘的形成,以此为实例,给学生介绍风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地貌形态的。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

培养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念,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与科学发展观。

综合思维:知道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能够理解风力对地貌的塑造作用,知道一些基本的风蚀地貌如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积地貌如沙丘。

并知道如何区分沙丘迎风面和背风面。

区域认知:充分运用感性认知的手段,如利用教具、学具,或者绘制示意图,进而构架起风成地貌的认知框架。

地理实践力:学生提前预习有关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内容,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

学会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风成地貌的分布地区;2.主要风蚀地貌类型及成因;3.主要风积地貌类型及成因;4.风沙活动的危害及防治。

教学难点: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课前准备】教学技术和教学仪器:多媒体手段、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进入一堂别样的地理课堂,用探究式学习法来探究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首先,我们进入探究式学习的第一个环节:观察事物。

请同学们观看一张图片。

教师:展示雅丹地貌,提问:大家看一下,在这一幅图片当中,你看到了些什么?你觉得这是在我国哪些地方拍摄的一些景色呢?学生:一些小土包和沙漠,在我国西北地区拍摄的。

教师总结:他是在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拍摄的一幅景观图。

大家都知道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就称作为地貌,图中的地貌有个专业的名称,雅丹地貌,虽然名字叫雅丹地貌,实际上与雅和丹都没有关系。

它是维吾尔语,意思就说有陡壁的小土包,然后在这个小土包当中,一个个就像城市中高耸的楼房,而中间的平地,好比城市的街道,在这一座城市当中,没有人的居住,飞禽走兽都很少,偶尔还有奇怪和诡异的声音,所以当地人把它称之为叫:魔鬼城。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风成地貌基础达标练(2021云南玉溪高一期末)下图为某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附近拍摄的地貌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地貌景观是( )A.喀斯特地貌B.雅丹地貌C.丹霞地貌D.河流地貌答案:B解析:读取图文信息分析,该地在甘肃省敦煌市附近,气候干燥,降水少,图中地貌景观为雅丹地貌,B正确。

2.塑造图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流水搬运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答案:C解析:我国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2021广东肇庆高一期末)下图示意我国内陆某地貌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是( )A.沙丘B.孤峰C.石柱D.风蚀蘑菇答案:D解析:该地貌景观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

4.推测该地貌分布区域( )①降水充沛②风力较大③气候干旱④植被覆盖率高⑤河流多为内流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C解析:该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力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河流多为内流河,②③⑤正确,C正确。

(2021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联考)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地貌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0.1米,虚线表示1991年情况,实线表示1992年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该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风力B.流水C.海浪D.冰川答案:A解析:对比图中1991年与1992年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貌位置有明显的移动,结合其相对高度可以判断,应为移动沙丘,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风力。

6.1992年,该地貌侵蚀作用最弱部位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形态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貌应为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读图可知②处等高线最密集,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最弱。

下面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图及沙山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7.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答案:B解析: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

2.2 风成地貌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1)

2.2 风成地貌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1)
; 掩埋道路,阻断交 通等,还会造成生 命财产的损失。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草方格沙障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草方格沙障
增大地面的粗糙度,降低
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 用,截留水分,提高沙层 含水量,利于植被存活。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石方格沙障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高立式沙障
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的影响。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建设防护林
2.2 风 成 地 貌
流 水 作 用
风力作用:风 地表形态
风力吹蚀作用
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 风力磨蚀作用
1.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
作用
2.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
进行摩擦,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作用
一、风蚀地貌
戈壁
大风日数多
一、风蚀地貌
一、风蚀地貌
一、风蚀地貌
一、风蚀地貌
一、风蚀地貌
一、风蚀地貌
说一说头大身子小的蘑菇岩的形成过程。
一、风蚀地貌 戈壁
雅 丹 地 貌
二、风积地貌
二、风积地貌
冬季风带来西 北的沙尘,向东 南行进的过程中 遇到山脉的阻挡, 风速降低,搬运 能力减弱,沙尘 逐渐沉积,比重 大、颗粒大的先 沉积。






典型





二、风积地貌
沙 丘
移动沙丘
新月形沙丘
➢迎风坡坡度

➢背风坡度较

➢两侧有对称的两个尖角,称
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
延伸方向指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风成地貌【基础性训练】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21·天津高一检测)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

完成1、2题。

1.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2.该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A.植被茂盛B.草原广阔C.湿润多雨D.干燥少雨【解析】1选A,2选D。

第1题,图示景观为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第2题,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其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干燥少雨。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

