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
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中多糖能与蛋白质分子结合而不能与脂质分子结合
B.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细胞膜特性有关,与其功能特性无关
C. 胰岛素能与肝脏细胞膜上特定受体结合传递调节信息,胰高血糖素无此功能
D. 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细胞,其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A错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B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与肝脏细胞膜上特定受体结合,传递调节信息,C错误;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因此能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死细胞,其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正确。
2.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与“观察有丝分裂”两个实验中HCl的作用不同
B. 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溶液都可以对染色体染色
C. “脂肪鉴定”实验中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染色后需用清水洗去浮色
D. “调查草地中狗尾草的种群密度”与“调查植株上蚜虫的密度”所用的调查方法相同
【答案】C
.....
....
3. 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一个双链含15N的DNA分子在含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占2/2n
B. 活细胞需要不断合成蛋白质,其细胞核中应存在有活性的RNA聚合酶
C. 翻译时,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
D. 某基因替换了几个碱基对后,其遗传信息一定改变,其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不变
【答案】A
4. 下图分别是萨克斯、鲁宾卡门、恩格尔曼所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1中A与C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B. 图2所示实验运用的实验方法是荧光标记法
C. 图3所示实验中,好氧细菌分布于光束照射的部位
D. 若探究光反应的过程,需要对H2O和CO2,进行标记并追踪其去向
【答案】C
【解析】图1中B与C部分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A错误;图2所示实验运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图3所示实验中,光束照到的部位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所以好氧细菌分布于光束照射的部位,C正确;水是光反应的反应物,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反应物,因此若探究光反应的过程,需要对H2O 进行标记并追踪其去向,D错误。
5. 某雌雄同花植物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研究小组随机取红花和白花植株各60株均分为三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 根据甲组结果,可以判断红花为显性性状
B. 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可能为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
C. 乙组亲本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3:1
D. 甲组和乙组的杂交结果中红花植株都为杂合子
【答案】D
【解析】根据甲图实验分析,红花与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A正确;甲组结果没有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可能为红花亲本中并非都是杂合子,也有纯合子,B正确;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7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7:1,如果设显性基因为A,则AA:Aa=3:1,C正确;甲组实验后代的红花植株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错误。
6.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而神经递质不通过体液运输
B. 甲状腺激素能够运输到下丘脑促进其发育
C. 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调节具有缓慢、时间长的特点
D. 寒冷刺激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B
【解析】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液,然后体液运输到特定的细胞并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A错误;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下丘脑等器官的发育,B正确;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调节具有迅速、时间短的特点,C错误;寒冷刺激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下图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为测定指标)变化情况。
请分析回答:
(1)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_________两个阶段。
光反应的进行需要___________上能够捕获光能的色素。
(2)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
若其它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曲线可知晴天中午植物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气孔________,三碳化合物含量
_____________。
(5)在实验过程中,给该植物浇灌H l8O2,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
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 l8O2先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暗反应(2). 类囊体薄膜(3). 光照强度、温度(4). 红光和蓝紫光(5). 先减少后增加(6). 减小(7). 关闭(8). 减小(9).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 l8O2),二氧化碳(C 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曲线图表示晴天或阴天植物净光合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其中bc段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表明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0时,则表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据图分析可知,cd段净光合作用先小于0,后大于0,因此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先减少后增加。
(4)根据图中晴天的曲线可知,中午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降低,原因是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不足,二氧化碳固定减弱,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降低。
(5)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分析,H l8O2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 l8O2),二氧化碳(C l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两条线的走势,以及变化的原因,明确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中的ATP和[H]的生成量,进而影响暗反应;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
8.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下图表示细胞凋亡的过程,图中Dnase为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是一类蛋白水解酶,负责选择性地切割某些蛋白质。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该受体的形成需要_____________(写不全不给分)细胞器的参与,受体的存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功能。
(2)凋亡基因的表达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过程来实现。
(3)Dnase破坏DNA分子的__________(填化学键名称),从而形成DNA片段,使正常基因失去功能。
Caspase 能够破坏特定蛋白质中的_____________(填化学键名称),从而形成多肽片段,导致蛋白质失活。
(4)吞噬细胞以__________方式吞噬凋亡细胞,与凋亡细胞分解密切相关的酶是________。
