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 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
主动性 心动过速
心 律
扑动与颤动
失
生理性传导障碍: 干扰与脱节
常
窦房传导障碍
房内阻滞
冲动传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障碍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阻滞
传导途径异常(折返):预激综合征、 窦房结折返、心房内折返、房室结双径 路折返、心室内折返等
心律失常分类
➢ 病变部位:多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发病机制:多用于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律失常的治疗
• 病因、病理治疗 • 药物治疗 • 电复律、除颤 • 手术 • RFCA • 起搏器
抗心律失常药物
• Ⅰ类:阻滞Na+通道 Ⅰa:奎尼丁(减慢AP 0相Vmax,APD ) Ⅰb:利多卡因、慢心律(不减慢Vmax,APD
窦房阻滞
I度窦房阻滞:不能凭体表ECG诊断 III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停搏鉴别 (II度)莫氏I型:
PP渐短,直至出现一长PP,长PP<2个基本PP(渐短突长) (II度)莫氏II型 :
长PP为基本PP间期的整数倍,PR间期固定(长间歇等于 窦性频率)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 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所导致的窦房结功能 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病症。临床上可出 现一系列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 不足的症状。 • 病因:冠心病、心肌病及窦房结退行性变及其周围 组织发生缺血、纤维化、退行性变及炎症、迷走神 经张力增高、甲减及抗心律失常药物
• 概念 • 心律失常分类 • 心律失常诊断 • 心律失常治疗
心律失常分类
1. 病变部位 2.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病变部位分类
1.窦性心律失常 2.房性心律失常 3.房室结性心律失常
4.室性心律失常 5.传导障碍 6.预激综合征
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
冲动形成异常
(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活动)
• 概念 • 心律失常分类 • 心律失常诊断 • 心律失常治疗
心脏传导系统
传导系统神经支配与血供
• 传导系统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 • 窦房结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来源于右
冠状动脉,40%来源于左冠回旋支 • 房室结动脉80%来于右冠状动脉,20%来
源于左冠状动脉
概念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顺序的异常, 几乎见于所有人。有心脏疾病者更易出现。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特点:心率150-250次/分钟,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 呈室上形; P波逆行性,常埋藏于QRS中;突发突止;通 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折返机制(reentry)
发生折返的条件: • 存在折返环 • 其中一条通道发生单向传导阻滞 • 另一条通道传导缓慢,先前阻滞 的通道再次激动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Ⅱ°A-VB)
是激动自心房至心室的传导有中断,即部分心房 激动不能下传至心室。
一般以心房和心室激动的比例来说明传导阻滞情 况,如为3:2,即3QRS波中有2个下传心室。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又分为氏Ⅰ型(Mobit Ⅰ型) 及氏Ⅱ型(Mobit Ⅱ型)。
1. Ⅱ 度Ⅰ型A-VB (文氏现象):
特点:P- R间期随每次心搏逐渐延长直至P 波完全被阻断,出现QRS波群脱落。
2 Ⅱ度 Ⅱ型A-VB (又称莫氏现象):
特点:心电图上呈P波周期性的突然不能下传心室, 但P-R间 期是固定不变的,即在心室波脱漏前没有 PR延长。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
特点:心房激动完全不能下传至心室,心房由窦房 结控制,心室由心室自搏节奏点控制,发生缓慢而 匀齐的心室搏动,形成心电图上P波与QRS波完全无 关的各自搏动现象,P波的频率比QRS波快。
4. 长-短周期序列
支持室速: 1. 室性融合波 2. 心室夺获 3. 房 室 分 离 ( 有 室-
房逆传时消失) 4. QRS波电轴左偏,时
限>0.14” 5. 全部胸导联QRS波呈
同向性
四、扑动与颤动
➢种类: ①心房扑动 ②心房颤动 ③心室扑动 ④心室颤动
➢机制: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同时 伴有一定的传导障碍,形成环行激动及发微折返。
心律失常
⒈
2023/11/6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难 点
心律失常
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图形诊断标准 2.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1. 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 2. 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 3. 不同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本课题新进展 复习思考题
1.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2.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应用 PSVT伴差传与室性心动过速(VT)的鉴别
特点:提早出现的P波与窦性不同;P-R>0.12S,QRS与窦 性相同,代偿间期为不完全性。
•交界性期前收缩:
特点:提早出现的QRS波群与窦性相同,逆行P波可在QRS 波前(P’- R<0.12S) 、中、后(R-P’<0.20S) ,代 偿间期多为不完全性。
•室性期前收缩:
特点:提早出现的QRS前无P波,时限≥0.12S,伴有继发 性ST-T变化,代偿间期完全(为什么?)。
• 概念 • 心律失常分类 • 心律失常诊断 • 心律失常治疗
心律失常的症状
主要取决于: • 心率 • 心律 • 基础心脏病 • 心律失常类型
诊断步骤
1. 认真询问病史,注意有否引起心律失常的因素 (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异常、 药物中毒、心脏以外疾病等)及症状。
2. 查体:注意有否器质性心脏病及其它全身性疾病, 注意心脏大小,有否杂音、三音律及附加音,有 否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表现等。
• 心房扑动
特点:(1)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绝对整齐、呈据 齿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频率250-350次/分;(2)常见房 室传导比例为2:1,经治疗可呈3:1或4:1。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 者心室率不规则。呈1:1与2:1传导者,注意与室上性心动过速 鉴别;(3)QRS形态与窦性相同,也可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 治疗:1.无症状:不必治疗
