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继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第七次课后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1(2分)、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看,研究者对个案性的“深度访谈法”倍加青睐。

这类研究者所持有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A、课程忠实取向
B、课程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课程实践取向
2(2分)、反映了学科领域专家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的是
A、横向组织
B、纵向组织
C、逻辑组织
D、心理组织
3(2分)、主旨在于突破“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对课程领域控制的课程研究范式是
A、课程开发范式
B、概念重建主义范式
C、课程组织范式
D、课程实施范式
4(2分)、以下不属于学科课程基本类型的是
A、科目本位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综合学科课程
D、社会本位综合课程
5(2分)、搜集资料,对课程计划的成效作出整体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或不同课程计划之间比较依据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量的评价
6(2分)、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
A、启动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
B、启动阶段、合作阶段、实施阶段
C、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合作阶段
D、启动阶段、合作阶段、评价阶段
7(2分)、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创立的教学设计模式是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程序教学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发现学习
8(2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示范等提示活动来教授课程内容,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是
A、提示型教学方法
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C、传授型教学方法
D、自主型教学方法
9(2分)、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精神助产术”
B、“教学对话”
C、“共同讨论”
D、“注入式教学法”
10(2分)、根据评价使用的方法进行划分,可以将评价分为
A、效果评价与内在评价
B、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C、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D、内部人员评价与外部人员评价
11(2分)、“能写出清晰又有调理的社会学科计划的报告”,属于下列哪种课程目标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2(2分)、“示范”属于以下哪种教学方法?
A、提示型教学方法
B、自主型教学方法
C、程序教学方法
D、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13(2分)、本质上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这种评价属于以下课程与教学评价哪种基本取向?
A、学科取向
B、目标取向
C、过程取向
D、主体取向
14(2分)、儿童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
A、广域课程
B、经验自然主义课程
C、环境教育课程
D、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15(2分)、以下不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是
A、相关课程
B、经验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二、问答题
16(10分)、有人曾经对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有这样的描述:
教育基本上是一个演进过程。

而且,它是渐进生长的,它扎根于过去而又指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一个有机的过程。

在此过程的任何阶段上,我们能提出的目的,不管它们是什么,都不能看成是最终目的;也不能武断地将它们插到后面的教育过程中去。

目的是演进着的,而不是预先存在的。

目的是演进中的教育过程的方向的性质,而不是教育过程的某些具体阶段的或任何外部东西的方向的性质。

它们对教育过程的价值,在于它们的挑战性,而不在于它们的终极状态。

请运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理论,对以上材料展开分析。

答: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理论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因素,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和人类发展的需求。

因此,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 明确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描述和界定,使学习者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 可操作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即学习者可以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达成目标。

3. 可评价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评价性,即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测验、作业等方式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4. 统筹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具有统筹性,即要兼顾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在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根据学科知识和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同时,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7(10分)、简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
答: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是大学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但二者在学生选课和学习上有些许不同。

必修课程是大学为了保证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而规定必须要修读的课程,一般包括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两种。

专业课程是指学生必须要修的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如电子工程专业的电子电路课程;公共课程是指与专业无关、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而设置的课程,如大学英语、体育等。

选修课程是指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修读的课程,一般是在必修课程学完后再选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兴趣和素质。

选修课程的设置一般相对自由,可以是与专业相关的拓展课
程,也可以是与专业无关的课程,如音乐、美术等。

在一些机构设置较为灵活的高校,选修课程甚至可以替代必修课程的一部分,如学生可以选修某些专业课程来替代某些公共课程。

因此,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要修读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专业和基础知识的必要条件;而选修课程则更加灵活,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

18(10分)、以下是一则有关“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的教学案例:
确定课题。

一位同学从家里带来了小区居委会发的两张宣传纸,上面介绍了如何使用小区配备的不同颜色垃圾箱对垃圾做分类处理。

人们现在是按照宣传纸上的要求做的吗?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在老师的支持下,同学们决定对这个问题探究一番。

进行调查。

学生们在周围小区里调查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情况,结果令人失望:大部分人都不按要求处理垃圾。

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展开调查,发现原来是垃圾箱上只有一张小小的图片,人们往往看不清楚,所以就随手乱扔了。

行动改进。

为了改变垃圾分类处理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同学们决定从校内开始。

他们请有专长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广告语:“我专吃废玻璃!”“我喜欢吃废电池!”等贴在校园里的垃圾箱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结交流。

在活动结束前进行的总结交流中,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不但增长了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周围生活了,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

还有同学提议,给区长写信,建议他把在校园里取得成效的做法在全区推广。

这则案例中的教学活动采用了哪种类型的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特征以及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需注意的问题。

答: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理论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因素,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和人类发展的需求。

因此,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 明确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描述和界定,使学习者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 可操作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即学习者可以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达成目标。

3. 可评价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可评价性,即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测验、作业等方式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4. 统筹性: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具有统筹性,即要兼顾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在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并根据学科知识和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同时,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9(10分)、简答经验课程的优点与缺点。

答:经验课程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该方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追溯案例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下是经验课程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

3. 经验课程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缺点:
1. 经验课程的准备工作较为繁琐,需要精心策划与组织。

2. 经验课程的实施需要较高的经验和技能,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3. 经验课程的实施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 经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实施质量高低有很大关系,需要有相应的评估和监控机制,以确保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经验课程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在教育教学中,它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学习体验,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分)、名词解释:诊断性评价
答:诊断性评价是一种用于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与传统的评价方法不同,诊断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把握,强调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学习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1(10分)、名词解释:儿童本位课程
答:儿童本位课程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强调课程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求、特点以及认知发展阶段等因素,构建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的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体系,通常由多个学科和综合活动构成,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究,培养其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儿童本位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评价者,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这种教育理念主要适用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

22(10分)、简述教学方法的主要划分类型。

答: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有针对性、计划性和系统性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讲授法:由教师进行讲解和授课,学生听课并记录笔记。

这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

2. 讨论法:以小组或全班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来深入理解知识和问题。

3. 实验法:通过实验和操作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4. 问答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通过问答形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总结,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6. 项目式学习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类型,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