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照片 2
易贡高速巨型滑坡在扎木弄
巴沟及易贡藏布河床中构成的天然坝 堆积体(站在堆积体上向沟头方向拍摄) "#$%$3 2 4+)$() -.(/0-+/1 51651(/+7,-.6 %$ %#1 4+)$() 8+916 0%61.:
制(图 &8) 。 /" 2 9" 年代形成老滑体, &$,! 年 (.’ 级地震导致了新滑坡体的形成,比老滑坡体略向东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文章编号:!$$>?@$>A("$$!)$#?$$>$?!!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 (&)*’+’ ,-./*01 -2 3’-1-4)501 6070/8 0*8 (-*9/-1
:-1;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移 。现在已被 # 条深切坡面泥石流冲沟分解成若
干个小滑坡,出现了 ! 个以上滑坡台地和多个次级 小滑坡(照片 ’) 。
照片 ; !<2 滑坡群中靠东侧发育的大冲沟及次级小 滑坡(照片底部为帕隆藏布右岸,上部可见圈椅 状滑坡后壁) "#$%$3 ; =#1 ),--> .(/ 0,?@-.(/0-+/1 +( 1.0%16( 5.6% $A !<2 -.(/0-+/1 )6$,5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从工程地
质、构造地质、岩石力学及地理科学角度出发,对 该区地层、地质构造、主要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分 布特点,以及现有工程防治措施进行初步研究,并 据此提出进一步综合防治的建议。
第%期
尚彦军,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
(!
!"#$ 年以来 %&$ 级以上的地震先后发生过 !’ 次,且 都集中在帕隆藏布中下游一带。 这些构造运动构成了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内在 动力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统计表 单位:个
溜沙坡 一般 , ’ ! ) # % ! 大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冰雪害 总计 泥石流 滑坡 大塌方 特大型 ! 冰川型 大型 ! !$ !% ! % ! , 一般 , ( , ! ! 崩塌
第#期
尚彦军,等: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
’’
!""" 年 # 月 $ 日发生了高位滑动 % 沿程强烈侵 [&!, &’, &#] 蚀 % 碎屑流 % 泥石流的复合滑坡 。其自高程 ((!" ) 的雪山向下高速滑动,历时 &" )*+,滑程 , ,形 -)。堆积于高程为 !&$" ) 的易贡藏布(照片 !) 成长 !.( -),宽 !.( -),平均厚 /" ),体积约 ’ 亿 )’ 的天然坝。随后易贡湖水位以 ".( )01 的速度上 涨,累计涨幅 #,)(# 月 &’ 日 2 / 月 , 日) 。/ 月 , 日湖水开始沿天然坝上修建的一个长 &""" ),顶宽 &(" ),底宽 !" ),深 !# ) 的导流明渠下泻。/ 月 &" 日水位猛涨,导流明渠被毁,湖水暴泻,冲毁了培 龙天险上架设的 ( 座桥梁,造成了巨大损失。现湖 水已从大坝左侧宽 ’"" ) 的溃决口中平缓流出。 (.&.’ &"! 滑坡 系由 / 个滑坡体组成的滑坡群。其中 ! 3 滑坡规 模最大,长 ’/" ),宽 #"" ),平均厚 ’( ) 总体积约 为 (&" 4 &" ) ,主滑方向指向帕隆藏布河谷。该 滑坡群受位于其北侧的察隅右行走滑断裂( 567)控
()%)*+)*, -%./0+ 12 301.13*,%. 4%5%67 7*+)6*&/)*83 *8 916)4 12 :%./ ;%8<1/
小型 中型 大型
潜在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料来源:!""( 年成都山地所、西藏公路交通厅、交通科学研究所编制,成都地图出版社,! 0 !’ 万川藏公路山地灾害分布图)