2.有症状:安装心脏起搏器
3.慢-快综合症:安装心脏起搏器后 ,应用抗快速心律失常药
二、期前收缩
概念: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
机制:①折返激动;②触发活动;③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 增高
种类:①房性期前收缩; ②交界性期前收缩; ③室性期 前收缩
• 房性期前收缩:
3. 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心电 图、动态心电图、食道心房调搏、心脏电生理、 肝肾功能、电解质及T3、T4、TSH等。
一、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概念:起 源于窦房结
的心律。为 正常心律。
窦性心律
➢特点:P 波在I、II、
aVF、V4-6 直立;
SSS—心电图特征
•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 /分)
•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 常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慢—快
综合征
SSS —诊断和治疗
• 诊断:典型心电图结合临床症状; Holter;阿托品试验(2mg iv, 15min<90次/分为阳性);固有心率测 定(0.2mg/kg 心得安,0.04mg/kg阿 托品)窦房结恢复时间:确诊 SNRT>2000ms
RBBB
束支与分支(室内)阻滞
LBBB
LPFB
LAFB
按阻滞部位:
右束支阻滞(RBBB) 左束支阻滞(LBBB) 左前分支阻滞(LAFB) 左后分支阻滞(LPFB)
按QRS波时限:
右、左束支可分为—
完全性 ( QRS ≥ 0.12 s );
不完全性(QRS <0.12s)。
51
1)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LOWN分级
0 级 无室性期前收缩 Ⅰ 级 偶发、单个出现(<1次/分 或 ≦30次/h) Ⅱ 级 频发期前收缩(>1次/分 或 >30次/h) Ⅲ 级 多源性、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 Ⅳ 级 A . 连发、成对 B .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Ⅴ 级 R on T(T波峰前30ms为心室易颤期)
三、异位性心动过速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点:(1)连续3次以上的快速室性搏动,QRS波畸形, 时限≥0.12″;(2)频率160-250次/分,心室率
可略不齐;(3)可见房室分离现象。
室速与室上速并差传的鉴别
支持室上速并差传:
1. 由期前发生的P波开始
2. P波与QRS波相关,常呈现 1:1,亦可呈其它比例
3. 右束支阻滞图形多见,V1 呈rSR’(三相波)
房-室旁道(kent束) 房-希氏束旁道 结-室纤维 分支-室纤维
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
1. PR<0.12; 2. QRS波起始部位粗钝波,终未部分正常; 3. 继发性ST-T改变
A、B型预激:根据V1导联QRS波主波方向
预激综合征
A 型预激
B 型预激
预激综合征合并的心律失常
五、心脏传导阻滞
➢病因: ①器质性损害 ②功能性抑制 ③药物作用 ④位相性影响
➢种类: ①窦房阻滞 ②房内阻滞 ③房室传导阻滞 ④室内阻滞
(二)房室传导阻滞
➢是临床上常见的 一种传导阻滞。 ➢种类: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
特点:心电图上P-R间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S,少数可达0.5-0.8S。来自窦 房结的激动每次都能传入心室,而无脱落现象,
3) 左前分支阻滞
1、电轴左偏 -30º-- -90º(<-40º较为肯定 ); 2、II、III、aVF rS 型,SIII>SII,I、aVL qR 型,RaVL> RI ; 3、QRS 轻度增宽,但<0.12 sec 。
临床意义: 左前分支细长,容易发生传导阻滞。
54
预激综合征
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部分或全部,或心室冲动提前 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部。
V5
2)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①V1、V2导联呈QS或rS型,S波
V1
宽大,Ⅱ、Ⅲ、aVF有类似改
变。
②Ⅰ、aVL、V5、V6导联呈宽大
粗钝的R波,其前无Q波,其后
多无S波。
③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左偏
④继发性ST-T改变。
QRS间期≥0.12s称完全性左束 支传导滞,<0.12s称不完全性左 束支传导阻滞
• 心房颤动
特点:(1)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搏幅绝 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 分;(2)QRS波间距绝对不等,其形态与窦性 相似或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 心室扑动
特点:表现为规则而宽大的心室波,向上向下波 幅相等,频率150-250次/分;
•心室颤动
特点:心室颤动表现为形态、频率及振幅完全 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150-500次/分;
➢正常窦性心律:心率60-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P-P间期之差≥0.12S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停搏
特点: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 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长间歇不 等于窦性频率)
1. 正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合并的心律失常
2.反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 QRS宽大畸形,节律整齐; 2. QRS波前可见P波,P波与QRS
波有固定关系 此型心动过速易与室速混淆
预激综合征合并的心律失常
3.预激综合症合并房颤或房扑: 可产生极快的心室率,甚至演变为室颤
• 概念 • 心律失常分类 • 心律失常诊断 • 心律失常治疗
① V1、V2导联呈rsR’或M
=
V1
型,或呈宽大有切迹的R波
②Ⅰ、V5、V6导联S波增宽
有切迹,时限≥0.04s
③继发性ST-T改变(V1、
V2 ST轻度压低,T倒置,I、
V5、V6 T直立)。
QRS间期≥0.12s称完全性
右束支传导滞,<0.12s
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滞。
RBBB比LBBB多见(原因:RBB细长、单支血管供血, 不应期长。RBBB 可见于各种心脏病人,也见于健康人。
概念:指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快速心 律失常,是一种阵发性而规则的异位心律,其特点是突然 发生和突然终止。心律一般160-220次/min。
种类: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为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占90%;还有房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折返性、紊乱性) 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③非阵发性心动过速;④扭转性 室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