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各种教学方法的作用、特点、适用范畴和选用原则也不尽相同在中学的地理教学进程中,要运用哪些教学方法呢?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的文章,期望能帮助到大家!
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自学探究
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一类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改变了“教师占中心肠位,学生处被动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基本格局,鼓励学生自学和探索发觉,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发挥,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各种活动能力。

在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行进程中,教师需要事先设计出让学生能顺利自学、探究的学习程序。

在采取这种方法的教学进程中,虽然学生有了较大的活动自由,但教师仍需要作为引导人或成员参与到学生的自学探究活动中去,并且事实上由于采取了自学、探究、讨论等方式导致教学活动趋于复杂化,从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发觉法、“读议讲练”法等。

二、实际训练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通过练习、实习等活动,巩固和完善对地理知识的知道,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方法。

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控来说,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第一可以使学生亲身检验所学地理知识的本身是否正确,检验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知道是否正确;其次,它有利于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知道和巩固;第三,它可以为将来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作准备。

对于地理基本技能的形成来说,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更是一条基本的途径。

另外,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意志、品德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增进作用。

三、语言传递信息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或者运用书面语言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际工具,它在教学进程中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识媒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大量是靠语言来实现的。

对于学生来说,口头语言的训练、书面语言的表达“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至今还是一种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进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

四、直接感知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演示各种地理教具、地理实验和组织课外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真实性。

直观是“领会的开端环节”,地理学科的直观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具特别意义,这是由于地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和间接性”所决定的。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对于形成学生丰富的地理表象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由于条件限制,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如地下、高空或产生在久远地质年代、历史年代的地理事象,教师较难或不可能都让学生进行直接视察和感知。

所以,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必须和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及其他方法公道结合起来运用,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五、象征符号认知
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地图、地球仪、剖面图、示意图等以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与演示法展现地理事物外部形象的直观教具不同,地图是以一系列惯用的象征符号来表征地理事物的,它能揭示地理事物空间散布的特点以及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的特点,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具有极为特别的意义。

可以说,同语文学科运用词典,生物学科运用显微镜,物理、化学学科运用实验一样,地理学科运用地图是其教学进程中极其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手段与方法。

对于地理教学来说,不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学习,离开了地图都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地
图或者其他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仅是一种工具或手段,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必须结合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并且与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紧密配合,做到符号认知和直接感知相结合,图象信息和语言文字相结合,才能获得更佳的教学成效。

在地理教学进程中,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地图法和“纲领信号”图示法。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重视教学的“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由于首次接触、交往产生的对某种事物或个人第一看法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首因效应”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很有帮助。

1首次见面的第一节绪言课必须上好。

第一次地理课与学生见面,教学必须作好教学准备,在语言、表情上给学生留下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艺术的印象,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明白学好地理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与教师配合,学好每一堂课;2每节课的导入语以导课激趣。

如在讲“经纬线”时,教师先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向学生提出:一艘船,在苍茫的大海上遇难,如何报告所在位置?引导学生动脑摸索,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作用,这样学生学得认真,学得轻松,知识坚固。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被喻为“教案剧”,易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缺少学习爱好。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活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相互启示,相互引诱,取长补短,以到达共同探讨问题、交换学习心得的目的;2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或主持人。

课堂上,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如大洲和大洋,让学生来讲,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也有利于锤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其自信心。

三、强化教学中的素养教育
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变是党和国家向基础教育阵线提出的一项紧急任务。

地理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不但要灌输基础知识,而且要形象地掌控教材的重点、难点,强化素养教育,从而到达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对教材要公道挑选和使用,以唤起学生求知的爱好;2要用自己特殊的表现力去设计每一
个教学环节,捕捉每一个最有力的教学时机,如恰当提问,学生情动于中,跃跃欲试;3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起来,在寓教于乐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教师在全部教学进程中,自始至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放手指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以便及时知道和消化。

四、复习巩固要善于“变化”
复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知道,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时要善于变化。

1章节复习要善于转化。

采取章节知识编码复习法,将所有需要复习的主要知识点列出,然落后行归类排队,最后用数学编码,可实现章节所学知识由厚到薄、由薄变厚的相互转化;2全册复习归类要善于类化。

根据全册地理知识点的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归类整理,让学生在相同知识中,找出不同点,通过类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持久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主动探究意识,体验和感遭到地理学习的奇妙。

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的方法
一、抽象性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的材料过于简单是导致学生知道困难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知道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久长记忆和灵活运用,教师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请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求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干的感性素材。