【答案】(1). 糖蛋白(2).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3). 信息交流(4). 转录(5). 翻译(6). 磷酸二酯键(7). 肽键(8). 胞吞(9). 溶酶体酶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1)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其在核糖体合成后,先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运输到细胞膜上,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供能;受体能与特定的物质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2)基因的表达是通过转录和翻译来实现的。
(3)Dnase为核酸内切酶,破坏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从而形成DNA片段,使正常基因失去功能;Caspase 能够破坏特定蛋白质中的肽键,从而形成多肽片段,导致蛋白质失活。
(4)噬细胞以胞吞方式吞噬凋亡细胞;由于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因此与凋亡细胞分解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3)中,根据DNA的分子结构和肽链的结构以及被酶水解后的产物判断两种酶破坏的化学键的种类。
9. 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决定,I A与I B可依次表达为红细胞膜上的A凝集原与B凝集原,i不能表达产生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能与对应凝集原结合,而导致红细胞凝集。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O型血者血清中既有A凝集素又有B凝集素,其控制血型的基因组成为_____。
(2)凝集原是一类蛋白质,ABO血型这一生理现象中,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控制生物的性状。
(3)—位AB型血、红绿色盲基因组成为X D X d的女子与O型血色盲男子,婚后高龄产下一个AB血型的男孩。
试推测事件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该AB血型男孩发现他同时是色盲患者,他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
假设该男孩长大成人,且ABO血型的控制基因随机分离,则该男孩正常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且不携带色盲基因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ii(2). 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3). AB型女子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2条9号染色体未分离,最终形成了含有2条9号染色体的AB型卵细胞(4). I A I B iX d Y(5). 1/4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由于I A与I B可依次表达为红细胞膜上的A凝集原与B凝集原,i不能表达产生凝集原,所以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 A I A和I A 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 B I B和I B i,AB型为I A I B,O型为ii。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O型血的基因型为ii。
(2)根据题意分析,人类的ABO血型是由细胞膜表面的凝集原决定,凝集原的本质是蛋白质,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
(3)一位AB型血(I A I B)、红绿色盲基因组成为X D X d的女子与O型血(ii)色盲男子(X d Y),婚后高龄产下一个AB血型(I A I B)的男孩,说明AB型女子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2条9号染色体未分离,最终形成了含有2条9号染色体的AB型卵细胞;检测该AB血型男孩发现他同时是色盲患者,则他的基因组成应为I A I B iX d Y,该男孩长大成人后,ABO血型的控制基因随机分离,可产生I A I B、I A i、I B i、I A、I B、i
配子,染色体数目正常的概率为1/2;X d Y减数分裂后产生X d和Y两种配子,因此,该男孩正常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正常且不携带色盲基因的精子的概率是1/2×1/2=1/4。
10. 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中医认为桑叶提取液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可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
②实验步骤:
ⅰ.取20只健康大鼠________,制备成实验性患有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另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丙组);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给甲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d,给乙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_______,连续灌喂4周。
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ⅳ.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上述步骤完成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2). 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3). 灌喂蒸馏水2 mL/d(4). 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饲喂桑叶提取液,因变量是血糖浓度。
②ⅰ.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首先制备实验性患有糖尿病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另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丙组);
ⅱ.为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实验前需测量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
ⅲ.然后给甲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给乙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mL/d,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ⅳ.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③根据表格分析,丙组血糖含量是正常的,甲组灌喂桑叶提取液,血糖浓度要低于乙组,说明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11. 如图所示为制作泡菜的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若泡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________________和食盐的用量等。
(4)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首先要配制________________标准显色液、并与样品进行比较。
泡菜制作的第3~5天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不宜食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杀灭杂菌并消除溶解氧(2). 增加乳酸菌数量(3). 消毒(4). 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5). 乳酸菌不能正常生长,而一些杂菌大量繁殖,导致泡菜变质(6). 时间、温度(7). 亚硝酸盐(8). 在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微生物作用下,用亚硝酸盐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解析】试题分析: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即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1)在制作泡菜时所配制的泡菜盐水要煮沸,杀灭盐水中的微生物,以防止杂菌污染;陈泡菜水中含有乳酸菌,在盐水中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加进乳酸菌的菌种,使乳酸菌的种群数量快速增加。
(2)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的目的是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若泡菜坛有裂缝,会导致氧气进入,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则乳酸菌不能正常生长,而一些杂菌大量繁殖,导致泡菜变质。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发酵温度、食盐的用量、腌制时间等,因此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等。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
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在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微生物作用下,用亚硝酸盐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因此泡菜制作的第3~5天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