收稿日期:"$$!?$D?!$;修回日期:"$$!?$@?"C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 助 项 目( JK(L" E >$D) ; 作者 简 介:尚 彦 军( !CDM—) ,男,河 北 省 人,副 研 究 员, !CCM 年 @ 月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 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D 篇。主要研究方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 "]
[>, #] 合带之间的冈底斯岛弧地体(拉萨地块)中 (图
。喜山运动以来,印度板块不断向欧亚板块俯 !0) 冲,使本区发生强烈的隆升和向东挤出走滑。区内 左行的林芝 E 东久断裂( P=Q) 、巨大的嘉黎右行走 滑断裂( ,FQ) 、察隅右行走滑断裂( KFQ)和古玉走 滑逆冲断裂(3R%)以及次级的断裂(图 !S)现仍 [A, D, M] 在活动 。沿帕隆藏布等大河流谷地见到高差达 !$O 多的三级阶地,表征了近期地壳隆升、河流下 切的强烈活动性。 受构造运动影响,本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烈 度为 CT。!CA$ U !CCD 年间,流域内与南界毗临的察 隅 E 墨 脱 地 区 发 生 震 级 !" ! #B$ 的 地 震 !"# 次。
。这些为 地 质 灾 害 的 发 生 提 供 了 主 要 物 质 来
源。 由于地处暖温带、地形高差大、地貌类型以高 山峡谷为主。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汽流通过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通道直达本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区内 年 降 水 量 为 )$$ * !$$$ ++) ,且 降 水 分 配 不 [,] 均 。强烈的降水和冰雪灾害直接诱发了地质灾害。
[!!]

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分布特点
受断裂构造活动、降水、地形、河流、人为削
坡等多种因素影响,本区地质灾害类型多(例如崩 塌、滑坡、泥石流、溜沙坡等) 、数量大。其中规模 较大地质灾害的分布如图 ! 所示。表 ! 给出了本区 不同路段几种灾害数量分布特点。 从图 ! 和表 ! 可看出,大规模的滑坡、崩塌和 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鲁朗 - 波密段,尤其是集中在东 久 - 通麦段,如东久滑坡群、拉月大塌方、培龙沟 泥石流、易贡高速巨型滑坡,以及加马其美沟泥石 流、!$, 滑坡等都出现在这一段。 !"# 滑坡 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久 - 波密间,常发生在冰碛 物和堰塞湖沉积中,由河流冲蚀坡脚引发,多属牵 引式滑坡。

( 地理及气候等因素构成的外营力条 件
复杂的外营力条件,如气温、降雨、河流冲刷、 物理风化等是造成或直接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区内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岩石破 碎,并多具残坡积物。更新世以来受多期冰川作用, 沿主要河谷出现了相当规模和厚度的冰碛物及堰塞 湖沉积。老崩塌、滑坡、泥石流堆积体沿沟谷河岸 多处 分 布。 它 们 构 成 了 沿 河 谷 两 岸 的 松 散 体 堆 积
% 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及 其评价
从构造、岩性、岩体完整性、力学特性、水流 冲刷等方面综合评价,区内地质背景复杂、工程地 质条件很差。
表# $%&’ #
区段 林芝 - 鲁朗 鲁朗 - 通麦 通麦 - 波密 波密 - 松宗 松宗 - 然乌 然乌 - 安久拉 安久拉 - 八宿 合计 长度 (.+) %! #$ #" %! #/ ,$ )$ %,)
JO=O= 东久滑坡群 由一系列滑坡组成(照片 =) ,=PP= 年 P 月全面 滑动。它们发生在第四纪冰碛物中,出现在公路对 面的鲁朗河右岸陡坡上,坡度一般大于 JKQ。受东久 走滑断裂控制、河流冲刷坡脚诱发而滑动,现仍不 断发展扩大,并有沿河谷右岸连成一片的趋势。目
前尚未采取治理措施。 JO=O? 易贡高速巨型滑坡 历史上易贡为滑坡多发区。=PKK 年曾沿扎木弄 沟发生体积达数亿 +B 的巨型滑坡,并堵河形成易贡 湖。经湖水漫顶,致使下游湖口附近村庄、农田被 冲毁,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B?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H2RSTTUR FVH2VHWV2WV CU EWSTH2V XUYAWR
?KK= 年
图!