抽象性难点的化解方法有:
1例证法。

20世纪80年级以来,科学工作者在这里开始了整治低湿地的研究。

他们“因洼制宜”,采取鱼塘一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植物等,饲养禽畜。

这种模式,使鱼塘一台田相互增进,主体开发,综合利用,到达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2实验法。

演示实验可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
感易解。

例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区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如果教师用课本当教具,让学生把书本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课本两侧,分别使课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对折,请学生视察课本一端中心和两翼书页的构成,学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构造的能力。

3联系法。

生活体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

体会是人生的财富,更是学习进程中的加油站,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是学生借助已有体会知道和接纳新知识的进程。

《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学生的生活体会是极其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对他们知道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大有好处。

例如在学习“空气受热时,作上升运动,我先让学生回想在家是烧水,当水开了,我们一揭锅盖,会看到什么情形。

学生不加思索地说,热火朝天,直向上冒。

我引导学生摸索:空气受热一样作什么运动?学生已经知道,作上升运动。

在“空气遇冷,作下沉运动”时,我让学生看看教室内的窗式空调,摸索:为何窗式空调要挂得那么高,这说明冷空气作什么运动?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空气遇冷作下沉运动。

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

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进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燃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说明;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进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

4比喻法。

比喻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方法,贴切形象的比喻可以着落知道难度。

如何把复杂的问题讲清楚,作比喻是一个好办法。

由于恰当比喻,就是利用学生熟悉而形象的事物在日常生活和陌生而抽象的地理事物或者现象之间架民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样一来,学生知道地理事物或者现象也就容易很多了。

例如在学习我国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寒流在南下的进程,遭到东西向山脉的阻挡时,我这样比喻:寒流在南下的进程,像运动员一路奔跑,但不是一样的跑步,而是像刘翔一样,作的是跨栏运动。

学生在笑声中对这一地理现象有了更深的知道。

在学习风的形成的时,对于空气从高压中心流向低压中心,不太知道。

我作了一个比喻:在高压中心空气十分稠密,就好像我们教室里挤了80个人,而低压中心,空气十分淡薄,就好像另一个教室里只有8
个人,现在两个教室的门都打开,两个教室的人会怎样活动?当然是从我们教室跑向另一个教室,空气的活动也是这样的道理。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另外,在学习经线时,我把能够组成一个大圆的相对的两条经线比喻成“夫妻经线”,由于它们的方向相反,恰似男女性别,而它们互补的度数双恰似夫妻双方的性情。

在学习纬线时,我把赤道比喻成“纬线王子”,让学生去寻觅它与其他纬线的区分。

学生通过努力发觉赤道有四个其他纬线所没有的特点:度数最小、长度最长、处于地球仪的最中间和划分南北半球的界限。

“纬线王子”当之无愧。

再如,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排列顺序比喻为自西向东下楼梯;将地球内部三个一级圈层比喻为一个半生不熟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将自流水盆地中的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分别比喻为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塔、地下水管和用户的水龙头等。

这些比喻都能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功效。

比喻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方法,贴切形象的比喻可以着落对感知事物的知道难度。

又如,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排列顺序比喻为自西向东下楼梯;将地球内部三个一级圈层比喻为一个半生不熟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将自流水盆地中的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分别比喻为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塔、地下水管和用户的水龙头;将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比喻为炸弹的爆炸力与杀伤力之间的关系;将解决城市问题的两条途径比喻对肥胖症患者的“减肥”和对体弱多病者的“调理”等等。

这些比喻都能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功效。

二、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记忆是知识积存的进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记忆并能清楚准确地回想再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过于集中而彼其间又联系疏松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成效,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1编歌诀或顺口溜。

地理歌诀概括性强、韵律性强,朗朗上口,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地记忆住大量的地理知识。

例如,中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顺口溜:姜江太公松三上鄱阳洞吃珠羽化。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大饮阴喝贺八巴缸冈。

2给予材料特别意义。

例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轨道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火把木头点着了产生的小火星。

3加强横向联系。

地理学科文理兼容,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强。

教学中广泛引用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记忆上取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如在喀斯特地貌的学习中,学生常有以下疑问:CaCo3石灰岩微溶于水,为何会产生大面积的溶蚀作用?针对这个疑问,若不引入化学知识很难讲清楚。

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进程中,CaCo3并不直接溶于水,而是水中先溶解一定量的Co2,形成Co2的水溶液这种溶液呈酸性。