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完成3、4题。

3.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东南丘陵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4.该地区常常吹东北风,则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A.东南—西北B.东北—西南C.东西方向D.南北方向【解析】3选B,4选B。

第3题,结合材料“湖底干缩龟裂”“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可知该地为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是雅丹地貌的主要成因,结合选项只有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东南丘陵和四川盆地属于湿润地区;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地区。

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风向为东北风,干涸的湖底在盛行风吹拂下,岩性较差的被侵蚀掉,而岩性强的保留下来形成垄、槽,其伸展方向应与风向一致,应为东北—西南方向。

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朝正北方向拍摄的新月形沙丘照片。

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沙丘形态判断,该地盛行()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6.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解析】5选C,6选D。

第5题,沙丘是一种风力堆积地貌,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据图可知,沙丘的东南坡较缓,说明风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为东南风。

第6题,沙丘是风力堆积的典型地貌。

(2021·菏泽高一检测)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据此完成7、8题。

7.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8.正确示意爬升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解析】7选D,8选C。

第7题,冲积扇和洪积平原发育在山前,多在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一般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河床宽广。

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

冲积扇、洪积平原、三角洲三种地形规模面积较大,本题叙述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河床到河岸山地之间面积狭窄,只能形成规模较小的河漫滩。

第8题,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受狭管效应影响,秋末至春末期间河谷风力强,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风力搬运并向高处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殊的地貌景观。

沙丘形成主要受风力影响,它的迎风面沙粒在顶部附近堆积,背风坡形成较陡峭的滑落面,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

(2021·常州高一检测)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

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据此完成9、10题。

9.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腾格里沙漠的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下列有关其造成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损坏铁路交通信号B.影响铁路行车安全C.掩埋路基和轨道D.减少钢轨等设备的磨损10.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该沙障()A.增加了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B.降低了风速,减轻沙丘面风沙的吹蚀C.有利于保持水分,利于植物成活D.原料丰富,成本低廉【解析】9选D,10选B。

第9题,风沙的侵蚀、磨蚀会损坏铁路交通信号,影响铁路行车安全,掩埋路基和轨道,会加快铁路钢轨的磨损。

第10题,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从而降低风速,减轻沙丘面风沙侵蚀,可以截留水分,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图1为雅丹地貌景观图片,图2为沙山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20分)(1)雅丹地貌属于地貌,沙丘属于地貌。

(2)从沙山西北坡和东南坡任选一坡,推断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

(3)试推测图中的湖和泉哪个最可能被图中沙山掩埋,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沙丘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积地貌。

第(2)题,沙丘沙粒粒径在迎风坡、背风坡均是从下到上逐渐变小。

第(3)题,风一般来自沙丘的缓坡,西北为缓坡,所以该地吹西北风,因此,沙山向东南方向移动,最可能掩埋的是泉。

答案:(1)风蚀风积(2)西北坡:从下到上逐渐变小。

或东南坡:从下到上逐渐变小。

(3)最可能掩埋的是泉;风来自沙丘的缓坡,西北为缓坡,所以该地吹西北风,因此,沙山向东南方向移动,最可能掩埋的是泉。

【提升性训练】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地貌形态。

下图为某沙丘不同年份沙尘堆积层的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沙丘的成长速度()A.慢—快B.快—慢C.慢—快—慢D.匀速13.从某年开始,该沙丘由A向B方向移动。

可能的原因为()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②全球变暖③当地破坏森林植被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12选B,13选B。

第12题,从图中看,该沙丘成长相同的体积用的时间越来越多,因此成长速度由快变慢。

第13题,沙丘由A向B移动,说明该沙丘活化,形成流动沙丘。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使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能使该地区生态环境失衡,造成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地荒漠化不产生直接影响;当地较干旱,植被一般为荒漠草原,破坏森林植被行为不常见。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

如图是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

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

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示6月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26日西坡是迎风坡C.6月11日东坡是迎风坡D.6月下旬风向发生变化15.风力最大的日期是()A.6月5日B.6月16日C.6月11日D.6月26日【解析】14选D,15选C。

第14题,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

根据图例,图示6月份沙丘顶被侵蚀,高度不断降低。

迎风坡侵蚀,背风坡堆积,6月26日西坡堆积,是背风坡。

6月11日东坡堆积,是背风坡。

6月下旬风向发生变化,由东坡堆积改为东坡侵蚀。

第15题,风力越大,迎风坡侵蚀越强,背风坡堆积越多,图示风力最大的日期是6月11日。

其他日期侵蚀、堆积的都较少,说明风力小。

二、非选择题(共10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

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

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挟带的泥沙在此沉积。

(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