研究区地质构造及地质灾害分布图(据[!,",#] ) ! 地质构造图 " 地质灾害分布平面图
$%&’ !
()*+*&%,-+ ,*./012,0%*. -.3 &)*+*&%,-+ 4-5-13 3%/01%620%*. %. 04) 1)/)-1,4 -1)! #$%&’()%* +!, !(- &.$ /)%.0!(1#)"$& 2)3.4!5(6!*!17.$(3-0) " /8$&%. +!, ’9 3$’:’3)%!: .!;!<- -)*&<)"0&)’( = > 板块缝合线:!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努江缝合带; ? > 大型推覆断裂:@A# 主边界断裂,@7# 主中央断裂;
B > 走滑断裂: 7C# 古玉走滑逆冲断裂, D/E 嘉黎走滑断裂,6FE 林芝 > 东久走滑断裂,@/E 墨脱走滑断裂, G/E 派区走滑断裂,H/E 察隅走滑断裂;I > 河流; J > 地质灾害点:#东久滑坡,$培龙天险,%培龙沟泥石流,&易贡滑坡,’加马其美沟泥石流, (=K? 滑坡,)古乡泥石流,*松宗滑坡,+溜沙坡,, .米堆沟泥石流; L > 取景位置及方向;M > 图的位置;N > 川藏公路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
尚彦军! ,杨志法! ,廖秋林! ,刘大安! ,朱平一" ,汪阳春" ,王成华"
(!B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成都 D!$$#!) !$$$"C; "B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四川
摘要:受强烈的构造运动、高山峡谷地貌、降雨(雪)量集中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雅鲁藏布江大拐湾北段在 第四纪冰川沉积、河湖沉积、风化残坡积等松散堆积体中集中形成和分布着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溜沙坡为主 的地质灾害,成为整个川藏公路南线中地质灾害最为严重且频繁发生的地段。文章通过收集大量有关构造地质、第 四纪地质、地层岩性等数据资料和现场实地调查,重点研究了该区林芝 E 八宿公路段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 布规律及危害程度。通过对现有防治措施及方法分析,认为目前的防治措施尚不足以有效抵抗地质灾害对公路沿 线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及造成的损失。鉴于此,根据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方法论和新近发展的监测技术、>F 技 术等,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可望为进一步开展有关地质灾害预测、工程防治,为公路整修及未来的铁路建设 服务。 关键词:地质灾害;公路;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中图分类号:GD#"B";H#!C 文献标识码:I
[#, ", !$]
本区沿公路出现的石英砂岩、花岗岩、混合岩 等多呈块状碎裂结构、镶嵌结构,花岗片麻岩、片 岩等呈层状结构,而第四系冰碛物、残坡积物、冲 洪积物等结构疏松。地表水、地下水交替作用强烈, 降水容易渗透,使岩体结构不稳定。构造活动、地 震作用、物理风化、河流冲刷及人工削坡引起的重 力卸荷作用,进一步破坏了岩体结构的完整性,降 低了其力学强度。野外考察可见许多高陡基岩边坡来自百度文库存在着崩塌、落石的潜在危险;而松散堆积体高度 在 ’ + 以内时较稳定,过陡的边坡则有掉块和落石 的危害。
!
引言
川藏公路南线从成都至拉萨全长 "!AANO,担负
"
地质背景
该区处于班公错 E 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
着进藏人员和物资运输的重要任务,具有非常重大 的国防意义。然而由于本区地壳强烈隆升及河流下 切、丰富的降水和活跃的冰川运动、高山峡谷为特 色的地形地貌、人为修路切削边坡等作用,出现了 许多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多 年来一直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此外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也一直威胁 着公路的安全畅通及河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中本文所研究的林芝 E 八宿公路段位于雅鲁藏布 江大拐弯北部,全长 #"MNO,地质灾害问题尤为严 重。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要从 自然地理角度,曾对川藏公路各种山地灾害、危害 状况、分布特点、形成机制、活动特性及防治对策 进行了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