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4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学生在初中学段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概念及其使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有更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地理基础知
识较为薄弱。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关于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概念及其使用
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2.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
的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
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地球仪、地球仪模型、PPT课件、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仪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地球仪又是什么呢?”
2.呈现(10分钟)
教师运用PPT课件,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适时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
操作方法,如放大、缩小、旋转等。
4.巩固(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运动的掌握
程度。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运动,如自转、公转等。
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仪的
使用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地球仪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观察并记录地球的运动。
要求学生在作业
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8.板书(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仪的
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总结:
本节课通过导入、呈现、操练、巩固、拓展、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仪的使用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时间分配合理,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地理知识。
本节课是我对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设计首次实施,从教学效果来看,总体上是成功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问题一:在导入环节,我使用了地球仪模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
部分学生对地球仪的形状和特点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
解决办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二:在呈现环节,我运用了PPT课件来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
的运动、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但在展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的概念并没有完全理解。
解决办法:针对这个问题,我可以在呈现环节增加一些实际操作活动,如让学
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运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3.问题三:在操练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的使用练习,但部分
学生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地球仪仍然存在困惑。
解决办法:针对这个问题,我可以在操练环节增加一些指导性的教学,如制作
一个简单的使用手册,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问题四:在拓展环节,我让学生运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运动,但部分
学生对于如何进行模拟仍然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在拓展环节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
示例,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模拟操作。
1.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鼓
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
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我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注重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
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我应该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
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教学设计为契机,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观察地球仪,描述地球仪的构造和功能。
2.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观察并记录地球的运动。
3.结合地球仪,观察并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绘制一幅地球仪的使用方法示意图,并配以简要说明。
5.写一篇关于地球仪的小论文,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地理学
中的重要性。
6.作业一要求学生观察地球仪,描述地球仪的构造和功能。
这个作业可
以帮助学生对地球仪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7.作业二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观察并记录地球的运动。
这
个作业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地球仪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8.作业三要求学生结合地球仪,观察并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这个作
业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9.作业四要求学生绘制一幅地球仪的使用方法示意图,并配以简要说明。
这个作业可以让学生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表达能力。
10.作业五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地球仪的小论文,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发
展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这个作业可以让学生对地球仪的历史和作用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从作业设计来看,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作业内容丰富,既有观察、描述,又有制作、绘制,还有写作、研究,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同时,作业设计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既有对地球仪的基本操作和功能的了解,又有对地球运动的观察和描述,还有对地球仪历史和作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地球仪的相关知识。
在作业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作业中的优秀作品,可以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豪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本次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全面
掌握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同时,通过专家点
评,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