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 2020 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7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12 分)
《小说一得》中说:“一篇好小说,无好题目,必定减色不少;有好题目,无好结构,亦然。”小说题名是最先入读者之耳目的,如果题名新颖(别致/精致),符合读者的阅读(等待/期待),就能助益小说的销售。
在中国古代出版史上,代表精英文化的经史子书,书商一般不敢篡改,但小说地位向来很低,面向的是普通大众,因而就少有(顾忌/忌惮),常随意改易书名,造成一书多名的现象。这在明清小说史上是极为普遍的。笔者据欧阳健、萧相恺主编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粗略统计,该书收录小说有异名者约二百部,而且很多小说不止一个异名。
有的小说在写作、传抄、成书、出版等过程中,就产生过多个书名。明清小说的命名方式很多,你念总在《余之小说观》一文中概括道,“有短至一二字者,有多至成句者,有以人名者,有以地名者,有以一物名者,有以一事名者……种种方面,总以动人之注意为宗旨” .这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小说一书多名的一些原因,但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二:
第一,读者阅读体验的差异。读者因受到个性喜好、知识结构和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很多小说再版时,书商或编辑作为特殊读者,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定书名,有的对小说中的武打内容感兴趣,如《南北两宋志传》晚清再版时易名为《北宋金枪传》,突出杨家将所使用的兵器;有的看重小说的劝惩功能,如《绣戈袍全传》本以物命名,后改名《果报录》。
书商还善于蹭热点,紧扣读者的趣味。如晚明内忧外患,时代呼唤英雄,故书商将《三国演义》《水浒传》合刻改为《英雄谱》 .鸦片战争爆发,国人开始产生海洋意识,为更能吸引读者,《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咸丰本改名为《三宝开港西洋记》。
第二,书商的销售策略。潘建国曾指出,晚清通俗小说翻印的一大弊端就是
改换小说题目,欺世取售。其法五花八门,有的故弄玄虚,制造噱头,在书名上贴上所谓“志”“传”“纪”等标签;或称是“外史”“外传”“逸史”“秘史”等,如《封神演义》改为《商周列国全传》。还有的就是为了傍名牌,傍四大小说名著的自不必说,有以“奇观”改名者,如《石点头》改名为《五续今古奇观》等;也有以“才子书”标榜者,如《两交婚小传》更名为《续四才子书》等。
以上种种,不外就是利用书名做广告而取得更大的销售效益。张敏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发表《小说和题目》一文,称小说好似商品,“能否引起读者的兴味和注意,将首尾读全,委实也是看着那题目的吸引力如何。所以题目是小说的广告,也可以说是引诱读者的香饵”。
由此可见,明清小说一书多名现象的产生,与读者、书商都有关系(当然,与作者也有一定的关系),是当时社会思潮、读者心理、文坛风习及商业经济等状况的折射,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说的销售和传播,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无视作品本身一味粗暴更名,造成书名与内容割裂,甚至两者之间毫无关系,如光绪间出品的小说《白云塔》曾改名《新红楼》,其实与《红楼梦》“风马牛不相及” .此类情况不胜枚举,书商唯利是图,侵害作者和读者的权益,破坏了小说创作生态。
(节选自万晴川《“名实相生”与“名实相怨”——明清小说的一书多名现象》,
有删改)
1.根据文意,依次选用文中括号内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别致等待忌惮
B.精致等待顾忌
C.别致期待顾忌
D.精致期待忌惮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头引用《小说一得》的话,意在强调小说题目与结构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
B.作为精英文化代表的经史子书高不可及,因此,普通大众更愿意给小说更改书名。
C.书商、编辑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定小说的题目,一般不会考虑其他读者的阅读感受。
D. 明清小说一书多名,虽在短期内利于销售,但长期以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高二学生小林的爷爷收藏了一批明清小说。在帮助爷爷整理藏书的过程中,小林发现了“一书多
名”的现象。经过研究思考,他就其中几本书作出了如下分析。根据文意,这些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碧梧山庄本《韩湘子全传》内封题“韩昌黎全传”,这是把韩湘子与唐代韩愈混为一谈。
B.《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改名为《三宝开港西洋记》,体现当时国人对开港通商的反感。
C.《续小五义》改名为《续忠烈小五义》,凸显了对传统忠烈精神的追求与褒奖。
D. 《好述传》改名为《第二才子书》,是书商为了达到利于销售的目的而傍名牌。
4. 《红楼梦》在写作、传抄、成书、出版的过程中产生过多个书名。下面一段话介绍了这种情况。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红楼梦》开头写石头将自己“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编述一集”,名“石头记”;空空道人因抄录小说而悟道,故名“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曰“风月宝鉴”;而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增删成书后改名“金陵十二钗”。后来,程高本刊行时题名“红楼梦”,因此书名,获得后世读者认可。
①既富有诗意,又深刻揭示了小说主题
②从警世角度揭示小说主旨
③更关注女儿们的命运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10 题。 (19 分)
霜来秋色浓
陈爱民
①秋天往深处走,霜肯定来。霜来得轻巧,悄无声息。某一个早晨,瓦檐上闪烁着粉粉的光,那就是霜了。节令的抵达是时间发出的号令。霜由水汽凝结,万物染上或深或浅的白华,霜降正像时间的一场仪式。
②霜,只有在晴天里才会生成。霜降霜降,其实,霜是生成的,是集结的,甚至是铺排的。说“降”,是人的心理作用,表明一种空阔、一种自然而然。天气确实更凉了,北方开始大面积冷起来,霜只是把大地和天空拓展得更为苍茫和澄澈而已。经了霜“打”的好多蔬菜和果实,变得甜起来脆起来,比如萝卜、白菜、红薯、柿子、枣儿等等。
③霜在秋夜里喧哗得紧,数着丰收的故事,到早上,就在阳光的宁静中升腾自己。田里到处是白光流淌,稻草垛憨憨的。好多鸟雀混迹于鸡鸭鹅中间,一起收拾收割后漏下的谷粒,它们是一朵朵蹦跳的火焰,也是一簇簇迷离的浪花。等霜全部离开,一沟沟、一冲冲、一垄垄的田,都列着阵,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④五彩缤纷,是山的姿态和行头,虽然有些芜杂,却因了霜的洗涤,显得更加明净。所有的颜色都酣畅到了极致。苦楝的果实和一茎茎的叶,把鹅黄全抖出来了。银杏到底老辣,举重若轻,一树金黄就是一树景观。山毛榉没有服输,褐的底色中生出星星点点。栗树的每一片叶子都写满了阳光的斑斑驳驳。鹅掌楸挺秀的身材棱是棱,角是角。皂角把果实撑得紫黑油亮,叶子和树干有浓浓的烟火色。至于枫树,烈焰飞奔,自有不凡的气势。再看柏和松,葱茏转深翠,更显高洁。不得不承认,时间的霜,是清醒,是砥砺,是温婉,也是旷达。
⑤“霜降抢秋,不抢就丢。”虽说气候南北差别大,但农事在这个时节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