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精选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精选五篇)
第一篇: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复习目标
1、理解并明辨常见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理解并洞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课前导入走进教材:
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
请各位同学讨论分析一下,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且考虑有什么表达效果?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提示: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运用互文手法,言简意丰,将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颇为复杂的内容运用简洁的语表达出来。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诗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粗弦、细弦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将彼此交错杂弹,弦声清脆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将李煜的亡国之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绪”之多,“愁绪”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请根据上面的问题及答案提示,讨论分析一下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应该分几步进行?讨论提示并归纳
第一: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
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第二: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迅速识记并且理解: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高考典例:
例1(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讨论分析: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提示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例2(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答案: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赏析】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
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
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
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
《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
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
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例3(20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
2。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
种修辞方法。
【提示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例4(20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用草覆盖。
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
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赏析】
吴西逸其人,生平不详。
但从他留下的四十七首小令中,仍可寻绎勾勒出一个轮廓:他“走遍天涯”(《游玉隆宫》),曾在杭州、大都两地逗留过;也曾为求功名而到京师“趿履谒侯门”(《京城访友》);从他《自况》:“利名场上我情疏”,《殿前欢》:“归计寻张翰”,“往事南柯”等句看来,他可能作过小官,但很不得志,为此甚怀不平,曾“此情时拍阑干”(《闲题》)。
终于,他看破世情,摒弃功名:“不羡青云选”,“身不入麒麟画。
”(《殿前欢》)从此隐居林泉:“桑麻富田野生涯,市喧声不到衡扉。
”(《山居》)而这首词则为其归隐前后所作。
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
内容亦可分两层。
前四句:“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写向往归隐的缘由。
春残花谢,触景伤感,听杜鹃声声,叫道“不如归去”;秋寒月冷,霜降叶落,看燕子南归,亦令人长叹
月圆人不圆。
无知禽鸟尚能“倦飞而知还”,何况人为万物之灵,岂能不为思乡而愀然动容,归心似箭呢?况且世道险恶,时不我容,人情淡薄,炎凉难堪;而风光景物,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光阴似箭,岂可继续为名利而风尘奔波,离故乡而蹉跎岁月呢?由“春花”,“秋月”兴出光阴似箭、韶华易逝之叹;由“杜鹃”、“归燕”兴出人情淡薄,不可久留之情。
前两句写景起兴而有声有色,后两句抒情取喻而兼用夸张。
两两合璧对,四句连璧对,然三四句中分嵌“似”、“如”二虚词,句法又异,有整齐中见错落之妙。
可见,看似平淡自然,实经匠心锤炼。
往下八句写田园隐居生活,又可细分两小层,第一层次中的四个五字句:“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夏,秧肥数顷田。
”写归家务农的物质生活。
“留下买花钱”指离开繁华闹市。
古时城市富家皆有买花习俗,而不惜挥霍千金。
自居易《买花》:“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一束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苏轼《牡丹记叙》亦述“州人大集,自舆台皂隶皆插花以从,观者数万人。
”“趱入”即赶紧走入,状其归田之迫切。
割茅苫房,种桑纺织,栽秧施肥,这便是山村田园之乐。
四句用铺陈手法,以“留”、“趱”、“苫”、“肥”四个动词,连续写出归隐过程和田园劳动。
其对偶形式和句法的整中寓变与首四句相近。
结尾四个长短句:“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是第二小层,写归隐的精神生活:农事之余,则读书写诗,以诗酒自娱。
特拈出陶潜、杜甫,是因前者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志爱清静淡泊(“冷淡”),正是作者意欲效仿的;后者虽未隐居,亦弃官避乱,且毕生坎坷潦倒,正与作者处境类似,易生共鸣,加上其清词丽句,历来为文人所同好,故抄之以赏玩。
这四句句法两长两短,又用隔句扇面对,亦工稳自然。
此曲运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流畅自然。
无一典故,无一华艳文词,纯用白话口语,读之纯乎天籁,自有其天然淳真之美。
试看其对偶之精工多样,句法之整而寓变,比兴之巧妙自然,铺排之饱满淋漓,则可知平淡实来自艰辛。
《太和正音谱》评吴词“如空谷流泉”,颇中肯綮。
课堂总结:上面咱们一起结合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了诗歌
修辞手法鉴赏的一些方法步骤,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的鉴赏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结合诗词内容,明确修辞手法;第二步,根据诗歌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下面进行达标训练。
..........板书⎨辞手法⎧结合诗词内容,明确修达效果⎩根据具体内容,分析表
当堂达标:
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2、拟人:赋予没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态动作,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
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
3、夸张: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有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的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
因为诗题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
而诗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4、对比: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可以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分析对比的作用时,要具体说明诗词中以什么与什么对比,对比的结果使读者认识或感受到了什么。
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区别:对比与反衬不同,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别,而对比常常不分主次,重点一般在使读者产生新认识、新感情上。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使语言含蓄、简练。
分析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
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答案:①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诗中以“杜康”代酒。
6、双关:
利用汉语词汇意义上的多义性或语音上的谐音关系,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7、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参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来得具体高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
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
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8、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
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马致远《汉宫秋》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这首曲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9、反复:
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又使行文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0、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
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船”。
[例]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龙城,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
这首诗被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其中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在“明”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最为奇妙。
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是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样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使诗歌的主题同悠久的历史自然联系起来,深化了全诗反战的主题。
第二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2013高考备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及诗歌鉴赏中修辞技巧的命题特点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3.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修辞技巧题目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虞美人》(邓丽君)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李煜的名作《虞美人》。
其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引出课题并板书)
【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
一、回顾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词大家们在作品中多运用修辞来表情达意。
那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比拟、对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排比、双关、夸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拟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的《燕歌行》)(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对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设问、比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比喻)
二、考点展示:
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那么,这个考点在命题形式上如何呈现?我们来看近几年考查修辞技巧的的高考题:1.(2008年广东)(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