CaCo3可以溶解在这种酸性溶液中。

Co2在水中溶解越多,酸性越强,对CaCo3的溶解能力越强。

三、综合性强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因触及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较多,而且因果关系、主次地位也常因具体情形的变化而产生改变,故而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

例如有关气候的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

如气候散布规律若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若按海陆位置又可分为大陆东岸、西岸和中部,以及靠近大陆东、西两岸的岛屿和大洋中部的岛屿。

气候因素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态等。

各知识要点的主从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形的变化而产生改变。

如在一样情形下,太阳辐射是一地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屋脊”——青藏高本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

即是同一层次的各知识要点之间,也有比较复杂的联系和关系。

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是难以掌控的。

四、运用性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知识的运用是知识掌控的检验,同时,知识的反复运用又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读用地图和运用地理原知道释具体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

运用性难点的突破方法应讲求运用障碍的针对性,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坡度,必要时可提供相干图表乃至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渐求得结果,到达学以致用的目。

如讲完“日界限”后,学生很难知道和运用日界限的运算法则,若不解决这一难点,学生就会失去信心,考试中就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如这时教师结合实际巧编故事,成效就大不一样。

从前有一只前进中的海船上,一对孪
生姐妹先后出世,姐姐的生日是5月1日,妹妹的生日是4月30日,试问她们诞生在什么地区,为何?故事一讲完,学生爱好立刻来了,通过这一故事的讲授,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五、知道性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知道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材料的过于概略是导致学生知道困难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知道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久长记忆和灵活运用,教师在突破知道性难点时,要讲请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求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干的感性素材。

知道性难点的突破方法有:
1图示解答。

图解可利用学生已有的数理知识来揭示地理事象的内在矛盾,可引导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和激发学生循序思维,从而使难点迎刃而解。

有一位老人与一位小孩在闲谈,老人问:“小朋友,我问你一个问题,我女儿的女儿的女儿叫我什么?”小孩听了后,不知所云,头摇得像拨朗鼓。

接着老人拿来粉笔在身后的墙壁上边画边说:“你看,这最上面一个人就是我,第二层就是我的女儿,第三层就是我女儿的女儿,最下面的一层就是我女儿的女儿……”小朋友还没有等老人把说完,我急不可待地说:“我明白了,那就是你的重外孙,他应当叫你老公公,对吧。

”老人的脸上乐开了花,摸摸小孩的头,说:“你真聪明。

”其实更聪明的是这位老人,由于,他知道奇妙的利用图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地理教学中,图表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语言简洁而富有表达力。

有时候,一大堆话都说不清的问题只要一个图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

例如的学习我国夏季季风的形成时,我第一设计了下面的表格,比较夏季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气温顺气压的差异。

然后根据空气从高压中心流向低压中心,逐渐画出空气活动示意图,通过图表配合,学生循序渐进知道夏季季风的形成这一地理现象。

另外冬季的图表,也能够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知道。

2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可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

例如,地应力概念仅靠文字表述是难以知道的,可让学生两手挤压
小竹片或小塑料尺,使其亲身体验到应力的存在,从而明白地应力是什么。

再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区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如果教师用课本当教具,让学生把书本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课本两侧,分别使课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对折,请学生视察课本一端中心和两翼书页的构成,学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构造的能力。

教具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如图片、模型、玩具、自制教具、录音,光盘等,其中实物是最能让学生有真实感受的教具,学生通过真实物品的看、摸、等,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定能使他们记忆深入,对所写内容吸获得更加迅速和坚固。

讲授经线和纬线时,我将地球仪上的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用不同色彩的彩带例如:在学习贴起来,这样一来,学习对于经线和纬线就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他们的形状、方向和长短也就非常直观的体现出来了。

在学习“地势图的绘制”时,我们用透亮的韧性很好的幻灯片,做一个圆锥形的山峰模型,在山腰的不同部位描出相应的等高线,课堂上先向学生展现山峰的模型,然后在打开的幻灯投影仪上一放,一幅等向线地势图也就显现在屏幕上了。

学生立刻明白了等高线地势图与山峰模型的关系。

对于等高线地势图的绘制也就一目了然了。

3联系生活。

生活体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

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

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进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燃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说明;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进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

4角色体验,感受深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事情,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感受才会深入。

课堂上,我们要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进程中,体验各种角色,对地理知识加深知道。

例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种地理现象,十分抽象,教师难说,学生更难懂。

我在上课前,将一个地球仪装扮了一下,用一张写了字的纸条,从南极点贴到北极点,在课堂上,将地球仪转动一定的位置,但学生将自己的视野调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